第一讲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1
- 格式:pptx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35
计量经济学讲义(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含义1.计量经济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经济学分支,其目标是给出经济关系的经济内容。
2.计量经济学可以定义为实际经济现象的定量分析,这种分析根据的是适当推断方法联系在一起的理论和观测的即时发展。
计量经济学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分析经济数据,对构建于数理经济学基础上的数学模型提供经验支持,并得出数量结果。
3.计量经济学是将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推断等工具应用于经济现象分析的社会科学。
第二节计量经济学方法1.2.1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内容计量经济学研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经济理论和事实。
将经济理论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用统计技术估计经济关系。
最可用的形式就是模型。
1.2.2计量经济分析步骤1.陈述理论。
例如有关价格变动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经济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商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
1.2.2建立计量经济模型⑴需求函数的数学模型例如线性函数模型。
如果需求量Q 与价格P 之间的关系式线性的,则数学上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Q P αβ=+(1.2.1)αβ和称为该函数的参数。
等号左边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或被解释变量,等号右边的变量称为自变量或解释变量。
⑵计量经济模型式(1.2.1)假定需求量Q 与价格P 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确定关系,而现实的经济变量之间,极少有这种关系,更常见的是一种不确定性关系(见散点图),线性模型应该为Q P αβε=++(1.2.2)ε是随机扰动项。
1.2.3收集数据估计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参数之前,必须得到适当的数据。
在经验分析中常用的数据有两种:时间序列数据(纵向数据)和横截面数据(横向数据)。
有时会同时出现前面的纵向数据和横向数据,称之为混合数据。
面板数据是混合数据的一种特殊类型。
1.2.4估计参数如利用收集的数据估计出式(1.2.2)中的参数,得回归模型76.05 3.88Q P =-(1.2.3)1.2.5假设检验对回归模型以及模型中的系数进行检验。
几种典型的计量模型经济课件 (一)随着社会向数字化转型,计量模型在经济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量模型,许多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的课件。
这篇文章将介绍几种典型的计量模型经济课件。
一、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模型,也是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线性回归模型的优点是它易于理解和实现。
除此之外,该模型还能够通过拟合数据来获得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因此,许多教师在教授计量经济学的时候都会选择线性回归模型来进行介绍。
二、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型。
与线性回归模型不同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不仅考虑了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还考虑了时间因素的影响。
时间序列经济课件通常会涵盖以下主题:趋势分析、季节性调整和时间序列分解。
这些主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处理时间序列数据以及如何预测未来的趋势。
三、面板数据模型面板数据模型是一种经济计量模型,用于分析涉及多个时间和多个单位的数据。
面板数据模型在金融、管理和劳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面板数据模型具有更优的数据利用率,常常被用于处理多个样本的情况。
面板数据模型经济课件的重点通常在于如何处理面板数据、如何分离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以及如何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等内容。
四、识别策略识别策略是计量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与其他计量模型不同的是,识别策略更多地关注如何根据模型限制和观测数据来确定模型参数的惟一性条件。
识别策略的内容比较抽象,常常需要严谨的逻辑和数学知识作为支撑。
识别策略经济课件的重点通常在于如何理解识别策略,如何设计合适的识别策略,以及对所选策略的严格检验等内容。
综上所述,以上四种计量模型经济课件是大多数教师所推崇的经典案例。
这些课件从不同角度切入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学习框架,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及方法。
计量经济学4种常用模型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及其解释。
在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模型有四种,分别是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
下面将对这四种模型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种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也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线性回归模型是通过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来解释经济现象的模型。
在线性回归模型中,自变量通常包括经济学理论认为与因变量相关的变量,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经济现象的解释。
线性回归模型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计算方便,但其前提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第二种模型是时间序列模型,它主要用于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的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假设经济现象的变化是随时间演变的,通过分析时间序列的趋势、周期性和随机性,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预测和解释。
时间序列模型的常用方法包括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等。
时间序列模型的优点是能够捕捉到时间的动态变化,但其局限性是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足够的时间序列观测样本。
第三种模型是面板数据模型,也称为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是将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可以同时考虑个体间的差异和时间的变化,因此能够更全面地解释经济现象。
面板数据模型的常用方法包括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等。
面板数据模型的优点是能够控制个体间的异质性,但其需要对个体间的相关性进行假设。
第四种模型是离散选择模型,它主要用于分析离散选择行为的模型。
离散选择模型假设个体在面临多种选择时,会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选择,通过建立选择概率与个体特征之间的关系,可以预测和解释个体的选择行为。
离散选择模型的常用方法包括二项Logit模型、多项Logit模型等。
离散选择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分析个体的选择行为,但其局限性是对选择行为的假设较强。
综上所述,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模型有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和离散选择模型。
第一讲 普通最小二乘法的代数一、 问题假定y 与x 具有近似的线性关系:01y x ββε=++,其中ε是随机误差项。
我们对01ββ、这两个参数的值一无所知。
我们的任务是利用样本数据去猜测01ββ、的取值。
现在,我们手中就有一个样本容量为N 的样本,其观测值是:1122(,),(,),...,(,)N N y x y x y x 。
问题是,如何利用该样本来猜测01ββ、的取值?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首先画出这些观察值的散点图(横轴x ,纵轴y )。
既然y 与x 具有近似的线性关系,那么我们就在图中拟合一条直线:1ˆˆˆyx ββ=+。
该直线是对y 与x 的真实关系的近似,而01ˆˆ,ββ分别是对01,ββ的猜测(估计)。
问题是,如何确定0ˆβ与1ˆβ,以使我们的猜测看起来是合理的呢?笔记:1、为什么要假定y 与x 的关系是01y x ββε=++呢?一种合理的解释是,某一经济学理论认为x 与y 具有线性的因果关系。
该理论在讨论x 与y 的关系时认为影响y 的其他因素是不重要的,这些因素对y 的影响即为模型中的误差项。
2、01y x ββε=++被称为总体回归模型。
由该模型有:01E()E()y x x x ββε=++。
既然ε代表其他不重要因素对y的影响,因此标准假定是:E()0x ε=。
故进而有:01E()y x x ββ=+,这被称为总体回归方程(函数),而01ˆˆˆy x ββ=+相应地被称为样本回归方程。
由样本回归方程确定的ˆy与y 是有差异的,ˆy y -被称为残差ˆε。
进而有:01ˆˆˆy x ββε=++,这被称为样本回归模型。
二、 两种思考方法法一:12(,,...,)N y y y '与12ˆˆˆ(,,...,)N yy y '是N 维空间的两点,0ˆβ与1ˆβ的选择应该是这两点的距离最短。
这可以归结为求解一个数学问题:01012201ˆˆˆˆ,,11ˆˆˆ()()NNi i i i i i Min y y Min y x ββββββ==-=--∑∑ 由于ˆi i y y -是残差ˆi ε的定义,因此上述获得0ˆβ与1ˆβ的方法即是0ˆβ与1ˆβ的值应该使残差平方和最小。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一、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又译成经济计量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R.Frish)将它定义为经济理论、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的结合。
即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实际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随机因果关系。
二、计量经济学模型模型,是对现实的描述和模拟,对现实的各种不同的描述和模拟方法,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模型,例如,语义模型(也称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几何模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等。
语义模型是用语言来描述现实,例如,对供给不足下的生产活动,我们可以用“产出量是由资本、劳动、技术等投入要素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随着各种投入要素的增加,产出量也随之增加,但要素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来描述。
物理模型是用简化了的实物来描述现实,例如一栋楼房的模型。
几何模型是用图形来描述现实,例如一个零部件的加工图。
计算机模拟模型是随着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描述现实的方法,在经济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型方法,由于它能够揭示现实活动中的数量关系,所以具有特殊重要性。
经济数学模型是用数学方法描述经济活动。
根据所采用的数学方法不同、对经济活动揭示的程度不同,构成各类不同的经济数学模型。
在这里,我们着重区分数理经济模型和计量经济模型。
数理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上述用语言描述的生产活动,可以用生产函数描述如下:Q=f(T,K,L)公式中用Q 表示产出量,T 表示技术,K 表示资本,L 表示劳动。
计量经济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例如,上述生产活动中因素之间的关系,用随机数学方程描述为:5606.04645.0)014.01(01.1K L Q T +⨯=该模型是利用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78到1994年的统计资料,使用计量经济方法得到的,该模型定量地描述了我国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技术、资本和劳动投入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这个计量经济模型可以对生产过程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如要素影响分析、要素需求分析、生产预测、成本分析等等。
常用计量经济模型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现象的数理模型和定量分析方法。
在实际经济研究中,常用计量经济模型能够帮助经济学家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对其原理及应用进行解析。
一、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是计量经济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模型之一。
其基本形式为:\[ y = \beta_0 + \beta_1x_1 + \beta_2x_2 + … + \beta_kx_k +\varepsilon \]其中,y表示被解释变量,x1,x2,...,x k表示解释变量,$\\varepsilon$表示误差项。
线性回归模型假设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来估计模型参数。
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市场营销中,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广告投放对销售额的影响;在金融学中,线性回归模型可以用于股票价格预测等。
二、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用于分析时间序列数据,这种数据通常表示某个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常见的时间序列模型包括AR(自回归模型)、MA(移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ARIMA(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等。
时间序列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经济学中的季节性调整和趋势预测、气象学中的天气预测等。
三、面板数据模型面板数据模型,也被称为固定效应模型或混合效应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具有面板数据结构的经济问题。
面板数据包括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丰富的经济结论。
面板数据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贸易对GDP的影响;在劳动经济学中,可以使用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教育对收入的影响。
四、计量经济模型的评价指标在使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时,我们需要对模型的拟合程度和统计显著性进行评价。
常见的评价指标包括确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F统计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