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14
《心理学导论》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以后,直到20世纪中期以后才对其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德国生理、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4、心理学界的学派之争最早出现在构造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之间。
5、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二、名词解释:1、认知: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知过程2、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三、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临床心理学与咨询心理学,教育和学校心理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3、简述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围绕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四、论述题1.你认为学习心理学有何意义?心理学能解决什么问题?: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它既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1)认识内外世界。
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
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
心理学导论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含义: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兼有自然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中间或边缘科学。
2. 研究对象:主要指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情绪情感过程(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行为反应)和意志过程(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
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需求、动机、兴趣)和心理特征(能力——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大纲p3-5)1.观察法2.测验法3.调查法4.实验法5.个案法三.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2.实验生理学的影响四.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人物:冯特(奠基人)、铁钦纳●观点:(1)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三种元素。
(2)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三种元素构成的,知觉是由感觉、观念是由意向、情绪是由激情构成的。
●方法:内省法●评价: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开始走向科学的、独立发展的道路;但研究脱离实际。
2.机能主义●人物:詹姆斯(创始人)、杜威、安吉尔●观点:(1)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过程。
(2)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
(3)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方法:现象学方法,对意识进行真实的描述●评价:反对把心理学看作纯科学,重视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
3.行为主义●人物:华生(创始人)、斯金纳、班杜拉●观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其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
(2)反对使用内省法,主张实验法。
(3)行为不是遗传决定的,而是环境。
自考心理学导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包括三个概念:个体、行为、心理。
2)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涉及动物的行为和心理。
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个体。
3)行为:是指有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广义的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如肌肉的活动、神经系统的活动等。
4)人的脑电波就是利用脑电仪才能观察到。
5)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6)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所涉及的范围分成人和动物两部分。
对人的内在心理规律的研究包含人的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两部分;对动物心理的研究包括对动物的感觉、知觉、记忆、具体思维、情绪、模仿性行为学习等方面的研究。
7)名词解释:正常心理指个体一般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异常心理主要指变态心理和缺陷心理。
变态心理是指偏离常态的心理,如焦虑、精神分裂症等。
缺陷心理是指有心理或生理缺陷人的心理,如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聋哑人心理等。
8)普通心理学的含义:是指概论性的、具有基础性质的心理学,也是学习心理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心理活动最基本的内容如感知觉、记忆、思维、情趣,以及人格的主要特征等。
9)普通心理学包括的内容:心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需要与动机、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智力、人格心理。
10)种系发生:指从动物心理到人的心理的进化过程。
个体发生: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的变化。
需要:是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指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
11)需要是动力系统的基本成分,而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等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2)认知过程:是我们感知外部事物、理解并把握事物之间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
情绪:是个体对环境、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的体验。
智力:是个体一般能力的综合,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和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对心理学导论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 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从柏拉图的灵魂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感觉与知觉研究,心理学的雏形逐渐形成。
2. 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在19世纪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威廉·詹姆斯、斯坦利·哈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人的贡献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 结构主义:由威廉·詹姆斯的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和爱德华·塔钦纳的意识元素研究构成。
致力于分析和测量人的感觉和意识的基本元素。
2. 功能主义:以威廉·詹姆斯为代表,注重研究人的心理功能和行为的适应性。
关注心理过程如何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并实现生存和繁衍。
3. 行为主义:由约翰·B·沃森、伊万·帕弗洛夫等人发展而成。
认为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和量化的,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4. 心理动力学: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关注潜意识和个人内心冲突对行为的影响。
强调个体的欲望和冲动在心理过程中的作用。
5. 人本主义:以卡尔·罗杰斯和亚伯拉罕·马斯洛为代表,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类的潜力。
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和自由意志。
6.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过程,如知觉、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等。
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理解行为。
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进行操作和控制,以观察和测量变量对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影响。
2. 观察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环境的关系,收集信息和数据。
3.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用以推断人群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一、单项选择题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年代是1879年5. 神经系统的基本机构与功能单元是神经元6.大脑皮层上的枕叶是(视觉)中枢。
7.下列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谈梅生津)。
8.下列选项属于无条件反射是(含梅流延)。
9.刚刚能够引起同类感觉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是(差别感觉阈限)。
10.用红笔划出书中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特性。
11.教师在上课时,既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的注意特性是(注意分配)。
又称时间共享13.先前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前摄抑制干扰)。
14.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表象B )。
15.构成人类知识基本成分的思维形式是(概念D )。
1.人的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D)4.属于机能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家是(詹姆斯D )5. 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的基本生理机制是(突触D )6.大脑皮层上的顶叶是(D感觉运动)中枢。
8.下列选项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望梅止渴C )。
11.司机在开车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的注意品质是(注意分配B )。
13.后学习与记忆的学习对先前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作用是(倒摄抑制干扰C )。
14.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记忆C)。
15.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思维C )。
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知觉C )3.有预定识记目的并能运用有效识记方法的识记是(有意识记C )4.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B )6.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识操作A )过程。
7.一个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意志B )8.对活动过程的兴趣是(直接兴趣C)9.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是(IQ=100+15Z D)10.人的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统称为(心理过程B )11.大脑皮层上的颞叶是(听觉B )中枢。
1.什么是认知过程?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即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它由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要素组成。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中的心理特征。
2.可见光谱的三维特点包括?波长、强度和纯度。
这些特征与我们视觉经验的色调、明度、饱和度有密切关系。
3.数据/概念驱动加工的含义自下而上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是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便形成了知觉。
4.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自我同一性,即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5.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以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这体现了动机的?功能动力的三种功能:①激发功能,动机能激发机体产生某种活动。
例如:饥饿者对食物有关的刺激。
②指向功能,动机使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或对象。
例如:在成就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以放弃舒适的生活条件而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③维持和调节功能,当活动产生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6.什么叫利手?利手(handedness),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做技巧性活动时习惯使用的那只手。
7.感觉的种类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
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8.什么叫社会懈怠?为什么会出现社会懈怠现象?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一种是因为团队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公平付出。
《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心理学导论》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等多个领域。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等。
这些方法在研究中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研究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二、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1、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学派: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这些学派在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上各有特点,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广泛应用于教育、咨询、临床医学、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
了解这些应用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三、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1、神经元与突触: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突触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了解神经元和突触的特性,有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器官。
了解大脑各区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有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本质和特点。
四、感知与知觉1、感知的基本过程:感知是心理活动的基础。
了解感知的基本过程,包括感觉登记、注意选择、知觉组织等,有助于理解心理活动的规律。
2、知觉的基本类型: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进行感知的过程。
了解知觉的基本类型,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等,有助于理解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的心理特点。
五、思维与认知1、思维的基本过程: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心理活动,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推理与判断等过程。
了解这些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2、认知的基本形式: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信息处理过程。
了解认知的基本形式,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有助于理解人们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的心理特点。
六、情绪与动机1、情绪的种类与表达: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了解情绪的种类和表达方式,有助于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特点。
第一篇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其学科发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级概念: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因此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
3、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现象。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4、心理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5、人格:人格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和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
第二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6、构造主义(结构主义):心理活动的内容代表人物:[德]冯特(创始人)、铁钦纳(推广)基本观点: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法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个体的直接经验要从内容、过程和原因进行研究;个体经验由人的感觉、意象、感情三种元素结合而成。
7、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代表人物:[美]詹姆斯等人基本观点:主张以心理活动和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意识是个人的、变化的、连续的、具有选择功能的。
8、行为主义:理解和控制行为代表人物:[美]华生(斯金纳)基本观点: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以为他人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而不是内隐的心理与意识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观察刺激—反应的公式,环境刺激是行为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因素,而遗传的影响可以不必理会。
9、格式塔心理学:整体的心理代表人物:[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基本观点:主张人的心理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0、精神分析:心理活动的动力代表人物:[奥]弗洛伊德(1896年创立)基本观点:潜意识、生本能与死本能、力比多;人格发展五时期(口腔、肛门、性器、潜伏、生殖)、恋父(母)情结;本我、自我、超我、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学导论》常考知识点心理学导论常考知识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目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其目的是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本质,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基本研究方法心理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案例研究等。
其中,实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它能够控制变量,从而确定因果关系。
3. 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心理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情绪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如愉快、悲伤和焦虑等;情感则是一种更广泛的情感体验,如爱、恐惧和愤怒等。
4. 研究和记忆研究和记忆是心理学中另一重要内容。
研究是指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保存和恢复信息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研究和记忆的原理对于研究效果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5.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它针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任务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并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
6.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之间差异的学科。
它关注个人心理特征如何影响个人行为和经历,并研究人格维度、类型和测量方法等。
7.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被他人借助和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人们如何与他人互动,以及他们如何被群体影响。
社会心理学也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和组织行为提供指导。
8. 心理健康和异常心理学心理健康和异常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生理、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和疾病。
它旨在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是心理学导论常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概论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心理过程:通常把认知、情绪和意志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⑴、认知过程:是指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
⑵、情绪过程:当人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他总是以某种态度来对待他们,内心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
⑶、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2、心理状态:我们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注意,意识)3、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能力、气质、性格)补充: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动态→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稳态→个性心理(人格)→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基本研究目标:描述→解述→预测→控制。
4、心理的产生:心理的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结构:阶段一: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阶段二:知觉阶段(脊椎动物)阶段三: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阶段四:思维和意识阶段5、人的心理本质: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6、心理的特点:能动性(能够加以运用)主观性(差异性)客观性(表现为作为)二、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与流派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879、冯特(德),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也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聚焦结构代表:冯特、铁钦纳主要观点:强调一致由各种元素构成。
基本元素:感觉和简单感情。
2、机能主义:聚焦功能代表:威廉.詹姆斯、杜威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整体性、注重意识的适应性、重视心理学的实际运用、主张扩大研究范围。
(注:适当看一下书P33詹姆斯的几个观点)3、行为主义学派:聚焦行为代表:华生、斯金纳主要观点:⑴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各种客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