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的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4
⾳韵学常识⾳韻學常識⼀、概述1、什麼是⾳韻學⾳韻學,也叫“聲韻學”、“漢語⾳韻學”。
是中國傳統語⽂學的⼀個⾨類,是研究漢語語⾳古今沿⾰的⼀⾨學科。
中國傳統的語⽂學(⼩學)包括⽂字學、⾳韻學和訓詁學。
2、⾳韻學的研究物件我們今天研究古代語⾳,只能根據單個漢字在歷史時期的不同讀⾳,進⽽瞭解語⾳的歷史變化。
3、古⾳韻的歷史分期1)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時的語⾳,以《詩經》⾳為代表。
2)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唐宋時代語⾳,以《切韻》為代表。
3)近古時期:元明清時的語⾳,元·周德清《中原⾳韻》為代表。
4、⾳韻學的功⽤1)對古代漢語的意義A、明語法:⾳韻學上的“破讀”和“如字”術語,實際上就是指通過語⾳屈折變化以表現不同的詞性或詞義。
如,孟嘗君怪其疾也,⾐冠⽽⾒之,⽈:“責畢收乎?來何疾也?”破讀/讀破:“yì,動詞,‘穿(⾐)’;guàn,動詞,‘戴(帽⼦)’”。
如字:“yī,名詞,‘⾐服’;guān,名詞,‘帽⼦’”。
⼜如:“Contrast,重⾳在前,名詞,‘對⽐、對照’;Contrast,重⾳移後,動詞,‘使對⽐、使對照’。
”(詞法上的屈折變化)B、知構詞:通過語⾳的學習,可以瞭解古漢語中雙聲、疊韻等構詞法則,就不容易誤解詞義。
如:逶迤(w ēi yí),道路彎曲⽽⾧(=委迤=委蛇=蜲蛇=委佗=委它=委侈=委陀=委維=委隨=委移=逶移=逶夷=逶隨=逶迂=……)。
連綿詞——因聲求義:a、“望洋興嘆”,《論衡·⾻相》:“武帝望陽”,《莊⼦·秋⽔》:“望洋向若⽽歎”。
解釋有“望視太陽、望著海洋、仰視貌、遠視貌”的意思,類推:“望×興歎”,如“望書興歎”、“望題興歎”。
疊韻連綿詞,“望洋:望⽺、望陽、望佯、盳洋”——仰視的樣⼦/迷惘直視的樣⼦。
b、“猶豫”,解釋1:猶是⽝名。
⼈將⽝⾏,⽝好豫在⼈前,待⼈不得,⼜來迎候,如此往還,⾄於終⽇。
斯乃豫之所以未定也,故稱猶豫(北⿑顏之推《顏⽒家訓·書證》)。
先说说学音韵学之前应该预先掌握的知识:1。
普通语音学,特别是国际音标,2。
现代汉语语音学,特别是普通话语音系统,应该会用宽、严两套国际音标以及三种标调法标注。
以上两条掌握了,可以开始学习音韵学。
必备的工具书应该有“两书一图”,其中“一书一图”是指《广韵》和《韵镜》,并且最好是有校勘的本子。
另一书是《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这三本是必不可少的。
然后就是必要的、成系统的教科书,根据各人情况不同,分别推荐两本:比较适合课堂讲授、跟着老师学的,是《音韵学教程》(唐作藩);比较适合自学的,是丁声树、李荣的《汉语音韵学》(我可能把名字记错了),上海教育出版社80年当代的版本。
最后还要适当看一些参考书:首先推荐的是王力《汉语音韵学》,特别是其中的小字部分印刷的“参考资料”,因为这些东西多为古籍上的,现在很不好找,汇集在一起更是难得。
然后是王力的《汉语音韵》。
王先生每次写音韵学的东西,体系都不完全一样,每次都有新发展。
接着是唐作藩的《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可以和丁、李的教材配合着看。
还有一本是何久盈的《古汉语音韵学述要》(浙江教育),特别是其中讲“等韵学”的部分,对王、唐、丁、李的教材都是一种补充,应该格外引起注意!学习了以上的东西,如果能把《广韵》反切准确折合为普通话读音,能讲清《广韵》到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则,能把常见的音韵学名词术语解释清楚,能熟练背诵一些基本内容,就算入门了。
在此基础上,可以参考其他一些书籍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跟汉语语音史有关的书籍。
当然,如果再学习一下汉语方言学的常识,并能亲自进行一次田野调查,效果会更好。
谢谢陈班竹如此详细的回复!谢谢陈班竹如此热心的帮助!想学音韵学可是没有老师指点,基本上靠自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看了北大和北师大给研究生开的古汉语课程,好生羡慕!就我个人而言,音韵学是不大好学的,比如我把唐作藩老师的《音韵学教程》看了两篇,依然困惑一大堆。
现在看来,语音学的基本知识是必备的。
音韵学研究成果
【实用版】
目录
1.音韵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
3.音韵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4.音韵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正文
音韵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声音系统和历史演变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究语言的发展和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音韵学通过对语言的声音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语言的源流、演变过程和历史层次,对于语言学、
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音韵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比不同语言的发音,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和规律。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音韵学开始引入更多的理论和方法,如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等,使得音韵学的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
音韵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音位学、音变学、历史音韵学等。
音位学是研究语言中的音位和音位分布规律的学科,它为我们理解和描述语言的声音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音变学是研究语音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它为我们揭示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历史音韵学是研究语言历史演变的学科,它通过对语言的声音系统和历史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我国在音韵学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传统和丰富的成果。
从古代的《切韵》到现代的《汉语方言音韵学》,我国音韵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我国音韵学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汉语音韵学常识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第一章一、音韵学的对象二、音韵学的形成与发展三、音韵学的学习方法教材、汉语音韵讲义、广韵、韵镜、王力文集——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音韵学第一章绪论一、音韵学的对象:1.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学科。
2.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字:字形——字音——字义斜(xie—xia)——邪、写、姐、爷、也、野乌衣巷口夕阳斜、青山郭外斜、不能改——语音是发展变化的,且是有规律的,同一批字的变化。
还与容光共憔悴、还看今朝、惆怅还依旧、拂了一身还满、音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其变化。
二、音韵学与语音学的区别:1.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的生理(发音器官)和物理(声学特征)现象和特点,这些特点既有个别的(汉语语音学、英语语音学),也有共性的(普通语言学)2.音位学(音系学):音的辨义作用,只有个别的音位学音系学的发展——part &sport3.总之,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系统的科学,只能是特定语言的,三、音韵学的形成和发展1.小学: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
·周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教之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汉代,研究文字的学问叫“小学”·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小学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汉字——字义:训诂——《尔雅》、《方言》、《释名》——字形:文字——《说文解字》、《玉篇》——字音:音韵——《切韵》(隋代)、《广韵》、《集韵》2.韵书:始于魏晋,最早记载的韵书——三国李登《声类》、西晋吕静《韵集》现存最早《切韵》(隋代)3.音韵学的分部:·今音学:中古音,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音体系。
·古音学:上古音,以《诗经》用韵和谐声字为依据,研究先秦两汉语音。
·等韵学:宋元以后,以等韵图为对象,分析近代语音系统·另外,有人主张“北音学”,以《中原音韵》系列韵书和韵图为对象,研究近代语音。
音韵学系联法音韵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语音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而音韵学系联法,则是指通过音韵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探讨和分析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演变。
一、音韵学的基本概念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语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
在音韵学中,有三个基本概念需要了解:音位、音节和音变。
1. 音位:音位是语言中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音位系统,比如汉语有四个声调,英语有元音和辅音等。
2. 音节:音节是由一个或多个音位组成的,具有独立发音和意义的最小单位。
在汉语中,一个音节通常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
3. 音变:音变是指语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比如在某些方言中,鼻音和塞音之间会发生音变,使得原本的鼻音变成塞音。
二、音韵学系联法的基本原理音韵学系联法是通过对词语的音韵特点和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来研究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演变。
它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1. 音位的变化:不同的方言和语言会对同一个音位发生不同的变化。
比如在不同的地区,同一个字的发音可能有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音韵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
2. 音节的演变:音节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中也会发生演变。
比如在汉语中,一些古代音节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或发生了变化。
3. 音变的规律:音变是语音变化的一种形式,它有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对不同词语中的音变进行比较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三、音韵学系联法的应用音韵学系联法在语言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起源和演变,揭示语言背后的规律和逻辑。
1. 词源研究:通过对词语的音韵特点和演变进行研究,可以追溯词语的源头和发展过程。
比如通过对汉字的音韵学分析,可以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变形。
2. 方言研究:音韵学系联法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不同地区和族群的语言差异。
通过对方言中的音变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方言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规律。
3. 语音教学:音韵学系联法对语音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03学习音韵学的意义与音韵学基础知识音韵学是语言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语音的产生、活动和规律,以及语音在语言中的功能和作用。
学习音韵学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语音的本质和特点,揭示语音与语言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语言的结构和演化。
下面将介绍一些音韵学的基础知识。
1.语音的分类:语音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是由于发声器官的狭窄或闭塞而产生的音。
元音是发音器官基本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
辅音和元音的具体分类还涉及到声带振动、气流等方面。
2.音位与音素:音位是言语中具有辨别作用的音,是最小的受语音反差区分的单位。
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称为音素。
一个语言中可能有多个音素对应一个音位,这是由于同一个音位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发音。
3.音韵规则:音韵规则是描述语音变化的一般规律。
不同语言和方言会有不同的音韵规则。
音韵规则可以通过系统地研究一门语言的语音现象,从而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和规则,揭示语言演变的轨迹和机制。
4.音位和音系:音位是一个语言中的基本音的集合,音系则是音位的系统整合。
音位和音系的研究是音韵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语言的音系结构、音位数量和分布等。
5.音变规律:音变是指音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发生的变化。
音变规律是音变现象的总结和分类,它可以通过研究音变现象揭示语音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音韵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语音的本质和特征。
通过研究语音的产生、发展和规律,可以揭示语音在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语言的演变和变异。
不同语言和方言的语音差异和变化是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语言和方言的变化规律和趋势,从而揭示语言演化的过程和机制。
此外,音韵学还对语言学研究的其他领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例如,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领域,音韵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开发和改进相关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音韵学系联法1. 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是研究语言中声音(音韵)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的是语音的产生、传播和变化规律。
音韵学通过对语音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不同语言中声音的差异和共性,并通过对这些差异和共性的研究,探索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2. 音韵学的研究方法音韵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索语音现象。
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对语音进行记录和描述。
通过使用国际音标等符号系统,研究者可以准确地表示和记录不同语言中的音素和音节。
这样一来,研究者就能够对不同语言中的声音进行比较和对照,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此外,音韵学还可以通过实验和统计分析来验证和支持研究的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者可以观察和记录人们发音时的口腔和声带运动,从而了解不同音素的产生方式和特点。
而通过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对大量的语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3.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在音韵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是必须要了解的。
首先,音素是指在某种语言中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音段。
一个音素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而一个音素组成一个音节。
音节是语言中的基本语音单位,它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并且通常包含一个核心音素。
此外,音位是指在某种语言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素集合。
音位可以包含多个相似的音素,它们在语言中被认为是等价的,可以互相替换。
而音系则是指一个语言中所有音位的集合,它反映了这个语言中的声音系统。
4. 音韵学的应用音韵学在语言学研究以及其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语言学中,音韵学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语言的音系和音变规律,从而揭示语言的结构和演化过程。
此外,音韵学还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技术的开发和改进。
在语言教育中,音韵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不同语言中的音系和音变规律,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语音知识,提高语音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此外,音韵学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语的发音规律,提高外语学习的效果。
5. 音韵学的发展和前景音韵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音韵学教程》读后《音韵学教程》是语言学领域中的一部经典著作,由北京大学教授唐作藩先生主编,于2002年出版。
这部教程对音韵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音韵学的基本知识,提高音韵学的研究能力。
在阅读完这部教程后,我对音韵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音韵学教程》共分为九章,从音韵学的基本概念、语音学的基础知识、音韵学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其中,重点阐述了音韵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涉及音韵学的性质、任务、历史、主要研究领域等方面。
教程还介绍了国内外音韵学的研究状况,以及对音韵学发展方向的展望。
在分析解读方面,教程强调了音韵学的比较方法和历史考证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和音韵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语言的语音特征和演变规律。
而历史考证方法则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探究音韵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原因,理解语音变化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
在案例分析方面,教程结合实际研究案例,对音韵学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例如,在讨论古音学中的《诗经》韵律时,教程以《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例,说明了古音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此外,教程还对现代汉语的音韵学进行了分析,重点讲解了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和北京话的语音特点。
总的来说,《音韵学教程》是一部非常全面的音韵学著作,系统地介绍了音韵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了音韵学的应用。
这部教程不仅让我深入了解音韵学的本质,还使我对音韵学的研究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部教程还让我认识到音韵学在语言学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音韵学研究成果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我相信,这部教程将对我在语言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对我对音韵学的理解和应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彼得·马洛托夫所著的一部探险小说。
本书讲述了一群在太平洋小岛长大的年轻人,对海洋的热爱和对探险的渴望驱使他们展开一场西太平洋的航海之旅。
通过这场旅程,他们不仅发现了自我,也找到了归宿。
音韵学复习提纲范文音韵学是研究语言中音素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语音学、语法学、文化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
为了帮助您复习音韵学的知识,以下是一个提纲,包含了重要的概念和理论:1.音韵学的基本概念a.音韵学的定义和研究目标b.音韵学的基本术语:音素、音位、音节、音系、音变等2.音韵的类别a.辅音和元音的基本特点和区别b.语音的发音方式、发音部位和发音调节3.音素的分类a.语音的基本特征:长度、音调、重音等b.元音的分类: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单元音和复元音,高元音和低元音等4.音位的规律和变体a.语言中音位的选择规律b.不同地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音位差异c.发音过程中的音变规律:同化、消音、音位交替等5.音节的结构和规律a.音节的基本构成要素:音节核、音节边缘、音节结构b.音节的组合规律和音节结构的类型c.音节的音变规律和变体:闭合音节和开放音节等6.音系的分析和比较a.音系的组成和特点b.同一语言不同方言之间的音系差异c.不同语言之间的音系比较7.音变规律的分析和解释a.音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语音环境、历史演变、社会文化等b.音变规律的分类和描述:位置规律、调整规律、衍生规律等c.音变规律的理论解释和模型:线性规则、优选理论等8.声调和音节结构a.声调的基本特点和分类b.声调的意义和功能c.声调的产生和变化机制d.音节结构对声调的影响和调整规律9.音韵学的应用与研究领域扩展a.音韵学在语言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b.音韵学在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中的应用c.音韵学与社会文化、语言变化等领域的关系这个提纲主要涵盖了音韵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适合用来进行复习和回顾。
通过对每个主题的梳理和整理,您可以更好地理解音韵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韵学知识水平。
希望这个提纲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音韵学入门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演变规律的科学。
•每种语言都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三部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又各成系统,在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
•用普通话读唐诗,会发现有些诗的韵脚和平仄不顺口了,读《诗》时遇到不押韵处更多,这是因为古代的读音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它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些语音变化的现象,解释变化的原因,寻找变化的规律,这样就逐渐建立起“音韵学”这门学科。
•传统的音韵学包括“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三个部门。
•大致说来,“今音学”所研究的是中古时期(主要是隋唐时代)的音韵系统;•“古音学”研究的是上古时期(主要指先秦两汉时代)的音韵系统。
“等韵学”是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发音方法的一门学问,近似现代语音学。
语音史的分期与音韵学的分支•语音史分期音韵学分支•上古音———古音学•中古音———今音学等韵学•近古音———北音学(古代语音学)•现代音为啥要学音韵学?•以往音韵学是“小学”的一个部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通经”(读懂古书)。
•今天学习音韵学,除了能够帮助我们欣赏古代的韵文、接受文化遗产之外,还有更重大的意义,那就是为了建立汉语的历史,寻找汉语语音内部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当前的推广普通话、汉语规范化和方言调查的工作。
•要了解某种语言的现状,只有从它的历史上去进行研究才能清楚和深入。
•现代汉语里一些字,普通话读音完全相同,到一些方言里却全然不同:“吸汲砌”、“接节洁”等字,现代各方言区(特别是江浙、福建、广东)读音很不同。
•“资雌思”、“之蚩诗”两类字,在普通话里读音完全不同,可是在很多方言里却完全一样(广州、夏门、上海、武汉、成都)•汉语规范化工作也有许多问题要从历史上找根据,否则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元周德清《中原音韵》(1324年)是一部描写近代北方话语音系统的著作。
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二章音韵学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汉语音韵结构特点学习音韵学,首先要分析汉字的字音,要了解汉语音韵结构特点。
使用拼音文字的印欧语言,分析语音普通以音素为分析单位。
汉字的语音分析以音节为单位。
什麽叫音节呢?一具字算是一具音节,一具音节写下来也算是一具字,因此汉字是文字单位,也是语音单位。
特别:有时有的词有轻音或儿化.传统音韵学分析字音的办法,普通是把每个字音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叫做“声”,後一部分叫做“韵”还有一具非常重要的东西是贯通在整个字音上的,那算是音高,即字调。
一具字音普通都能够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语音学上,韵头又叫介音,韵腹也称要紧元音,韵尾指收音。
汉字字音结构有八种事情。
从这八种事情能够看出以下特点:每一具字音最多只能缺少三个成分;韵腹(要紧元音)和声调是每个字音必备的成分,别可缺少;声母、韵头和韵尾,并别是每个字音非有别可的成分。
汉语音韵学上没有声母称作零声母。
(语言学上看成一具音位)这三点是现代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反切“反切”是一种注音办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具汉字的读音,也是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已有科学的认识。
古代直行书写,反切的两个字一具在上,一具在下。
反切的基本原理:上字取声,下字取韵,调。
反切上字简称为切上字,反切下字简称为切下字,“?”称为被切字。
反切的原理跟拼音基本相同。
然而反切的拼音办法跟拼音文字(音素文字)的拼音办法别一样.早期反切用字基本上任意的,只要与被切字同声母的字都能够拿来作切上字,只要与被切字同韵母的都能够拿来作切下字。
反切注音在汉字的注音法上是一大进步。
因为在汉魏往常,汉字注音普通基本上采取打比方的办法,叫做“譬况”。
如《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黍,多旄犀。
”东汉高诱注:‘旄读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如《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高诱注:“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得耳。
⾳韵学第⼀章⼀、⾳韵学的对象⼆、⾳韵学的形成与发展三、⾳韵学的学习⽅法教材、汉语⾳韵讲义、⼴韵、韵镜、王⼒⽂集——汉语⾳韵学、汉语史稿⾳韵学第⼀章绪论⼀、⾳韵学的对象:1.⾳韵学:⼜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和它的历史变化的⼀门学科。
2.汉字: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字:字形——字⾳——字义斜(xie—xia)——邪、写、姐、爷、也、野乌⾐巷⼝⼣阳斜、青⼭郭外斜、不能改——语⾳是发展变化的,且是有规律的,同⼀批字的变化。
还与容光共憔悴、还看今朝、惆怅还依旧、拂了⼀⾝还满、⾳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及其变化。
⼆、⾳韵学与语⾳学的区别:1.语⾳学:研究⼈类语⾳的⽣理(发⾳器官)和物理(声学特征)现象和特点,这些特点既有个别的(汉语语⾳学、英语语⾳学),也有共性的(普通语⾔学)2.⾳位学(⾳系学):⾳的辨义作⽤,只有个别的⾳位学⾳系学的发展——part &sport3.总之,语⾳学是对语⾳的客观描写,⾳韵学是研究语⾳系统的科学,只能是特定语⾔的,三、⾳韵学的形成和发展1.⼩学:中国古代研究语⾔⽂字的学问。
·周代贵族⼦弟⼋岁⼊⼩学,教之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汉代,研究⽂字的学问叫“⼩学”·清《四库全书总⽬提要》将⼩学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汉字——字义:训诂——《尔雅》、《⽅⾔》、《释名》——字形:⽂字——《说⽂解字》、《⽟篇》——字⾳:⾳韵——《切韵》(隋代)、《⼴韵》、《集韵》2.韵书:始于魏晋,最早记载的韵书——三国李登《声类》、西晋吕静《韵集》现存最早《切韵》(隋代)3.⾳韵学的分部:·今⾳学:中古⾳,以《切韵》系韵书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语⾳体系。
·古⾳学:上古⾳,以《诗经》⽤韵和谐声字为依据,研究先秦两汉语⾳。
·等韵学:宋元以后,以等韵图为对象,分析近代语⾳系统·另外,有⼈主张“北⾳学”,以《中原⾳韵》系列韵书和韵图为对象,研究近代语⾳。
音韵学·音韵学的研究方法音韵学·音韵学的研究方法王力在《汉语音韵学》一书中说:“从前的人把汉语音韵学分为三门:(一)古韵学,以《诗经》、《楚辞》等书为史料,以周秦古音为研究的对象;(二)今韵学,以《广韵》、《集韵》等书为史料,隋唐以来诗家承用的韵的系统为对象。
(三)等韵学。
等韵学有狭义,有广义。
狭义的等韵学,是指开口呼与合口呼各分四等而言。
广义的等韵学,是包括等呼、反切,以及其他语音的分析而言。
”这基本概括了前人研究音韵学的方法。
一般的学科或专业的研究,往往先从上古入手,次而中古,顺流而下是近代、现代。
但音韵学的研究却要从中古时期入手。
王力说:“中国现存的韵书,以《广韵》为最古。
所以我们研究古音,该从《广韵》向上推求;研究今音,该从《广韵》向下推求。
”(《汉语音韵学》)《广韵》一书,为宋代陈彭年、邱雍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奉诏修定。
全书共分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声各为一卷。
此书现仍完整保存,并有繁本与简本两种流行。
这是十分宝贵的研究资料,据之可窥古通今。
而音韵学的上古阶段资料甚少,考证的难度很大。
降于魏晋,音韵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有一定的拓展,研究资料“蜂出”,提供了较为系统、翔实的资料。
因此,借助中古的资料,研究出中古的语音系统,然后以近现代的语音系统为参照物,找出语音发展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及上古留存下来的文学、历史等语言资料,再上推古音系统。
这是音韵学家普遍采用的研究顺序。
音韵学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从古到今有很大的发展。
古代的音韵学研究借助于等韵学一类有关语音分析的书籍。
现存的等韵学书,当以《韵镜》、《七音略》、《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五部书为最古。
据王力考证:“这五部书可以分为三派:《韵镜》与《七音略》为一派,《四声等子》与《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为一派,《切韵指掌图》自为一派。
”《韵镜》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皆不可考。
公元1161年宋张麟之为之刊行,并有序云:“余尝有志斯学,独恨无师承。
⾳韵学什么是⾳韵学?⾳韵学⼜叫声韵学。
它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和它的历史变化的⼀门科学。
是古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样。
什么是语⾳学?研究⼈类发⾳的⽣理基础和物理基础。
语⾳学是对⼈类的发⾳进⾏客观的描写,着重分析⼈类语⾳的⽣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发⾳器官的作⽤,分析各种语⾳的构成。
什么是语⾳学?今⾳学,是以《切韵》系韵书作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系统的。
什么是古⾳学?是对“今⾳学”来说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以《诗经》⽤韵为主要根据,并且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系统的。
⾳韵学有哪些功能?⼀、是为了更深⼊地了解现代汉语的语⾳系统。
⼆、利于做好现代语⾳规范化的⼯作。
三、⾳韵学是进⾏⽅⾔研究的必备知识。
四、⾳韵学是建⽴汉语史的前提五、⾳韵学是训沽学的⼯具。
六、⾳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什么是声纽?声纽⼜称⾳纽或纽。
⼤概古⼈以为声母是⼀个字⾳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最早提到“纽”的⽂献是唐代孙愐的《唐韵·序》。
根据瑞典汉学家⾼本汉的研究,声纽与现在所说的声母略有不同,它包括同辅⾳的颚化⾳和⾮颚化⾳,如“见”纽包括[kj]、[k]两个声母。
什么是三⼗字母?字母相传是唐末⼀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当时汉语声母的实际创制的,共有30个,每个字母代表的声母就是它⾃⾝的声母。
唇⾳:不、芳、并、明⾆⾳:端、透、定、泥、是⾆头⾳;知、彻、澄、⽇是⾆上⾳⽛⾳:见、溪、群、来、疑等字是也齿⾳:精、清、从是齿头⾳;审、穿、禅、照是正齿⾳喉⾳:⼼、邪、晓是喉中⾳,清;匣、喻、影亦是喉中⾳,浊什么是宋⼈三⼗六字母?宋初,有⼈根据当时的语⾳实际,对这30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了整理,同时增补了“⾮、敷、奉、微”和“娘、床”6个字母,即成了36个字母什么是声类?这⼀名称来源于反切上字的归类。
三⼗六字母基本上反映的是唐末宋初汉语的声母系统,⽽不是代表典型的中古时期——隋唐时代的声母系统。
音韵学基本常识在语言研究中的运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语言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其具有丰富的音韵体系和规律。
上海师大潘悟云教授和社科院语言研究所麦耘教授学习音韵学的经验每一门学问,都有一些需要死背的内容,即使像数学这样严密靠逻辑演绎的学问,还要背一些数字,如圆周率3.1416,还有不少的公式。
但是,越是成熟的科学,需要死背的东西就越少。
语言学是一门不成熟的科学,但是在社会科学中,语言学将率先成熟化,率先向精密科学靠拢。
而语言科学中,语音属于表层,更容易精密化。
音韵学如果还要继续发展的话,还有它的生命力的话,就要大幅度减少死背的内容。
音韵学中最关键,也最令人生畏的地方,就是背中古的音韵地位。
现在一些学校讲音韵学,只讲一些知识性的内容,中古有哪些韵,哪些摄,哪些等,上古有哪些韵部,还有什么阴阳对转、古本音变音之类,令人如堕五里云雾,越学越糊涂。
但是这些学了以后,实际上连音韵学的门槛都还没有进入。
你如果不把常用字的中古音韵地位牢记在心,不要说不能研究音韵学,就连音韵学的著述都难以看懂。
有些训练有素的高校,特别是一些很严谨的学者,是要学生死背中古音的。
如本版向柏霖的贴子说,他在沙加尔的指导下背了两年多。
包拟古的基本教材是高汉的《汉文典》,他要学生熟读上面的音形义。
我见过一些老前辈,他们大体有早年的童子功,从小就开始死背了。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位张世禄先生的弟子,算是我的师兄,问张先生如何背《广韵》。
张先生说,每天背几个,长久了就会记住了。
据说还有一位老先生,是要弟子把《广韵》抄九遍。
这些老前辈的做学问功夫我是很佩服的。
但是,在他们那个年代还可以这样做,他们从小就开始熟读古书了。
但是我们在复旦读研究生的时候,被文革耽误了青春,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再花几年时间去死背是不现实的。
更重要的是,音韵学是一门科学,科学主要是靠规则,而不是死背。
你即使把一本《广韵》都背下来,而对于整个语音史的规则毫无所知,岂不成了两脚书厨。
你可能要问,那你说该怎么办?好,我就来谈我背《广韵》的经验。
文革期间,有幸认识郑张尚芳先生,当时他虽然还是温州渔械厂的一名磨工,但是在音韵学、方言学方面已经卓然成家了,不信你可以看看1964年《中国语文》上的《温州音系》与《温州话的连读变调》,当时他只不过二十几岁,但是至今仍很少有人对方言作这样细致而深刻的描写。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精通音韵学,我文革中认识他的时候,他35岁,对《广韵》如数家珍,我是佩服得不得了。
不久,他就要我作他的助手,共同构拟上古音。
他要我做的工作就是模仿董同龢先生的办法,把一个个汉字往他构拟的上古音框架中填。
但是,这个工作只有熟悉中古音的音韵地位才能作。
我以前耽溺于作诗填词,背过诗韵,那只不过是106韵,我还是不甚了解,特别入声韵,真是记不住,现在要记206韵,那怎么做?他教了我一个诀窍。
我当时在温州锅炉厂的政宣组作事,生产瘫痪,正好无事,就把门关起来,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大体上把常用字的中古音韵地位记住了,从此就跟着他做上古音的研究。
并非我是什么天才,一是这个办法好,靠规则推,不要死记。
二是靠的温州话。
温州8个声调,严格地与古四声八调对应,声调方面我就不需要记了。
温州有清浊之分,也严格地与中古清浊对应。
《广韵》中有些韵,其他地方很难分得开来,但是温州分得很清楚。
如效摄的豪肴宵萧,温州就是四个不同的读音,只是宵萧有点混。
东三与锺韵读音不一样。
有了这两个法宝,我在一个星期以后就跨进了音韵学的门槛。
你可能会问,我们不是温州人那怎么办?其实有些地方的方言比温州话更接近古音。
就算你是北方人吧,也无妨,总的原则不变,只是学起来的速度会有不一样。
这几年我给研究生上音韵学课,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他们记中古音的音韵地位,而且用的是北京话,而不是温州话。
下面我就讲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在这以前,你应该具备音韵学的一些常识:中古有哪些韵,哪些声母,哪几个等,哪几个声调,哪几个摄,每个摄包括中古的哪几个韵,上古有哪几个韵部,等等。
第一步,归纳每个中古音类在普通话中的读音,用《方言调查字表》做起来并不难。
把这个工作做了一遍,一二天时间准够,做了以后等于得到了从中古到现代音的语音演变史。
建议你最好也在中古音类与你自己的母语之间做一次。
第二步,反过来做一次,也就是说普通话中的一个音类,对应的中古音可能是哪几类。
第三步,每个上古韵部有哪些声符。
这个工作是要背的,但是比起背中古音来不知要轻松多少,因为声符数是有限的。
最好把一个韵部的声符编成一个顺口溜,便于记忆。
第四步,熟悉每个韵部包括中古哪几个韵。
你可以看一下我的《汉语历史音韵学》上的表。
这个表并不难记,因为很规则,每个韵部都只有中古的四类韵,第一类为中古的一等(如果是带前高元音的韵部,则是四等韵),第二类是中古的二等,第三类是中古的普通三等韵以及重纽四等韵。
第四类是中古的重纽三等,包括与重纽三等相当的韵类,如庚三、陌三、幽等等,可参看周法高的中古韵类论述。
这些工作完成以后,你会得到很多的规则,我们的工作就是用规则的记忆来取代字音的记忆。
规则才是语言学的内容。
现在就让我们举一个例子。
如“怡”是什么韵,普通话i对应的中古音很多,止摄、蟹摄三四等,还有许多入声韵都读i。
但是我们在第三步已经记住,声符“台”在上古属之部。
通过第四步,知道之部的第一类是中古的咍韵(合口是灰韵),第二类是中古的皆韵,第三类是中古的之韵(合口是尤韵),第四类是中古的脂韵重纽三等。
我们通过第一步已经知道普通话中咍韵读ai,灰韵读ui,皆韵读ie或ai,尤韵读iu,只有之韵与脂韵是读i的。
但是脂韵重纽三等只有喉牙唇音,其中的影母疑母有可能读i,但是“怡”从“台”得声,我们通过第一步已经知道,普通话中的阳平th来自中古的定母,定母是个舌齿音,与喉牙唇属于不同的类。
所以我们只能把它锁定在之韵。
“怡”字读阳平,北京的阳平来自中古的带浊声母的平声,或带全浊声母的入声。
因为“之韵”不是入声,所以它在中古就是平声字,而且是浊声母。
我们再来看它的声母。
通过第一步,我们会知道普通话中的零声母有这么几来源:以、疑、云、影。
疑、影两母我们已经在上面的分析中排除了,那么剩下只有以、云两母的可能。
前人曾有“喻三归匣、喻四归定”之说,这个说法虽然不全面,但是反映一个事实:以母跟定母谐声,云母跟匣母谐声。
“怡”与“台”谐声,“台”是定母字,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认为它是以母(即喻四)字。
如果我们再结合音韵的常识,之韵只有三等,以母也只有三等,之韵属于止摄,之韵没有合口。
好了,你可以通过推理得出“怡”在中古的音韵地位:以母之韵平声三等开口止摄。
可能会有人说:还是很难啊!我说,如果连这都觉得很难的话,那就不必学音韵学了,因为:第一,只要学音韵学,这些基本规则都是必须具备的常识,否则还学音韵学干什么呢?只不过我们把学习的次序颠倒了一下。
以前的学者是先死记一个个字的音韵地位,以后再慢慢地学习这些规则。
我们是先学规则,利用这些规则去记一个个字的音韵地位。
熟悉了这些规则,等于熟悉了从上古到现代的汉语语音史。
第二,死记住字音是很容易忘记的,但是规则带有理性的内容,比较难以忘记,只要记住规则,就可以推出字音。
第三,我上面是举例说明,看起来很烦顼,实际上你只要熟悉规则,反映是即时的。
第四,我举的是一个字,而规则实际上是管一批字。
不过这种方法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否则的话还是学不会。
我带过几届研究生,有学会的,也有学不会的,有些在课题上听了都懂,也能跟着推。
回去以后自己不做练习,过了一个学期,规则也忘了,字的音韵地位当然也就无从推导。
当然,汉语中有许多不规则音变,造成不规则的对应。
而上面的方法只能以规则作为前题。
所以,我只能说,通过一年的这种练习,记住百分之八十的汉字音韵地位是可以做到的。
那些不规则的字,实际上是最有意思的字,你只要知道还有哪些不规则的字,你也就知道了汉语音韵学中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今天看到这位朋友的贴子,觉得会有不少人在音韵学的门外徘徊。
所以,就唠唠叨叨地写一大通,已经花了我半个下午的时间,还不知是不是令人了解基本方法。
我还会写些文章在网上作答。
不过我是想,我的学生们应该了解这些方法,以后应该在网上谈谈你们的体会。
不要自己学会了,就不管人家了,让更多的人学会音韵学不是更好吗?我首先点名的是宗鲁,这是个化名,他正在学,学得也不错,最近在北大网上看到金三畏先生的贴子,怀疑宗鲁是个博导,其实他只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在读研究生。
他的专长是文献,比我强,比如不仅逐字读过十三经注疏,而且读过有关的许多名家作品,如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皮锡瑞的《今文尚书考证》、孙希旦的《礼记集解》、朱骏声的《六十四卦经解》、高亨的《周易大传今注》、李道平的《周易集解纂疏》,还有《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细读过几遍,先秦诸子及主要的注本几乎都读过。
我作为导师实在是不如,我在文献方面碰到什么问题,往往会去请教他。
但是在音韵学方面,他只不过是初入道者,正因为如此,应该在网上与一些朋友谈谈你自己的体会,你自己也可以乘机理一下自己的头绪。
我的学生中音韵学比较好的是金理新(不是化名),《广韵》与《集韵》都细读过几次。
我说的细读是指常用字的音韵地位了解以后,研究性的细读。
他是温州师院出来,有些人讥笑他是小师院。
但是小学校并不一定都不能出人才,大学校出来的人不一定个个都是人才。
比如北大中文系的钱志熙,在文学方面已经崭露头角了,他也是从这个小师院出来的。
金理新更应该谈谈音韵学的问题。
社科院语言研究所麦耘教授:我读研究生时,李新魁老师要我们做两样功课:一是做《广韵》韵图,就是把《广韵》全部小韵用图表方式展开来。
可以用传统韵图的做法,也可以用自己想到的其他形式来做。
做时可以参考《韵镜》等传统韵图,还可以参考现代人做的,如方孝岳先生的《广韵韵图》、李荣先生《切韵音系》中的小韵表等。
当然参考归参考,还要自己思考:把一个小韵放在什么音韵位置上,一定有道理,要把这道理弄明白。
如果能把每个小韵里常用的字也列出就最好,这就有助于熟悉常用字的归属了。
我认为做韵图比单纯背有一点好处,就是对《广韵》有系统上的了解。
如真能从系统上了解《广韵》的音系,那些大量的字音和反切就不是一滩散沙了。
二是做《诗经》韵谱,就是拿《诗经》的韵脚来做归纳。
要把一个一个韵段都抄下来,以备将来回头来检查原始资料。
可以做出两个表来,一个是按谐声排列,可看出《诗经》韵部与谐声的关系,也有利于记忆韵字。
另一个表是按《广韵》的声韵来排,可以看出跟中古音的关系,理出从上古到中古的变化条理。
当然需要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过自己做一遍,就明白前人为什么这样分部,有时还能看出各家分部的优劣。
我从这种训练方法中获益不少。
我毕业以后,还重新做过。
后来我教学生,也要他们做这两种功课。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