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画像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13
年号庙号谥号名讳画像承袭关系生母出生日期及地点登基日期称帝年齡在位时间在位年数享年生子生女死亡日期及地点陵墓名称陵寝所在地天命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明建州左卫之长子宣皇后(喜塔腊氏)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天命元年正月初一日581616-162611681681626年,天命十一年福陵沈阳天聪崇德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太祖第八子孝慈皇后(叶赫那拉氏)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天命十一年九月初一日351627-16431851861643年,崇德八年昭陵沈阳顺治世祖章皇帝福临太宗第九子孝庄文皇后(博尔济格吉特氏)1638年,崇德三年崇德八年二十六日61644-16611824861661年,顺治十八年,养心殿孝陵河北遵化康熙圣祖仁皇帝玄烨世祖第三子孝康章皇后(佟佳氏)1654年,順治十一年景仁宫顺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81662-172261693520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畅春圆景陵河北遵化雍正世宗宪皇帝胤祯圣祖第四子孝恭仁皇后(乌雅氏)1678年,康熙十七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451723-173********1735年,雍正十三年圆明圆泰陵河北易县乾隆高宗纯皇帝弘历世宗第四子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1711年,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雍亲藩邸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251736-1795608917101799年,嘉庆四年养心殿裕陵河北遵化嘉庆仁宗睿皇帝永琰高宗第十五子孝仪純皇后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圆明圆天地一家春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371796-1820256159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热河行宫昌陵河北易县道光宣宗成皇帝旻宁仁宗第二子孝淑睿(喜塔腊氏)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撷芳殿中所嘉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391821-185********1850年,道光三十年圆明圆满慎德堂嘉陵河北易县咸丰文宗显皇帝奕佇宣宗第四子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1831年,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圆明圆澄静齐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201851-18611131211861年,咸丰十一年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定陵河北遵化同治穆宗毅皇帝载淳文宗长子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56年,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储秀宫咸丰十一年十月九日61862-18741319无无1874年,同治十三年养心殿惠陵河北遵化光绪德宗景皇帝载湉宣宗第七子奕环的长子慈禧妹(叶赫那拉氏)1871年,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太平湖藩邸槐荫齐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41875-19083438无无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瀛台涵元殿崇陵河北宣统溥仪奕环次子载丰的长子苏完瓜尔佳氏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什刹海醇王藩邸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31909-1911362无无1967年10月17日首都医院八宝山公墓。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前87年—前74年在位),汉武帝幼子,谥号孝昭皇帝,昭帝登基时才8岁,却聪明伶俐、十分果断,对匈奴的政策十分得当。
面对汉武帝时代的连年征战、增加徭役,昭帝听取重臣的建言,减少赋税,足足减少了3倍,进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
在首辅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来朝,使汉朝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
可惜,公元前74年6月5日,昭帝于未央宫暴病而死,这位有望为中兴之主、十分有作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仅21岁,在位13年。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5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
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
谥号“孝武”,厚葬于茂陵。
《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第四子,母亲窦漪(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
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崩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
安葬于阳陵。
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
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好。
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4子,汉惠帝刘盈弟,母薄姬,初被立为代王,建都晋阳。
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
吕后死,吕产、吕禄企图发动政变夺取帝位。
刘恒在周勃、陈平支持下诛灭了诸吕势力,登上皇帝宝座,是为文帝,在位23年。
唐朝皇帝世系附帝王像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
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
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大周”。
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还都长安。
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
唐历经21位皇帝(含武则天),共289年。
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年~626年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
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
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
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
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
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
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後李渊开始著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
最後一个梁师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这时他已经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了。
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稳固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
在官僚制度上李渊基本上使用了隋朝的制度。
美国藏唐朝《古帝王图》
可以看到,这件《古帝王图》卷纵51.3厘米,横531厘米。
它也称为《历代帝王图》,一共画了13位古代帝王,他们分别是:西汉汉昭帝刘弗陵、东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东吴孙权、西蜀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qiàn)、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xū)、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yōng)、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这13个帝王,再加上他们身边的侍从,画卷里一共有46人。
每个帝王都有榜书,榜书就是醒目的大字,像匾额、招牌上写的字就是榜书,中国第一个写榜书的人是李斯,你还记得吗?他是个有才华的人。
除了帝王的榜书,有的还记述了其在位年代以及对佛道的态度。
画家既刻画出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又根据
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境遇命运,塑造出个性突出的、不同的人物形象,体现出对这些帝王人物的评价。
这13个帝王你熟悉吗?曹丕是曹操的儿子,与孙权、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应该都知道吧?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还有司马炎、陈蒨、宇文邕,他们与曹丕、孙权、刘备都是一些有为的皇帝;相反,陈叔宝、杨广是比较荒淫的皇帝,也是亡国君;刘弗陵等其他皇帝相对平庸。
了解这些皇帝,也就了解了一段中国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借鉴成败,取长补短。
这幅《古帝王图》卷的作品上没有名款,长期以来,一直传为阎立本的作品,是依据北宋时期富弼的题识。
根据史籍记载,现在流传的这件绢本,是宋代杨褒根据唐本摹画的。
到了清末,此画被出售到国外,流入美国,你想看看这幅画的真迹,只能去美国的波士顿了。
清朝历代皇帝画像清太祖:(在世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626年天命十一年;在位1616年-1626年)清太祖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名努尔哈赤,号淑勒贝勒,出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县)。
父塔克世为建州左卫指挥,母为喜塔拉氏。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小时受到很深的汉文化的熏陶。
1582年塔克世与祖父觉昌安被尼堪外兰害死。
为报仇,次年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当时装备短缺,仅有十三副盔甲),也正式开始统一女真的大业。
1587年攻克佛阿拉城,自称可汗。
据满洲实录, 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
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颁布“七大恨”,起兵反明。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1625年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
1626年在攻打由名将袁崇焕镇守的宁远时被葡萄牙制的红衣大炮击伤,死在回沈阳的路上。
终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清太宗:(1592年11月28日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43年9月21日八月初九;在位1 627年-1643年)崇德(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姓爱新觉罗,名皇太极,。
军事家,政治家。
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
尊称后金天聪帝爱新觉罗阿巴咳,也称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皇太极。
皇太极病逝于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晚十时,年52岁。
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
清世祖:(在世1638年-1661年;在位1644年-1661年)顺治(章)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
是清爱新觉罗皇太极太宗文皇帝的第九子。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戊时(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二月十六日承袭父位,时年六岁,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及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
【秦国历代皇帝秦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画像)】秦国历代帝王秦朝历代皇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一个诸侯王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前221~前207)。
秦始皇继历代秦王蚕食诸侯之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他实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所采取的旨在巩固统一的某些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法。
但由于秦朝建国初期的急政暴虐,导致速亡。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武装反对黑暗统治的传统,影响至为深远。
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
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战(前207~前202)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受到控制,统一国家得以恢复。
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前259~前210)秦始皇,名赢政(前259~前210),因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另一说为吕不韦之子)。
庄襄王死后继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
葬于郦邑(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25里处)。
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由丞相吕不韦和宣太后的男宠毒专权。
公元前238年亲政,毒乘他外出之机,举兵叛乱,他一举粉碎叛乱,诛杀毒,幽禁太后。
第二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后逼杀吕不韦,任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
接着,嬴政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远交近攻,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1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明朝历代皇帝画像及简介目录概述 (3)明朝历代皇帝 (5)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5)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 (8)3、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 (10)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 (12)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 (14)6、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 (16)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 (17)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 (19)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 (21)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 (23)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24)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 (26)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 (28)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 (30)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 (32)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 (34)南明完全帝系表 (36)概述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始于太祖朱元璋,终于思宗朱由检,共16帝。
明朝帝系图注:明太祖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惠宗与安宗葬处不明,景泰陵位于北京海淀区玉泉山北麓,隆武陵位于福州罗汉岭,绍武陵位于广州越秀公园内,永历陵位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明显陵位于湖北钟祥市,其余十三位皇帝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明十三陵。
明朝历代皇帝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明太祖洪武皇帝- 朱元璋朱元璋(1328~1398)中国明代开国皇帝。
明太祖。
祖籍为江苏沛县,祖、父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
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
17岁时,因父、母、兄皆死于瘟疫而孤,不得已入皇觉寺为僧。
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 ),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
次年朱元璋投奔起义军郭子兴部。
他以智勇过人,得为子兴心腹,并娶其养女马氏为妻。
后继郭子兴而成为义军首领,在家乡一带逐步扩充队伍,随后克滁州、援六合、下和州,势力渐增。
至正十五年,他依托小明王韩林儿。
不久,朱元璋率军断缆渡江,取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下太平(今安徽当涂),并于次年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改名应天。
秦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画像)秦朝历代皇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一个诸侯王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前221~前207)。
秦始皇继历代秦王蚕食诸侯之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他实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所采取的旨在巩固统一的某些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法。
但由于秦朝建国初期的急政暴虐,导致速亡。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武装反对黑暗统治的传统,影响至为深远。
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
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战(前207~前202)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受到控制,统一国家得以恢复。
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前259~前210)秦始皇,名赢政(前259~前210),因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另一说为吕不韦之子)。
庄襄王死后继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
葬于郦邑(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25里处)。
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由丞相吕不韦和宣太后的男宠毒专权。
公元前238年亲政,毒乘他外出之机,举兵叛乱,他一举粉碎叛乱,诛杀毒,幽禁太后。
第二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后逼杀吕不韦,任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
接着,嬴政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远交近攻,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关于中学历史教材中朱元璋画像的讨论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中国古代帝王有许多画像流传于后世,在现存的皇帝像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总共有13幅画像流传至今,可是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一种画像奇丑无比,额头、下巴、两颊突出,立眉深目,隆鼻如蒜,拱嘴如猪,脸上布满了麻点。
这类画像多达11幅。
(如下图左)。
一类画像面庞丰圆,身着龙袍,仪表不凡,亲切慈祥。
这类画像总计2幅(如下图右)。
到底哪一类画像才是真实的洪武大帝呢?至今史学界莫衷一是。
而高中历史教材中这两幅图都曾使用过。
在《朱元璋画像》(《菽园杂记・卷十四》)“明太祖朱元璋尝集画工写御容,多不称旨。
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及进览,亦然。
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
上览之,甚喜,乃命写数本以赐诸王。
盖上之意早有,而它工不能知也。
”。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大致意思是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召集画工为皇帝画画像,大多(画工)画出来的都不合圣旨。
有位画工写生本领最高画得很像,自己认为(皇帝)见了一定会奖赏,等到进宫给皇帝看,也不合适。
一位画工却揣摩出了皇上的心思,形像有一点相似,再把容貌画得雍容端庄敬献给皇帝。
交给皇帝看,(皇帝)非常高兴,诏令照这幅画画若干幅赐给各诸侯王。
原来皇上的心思(想法)早已存在,只是其他的画工不知道探知罢了。
说白了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写实画实在是有伤大雅,连朱皇帝自己在心理上也难以接纳。
于是聪明的画师就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方法,来了个神似而形不似。
使朱皇帝迅速脱胎换骨,蜕变成慈祥和蔼的帅皇帝了。
那么,从这篇文章推理,图一中的朱皇帝应该是画家写实的作品。
而图二则是聪明画师为保全性命美化的结果。
那么,这种说法真实可信吗?让我们先看看前人的说法。
明代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记载“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与民间所传奇异之像大不类。
”。
而《明史・太祖本纪》,朱元璋“资貌雄杰,奇骨贯顶。
”,试想,“奇骨贯顶”还能有多好看吗?看来前人记载也各不相同。
清十二帝画像及其简介01.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号“天命”,在位11年(1616-1626),庙号“太祖”。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
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受伤大败而回,于天命十一年02.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号“天聪”“崇德”在位17年(1626-1643),庙号“太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即位不到十年,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
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
于清军入关前夕,端坐无疾而终于盛京清宁宫,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终年52岁。
03.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 ,年号“顺治”在位18年(1643-1661),庙号“世祖”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
七年后亲政。
因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消极厌世,身体每况愈下,英年早逝于紫禁城养心殿。
终年24岁。
04.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号“康熙”在位61年(1661-1722),庙号“圣祖”康熙帝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一生中完成了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晚期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后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
终年69岁。
05.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号“雍正”在位13年(1722-1735),庙号“世宗”雍正帝胤祯是康熙的第四子,在位期间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为后来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圆明园。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77唐朝—唐昭宗李晔哀宗李柷唐昭宗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
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
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晔,然后又改名为敏。
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唐昭宗本身亦是由当时掌权的宦官杨复恭所拥立,所以根本没有实权。
唐昭宗即位后,藩镇趁着平定农民起义的机会逐渐扩大。
虽然昭宗曾图增强军备以增强中央的实力,但反而引起了藩镇的疑心,当中李茂贞更带头叛乱,兵至长安。
天佑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壬寅夜,朱全忠派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弒杀唐昭宗于东都之椒殿,昭仪李渐荣以身保护皇上,一起被杀,独有何皇后得免死。
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
昭宗死后,他的第九子曾被拥立为唐哀帝,但很快就灭亡。
唐昭宗-生平简介唐昭宗姓名李晔庙号昭宗襄宗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陵墓和陵政权唐朝在世867年-904年在位888年-904年年号龙纪:889年大顺:890年-891年景福:892年-893年乾宁:894年-898年八月光化:898年八月-901年三月天复:901年四月-904年闰四月天祐:904年闰四月-907年三月历史上的唐昭宗可以说是一个悲剧性的皇帝,昭宗嗣位时二十一岁,是一个聪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形势,并发誓自己要复兴王朝。
但是唐朝已经积弱难返,回天无力。
这种境况恰恰是昭宗的哥哥僖宗(公元873-888年在位)造成的。
唐昭宗李晔同唐僖宗李儇皆是懿宗的儿子,僖宗行五,昭宗行七。
根据史书上记载:僖宗的天份还是很高的,骑射,剑槊,算术,音乐等,无不精通。
但是十二岁即位,正是贪玩的年纪,于是把政事和官吏的任免都委托给宦官田令孜处理,着他自行处之,不必汇报。
宦官弄权,政令不明,又加上天灾人祸,终于在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大起义。
乾隆和9位妃嫔的真实画像:妃嫔个个都很漂亮,图1是乾隆真实样⼦这张照⽚是年轻时期的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是⼊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称清⾼宗。
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年,禅位后⼜任三年零四个⽉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这幅乾隆画像是郎世宁所画,名为《乾隆皇帝半⾝冬装像》。
康熙五⼗年,雍正皇帝第四⼦弘历出⽣于北京雍亲王府,他的⽣母是孝圣宪皇后(钮祜禄⽒),也就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的甄嬛⼀⾓。
但是与电视剧中不同的是孝圣宪皇后是在雍正登基之前⼊的王府,并⾮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
据说,康熙帝第⼀次雍亲王府见到10岁的弘历时,就对这个孙⼦很是喜欢,于是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
这也让康熙帝与乾隆帝他们爷孙俩的关系⾮⽐寻常。
这是⽼年时期的乾隆皇帝的画像。
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
乾隆皇帝多民族国家的统⼀、社会经济⽂化、平定边疆地区叛乱都有很⼤的功绩。
并将中国领⼟拓⼴到了最⼤化。
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皇帝去世,享年89岁,庙号⾼宗。
史书记载,乾隆帝是清朝运⽓最好的君王,他⼀⽣顺遂,⾃诩为“⼗全⽼⼈”。
同时,乾隆帝还是⼀位深情⽽专⼀的丈夫,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乾隆帝后妃们的真实样⼦。
孝贤皇后富察⽒。
孝贤纯皇后(1712年3⽉28⽇-1748年3⽉12⽇)乾隆帝原配嫡后,满洲镶黄旗⼈太保⼤学⼠公赠郡王傅恒的姐姐。
据记载,乾隆对其钟爱异常。
不幸的是富察皇后于乾隆⼗三年(1748年)去世后,乾隆帝悲痛欲绝,追念终⽣,写下数百⾸悼亡之诗,其辞句感情真挚,令⼈动容。
纯帝继皇后乌喇那拉⽒。
她是乾隆皇帝的第⼆位皇后,满洲镶蓝旗,后为正黄旗,清朝第⼀位摄六宫事皇贵妃。
雍正⼗⼆年,16岁的乌喇那拉⽒嫁于弘历,为侧福晋。
乾隆登基后册封为娴妃。
孝贤纯皇后病逝后,乌喇那拉⽒摄六宫事,为新后⼈选。
乾隆⼗五年七⽉初⼗⽇,谕旨诏封那拉⽒为皇后。
朱元璋到底长啥样?看看台北故宫馆藏得10幅画像◆◆◆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国历代帝王,最传奇者莫过朱元璋。
老朱皇帝不仅身世离奇,人生经历离奇,就连长相也离奇得可以,直到现在,几百年后,也少有能人说清他到底长了个啥模样?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半身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面两幅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描绘了明太祖从中年到老年两个阶段,长相上还是一脉相承,除了岁月风霜留下的痕迹,没有太大出入。
但和下面几幅现在也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朱元璋画像比起来,长相迥异,简直让人难以相信这画的是同一个人啊!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元璋的画像,就其造型与构图,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天庭饱满,俊朗和煦,面颊光洁,四平八稳,目光如炬。
一类为下颚凸出,脸颊拉长,面颊布满黑痣,奇人异像。
两类画像可谓霄壤之别,在人物的造型方面竟无丝毫相近之处,这在历代帝王将相的肖像画中,称得上绝无仅有。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关于这个疑问也是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朱元璋请了几名画师,无论是画得像的还是过度美化的,都十分令他不满意,并杀掉了画像师,只有其中一名画得既像又不像,但有君主的气质最令他满意。
另一种说法是,朱元璋其实不丑。
只是在清初,出于妖魔化明朝的需要,所以有意丑化他。
在清代官方修撰的《明史》中,也将朱元璋描绘成一个嗜杀成性的暴君。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收藏12幅朱元璋画像,除了最前面我们看到的两幅,其他皆是长相怪异!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到底哪种画像才是朱元璋的真实面貌?《明史.太祖本纪》描述朱元璋的长相时说他“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前四个字虽是溢美之辞,后四个字却也是隐晦描述朱元璋长得奇怪。
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下面再看看清朝乾隆帝画的朱元璋画像:明太祖朱元璋画像乾隆御制本乾隆御制版半身像之面部则完全无胡须与毛发,干净光洁。
清十二帝(皇后)画像和书法赏析清朝十二位皇帝和帝后的画像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 年号:天命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全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名: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年号:天聪、崇德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全称: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姓名: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年号:顺治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全称: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圣仁纯孝章皇帝)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姓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年号:康熙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全称: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恭德大成仁皇帝)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姓名: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年号:雍正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全称: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姓名: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年号:乾隆庙号:高宗谥号:纯皇帝(全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姓名: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庙号:仁宗谥号:睿皇帝(全称: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姓名: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嘉庆皇帝第二子)年号:道光庙号:宣宗谥号:成皇帝(全称: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孝慎成皇后佟佳氏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姓名: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道光皇帝第四子)年号:咸丰庙号:文宗谥号:显皇帝(全称:协天已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慈安太后)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姓名: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 年号:同治庙号:穆宗谥号:毅皇帝(全称:继天开运中居正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宽毅皇帝)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姓名: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醇亲王奕譞之子)年号:光绪庙号:德宗谥号:景皇帝(全称: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姓名: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醇亲王载沣之子)年号:宣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清朝末代皇帝,无庙号无谥号。
西汉
西汉高祖刘邦 西汉惠帝刘盈 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景帝刘启 西汉武帝刘彻
西汉宣帝刘询 西汉元帝 西汉成帝刘骜 西汉哀帝刘欣 西汉平帝刘衍
西汉孺子帝刘婴 东汉
东汉光武帝刘秀 东汉明帝刘庄 东汉章帝 东汉和帝刘肇
东汉碭帝刘隆东汉安帝刘祻东汉顺帝刘保东汉冲帝刘炳
东汉质帝东汉桓帝刘志东汉灵帝刘弘东汉献帝刘协
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
唐朝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大周武则天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唐德宗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
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匡义北宋真宗北宋仁宗
北宋英宗北宋神宗北宋哲宗北宋徽宗
北宋钦宗南宋高宗南宋孝宗南宋光宗
南宋理宗南宋度宗南宋恭宗南宋端宗
南宋末帝
明太祖(洪武)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
明成祖(永乐)
明成祖仁孝文皇后
明仁宗(洪熙)
明仁宗诚孝昭皇后
明宣宗(宣德)
明宣宗孝恭章皇后
明英宗(正统)
明英宗孝庄睿皇后
明宪宗贞纯皇后
明孝宗(弘治)
明孝宗孝康敬皇后
明武宗(正德)
明思宗(崇祯)
清朝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清太宗孝庄文皇后
睿亲王、摄政王(多尔衮)
清世祖(顺治)
清圣祖(康熙)
雍正
清高宗(乾隆)
清仁宗(嘉庆)
清宣宗(道光)
清文宗(咸丰)
清穆宗(同治)
清德宗(光绪)
清宣统
清文宗孝圣显皇后(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