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7
宠物超声教学大纲宠物超声教学大纲随着人们对宠物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宠物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宠物超声技术在宠物医学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宠物医生的超声技术水平,制定一份宠物超声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超声技术是利用高频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图像信息的一种医学成像技术。
它通过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程度来呈现出不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在宠物医学中,超声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宠物内脏器官的健康状况、肿瘤的存在以及其他疾病的诊断。
二、超声设备的使用方法宠物超声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对于获得准确的超声图像至关重要。
在教学大纲中,应当包含超声设备的基本操作和操作流程。
例如,如何调节超声波频率和增益、如何选择适当的超声探头以及如何调整探头的角度等。
三、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宠物超声技术在诊断宠物常见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列举一些常见疾病,如肝脏疾病、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并详细介绍如何通过超声图像来诊断这些疾病。
例如,通过观察肝脏的回声模式和大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肝脏病变。
四、超声技术在手术中的应用除了在诊断中的应用,宠物超声技术还可以在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教学大纲中,应当包含超声引导下的手术操作方法。
例如,在肿瘤切除手术中,超声技术可以帮助宠物医生准确定位肿瘤的位置和边界,从而更加精确地切除肿瘤。
五、超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宠物超声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探讨一些新兴的超声技术,如三维超声技术和弹性成像技术,并介绍它们在宠物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这样可以激发宠物医生对超声技术的兴趣,促进他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六、培养宠物医生的超声技术能力制定一份宠物超声教学大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宠物医生的超声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大纲中,应当鼓励宠物医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制定一份宠物超声教学大纲对于提高宠物医生的超声技术水平和推动宠物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Ⅰ前言《超声诊断学》是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
主要教授内容包括各种常见病的病理、临床表现、超声检查、鉴别诊断、其他影像学检查、临床价值等。
主要以超声检查的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主要内容为绪论,超声诊断基础和原理,超声探测方法,心脏、血管、肝、胆道、脾、胰腺、肾、肾上腺、泌尿、后腹壁、妇科、产科、小器官、介人性等系统超声。
近年来超声诊断学不断发展、更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腹部疾病的彩超检查亦已广泛开展,《超声诊断学》将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教学时采用幻灯片、录像、光盘等多媒体形象教材进行讲授。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讲授每章题目和常见疾病时,采用中、英文术语词汇对照。
本大纲未包括临床实习指导内容(临床实习指导另编)。
一学习超声诊断学要求(一)掌握超声诊断基础和原理。
(二)掌握超声诊断应用的范围。
(三)掌握常见病的超声探测方法。
(四)掌握常见病的超声诊断方法。
二教材(一)王纯正 , 徐智章, 主编.超声诊断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04。
(二)刘锋主编.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CAI教材.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09。
三参考教材周永昌 , 郭万学 ,主编, 超声医学 .第四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07。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目的要求医学影像诊断学(medicalimageology)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诊断技术,它包括超声显像、普通X线诊断学、X线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MRl)等。
超声诊断学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既可非侵人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
超声诊断学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影像学科。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超声诊断学Ultrasonic Diagnostics适用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执笔人:龚渭冰刘红梅审定人:吴凤林学院负责人:耿仁文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二○○六年十二月一、课程简介课程代码:B090001学分:3.5 学分学时:80 学时(其中理论课60 学时;技能训练与见习课20 学时。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医用物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后续课程:CT 与MRI、放射诊断学、介入诊断学等。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超声诊断学是利用超声波反射及不同病变对声波反射存在差异的原理诊断人体疾病。
它涉及内容包括超声原理、仪器构造、显示方法、操作技术、记录方法及回声特征分析等。
超声诊断技术发展迅速,不仅有B 型超声、M 型超声,还有彩色多普勒、多普勒血流检测、对比超声、三维超声等多种新技术,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影像方法之一,其临床应用广泛,覆盖全身各组织器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超声仪器的普及越来越广泛,大多数基层医院都配备了B 超甚至彩超。
由于诊断学涉及知识面较宽,包括声学、物理、计算机及医学相关专业知识等,而课程设置时间有限,这就要求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主要以掌握各型超声基础知识、各系统常见疾病超声图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为主,为以后走向临床尽快胜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Course code: B090001Credit: 3.5Period: 80 (60 for theoretical learning, 20 for practice and probation course.) Prerequisite Courses: Anthropotom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Physiology, Pathology, Medical Physics, Internal Medicine, Surgery,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Paediatrics.Follow-up Courses: CT and MRI, Radiodiagnostic, Intervetional Diagnostics, etc. Target Major: Medical ImagingUltrasonic Ddiagnostics is the study of diagnosing the human diseases by employing ultrasonic reflection and the reflection differences existing in various diseases. It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including ultrasound principles, structure of apparatus, operative techniques, recording method and analysis of echo characteristics. B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maging diagnostic methods, ultrasonic diagnostic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cly in recent years, it has not only the conventional means like B mode and M mode, but also Doppler sonography, Color Doppler diagnostics on blood vessels,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and 3D sonography, etc., which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 to check various kinds of tissues and organs.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ost of the primary-level hospitals have B mode ultrasound equipments, and even color Doppler equipments. Because Ultrasonic Diagnostic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many aspects, including acoustics, physics,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al Imaging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clinical work, should mainly grasp the basic theory of ultrasonic diagnosis,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ommon diseases.6.多普勒增益、范围压缩、信号抑制、细节分辨力、阻抗匹配探头、瞬时分辨力。
第1篇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超声诊断学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和操作方法。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超声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
-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学对象: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4. 教学时间:2课时5. 教学地点:超声诊断实验室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 常用超声设备的操作方法- 超声诊断的常用技术2. 教学难点:- 超声图像的解读与分析- 超声诊断的伦理与规范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介绍超声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授新课- 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 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 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传播特性。
- 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
- 常用超声设备的操作方法- 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
- 超声探头的选择与使用。
- 超声扫描技术。
- 超声诊断的常用技术- B型超声成像。
- M型超声成像。
- Doppler超声成像。
3. 案例分析- 展示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超声图像,讨论诊断结果。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提出课后思考题。
第二课时1. 复习巩固-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
-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超声设备的操作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3. 病例讨论- 提供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超声诊断技术进行分析。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实践操作和病例讨论情况。
- 强调超声诊断的伦理与规范。
四、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加深对超声诊断基本原理的理解。
2. 收集典型病例,进行超声图像的解读与分析。
3. 思考超声诊断的伦理与规范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超声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超声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科技含量极高的新兴医学学科。
它与放射医学、核医学共同组成了现代医学影像学。
本课程重点介绍腹部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正常和异常超声图像典型特征,以及心血管和妇产科超声,包括介绍超声物理基础、诊断基础及浅表器官疾病的超声诊断,并介绍新技术包括三维超声成像、超声声学造影及介入性超声等的应用前景。
根据超声医学发展迅速的特点,本课程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根据超声新技术不断地完善课程,尽可能实现影像医学教学的人性化和数字化。
本课程还将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作了有机的整合,并设计一系列电子教案,并通过开发集声频、视频为一身的多媒体课件和超声教育题库系统,进一步发挥教学特长。
本课程将便携式彩超仪带进课堂直接应用于授课过程中,使同学们有机会接触彩色超声诊断仪,以增加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
此外,利用病例分析讨论辅以学员提问的方式进行互动,更全面地掌握各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同时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一综合性、创新性和研究型课程。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熟悉超声成像原理、了解基本操作方法;2.掌握、理解人体重要脏器的解剖和正常超声图像表现;3.学会识别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表现,并能结合临床应用;4.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两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主要进行理论考核,题型为: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
第一章总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声波的定义、超声图像分析与诊断原理、多普勒基本概念;熟悉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发生与接收原理、人体组织正常声像图表现和常用超声仪器的类型。
课程内容一、物理基础1.声波的定义和物理参数2.超声波的特性:反射折射、衍射散射、衰减吸收及影响因素、多普勒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3.超声波的发生与接收原理二、超声基础1.超声成像原理和常用术语2.超声图像分析与诊断:图像方向的辨别;回声强弱分级:强回声、中等水平回声、低回声、无回声;囊肿和实性肿瘤的声像图比较:外形、边界、内部回声、声影;3.人体组织正常声像图表现皮肤、脂肪、纤维、肌肉、血管、骨骼4.血流的多普勒表现形式:颜色和血流方向的关系、Nyquist极限的含义5.超声伪像三、超声仪器1.超声诊断仪的组成部分:探头的类型和适用范围2.仪器类型:A超、B超、D超、M超、三维3.仪器调节、改善图像质量的技术四、超声医学进展和新技术考核知识点一、声波的定义和特性二、超声图像分析与诊断原理三、多普勒基本概念四、超声波发生、传播与接收五、人体组织正常声像图表现六、常用超声仪器的类型考核要求一、物理基础掌握:声波的定义、衰减吸收及影响因素、多普勒基本概念熟悉:超声波的特性与发生、接收原理二、超声基础掌握:超声图像分析与诊断原理、彩色超声仪显示颜色和血流方向的关系熟悉:人体组织正常声像图表现三、超声仪器熟悉:常用的超声仪器类型*其余课程内容为需要了解内容第二章腹部超声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腹部主要脏器的正常超声表现和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超声诊断学一、定义:研究和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来诊断疾病的科学。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
超声的物理特性主要有:良好的指向性:超声波与一般的声波不同,频率极高,波长很短。
在介质中呈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指向性。
这便是可用超声对人体器官进行定向探测的基础。
反射、折射、散射和绕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当传经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相邻介质的界面时(声阻抗差大于0.1%),声阻抗(Z)=密度(ρ)?声速(C)。
即可产生反射、折射、散射和绕射。
超声仪正是通过对反射和散射回来的信号进行接受、分析来诊断疾病。
吸收与衰减: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随着距离的增大,声能逐渐减弱,这除了与声束的扩散、界面的反射、散射使声能衰减外,还有介质吸收导致的衰减。
不同生物组织对入射超声的吸收衰减程度不一,如:恶性肿瘤和脂肪肝等吸收衰减程度就非常大,借此我们可用来诊断这些疾病。
在同一种组织中又随超声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故检查深部脏器病变时,我们可采用低频探头来检查以增大穿透力。
多普勒效应:指由于声源和接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引起声波频率改变的现象。
这种发射声波与接受声波间频率的差值称频移。
由于频移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故超声仪通过计算频移的大小,即可计算出声源和接受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
这一物理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等活动脏器疾病的检测。
二、超声诊断原理:超声诊断仪主要由主机和探头(换能器)组成。
目前临床用于检查的声波频率一般为2.5~10MHz。
频率越高,分辨力越高,图像越清晰,但穿透力下降,检查深度变浅。
频率越低,穿透力越好,检查深度增大,但分辨力下降,图像越不清晰。
三、超声设备:1.A型超声仪(A超):超声仪发射一束声波,并对反射回来的声波在示波屏上以波的形式显示出来的诊断方法。
反射回来的声波越多,波幅越高,反之越低。
可以用来测量组织界面的深度,其缺点是遇有复杂病变,一维图像难以解释。
目前已基本淘汰。
一、课程名称:心脏超声诊断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脏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脏超声诊断的兴趣,培养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心脏超声诊断基本原理1. 超声波的产生与传播2. 超声心动图成像原理3. 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二、心脏超声诊断常用切面1. M型超声心动图2. 二维超声心动图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第二课时一、心脏超声诊断常见疾病1. 心脏瓣膜病2. 心肌病3. 先天性心脏病4. 心包疾病5. 冠状动脉疾病二、心脏超声诊断注意事项1. 患者准备2. 检查方法3. 图像分析与诊断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心脏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病例,引导学生分析心脏超声诊断过程,提高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3. 实践操作法:教师示范心脏超声检查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心脏超声诊断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能力提升情况:通过实践操作、病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心脏超声诊断方面的能力提升。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践操作中的态度等,评价其情感态度。
教案范文:一、课程名称:心脏超声诊断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脏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心脏超声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脏超声诊断的兴趣,培养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四、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心脏超声诊断基本原理1. 超声波的产生与传播2. 超声心动图成像原理3. 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二、心脏超声诊断常用切面1. M型超声心动图2. 二维超声心动图3.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第二课时一、心脏超声诊断常见疾病1. 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等2.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3.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4. 心包疾病:心包积液、心包炎等5. 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二、心脏超声诊断注意事项1. 患者准备:空腹、平躺、放松2. 检查方法:选用合适的切面、调整探头位置、调整增益等3. 图像分析与诊断:观察心脏结构、瓣膜功能、血流动力学等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心脏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超声诊断学》医学超声仪器组成及使用(讲稿)授课对象:2015年级临床医学本科医学影像方向授课时间: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授课教师:游宇光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超声探头的基本结构。
(二)熟悉:1、探头的类型。
(三)了解:1、B型超声主要功能键的使用和调节;2、多普勒超声的正确调节使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超声探头的基本结构。
难点:超声探头的基本结构。
三、教具或教学手段采用的教学方法1、通过课件,图文并茂,举例说明;2、特殊部分,动态图像,印象深刻;3、提问互动,精力集中,提高效果;4、联系实际,报告体会,培养兴趣;5、表格对比,重点板书,言传身教;6、实验见习,强化训练,掌握技能。
四、教学内容超声诊断仪是临床超声检查的工具,超声图像的质量取决于仪器的性能和功能。
充分认识仪器的特性并正确使用是获得最佳图像效果的重要途径。
本章介绍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超声探头的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如何正确调节使用仪器等。
对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超声图像数字管理作简要的说明。
第一节超声诊断仪及其成像原理一、超声换能器及超声探头(一)超声波的发生为了取得所需要的诊断信息,必须向人体发射超声波,并将经组织界面反射回来的信息接收,转换成电信号。
能完成这种功能的器件就是超声换能器晶片。
1.压电材料超声探头的核心部件是压电晶体、复合压电材料或陶瓷复合压电材料,即换能器。
具有压电效应的陶瓷材料,如铬钛酸铅(PZT)。
近期已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作为超声探头的换能器,它具有很宽的频带、低阻抗、柔软易加工的特点。
陶瓷复合材料具有陶瓷机电耦合系数高、频带宽、易加工的优点。
2.压电效应当在压电材料两端加一压力,则在此材料的两个电极面上将产生电荷,将压力机械能换成电能,这种效应称为正压电效应;当在压电材料两端加一交变电场时,则压电材料将出现与交变电场同样频率的机械振动,将电能换成机械能,这种效应称为逆压电效应。
在超声成像过程中,发射超声波是换能器的逆压电效应,而接收回声信息则是换能器的正压电效应。
超声诊断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超声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掌握常见的超声诊断技术,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操作和应用。
让学生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合理的超声检查方案,遵守诊断程序,判断超声结果的可靠性,准确地诊断疾病。
二、课程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有:1.超声诊断学基础知识介绍2.超声设备和超声图像的形成方法3.不同部位超声检查技术实操4.超声诊断测试实践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教学理论部分和实操部分。
3.1 理论阶段在本阶段,教师将以教材内容为主线进行讲解,对超声诊断学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介绍,包括超声诊断技术的特征、设备和仪器的详细说明、检查流程以及结果判断等。
由于教材内容固定,所以在教学时需要重点区分知识点的载体,注重深度剖析,有针对性的整理微信公众号、影像学社区的相关内容作为扩展资料,方便学生进行多侧面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针对交互性问题,教育者应及时回答,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3.2 实操部分在第二个阶段,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了解超声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操作技巧和超声图像的初步解读。
教育者应将教学重心放在实践环节的讲解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硬件之间的互动过程,操作引导。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拍摄及相互评价,从而提高对超声检查操作流程的掌握度。
四、教学评估1.知识应用能力测试:检查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的检查计划。
2.实操技能测试:检查学生是否能熟练操作超声设备,准确地识别超声图像,并作出正确的诊断。
3.实践评估:检查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参与临床实践,深入了解并贡献于临床实脾之中。
五、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多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策划自己的超声检查方案。
通过掌握诊断技术流程的相关知识,加上实践经验的积累, 媒体信息的丰富,学生将取得改观的成果,通过交流学习,提升对临床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超声科实习生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用)Ⅰ前言超声诊断学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
超声诊断有如下优点:1、无放射性损伤,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2、取得的信息量丰富,具有灰阶的切面图像,层次清楚,接近于解剖真实结构;3、对活动界面能作动态的实时显示,便于观察;4、能发挥管腔造影功能,无需任何造影剂即可显示管腔结构,如腹腔大血管、肝门静脉、肝静脉和胆管等;5、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实质性脏器内小的囊性或实质性病灶已能清晰显示;6、能取得各种方位的切面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显示的结构和特点,准确定位病灶和测量其大小;7、能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病变性质和部位;8、可检测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血流量、胆囊收缩和胃排空功能;9、能及时取得结果,并可反复多次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对危重病人可在床边检查。
故超声诊断学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医学影像学科。
本大纲根据高等医药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大学本科教材《超声诊断学》编写而成,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0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2.5:1。
即讲课72学时,实验28学时。
四教材:《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正纯,2版,1999年。
《诊断学》超声部分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前言课程简介:超声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科技含量极高的新兴医学学科。
它与放射医学、核医学共同组成了现代医学影像学。
本课程主要介绍心血管系统、腹部脏器、妇产科、表浅器官正常声像图表现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典型声像图,介入性超声的常规操作与技巧。
采取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方法。
实验课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设备旁亲手指导的方式进行。
课程负责人及授课团队:任卫东教授 renwd@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黄丽萍教授 huanglp@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黄瑛教授 huangying7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张颖副教授 zhangy@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郭宝生副教授 guobs@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王鑫璐副教授 wangxl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考评方式:闭卷考试,主要进行理论考试,按照能够说明、能够概述几能够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其中掌握占70%,熟悉占20%,了解占10%。
题型主要为: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
使用教材及其他建议参考书:教材:诊断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出版参考书:超声诊断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出版系统解剖学第8版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3年出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熟悉超声成像原理、了解基本操作方法;2、掌握、理解人体重要脏器的解剖和正常超声图像表现;3、学会识别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表现,并能结合临床应用;4、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熟悉超声成像原理以了解超声基本操作方法,牢固掌握、理解人体重要脏器的解剖和正常超声图像表现,学会识别常见疾病的超声图像表现,并能结合临床应用,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超声诊断学概述超声诊断(ultresonic diagnosis)是研究和应用超声的物理特性,用超声诊断仪检查人体,诊断疾病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超声诊断仪分为主机和探头(probe)两大部分。
主机供给高频交变电场。
探头又称换能器(transducer),是声能和电能的转换器。
第一节一、超声的定义及物理特性(一)超声的定义声是一种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以纵波形式传播能量。
声的单位是赫兹(Hz),1Hz即每秒振动一次,1MHz(兆赫)是106Hz。
声分为可闻声、超声和次声。
可闻声频率为20-20000Hz,次声的频率<20Hz,而超声的频率大于20000Hz。
超声波即振动频率超过耳听阈上限(20000Hz)的声波。
(二)与超声有关的物理量波长(λ):声振动一个周期传播的距离。
频率(f):每秒振动的次数。
声速(C):声单位时间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f. λ超声在人体软组织中传播时,由于声波不变,故频率和波长呈反比。
在临床应用上,超声探头频率越高,则波长越短,分辨率越高,穿透性越差。
超声探头频率越低,则波长越长,分辨率越低,穿透性越强。
检测浅表器官用高频探头,取其分辨率高的优势;检测内脏用低频探头,取其穿透性强的优势。
(三)超声的物理特性1.指向性(束射性)2.反射、折射和散射声阻抗(Z)指阻挡声在介质中传播的力。
Z=C.ρ(C为声速,ρ为介质的密度)声速越快,介质密度越高,声阻抗就越大。
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物理相接触形成一个界面(interface)。
3.吸收、衰减4.多普勒效应:声源遇到与其做相对运动的界面时,造成反射频率不同于发射频率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发射频率与反射频率之差,称多普勒频移(Coppler shift)。
频率的大小与相对运动的方向及运动的速度有关,当界面向着探头运动速度越快时,反射频率增高越多;当界面背离探头运动速度越快时,反射频率减低越明显。
超声诊断学见习大纲一、超声基础知识(一)见习要求1、通过见习了解超声诊断基础和原理2、熟悉超声诊断仪的显示方式及其意义3、掌握常见超声效应与图像伪差4、掌握超声检查的规范化报告单格式(二)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讲解2、指导学生上机了解超声仪器的使用及图像分析3、向学生介绍超声报告单书写规范要求4、教师进行答疑(三)参考学时数 2学时二、常见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一)见习要求1、通过见习掌握正常肝脏及肝脏常见疾病的声像图2、掌握超声探查的常用及标准切面3、了解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解剖结构(二)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试教十名病人2、学生上机操作,打出常用切面及掌握常见疾病声像图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4、教师进行答疑(三)参考学时数 2学时三、常见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一)见习要求1、通过见习掌握正常胆道系统及常见胆道系统疾病的声像图2、掌握超声探查的常用及标准切面3、了解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解剖结构(二)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试教十名病人2、学生上机操作,打出常用切面及掌握常见疾病声像图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4、教师进行答疑(三)参考学时数 2学时四、常见胰腺及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一)见习要求1、通过见习掌握正常胰腺、脾脏的声像图2、掌握急慢性胰腺炎的诊断要点及超声表现,掌握脾破裂的诊断要点及超声表现3、掌握超声探查的常用及标准切面4、了解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解剖结构(二)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试教十名病人2、学生上机操作,打出常用切面及掌握常见疾病声像图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4、教师进行答疑(三)参考学时数 2学时五、正常肾脏超声诊断(一)见习要求1、通过见习熟悉正常肾脏及常见肾脏疾病的声像图2、掌握超声探查的常用及标准切面3、了解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解剖结构(二)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试教十名病人2、学生上机操作,打出常用切面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4、教师进行答疑(三)参考学时数 2学时六、正常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超声诊断(一)见习要求1、通过见习熟悉正常输尿管、膀胱及前列腺及常见疾病的声像图2、掌握超声探查的常用及标准切面3、了解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解剖结构(二)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试教十名病人2、学生上机操作,打出常用切面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4、教师进行答疑(三)参考学时数 2学时七、正常子宫的超声诊断(一)见习要求1、通过见习熟悉正常子宫声像图2、掌握超声探查的常用及标准切面3、了解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二)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试教十名病人2、学生上机操作,打出常用切面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4、教师进行答疑(三)参考学时数 2学时八、正常双附件的超声诊断(一)见习要求1、通过见习熟悉正常双附件声像图2、掌握超声探查的常用及标准切面3、了解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二)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试教十名病人2、学生上机操作,打出常用切面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4、教师进行答疑(三)参考学时数 2学时九、正常产科的超声诊断(一)见习要求1、通过见习熟悉正常妊娠的早、中、晚期声像图2、掌握超声探查的常用及标准切面3、了解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二)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试教十名病人2、学生上机操作,打出常用切面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4、教师进行答疑三参考学时数 2学时十、甲状腺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一)见习要求1、通过见习掌握正常甲状腺声像图2、掌握超声探查的常用及标准切面3、了解甲状腺常见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解剖结构(二)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试教十名病人2、学生上机操作,打出常用切面及掌握常见疾病声像图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4、教师进行答疑(三)参考学时数 2学时十一、乳腺、阴囊疾病的超声诊断(一)见习要求1、通过见习掌握正常乳腺及阴囊的声像图2、掌握超声探查的常用及标准切面3、了解乳腺、阴囊常见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解剖结构(二)方法与步骤1、学生分组,教师带领学生试教十名病人2、学生上机操作,打出常用切面及掌握常见疾病声像图3、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总结4、教师进行答疑(三)参考学时数 2学时十二、心脏超声的探测方法与先天性心脏病(一)见习要求1、通过演示操作,结合多媒体放映及网络教学,掌握心脏的探测方法及先心病的诊断要点,声像图特点。
1 《超声诊断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和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即可非侵入性地获得活性器官和组织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图像和观察大体病理形态学改变,亦可使用介入性超声或腔内超声探头深入体内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的新兴学科。超声诊断学属医学影像诊断学范围,是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包括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和诊断术语;超声诊断的正常声像图和病理声像图表现;介入性超声等。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运用超声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常见病进行诊断。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讲授、演示、讨论、阅读、电教、录像、课件和见习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并通过提问、测验和操作,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水平。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影像专业,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课程共70学时。理论42学时,实践28学时
二、学时分配表 序号 章节 授课时数 理论 实践 总学时 1 绪论 0.5 0 0.5 2 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1.5 1 2.5 3 超声诊断基础 4 2 6 4 心脏及心血管超声检查 4 4 8 5 肝脏超声检查 4 2 6 6 胆系超声检查 4 2 6 7 脾超声检查 2 2 4 8 胰腺超声检查 2 2 4 9 胃肠超声检查 2 1 3 10 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超声检查 4 4 8 11 妇科超声检查 6 2 8 12 产科超声检查 4 2 6 13 腹膜后超声检查 1 1 2 14 浅表器官的超声检查 2 2 4 15 介入性超声 1 1 2 合计 42 28 70
三、各章理论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 2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概念,性质和内容,超声诊断学的发展史略。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学的概念及临床应用特点 2、超声诊断学发展史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学时分配 理论0.5学时,实践0学时 第二章 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和原理
目的要求 了解:超声诊断的物理特性、超声诊断仪的种类、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超声波基本物理量 2、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3、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及诊断安全性 4、超声成像一般规律 5、超声显像特点 6、超声诊断仪的基本结构及类型(A、B、M、D) 7、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与维护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电教 学时分配 理论1.5学时,实践1学时
第三章 超声诊断基础 目的要求 掌握:超声诊断的检查方法,超声回声的描述和声像图分析,超声报告的书写。 熟悉:超声诊断常见的伪像 教学内容 1、超声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2、超声诊断的特殊检查方法 3、超声回声的描述 4、超声回声分析的内容 5、声像图分析的方法 6、超声伪像形成的原因 7、灰阶超声常见的图像及伪像的辨识和消除方法 8、超声报告的书写原则、要求及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讨论 3
学时分配 理论4学时,实践 2学时
第四章 心脏及血管超声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心脏超声检查方法及基本切面图像; M型超声、二维超声及多普勤超声心脏图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特点。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及缺血性疾病的检查方法及声像图表现。 熟悉:心包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及积液定量估测 了解:周围血管病,心脏声学造影 教学内容 1、心脏超声解剖 2、心脏超声检查方法 3、先天性心脏病的扫查方法及声像图表现: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A导管未闭、Fallot四联症。 4、心脏瓣膜病的扫查方法及声像图表现:二尖瓣陕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A瓣陕窄、主A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 5、心包疾病的扫查方法及声像图特点:心包积液和心包压塞、缩窄性心包炎。 6、心肌病的扫查方法及声像图表现:扩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 7、缺血性疾病的扫查方法及声像图表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8、心脏肿廇及心内血栓的扫查方法及声像图表现:心脏肿瘤、心内血栓。 9、大血管疾病:主A瘤、主A窦瘤 10、周围血管的超声检查及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演示、电教、阅片 学时分配 理论 4学时, 实践4学时
第五章 肝脏超声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正常肝脏声像图表现,肝脏疾病的声像图特点 熟悉:肝脏的超声解剖,肝脏超声的扫查方法,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教学内容 1、肝脏超声解剖 2、肝脏超声扫查方法和正常声像图表现 3、肝脏疾病的声像图特点: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肝包虫、脂肪肝、肝血管瘤、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肝炎。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演示、电教、实践、阅片 学时分配 理论 4学时 , 实践 2学时 4
第六章 胆系超声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胆系的超声检查要点,胆系正常声像图表现,胆系疾病的声像图特点。 熟悉:胆系的超声解剖,胆系的扫查方法 教学内容 1、胆系的超声解剖 2、胆系的扫查方法和正常声像图,正常值 3、胆囊疾病的声像图特点:胆囊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腺瘤、胆囊癌 4、胆管疾病的声像图特点:胆管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阻塞性黄胆、胆系蛔虫病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电教、实践、阅片 学时分配 理论 4学时 ,实践 2学时
第七章 脾脏超声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脾脏超声检查要点,脾脏正常声像图表现,脾脏疾病的声像图特点 熟悉:脾脏超声解剖、扫查方法 教学内容 1、脾脏超声解剖 2、脾脏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3、脾脏疾病:弥慢性脾肿大、脾血管瘤、脾恶性淋巴瘤、脾破裂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电教、实践 学时分配 理论 2学时 ,实践 2学时
第八章 胰腺超声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腺腺超声检查要点,胰腺正常声像图表现,胰腺疾病的声像图特点 熟悉:胰腺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胰腺血管的定位标志、扫查方法 教学内容 1、胰腺超声解剖 2、胰腺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3、胰腺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癌、胰岛细胞癌、壶腹癌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践、阅片 5
学时分配 理论 2学时 , 实践 2学时
第九章 胃肠的超声检查 目的要求 熟悉:胃肠超声检查要点,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点 了解:胃肠解剖,扫查方法,胃肠疾病的声像图表现 教学内容 1、胃肠超声解剖 2、胃肠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3、胃肠疾病:肠梗阻、肠套叠、急性胃肠穿孔、急性阑尾炎。 教学方法 讲授、实践 学时分配 理论2学时,实践 1学时
第十章 泌尿系及男性生殖超声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泌尿系统的超声检查要点,正常声像图表现,泌尿系疾病的声像图特点 熟悉: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的超声解剖、扫查方法、男性疾病的声像图特点 教学内容 1、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超声解剖 2、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3、肾脏疾病:肾积水、肾囊肿、多囊肾、肾肿瘤、肾结石、肾T.B(肾结核)、肾周脓肿、肾外伤、肾先天性发育异 4、输尿管及膀胱疾病:输尿管疾病、膀胱肿瘤、膀胱结石、膀胱炎、膀胱憩室、膀胱异物及血块 5、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 6、阴囊疾病:鞘膜积液、隐睾症、睾丸肿瘤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践、阅片、课件 学时分配 理论 4学时 ,实践 4学时
第十一章 妇科超声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妇科超声检查要点,正常声像图表现,妇科疾病的声像图特点 熟悉:妇科超声解剖,扫查方法 教学内容 1、妇科超声解剖 6
2、超声扫查方法及正常声像图 3、子宫疾病:子宫先天性发育异常、宫内节育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体癌 4、卵巢疾病:卵巢囊肿、卵巢实质性肿瘤、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5、盆腔炎性疾病: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实践、电教、阅片 学时分配 理论6学时 ,实践 2学时
第十二章 产科超声 目的要求 掌握:产科超声检查要点,正常妊娠各期的声像图表现,产科疾病的声像图表现 熟悉:产科超声扫查方法,多胎妊娠诊断、胎儿性长性育的监测 教学内容 1、超声扫查方法 2、正常妊娠声像图表现 3、多胎妊娠 4、胎儿生长发育监测 5、产科疾病:流产、异位妊娠、葡萄胎、死胎、无脑畸形、脑积水、脑膜膨出、内脏外翻、胎儿联体畸形、胎儿消化道闭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教学方法 讲授 、电教、阅片、 学时分配 理论4学时,实践 2学时
第十三章 腹膜后超声检查 教学目的 熟悉:腹膜后超声检查要点,超声解剖,正常声像图表现,腹膜后疾病的声像图特点 教学内容 1、腹膜后超声解剖 2、腹膜后壁扫查方法和正常声像图 3、腹膜后肿瘤(原发性和继发性) 4、肾上腺肿瘤 教学方法 讲授、阅片 学时分配 理论 1学时,实践 1学时
第十四章 浅表器宫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