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豫】杨德豫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鲁迅文学奖简介鲁迅文学奖,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项。
创立于1986年,是为鼓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
鲁迅文学奖评选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面,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励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坚持少而精、宁缺毋滥的原则,评选出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
鲁迅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
将选出该评奖年度里某一文学体裁中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
目前包括以下各奖项: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国优秀诗歌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全国优秀文学理论、文学评论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
(一)第一届鲁迅文学奖(1995-1996)1.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老屋小记》(史铁生)《雾月牛栏》(迟子建)《赵一曼女士》(阿成)《镇长之死》(陈世旭)《哺乳期的女人》(毕飞宇)《心比身先老》(池莉)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父亲是个兵》(邓一光)《小的儿》(林希)《挑担茶叶上北京》(刘醒龙)《年前年后》(何申)《涅槃》(李国文)《天知地知》(刘恒)《没有语言的生活》(东西)《黄金洞》(阎连科)《天缺一角》(李贯通)《双鱼星座》(徐小斌)3.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作品《锦州之恋》(邢军纪、曹岩)《灵魂何归》((亦名《没有家园的灵魂》(杨黎光)《黄河大移民》(冷梦)《黑脸》(一合)《恸问苍冥》(金辉)《没有掌声的征途》(江宛柳)《东方大审判》(郭晓晔)《温故戊戌年》(张建伟)《淮河的警告》(陈桂棣)《大国长剑》(徐剑)《敦煌之恋》(王家达)《共和国告急》(何建明)《走出地球村》(李鸣声)《开埠》(程童一等)《毛泽东和蒙哥马利》(董葆存)4.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生命是一片叶子》(李瑛)《今天没有空难》(匡满)《韩作荣自选集》(韩作荣)《在瞬间逗留》(沈苇)《鸟落民间》(张新泉)《狂雪》(王久辛)《寻觅光荣》(辛茹)《拒绝末日》(李松涛)5.全国优秀散文奖获奖作品《何为散文选集》(何为)《春宽梦窄》(王充闾)《中华散文珍藏本周涛卷》(周涛)《女人的白夜》(铁凝)《秋白茫茫》(李辉)《皇天后土》(周同宾)《从这里到永恒》(赵玫)《羊想云彩》(刘成章)《湮没的辉煌》(夏坚勇)《两种生活》(斯妤)6.全国优秀杂文奖获奖作品《微言集》(林祖基)《何满子杂文自选集》(何满子)《邵燕祥随笔》(邵燕祥)《韩羽杂文自选集》(韩羽)《世象杂拾》(唐达成)另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荣誉奖获奖作品(评委会集体推荐):《我的家在哪里》(冰心)、《赋得永久的悔》(季羡林)、《牵牛花蔓》(严秀)、《半月随笔二集》(雷加)、《郭风散文选集》(郭风)、《烟水江南绿》(艾煊)7.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认识老舍》(樊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学价值论》(敏泽)《自传统至现代——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变迁论》(陈伯海)《论鲁迅与林语堂的幽默观》(曾镇南)《茅盾几部重要作品的评价问题》(邵伯周)8.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华兹华斯抒情诗选》(杨德豫译)《艾青诗百首》(燕汉生译)《浮士德》(绿原译)《修道院纪事》(范维信译)《莱蒙托夫全集2抒情诗Ⅱ》(顾蕴璞译)另有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评委会集体推荐,略)(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1997-2000)1.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鞋》(刘庆邦《北京文学》)《清水里的刀子》(石舒清《人民文学》)《吹牛》(红柯《时代文学》)《厨房》(徐坤《作家》)《清水洗尘》(迟子建《青年文学》)《梦也何曾到谢桥》(叶广芩《十月》)《被雨淋湿的河》(鬼子《人民文学》)《永远有多远》(铁凝《十月》)《吹满风的山谷》(衣向东《橄榄绿》)《年月日》(阎连科《收获》)3.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落泪是金》(何建明《中国作家》,中国青年出版社)《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西部的倾诉》(梅洁《报告文学》)《中国863》(李鸣生《北京文学》,山西教育出版社)《生死一线》(杨黎光《深圳特区报》《报告文学》)4.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羞涩》(杨晓民,长江文艺出版社)《曲有源白话诗选》(曲有源,作家出版社)《地球是一只泪眼》(朱增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西川的诗》(西川,人民文学出版社)《纯粹阳光》(曹宇翔,明天出版社)5.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大雅村言》(李国文,东方出版中心)《山居笔记》(余秋雨,文汇出版社)《精神的归宿》(朱铁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昨夜西风凋碧树》(徐光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张抗抗散文》(张抗抗,解放军出版社)6.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评价》(陈涌《文艺报》)《一九○三:前夜的涌动》(程文超,山东教育出版社)《12个:1998年的孩子》(何向阳《青年文学》)《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韩子勇,百花文艺出版社)《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钱中文《文学评论》)7.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济慈诗选》(屠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堂吉诃德》(董燕生译,浙江文艺出版社)《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秧歌》(董纯译,法国“中国之蓝”出版社)《圣殿》(陶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三)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1-2003))1.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玉米》(毕飞宇《人民文学》)《松鸦为什么鸣叫》(陈应松《钟山》)《好大一对羊》(夏天敏《当代》)《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孙惠芬(女)《人民文学》)2.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上边》(王祥夫《花城》)《驮水的日子》(温亚军《天涯》)《大老郑的女人》(魏微(女)《人民文学》)《发廊情话》(王安忆(女)《上海文学》)《中国有座鲁西监狱》(王光明、姜良纲《人民文学》)《宝山》(李春雷,花山文艺出版社)《瘟疫,人类的影子“非典”溯源》(杨黎光《中国作家》)《西藏最后的驮队》(加央西热(藏),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革命百里洲》(赵瑜、胡世全,中国青年出版社)4.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野诗全集》(老乡,敦煌文艺出版社)《郁葱抒情诗》(郁葱河,北教育出版社)《幻河》(马新朝,中原农民出版社)《幸存的一粟》(成幼殊,山东画报出版社)《娜夜诗选》(娜夜(满、女),甘肃文化出版社)5.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贾平凹,陕西人民出版社)(四)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1.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心爱的树》(蒋韵《北京文学》)《一个人张灯结彩》(田耳《人民文学》)《喊山》(葛水平《人民文学》)《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迟子建《钟山》)《师兄的透镜》(晓航《人民文学》)2.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城乡简史》(范小青《山花》)《吉祥如意》(郭文斌《人民文学》)《白水青菜》(潘向黎《作家》)《将军的部队》(李浩《朔方》)《明惠的圣诞》(邵丽《十月》)3.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天使在作战》(朱晓军《北京文学》)《部长与国家》(何建明《中国作家》)《用胸膛行走西藏》(党益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教育风暴》(王宏甲,北京出版社)《长征》(王树增,人民文学出版社)4.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喊故乡》(田禾,人民文学出版社)《看见》(荣荣,宁波出版社)《行吟长征路》(黄亚洲,浙江文艺出版社)《大地葵花》(林雪春,风文艺出版社)《只有大海苍茫如幕》(于坚,长征出版社)5.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山南水北》(韩少功,作家出版社)《辛亥年的枪声》(南帆,海峡文艺出版社)《乡村记忆》(刘家科,河北教育出版社)《遥远的天堂》(裘山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6.全国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见证一千零一夜——21世纪初的文学生活》(李敬泽,新世界出版社)《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修订本)(陈晓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欧阳友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雷达《光明日报》)《困顿中的挣扎——贾平凹论》(洪治纲《钟山》)7.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获奖作品《别了,我的书》(大江健三郎•著•日文)(许金龙译,百花文艺出版社)《笑忘录》(米兰•昆德拉•著•法文)(王东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斯特林堡文集》(五卷)(斯特林堡•著•瑞典文)(李之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五)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7-2009)1.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最慢的是活着》(乔叶《收获》)《国家订单》(王十月《人民文学》)《手铐上的蓝花花》(吴克敬《延安文学》)《前面就是麦季》(李骏虎《芳草》)《琴断口》(方方《十月》)2.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伴宴》(鲁敏《中国作家•文学》)《老弟的盛宴》(盛琼《十月》)《放生羊》(次仁罗布《芳草》)《茨菰》(苏童《钟山》)《海军往事》(陆颖墨《解放军文艺》)3.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震中在人心》(李鸣生,上海文艺出版社)《生命的呐喊》(张雅文,新华出版社)《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关仁山,河北教育出版社)《解放大西南》(彭荆风,云南美术出版社)《胡风案中人与事》(李洁非《钟山》)4.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烤蓝》(刘立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向往温暖》(车延高,人民文学出版社)《李琦近作选》(李琦,时代文艺出版社)《柠檬叶子》(傅天琳,上海文艺出版社)《云南记》(雷平阳,长江文艺出版社)5.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藏地兵书》(王宗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路上的祖先》(熊育群,百花文艺出版社)《风行水上》(郑彦英,河南文艺出版社)《王干随笔选》(王干,人民出版社)《病了的字母》(陆春祥,上海文艺出版社)6.全国优秀文学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五种形象》(南帆,复旦大学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张炯《文艺报》)《想象与叙述》(赵园,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高楠、王纯菲,人民文学出版社)《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谭旭东,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7.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获奖作品(空缺)(六)第六届鲁迅文学奖(2014年)附: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是以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设立的长篇小说文学奖,是我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文教Culture and education◎谢琼浅析华兹华斯《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的语言效果摘要: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他被誉为“自然的崇拜者”,他同时也是一位湖畔派诗人。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也是其最著名的诗歌之一。
这篇诗歌的重点是语言运用在华兹华斯诗歌中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深深的爱。
通过赏析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简单性和纯洁性,他的诗是独一无二的。
关键词:华兹华斯;自然;语言效果华兹华斯及《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华兹华斯(1770年4月7日至1850年4月23日)是一位重要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柯勒律治合作,于1798年出版了《抒情歌谣集》被誉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同时也推动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代的发展。
华兹华斯一贯宣扬“诗歌是自然感情的真情流露”。
华兹华兹的诗主要是关于自然的美丽,他经常描写西北英格兰乡下的湖区。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可能是英国文学上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之一,此诗道出了华兹华斯诗歌的核心-自然。
对华兹华斯来说,自然体现了不同环境中的人类。
自然给予了他平和的知识和力量。
华兹华斯是一个伟大的自然诗人,他写了很多短歌词来表达他对自然的深爱。
他说:“诗歌是自然感情的真情流露”。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是他的伟大作品之一,是他强大的感情溢出的结果。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的幸福感,无论是从孤独的诗人从水仙的舞蹈找到极大的安慰,或是最后与水仙舞蹈。
这首诗中不同的段落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的分离分析:在第一节,诗人用“云”来代表自己,他在山谷和丘陵之间徘徊孤独。
“孤独”是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经常使用的词,“孤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轻微的忧郁。
第三行“一下子”放在四个分句的前面,这些条款表达了诗人注意力的分散。
在第二节中,本节中描述性形容词的数量是四节中最多的,在本节中,前两行:“连续作为闪耀的星星”和“闪烁在银河系上”是副词第三行的修饰词“他们伸展......”一般来说,英语中描述性句子的主要部分被主语占据,然而,在这里,诗人通过两行副词修饰符来描述水仙是相似的闪耀的星星。
世界文学名著排行100 关于名著排行到处都有,但角度和品位各有不同。我目前侧重于文学书籍,前两天看有说,“文学是感受一个民族和时代,最生动的经验。”大意如此,深以为然。 我有个榜单,不只是哪位大神的排行,没事就翻翻,觉得还挺好。最主要是此榜单还附有最佳译作版本推荐,实在是非常有用。我便作为买书参考~今天分享给同志们。
====人我两分线====================================
1.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 《哈姆雷特》 朱生豪译 莎士比亚全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但丁(1265-1321) 意大利 《神曲》 田德望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3.荷马(约公元前750年前后) 古希腊 《荷马史诗》 罗念生 王焕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4.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罗斯 《战争与和平》 草婴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5.乔叟(约1340-1400) 英国 《坎特伯雷故事集》 方重译 坎特伯雷故事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或 人民文学出版社
6.狄更斯(1812-1870) 英国 《大卫·科波菲尔》 张谷若译 大卫·考坡菲 上海译文出版社 7.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 爱尔兰 《尤利西斯》 金堤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8.弥尔顿(1608-1674) 英国 《失乐园》 朱维之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9.维吉尔(前70-前19) 罗马 《埃涅阿斯纪》 杨周翰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或 译林出版社
10.歌德(1749-1832) 德国 《浮士德》 绿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1.塞万提斯(1547-1616) 西班牙 《堂吉诃德》 杨绛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2.紫式部(约978-约1016) 日本 《源氏物语》 丰子恺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3.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古希腊 《俄狄浦斯王》 罗念生译 罗念生全集(第二卷):埃斯库罗斯悲剧三种 索福克勒斯悲剧四种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武英
【期刊名称】《现代保健》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来过凤仪轩的客人都会发现,每当走过一个叫知足的房间,初识者很是好奇……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武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凌波微步摇曳生姿--谈杨德豫对华兹华斯诗歌《水仙》中动态美的传译 [J], 尹彬
2.凌波仙子,罗袜生尘——中国水仙与洋水仙 [J], 吕卓能
3."蒙清尘"与"罗袜生尘"新解 [J], 孙敏强
4.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记录劳斯莱斯100EX [J],
5.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记录劳斯莱斯100EX [J], 张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德林教授简历
杨德林,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泌尿外科三级医生,二级主任医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云南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会员,云南省泌尿外科医师协会理事。
1995年及2006年分别到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和四川省肿瘤医院进修学习;曾多次参加泌尿外科新技术学习班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曾至美国、日本、泰国参加学术交流。
具有较强的泌尿外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地处治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症﹑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等常见病多发病,对泌尿系的危重病人、急诊病人及疑难病例亦有较强的处治水平;对女性泌尿疾病及小儿泌尿系疾病亦有较深入的研究。
长期致力于泌尿外科开放手术及微创手术的研究,能熟练开展泌尿外科常规开放手术,擅长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经皮肾镜取石术、泌尿系腹腔镜等微创手术,能独立完成‘膀胱全切正位尿流改道术’、‘肾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等重大手术;2002年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腔内剜除法联合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在省内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2007年完成了全国年龄最小一例患儿经皮肾镜取石术,为患儿开展经皮肾镜取石术积累了经验。
2004年被聘为昆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至2014年,承担两项省科技厅课题及两项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联合专项基金课题,一项国家自然基金,共获近八十余万元赞助;同时还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其中有七项课题获省政府三等奖,一项获省政府一等奖;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人;在国际及国内杂志上发表文章40余篇,SCI 收录4篇。
中国重要文学奖历届获奖作品简介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同志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而于1981年设立的,是中国文学界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
茅盾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至今已颁发到第五届。
附历届获奖名单:·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1971-1981)《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东方》魏巍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版《将军吟》莫应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芙蓉镇》古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1982-1984)《黄河东流去》李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沉重的翅膀》(1984年修订本)张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2版《钟鼓楼》刘心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1985-1988)《平凡的世界》路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1987、1988年版《第二个太阳》刘白羽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少年天子》凌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浙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获奖名单《浴血罗霄》肖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金瓯缺》徐兴业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8)《战争和人》(一、二、三) 王火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门柳》(一、二) 刘斯奋中国青年出版社《骚动之秋》刘玉民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0)《抉择》张平《尘埃落定》阿来《长恨歌》王安忆《茶人三部曲》(一、二) 王旭烽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5)《张居正》熊召政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无字》张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历史的天空》徐贵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雄时代》柳建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东藏记》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七届矛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8年)《秦腔》贾平凹《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暗算》麦家《湖光山色》周大新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为鼓励中国优秀的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
篇一:赞美母亲诗歌母亲的爱母亲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在我迷失方向时,她会指引我、照亮我,走向光明,母亲,母亲像秋夜中的明月,在我孤独、无助时,她会陪伴我、支持我,给我充满信心。
母亲,她一天到晚为了我而忙碌,不辞辛劳,无怨无悔,所以,在这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我要说,妈妈感谢您!我爱您!母亲的爱〔二〕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
妈妈谁在我们冷时为我们加衣服?谁在我们饿时为我们煮饭菜?又是谁在我们失败时鼓励我们;在我们成功时为我们喜悦?她不是机器人;不是电脑,她是我的妈妈。
妈妈不是圣玛丽亚,也不是耶稣,更不是上帝,但她却和圣玛亚一样温柔、慈祥跟耶稣一样有爱心,像上帝一样有智慧。
啊!妈妈真伟大!爱也许岁月带走了您的丰采,留给您头发的苍白,但它永远带不走您慈祥的笑容? 妈,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请让我献上最诚挚的谢意!母亲节快乐。
话我爱的母亲,想说的说不尽,想写的写不完,一切,尽在不言中。
春天的天使母亲就如春天的天使,送来了温暖的春风,带来了如丝的小雨,吹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需要,这位慈祥的天使,照顾孩童的生活,保护孩童的安全,付出了一切,尽管我们再怎麽的坏,母亲这个天使,仍然拥有海般的度量,来宽容我们。
妈妈的爱像块糖妈妈的爱,就像块糖,包在唠叨里,藏在责骂里,让我东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
母亲的一生为你做了什么你知道吗??你自己看看吧~~~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的哭着;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的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漂亮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当你11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另一排去;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一整月没有打一个给她;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当你17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而你却抱着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却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在远点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而你答复:我不想像你一样;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糟糕;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时代不同了;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说今天生日,而你答复:妈,我很忙没时间;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为你的儿女在奔波;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像榔头般痛击着你的心。
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它涉及到人们对语言所表达的客观事物的认识、理解、转换和表达。
奈达和泰伯[1](p33)用一个框架的形式表达了翻译过程:A (Source )B (Receptor )(Analysis )(Restructuring )X (Transfer )Y在该框架中,分析(Analysis )过程即对原语的认识、理解和分析过程,转换(Transfer )过程是发生在语言底层的语义转换,而重建(Restructuring )过程是用目标语重新表达语义的过程。
分析过程和转换过程是重建过程的基础。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模糊语言。
Crystal [1](p33)曾将模糊定义为“对某一语言单位或语言形态分析时所产生的不确定性”。
[3](p169)人们通常把语义模糊划分为4类:1)概括(gen-erality );2)含糊(vagueness );3)歧义(ambiguity )。
4)模糊(fuzziness )。
概括指非具体的、具有概括性的语义表达;含混指语义表达有多个可能的解释;歧义指一个语义表达有多个语义上不相干的含义。
模糊指语义不清楚,具有不确定性。
根据这种划分研究了科技语篇中模糊语义及其翻译方法。
[4](p66-69)本文所研究的模糊语义与第4类模糊有一些联系,但主要指由于文化缺省而导致的原语语义在译语中产生的“不知所云”现象,因为这种模糊语义给译文读者理解译文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在社会文化的环境下工作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语篇的语体、语域及在词汇语法层面上的选择和表达都有着直接的影响[5](p90)。
翻译是跨文化的语码转换,文化差异和文化缺省都会给翻译中第7卷第1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 ol.7No.12006年2月Journal of Y ansh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Feb.2006的分析、转换和重建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使译文表达语义模糊。
沂蒙名师杨德草简介一、初闻杨德草老师在沂蒙这片充满红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老师,他就是杨德草。
我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从一个学长那里。
学长说起他的时候,眼睛里都放光呢。
那时候我就想,这得是一个多么厉害的老师啊。
学长说杨老师上课特别有趣,不像有些老师讲得干巴巴的,他就像一个故事大王,总能把那些枯燥的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比如说讲到历史事件的时候,他能把当时的场景描绘得就像我们亲眼看到一样。
二、杨老师的教学风格1. 独特的课堂互动杨老师的课堂,那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天地。
他可不会自己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是特别注重和同学们的互动。
他经常会提出一些很有趣的问题,像是“如果你们生活在古代,这个时候会怎么做呢?”然后就会有好多同学争着举手回答。
有一次,一个同学回答得特别有创意,虽然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答案,但是杨老师却大力表扬了他,说就是要有这种创新思维。
这让我们都特别受鼓舞,在他的课堂上都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2. 深入浅出的讲解他讲那些复杂的知识的时候,真的超级厉害。
就拿数学来说吧,那些复杂的公式,在他嘴里就像儿歌一样简单。
他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比如讲几何图形,他会说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长方体,那它的棱长总和怎么算呢?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
而且他还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调整讲解的方式,对那些学习稍微吃力的同学,他会更耐心,一步一步地引导。
三、杨老师对学生的影响1. 学习上的激励很多同学在杨老师的教导下,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个同学以前特别害怕语文,觉得写作文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但是在杨老师的指导下,他开始发现了文字的乐趣,现在作文写得可好了呢。
杨老师总是鼓励我们要相信自己,他说每个同学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努力去挖掘。
2. 品德上的引导杨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还特别注重我们品德的培养。
他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沂蒙的英雄故事,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牺牲。
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对每个同学都特别关心,就像我们的家长一样。
APsalmofLife汉译文的评析作者:郝利强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12期【摘要】A Psalm of Life是19世纪美国诗人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
因此,国内许多学者对该诗进行了翻译。
鉴于翻译理念不同,这些译文的质量各有千秋。
本文从保留诗歌韵味这一角度出发,对四位译者的作品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诗歌翻译翻译原则韵味一、引言众所周知,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
诗人采用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诗歌翻译的要求很高,在如何翻译诗歌的问题上,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例如,郭沫若提了“以诗译诗”,闻一多提出了以“诗笔”译诗等诗歌原则。
而且,诗歌的韵律是读者最为关注,也是译者翻译时最为犯难的问题。
不过,正如李明提到那样,译文再现原文的韵味至关重要。
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格律、韵脚,而丧失了诗歌的意境美。
所以,本文抛开韵律问题不谈,只是从四位译者(黄新渠、黄杲炘、黄一宁和杨德豫)的遣词造句上对著名诗歌A Psalm of Life进行赏析一二,简单探讨如何能够通过合理的表达再现原文的韵味。
二、写作背景A Psalm of Life是19世纪美国诗人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最著名的抒情诗之一。
诗人爱妻波特1835 年因流产而病故,他一度陷入悲痛之中,而当他追求阿普尔顿(五年后成为他第二任妻子)时,又遭遇颇多波折。
于是他感到百感交集,内心不免伤感,但在诗文中,他则勉励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懈努力,不断进取、追求。
全诗一气呵成,感情强烈,为世人传诵。
根据钱钟书的观点,1865年这篇“破天荒最早译成汉语的英语诗歌”的译文经时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外交部当家副部长”的董恂剪裁为七言诗被写在一把扇子上,似乎是通过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赠送给了钱钟书本人——A Psalm of Life基本上是英语诗歌中最早被译成汉语的一首。
冬天的早晨普希金(俄1799——1837)冰霜和阳光,多美妙的白天!妩媚的朋友,你却在安眠。
是时候了,美人儿,醒来吧!快睁开被安乐闭上的睡眼。
请出来吧,作为北方的晨星,来会见北国的朝霞女神!昨夜,你记得,风雪在飞旋,险恶的天空笼罩一层幽暗。
遮在乌云后发黄的月亮像是夜空里苍白的斑点。
而你闷坐着,百无聊赖——可是现在……啊,请看看窗外:在蔚蓝的天空下,像绒毯灿烂耀目地在原野上铺展。
茫茫一片白雪闪着阳光,只有透明的树林在发暗。
还有枞树枝子透过白霜泛出绿色:冻结的小河晶亮。
整个居室被琥珀的光辉照得通明。
刚生的炉火内发出愉快的劈啪的声响。
这时,躺在床上遐想可真够美。
然而,你是否该叫人及早把棕色的马套上雪橇!亲爱的朋友,一路轻捷让我们滑过清晨的雪。
任着烈性的马儿奔跑,让我们访问那空旷的田野。
那不久以前葳蕤的树林,那河岸,对我是多么可亲。
1829 年查良铮译【老人曹树厚赏析】普希金是19世纪伟大的俄国诗人,他的诗形式多样,韵律丰富,具有优美、细腻、轻快、明朗的风格。
水仙华兹华斯(英1770——1850)我独自漫游!像山谷上空悠悠飘过的一朵云儿,蓦然举目,我望见一丛金黄色的水仙,缤纷茂密;在湖水之滨,树荫之下,在随风摇弋,舞姿潇洒。
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这一片水仙,沿着湖湾排成延续无尽的行列;一眼便瞥见万朵千株,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有了这样愉快的伴侣,诗人怎能不心旷神怡!我凝望多时,却未曾想到这美景给了我怎样的珍奇。
从此,每当我倚榻而卧,或情怀抑郁,或心境茫然,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我的心灵便欢情洋溢,和水仙一道舞蹈不息。
(杨德豫译)【老人曹树厚赏析】: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
他的诗感情醇厚,诗语平易。
这首《水仙》浅显易懂,但诗情洋溢。
(2001年2月6日星期二)稠李树叶赛宁(苏1895——1925)馥郁的稠李树,和春天一起开放,金灿灿的树枝,像卷发一样生长。
浅析中英田园诗人的比较——以华兹华斯为例摘要: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也是19世纪最杰出的田园诗人。
华兹华斯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风格质朴,意境悠远,表达出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泉这一主旨。
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和中国自然诗比较中可以看出,同一类型的田园诗华诗基调轻快,中诗低沉;不同意象的选择上华兹华斯偏柔美,中诗偏刚。
关键词:田园诗人;比较;华兹华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不仅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更赋予自然灵魂。
通过讴歌大自然的美丽,传递出自然给人类的福祉和启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共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
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湖畔派”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为华兹华斯。
他于1798年和柯勒律治合作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从拥护法国革命变成反对,于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寻找慰藉,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以梦境为归宿。
两人的诗歌合集题名为《抒情歌谣集》。
中国和西方田园诗人的比较由以下三位中国诗人与华兹华斯的诗歌进行比较体现出来。
(一)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华兹华斯和陶渊明的诗歌浑然天成,仿佛鬼斧神工,看起来不仅是大自然赋予两位诗人以灵感和源泉,还替他们把诗句也一并作了,在风格清新的自然诗句中融入了两位诗人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思考。
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其笔下大自然的芬芳幽静,还能随着诗人的思想飘向远方,反省自己的人生。
诗歌欣赏犹如一次心灵旅行,读者旅行在诗人描绘的意象中,结合自己已有的意象解读和经验,想象着可能遇到的情境或同等遭遇。
杨德军书法介绍
杨德军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以楷书、行书为主。
他曾经师从于著名书法家米芾的传人米公素,学习碑刻、隶书等古代书法艺术。
杨德军的书法作品风格多变,既有慷慨豪放的大篆、小篆,也有细腻柔媚的行书、楷书。
他的作品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擅长运用铅笔、毛笔等各种书写工具,使得作品形式多样,富有生动性和个性化。
杨德军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览和书法比赛,荣获多项大奖。
他的书法作品在市场上也受到了众多藏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被誉为当代书法艺术中的一位佼佼者。
1 / 2
【杨德豫】杨德豫简介
杨德豫(文学家) 杨德豫,1928年生,湖南长沙人,国学大师杨树达之子。
笔名江声、萧涉源。曾在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肄业。1978年调
到湖南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82年评定职称为编审。1990年调到湖南文艺出版
社。1992年离休。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现代
格律诗学会理事。 弟弟杨德庆也是英语翻译。2021年1月23日,知名翻译家
杨德豫先生因食道疾病在武汉161医院平静去世,享年85岁。
杨德豫详细介绍 杨德豫简介
杨德豫(1928年12月12日 2021年1月23日),生于北平。1946年秋至1949
年2月,先后在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系肄业。1949年2月在北
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月随军南下。先后在一四二师、四十八军、华南军区、
中南军区、广州军区的报社任编辑。1958年下放湖南大通湖农场劳动锻炼,后
来到该农场宣传部编小报,又到农场职工子弟中学任高中语文和英语教员。1978
年调到湖南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82年评定职称为编审。1990年调到湖南文艺
出版社。1992年离休。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
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 弟弟杨德庆也是英语翻译。
2021年1月23日,知名翻译家杨德豫先生因食道疾病在武汉161医院平静
去世,享年85岁。
杨德豫成就
曾主持诗歌汉译梦之队
这套被北岛誉为汉译诗歌第一丛书的《诗苑译林》丛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
文艺出版社先后出版,自1983年至1992年共出书五十余种,是五四以来我国第
一套大型外国诗歌中译本丛书。在1989年7月给杨德豫的信中,老作家施蛰存
说:《诗苑译林》六年来发表的译诗数量,已超过以往六十年(1919- 1979)全国
出版的译诗总数。杨德豫就是这套丛书背后的耕耘者。
如今重新面世的新版《诗苑译林》首辑囊括《拜伦诗选》、《叶芝诗选》、
《爱伦 坡诗集》、《狄兰 托马斯诗选》、《图像与花朵》五种六本。丛书的责
任编辑徐小芳介绍,这套丛书最初由当时还在湘潭大学执教的彭燕郊策划,而主
2 / 2
要的编纂工作则由当时湖南人民出版社译文室的台柱杨德豫接任。从戴望舒、冯
至等译诗名家的专集,到英法俄各国诗选,再到各国杰出诗人的诗歌选集等,书
目逐年递增,参与丛书的翻译名家也日渐庞大,包括了冰心、卞之琳、罗念生、
郑振铎、金克木、周煦良、王佐良、杨苡、查良铮(穆旦)、绿原、屠岸、袁可嘉、
郑敏、魏荒弩等一大批翻译家及诗人。
这些书名和人名组成的辉煌阵容,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用时髦的话说,这
是一支全明星阵容的诗歌汉译 梦之队 。而在徐小芳看来,这套丛书译文质量之
高,离不开编辑杨德豫的严格把关。她告诉南都记者,此次再版的有杨德豫翻译
的《拜伦诗选》,老先生在重病中看打印样稿时,不仅将校对改错之处改回,还
另用其他颜色笔标注此词意思与出处,位于某词典某页某行,清样变成了我的学
习样本。
英诗汉译很难比肩
希腊群岛啊,希腊群岛!你有过萨福歌唱爱情,你有过隆盛的武功文教,太阳
神从你的提洛岛诞生!长夏的阳光还灿烂如金 除了太阳,一切都沉沦!提起老翻
译家杨德豫,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翻译的《拜伦抒情诗七十首》。除了拜伦外,杨
德豫还译有莎士比亚长诗《贞女劫》以及《华兹华斯抒情诗选》、《朗费罗诗选》、
《柯尔律治的三篇代表作》等。其中《华兹华斯抒情诗选》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业内人士高度评价杨德豫的译文,认为体现了到现今
为止英诗汉译的最佳水平。
杨德豫的翻译有很高的水平,很难有人比肩,更不用说超过了。业内人士告
诉南都记者,翻译是艺术再创造,不仅要熟悉原文,更需要高度的精神力量和艺
术技巧,杨德豫的翻译秉承卞之琳所说的以顿代步、韵式译原式、等行的翻译原
则,无论从神韵、内涵还是风格上,都显示了高超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