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报告卡填写几点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1
死亡报告注意事项一、死亡率死亡应报人数=辖区人口数×6‰×天数/365注意:上级要求死亡率为6‰,此公式可作为日常测算死亡应报人数时使用,“天数”——如想测2015年第一季度应报人数,天数即为2015.01.01-2015.03.31的天数。
二、平时报卡由乡医摸底调查并填写死亡报告卡,注意乡医报卡时间与卫生院网络直报时间相差不能大于15天。
三、报卡相关注意事项1、根本死亡原因不能填写症状体征,如不可出现以下死亡原因:呼吸衰竭、猝死。
等。
2、根本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从发病到死亡为28天以内者)→需填报冠心病报告卡急性心肌梗死(超过28天)→不报冠心病报告卡3、根本死亡原因:①死者由于“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1年内)”死亡,这种根本死亡原因为“脑出血”②高血压导致脑梗死死亡(1年内),报告时的根本死亡原因为“脑梗死”。
* 以上“脑出血”与“脑梗死”发病到死亡时间均为1年以内,需报告脑卒中报告卡。
*若脑出血及脑梗死超过一年,死亡根本原因应为“脑出血后遗症”或“脑梗死后遗症”4、根本死亡原因为“肺心病”时,死亡报告卡上的“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中(b)、(c)等下级肺病需要填写。
*一般其他的死亡原因的,下级疾病我都不填,因为我不懂,填之后会不好审核通过。
5、死亡报告卡背面的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需要包括:死者生前病史,症状体征,就医过程,临死时症状。
6、“被调查者”签字——我这很多都是找个笔迹不同的代签的(嘘~)7、调查者签名是乡村医生签的,所以整张卡下来,需要卫生院直报人员填的只有“(以下由编码人员填写)根本死亡原因”及下面的ICD 编码。
PS:以上纯粹个人总结,可能还有其他要求,仅作参考~。
死亡卡的正确填报一、前言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生命和健康的关注变得日益重要。
而对于任何机构或组织而言,准确记录人员的生死状态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而死亡卡,则是一种用于登记和记录个人死亡信息的表格。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填报死亡卡,以便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整洁美观。
二、填报要素及顺序在填报死亡卡之前,首先应当了解所需填入的要素,以及填报的顺序。
常见的死亡卡包括以下信息:1. 姓名:填写逝者的姓名,应准确无误地记录。
2. 身份证号码:填写逝者的身份证号码,确保填写准确。
3. 出生日期:填写逝者的准确出生日期。
4. 逝世日期:填写逝者的实际逝世日期,避免错误或模糊不清的记录。
5. 逝世地点:填写逝者的逝世地点,例如医院、自宅等。
6. 死亡原因:填写逝者的死亡原因,如自然死亡、意外事故等。
7. 联系人姓名与电话:填写紧急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以便需要时进行联系。
填报顺序则为:姓名→ 身份证号码→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逝世地点→ 死亡原因→ 联系人姓名与电话。
三、填报要点及细节为确保填报的正确性,以下是填报死亡卡时需要注意的要点和细节:1. 确认信息准确性:在填写死亡卡之前,务必核实所有信息的准确性。
特别是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关键信息,应仔细核对,避免错误。
如果不确定自己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可以向相关的公共机构(如公安局)咨询以获得帮助。
2. 使用清晰的字体:填报死亡卡时,应使用清晰易读的字体,例如宋体或雅黑。
避免使用过于装饰性或难以辨认的字体,以免影响信息的清晰度。
3. 填写顺序的规范性:如前所述,填报死亡卡时,应按照给定的顺序逐项填写。
此举有助于信息的整齐有序,也可以提高对填写项的准确性。
4. 适当使用大写字母:为使信息更加清晰易读,建议在填写姓名、地址等要素时使用大写字母。
这有助于防止信息模糊,提高填报的准确性。
5. 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在填写死亡卡时,需保持书写的规范性,避免潦草和难以辨认的字迹。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报告程序在医疗领域,死亡报告卡是一项重要的工具,用于记录和报告患者的死亡信息。
正确填写死亡报告卡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告,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进行相关统计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死亡报告卡的填写要点和报告程序,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填写死亡报告卡的要求:1. 填写人员信息:在死亡报告卡的顶部,填写记录创建人的姓名、职称、联系方式和填写日期等信息。
这些信息是联系填写人员的关键,也方便后续对填写质量进行核查和确认。
2. 患者信息:在死亡报告卡中,准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国籍、民族、身份证号码等。
此外,还应填写住址、联系电话等联系信息,以便后续与患者家属或其他相关人员联系。
3. 死亡信息:在填写死亡报告卡时,详细记录患者的死亡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死因、死亡日期、死亡时间、死亡地点等。
对于死因,需要尽量详细描述,特别是对于可能影响公共健康或安全的传染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的死亡,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4. 填写人员签字:填写人员需要在死亡报告卡的底部签字,表示填写负责并确保所填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步骤,也是保障填写质量的重要保证。
死亡报告程序:1. 填写死亡报告卡:当发现有患者死亡的情况时,负责记录和报告的医务人员应及时填写死亡报告卡。
在填写过程中,应注意准确、全面地记录患者的相关信息。
2. 核实与确认:填写人员需要核实所填写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尤其是对于死因的填写,应尽量详细描述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填写人员需要对填报的内容进行仔细校对,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3. 报告上级机构:根据规定的程序,填写人员需要将死亡报告卡上报给相关部门或上级机构。
具体的报告程序可能因地区和法律法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填写人员应遵循相关的规定进行报告。
4. 存档和备份:填写人员需将死亡报告卡进行存档,并进行备份。
这是为了方便后续的查询和使用,同时也是保障信息安全和数据完整性的重要措施。
死亡报告卡填写1. 引言死亡报告卡是一份记录和报告个体死亡信息的重要文档,用于统计和分析死亡原因,了解人口死亡情况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死亡报告卡的填写要求和内容,旨在提供一份标准的模板供使用者参考。
2. 死亡报告卡填写要求死亡报告卡的填写需要遵循以下要求:2.1. 填写人员填写人员应该是具备相关背景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医务人员,例如医生、护士等。
填写人员应该熟悉有关法律和规定,确保填写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2.2. 填写时限死亡报告卡应在患者死亡后的24小时内进行填写和上报。
及时的填写和上报有助于及时了解死亡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3. 填写清晰填写人员应使用工整的书写方式,确保填写内容的清晰可读。
如有需要,可以适当使用打印机或者电子填写方式,以提高填写质量。
2.4. 确保完整填写人员应确保填写内容的完整性,避免遗漏或错误。
应仔细核对信息,确保所有必填项都被正确填写。
2.5. 保密性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和处理过程应保持机密性,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3. 死亡报告卡填写内容死亡报告卡的填写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3.1. 患者信息•姓名:填写患者的姓名。
•性别:填写患者的性别,包括男、女和未知。
•年龄:填写患者的年龄。
•出生日期:填写患者的出生日期。
•身份证号:填写患者的身份证号码。
•婚姻状况:填写患者的婚姻状况,如未婚、已婚、离婚等。
3.2. 死亡信息•死亡日期:填写患者的死亡日期。
•死亡时间:填写患者的死亡时间。
•死亡地点:填写患者的死亡地点。
•死因:填写患者的死因,包括直接死因和基本死因。
3.3. 医疗信息•就诊医院:填写患者就诊的医院名称。
•主治医生:填写患者的主治医生。
•入院时间:填写患者入院的时间。
•出院时间:填写患者出院的时间。
•住院天数:填写患者的住院天数。
3.4. 家庭联系人信息•姓名:填写家庭联系人的姓名。
•与患者关系:填写家庭联系人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电话号码:填写家庭联系人的电话号码。
居民死亡原因报告卡报告卡编号:死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死亡日期: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填报人:联系电话:填报日期:填表说明:本报告卡用于居民死亡原因的收集和统计,必须详细真实、准确无误地填写,不得遗漏或虚报。
如遇需要延期填报的情况,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报批。
填写要求:1.请按照相关规定填写本报告卡,不得随意涂改或做假。
2.填写时要力求准确,如无法确定死因,请填写“待鉴定”。
3.填写部分涉及到病历情况时,请尽量提供详细信息。
4.本报告卡保密,仅用于死亡原因收集和统计。
填表内容:1.死亡原因:(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最符合死者死亡原因的一项。
如不符合,请选择其他并在备注中说明原因。
)()1.疾病或医学原因1.1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1.2 肺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1.3 高血压病、脑出血、脑梗死、糖尿病、慢性肾病等1.4 肝硬化、肝癌、肝炎等1.5 癌症、卒中、外伤、低血糖等1.6 其他(请注明):()2.非医学原因2.1 意外事故2.2 自杀、凶杀、他杀2.3 疾病和意外事故混合2.4 特殊病例(如新生儿死亡、现场死亡等)2.5 其他(请注明):2.6 待鉴定备注:2.死亡情况:(请简要描述死者在死亡前一天至死亡当天的情况)3.病史:(请填写死者的既往病史,如果有请注明)4.临床表现:(请填写死者患病期间出现的症状)5.诊断意见:(请填写医生对死者死因的主要诊断意见)6.填表人:(请填写填表人姓名、联系电话和填表日期)本报告卡由居民死亡原因收集和统计部门管理,如遇到填写问题或有误,请与有关部门联系。
以上填写内容须经填表人确认后填写完成,报告卡上任何涂改行为需经填表人签字确认。
死亡病例的定义及死亡报告卡填报说明1、关于“死亡病例”的定义所有“死亡病例”指的是“所有因疾病死亡”的病例,包括“不明原因死亡”的病例,但不包括因伤害死亡。
2、关于“死亡病例”的网络直报(1)、死于医院的病人由医院及时上报死亡卡片,有条件的直接录入上网,暂无条件的需及时报告当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录入上网。
(2)、在家死亡的病人由乡村医生提供死亡情况,卫生院医生填写死亡证明书。
以周报方式上报当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录入上网。
3、“死亡卡”填卡说明(1)、地区编码:只有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录入数据时,此栏才允许用户选择。
对于县(区)或医院直报单位系统不允许选择(灰色)。
选择时,选择某一地区 点击“下一级”按钮,可以看到所选择地区下的所管辖的地区的名称。
点击“上一级”按钮,可以返回到上一级地区名称。
重复此操作,最下级可下选择到区县,最上级可以选择到登陆用户所在地区。
(2)、报告单位:对于直报医院来说自动填入,不允许选择(灰色);对于由县(区)CDC代录的情况,只要求选择报告单位。
县(区)级以上CDC用户代录的报告卡,只有在选择到相应的县级之后,才可以选择报告单位。
(3)、报告卡编码:必填项,允许用户自己编号。
(4)、死者姓名:必填项,填写死者的名字,如果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5)、死亡儿童家长姓名:十四岁以下的死亡儿童填写死者家长姓名。
(6)、身份证号:可以填,也可以不填。
既可录入15位身份证号,也可录入18位身份证号,一旦录入了身份证号,性别、出生日期、年龄等自动填入,用户不必再录。
(7)、性别:必填项,即能用鼠标点击右边的小按钮选择,也能直接用键盘录入数字。
(8)、出生日期:可以填,也可不填。
如果不填写出生日期,就需填年龄。
也就是说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
(9)、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请注意选择年龄单位,默认为岁。
死亡报告卡填写范例
死亡报告卡填写范例
一、报告人信息
1. 报告人姓名:李华
2. 报告人单位:XX医院
3. 报告人联系方式:电话:XXX-XXXXXXX;邮箱:************
二、死者信息
1. 死者姓名:张三
2. 死者性别:男
3. 死者年龄:60岁
4. 死亡日期:2021年5月1日
5. 死亡地点:XX医院
6. 死因:心肌梗死
三、死者病史
1. 主要病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2. 其他病史:无
四、死者就诊情况
1. 就诊时间:2021年4月28日
2. 就诊科室:心内科
3. 就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4. 就诊治疗:PCI手术、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支持治疗等
五、死者死亡情况
1. 死亡时间:2021年5月1日
2. 死亡地点:XX医院
3. 死亡原因:心肌梗死
4. 死亡过程:死者在病房内突然出现胸痛、气短等症状,经抢救无效
死亡。
六、其他信息
1. 报告人意见:死者死亡原因为心肌梗死,与其病史和就诊情况相符。
2. 报告人签名:(签名)
3. 报告时间:2021年5月2日
以上是一份死亡报告卡的填写范例,该报告卡主要用于记录死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就诊情况、死亡情况等,以便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填写报告卡时,需要注意准确、详细地记录相关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报告人也需要对死者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死亡报告卡填写几点意见
一、死亡原因定义:
所有导致或促进死亡的疾病、病态情况或损伤以及造成任何这类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不包括症状、体征和临死方式,如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
二、根本死亡原因__定义:
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或损伤;或产生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根本死亡原因__解释:把每个疾病或损伤看作为一个事件,死亡是由于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的事件所引起, 而最早的“引起一系列直接导致死亡事件的那个疾病”就是根本死因。
如果是损伤造成的死亡,则“产生致命损伤的外部原因”就是根本死因。
三、常常不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
继发性疾病:继发性恶性肿瘤、继发性高血压
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早发生的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急性支气管炎
医疗操作并发症
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
四、常常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
原发性恶性肿瘤
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晚发生的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
严重危害健康的各类疾病
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
五、新生儿病:早产、窒息一般不做根本死因
六、除了“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病”以外,没有一种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能被接受为恶性肿瘤的原因,也就是说恶性肿瘤一般不能由其他原因引起,但艾滋病感染引起的恶性肿瘤除外。
因此不要把“乙肝”作为“肝癌”更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