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544.00 KB
- 文档页数:9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纸的发明1.发明最新考古表明中国可能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同时证明西汉时期帛、竹、木、纸四种书写材料同时存在。
2.改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3.传播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掌握中国发明的造纸技术,之后传往欧洲。
4.影响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原理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
2.功能方向测定。
3.过程4.传播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5.意义(1)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发明(1)商周时期,中国人在冶金中广泛使用木炭。
(2)春秋时期,中国人掌握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3)东晋时期,火药开始出现。
2.应用(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2)明代的火器制作工匠创造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传播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1.雕版印刷术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1)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2)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
(3)明代中期出现铜活字,清代用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
3.传播中国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14世纪末,欧洲开始出现印刷品。
4.影响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2.知道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一、纸的发明1.原因秦汉以竹木简牍和丝织品为主的书写材料多有不便:竹木简牍太重,不便流行,也不便收藏;丝织品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2.发明、改进(1)发明:□01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书写用纸。
02蔡伦制成“蔡侯纸”。
(2)改进:东汉时期,□3.传播03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往欧洲。
公元□4.意义(1)地位:纸的发明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04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作用:使□思维点拨东汉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并非发明造纸术,教材中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证明西汉早期已经出现了纸。
而且造纸术在中国四大发明中外传最早。
纸取代木简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1.含义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作的指向仪器。
2.发明01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最初的指南仪器。
(1)□(2)北宋《武经总要》提到用薄铁叶裁成,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其带有磁性,可以指向南02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方的指南鱼;沈括在《□3.外传: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4.意义03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1)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2)为郑和远航□04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3)为□05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06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思维点拨“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指南针在北宋时制成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1.条件(1)火药的发明,与古人□01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
(2)对□02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它可直接用于研究①现实主义文学②铁犁牛耕在南方地区使用③儒家早期思想④西周贵族阶级的政治生活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其精粹部分《风》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可直接用于研究现实主义文学《诗经》作为儒学经典可用于研究儒家早期思想其中的《颂》可直接用于研究西周贵族阶级的政治生活①③④符合题意 C项正确《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当时铁犁牛耕还未在南方地区使用②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BD三项错误2.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A.B.C.D.【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可知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尽显艺术之美所以题干描述的是草书故D符合题意联系所学可知 A是小篆 B是隶书 C是楷书所以排除故选D3.下表为《宋史·本纪》中各学科的科技内容出现频次统计这反映了宋代()A. 帝王具有很强的“重农”思想B. 关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协同发展C. 重视科学的基本理念和基础学科D. 科技高度繁荣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宋代科技出现频次较多的领域主要是天文学、大气科学等而这些领域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由此可知宋代具有重农思想故A项正确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宋代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内容出现的频次非常少说明宋代并不关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因此B项中的“协同发展”说法错误排除中国古代的科技重视经验总结轻视理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将宋代科技与其他科技相比较因此无法得出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的结论故D项错误故选A4.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A. 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B. 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C. 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D.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答案】D【解析】A项出现于明清时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白居易(772年~846年)属于中唐时期的诗人安史之乱发生于755~763年时间不相符故排除B在唐末宋初的战争中开始使用火药随后才发明火炮故排除CD项《祭侄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祭侄文稿》)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颜季明更见疾痛惨怛哀思郁勃故D符合题意故选D5.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会经常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 楚辞、汉赋、唐诗B. 宋词、唐诗、楚辞C. 汉赋、唐诗、元曲D. 宋词、唐诗、汉赋【答案】B【解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宋代苏轼的词第二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朝李白的诗第三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战国屈原的《楚辞》6.《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A. 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B. 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C. 具有重诗的社会风气D. 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是诗歌繁荣时期材料的主旨也是强调唐代重诗的社会风气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并未平民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唐代是文明开放的社会材料也不涉及等级制度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是在春秋时期而非唐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7.下图为宋代画家李唐的《采薇图》此画描绘的是殷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灭之后因耻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情景此作品体现了当时()A. 士人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B. 风俗画成为画坛的创作主流C. 理学思想逐渐趋于世俗化D. 政府的文化政策异常严酷【答案】A【解析】《采薇图》的内容是“殷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灭之后因耻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情景” 说明李唐创作此画意在表彰抱节守志的士人气节折射出以画家为代表的士人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故选A项《采薇图》不是风俗画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士人对理想人格的热切向往不能说明理学思想逐渐趋于世俗化故排除C 项宋代实行的是“重文轻武”的政策故排除D项故选A8.电影《梅兰芳》的热映使公众进一步走近了这位“蓄须明志”彰显民族气节的文化名人据报道在京剧艺术家中梅兰芳(1894~1961年)是出访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艺术家这说明()A. 京剧是世界最有影响的剧种B. 梅兰芳对京剧艺术走向世界做出重要贡献C. 京剧艺术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内容D. 作为“同光十三绝”的梅兰芳德艺双馨【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京剧在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这和梅兰芳的贡献分不开故B正确A项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的说法不恰当排除梅兰芳不属于“同光十三绝” 故D项错误故选B9.明清以来我国民间有许多保护神如玉皇、如来、观音、妈祖、姜子牙、诸葛亮、关羽之类这些保护神形象的确立主要来自于戏剧这表明()A. 戏剧内容影响了民间价值观的固化B. 民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深受戏剧影响C. 古代和近代的法律不保护下层民众D. 下层民众价值观与儒家背道而驰【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如玉皇、如来、观音、妈祖、姜子牙、诸葛亮、关羽之类这些保护神形象的确立主要来自于戏剧”可以看出戏剧内容影响了民间价值观的固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玉皇、如来、观音、妈祖、姜子牙、诸葛亮、关羽”均是虚构的人物而且没有体现民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中国传统戏曲是以传承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忠、孝等思想题干材料中的人物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故D项中的背道而驰错误10.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B. 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C. 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D. 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答案】B【解析】A.京剧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排除B.京剧是徽剧、汉剧为基础融合秦腔、弋腔和昆曲而成正确C.京剧形成于乾隆时期清朝广为流行排除D.京剧是徽剧、汉剧为基础融合秦腔、弋腔和昆曲而成排除11.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道“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由此可见()A. 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B. 戏剧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C. 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D. 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答案】C【解析】”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表明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12.从西汉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A. 皇帝喜好影响汉赋兴亡B. 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C. 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D. 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答案】C【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这一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汉武帝时期国家大一统综合国力异常强大所以体现国家强盛风格的大赋盛行东汉和帝以后国家政治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当时文学发展的趋势故C正确皇帝个人的喜好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故A错误文人士大夫们颂扬国运也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但也不起决定作用故B错误D项表述是错误的汉赋只是当时主流的文学形式没有官方文学这一说法故错误故选C.13.据《尚书》记载禹曾向皋陶请教如何做到诚信皋陶说“谨慎自身思虑深远依次与九族亲戚敦厚使众贤臣勉力辅佐由近及远还要知人善任使民众安居乐业”禹拜谢认同这一记载表明()A. 儒家文化形成于上古时期B. 禹的成功缘于他知人善任C. 诚信蕴含浓厚的家国观念D. 私学是贵族主要求学途径【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皋陶诚信行为的做法由自身推及到国家和社会说明诚信蕴含着浓厚的家国观念 C正确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 A排除B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私学的兴起是在春秋时期 D排除14.“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上述揭露当时黑暗现象的古代文学名句的作者是()A. 屈原B. 李白C. 苏轼D. 关汉卿【答案】D【解析】材料“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娥冤》的句子作者关汉卿所以D符合题意15.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身上使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A. 古代文化世俗化趋势加强B. 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C. 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统一D. 民间文学提升了道教的社会地位【答案】A【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中“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说明文学逐渐被下层民众所喜爱这体现了文学的世俗化趋势B.题干所给材料主要说的是文学世俗化不是迎合统治阶级C.明清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并未涉及D.结合所学知识民间文学世俗化与道教没有关系16.他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 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他是()A. 苏轼B. 辛弃疾C. 李白D. 柳永【答案】B【解析】辛弃疾善诗文但以词明世其《稼轩词》还六百二十余首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冠两宋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所以B符合题意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17.(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17.(3)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答案】(1)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②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文要求是“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考查了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答案】(2)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解析】(2)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反映了理学兴起后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自出新意”反映了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反映了书画上注意意境【答案】(3)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解析】(3)本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结合教材知识理清明代晚期李贽等思想家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影响等可以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等角度概括性的进行作答18.(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周秦之变与唐宋之变本质区别并概括先秦诸子的应对之道18.(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初在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并分析三者的本质差异18.(3)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过流的文明是因为文明的内核有一个政治的外壳来守护那就是‘大一统’的传统”这一观点并用史实说明【答案】本质区别周秦之变是制度质变唐宋之变是思想之变应对之道儒家克己复礼法家依法治国【解析】【答案】措施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唐初尊儒、崇道差异秦汉思想独尊【解析】【答案】理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是因为古代中华民族没有遭受大规模的外来侵略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自秦建立并不断发展完善包括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度等从制度上的统一自然经济自春秋战国确立以来一直延续汉武帝时儒学确立独尊地位思想上的统一维护了文明的延续【解析】19.(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并指出这种政治特点塑造了北宋文人怎样的精神品质19.(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这种政治特点对宋代科技文化的影响【答案】特点崇尚文治、重文轻武或者士人政治主要原因北宋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割据地方专横跋扈的积弊重用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或者由文臣担任枢密院最高长官、文官治国精神知识分子心系民生、胸怀天下【解析】【答案】影响①这种政治格局营造了相对宽松、自由②促进了科技进步、指南针③促进了文艺创作的繁荣涌现出了大量宋词名篇和名家散文创作在宋代进一步繁荣包含说唱、歌舞等技艺在内的杂剧形成并在瓦舍勾栏演出、元宵节④科举制进一步完善⑤书院教育蓬勃发展⑥完成了儒学复兴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解析】。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秦汉以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解析】选A。
秦汉时期,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仍旧是竹简,须要用刀把文字刻在上面,因此,“刀笔吏”的称谓来源于他们运用的书写工具。
2.(2024·襄阳高二检测)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材料的落后。
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应始于( )A.西周B.秦朝C.汉朝D.元朝【解析】选C。
西汉时期我国已独创了造纸术,东汉时期宦官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纸张取代竹简成为更加便利的书写材料。
【补偿训练】下列历史现象最早出现的是( )A.雕版印制《金刚经》B.火药武器用于斗争C.用旧渔网制作纸张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解析】选C。
A是唐朝868年印制的;B是在唐朝末年;C是在东汉时期;D是在宋代;所以最早的是C。
3.下图是我国古代某工具的剖面图。
这一工具可用于( )A.炼制丹药B.制作纸张C.印刷书籍D.测定方向【解析】选D。
依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磁石”“竹针”等可以推断是指南针,因此可用于测定方向,选择D。
【深化点拨】四大独创对中国意义深远,不行忽视,如指南针对当时的对外沟通与沟通、地质勘探等活动带来了便利;纸的出现和推广,使汉以后的文化生活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4.“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与该现象描述相关的一项独创是(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解析】选C。
材料描述的是火药爆炸的情景,故C正确。
【补偿训练】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创建条件的是 (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解析】选C。
依据所学学问可知,火药武器的运用,变更了作战方式,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创建条件,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故C正确。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目标导航知识点一知识点二针,进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唐代农耕文明的繁盛.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答案:解析:真正意义上的指南针出现于北宋时期,故、两项可以从时间上排除;指南针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项正确;西欧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并战胜封建贵族与火药的传入有关,故排除。
知识点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培根说:“(中国)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培根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这里培根所说的改变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主要是指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方面的影响。
四大发明中对战争影响最大的是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相”退出历史舞台源于内阁的设置.“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国史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跟中国古代游戏象棋的发展相关的历史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火炮最早出现在唐末;丞相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明朝初期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的措施而非后来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而“楚河、汉界”源于秦朝末年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之争的历史。
知识点四印刷术的进步.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
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小说在社会上流行.造纸术的发明.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印刷术的进步答案:解析: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因此出现“藏书数量最多者”现象。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在汉朝,不符合题意。
小说在社会上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
.某学习小组在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将印刷术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印刷史上的革命——□□□□□。
综合检测(二十六)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四季时序是神灵意志的体现,应该顺时而动,春苗冬狩。
而《春秋》一书中记载了鲁桓公四年春正月在郎地狩猎的事情。
这反映出( )A.古代统治者尊重自然规律B.《春秋》作者对历史有价值观评判C.古代先民缺乏自然科学知识D.《春秋》作者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解析:选B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人们认为应该顺时而动,春苗冬狩。
而鲁桓公四年春正月在郎地狩猎违背了春苗冬狩的做法,暗含对鲁桓公的批评,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不符合题干主旨,C项说法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
2.《尚书》载:“臣下不匡,其刑墨。
"《礼记》载:“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
”《物原》载:“周宣王时的史籀始墨书于丝绸。
"这些记载表明()A.古代制墨技术高超B.墨的用途较为单一C.我国用墨历史久远D.周代书写材料广泛解析:选C 根据材料“刑墨"“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墨书于丝绸"等信息可知墨的用途广泛,还可知我国用墨历史久远,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涉及墨的用途广泛,并非是古代制墨技术高超,排除A项。
材料中只有《物原》涉及周宣王用墨书于丝绸,没有涉及周代书写材料广泛,排除D项。
3.有学者认为,中国“第一个千禧之后的三百年,所产生的第一流科学家竟占秦汉以降两千多年的38%”。
这一时期中国科技成就斐然的主要原因是( )A.受统治者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B.政权林立、战乱纷争,促进火药武器的问世C.与封建王朝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息息相关D.学者提出经世致用思想,提倡社会实践解析:选A 材料“第一个千禧之后的三百年"是指两宋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火药用于战争是在唐末,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王朝推行的经济政策,故C项排除;D项是明末清初产生的,故排除。
- 1 -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 一、纸的发明 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概况 (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________的关系;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________的倾向。 答案: 一、1.竹木简牍 2.蔡伦 3.阿拉伯人 4.信息 二、1.(1)司南 (2)指南针 2.欧洲 3.方向测定 - 2 -
三、1.葛洪 2.唐末宋初 4.骑士阶层 四、1.(1)《金刚经》 (2)毕升 3.文艺复兴 五、1.人和自然 实践经验 2.抽象科学
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纸的发明 1.《太平御览》载:“古无纸,故用筒,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以纸代简得到普遍推广最早是在(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北宋 答案:B 解析: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蔡侯纸”,使纸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故纸的普遍推广和使用开始于东汉时期,答案为B。 2.(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的复兴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知识普及”“书籍的开端”等信息,可知造纸术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知识点二 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3.在《韩非子·有度篇》和《鬼谷子》(注:战国时期的著作)中都有关于“磁体的指极性”的记载,其中《鬼谷子》中记载说,郑国人在深山密林中采集玉石时,为了不迷失方向,带着“司南”;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也描述过《司南》,说它像只水勺;而到宋朝指南针才普遍地应用于航海。这说明( ) A.战国时期我国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B.战国时期司南开始广泛地运用于生产领域 C.战国时期我国已发明指南针 D.指南针是历史积淀发展的产物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关于司南应用于生产领域的记载,但这不足以说明此时我国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也不足以说明此时司南开始广泛运用于生产领域,A、B两项排除;指南针发明于宋朝,C项错误。D项符合材料之意。 4.人的大脑拥有一个非常复杂的指南针系统,它能够在你移动时追踪你所面对的方向,可 - 3 -
以记住如何从一个地方前往另一个地方。正是这个“指南针”指引着人们发明了现实生活中的指南针,进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 A.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B.唐代农耕文明的繁盛 C.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 D.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答案:C 解析:真正意义上的指南针出现于北宋时期,故A、B两项可以从时间上排除;指南针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C项正确;西欧国家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并战胜封建贵族与火药的传入有关,故D排除。
知识点三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5.培根说:“(中国)有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这里培根所说的改变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主要是指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方面的影响。四大发明中对战争影响最大的是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6.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源于内阁的设置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国史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跟中国古代游戏象棋的发展相关的历史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火炮最早出现在唐末;丞相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明朝初期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的措施而非后来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而“楚河、汉界”源于秦朝末年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楚汉之争的历史。
知识点四 印刷术的进步 7.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 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 B.造纸术的发明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印刷术的进步 答案:D 解析: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因此出现“藏书数量最多者”现象。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在汉朝,不符合题意。小说在社会上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材料反映的现象无关。 8.某学习小组在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将印刷术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印刷史上的革命——□□□□□。”□中的文字是(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转轮排字盘 D.铜活字印刷术 - 4 -
答案:B 解析:宋代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性突破,大大提高了印制效率。雕版印刷术是早期的传统的印刷技术,是被“革命”的,应该属于第一个阶段;C项和D项是对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和完善。答案为B。
知识点五 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9.据一些学者统计,《论语》中有关于自然知识的资料共计三十五则,其中天文资料六则、理论资料八则、动植物资料二十一则。这说明《论语》( ) A.是一部科技色彩浓厚的著作 B.是我国古代科技记载的开山之作 C.虽是人文著作但渗透科技因子 D.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论语》为儒家经典,是一部人文著作,故A、B、D排除;由材料可知,《论语》中涉及许多科技方面的资料,但《论语》毕竟是一部人文著作,据此可得出答案。
10.下图为利码窦和徐光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中国科学家徐光启等曾合译《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传入。这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 ) A.善于吸收外来先进科技 B.对外来科技有一定的吸收 C.对西方宗教的包容 D.侧重吸收意大利的先进科技 答案:B 解析:根据“合译《几何原本》……促进了西方科技的传入”等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对西方科技有一定的吸收。A说法夸大,C、D脱离材料的主旨。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广泛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了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国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 5 -
材料三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4)四大发明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答案:(1)造纸术产生于中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 (2)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总之,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发挥其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第(1)题,材料一说明了造纸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第(2)题,注意题目要求并进行归纳。第(3)题,注意中西方对比的意图。第(4)题,四大发明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遭遇说明社会环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