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上课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19 MB
- 文档页数:25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课了(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上课了》是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日常生活,学会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与同学们和谐相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课堂纪律等还不太熟悉。
他们对新环境充满好奇,也容易产生焦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日常生活,知道上课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与同学们和谐相处,共同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纪律。
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2.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尊敬老师,与同学们和谐相处。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图片等。
2.准备课堂实践活动中所需道具。
3.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对学校日常生活的看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上课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遵守纪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如:模拟上课,让学生扮演老师和小学生,感受遵守纪律的好处。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堂纪律的认识,以及如何遵守纪律。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敬老师?与同学们和谐相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尊敬老师,与同学们和谐相处。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课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上课了》是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引导学生了解在学校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和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学校,对于学校的生活和学习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认识到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了解在学校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和礼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学习的地方。
2.引导学生了解在学校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和礼仪。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这是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基本认识。
2.引导学生了解和遵守学校的基本规则和礼仪,这是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等。
2.准备教学场地和教具,如黑板、粉笔、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学校,了解学校是学习的地方。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教学视频等,展示学校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在学校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和礼仪,如排队、安静听讲、不打闹等。
3.操练(5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学校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规则和礼仪。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学校中,我们还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和礼仪?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学生?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在学校中遵守规则和礼仪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讨论和遵守家庭规则和礼仪。
8.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上课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上课了》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学校中,学生应该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与同学友好相处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规则,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但也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他们对学校的规则和纪律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学习来逐步适应学校生活。
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好奇心,对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会有较高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在学校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如按时到校、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学校生活,与同学友好相处,尊敬老师。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规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自觉遵守学校规则,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学校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学校规则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讨论、游戏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激励教学法: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道具:准备一些与学校生活相关的道具,如课本、文具等,用于情景教学。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学场地,便于学生进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学校生活,引出本文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件,呈现课文内容,同时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规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学校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学校规则的重要性。
第八课上课了【教学内容】应为【学习内容】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8课《上课了》【学习内容分析】《上课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教学内容。
经过了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上学了,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已经基本适应新环境,结交了新同学,对老师有了更多的接纳和了解,正在更深地融入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本单元主要从校园的样貌、规则引导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对学习和课堂上下的活动建立亲近感,适应并逐步喜欢上学,帮助一年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
通过第5课“我们的校园”,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第7课“课间十分钟”三课的学习,学生熟悉了校园环境和学习环境,建立了安全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体验了学校的作息,熟悉了校园里的基本秩序和规则,并懂得了遵守的道理。
第8课“上课了”以学生的学校生活为源泉,侧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转向课堂,旨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规则意识,建立良好的学习准备、课堂参与的意识和习惯,充分感知大家共同学习的快乐和意义。
本课共四个话题,话题一“课前准备好”既指导学生学会用具的准备,又引导学生放松心情,愉悦地进入课堂学习。
话题二“多提问勤举手”、话题三“大家一起学”和话题四“课堂作业认真做”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学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一起学习的乐趣,并且认识到作业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通过一系列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小学生明确课前课上以及作业完成的一些规则,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帮助学生知道不同课程的学习能帮助自己收获不同的知识。
【课程标准描述】有些可以整合成一条,修改后:“愉快、积极地生活”1: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1: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7: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学习目标】1、会看课程表,知道课程表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8课《上课了》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八课上课了教材分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最为重要的一课。
学生们熟悉了学校的环境、校园的铃声,知道了课间做什么样的游戏后,上课成为学校里最为重要的活动。
本课有四个话题,包括:“课前准备好”“多提问勤举手”“大家一起学”“课堂作业认真做”。
本课主要指导学生学会上课的规则,能够自觉地遵守上课的规则。
学情分析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不太懂得怎样上课,怎么听课,上课坐不住。
老师讲课时,有的学生在下边玩,有的摆弄学习文具,有的看着在听课,其实是在发呆走神……他们不明白上课要遵守纪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学会听课,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遵守上课的时间。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习的乐趣。
3.行为与习惯:学会做好课前准备的方法。
4.过程与方法:知道课间放松心情,积极休息的好处。
教学重点:学会做好课前准备的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课前准备的好处并能够做到。
教师准备:1.课件。
2.班级课程表。
学生准备:书本及学习用品。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课堂学习的积极氛围,愿意和老师、同学一起开心地学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真实的课堂活动体验中,逐步具备与老师、同学互动,交往的能力。
3.行为与习惯: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4.过程与方法:用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
教学重点:知道课堂学习中的规则和方法以及它们对知识学习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在课堂活动体验中,逐步具备与老师、同学互动、交往的能力。
教师准备:1.课件2.彩纸、剪刀。
学生准备:工整的课堂作业。
教学过程:活动一:会合作快乐多导入:播放《众人划桨开大船》歌曲。
(一)提问: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生自由说)师:如果我们课上遇到难题自己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小组讨论),那么在小组讨论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二)课件出示(34页插图),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做法对吗?(三)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师小结:上课时,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要有秩序地听组长安排,声音不要太大,本组同学听到即可。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教室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教室的基本规则和道德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教室、共同维护整洁的意识。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遵守教室规则、尊重他人和集体利益的良好道德观念。
3. 学科与社会生活目标:通过研究教室的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教室的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教室规则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绘画、图片、幻灯片等。
2. 教材准备: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8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幻灯片展示教室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对教室的理解。
2. 通过故事情节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教室的规则和道德意义。
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例如:“为什么我们要保持教室干净整洁?”,“如果我们不按时完成作业会有什么后果?”等。
3. 围绕教室的规则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先列举一些规则,然后请学生补充或修改,最后形成统一的教室规则。
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规则的重要性。
4. 结束前,通过绘画或身体动作表达对教室规则的态度和承诺。
例如,绘制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或者手举起许下承诺的小卡片。
5. 小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五、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设计一张教室规则海报,用于展示在教室内。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教室规则,并与家长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教室规则和道德意义,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互动和让学生自主参与,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