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心里学-广场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07 MB
- 文档页数:10
城市广场设计中人的行为心理摘要:城市的兴起,使得城市广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外它彰显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对内则是城市居民进行交流以及放松心情的休闲场所。
城市广场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广场的设计,不仅要具有审美价值,从视觉上满足人们的观赏性需求,还应从人的行为心理出发,在功能上满足人的行为习惯。
本文从人的行为心理的角度出发,依据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现状,探索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方向。
关键词:行为心理城市广场设计一、人的行为心理对于广场设计的重要意义作为设计者,我们都知道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人民大众是一切设计作品的使用者。
因此,一件设计作品的好当然,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生理方面,还表现在心理方面。
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市民才是城市的主人,作为城市图1 合肥和平广场广场的使用主体,它们的情感和精神是否得到满足,是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和景观设计的真正目的,也是评定整个广场空间环境设计好坏的根本依据。
可见,重视和把握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对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广场的设计现状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促使城市广场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的“客厅”,它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休憩放松之地,还是承载着人们交际往来的学习场所。
所以,现代广场的设计应该在注重形式美的基础上,满足其使用者在功能方面的使用需求。
尽管广场在现代城市空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城市广场设计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经调查发现,现代城市广场普遍存在和常见的问题主要有:1、形式与功能单一许多广场在形式上肆意效仿国外的模式,无论广场的性质如何,一律采用轴线构图,把雕塑、草坪、喷水池作为广场中必备的元素,造成广场的面貌千篇一律。
我们知道功能对应着使用,功能的使用离不开人的行为及其精神需求,不同的情况会产生不同的使用要求。
但是,多数广场在功能的设计上却比较单一,完全忽视了大众的行为心理需求。
基于环境心理学原理的秋水广场人群行为调研袁思奇;邓康【摘要】作为红谷滩新区的一朵璀璨明珠,秋水广场一直以南昌市新名片的形象展示在世人眼前,但秋水广场在吸引各地游客的同时也存在着管理上与使用上的不足.笔者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对秋水广场的场地及活动设施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场调研作出了白天和晚上秋水广场人群活动的行为地图,总结出了人群的活动特点,分析了这些特点与该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广场使用及管理建议.【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2页(P202-203)【关键词】环境行为;市民广场;行为地图【作者】袁思奇;邓康【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 秋水广场概况秋水广场地处红谷滩新区赣江之滨,是典型的滨水景观区,与滕王阁隔赣江相望,其坐落于南昌市新行政中心旁边,是利用荒滩兴建,兼有防洪和观景的功能的城市广场,是一座以喷泉为主题,兼有旅游、观光、购物等功能的综合性市民广场。
秋水广场以水及丰富的赣文化为主题,拥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群。
广场总体平面呈月牙型,依江而立。
2 秋水广场现状调研2.1 场地及活动设施配置分析秋水广场的设计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行为特点,对各区域实行差异化布局。
总体来说,秋水广场动静分区明显,中心区的南面主要承担比较安静的活动,中心区的北面则以闹的活动为主,整个广场按照市民的行为特征可分为休闲健身区(南区)、喷泉观景区(中心区)、商业游乐区(北区)(图1)。
图1 秋水广场功能分区图(图片来源:笔者自绘)其中在休闲健身区(南区),按照滨河带状休闲型广场的布局特点,以风帆状的雕塑和螺旋形的休闲座椅为构图中心,结合具有立体绿化的休息广场和健身场地进行场地布置,并与南部的赣文化长廊相呼应,共同打造出秋水广场的地方特色。
其中下沉式的空间结合其立体绿化成为了得天独厚的休息场地,是南区功能体现最为突出的区域。
而在下沉空间南部设置健身场地,在平静中增添一份动感,成为人们活动的聚集点。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论文关键词】城市广场环境心理学人性化行为空间行为轨迹【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
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
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
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
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
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
根据人的环境心理学,广场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一方面人在广场中起主导作用,成功的广场设计都是为人——使用者服务;而另一方面,广场环境又会限定人,它是人获取信息刺激的来源,人们正是在使用和感受广场空间环境的同时,综合各种环境信息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环境做出判断和心理评价,进而以自己的行为对其做出反应。
城市广场设计与人行为心理的关系0.引言从对行为心理学的了解,以及对城市广场的意义分析。
找出行为对广场的重要性,以广场的使用者的心理去考虑设计的方法和设计的细节处理,使城市空间变得更为丰富、活泼、和谐和美好。
在英文中,用来表示广场这个概念的词汇很多,如Agora、Square、plaza、Forum等,这些英文词汇从侧面反映了西方城市广场的特点。
从中文角度分析,我国古代城市广场是指结点性城市空间,并有专门为祭神等祭祀活动而兴建的祭祀广场。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各种生活需要,新型的现代城市广场应运而生,它较传统城市广场有了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内涵,中外学者也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它。
《城市规划原理》一书中对广场的定义是:“广场是由于城市功能上的要求而设置的,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广场上可组织集会、供交通集散、组织居民游览休闲、组织商业贸易的交流等。
”1.城市广场的意义及其与人的行为关系近年来,城市广场建设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但无论是从过去到现在,广场都被称为是“城市的起居室”,顾名思义,活动之于广场的重要性。
广场的意义就在于其间发生的事件及活动,强调重视人的行为,重视广场环境与行为的互动关系是广场设计成功的关键,也是有效利用城市空间,创造感染力的都市形象的有效途径。
广场因人活动的介入而显得生机勃勃,富有魅力,而人们也是通过这些活动区感受广场空间,满足社会性的需求。
一个环境品质好的广场能够吸引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反过来又为广场带来生机与活力。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物质环境中的特定元素,还有一个重要属性,即地点,或称环境。
环境大致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前者指由一切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构成的物质环境,是显性的。
后者指由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构成的人文环境,是隐性的。
实际上,环境因素对城市广场的功能、形象和涵义等内在属性有很大的影响力。
因此,环境、功能、形象和涵义并称为现代城市广场的四要素。
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作者:高远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9期摘要: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城市的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 是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
城市广场与其使用者—人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 人的行为心理是广场空间环境设计的依据和根本。
因此, 提出以现代城市广场设计“ 以人为中心” , 一切以人的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 通过分析城市广场中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以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本依据, 从城市广场的空间尺度、空间层次、空间序列三个方面, 逐步深入地探讨创造舒适、健康、人性化的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设计道路。
关键词:人性化;环境心理学;城市广场;空间环境中图分类号: 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广场, 自从两千多年前在古希腊诞生时起,历来就是人们进行交往、观赏、娱乐、休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和城市的新旧交替, 城市广场日益成为增强、点缀与美化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景观, 吸引着广大市民群众加人其中。
它不仅是人们消遣、休息之地, 也是获取信息、进行交往, 甚至是接触社会和学习的一种场所。
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人们的庆典与祭祀活动,是为人们进行供奉、祭祀、宗教仪式等活动而设置的广而空的场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 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 由此产生了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休息及娱乐广场等各种类型。
在城市中设置广场的目的就是使市民能更方便、舒适地进行多样性活动, 因此广场空间环境是否人性化直接影响其功能的实现。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广场大而空旷, 很少有人在其中停留一些广场上有机动车辆穿行, 交通混乱一些广场基本被闲置, 缺乏活力。
这些都是由于在广场设计中忽略“ 人” 的因素造成的。
人与广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关系一方面人在广场中起主导作用, 成功的广场设计都是为人一一使用者服务而另一方面, 广场环境又会限定人, 它是人获取信息刺激的来源, 人们正是在使用和感受广场空间环境的同时, 综合各种环境信息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环境作出判断和心理评价, 进而以自己的行为对其作出反应川。
广场分析报告1. 引言广场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在社交、休闲、商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广场的分析,以揭示广场的特点和潜在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广场提供参考。
2. 广场定位与规划广场的定位与规划是决定其功能与属性的关键。
在进行广场分析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广场的定位和规划是否与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相契合。
广场可分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社交广场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广场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与特点。
3. 空间布局与设计广场的空间布局与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在广场中的行为和体验。
优秀的广场设计应当考虑人们的活动需求、交通流线、绿化与景观、设施设备等因素。
在广场分析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观察: - 广场的形状和大小是否适宜人流量? - 广场是否设置了合适的座椅和休息区? - 广场是否有绿化植被覆盖,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 广场的交通流线是否合理,是否便于人们的出行?4. 功能与活动广场的功能与活动是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人们前往广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观察和调研,我们可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广场是否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娱乐活动? - 广场是否有集市、展览等商业活动? - 广场是否有儿童游乐区或者健身设施等吸引人们参与的元素?5. 社交与互动广场作为人们社交与互动的场所,其社交属性是广场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广场的社交与互动特点: - 广场是否有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和设施? - 广场的座椅设置是否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 广场的环境是否能够营造出轻松、友好的氛围?6. 维护和管理广场的维护和管理是确保广场良好运营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和评估广场的维护和管理情况,我们可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广场的清洁情况是否得到有效的维护? - 广场的设施设备是否得到及时的维修和保养? - 广场的管理机构是否能够及时处理人们的投诉和建议?7. 潜在问题与改善建议通过广场分析,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广场存在的问题,例如拥挤、噪音、环境差等。
环境心理分析报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多发生在公共环境(如公园、广场、商场、办公室、医院等)中,因此我们调查了公园广场的等公共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的关系。
公园和广场都是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但两者又有区别。
公园的绿化面积比较大,不同植物之间相互遮挡私密性较好。
广场大都是硬化路面,视野开阔。
在公共场所里,为人们提供小憩的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它可以让人们拥有一些较私密空间进行一些特殊活动,如休息、小吃、阅读、打盹、编织、下棋。
晒太阳。
看人、交谈等等。
在公园里,年轻的人总是喜欢坐在大片的绿地上一起闲聊休息放松。
草地是软软的,坐上去身体感觉会比较舒服,而且年轻人身体灵活,起坐方便。
坐在草地上,仰望天空,沐浴着阳光,感受着大自然,也是一种享受。
(如下图)而中老年人呢,则喜欢坐在公园设置的长凳或者椅子上。
中老年人腿脚不比年轻人,不能做蹲起等动作,因此他们选择凳子或椅子。
(如下图)公园里座椅的位置、距离和方向也是十分重要的。
座椅是供人们休息交谈的,但如果座椅设置的位置不好,人们可能宁愿不做也不去坐设置的座椅,这样座椅就成了摆设失去了他原有的作用。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并肯据我们调研的结果不难发现,座椅布置还是有一定章法的。
首先我们先谈谈边界效应的问题。
边界效应在自然科学理论范畴中是这样解释的:在两个或两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叫大变化,称为边界效应。
人们乐于在空地或绿地边缘停留和活动,同样的“边界效应”也发生在沿建筑边缘地带、有明显高差的地点、以及两个不同特征的空间(如室内、室外)的过渡区。
因为人们处于空间的边缘便于观察前面空间的全貌,同时往往能得到后背的保护。
正如亚历山大指出的:“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么空间就决不会富有生气。
”于是沿建筑四周和空间边缘的座椅比空间当中的座椅更受欢迎。
基于人行为心理特征的城市广场设计分析——以义乌绣湖广场为例摘要长期以来,城市广场虽然是人们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过多重视经济效益与形式主义的城市设计方法,导致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城市空间的真正主人——使用者的行为、心理之需,造成了一些城市广场空间发展的失衡和非宜人性。
分析了城市广场设计中的主体因素,即人的行为、心理特征,以及这种行为、心理与城市广场空间两者的关系,以为创造出一个符合使用者行为、心理需求的广场提供设计上的依据。
关键词城市广场;心理特征;设计;绣湖广场DesignAnalysisofCitySquareBasedonHumanBehaviorand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akingXiuhuSquareinYiwuCityasanExampleCAI Xin-miaoSHEN Shou-yun(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Colleg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Hunan 410004)AbstractFor a long time,city squa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pace.However,because of too much emphasis on cost-effective method of urban design and formalism,it turns out tha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ignores the true masters of urban space - the users’behavior,psychology needs,and forms the imbalances of a number of city square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non-pleasant nature. In the paper,the main design elements of city square were analyzed,that is human behavior,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behavior,psychology and urban square space,in order to provide design basis for creating a square to coincide with users’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needs.Key wordscity square;psychological characteritics;design;Xiuhu Square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的“客厅”,已经越来越重要,它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
广场空间人的行为心理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影响,城市广场空间的真正主人——使用者的行为心理在设计中越来越被重视,非人性化的设计已被慢慢淘汰。
本文从探讨广场空间与人类心理和行为需求的关系出发,深入分析了人们在城市空间场所中常见的心理行为反应和需求,以及对广场空间设计与构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
在心理和行为需求的分析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怎样设计满足心理和行为需求和集舒适安全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广场空间。
关键词:城市广场;空间;环境心理;人性化引言如今,广场是已然成为城市生活空间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它们能最充分的展示所在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风俗和艺术风貌,是城市的会客厅。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废除“功能简单划分,尺度超大,环境恶化,人车混杂,漠视人文,无视人性”等非人性化理念,使得“广场空间人的行为心理研究”有了迫切的现实意义。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城市广场的出现首先归功于人类实际的社会需求,而并非有目的的城市空间造型的结果【1】。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离不开人的思维心理活动,因此研究人类的行为心理在设计中必不可少。
园林设计越来越人性化并且提倡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城市的生活模式与社会文化内涵,是城市风貌体现的重要场所。
城市广场人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广场空间是人行为活动的场所,人的行为心理是广场空间环境设计的依据原则和根本目的。
因此,现代城市广场设计要“ 以人为本”,一切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
以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为基本依据,对城市广场的尺度、层次、序列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创造舒适、健康、人性化的城市广场。
1国外城市广场与人的环境心理的研究理论与成果1.1国外城市广场的研究现状在不断探索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设计理论家及设计师不再局限于把设计看作形式构成的抽象游戏,越来越意识到人在空间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论文摘要】在现代经济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城市广场已经是现代城市当中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交流、娱乐场所,而且是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仅展现这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也展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广场设计应以城市居民为中心,要以人为本,达到广场的人性化。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以人的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为主题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 城市广场 人性化 行为轨迹 行为空间 【正文】 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进行休闲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形式,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得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娱乐、漫步、用餐、或观察周围环境的场所。 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城市为了追求广场的规模和数量,开始盲目的建设广场,而不注意城市自身的环境状况出现了:广场过大,而无人观赏,而且没有人可待的地方。让人感到空空旷旷的,或者说不像广场。诸多的现象是因为设计者没有以广场的作用及人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广场。建设一个广场的目的就是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市民服务的,广场吸引不了市民,得不到市民的赞扬,广场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环境心理学与广场的发展 史书记载城市广场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所使用的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进人了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城市时期,而现代城市广场则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由此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广场,有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及娱乐广场、交通广场等等。 不同功能类型的广场最终目的都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娱乐场所。一个广场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会直接影响到这个广场的使用性,在现代的广场使用的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场让人感到过于空旷,甚至在广场当中有机动车辆行驶,人在广场中活动没有一定的安全性。根据人的环境心理学,广场和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关系:一方面人在广场中起主导作用,成功的广场设计都是为人——使用者服务;而另一方面,广场环境又会限定人,它是人获取信息刺激的来源,人们正是在使用和感受广场空间环境的同时,综合各种环境信息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对环境做出判断和心理评价,进而以自己的行为对其做出反应。因此环境心理学是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也是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 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这个相互作用中,个体改变了环境,反过来他们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环境心理学使广场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广场周围的环境。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广场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 二、广场中人的行为轨迹 人类的行为具有多样性,有必要性活动、社会性活动、自发性活动,每种活动对环境空间的要求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人在广场中的交往活动一般可分为公共性交往、社会性交往和亲密性交往三种类型。不同的交往活动需要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依据人的社会功能需求、审美需求,设立空间主题创意,通过对生理和心理的正确认识,划分出公共、半公共、半私密、私密空间,形成不同层次的活动领域,以满足人的多样化活动。现代城市广场不单单是展现城市的形象缓解城市的拥挤,更重要是为市民提供一个多功能的活动空间。广场中既设置较大面积的空地,为人们自发的活动晨练、表演、集会等有组织的活动提供场所,以满足人们交往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还要设置相对安静隐蔽的小空间,以满足个体活动不受干扰的需求。 在广场中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上各有不同,如:老年人的晨练、市民的表演、青少年的游玩等,这也要求广场设计时提供不同的层次供其使用。人们对空间尺度的感受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存在着某些恒定的共性,接近人体尺度的空间总是令人感觉亲切的。因此只有根据人性化的空间尺度设计不同程度的封闭或开敞空间领域,才能创造出富有特色、层次丰富的广场空间环境。使环境因素适应人类活动的需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建立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 以群力文化广场为例,群力文化广场占地规模12万平方米,同时也是文化休闲区的核心所在。整座广场南开北阖,与市行政中心一水相隔,临 江 滨 水,运 脉 极 佳,东 起 河 家 沟 与 城 市 中 心 区 域 相 邻,西 至 四 环 路,南 起哈双北线,北至群力堤松花江,交通便利,其中建筑围绕广场中央高为8.68米的宝鼎,依次分布有北方展艺中心、关东古巷、山水书城、华谊兄弟影城、泰姆凯迪少儿生活体验馆、家乐福超市、滨才国际培训中心、皇朝家私旗舰店等项目。群力文化广场以其恢弘大气的建筑风格、时尚卓越的文化项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必将成为哈尔滨市有一处文化休闲胜地。 群力文化广场的总体布局则为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的文化休闲体验区部分,既要满足周边居民生活的需要,又要注入一定的文化内涵,提高区域生活品质。 哈尔滨群力文化广场 设计亮点 霍普建筑的中标方案是通过后现代的手法,如截取片段或符号与建筑相结合,在地块的核心地带打造“鼎”文化广场。为了兼具集会和人流疏散的功能,作为建筑群的核心区域,在广场周围布置了九个鼎作为九个入口,形成了九鼎广场。该中标方案在后续设计中进行了不断深化,旨在达到精细化设计,体现建筑的生命力。 首先考虑的是:将“鼎”放在建筑台——第三层建筑上,这样做的目的:首先形象很突出,其次赋予人对它的敬仰之意。围鼎台做一圈人行步道,随着之字形从广场步行上去,这样形成了三个空间:1、一层广场空间,人流聚集地,演绎中心,面积很大;2、人行步道带动人之间的互动和对广场俯瞰的视线;3、三层鼎的空间又形成一个小广场。通过以上方式把整个室外空间带动起来,同时把之字形与建筑主体每一层打通,人可以自由进穿梭于建筑室内外。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推敲每一个细节,例如,对室内功能和空间的设想,则从外立面的处理进行重点考虑,外立面的出发点定位是商业建筑、现代风格,基本手法采用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和石材,曲线形态,幕墙通过大曲面的处理,最终效果非常好,极大的保证了其夜间效果。“鼎”的设计也是独一无二的,由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亲自操刀设计,为广场量身定做。
群力广场的多水系、多湖泊的“寒地水乡”的特点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对景观的设计,真正达到一个“生态宜居、江环水绕、四季夜未央”的魅力新城区广场。碧色葱葱,花香满径,绿意浓浓,空气清新,满目皆是纯正的自然风情。绿地景观是生态的一大特色,各组团间既有大面积公园、绿地、林带相分隔,又有带状绿地相联系,同时利用现有水塘,布置中心区人工湖,共同形成“点、线、面”的绿地系统,构成全区生态网络系统。大手笔地打造独特的绿地景观,产生绿地聚集效应。
整个广场的设计特点 1、流动的建筑外部形态,优势在于形成了开放的空间,灵活的外部空间,强烈的吸纳感。
2、外立面处理,继续保持流动感,包括石材和玻璃幕墙,都是采用一种具有韵律的波浪感觉。
3、 “鼎”文化的植入带来了建筑的文化内涵。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整个规划中都蕴含了中国传统元素,包括鼎的方向、位置、形态都有讲究的。 三、广场中人的行为尺度空间 人的行为选择空间,空间又影响人的行为,人类行为模式对公共空间设计有直接的要求,同时空间设计是否合理,也影响着人们在此空间中的行为方式。“人的尺度”是公共空间的基本标尺,但广场的尺度主要是由广场的功能所决定的,同时还与广场的类型、交通状况以及广场建筑的性质等因素有关。在满足了基本的功能要求后,广场尺度的确定还要考虑尺寸、尺度和比例。根据人类的五官感受和社交空间可划分为三种广场空间尺度:(1)在25m见方的空间尺寸;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指出:“要以20~25为模数来设计外部空间”。在这个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人与人之间容易交流、沟通而且感觉比较亲切。(2)在110m左右的场所尺寸;根据我们的视力调查,一旦超出 110m,视力就只看到人的大概的状态。一旦超过这个尺寸,广场就会显得宽阔,人会觉得很渺小,失去亲切的场所感。(3)390m左右的领域尺寸;让人产生宏伟深远的感觉,在纪念性和政治行的广场中才会采用这样的尺寸。国外的广场设计很重视人的心理感受,美国的佩雷小广场,广场虽然小,但是它为历经喧闹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感受大自然的绝妙休闲场所。备受人们青睐。在我们国家西安的大雁塔广场,东西宽218米,南北长346米,占地100余亩。由于大雁塔广场的布局考虑到人的行为空间、人的视觉感受和人的生理心理的各种需求,在广场中没有让人产生空旷的感觉,反而让人感到宽阔、宏伟。 广场尺寸大小除了受限于人的五官感受和社交空间的距离外还受到广场周围建筑物高低与距离的比例的不同。如果广场周围的建筑物的高度与广场的大小比例是一样的那么人在其中就会有一种安全又不至于压抑的感觉。如果建筑物的高度是广场大小的两倍时人仍然可以产生一种内聚、向心的空间,也不会产生排斥、离散的感觉。当其比例达到三时,会使人产生排斥离散感。当然广场的空间除了尺度的问题外,还受到活动的内容、布局的分区、视觉特征、光照条件以及运建筑边界条件等因素共同制约。 空间位置的选择对于广场的使用程度也是至关重要。也是人的行为组织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人的行为尺度影响着人的心理,以至人的心理要寻求能适合于自己要求的环境,行为也趋向于设置在最能满足需求的空间环境中,只有将活动安排在最符合其功能的合适场所,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人性空间。这也突出了人类行为尺度的重要性,只有掌握这些基本要素,才能使公共空间设计更合理。 四、广场的设计 无障碍设计已经是现代设计中处处涉及到的一个问题。人类行为尺度是广场空间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