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综合征_图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29
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症的诊断和防治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症诊断预防治疗脂肪栓塞综合症(fat embolism syndrome,FES)主要是指骨盆或长骨骨折后24~48h 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皮肤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FES发生率较低(<1%),脂肪栓塞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仍具争议,可能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现行的治疗主要为支持疗法,本文着重讨论FES的诊断和防治。
1 脂肪栓塞综合症的诊断1.1 临床表现脂肪栓塞可无临床表现,实际发生率较高,有临床表现和体征才称FES。
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脂肪栓塞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其诊断常为排除性诊断。
其临床三联症为:没有颅脑外伤的神经系统症状,没有胸部外伤的呼吸系统症状以及皮下瘀点。
高热和贫血常出现在脑、肺部症状之前,高热有时是第一症状[1.2]。
邱广义等[2]认为长骨或骨盆骨折患者,出现不能解释的高热和不能解释的血红蛋白下降即是FES的开始。
本病可以在术中发生,也可以在术后12-36h出现,Gurd[3]于1974年提出了FES诊断标准,将临床表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主要表现:①皮肤粘膜出血点;②呼吸困难双肺吸气性捻发音;③咯血,X线两肺弥漫性阴影;④神经症状:意识障碍、抽搐。
⑵次要表现:①心动过速>120次/分;②发热;③视网膜:出血点或棉絮状物质;④黄疸;⑤少尿或无尿。
⑶实验室检查:①血小板减少,低于正常的50%;②血红蛋白减少20%;③红细胞沉降率>71mm.h-1;④微球蛋白血症。
长骨骨折病人具有任何二项主要表现和四项次要表现或微球蛋白血症即可诊断FES。
Lindeque[4]建议使用呼吸指标来诊断FES,其标准为:① PaO2持续低于8Kpa;②PaCO2持续超过7.3Kpa或PH小于7.3;③在充分镇静的条件下呼吸频率持续超过35次/分。
任何股骨或胫骨骨折的病人具有一项以上指标即可诊断FES。
利用此标准得到FES的发生率高达29%,远高于其他标准。
脂肪栓塞综合征名词解释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医学状况,其主要是由于脂肪、气泡或其他物质在血液循环中随着循环而引起的堵塞的情况。
本文将会解释该综合征的定义、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
定义脂肪栓塞综合征通常被定义为由脂肪栓塞引起的临床症状,它可以发生在糖尿病、烧伤、骨折、创伤手术、脂肪吸取术等情况下。
这种综合征被认为是一种多器官损伤的情况,其中涉及到肺、心脏、肝、肾和血液等多个器官系统。
病因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但发生的机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 力学因素:骨折、创伤手术、长时间的外科手术、挤压伤、复杂性骨折等都可能导致脂肪像物质进入循环系统。
2. 生化因素:如脂肪酸乙酯的水解、脂肪酸结晶等可能导致该综合征的发生。
3. 整体影响:如麻醉药物、创伤、烧伤等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也是该综合征的一个因素。
症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症状因人而异。
一些患者可能表现为轻度的疼痛、发热、肌肉萎缩等症状,而一些患者则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症状,如肌无力、意识障碍、呼吸急促、心律失常等,这些表现可以分为急性和亚急性。
急性表现通常是在骨折、创伤、长时间的手术等情况下突然出现的,并且表现为心悸、气短、胸痛等。
亚急性表现通常是在数小时或数日之后出现,表现为皮肤瘙痒、黄疸、腹痛、恶心和呕吐等。
治疗目前,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但一些治疗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这包括:1. 预防:尽可能避免患上糖尿病、心脏病或其他疾病,这些疾病可能增加罹患该综合征的风险。
2. 对症治疗:如开展支持疗法,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心脏稳定等。
3. 全方位评估:评估患者的器官系统功能,如心脏、肝脏、肾脏等,以便开展针对性治疗。
预防预防是脂肪栓塞综合征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下面是一些可能促进预防的措施:1. 避免过度手术干预2. 识别并控制所有已知的危险因素3. 术前准备4. 疾病管理总之,尽管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医学状况,但它的影响十分严重。
脂肪栓塞综合征(脂肪栓塞综合症,脂肪栓子综合征)【病因】(一)发病原因脂肪栓塞综合征是由于脂肪栓子进入血流阻塞小血管,尤其是阻塞肺内毛细血管,使其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由于脂肪栓子归属不同,其临床表现各异。
脂肪栓子的来源、形成及去向:1.机械说(血管外源说) 由Gauss于1924年提出,他认为脂肪从骨髓经骨折处撕破静脉进入血流,然后机械地阻塞肺内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床。
但造成栓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脂肪细胞膜破裂,产生游离脂质。
(2)损伤而开放的静脉。
(3)损伤局部或骨折处血肿形成,局部压力升高,促使脂肪进入破裂的静脉。
2.化学说(血管内源说) 由于在临床上有无骨损伤却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者,这类情况是不能用上述理论来解释的,所以1927年Lelman 和Moore提出了化学说。
他们认为,这是由于某些因素阻碍血脂的自然乳化,使乳糜颗粒相互凝集形成较大的脂滴,从而阻塞小血管;或创伤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在神经-内分泌效应作用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活化腺嘌呤环化酶,使3,5-环磷酸腺苷增加,进而使脂肪组织中脂酶活化造成机体脂肪动员。
3.脂肪栓子的去向(1)当脂栓直径较小,并因其在血管内的可塑性,则可直接通过肺血管床进入体循环,沉积在组织器官内形成周身性脂栓,或通过肾小球随尿排出。
(2)脂肪栓子可被肺泡上皮细胞吞噬,并脱落在肺泡内随痰排出。
(3)Sevitt认为,脂栓可经右心房通过未闭的卵圆孔,或经肺-支气管前毛细血管的交通支进入体循环。
(4)Peltiers认为,直径较大的脂肪栓,必然停留在肺血管床内,在局部脂酶作用下发生水解,产生甘油和游离脂肪酸。
(二)发病机制脂肪首先在肺部血管形成机械性阻塞,然后由于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脂酶释放,或因伤员由于外伤应激而释放的儿茶酚胺,激活腺嘌呤环化酶从而催化血清中不活动的脂酶变成活动性脂酶,通过脂酶的作用,使中性脂肪水解成游离脂肪酸,被阻塞的肺部血管受游离脂肪酸的刺激,而发生中毒性或称化学性血管炎;使血管内皮细胞起疱变形,并与基膜分离,破坏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使其渗透性增高,从而发生肺部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急性肺水肿。
fes医学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 FES 吗?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医学名词哦!FES 就是脂肪栓塞综合征啦!这就好像是身体里突然来了一场“小混乱”。
比如说,你想想啊,就像一个原本秩序井然的城市,突然因为某些原因,比如一场大的变故,交通变得混乱不堪,各个系统都受到了影响。
FES 也是这样,当身体受到严重创伤,比如骨折之类的,脂肪这个平时老老实实待着的家伙,突然就不安分了,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我记得有一次,在医院里见到一个病人,就是因为骨折后出现了FES 的症状。
当时大家都很紧张,医生们迅速采取措施,就好像消防员去灭火一样着急忙慌的。
病人家属那焦急的样子,真的是让人看着就心疼啊!
这 FES 可不是闹着玩的呀,它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就好像一场暴风雨突然袭来,让一切都变得乱糟糟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 FES 呢?其实就是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呗。
就像人在遇到危险时会紧张一样,身体在受到严重创伤时也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反应。
对于 FES,我们可得重视起来呀!不能掉以轻心。
医生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有苗头,就得赶紧处理。
病人和家属也要配合,不能不当回事啊!
总之,FES 是个很重要的医学名词,我们都要了解它,重视它,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呀!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