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13.00 KB
- 文档页数:8
《化工仪表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化工仪表维修工。
1.2职业定义从事化工仪表、分析仪器维护、检修、校验、安装、调试和投入运行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室外,常温,存在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噪声和烟尘。
1.5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四肢灵活,动作协调;嗅觉、听觉、视觉及形体知觉正常;能高空作业。
1.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4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培训初级、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理论知识培训场所应为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
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为具有本职业必备设备的场所。
1.8鉴定要求1.8.1? 适用对象??? 。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训练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在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1. 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
1.2 职业定义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对力学、分析、电子、光学、光电、医疗保健、电磁等精密仪器仪表进行调试与修理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室内。
1.5 职业能力特征具有正确领会、理解和应用技术的能力,有准确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有一定的运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
1.6 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力)。
1.7 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针对不同类别的精密仪器仪表修理的要求,培训教师应具备相应类别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丰富的调试、修理技能和一定的培训教学经验。
培训中级工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培训高级工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4年以上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1.7.3 培训场地设备标准教室和具有相应类别精密仪器仪表调试设备和修理工具的技能训练场所。
1.8 鉴定要求1.8.1 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该类仪器仪表装配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该类仪器仪表装配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仪器仪表制造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征求意见稿)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仪器仪表制造工①1.2职业编码6-26-01-011.3职业定义使用工具、机械设备、检测装备和工艺装备,进行仪器仪表产品及零部件或自动化控制系统加工生产、组合装配、调试检测的人员。
1.4职业技能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1.5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常温或特殊要求下的恒温、恒湿、净化环境、防静电环境。
1.6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较强的空间感和计算能力,有准确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手指、手臂灵活。
1.7普通受教育程度初中毕业(或相当文化程度)。
1.8职业培训要求晋级培训期限:五级/初级工不少于80标准学时;四级/中级工不少于40标准学时;三级/高级工不少于32标准学时;二级/技师不少于48标准学时;一级/高级技师不少于64标准学时。
1.9职业技能鉴定要求①本职业分为两个职业方向:仪器仪表装调工、测量与控制系统(单元)装调工。
1.9.1申报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五级/初级工:(1)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①工作1年(含)以上。
(2)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学徒期满。
(3)经本职业五级/初级工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五级/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3年(含)以上。
(2)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4年(含)以上,经本职业四级/中级工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5年(含)以上。
(4)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②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高级工:(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3年(含)以上,经本职业高级工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电子仪器仪表修理工》职业标准〔试运行〕一、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电子仪器仪表修理工1.2职业定义使用手工工具、仪器、仪表与专用电子设备,从事对电子仪器仪表进展调试与修理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是:电子仪器仪表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电子仪器仪表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电子仪器仪表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电子仪器仪表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条件室内、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有较强的空间感和应用计算能力,有准确的分析、推理与判断能力,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准确协调。
1.6根本文化程度初中毕业。
1.7鉴定要求1.7.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7.2申报条件:参照《##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执行。
试运行期间按以下条件申报: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电子仪器仪表修理工》〔四级〕:1)初中毕业,从事该职业工作二年与二年以上。
2)高中与以上学历毕业,从事该职业工作一年以上。
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二年级以上学生。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电子仪器仪表修理工》〔三级〕:1)具有相关专业〔电子类、数控机床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四级证书。
2)完成高中阶段学习,从事本职业三年以上。
相关职业包括:电子、医用电子类装接工、调试工、换能工等技术人员相关专业包括:电子类、数控机床与机电一体化专业注:本鉴定申报条件仅限于试运行使用,在该职业〔模块〕纳入正常培训轨道后,鉴定申报条件参照##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布的《##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执行。
1.7.3鉴定方式电子仪器仪表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四、三、二级〕为非一体化鉴定模式,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卷,技能操作考核采用实际操作方式进展。
两项考试〔考核〕均采用百分制,成绩皆达到60分与以上者为合格。
电子仪器仪表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为一体化鉴定模式,每个模块鉴定均达到60分为合格。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还要进展综合评审。
《化工仪表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化工仪表维修工。
1.2职业定义从事化工仪表、分析仪器维护、检修、校验、安装、调试和投入运行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室外,常温,存在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噪声和烟尘。
1.5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四肢灵活,动作协调;嗅觉、听觉、视觉及形体知觉正常;能高空作业。
1.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4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培训初级、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理论知识培训场所应为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
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为具有本职业必备设备的场所。
1.8鉴定要求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训练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在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化工仪表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化工仪表维修工。
1.2职业定义从事化工仪表、分析仪器维护、检修、校验、安装、调试和投入运行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室外,常温,存在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噪声和烟尘。
1.5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四肢灵活,动作协调;嗅觉、听觉、视觉及形体知觉正常;能高空作业。
1.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4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培训初级、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理论知识培训场所应为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
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为具有本职业必备设备的场所。
1.8鉴定要求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训练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在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仪器仪表标准)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1.职业简介1.1职业名称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
1.2职业定义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对力学、分析、电子、光学、光电、医疗保健、电磁等精密仪器仪表进行调试和修理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壹级)。
1.4职业环境室内。
1.5职业能力特征具有正确领会、理解和应用技术的能力,有准确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有壹定的运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
1.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力)。
1.7培训要求1.7.1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针对不同类别的精密仪器仪表修理的要求,培训教师应具备相应类别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具有丰富的调试、修理技能和壹定的培训教学经验。
培训中级工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之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中级之上专业技术职称;培训高级工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技师之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4年之上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1.7.3培训场地设备标准教室和具有相应类别精密仪器仪表调试设备和修理工具的技能训练场所。
1.8鉴定要求1.8.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壹者)(1)取得该类仪器仪表装配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之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且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该类仪器仪表装配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之上。
《化工仪表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化工仪表维修工。
1.2职业定义从事化工仪表、分析仪器维护、检修、校验、安装、调试和投入运行的人员.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室外,常温,存在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噪声和烟尘。
1.5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四肢灵活,动作协调;嗅觉、听觉、视觉及形体知觉正常;能高空作业. 1.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4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1.7.2培训教师培训初级、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理论知识培训场所应为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
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为具有本职业必备设备的场所。
1.8鉴定要求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训练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在本职业学徒期满.——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化工仪表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XX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化工仪表维修工。
1.2职业定义从事化工仪表、分析仪器维护、检修、校验、安装、调试和投入运行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室外,常温,存在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噪声和烟尘。
1.5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四肢灵活,动作协调;嗅觉、听觉、视觉及形体知觉正常;能高空作业。
1.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4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培训初级、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XX书;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XX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XX书,本职业技师职业XX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XX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理论知识培训场所应为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
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为具有本职业必备设备的场所。
1.8鉴定要求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训练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在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XX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化工仪表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化工仪表维修工.1.2职业定义从事化工仪表、分析仪器维护、检修、校验、安装、调试和投入运行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室外,常温,存在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噪声和烟尘.1.5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四肢灵活,动作协调;嗅觉、听觉、视觉及形体知觉正常;能高空作业. 1.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4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培训初级、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理论知识培训场所应为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
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为具有本职业必备设备的场所.1.8鉴定要求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训练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在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1.职业概况1.1职业名称汽车修理工。
1.2职业定义使用工、夹、量具,仪器仪表及检修设备进行汽车的维护、修理和调试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室内、外,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1.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1.7.1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6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5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2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理论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实际操作教师:培训初、中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高级职业XX书,培训高级人员的教师应具有技师职业XX书,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职业XX书,且在本岗位工作3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理论培训场地应具有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并配备投影仪、电视机及播放设备。
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具有600m2以上能满足培训要求的场地,且有相应的设备、仪器仪表和必要的工具、夹具、量具,通风条件良好、光线充足、安全设施完善。
1.8鉴定要求1.8.1适用对象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XX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XX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化工仪表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华人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1.职业概况1.1 职业名称化工仪表维修工。
1.2职业定义从事化工仪表、分析仪器维护、检修、校验、安装、调试和投入运行的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室外,常温,存在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噪声和烟尘。
1.5职业能力特征具有一定的学习、理解、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四肢灵活,动作协调;嗅觉、听觉、视觉及形体知觉正常;能高空作业。
1.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1.7.1 培训期限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4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培训初级、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及以上职业书;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书或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书,本职业技师职业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书3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
1.7.3培训场地设备理论知识培训场所应为可容纳20名以上学员的标准教室。
实际操作培训场所应为具有本职业必备设备的场所。
1.8鉴定要求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训练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在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精密仪器仪表修理工。
1.2职业定义
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对力学、分析、电子、光学、光电、医疗保健、电磁等精密仪器仪表进行调试与修理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正确领会、理解和应用技术的能力,有准确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有一定的运算能力,手指、手臂灵活。
1.6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1.7培训要求
1.7.1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
晋级培训期限:中级不少于4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20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针对不同类别的精密仪器仪表修理的要求,培训教师应具有相应类别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具有丰富的调试、修理技能和一定的培训教学经验。
培训中级工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培训高级工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取得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4年以上或具有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和具有相应类别精密仪器仪表调试设备和修理工具的技能训练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该类仪器仪表装配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该类仪器仪表装配工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
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并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进行。
两项考试(考核)均采用百分制,皆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考评人员和考生的配比
理论知识考试为1:20;技能操作考核为1:4。
1.8.5鉴定时间
各等级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为120min,各等级技能操作考核时间为240min。
1.8.6鉴定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内进行。
技能操作考核场所应具有相应类别的精密仪器仪表调试设备和工具、量具等,环境符合环保、安全生产要求。
2.基本要求
2.1职业道德
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
(1)遵纪守法。
(2)关心企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吃苦耐劳。
(3)刻苦钻研技术、勇于开拓创新。
(4)礼貌待人、态度诚恳、服务周到。
2.2基础知识
2.2.1基本理论知识
(1)技术制图基础知识。
(2)计量基础知识。
(3)误差的基本理论。
(4)常用材料、辅料基础知识。
(5)电工学基础知识。
(6)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7)钳工工艺学基础知识。
(8)仪器装配调试工艺学基础知识。
(9)微机应用基础知识。
(10)与相应类别的精密仪器仪表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机
械、光学、电学、化学、磁学)。
2.2.2法律法规常识
(1)《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计量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常识。
(2)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内容及知识。
(3)《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争议、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2.2.3安全生产知识。
3.工作要求
3.3
4.比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