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84.50 KB
- 文档页数:2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一、学生基本情况:三年级有学生40人,全部参加考试,考试在操场进行,2米见方。
本次数学期中考试,平均分为79.8分,及格人数36人,及格率为90%,优秀人数25人,优秀率为62.5%。
最高分98分,最低分学生成绩是35分。
二、具体内容分析:本次试卷覆盖面全,能从多方面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总体来看,这张试卷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题量适中,基本上没有偏、难的题型,试题类型比较灵活,并且比较贴近学生生活。
但是学生做的并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三、试卷分析本次命题共分五大题,下面就对本次测试中存在的问题逐题作逐一分析:第一大题:轻松填写。
(共25分)本题应得分1000分,实际得分755分,得分率为75.5%。
出错率最高的是第二小题,此题有5个空,一部分学生前面的2空,植树节是()月()日如果错了,后面的3空跟着错。
正确率只有67.5%。
其次是第5小题,主要是学生对于“你建议图书馆老师带多少钱”中的“建议”没有真正明白导致错误,都算成了2058元,只有7人正确,错误率达到了82.5%。
再者是第8小题,“李叔叔家平均每月交水费28元,每季度交物业费96元。
李叔叔家一年交水费()元,交物业费()元。
”对于第二空中的“每季度”没有认真审题,错算成为一年的物业费。
第二大题:择优录取。
(共5小题10分)本题应得分400分,实际得分308分,得分率为77%。
第一小题全部正确,第二小题出错最多,正确率只有50%;原因是学生不冷静,忽略了2月,错误选择12次。
第三小题正确率75%;由于学生计算失误错选为2240。
第四小题正确率77.5%;第五小题正确率80%。
第三大题:计算小能手。
(26分)本题应得分1040分,实际得分941分,得分率为90.5%。
1、直接写得数:80%学生得满分,其他学生多是做错一道题,极个别错两道。
2、竖式计算85%的同学得满分。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肥乡三中孙亚敏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期末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一、试题分析此次命题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原则;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本着强调积累、突出读写、鼓励创新的原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从学生身心实际出发,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摒弃了死记硬背的考题,多设置了综合运用题及开放性试题,以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命题反映了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对今后我校语文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部分5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表达部分7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6—7分,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要求,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语言运用试题材料的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这些题结合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对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 “积累与运用”单独设题,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提醒大家淡化知识并非不要知识、忽视基础,而是不要死记硬背知识,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2.文言文阅读重课内阅读考查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考查;3.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选文是完整文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卷面成绩看,作文成绩最好,现代文阅读得分率次之,客观性试题得分不一;综观答题情况,学生暴露出如下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不强;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仿写、说明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能力,缺乏语感;2.文言文词语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对文言词语的含义把握不准确,如解释“走”的意思,很多人答错而正确答案应是“跑”;对文言文篇章内容理解、赏析能力不强,只会死记硬背,遇到活题不会变通;3.现代文阅读缺乏语言理解感悟能力;三、教学现状分析学生答题中暴露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以上试卷分析,结合平时听课调研所知,语文教学主要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1.阅读教学,方法不当;语文阅读课时最多,但实际上一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不强,考试中阅读理解也最拉分;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不当;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将教材当成学材,当成很好的例子,真正用好教材,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这势必导致学生没有学会阅读方法,当遇到一篇新文章时感到无从下手;而且教师上课有时死扣教材,就课论课,不能激活文章中蕴涵的人文性,不能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旁征博引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语文感到索然无味;2积累运用,抓得不实;四、改进建议期末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及所体现的命题导向,对今后的教学有鲜明的指导意义,而学生在答题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按其要求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检测成绩统计分析表数学学科原有人数参考人数100分90—99分80—89分优良率70—79分60—69分及格人数及格率40—59分39分以下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六(1)44 0 12 15 61.4% 8 6 41 93.2% 1 2 3352 80 98 22 六(2)44 0 16 11 61.4% 7 7 41 93.2% 1 2 3569.5 81.2 98 35试卷分析1.填空题第6题失分较多,学生没注意到是旋转两圈导致的;2.填空题第8题也失分较多,学生没有审清题意,不知道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的棱长对应着是圆锥的什么;3.判断题第四题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底面积的变化情况;4.选择题第5题,学生不懂得如何计算;5.第四大题是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的直接运用,部分学生忘了圆锥要除3;6.对于圆柱切开拼成长方体,较多学生忽略长方体的长对应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2.平时还要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的能力。
今后措施1、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4、从学生答题上出现的错误,可以看见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的表达能力等存在差距,所以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5、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力度,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五名学困生名单及分数姓名分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二年级数学试题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前半部分教学内容来编排试题的。
试题容量适当,难度不大,涵盖面积较大,能有效的测试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次试卷,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
一、试题概况分析:1、试题主要由基础—应用部分(包括填空、选择、计算)和应用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构成。
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
第一题“填空我最棒”,分值21分。
考查范围比较广,主要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基本理解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第二题“我当小法官”,分值10分。
第三题“我来选一选”,分值10分。
注重数学概念检测,对学生易混淆的知识点考核到位。
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运算规律和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熟练应用知识的同时,体现学生数学思维的精度、广度、深度。
第四题“我是计算小能手”,分值30分。
第五题“小小统计员”,分值6分。
第六题“我会用数学”,分值23分,贴近身边生活现象,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情境展示数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从而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题目给考生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使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感觉亲了,接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
2、本次试题相对于以往的试题,更加注意计算过程的简化,各种题型都注重解题思维过程,而计算成份则很少甚至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这与现代社会数学教学的发展是一致的。
轻计算,重思维,培养具有灵活思维能力的人,是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试题继续坚持“贴近生活”“数学即生活”的理念,引导教学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为凭借,通过个体的思维加工,生发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并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如应用题中分花盆、运水果、挖水沟等问题,既做到了知识的应用,又充分体现了生活。
试题在强调思维能力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计算能力的检测,计算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期末测试综合卷试卷分析品德与社会(30分)一、试题分析试题范围广、题型新、知识活、运用强,具体表现为:1、试题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应用于生活,这样就落实了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2、试题在设计上具有人性化、时代化气息。
如:试卷中关于公共自行车的社会实践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陶冶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操。
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第一题走进品社课堂,考察课内所学的基础知识,五小题,共十分。
第2小题学生对无土栽培美国农学家不是十分了解,第小题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学生易误写为在劳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造成失分。
第二题走进精彩生活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各五分。
第一部分生活知识我会选,第二部分生活调查我判断都是对学生课内所学基本生活常识的考察,学生得分情况较为理想,但也有部分学生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或粗心而失分。
第三部分生活探究我汇报为填空题,共五分,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灵活运用,前三题得分情况较好,但中国被称为赛里斯,意为丝国,学生容易丢分,部分学生认为中国被称为丝国,意思则不知改如何填写了。
第三题,走进社会实践,考察对公共自行车的认识。
贴近生活,开放性高。
学生往往能够根据所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写出自己的理解,得分率较高,但有个别学生不细心将两问答成一问而丢掉一半的分数。
三、今后教学改正措施1、必须把学生的书写基本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2、教学中应抓好学生对题目的审题指导和答题方法指导。
3、应注重对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培养。
英语部分(30分)一、试题分析本套试卷中,题目形式多样,内容覆盖面大,主要包括词汇分类,选择填空,,选词填空,翻译句子,阅读理解等。
阅读理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考查学生语言的综合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
从这次的期中测试的总体情况看来,五年级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能够将所学知识很好的应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15-2016学年期中数学试题填空题试卷分析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数学试题,注重能力考察,在全面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数学素养、思想方法、学科能力,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试题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结构合理、难度结构及梯度适宜。
其中填空6个题,平均得分8.8分,得分率不足50%,分别考察了实数的运算、不等式与概率、圆锥侧展图、扇形与阴影面积、多边形内角和与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与探究规律。
试卷中有的试题直接源自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通过适度的改编、整合而成,如15、18小题,充分体现出“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
13、14、18小题知识综合、方法交织、能力交叉,试题精巧别致,综合性强,从思维的层次性、深刻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
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知识理解、应用、掌握不到位,解题不规范,书写潦草、乱写乱涂现象严重,审题不认真、看题马虎(其中由于没看清题号顺序导致错四题的有1%以上),灵活性差。
考试阅卷后,我们及时对本次考试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反思,现对本次考试的填空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如下表:复习建议和措施:1、侧重双基,梳理知识形成体系近几年的烟台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
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所以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2、关注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中考数学试题的难度结构是3:4:2:1(由易到难),基础分占总分的70%.,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基础性”,追求数学内容的本质理解,全面梳理知识,侧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准确和迅速。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政史地教研组期末考试试卷分析白道口一初中政史地组单志彬思品部分一、试题分析试题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着重对学生的运用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考查。
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觉悟相统一的原则,较好地体现了本学期的学科特点和本质要求。
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本试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要求学生对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有初步的认识,并能准确地再现和再认。
强调知识的综合性,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查。
试题强调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全面、多角度认识,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和运用能力。
二、成绩分析本次考试参加人数560人,最高分96分,最低分35分,平均分65分。
及格率85%,优秀率19%,成绩比较理想,个别同学较差。
三、问题分析1、对时事掌握不够及时。
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
3、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
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
四、改进措施1、及时关注时政。
2、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课堂效率,抓实过关,强调基础,消灭最低分,重抓不过关学生,缩小班级差距。
3、讲题时,重抓审题干。
让学生从题干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在此基础上再答题。
4、对于重点问题反复抓,抓反复,做题中一旦遇到,马上强调。
5、强调联系社会实践原则。
6、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的提高。
历史部分一、试题分析1、体现新课标理念,注重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考查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试题命题灵活新颖。
2、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
试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广,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以及有机结合。
不同层次的综合试题的检测,能够较全面地检查出本学期教学效果。
3、重点突出,七年八年级难易程度较难,九年级难易程度基本适合。
每个年级的试卷都能紧扣新课标要求,突出重点,能考出学生的层次和水平,但七、八年级材料分析题整体看,略难。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院系
名称
教研室教师
课程名称专业
班级
学生
人数
考试形式考试(√)开卷()闭卷(√)考查书面()其他()
成绩分布情况优秀率(%)
(90~100)
良好率(%)
(80~89)
中等率(%)
(70~79)
及格率(%)
(60~69)
不合格率(%)
(59分以下)
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
命题评价:(从试题构成和考试结果等方面对试题的的难度、信度、效度以及试题在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诸方面情况进行分析说明)
问题诊断:
改进措施:(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分析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
签署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院系领导
签署意见
主管教学领导签名:院系签章年月日
试卷及评分标准一起交各院(系)办公室,一份由各院(系)办公室交教务处存档。
教务处制
声明:此资源由本人收集整理于网络,只用于交流学习,请勿用作它途。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