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内讧与后期斗争共6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65 MB
- 文档页数:64
历史上太平天国内讧的故事太平天国自起事以来,短短几年内就由数千人聚集到上百万,可以说是声势浩大,从广西金田这个偏僻地区一举杀入清廷在南方的统治中心——南京,也只花了两年时间。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内因起决定作用的,领导层的腐败与内讧,是导致太平天国政权灭亡的重要原因。
太平天国内讧"太平天国"在短短几年内就席卷大江南北,定都"天京",强烈震撼了大清王朝,几乎将其推翻。
但如此浩大轰烈的运动,最终仍然失败,当然原因多多,但最根本的还是其自身迅速、严重的腐败。
洪秀全虽然贵为万岁,但只是皇上帝次子,而杨秀清却是皇上帝的代言人,在神权上杨秀清的地位反高于洪秀全。
因此,杨秀清常以"天父下凡"的名义斥责洪秀全,洪秀全虽知这是骗局,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假戏真作。
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闭在深宫,耽于享乐,荒于政事,杨秀清更是不可一世,屡为无谓小事斥责、羞辱洪秀全,借以树立自己的权威。
1853年12月杨秀清曾以洪秀全虐待宫内女官为由,赶到天王府当众怒斥洪秀全:"尔有过错,尔知么?"洪秀全立即下跪回答:"小子知错,求天父开恩赦免。
"杨继续怒喝:"既然知道错,那就要杖责四十。
"众人一再替洪求情,杨仍下令杖责,直到洪秀全俯伏在地表示愿意受杖才算罢了。
有一天深夜,杨秀清并无要事却突然造访天王府,因朝门有好几道,又都已经关闭了,洪秀全出来迎候稍微迟了些,杨秀清就以天父之名要怒杖洪秀全,洪只得跪求:"求天父恩赦小子迟延之罪!"对天王尚且如此,杨秀清对其他诸王大小官员更是任意打杀。
久而久之,形成许多重大战略和政策都由杨秀清决定、一些典章制度也由他改定、大权由杨总揽的局面。
1856年8月,天京外围敌人威胁解除不久,实权在握的东王杨秀清又假托天父下凡,将天王洪秀全召到东王府,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只得答应:"东王打江山,亦当万岁。
第三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第二节太平天国后期斗争一、天京事变(1856年秋)1、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其封建化趋势不可避免。
投奔太平天国的地主必将带入地主阶级的思想,而太平天国不能改造他们的思想,反而受他们的思想的影响愈重,农民阶级提不出科学的思想。
生活享受,产生权利排他性,太平天国领导人各个争权夺利,内部矛盾重重。
2、危害:①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元气大伤,领导核心解体,出现朝中无将,城中无兵的被动局面。
②失掉在军事上乘胜消灭清军的有力时机,使清军得以喘息,重振旗鼓,乘机向太平军反扑。
③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将士对上帝的信仰发生根本动摇,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和革命精神的锐减。
④总而言之,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有盛转衰的转折点和分水岭。
二、力挽局面和重振朝纲●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任能存在八年的原因:⑴外部原因:①天京事变后,全国农民运动任处于高涨阶段,客观上分散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力量。
②1856年清政府与英法之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天京事变后,清政府在很长时间内任然没有解决满汉地主阶级问题。
⑵主观原因:天京事变后,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政策:Ⅰ、重建领导核心,提拔一批人:蒙得思、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杨辅清(辅王。
青年将领)、李世贤(侍王)、韦志俊、洪仁玕(干王、《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分为四部分:用人查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⑴政治上:①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制(天京事变后,各将领拥兵自重,各占山头),权归于一;②主张用温和手段消除山头主义;③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办报纸、设意见箱)⑵经济上:主张兴办近代交通业,仿造火车、轮船;设立邮局;提倡修筑道路;兴修水利;开工厂;办银行;实行准许私人投资;奖励发明创造,保护专利;主张与西方国家通商,平等往来,欢迎外国人前来传授技术,但不许他们干预内政。
⑶思想文化上:明确批判清政府的异端邪说,批判儒家天命论,提倡朴实之风。
第8课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一、基础知识目标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安庆保卫战。
上海战役。
天京保卫战。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思想教育目标太平天国英雄们威武不屈的斗争事迹,是我们中华民族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生动写照。
他们的艰苦创业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至今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三、能力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太平天国的某一历史人物,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四、重点: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太平天国运动何时爆发?初步建立政权在哪里?何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的情况如何?何时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1年爆发。
永安建制。
1853年,占领南京后,改南京为天京。
北伐,虽失败但沉重打击清政府统治;西征、大败曾国藩湘军。
1856年,解开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可是,在太平天国的后期,政治上却日渐腐败,太平天国内部领导集团矛盾发展到相互残杀和分裂,导致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使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入衰弱。
2.讲授新课(板书)第8课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板书)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进取心逐渐减退,生活上日渐腐化。
他们大兴土木,严格等级秩序,越来越脱离群众。
太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为争权夺势,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斗争。
1856年,杨秀清要求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洪秀全被迫应允,却密令在外地的韦昌辉、石达开等回京商议对策。
韦昌辉接到命令,立即率军队赶回天京。
一天深夜,韦昌辉带兵冲进东王府,杀死杨秀清和他的一家。
随后,又杀害了杨秀清的部属男女老少两万多人。
不久,石达开赶回天京,责备韦昌辉杀人太多。
韦昌辉又想杀石达开,石达开逃离天京,韦昌辉就杀了他的全家。
后来,洪秀全又处死了韦昌辉,召石达开到天京主持政务。
但这时,洪秀全再也不信任任何异姓王,于是封自己的两个兄北为王,以牵制石达开,石达开深为不满。
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及其失败(一)(394)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及其失败(一)太平天国后期斗争及其失败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经过3年多的经营,军事上节节胜利,政权日趋完善,政策逐渐合理,粮食供应充足,达到了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但是,这些胜利很快冲昏了领导者们的头脑,小农阶级的局限性也暴露无遗,他们开始争权夺利,以致酿成互相残杀的惨剧。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杨秀清与洪秀全的矛盾早就存在。
洪秀全是拜上帝会的创立者,号称上帝的次子,是太平天国的天王,大家公认的“万岁”。
而杨秀清是东王,人称“九千岁”,是上帝的四子,无论从宗教地位和领袖地位上来说,杨秀清都低于洪秀全。
但是,早在金田起义前,杨秀清就取得天父代言人的资格,每当杨秀清假装天父下凡时,仅仅是上帝次子的洪秀全也得听命于杨秀清。
太平军攻克武汉后,关于何去何从的争论中,杨秀清再一次以天父下凡的方式否决了洪秀全的主张,根本不把洪秀全放在眼里。
定都天京后,杨秀清经常将洪秀全招至东王府,聆听天父教诲。
1853年12月24日,杨秀清以洪秀全虐待宫内女官为由,假托天父下凡,责问洪秀全。
洪秀全下跪请求饶恕,北王及其它官员也跪倒为天王求情,杨秀清仍然不依不饶,命令给予杖责。
杨秀清这么做当然不是出于对宫女的爱护,而是借题发挥,刻意让洪秀全丢丑,损害其形象,降低其威信,显示自己的尊严。
这是二人在宗教上的矛盾。
在起义过程,由于杨秀清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被封为东王,并且节制各王。
定都天京后,更是总理朝政,一切军事号令皆由东王一人决定发出,朝中所有重要事项均由杨秀清决定,洪秀全的作用只是在杨秀清事先拟好的诏谕、文告上签上“旨准”二字而已。
朝中百官有事要面奏天王的,须先禀报东王,由东王代为转奏。
凡是没有经杨秀清盖印的重要奏章,天王一概不予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