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正式)
- 格式:docx
- 大小:35.83 KB
- 文档页数:8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及收尾时的安全措施
一、工作面初次放顶时的安全措施
①加强支护沿放顶线增设1—2排密集支柱。
②提高支架的稳定性,沿放顶线每隔5—8m增设一个木垛,增设一梁三柱的戗棚或一梁三柱的指棚。
③回柱放顶前要检查顶板压力是否稳定,工作面支柱有无短缺,折断和歪扭。
④放顶时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放顶工人必须站在支架完整和不会发生崩柱事故的安全地点,并事先清理好退路。
⑤难易跨落的顶板应采取人工强制放顶。
二、工作面收尾时的安全措施
①回采面停采试线留出最小控顶距,以便行人和运料。
必要时用木垛保护好上下完全出口,使退路畅通。
②回柱的次序是由采空区向煤壁,由下向上。
③回柱时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采空区内的支架要回收干净。
④对个别采用由上而下进行回撤的,回收柱子由留槽下放的要特别注意顶板岩石垮落下滚造成事故。
煤矿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回采工作面由开切眼开始回采前进,随着悬顶面积的增加,直接顶会沿放顶线发生初次大面积垮落。
初次放顶后直接顶离层,并沿倾斜方向移动,易造成工作面支柱失稳而成片被推倒。
引起工作面大面积冒顶而发生事故。
为避免事故发生,在工作面初次放顶时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初采时不要反推若干排,防止开切眼直接顶离层失稳,最易发生冒顶事故。
2、整个工作面适当加大控顶距离,第一次放顶以回两排柱,放够开切眼,并采取分段自下而上的顺序回柱,每段长度不超过40米。
3、对较硬直接顶,工作沿放顶线打单排密集支柱,密集支柱柱距0.3m,增加工作面支护密度,沿煤壁增设贴帮柱,防煤壁处顶板出现裂隙和下沉台阶,在密集支柱工作面一段支设向老塘倾斜的戗柱1—2排,提高密集支柱的稳定性,提高工作面支护强度和支柱的初撑力。
还可根据顶板压力,隔一定距离增设木垛,木垛四角增设戗柱固定。
4、初次垮落步距≥20米的坚硬不垮落顶板,在工作面推进10m时要提前采取强制放顶,采用打眼放炮的方法,使顶板拉开槽沟,产生裂隙易于垮落,从而减轻工作面初次垮落时对工作面的冲击强度。
5、强制放顶时炮眼要打成直线、眼深1.2—1.5m,眼距2m,每孔装药2条,水泡泥一节,黄泥填满。
炮眼,沿工作面真倾斜每40m为一组进行大串联一次爆破。
打眼、装药、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班组长、放炮员、瓦检员“三人连锁放炮制”。
6、初次放顶矿领导必须在现场指挥,密切观察顶板活动和冒落情况,及时采取对策。
7、初次放顶期间每班必须有安全员在现场值班,负责处理现场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负责将初次放顶期间安全情况向矿部汇报。
8、在上、下班交接时,工作面初采放顶必须重点交接,有安全隐患当班处理完毕,不得无故将安全隐患移交给下一班。
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测量工作。
在初次放顶前,必须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探和测量,了解矿层、煤层的厚度、倾角、岩性、岩层间构造关系等信息。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制定出可靠的放顶方案。
其次,应进行合理的支护设计。
在回采工作面的初次放顶中,支护是关键的一环。
通常采用切眼法、剩煤帮顶法或先头紧密掘进法进行支护。
切眼法适用于煤质较好的顺层回采;剩煤帮顶法适用于煤质较差的倾斜回采;先头紧密掘进法适用于顶煤层较薄的回采。
根据地质条件和回采方式,选择合适的支护措施,如钢架支护、木柱支护、锚索支护等。
支护结构必须牢固,能够确保工作面的稳定。
其次,需制定严格的瓦斯治理措施。
回采工作面是瓦斯涌出的重点区域,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确保矿井的安全。
常见的瓦斯治理措施包括通风、排瓦斯、灭瓦斯和监测等。
通风是最基本的一种措施,通过引进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来控制瓦斯浓度。
排瓦斯是利用抽放设备将瓦斯排放出矿井外。
灭瓦斯是指利用化学方法将瓦斯转化为无害物质。
监测是对瓦斯浓度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此外,需要制定出入口的合理布置。
初次放顶后,支护结构尚未形成稳定的岩体,对入口和出口的布置有严格要求。
入口和出口应尽可能远离初次放顶区域,以避免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同时,需要安排专人进行严格的人员管理,确保入口和出口的通道畅通,并做好安全警示标识。
最后,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明确人员职责和权限,并进行培训和考核。
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对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地质勘探测量、支护设计、瓦斯治理、出入口布置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只有全面、合理地采取这些措施,才能确保回采工作面的安全,保障矿井的正常运行。
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为了保证综采工作面初采期间人员、设备的安全,确保初采期间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编制本措施,参与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一、强制放顶安全技术措施1、炮眼布置工作面推进3 刀煤后,沿工作面呈“一”字型布置炮眼,炮眼间距为3.5m,即每两架打一个眼。
为防止煤机受损,将煤机停在机头,第一个炮眼布置在24 架和25 架之间。
为保证顺槽顶板完整性回风顺槽处最后一个炮眼布置在180架和181架之间,工作面共布置炮眼79个。
在工作面50#架、100#架、150#架各准备一个综保,使用© 38mM 2500mm麻花钻杆打眼,眼深2400mm。
炮眼布置在两个相邻支架前梁空隙之间(侧护板前部),向采空区方向倾斜,与水平线成55°夹角。
附图1 :22302 综采工作面初采强放炮眼布置图。
2、装药及起爆每眼装药4卷,采用统一打眼,分组装药,分茬起爆,每茬起爆10个,共分8 茬,由机尾逐个向机头。
封泥用黄泥充填,长度不小于0.5m,并用木塞固定,放炮母线必须绝缘良好,并且悬空吊挂。
雷管采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联线方式为串联,起爆方式采用延期雷管导爆索起爆,起爆器型号为QL200 型,放炮采取分茬起爆。
必须使用安全等级不低于二级的煤矿需用炸药好雷管。
3、放炮安全技术措施(1)工作面放炮人员必须由专职放炮工担任,并持证上岗。
(2)放炮必须使用炮土及水炮泥,无炮土或炮土充填长度不够、充填不实严禁放炮。
炮眼封泥长度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3)打眼与装药必须顺序作业,严禁平行作业。
(4)打眼前必须将工作面支架护帮板全部打出,认真检查作业地点 5 米范围内的帮、顶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认安全方可进行打眼作业。
(5)进入运输机作业必须严格执行“闭锁、上锁、停上级电源”制度。
(6)用木板、油桶搭接的临时作业台必须平稳可靠,人员登上木板作业必须有人监护。
2222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根据矿生产计划,近期综采二队将进入2222综采面进行回采。
为保证工作面在初采初放期间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措施,具体事宜如下:一、初采技术措施1、初采前,要对工作面、两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质量进行检查,工作面顶板破碎或顶板不平处要用圆杂木背实,工作面两顺槽超前支护长度满足作业规程规定,单体支柱初撑力不低于6.5MPa.2、初采时轨道顺槽高,胶带顺槽低,初采期间每班验收员必须掌握好刮板运输机的上窜下滑量,并作好记录,发现每刀上窜下滑量大于100mm时,及时向值班队长、跟班队长汇报。
3、初采期间要加强工作面设备维修及管理,液压支架严禁出现窜液、漏液现象,并保证其它设备的完好和正常运转,以确保工作面的推进速度。
4、初采期间,通风队要安排通风工和瓦斯检查工对工作面的供风量及瓦斯涌出情况进行检查,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生产。
二、初放技术措施1、检修班要加强乳化液泵的检修工作,确保泵站压力不低于30MPa,乳化液浓度在3~5%范围,工作面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4MPa。
2、初采初放期间,工作面支架必须接顶严实,保证对顶板有足够的支撑力。
3、工作面两端头切顶线处必须按要求支设密集切顶柱,以防老塘窜矸伤人。
4、工作面采高控制在2。
0m以下,割平顶、底板,不留伞檐。
5、工作面两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棚,每班要派专人进行检查,对泄液支柱及时进行更换,对退山柱及时进行更改。
6、当工作面顶板出现大面积来压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组织人员撤至两巷安全地点。
7、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为保证工作面上、下隅角及时垮落,必须把工作面两顺槽的顶部锚杆的托盘、螺帽去掉。
三、工作面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时加强支护措施1、工作面初采时,必须认真做好矿压观测预报工作。
根据矿压观测资料提供的数据,掌握好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在此期间除加强工作面及两巷支护质量外,还要每班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察工作面压力情况,以便当工作面顶板来压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2、每天做好乳化液泵的检修工作,确保泵站压力不低于30Mpa,乳化液浓度在3~5%范围内.工作面支架支护状态完好,不渗不漏,安全阀满足要求,初撑力不低于24MPa;两巷超前单体支柱压力不低于6.5MPa,单体支柱无漏液现象,泄液单体支柱要及时更换。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页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正文如下: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1、放顶前的要求1、通风要求:⑴由于初采期间顶板还没有跨落,造成了液压支架后部大量漏风。
为了保证工作面的通过风量,在第1架支架与煤帮之间及第87架支架与煤帮之间设置挡风帘,以减小采空区漏风。
⑵要保证达到本作业规程中所规定的综采工作面风量。
2、工程质量为了初次放顶的安全生产,工作面生产时须沿底板推进,顶煤应至少留设200~300mm。
采煤机司机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禁割底、割顶,确保工作面的工程质量达到l三直两平l的要求。
•3、液压支架的支护状态放顶前,必须加强工作面各设备的检修工作,确保各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必须保证液压支架支护状态良好,各种阀组、乳化液管接头等必须完好,接顶严密,初撑力必须达到本作业规程的要求。
及时移架,以利于顶板维护,支架成一条直线。
超前支护必须符合本作业规程中有关要求,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否则不得放炮。
4、采煤机的停放位置:初次放顶期间,采煤机必须停在机头或机尾处,并将滚筒降至底板。
5、放顶装药前,同时支架支护有效,初撑力符合规定。
6、炮工要按矿相关规定的要求提前分组装好爆破药筒;生产技术科组织人员在地面上进行井下装药前的准备工作,装药时,通安科须派专人监管火工品,严防丢失。
7、炮工在装药前、装药过程中、运输过程中要有副队长以上干部及相关部门盯管,保证装药质量及火工品的安全。
2、放顶工作:1603采煤工作面初放时的炮眼布置、装药、联线等工序必须严格按照生产技术科编制的《东圪堵煤矿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爆破设计》要求进行。
综采工作面初放安全技术措施(精华1篇)综采工作面初放安全技术措施11071综采工作面严格按要求装面,所有机电设备已安装完毕,经联合试运转后已安全有效地投入生产,整个系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规定的要求。
目前,工作面即将进入初放阶段,为确保初次放顶安全顺利进行,特编制以下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中按措施要求严格贯彻并认真执行。
1、为确保初次放顶的顺利进行,初放前必须成立以生产矿长为组长、矿生产技术部、安监、安全生产信息中心及采区等部门人员成立初放小组,召开初放会议,学习初放措施,并跟班现场指挥、解决问题。
2、首先对切眼进行开帮,技术要求及施工方法如下:1)、施工前的准备①所用的拔柱器、手镐、铲子、钎子、卸载手把等。
②撕帮前,先把工作面杂物清理干净,工作面运输机要开空,再把运输机、煤机开关打“零位”,挂上停电牌,并闭锁,安专人看管。
③把支架升足劲,对工作面支护情况(顶板、煤壁、支架状态等)进行安全确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施工方法①对背帮单体进行回柱。
回柱时,必须在支护状态完好的情况下进行。
②回柱人员站在上邻支架的底座上,把拔柱器固定在上邻支架的顶梁上,另一端钩头拴牢待回单体,并预紧。
然后用卸载手把对待回单体缓慢、均匀落水至单体完全收缩结束,均匀用力压拔柱器拔出待回单体。
单体回出后抬放至指定地点,待人员全部撤离后,确认煤壁及运输机内无人作业时,再伸出支架伸缩梁、打开两级护帮板,护住顶板、煤壁。
整个过程必须安专人观测顶板、煤壁、通道等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待隐患消除后,方可作业。
③撕帮采用由下而上原则进行,把回收的单体支柱、竹背板、铁丝网以及其它材料用人工运到指定位置码整齐,以不影响行人和通风为原则。
)、施工安全注意事项①回收时,每茬应执行先下后上的原则逐棚回收。
②回收时,必须逐根回收,严禁多拉。
必须两人一茬,工作面只能3~4茬同时作业,每茬作业距离不小于30m,且必须设专人观察顶板变化情况,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班队长加强。
XX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术措施XX工作面即将进行回采,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一、成立XX工作面初采初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由XX 负责。
二、工作面基本情况1、XX工作面位于一盘区,煤层平均厚度4.51m,倾角1°~5°,煤层结构较简单,工作面走向长,推进长m。
2、煤层顶底板:顶板为砂质泥岩、泥质胶结的粗粒、中粒、细粒砂岩,厚度0.85~6.77m,抗压强度8.6~19.1MPa,软化系数0.22~0.40;底板为砂质泥岩,局部赋存中粒、细粒砂岩,厚度1.44~4.49m,抗压强度9.2~17.8MPa,软化系数0.31~0.38。
3、水文地质情况: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其水文地质类型为二类二型,即以孔隙、裂隙含水层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
区内地下水分为两类,分别是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
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约为50-60m3/h。
三、初次来压步距预测本工作面初放采用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
根据XX煤矿已回采的工作面初次放顶步距为25m,及《XX 煤矿特浅埋深煤层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研究报告》,预测XX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范围为20m-25m。
四、工作面排水系统水泵:在工作面安设4台7.5kw的水泵,在工作面机尾安设两台18.5kw的水泵,另外在机头机尾各备一台18.5kw的水泵,总排水能力达到300m3/h。
水泵将水排到运输顺槽及辅运顺槽内的中转水仓,中转水仓内各安设两台55kw的水泵,将水直接排到2-3煤采区水仓。
管路:XX工作面安一趟φ108胶管,在工作面运输顺槽、辅运顺槽各安一趟PE160排水管。
应急情况下,使用两顺槽内的φ89的消防洒水管作为排水管,将工作面的水排到XX工作面辅运顺槽1000m处的水仓,水仓内设两台55kw的水泵,利用XX工作面辅运顺槽的PE160排水管排水。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304-98 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016综采工作面支架、采煤机、运输机等安装已经结束,通风、供水、供电、排水及运输系统已形成,工作面将投入生产,为了确保该工作面初次放顶期间的安全生产,特编制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 初采前,工作面倾角为89?40',为了防止工作面支架、输送机向下窜动,应加快刮板输送机机头处的推进,在工作面初次来压前必须将工作面调直,保持支架、输送机、煤壁三直。
初采期间工作面采高保持在1.8-
2.0米。
2. 1016工作面为十层南盘区第一个工作面,由于我矿没有在破碎顶板下采煤的经验,因此,我队在初采期间必须做好初次放顶的安全准备工作,并记录好工作面直接顶的跨落情况。
1016切眼煤壁至九层保
护煤柱的水平距离为19-24米,在初采期间,由于采空区悬顶面积逐渐增大,使工作面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在初采期间应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3.由于该工作面的上方采空区距该工作面的间距在0-1.29米之间,直接顶为九层采空区冒落的岩石形成的再生复合顶板,顶板强度较小,整体性较差。
遇顶板破碎或压力明显增大时,应缩小两巷的棚间距,增加单体支柱的数量,并在棚梁上方背好木板,防止碎石冒落砸伤人员。
4. 加强泵站系统与支架的维修,严禁带病使用。
必须保证泵站压力在30MPa以上,杜绝管路的窜、漏液现象。
5.工作面所有支架要调好平衡,使支架前梁与顶板平行支设,保证支架接顶面积始终保持最大,且接顶严密。
6.队领导跟班现场指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本班班长及验收员对工作面顶板、煤壁活动情况必须向下班交接班时说明,不得无故将安全隐患移交给下一
班,并在队内做好记录。
7.割煤过程中机组牵引速度不得大于3m/min,如发现煤壁片帮严重,顶板活动剧烈应停止割煤,立即躲入支架内,严禁站在支架间和架前。
待顶板压力稳定后,确认无问题时再生产。
8.工作面作业人员如发现采空区顶板出现异响、掉碴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至支架内扶紧立柱,以防顶板冒落产生的冲击波伤人。
9.移架前应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架间距离要调均,检查顶板情况,处理好片帮,清除杂物及障碍物。
10. 加强工作面初次来压时的顶板管理,移架时工作人员应站在支架内操作,机组通过后必须及时顺序移架至最小控顶距离并将伸缩梁及时伸至煤壁,缩小架前空顶距和顶板的悬露时间,保持端面距不超过规定,其他人员不得在相邻架间停留,拉架时要带压擦顶移架,应少降、快拉一次完成。
严禁在空顶空帮及支护不合格的情况下作业。
11.工作面除端头支架滞后一个移架步距外,其余
支架必须移成直线。
所有支架必须接顶严密,保持底座平稳,使顶梁和底座受力均匀。
必须保证支架有足够的初撑力,不低于规定的80%,并将支架伸缩梁伸展。
检查侧护板是否正常,确保移架矸石不窜入架间。
12.加强两巷超前支护,确保超前支护距离不小于20米,发现失效的支柱及时更换。
为保证单体支柱连锁,应用麻绳将单体支柱穿起来。
13.若发现切眼往前20米范围内的U型钢梁棚弯曲变形时,应及时在棚梁的两边打设单体支柱配合π型梁进行加强支护。
14. 如果工作面因地质构造造成顶板破碎或有可能发生漏顶时,现场安检员立即制止作业并汇报调度指挥中心,由分管领导组织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制定专项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15.通风区根据采空区空间大小,采空区漏风等情况及时调整风量和通风设施,确保工作面风量及有害气体浓度符合《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否则严禁作业。
安设在工作面回风巷的瓦斯传感
器必须精确可靠,使用正常。
16.灭尘队负责工作面运输巷排水设施、防水设施与压风自救设施的完好可靠,并且排水设施应经试运转正常后方可安装使用,放顶期间如遇工作面顶板或采空区出现涌水,采面现有抽水设备达不到排水要求时,及时组织人员按水灾逃生路线撤离,并向调度室汇报,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17.瓦检员随时检查回风巷的有害气体情况,如发现CH4、CO、CO2等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必须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并由通风区将工作面的通风方式改为均压通风方式。
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降至规定浓度以下时方可继续割煤,否则严禁作业。
18.为了更加准确、高效的观察工作面的压力变化情况,该工作面安装的压力监测系统,以便使现场观测和压力监测有机的结合起来指导现场的安全管理。
19.在上、下安全出口架设迈步走向抬棚,抬棚采用一梁三柱,当运输巷下帮至支架侧护板(回风巷上帮至支架侧护板)的距离大于1米时,应架设两对四
架迈步走向抬棚,当运输巷下帮至支架侧护板(回风巷上帮至支架侧护板)的距离大于2米时,应架设四对八架迈步走向抬棚,具体架设迈步走向抬棚的对数应根据走向抬棚迈步时人员倒单体支柱的难易程度及顶板的完整情况而定。
棚梁选用π形梁,π形梁长度为4.0m,支柱均选用DZ25-100型单体支柱。
(运输巷根据转载机情况确定),支柱间距1500mm。
迈步步距0.63米。
运输巷受转载机与破碎机的影响,当顶板完好时可降低棚梁数量。
当两巷超前压力增大,顶板破碎时可增加棚梁数量,但要保证行人通道畅通。
20.由于该工作面的掩护式液压支架只有两个红立柱,易造成俯架现象,因此,在拉架过程中使支架带有一定的仰角。
21.安检员监督现场作业,发现有不按措施作业及作业过程有安全隐患时必须立即制止作业,待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方可恢复作业。
22.在初次放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管理措施见附表。
23.其它安全技术措施按《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及《1016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和会审意见执行。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