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划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
干旱指标确定与等级划分干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壤中储存的水分无法满足植物生长和人类生活需求的气候现象。
为了确定干旱的程度以及对干旱进行等级划分,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干旱指标。
干旱指标是通过测量和分析气候、水文和土壤数据来评估干旱条件的一种方法。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关干旱的信息,包括干旱的发生频率、程度、强度和时态。
最常用的干旱指标是降水量。
通过对降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确定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常用的降水指标包括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和年度降水量等。
根据降水指标,可以将干旱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等。
另一个常用的干旱指标是蒸发散量和蒸散量。
蒸发散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空气中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量。
通过测量和监测蒸发散量,可以评估土壤中的水分供应情况,从而确定干旱的程度。
土壤湿度也是评估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和监测土壤湿度,可以了解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从而评估作物的生长环境。
通常,土壤湿度可以通过地下水位、土壤湿度传感器等方式来测量。
除了以上指标外,气象指标也被广泛用于干旱评估和等级划分。
气象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评估干旱对气候条件的影响程度。
在确定干旱指标和等级划分时,还需要考虑地区特征和统计方法。
不同地区的降雨和气候条件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地区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方法。
同时,统计方法也会影响干旱的等级划分结果。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百分位数、标准差和指数等。
综上所述,干旱指标的确定和等级划分是通过对降水量、蒸发散量、土壤湿度和气象指标等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来完成的。
这些指标能够提供有关干旱的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干旱的程度和时态,从而制定适当的防治措施。
中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一、人口密度界线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二、我国地势阶梯界线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我国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①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③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
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四、我国水文界线(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五、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六、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C积温3200°C等值线。
湿润区的降水量一般
A.大于200毫米
B.小于800毫米,大于400毫米
C.小于50毫米
D.大于800毫米
答案解析
D
试题分析: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底区四个地区。
湿润地区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空气湿润,蒸发量较小;半湿润地区降水量一般在400~800mm之间;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一般在200~400mm,蒸发量明显超过雨量很多;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很多地区甚至小于50mm。
点评:本题考查了了湿润地区的降水量。
还可以结合地表植被考查。
湿润地区自然植被是各类不同的森林,耕地以水田为主, 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半湿润地区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半干旱地区自然植被是温带草原,耕地以旱地为主;干旱地区自然景观是半荒漠和荒漠,只有在有水源的地区可发展绿洲农业,局部地区可发展牧业。
旱田水田划分标准
旱田和水田是两种主要的农田类型,它们在灌溉方式、土壤水分、作物类型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下是旱田和水田的划分标准:
灌溉方式:
旱田: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灌溉,或仅依靠简易的人工补水进行生长。
这类农田一般缺乏长期稳定的灌溉系统。
水田:拥有长期稳定的灌溉系统,能够通过渠道或管道从水源获取并储存水分,为作物提供充足的灌溉。
土壤水分:
旱田: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主要依靠自然降水维持土壤湿度。
在干旱条件下,旱田的土壤水分很快会蒸发散失。
水田:土壤水分含量较高,通过灌溉系统可以维持土壤适宜的水分条件。
在作物生长期间,水田的土壤水分能够得到持续的补充和保持。
作物类型:
旱田:主要种植耐旱、耐瘠薄的作物,如玉米、小麦、高粱等。
这些作物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生存并获得一定的产量。
水田:主要种植需要充足水分和养分支持的作物,如水稻、莲藕等。
这些作物在湿润的环境下生长良好,产量也相对较高。
地理位置:
旱田:一般位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降水较少,但仍然能够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水田:一般位于湿润或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具有充足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需要大量水分的作物。
综上所述,旱田和水田的划分主要依据灌溉方式、土壤水分、作物类型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农田、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以及制定针对性的农业措施。
干旱分级标准干旱分级标准是针对水资源短缺现象的一种分类方法,它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及公众更好地了解干旱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干旱分级标准及其应用领域,并提供一些应对干旱的建议。
一、干旱概念及分级必要性干旱是指由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导致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失衡,从而导致水资源不足的现象。
干旱不仅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到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有必要将干旱现象进行分级,以便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二、干旱分级标准概述1.轻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20%-40%,水源地供水正常,但部分农田、植被出现水分不足现象,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2.中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40%-60%,水源地供水紧张,农田、植被水分严重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到较大影响,部分水源地可能出现供水不足现象。
3.重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60%-80%,水源地供水严重不足,农田、植被干旱严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生态环境恶化,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4.特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减少80%以上,水源地供水极度紧张,农田、植被干旱极度严重,农作物大面积死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人畜饮水极度困难。
三、干旱分级标准应用领域1.政府决策:各级政府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如限水、停水等,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
2.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调整种植结构,选用抗旱作物,合理安排灌溉用水,降低干旱损失。
3.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相关部门可根据干旱分级标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防止干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4.公众教育:通过普及干旱分级知识,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抗旱的氛围。
四、应对干旱的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定额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完善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水库、水池等储水设施,提高抗旱能力。
3.推广节水技术:普及节水灌溉、喷灌、滴灌等技术,降低用水消耗。
— 1 —干旱监测指标方法及等级标准干旱监测从不同层面具有多种监测方法和指标,本附件主要介绍8种干旱监测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其中最后两种方法为气象卫星遥感干旱监测处理方法和指标。
目前在卫星遥感干旱监测业务中,使用的数据源为NOAA-16卫星AVHRR 数据,生成卫星遥感干旱监测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为1.1公里,监测周期为每旬一次。
1、 降水量(P )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 1.1 原理和计算方法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是指某时段的降水量与常年同期降水量相比的百分率:%100⨯-=PPP Pa …………………… (1) 其中P 为某时段降水量,P 为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本标准中取1971~2000年30年气候平均值。
∑==ni iP n P 11 (2)其中i P 为时段i 的降水量,n 为样本数,30=n 。
1.2 等级划分由于我国各地各季节的降水量变率差异较大,故利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划分干旱等级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尺度也有较大— 2 —差别,表1为适合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干旱等级标准。
表1 单站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划分的干旱等级等级 类型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月尺度) (季尺度) (年尺度) 1 无旱-50<Pa-25≤Pa-15≤Pa2 轻旱 -70<Pa ≤-50 -50≤Pa <-25 -30≤Pa <-153 中旱 -85<Pa ≤-70 -70<Pa ≤-50 -40<Pa ≤-304 重旱 -95<Pa ≤-85 -80<Pa ≤-70 -45<Pa ≤-40 5特旱Pa ≤-95 Pa ≤-80 Pa ≤-452、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或Z ) 2.1 原理和计算方法标准化降水指数(简称SPI )是先求出降水量Γ分布概率,然后进行正态标准化而得,其计算步骤为:1)假设某时段降水量为随机变量x ,则其Γ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βγγγβ/1)(1)(x e x x f --Γ=,0>x (3)⎰∞--=Γ01)(dx e x x γγ (4)其中:0>β,0>γ分别为尺度和形状参数,β和γ可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求得:AA 43/411ˆ++=γ (5)— 3 —γβˆ/ˆx = (6)其中∑=-=ni ix n x A 1lg 1lg (7)式中i x 为降水量资料样本,x 为降水量多年平均值。
— 1 —干旱监测指标方法及等级标准干旱监测从不同层面具有多种监测方法和指标,本附件主要介绍8种干旱监测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其中最后两种方法为气象卫星遥感干旱监测处理方法和指标。
目前在卫星遥感干旱监测业务中,使用的数据源为NOAA-16卫星AVHRR 数据,生成卫星遥感干旱监测产品的空间分辨率为1.1公里,监测周期为每旬一次。
1、 降水量(P )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1.1 原理和计算方法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是指某时段的降水量与常年同期降水量相比的百分率:%100⨯-=PP P Pa …………………… (1) 其中P 为某时段降水量,P 为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本标准中取1971~2000年30年气候平均值。
∑==ni i P n P 11 (2)其中i P 为时段i 的降水量,n 为样本数,30=n 。
1.2 等级划分由于我国各地各季节的降水量变率差异较大,故利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划分干旱等级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尺度也有较大差别,表1为适合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干旱等级标准。
— 2 —表1 单站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划分的干旱等级等级 类型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 (月尺度) (季尺度) (年尺度) 1无旱 -50<Pa -25≤Pa -15≤Pa 2轻旱 -70<Pa ≤-50 -50≤Pa <-25 -30≤Pa <-15 3中旱 -85<Pa ≤-70 -70<Pa ≤-50 -40<Pa ≤-30 4重旱 -95<Pa ≤-85 -80<Pa ≤-70 -45<Pa ≤-40 5 特旱 Pa ≤-95 Pa ≤-80 Pa ≤-452、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或Z )2.1 原理和计算方法标准化降水指数(简称SPI )是先求出降水量Γ分布概率,然后进行正态标准化而得,其计算步骤为:1)假设某时段降水量为随机变量x ,则其Γ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βγγβ/1)(1)(x e x x f --Γ=,0>x …………………… (3) ⎰∞--=Γ01)(dx e x x γγ (4)其中:0>β,0>γ分别为尺度和形状参数,β和γ可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求得:AA 43/411ˆ++=γ …………………… (5) γβˆ/ˆx = ........................ (6) 其中∑=-=n i i x n x A 1lg 1lg (7)— 3 —式中i x 为降水量资料样本,x 为降水量多年平均值。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风蚀强度分级表*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石漠化程度评价表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
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
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
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临界水位深度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
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
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划分标准
(2012-12-29 10:25:37)
转载▼
分类:地理教学
标签:
杂谈
湿润地区我国干燥度<1.00的地区。
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空气湿润,蒸发量较小。
自然植被是各类不同的森林,耕地以水田为主, 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他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及东北三省的北部和东部地区。
半湿润地区我国干燥度在1~1.49之间的地区。
降水量一般在400~800mm之间。
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和草甸草原。
属湿润地区森林带和半干旱地区草原带的过渡。
耕地大多是旱地,水田只分布在有灌溉的地区。
包括东北平原大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南部以及青藏高原东南部。
海南岛西侧降水量虽大于800mm,但因终年高温,蒸发量大,也属此类。
由于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集中夏季,故春旱严重。
半干旱地区我国干燥度在1.50~3.99之间的地区。
降水量一般在200~400mm,蒸发量明显超过雨量很多,自然植被是温带草原,耕地以旱地为主。
包括内蒙古高原的中部和东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
整个半干旱地区从东北向西南分布。
该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牧区。
干旱地区我国干燥度大于4的西北内陆。
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
年降水量小于200mm,很多地区甚至小于50mm。
自然景观是半荒漠和荒漠,只有在有水源的地区可发展绿洲农业,局部地区可发展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