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类型风格与流派共26页
- 格式:ppt
- 大小:6.89 MB
- 文档页数:26
世界电影流派欧洲先锋派电影1、先锋派电影是20世纪201917年至1928年,大约延续了十余年之久。
2、是反传统叙事结构而强调纯视觉性。
先锋派电影不以盈利为目的,属于不叙说故事的纯视觉影片,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且大都为短片。
/ 由于他与当时风靡欧洲的各种现代艺术思潮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所以先锋派电影流派纷呈,成员交错,有三大主要类别:纯电影、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3通过一系列快速组接的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物体与机械的运动从而组成一种视听觉艺术。
它的主要代表是费尔南·莱谢尔和他的《机器的舞蹈》。
4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们以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的“破坏就是创造"的政治口号作为自己的美学信条,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为讽刺的对象,向传统艺术观进行挑战,推崇个性的彻底自由影片。
/ 最具有代表意1923年),是达达主义的第一部作品。
//5影的无逻辑、无理性的美学基础上“试图把梦境、心理变幻、无意识或潜意识过程(主要是受弗洛依德的影响,小部分是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搬上银幕"。
创造出一种存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超越梦幻与现实的绝对现实的电影作品。
超现实主义成为许多先锋派电影艺术的最终归宿。
杜拉克的《贝壳和僧侣》是第一部超现实主义影片,但更受到重视的则是路易斯.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前者是一个精神困顿的流浪汉的一连串梦境而后者则是对性欲和爱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义的分析。
苏联电影学派12是一种以否定情节、探索隐喻和抒情功能为主旨的电影创作主张。
苏联“诗的电影”理论认为,电影创作应从本民族民间文艺中汲取营养。
具有深厚传统的民间文艺(童话故事、民间传说、民歌、民族舞蹈)应成为“诗的电影”创作的源泉。
“诗的电影”在艺术手法上也应借鉴民间文艺中的表现手段。
代表作有:《战舰波将金号》【中国的诗电影代表作:《小城之春》、《城南旧事》】。
够使观众喜爱的主人公”;影片中主要的是“人、他们的行动、他们的相互关系”。
世界电影流派德国表现主义:此字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
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
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考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形式主义: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
起源于1915年的俄国,因为莫斯科语言学圈及诗语言学会的成立,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逐步影响到当时的各艺术领域。
在电影表现或分析上,形式主义强调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内涵,剪接、绘画性构图与声画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兴趣所在,如1920年代的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均是此种主义的支持者。
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但对后来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有很大影响。
印象主义: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狄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冈斯、哲敏.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究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
但其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们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告失败。
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道路。
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像派电影大都被认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
重要作品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超现实主义:1920年兴起于法国,主要是将意象做特异的、不合逻辑的安排,以表现人类潜意识的种种状态。
电影类别与流派类型电影: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
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据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
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的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
美国的影片分类学家们一共列出75种故事片和非故事片的类型。
在故事片项目下,人们比较熟悉的类型有:西部片、强盗片、歌舞片、喜剧片、恐怖片、科学幻想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等。
非故事片的主要类型有:广告片、新闻片、纪录片、科学教育片、教学片、风景片等。
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影片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1.公式化的情节。
如西部片里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强盗片里的抢劫成功、终落法网,科幻片里的怪物出世、为害一时,歌舞片里的小人物终于成名等。
2.定型化的人物。
如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或警长、至死不屈的硬汉、仇视人类的科学家、能歌善舞的贫家姑娘等。
3.图解式的视觉形象。
如代表邪恶的森林、预示凶险的宫堡或塔楼、象征灾害的实验室里冒泡的液体等。
类型电影的制作根据观众的心理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作为制作重点,即采取所谓“热潮更替”方式。
在人们厌烦了西部片之后,便换上恐怖片,然后再继之以其他类型影片,如此周转不息,反复轮换。
在诸多的影片类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4个类型,即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和幻想片。
1.喜剧片作为一个类型是美国的麦克·塞纳特首创的。
他从1912年开始拍片时,即创造了著名的“启斯东警察”穿一身过大的制服、开一辆随时会翻倒的破汽车、动不动就卷进一场狂乱的追捕。
塞纳特拍摄的大量短片里制造的种种噱头,如旋风似的你追我赶、经摔经打到出奇程度的人体、百发百中地向人脸上扔奶油蛋糕等,都构成了好莱坞喜剧片的类型特征。
塞纳特之后,喜剧片类型的重要代表人物还有查尔斯·卓别林、勃斯特·基顿、哈洛德·罗克、哈莱·朗东、马克斯三兄弟、劳莱和哈台、鲍勃·霍普等。
电影表演艺术演员在摄影机前以自身为创作手段来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是故事片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演员依据剧本内容,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将角色的艺术形象从剧本体现到银幕上.表演艺术的创作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再体现和鲜明的性格化,通过故事情节的铺展,生动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思想,情感,行为,动作,塑造真实的有生命力的银幕形象,揭示出蕴含在剧本字里行间的深邃的作者意念.演员是运用自己的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声音,语言以及思想感情进行创作的,因此,要不断完善和磨练自身的外部表现工具,掌握正确的表演方法和娴熟的演技;具备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表现力,灵巧的模仿力以及激情和幽默感;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并深入和熟悉各种生活,以求达到创作中演员与角色的统一,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与表现的统一.在众多的表演艺术中,电影表演与话剧表演最为接近,两者都是以生活的本来形态反映生活,在基本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和表演方法上是一致的.然而,电影表演和话剧表演又受到电影和话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电影艺术的逼真性,时空感,蒙太奇以及电影特有的生产过程,必然带来镜头前表演的种种特点.1.银幕的逼真性要求表演的生活化.电影反映现实极其逼真,将真实的现实环境(实景偷拍时有时包括现实中的人)纳入自己的形象体系.电影演员是在与现实相一致的真实景物中进行表演的,这就要求演员的表演与真实环境融为一体,做到自然,真实,生活化.此外,摄影机的近距离拍摄和话筒前的录音仿佛是演员处在放大镜和扩音器下进行表演,最易暴露虚假,最忌讳程式化的和过火的表演.需要的不是舞台上那种因与观众保持一段距离所必要的强调和夸张,而是生活化的逼真,是含蓄与控制. 当然,在不同样式和风格的影片中,对演员的表演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同戏剧表演相比,生活化确是电影表演的首要要求.2.综合艺术中蒙太奇处理下的表演.演员在摄影机前的表演并不是观众感受到的最后形象.最后形象的完成还要经过两个重要阶段的再创造:一是摄影师拍摄时的艺术处理;二是导演的蒙太奇综合处理和剪接上的再处理,包括摄影机的创造作用,音响,色彩,光影的艺术效果以及不同景别,镜头的变换和蒙太奇的处理等.电影的这种综合性质,对演员的表演既是帮助,又是制约.电影演员是依据导演的分镜头剧本进行创作的,其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总体构思下通过综合手段体现出来.因此,表演时必须考虑到银幕的综合效果并掌握好表演的总体感.3.镜头感——趋于内向的表演.电影演员表演时面对摄影机镜头,必须建立"镜头感",包括演员对镜头画面效果的具体感受,适应不同景别及各种摄影技巧的处理,适应电影特有的场面调度等.比如远景(或全景)与特写(或近景)这两极镜头显然要求演员运用不同的动作幅度和技巧,以不同的表演分寸和手段来体现.前者往往注重形体的表现力,后者则要求丰富的内心体验和细腻的面部表情.电影的特写和近景是演员在银幕上塑造人物形象,尤其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的特有的重要手段,不仅能摄取细微变化的面部表情,包括眼眸的闪动,睫毛的颤抖,甚至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等;而且能揭示出人物的潜在感情和复杂的心理活动.电影演员必须熟悉特写镜头的特性,努力掌握好拍摄特写镜头的规律和技巧.4.电影生产特点制约下的表演.其一是非连续的创作.电影演员在银幕上表演的逼真性常常是在实拍中极大的假定性下完成的. 蒙太奇的分切拍摄,是演员的创作既不连贯,又无顺序.因此,开拍前演员应将角色孕育得非常成熟,包括人物的基调,性格极其发展,规定情境的变化及各种人物关系的掌握,节奏,角度的配置以及对各场戏和镜头的设想,处理等.其二是一次性演出的艺术.电影是供千百万观众观看的仅有"首次演出"的艺术,电影演员的创作一次定型,一经实拍,表演就永远固定在胶片上.因此,演员要在开拍前充分做好案头工作,重视和抓紧重场戏的排演,以便开拍时进入应有的创作状态,在拍摄现场抓住最良好的表演瞬间,将最佳的表演固定在胶片上.第三是特殊条件下的创作.杂乱的拍摄现场要求演员创作时高度的注意力集中.技术性的拍摄过程要求演员学会在"无穷的等待"和反复的"技术性排练"中节省和积蓄精力,以便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投入实拍.还必须适应摄影机前无观众的表演,掌握好拍摄时与假象对象的交流以及借地位,借视线等特殊的拍摄要求.5.形体,技能的特殊要求.演员应掌握多种技巧,如骑马,开车,游泳,格斗,射击,歌唱,舞蹈及乐器演奏等,以便适应各种角色的要求.电影的逼真性和蒙太奇手段等特点,使电影创作中产生了非职业演员.但这并没有改变演员创作的基本原则.也不能否定电影表演的艺术价值.一般来说,非职业演员难以胜任那些需要高度表演艺术技巧,性格色彩复杂的角色.职业演员则必须能担负起全面刻画各种人物性格的任务.电影特性使表演产生两种类型:本色表演和性格表演.对这两种表演的评价存在着不同的见解.电影艺术和电影观念的演变和发展带来电影表演风格的演变和发展.无声片时期受哑剧表演的影响,主要依靠夸张的形体动作.有声片时期,更多借鉴话剧的表演风格.随着电影艺术逐步走向成熟,电影表演也日趋独立,产生了生活化的表演风格.电影美学的多元化,电影风格样式的多样化,必然带来电影表演风格的多样化.不同的片种:喜剧,闹剧,悲剧,传记,科学幻想,神话等,必然对电影表演提出不同的要求,产生不同的风格:生活化的表演风格,戏剧化的表演风格,喜剧夸张的表演风格等.各种演剧理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梅耶荷德的"生物机械学——有机造型术",莱因哈特的表现主义风格以及中国戏曲与话剧的表演等,都对电影表演产生过影响,形成不同的电影表演风格流派.。
电影的流派与风格第一节美国电影第二节欧洲电影第三节中国电影第一节美国电影一、经典好莱坞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50年代中期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开创了电影的一个“黄金时代”。
1、好莱坞制片制度•三位一体的集成系统:生产、发行和放映集成为三位一体的配套网络,控制了电影企业的运作。
•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对影片有绝对的控制权。
典型《乱世佳人》。
•明星制度:影片的制作始终围绕着明星转,将明星定位于一定的类型与气质,完全纳入商业化类型电影的生产模式中。
2、好莱坞类型电影:从广义上讲,类型化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如中国的武打片,日本的武士片,印度的歌舞片。
从狭义上讲,类型片专指美国好莱坞盛行时制片厂制度下按照某种规定好的生产程序和创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影片。
如西部《关山飞渡》类型化的特征: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七大类型片:西部片、强盗片、音乐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家庭情节片。
3、旧好莱坞电影的文化特征:商品化特征:电影首先是商品,其次是大众娱乐,第三才是艺术。
梦幻品味:四十年代的类型片,总体上是不反映现实生活的,营造的是不含人间烟火、远离现实的虚幻之景。
唯美倾向:好莱坞电影追求唯美主义的审美情趣。
戏剧化结构:严格遵守戏剧的“三一律”,有一套固定的剧作结构。
4、卓别林与美国喜剧学派❖整个无声片时代,美国的喜剧学派一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派。
❖卓别林的天才给这学派创造了光辉的成绩。
❖1912-1930年被称做是“美国电影戏剧最伟大的时代”。
二、新好莱坞电影:20世纪6、70年代,美国好莱坞在经历了低谷之后,迎来了历史的转折,新好莱坞开创了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新好莱坞影片的艺术特点:❖对真实性的追求❖揭露和触及社会现实问题❖对传统类型片模式的突破和融合❖文化价值取向的时代特征❖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相互融合与平行发展第二节欧洲电影一、德国表现主义:❖受戏剧、绘画表现主义风格的影响,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德国电影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