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制冷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格式:docx
- 大小:14.79 KB
- 文档页数:4
制冷空调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制冷空调也在不断探
索和改进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加舒适和便捷的体验。
那么,未来制冷空调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
一、节能环保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了制冷空调行
业的新趋势。
未来的制冷空调必须具备更高的能效和更低的能耗,以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能源的浪费。
目前,一些制冷
空调企业已经应用了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以有效地改
善制冷空调的能效和环保特性。
二、智能化
智能化是未来制冷空调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通过智能化,制
冷空调可以更精准地控制温度、湿度、风速等关键参数,实现热
力平衡,并且根据人体舒适度来调节空气流量、温度等。
未来的
制冷空调将会更加智能化和舒适化,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需求,智
能调节温度和湿度等。
三、多样化
未来的制冷空调产品将会更加多样化,既有一体化空调,也有分体式空调,还有壁挂式空调等多种产品可供选择。
同时,未来的制冷空调还将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推出更加绿色、环保、智能的新品种,例如智能多联机、可视化遥控器等。
四、健康化
未来的制冷空调将会注重对人体健康的保护。
由于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制冷空调产品将需要进行升级,以健康为核心,推出更适合人体健康的产品。
这些产品将会带来更加优质的室内空气环境,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总之,未来的制冷空调将会以节能环保、智能化、多样化、健康化为核心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加舒适和便捷的体验。
制冷空调行业将会不断开拓创新,推出更有科技含量的高端产品,并注重人体健康和环保。
制冷与制热技术的最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冷与制热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在过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调和冰箱等电器产品,这些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一直在不断完善。
本文将详细介绍制冷和制热技术的最新发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制冷技术的最新发展1. 变频技术传统的空调压缩机有固定的转速,无法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频空调压缩机可以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自动调整运转速度,达到省电、节能的效果。
2. 制冷剂在一定程度上,制冷剂也对空调效果有影响。
因此,不断研发新的制冷剂是制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CO2和NH3等制冷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住宅空调系统中,它们不仅效果好,而且环保。
3. 恒温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是空调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
利用智能算法,可以实现空调自动调节室内温度,达到舒适的效果同时确保低能耗。
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商场等场所。
4. 室外机技术室外机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
现在的机型,不仅音量小、外观美观、高效节能,而且使用寿命更长,可靠性更强,在使用维护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制热技术的最新发展1. 燃气壁挂炉传统的空气能热泵、电采暖等采暖技术虽然适用于广泛的空间,但热效率和环保指数都不理想。
而燃气壁挂炉采用燃气作为功源,在燃烧时产生的废气被利用回收自然排出,实现能量的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能达到很高的环保水平。
2. 地源热泵地源热泵是一种使用地热能源的采暖技术。
它通过地下环境稳定的温度,利用地下水、气或太阳能等能源进行热交换,实现对房屋的同时采暖和制冷。
与传统的采暖技术相比,它不产生污染,热效率更高。
3. 太阳能热水器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技术上,太阳能热水器成为了近年来采暖领域的明星产品。
它通过在屋顶或阳台等地方安装太阳能板,将阳光能源转化为热能。
这样一来,在不额外消耗电能,不产生污染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温水供应。
4. 恒温智能控制恒温智能控制也在制热技术上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的智能恒温装置是基于温度、湿度等参数设立的程序,可以利用更加智能的算法控制温度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制冷技术是指用于降低物体温度或保持物体低温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制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一、传统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1.1 制冷剂的选择传统的制冷技术主要采用氟利昂等化学合成物作为制冷剂,但这些物质存在环境污染和臭氧层破坏的风险。
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使用更环保的制冷剂,如天然气、液氮和液氧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1.2 机械制冷技术的发展机械制冷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冷技术,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其效率和性能还将不断提高。
未来,可采用更加精确和先进的控制系统,使制冷系统能够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1.3 温度控制系统的改进在一些高精度的工业领域,如半导体、生命科学和太空舱,需要保持极其稳定的低温环境。
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采用更加精确的温度控制技术,确保温度控制系统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运行。
二、新型制冷技术的应用2.1 磁性制冷技术磁性制冷技术利用物质在磁场中放热吸热的特性,实现制冷效果。
与传统制冷技术相比,磁性制冷技术具有环保、节能、可调控性强等优点。
磁性制冷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冷冻箱、制冷车和冷藏柜等家电产品中。
2.2 热电制冷技术热电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热电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制冷效应的新型制冷技术。
相比传统制冷技术,热电制冷技术无需制冷剂,寿命更长、更加可靠。
热电制冷技术已被应用于高精度的医疗设备和精密仪器等领域。
2.3 声波制冷技术声波制冷技术是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引起压缩和稀薄的物理效应,实现制冷效果的新型技术。
声波制冷技术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优点,未来将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商业和工业领域。
2.4 光学制冷技术光学制冷是一种利用光子产生的热效应来降低物体温度的新型制冷技术。
与传统制冷技术相比,光学制冷技术不需要使用制冷剂,消除了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光学制冷技术已被应用于冷却半导体材料、制冷量子计算机等领域。
制冷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发展趋势制冷技术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汽车空调和其他冷链领域,以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舒适度的要求。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下面将介绍一些制冷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发展趋势。
1. 制冷技术的应用研究现代制冷技术主要有压缩机循环制冷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热泵制冷技术和超导制冷技术等。
其中,压缩机循环制冷技术是最为普及应用的一种,其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经过冷凝器散热变成高压液体,经膨胀阀降低温度后进入蒸发器,使蒸发器内的制冷剂膨胀成低温低压气体,从而吸取周围环境的热量,形成制冷的效果。
吸收式制冷技术是以吸收剂作为传热介质,将蒸发产生的制冷剂吸收在吸收剂中,通过加热获得制冷效果。
热泵制冷技术使用空气、水等作为中介来传导热量,达到制冷、取暖的效果。
超导制冷技术则是依靠材料的超导特性,利用低温制冷剂制冷。
实际上,制冷技术的应用研究早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
在20世纪初,空调、制冰等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制冷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制冷技术的应用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关注点已经从实现制冷的原理转向提高制冷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 发展趋势随着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人们需要更加舒适、环保和节能的制冷技术。
因此,未来制冷技术需要朝着以下方向不断突破和创新。
2.1 更加环保现在的制冷剂大多是氟利昂,这些物质会直接损害到大气层,造成地球温度升高。
因此,未来制冷技术需要使用更加环保的制冷剂,例如CO2制冷剂等,来达到减少温室效应并且达到更加环保的效果。
2.2 更加节能目前,制冷设备的大量运行是造成电费成本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未来制冷设备需要具备更加高效、节能的特点。
例如,在地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制冷设备,在环保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2.3 智能化未来制冷设备需要具备更加智能的特点,例如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制冷设备的运行时间和运行效果,智能化调控温度,精准冷却等特点,使得制冷设备能够更加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从而穿件更加智能化生活。
制冷设备产业深度发展趋势制冷设备产业是指以制冷技术为基础,生产制冷设备(例如空调、冷柜、冷藏车等)的相关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设备的需求不断增长,制冷设备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探讨制冷设备产业的深度发展趋势。
1. 技术创新是推动制冷设备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迅速进步,各类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也不断应用于制冷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中。
例如,以太阳能或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为动力的制冷设备逐渐普及,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此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成为制冷设备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传感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制冷设备能够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等参数,提高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
2. 产业链整合也是制冷设备产业深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不再满足于单一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是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造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一方面,制冷设备制造企业将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与售后服务企业的合作,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增强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用户黏性。
3. 绿色发展是制冷设备产业深度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制冷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对绿色环保的需求。
因此,制冷设备产业需要加大对环保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制冷设备向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同时,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应加强对绿色制冷设备的监管和标准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动整个产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4. 制冷设备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势不可挡。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深,制冷设备产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
国内制冷设备企业需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同时,制冷设备企业还需要加强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
制冷技术的国内外发展趋势与应用分析随着现代工业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一些特殊的行业,如航天、地质勘探等行业也对高效、稳定、可靠的制冷系统越来越有需求。
因此,制冷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着重就制冷技术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应用做一些分析和总结。
一、国外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国外各个行业中,制冷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制冷技术逐渐往节能、环保领域发展。
1. 制冷效率提高先进的制冷技术不仅能够使冷却效果更好,同时也能够提高制冷效率。
美国公司Ingersoll Rand就研发出了随着需求调整工作量的变频空调。
它的制冷系统能够自动调整发生器和制冷机的工作中,使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更高的制冷效率。
近年来,各个国家也越来越注重环保和节能方面的研究,制冷系统的效率也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2. 技术整合不同的制冷技术在运用上往往会出现冲突,一些国外专家就提出了技术整合这一观点,通过整合,可以解决冲突问题,使不同技术在某些领域共存。
例如,一个针对太阳能散热领域的项目考虑采用多种制冷系统整合使用,例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光伏板,以获得更佳的结果。
3.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也将会给制冷技术带来不小的推动。
通过VR技术,人们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对制冷系统进行测试、维护。
法国一家公司研发出一种利用VR技术来模拟制冷技术维修的应用程序,包括一系列制冷系统的情境模拟,帮助技术人员更好的了解制冷系统的维护和运作原理。
二、国内制冷技术的发展情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之一,制冷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同时,随着人们对高效、节能、环保的需求的增加,制冷技术的应用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下面简单分析一下国内制冷技术发展的现状。
1.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由于用于制冷的设备种类相对固定,市场竞争机会也相对固定。
但在消费正常和科技进步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温度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也随之越来越广泛,从家用冰箱到大型冷库、医学冷藏柜、炼油装置,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
本文将从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入手,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家用制冷领域家用制冷是制冷技术最早的应用领域之一,而冰箱则是家用制冷的代表。
冰箱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分为单门、双门、三门等不同款式和尺寸。
目前,一些高端冰箱还配备了各种智能技术,如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未来,随着家庭电器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智能冰箱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
2. 商业制冷领域商业制冷领域包括超市、酒店、餐饮、医药等多种场所。
其中,超市及便利店是商业制冷的主要应用场所。
冷库是超市制冷的最重要装备之一。
据统计,全球冷库的容量正在不断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商业制冷领域也开始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例如使用天然制冷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交通制冷领域交通制冷主要应用于飞机、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中。
在旅游和航空等行业中,制冷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目前,交通制冷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机构正在开发新的制冷技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随着交通工具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制冷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 医疗制冷领域医疗制冷主要应用于冰箱、冷藏柜、冷冻柜等用于存放疫苗、血浆和其他药物。
这些冷藏器具必须很准确地控制温度和湿度,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生物技术的进步,医疗制冷领域市场也将继续增长。
5. 制冷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几年,制冷技术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其中,绿色制冷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由于制冷系统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国际上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要求制冷技术必须更加环保和节能。
同时,制冷行业还将加大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例如,磁制冷(magnetic refrigeration)是一种新型制冷技术,其具有无噪音、污染少、寿命长等特点,目前正在逐步应用于商业制冷、家用冷藏等领域。
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发展趋势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中心已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和社会运转的关键基础设施。
随着数据处理需求的不断增长,数据中心的规模和能耗也在急剧增加。
其中,制冷系统作为保障数据中心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着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运营成本。
因此,了解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发展趋势对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过去,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主要采用传统的风冷和水冷技术。
风冷系统通过风扇将冷空气吹入机柜,带走服务器产生的热量;水冷系统则利用水的高比热容将热量带走。
然而,随着数据中心的密度不断提高,这些传统的制冷方式逐渐暴露出一些局限性。
首先,风冷系统的制冷效率相对较低,在应对高热密度的服务器时往往力不从心。
而且,大量风扇的运行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能耗。
水冷系统虽然制冷效率较高,但存在漏水的风险,且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也较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新型的制冷技术不断涌现。
其中,液冷技术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液冷技术主要包括浸没式液冷和冷板式液冷两种方式。
浸没式液冷是将服务器直接浸泡在冷却液中,通过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带走热量。
这种方式具有极高的散热效率,能够有效地应对超高热密度的服务器,并且大大降低了噪音。
然而,浸没式液冷对冷却液的性能要求较高,且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特殊的设计和改造,前期投入较大。
冷板式液冷则是在服务器的发热部件上安装冷板,冷却液在冷板内部循环流动,从而将热量带走。
相比浸没式液冷,冷板式液冷的改造难度较小,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在现有数据中心中推广应用。
除了液冷技术,自然冷却技术也在数据中心制冷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自然冷却技术利用外界的自然冷源,如冷空气、冷水等,来降低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
例如,在冬季或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直接引入室外冷空气进行制冷;或者利用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源的低温水进行冷却。
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也开始在数据中心制冷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对数据中心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服务器的负载、环境温度等因素动态调整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和节能优化。
制冷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制冷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它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食品冷柜、医药存储等领域。
然而,人们并不是尽善尽美地掌握了制冷技术,仍然在不断改进。
本文将探讨制冷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制冷技术的现状目前,最常用的制冷技术是压缩式制冷。
这种制冷技术的核心是制冷剂和压缩机。
制冷剂流经四个部分: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
首先,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外界热量,变成气态,并吸收热量,然后进入压缩机被压缩,此时温度和压力都会上升,然后被送入冷凝器,这时候因冷凝器中的散热器的冷却作用而冷凝变成液态,温度迅速降低,最后通过节流阀降压,回到蒸发器再一次循环。
这种制冷技术的优点是效率高、成本低,然而这种制冷技术也有它的弊端,如污染问题。
其中,全氟烷(R-12)和氢氟碳化物(R-22)是常用的制冷剂,但它们会破坏臭氧层。
因此,国际上已经禁用这些制冷剂,许多国家也在逐步转向使用更环保的制冷剂,如R410A、R290、R407C等制冷剂。
二.制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 低温制冷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制冷技术也不断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低温制冷技术。
低温制冷技术主要应用于特殊的领域,如产业制冷、航空航天等。
它是在相对低温下进行的制冷技术。
低温制冷技术的突破将给航天和石油领域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2. 新的制冷剂在制冷剂的发展方面,未来的制冷剂将大规模采用天然制冷剂和低全球变暖潜势制冷剂。
天然制冷剂具有绿色环保、零全球变暖等较好的特点,周围环境的污染很小,而且未来的制冷剂将会发展成多元复合的状态,以供应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
3. 制冷技术的自动化随着智能化的发展和技术领域的提升,未来的制冷技术将逐渐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
这将极大地提高制冷技术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自动化制冷技术不仅可以减少人员的操作,也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参数,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总结: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抬高,未来的制冷技术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和环保。
制冷产业市场发展趋势制冷产业是一个关系到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制冷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本文将从全球市场的发展趋势、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制冷产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全球市场的发展趋势1. 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空调需求增加: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空调作为一个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设备,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加。
2. 环保意识提高推动制冷设备更新换代: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传统的制冷设备使用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害物质已经被逐渐淘汰。
因此,新一代环保制冷设备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加。
3. 新兴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全球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将会带来对制冷设备的需求增加。
尤其是在亚洲和中东地区,由于气候炎热,空调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4. 制冷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制冷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将会推动制冷设备市场的发展。
例如,磁制冷技术、吸附式制冷技术等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制冷设备的能效和环保性能。
二、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1. 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空调需求增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对室内空调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
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人们对室内舒适度的要求更高,对空调的需求也更大。
2. 农业现代化推动冷链物流需求增长: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带来了冷链物流需求的增长。
在农产品的生产、存储和运输环节中,制冷设备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将带动制冷设备市场的增长。
3. 节能环保政策促进能效提升:我国制冷设备市场中存在很多能效较低的老旧设备,这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很大压力。
因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节能环保政策,促使制冷设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能效。
4. 制冷设备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制冷设备也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浅论制冷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6月3日6时06分,位于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火灾,造成120人不幸遇难,70多名伤员住院,是近十年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灾。
至今关于冷库起火的原因尚未明确,无论是氨气泄漏爆炸引起大火,还是发生火灾引发氨气爆炸,面对如此惨重的事故我们深感痛惜,在此对遇难的同胞表示沉痛的哀悼!事故发生后氨成为了民众舆论的众矢之的,大家一致将矛头指向氨的毒性和易燃易爆性,更有些人提出了禁用氨的言论,觉得氨的存在和使用威胁到了民众的人身安全。
痛定思痛,我们回想整个事件,反思“氨”的安全性,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氨有毒、易燃就成了此次灾难的罪魁祸首么?在工业制冷中,氨系统已经被应用了70多年,技术相当成熟。
氨具有优良的热力学性能和环境性能,消耗臭氧的潜能值ODP=0,温室效应潜能值GWP=0,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天然制冷剂,且价格低廉,在世界行业内被广泛采用,目前中国超过90%的大型冷库都采用氨制冷系统。
但是NH3的毒性、可燃性和刺鼻的气味,对眼、鼻、喉、肺及皮肤均有强烈刺激及中毒危险,空气中浓度超过15%时有造成火灾及爆炸的危险。
基于上述缺点,国家对氨制冷系统的安全问题十分重视,从安全防护、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的相关要求越来越严格。
尤其是近些年,我国的冷冻食品加工业和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为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氨制冷系统相关的各种法律、规范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在2010年1月发布的新《冷库设计规范》中,针对氨作为制冷剂的特殊性,以及制冷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在系统的设计、设备的购置、安装等前期阶段,要求充分考虑系统的“优生” 问题,做到安全、合理、可靠,消防和环保设施齐全。
从机房、库房的选址、设备的选型及管道匹配入手,把各种安全工程技术方法考虑周全,符合规范,从本质上提高了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性。
总之一般情况只要操作得当、使用设备品质有保障、平常做好正常的维护和保养,氨制冷系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我们再次将镜头回放,宝源丰公司几百人聚集在两个大车间里,没有安全措施保障,特别是对防火、防泄漏无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工厂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建设,一直到投产验收,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企业管理混乱,消防通道、安全出口不畅通,人跑不出来。
厂房尤其是房顶大量使用了未达标的保温材料,这种采购价低的材料,触火即燃。
根据调查推断,应是厂房着火后的高温,让制冷管道内残存的液氨压力升高而导致爆裂。
由此可见此次事故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不是天灾,而是本可以避免的人祸;不是氨的错,管理漏洞才是罪魁祸首!类似的人为因素导致的氨事故屡有发生,如更早些年部分企业发生的“液爆”事故,因操作人员未按《安全操作规程指导》的要求进行,导致冷风机或是单冻机蒸发器进行融霜时,换热管内氨液未完全排空,又同时关闭了管道进出口截止阀,管内氨液因吸收外界冲霜水的热量,液体产生体积膨胀而导致了设备及管道的“液爆”,液爆大都在阀门处崩裂,造成了较严重的后果。
氨的事故确实发人深省,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次及类似事故的发生及造成如此大的损失不完全是因为氨这种物质,这背后隐藏的诸多管理漏洞或许才是更应该重视的东西。
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氨的使用,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安全的利用这些资源。
就像煤气的普及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方便,但是近些年,煤气中毒、爆炸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人们利用这些东西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利益,但是却经常忽略对它们的保养和维护。
安全应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重视安全问题才能营造更多的效益。
此次事故同时也对整个中国制冷行业敲响了警钟,对未来制冷系统尤其是大型工商用制冷系统的走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哀悼逝者的同时,我们深深认识到,做为中国制冷行业民族品牌,冰轮在坚持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自觉的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提供安全可靠的系统解决方案,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面对全球减少臭氧层的破坏及温室效应,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的重任,如何寻求环保工质替代,以及更多的去思考未来整个制冷系统如何向安全、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成为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事故后一部分人将目光聚焦在氨制冷系统安全还是氟制冷系统更安全?在欧美国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就已经将氟利昂并联机组制冷系统应用于屠宰行业和大型工业用冷库,目前已经成为一项成熟技术,被广泛用于大型工业用制冷行业,该制冷系统和氨系统同样是集中供冷。
氟并联系统在运行中不会因为个别压缩机的故障或维护需要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但从系统运行的角度看,尽管初期都能满足冷库的使用要求,但长期运转,由于氟与油不分离,油随工质进入系统管道和压力容器内,占据制冷换热所用空间,影响换热效果。
另外由于系统的泄漏,长期运行系统制冷效果逐渐下降,能耗还是上升,因而不能满足冷库的使用要求,这也是国内外大型冷库不使用氟而多使用氨的原因。
同时氟利昂制冷系统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是工质的替代,其主导使用的R22工质,自1936年开始商业化生产使用,迄今为止,已经在很多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还没有一种制冷剂能够像R22这样有如此巨大的产量和如此广泛的应用。
但是该制冷剂不仅对臭氧层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而且温室效应显著。
根据《蒙特利尔协议》的规定,全球将在2030年全面禁止R22的使用。
寻找R22替代工质,已成为国际制冷行业最迫切的任务。
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氟利昂生产国和消费国,2010年氟利昂生产量占全球总量的66%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42%加速淘汰氟利昂的任务任重道远。
目前,欧美等国家R22的替代品开发主要是HCFCs替代物,如R134a, R407C R410A R404A R507等,此类技术在全球已经大量商业化,但以上这些HFCs物质大多具有较高的GW值,被列入《京都议定书》受控温室气体清单,对气候保护不利,使用受限,同时由于其热力学性能或多或少低于R22,目前看来只是过渡替代品,并不是绝对完美的替代品。
国内空调品牌也一直致力于空调新冷媒的研究,清华同方的《采用R32替代R22在小型商用空气源冷水/ 热泵中的应用示范项目》作为中国工商制冷行业的空调行业的唯一示范项目,在蒙特利尔举行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60届多边基金执委会上获得批准,清华同方也成为中国空调行业首家实行制冷剂替代的厂家。
R32作为制冷剂具有较好的热力特性,其环保性能要远好于目前使用的R22以及R22的过渡替代品,尤其是对大气环境温室效应的影响方面。
尽管它具有较高的排气温度和排气压力,不过从目前制冷技术来看,解决这一问题完全是可行的。
R32无论是从热力性质、环保特性、相对安全性等方面,对于小型空调行业来说,都可以作为R22的良好替代工质。
然而,由于R32的微燃性,其替代R22最大的阻碍还是安全性问题。
截至目前,还未看到R32类似安全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从事泄漏分析、风险概率事故树分析、微燃破坏性模拟等工作),尤其是对于离心机、螺杆制冷压缩机等大型制冷系统,R32的微燃性也因制冷剂充注量大而转变为可燃性,R32不适用于大型制冷系统。
当前地球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对于工业及商业用大型冷冻系统,亟待寻求并实现制冷剂的规模替代。
制冷剂的发展趋势应符合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安全、二是环保、三是节能,这三项是决定性因素。
同时为了预防新的合成制冷剂可能产生的未来环境问题,制冷剂替代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最好采用天然的制冷剂,对环境没有危害也节省能源。
由此在对于工业及商业用大型冷冻系统的工质替代方面,我们重新将目光转向了氨(R717)及C02( R744)等自然工质。
NH3的毒性、可燃性和刺鼻的气味,限制了它在一些公共场所、食品安全场所等需制冷区域的应用。
要想充分利用氨优良的热力学性能而又避免其毒性的影响,就必须减少其充注量并增强安全性,避免氨的泄漏,这样才能扩大氨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范围。
同时在氨冷库系统中,为了更进一步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冷冻冷藏食品的安全,也要考虑氨工质远离冷间而只限定在特定的区域(制冷机房),基于这种设想,并从安全、环保、节能等多方面考虑,我们采用了另一种自然工质C02已形成了技术上完全成熟的NH3/CO2 系统,包括NH3/CO2复叠制冷系统和C02载冷系统。
C02作为天然工质制冷剂(ODP=Q GWP=1)具有天然环保、价格低廉、无毒、不可燃、无腐蚀、相变释放冷量大、单位容积制冷量高等突出特点,适用于多种润滑油及机械零部件材料,是全球制冷行业普遍关注的优质制冷剂。
同时由于具有较好的输运性质,其在管道内的压力损失相对较小,相对于大多数传统载冷剂的传热性能较差,低温时压力损失较大,系统的制冷性能较低的特性,C02又是很有优势的载冷剂,能很好地改善系统的制冷性能。
正是利用C02做为载冷剂的这种优良特性,并基于氨工质远离冷间的设想,我们确立了采用间接冷却的研发理念,C02与氨工质配合,形成了NH3/C02复叠制冷系统和C02载冷系统,运行效率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氨冷库系统,主要表现在:1、N H3工质应用在系统的高温级,限制在设备间内,不进入加工间等人员密集的区域,有效降低了NH3工质充注量,极大提高了系统维护的方便性及运行的安全性;2、C02作为传递冷量的中间介质具有安全、无毒,不可燃的特性,在库房蒸发器内蒸发,即便泄露对食品也无任何污染,保证了食品质量的安全;3、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灾害时C02系统的优势显现的更充分,其用于人员密集的场合即使库房蒸发器C02大量泄漏,蒸发器内的液态C02在常压下会瞬间变成粉末状的干冰,由于其无毒、不可燃,不会对人员造成致命伤害(即使大量泄漏有可能产生窒息,这是其他任何制冷剂都存在的问题),同时C02又是天然灭火剂,发生火灾时能起到阻燃作用。
4、和常规制冷系统相比,C02载冷系统是通过C02的相变实现能量的转换,因此系统运行效率更高,节能效果明显;和NH3直接蒸发制冷系统相比,C02载冷系统虽然多了一级换热,但C02在末端蒸发器蒸发时没有油的影响,加之其本身优良的换热特性,换热效率远高于NH3直接蒸发制冷系统,因此其总的传热温差和其他常规制冷剂相当、甚至更小,因此C02载冷系统在同样的温差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大的冷量,使C0P得以较大提升,这也是NH3系统所不能比拟的。
5、C02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天然环保、价格低廉、来源广泛;加之氨工质低廉的价格,使整个NH3/C02系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NH3/C02复叠制冷系统和C02载冷系统在国内已配合应用于多个大型工程,并已成功进行工业性运转。
对于目前的大型冷库及食品加工厂,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加工车间,无论从安全、环保、能效各方面考虑,C02系统都是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