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葡萄是酸的课前、课中、课后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语文《葡萄是酸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故事《葡萄是酸的》的基本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能够运用汉语进行基本的阅读和理解。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学会珍惜和感恩。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简介《葡萄是酸的》是一篇关于一个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位卖葡萄的老爷爷,老爷爷给了他一颗免费的葡萄,小朋友尝了一口后觉得葡萄是酸的。
当老爷爷离开后,小朋友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两颗葡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会珍惜和感恩。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汉语进行阅读和理解。
难点:能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学会珍惜和感恩。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训练: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回答一些关于故事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
3.3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故事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阅读故事: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回答一些关于故事的问题。
4.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
4.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故事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掌握程度。
5.2 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3 角色扮演:通过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故事文本:《葡萄是酸的》故事原文。
《葡萄是酸的》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四个生字,读准“葡萄”的字音,认清“酸,憾”的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积累文中克雷洛夫的写这则寓言中有关描写葡萄的句子。
3.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二、学习过程
朗读课文,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仔细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标一标,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我会发现:
(1)课文有则寓言故事,内容都一样,都是写了。
(2)用“”画出描写葡萄的词组或句子,读一读。
3.读课文,填空。
()的葡萄
()的()葡萄
()的()的葡萄
()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
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觉?
4.这只饥饿的狐狸,看到这么多又甜又美的葡萄,会怎么想呢?5.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6.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可以记录下来课上一起交流。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葡萄是酸的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葡萄是酸的”的教学内容。
该教学
内容是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围绕“莓果食品”展开的,引导学生感
受葡萄是酸的,让学生明确区分酸味和甜味的口感,并掌握相关词汇、文字。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了解葡萄的特点,认识两种口感:酸甜。
•认识葡萄的分类和形态特征,学习相关的词汇。
•学会用简洁的描述语言写出葡萄的形态特征和口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了解葡萄的特点,认识两种口感:酸甜。
•认识葡萄的分类和形态特征,学习相关的词汇。
•学会用简洁的描述语言写出葡萄的形态特征和口感。
2.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口感的概念,感受酸味和甜味的区别。
•学生能否用简洁的描述语言表达葡萄的形态特征和口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画有葡萄的图片,给学生出示图片,询问学生:“大家知道
这是什么水果吗?”,学生回答“葡萄”。
2.继续询问学生:“大家知道葡萄的特点是什么吗?”学生思考一会儿,
一起回答“酸甜口感”。
3.教师强调葡萄的两种口感的区别,让学生开展更深入的讨论。
2. 学习葡萄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1.通过多媒体资料或图片等,进行葡萄形态特征的介绍,包括形状、大
小、色泽和表面特征等,并介绍葡萄的一些分类特征,如葡萄的种类和品种等。
2.教师出示支持性短句,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句子的过程中,理解葡萄的
形态特征,并辅助掌握相关的词汇。
支持性短句可以是: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葡萄是酸的2 沪教版
重点指导朗读。
(4)理解:丰盛(这里的“丰盛”是什么意思呢?)葡萄不但多,而且每一颗都多汁,每一颗都像碧玉。
想想狐狸看到了这样的葡萄会怎么样?
2、这么好的葡萄,狐狸却说是酸的。
(板书:是酸的)狐狸为什么会说葡萄是酸的?到三则寓言中去划一划、找一找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1)(多媒体显示)
想摘,摘不到。
它跳了半天,但总没有能吃到葡萄。
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太难过。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
惟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
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狐狸白费了一个钟头,它只好走了。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这些句子你都划出来了吗?(分小组读)
(2)学习和理解“遗憾”,用“遗憾”造句。
(板书:不至于太难过)
3、所以,狐狸(出示媒体:第三则寓言狐狸愤愤地说……)
这里换上其他两位作家的话,好吗?为什么?(媒体换句子)
小组讨论,注意要联系上文来看。
(1)我们再来仔细读读这几句话,能不能少说一句?生读狐狸说的话,师说狐狸心里的想法。
(2)(媒体显示)指导读好三个感叹号、一个问号。
(3)同桌互相表演读狐狸说的这一段话。
四、揭示寓意
1、读三则寓言。
2、同一则寓言,三位作家的写法各有特点。
想一想,学了第32课(板书:32),你想说些什么?
五、整合拓展
回去后好好读读两位作家写的同一则寓言——《狼和小羊》,看看他们的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题
抄词语。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葡萄是酸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葡萄是酸的》,掌握其中的词语和句型,并能够准确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农田劳动的尊重和理解,激发他们对农产品及农田劳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包括词语和句型。
2.准确朗读课文,掌握语音和语调。
三、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表达。
2.能够感受并理解农田劳动的辛勤和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小组学习的相关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本课的主题:农田劳动的故事。
•引导学生讨论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并思考为什么葡萄是酸的。
2. 学习课文(30分钟)•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文《葡萄是酸的》,并播放录音。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3. 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位领读员,其他成员作为听众。
•领读员朗读课文,并邀请其他成员进行感受和思考。
•学生讨论葡萄是酸的原因,并记录下来。
4. 展示和讨论(15分钟)•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本课相关的练习。
2.背诵并准确朗读本课课文《葡萄是酸的》。
七、板书设计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葡萄是酸的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吸收课文内容,并在展示和讨论环节中进行思考和表达。
但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三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葡萄是酸的葡萄是酸的同步试题1.照样子写词。
1.自言自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例:葡萄一串串的葡萄成串成串熟透了的葡萄丰裕的成串成串熟透了的葡萄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照样子写句子。
例:狐狸看到了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它在想怎么才华吃到它们。
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我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饥饿的狐狸越过果树园的墙头,看到了丰裕的成串成串的葡萄。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光了。
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唯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
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狐狸白费了一个钟头,它只好走了。
它愤愤地说道:“算了!虽然看上去挺好,实际上却都没有成熟!没有一颗不是酸的!我又何必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咯地发响呢?”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地说道挂得( ) ( )的月亮( )地说道吃得( ) ( )的月光2.用下列关联词造句。
一……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请照样子,再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改写句子,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没有一颗不是酸的!我又何必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咯地发响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山雀山雀飞到海边上,它夸下海口,要把大海烧枯!全世界都为山雀这稀罕的活动不安地议论纷纷。
葡萄是酸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本课四个生字,读准“葡萄”的字音,认清“酸,憾”的字形,理解“遗憾”词义。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积累文中克雷洛夫的写这则寓言中有关描写葡萄的句子。
2.展开想象,体会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了解寓言的寓意情感目标:初步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了解作家,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什么寓言?(学生交流)2.寓言常常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就是——(板书课题38 葡萄是酸的)(学生跟读)(1)正音“葡萄”的“萄”要读轻声。
(2)正形“酸”(师用红笔板书,学生同时书空)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的内容就是一只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学生齐读课题)4.借助预习我们知道这则寓言有三位作家都曾写过,(出示三位作家名字),师引读。
注意:《伊索寓言》收集了伊索和其他作家的寓言。
5.这三则寓言内容相同,写法却各有各的特色,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三位作家,学习他们的作品。
二、细读课文,研读描写葡萄的句子。
1.三则寓言的内容都写了狐狸说——葡萄是酸的,那么葡萄究竟是不是酸的呢?请你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划出三则寓言中描写葡萄的词组或句子,读通顺。
2.学生交流,出示:一串串的葡萄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3.指导朗读:(词组)一串串的葡萄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注意停顿)(句子)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读通)4.这样的葡萄你觉得会是酸的吗?学生谈感受,(板书:熟透了)(注意“透”的笔顺)出示: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5.熟透了的葡萄大家都吃过,一定是甜的。
(板书:甜),读好这句句子。
6.这样的葡萄的确十分——诱人(出示词语),你看着这样诱人的葡萄就会感觉——(学生交流,师总结出示:馋涎欲滴)7.引读: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成串成串熟透了的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葡萄是酸的》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自言自语、丰盛、遗憾、愤愤”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3.了解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原因,明白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想办法解决,就算解决不了也不要埋怨。
二、学习过程
朗读课文,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读课文,理解词语。
遗憾:
愤愤:
自言自语:
丰盛:
2.摘不到葡萄的狐狸是如何表现的呢?读课文,把相关句子找出来。
3.狐狸说葡萄是酸的,是事实吗?它为什么这么说?
4.文中有3则寓言,你最喜欢第则,来说说你的理由。
5.寓意我知道:狐狸这样做是不对的。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就算解决不了也不要。
6.你想对小狐狸说什么?写一写吧。
2019年沪教版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每课练习32葡萄是酸的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得分:______32.葡萄是酸的一.基本积累1.读拼音写词语。
pútao fēnɡshènɡbìyùhébì( ) ( ) ( ) ( )yíhàn jīèchénɡshúzìyán zìyǔ( ) ( ) ( ) ( )2.照样子在()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例:一(串串)葡萄一()衣服一()春雨一()画面一()白云一()窗户一()房子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葡萄柿子一串串的葡萄。
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
丰盛的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只狐狸看到()的葡萄(),可它(),于是它就说()。
这则寓言劝告人们()。
二.课内阅读饥饿的狐狸越过果树园的墙头,看到了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
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唯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
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狐狸白费了一个钟头,它只好走了。
它愤愤地说道:“算了!()看上去挺好,实际上()都没有成熟!没有一颗不是酸的!我又何必叫我的牙齿算得咯咯咯地发响呢?”1.在文中的()内加上恰当的关联词。
2.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红红的柿子挂在枝上,像。
铺在地上的小草软绵绵的,像。
3.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1)没有一颗不是酸的!(2)我又何必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咯发响呢?4.长得这么好的葡萄,狐狸为什么说它是酸的?三.片段写作几年以后,一群狐狸来到了高高的葡萄架下,看着诱人的却吃不到的葡萄,狐狸们议论起来,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最后它们,吃到了甜美的葡萄。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葡萄是酸的2 沪教版
牙齿可咬不着!狐狸白费了一个钟头,它只好走了。
它愤愤地说道:“算了!虽然看上去挺好,实际上却都没有成熟!没有一颗不是酸的!我又何必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咯地发响呢?”
1、在()内加上合适的词语。
()﹨()﹨()﹨()—的葡萄()—的狐狸()—的果树园()/()/()/
2、“我又何必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咯地发响呢?”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
①我必须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咯地发响。
①我不得不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咯地发响。
②我不必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咯地发响。
3、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红红的柿子挂在枝上像______。
软绵绵的小草铺满大地像。
______像______。
4、回答问题。
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1.小学三年级语文《葡萄是酸的》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两个,积累相关词语,练习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方法。
4、了解寓言的寓意,知道同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相关词语,练习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2、了解寓言的寓意,知道同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说说你读过的寓言,读了这些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示题,读题。
二、整体了解:1、自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2、小结:三则寓言写了同一个故事,但用了三种不同的写法。
三、了解葡萄是甜的师:狐狸说葡萄是酸的。
葡萄真的是酸的吗?1、轻声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葡萄的词组或句子。
2、交流:(1)一串串的葡萄——感受葡萄的多。
(2)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感受葡萄不仅多,而且还熟透了,味道甜。
板书:甜(3)丰盛的成串成串的葡萄——感受葡萄长得好、美。
(4)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A、指名读句子,读通顺、读连贯B、瞧,这圆圆的葡萄,水分多充足呀,在阳光下,亮亮的,果真像——碧玉一般C、看着这葡萄,你能感受到熟透了的葡萄像碧玉一般美吗?轻声读,指名读,齐读D、作者把多汁的葡萄比作了——,那葡萄就像碧玉一样——第二课时:一、了解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原因师:既然葡萄是甜的,狐狸又那样想吃,可它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1、默读三则寓言,找出有关的句子,用“”划出来。
2、交流:狐狸想摘,又摘不到。
它跳了半天,但总没有能吃到葡萄。
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太难过,它说:“葡萄是酸的。
”狐狸无论怎么挨也挨不近抓不住。
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狐狸白费了一个钟头。
3、同桌之间轻声地读读,说说狐狸为什么要说“葡萄是酸的。
”回答要点:(1)吃不到葡萄。
(2)为了不至于太难过。
4、师:可见,狐狸最终还是没有吃到葡萄,这对饥饿的狐狸来说是多么——5、理解“遗憾”:当我们要得到某样东西或达到某个目标,却又没有达到时,我们可说——“遗憾”6、指导朗读狐狸吃不到葡萄后的说的话:狐狸怎么也吃不到葡萄,为了不至于太难过,所以,它只好愤愤地说:“——”(1)请你借助提示语及标点符号,把狐狸吃不到葡萄的样子表现出来。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2课葡萄是酸的》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3分)用下面的字组词
饥盛
遗糕。
2.(3分)写出反义词
饿熟难过。
3.(3分)照样子写句子
例: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雨后的彩虹就像像。
4.(3分)读了《葡萄是酸的》这则寓言故事,我明白了。
5.(3分)拓展练习:
我知道的寓言故事还有《》、《》、《》,其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2课葡萄是酸的》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饥饿;盛大;遗留;蛋糕;2.饱;生;开心;3.柔软的绸缎;一条神秘的小河.;4.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5.滥竽充数;玉器和瓦罐;鲁国少人才;滥竽充数;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阅读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葡、萄、遗、憾”;理解“遗憾”的意思;积累“丰盛、成串成串、碧玉、自言自语”等词语。
2.学习文中的比喻句,尝试练习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3.默读课文,了解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克雷洛夫写的这则寓言中有关描写葡萄的句子。
4.了解寓言的寓意,初步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2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一定自学字词方法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在教学生字过程中,不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识记生字字形,开始逐步向理解词义上靠拢。
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老师适当点拨,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
在阅读方面,大多数同学能熟练朗读,做到不加字、不篓子,按标点停顿,并能通过抓住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但本单元的重点是静心默读,通过细细品味语言的魅力,边读边思考,从而体会文章的韵味。
文中葡萄诱人多汁,狐狸却始终声称“葡萄是酸的”,这个矛盾对于学生而言或许有一定的难度。
3重点难点.1、积累描写葡萄的句子并运用,指导读好狐狸说的话。
2、了解寓言的寓意,初步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4.1.2学时重点.4.1.3学时难点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媒体:葡萄园,丰盛的葡萄垂挂在葡萄架上。
2、学习“葡萄”:正音,轻声;书空,上下结构,草字头写得扁一些。
3、补全课题:葡萄是酸的(指导书写“酸”)二、检查预习,了解作家。
1、检查预习。
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交流:(1)课文由三则寓言组成(板书:三则寓言)(2)三则寓言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3)三则寓言篇幅长短不一样,每位作家的写作风格不一样。
(4)每则寓言都有注释。
3、简介三位作家,指导读好人名:伊索、列夫·托尔斯泰、克雷洛夫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积累描写葡萄的语句1、指名读三则寓言,用“”划出文中直接描写葡萄的词句。
32葡萄是酸的
班级()姓名()
【课前预习】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
丰富而又茂盛。
()不称心或后悔的事。
()
2.照样子在()内填上合适的量词。
例:一(串串)葡萄
一()衣服一()春雨一()画面
一()白云一()窗户一()房子
3.联系上下文理解“遗憾”的意思。
遗憾:
4.读读课文,想想,通过阅读你懂得了什么?
【课堂练习】
1.仔细读描写狐狸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说话。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它想:。
为了吃到葡萄,它用尽了办法:。
可是无论怎么也挨不近抓不住,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
这对于一只饥饿的狐狸来说,真是遗憾。
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嘴上都说葡萄是酸的,可它们心里想:。
2.课文中的这三则寓言各有特点,第一则选自《伊索寓言》,特点是
第二则寓言的寓言简练又不失生动,作者是国的作家。
最后一则的作者是寓言大王克雷洛夫,特点是。
3.说一说,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后作业】
1.给下面的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饥()()()盛()()()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
雨后的彩虹就像。
像。
红红的柿子挂在枝上,像。
铺在地上的小草软绵绵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