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1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35 MB
- 文档页数:44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和条件(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但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壮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英国宪章运动、1844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记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迫切须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思想基础: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英:欧文;法:圣西门、傅立叶)、德国的古典哲学是其理论来源。
(4)组织基础:1847年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
(5)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讨和革命实践。
2、诞生的标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主要内容:①确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主动作用:创建了巨大的生产力。
②揭示资本主义必定崩溃的隐私:资本主义发展促使阶级冲突激化。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④昭示了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3、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标记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起先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巴黎公社1、背景缘由(1)主要缘由:法国工人和资本家的冲突。
(2)干脆缘由:1870普法斗争失败,其次帝国被推翻,巴黎人民组成国民防卫军,第三共和国成立,临时政府对外倒戈,对内打算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
(民族冲突激化阶级冲突导致革命的爆发)2、经过(1)成立:1871年3月18日,国民防卫军推翻临时政府,3月28日,建立巴黎公社政权。
(2)革命措施:①政治措施: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防卫军,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立法机构;由干脆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全部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娴熟技术工人的工资。
1
2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
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2、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1917年3月,“二月革命”。
2、列宁的《四月提纲》(1917年4月),提出把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1917年11月彼得格勒,“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十月革命”的意义: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知识点解读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1、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理论来源——主观努力——2、诞生:(内容)3、意义: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革命1、性质:2、失败原因:(1)客观:敌人的疯狂镇压。
(2)主观: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②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③没有发动广大农民,使无产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④没有乘胜追击临时政府军队,给敌人喘息机会⑤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联合起来。
(3)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革命爆发是由于外部偶然因素,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
3、经验教训:(1)掌握一支足够的革命武装力量,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2)无产阶级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才能建立公社式的无产阶级政权;(3)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盟,才能取得胜利;(4)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4、意义:(1)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3)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4)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三、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国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2)国内:经济——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发展但仍落后政党——思想——催化剂——2、经过: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3、意义:(1)历史地位:(2)对俄国:(3)对世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鼓舞了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
4、特点:(1)理论创新:列宁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得以实践。
(2)革命道路:城市包围农村(3)革命阶段:资产阶级某某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4)实现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1、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体制的建立:(1)形成原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威胁,二战的战争策源地形成;内部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制约。
专题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与发展【知识解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来临。
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是工人阶级争取建立理想制度的一次尝试;俄国十月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率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打开一个缺口。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
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探索,在调整中创新;线索一: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写下了光辉、伟大而悲壮的一页。
(3)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线索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发展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开始进行改革,但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以失败告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
(2)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未取得预期效果,后转向政治领域改革,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本单元内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❼回扣•主干知识)❷建聚焦・高频考点探究•核心要点❻体验•经典考题课时提能演练回扣J主干知识..... 蛊■提不・••••••.樽和址I 胃毯中出现広写砚那,请关用膚? 爻有幻好片・色复比可左嚼观| 著有不亿我诸谆解I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1-条件(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日益暴露,表现为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经济危机爆发。
(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
⑶思想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一空想社会主义。
(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为什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埜蜃圭乂的基本原理。
(1)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2)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3•意义: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史论妾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始指引工人运动沿看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
二、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经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 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国际: 一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4)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进程(1)《四月提纲》:列宁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镇压了示威的工人和士兵,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⑶武装起义:1917年11月,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203601. 1831 年11 月21 日,法国里昂的丝织工人举行起义。
起义领导机关发布告市民书,宣布将成立“普选的初级代表大会” ,并组织“新的国民自卫团” 。
这表明工人阶级的运动( )A. 已明显地触及政权问题B. 已明确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C. 已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支持D. 已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运动指导思想2.“圣西门的社会主义理想在法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一度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他最终并没有给法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圣西门的理论不能“给法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缺乏广泛的社会实践B.是脱离实际的空想C.不符合工人阶级需要D.得不到政府的认可3. 1830 年,英国棉纺织工人成立了“全国劳工保护协会” 。
1831 年建立了“工人阶级全国联合会”。
稍后,一些工会团体,如“建筑工人工会”“纺织工人工会”等相继出现。
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英国工人运动最为激进B.英国工人运动水平最高C.英国工人开始走向联合D.英国政党政治日趋完备4.1841 年,法国人路易·勃朗发表《十年史:1830— 1840》,他主张由国家投资建立“社会工场” 以取代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从而使资本主义逐步让位于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路易·勃朗应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B.资本主义制度的忠实捍卫者C.科学社会主义者D.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信奉者5. 《全球通史》中写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哲学最终战胜了欧洲其他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他那里程碑式的著作直到今天依然引来了各式各样的解释、批评以及修正。
”关于文中“里程碑式的著作”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著作指的是《共产党宣言》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C.指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D.促使欧洲工人阶级开始觉醒6.1881 年11 月,德皇威廉一世发表的《黄金诏书》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一定不能仅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过火行为进行镇压,同时要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福利”;他认为社会保险是“一种消灭革命的投资”。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学案10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标要求]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时间:1848年(2)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 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 的客观规律。
揭示了 的历史使命。
号召 ,同 进行斗争。
(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________________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 1.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外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____________的武装。
2.成立(1)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国民自卫军占领城内战略要地。
(2)3月28日,巴黎人民通过选举建立了____________。
3.措施(1)时间:1871年5月下旬。
(2)原因⎩⎪⎨⎪⎧主观上: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 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
客观上:临时政府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反动力量强大。
5.意义(1)巴黎公社是____________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丰富了____________学说。
(3)其经验教训是______________运动的宝贵财富。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背景(1)经济:________________有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____________十分尖锐。
(3)国际:________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4)现实:__________后出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