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护理新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6
静脉输液护理最佳方法创新进展静脉输液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疾病的治疗及补液,提供给患者有效的治疗支持。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如何确保静脉输液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静脉输液护理也在不断创新进展,此文档将通过以下5个方面,探讨静脉输液护理最佳方法创新进展的研究成果以及应用:1.最新技术设备的应用现在的静脉输液护理中,许多最新的技术设备得到应用,对于患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
例如:智能输液泵,可以实现精确计量,提高输液精度,且有报警系统,减少人工错误率。
另外,微针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微针直径较小,可以减少疼痛敏感,降低患者不适程度。
2.准确检测输液质量静脉输液护理中,输液的稳定性和质量对于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以,检测和评估输液的质量也十分关键。
最近几年,一些先进的可视化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调制器、检测仪器等,对输液精度进行非常准确的检测,以减少费用和提高输液质量。
3.注射靶向技术改进近年来,注射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创新,这些新技术能够帮助护士准确注射药品,避免医疗问题的发生。
例如:药物靶向技术能够准确传递药物到患者的病灶,而不会对其他正常的组织结构产生影响。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4.技术监管与强化培训随着静脉输液护理的不断创新,加强技术监管、维护药物安全也越来越重要。
各大医院也应该严格监督每个护士的技能水平,给予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避免医疗事故产生,促进患者安全和健康。
5.重视护理流程管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护理流程的规范和标准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机构应不断完善护理流程管理制度,并通过大量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规范的实施。
同时,还应加强护理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提高护理团队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总结来说,对于静脉输液护理最佳方法的创新进展,关键在于技术的应用、质量的监测、注射技术等的创新、监管和培训工作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护理研究Nursing Research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新进展曾柳芳奚翠云陈耀南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广西柳州545002【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20-02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它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近年来医务工作者就静脉输液外渗问题进行了很多实践研究,为使护士更好地掌握药物外渗的防治问题,现将静脉输液外渗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静脉输液外渗原因1.1护士原因操作不过硬,未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巡视不及时;无计划使用血管;局部解剖不熟悉;对药物特性及使用方法不了解;心理素质差;宣教不到位。
1.2患者自身原因休克、血管通透性增加、躁动、不合作、血管弯曲、血管充盈度差。
1.3时间过长输液量大、输液时间较长,使局部血液长期被稀释,静脉管壁缺血渗透性增加,当药液通过静脉管壁时,也会使药液外渗[1-2]。
1.4药物原因与药物种类、浓度、剂量、酸碱度、渗透压、毒性作用等有关。
药物的刺激,使血管痉挛,虽然针头在血管内,但因向心性循环有阻力,而逆流至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强烈收缩,局部组织供血减少,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致药物外渗[3]。
2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2.1做好预防性措施护士了解和掌握刺激性药物的种类及药物外渗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护士和患者对刺激性药物的认识,正确合理选择血管,有效告知和健康宣教,加强巡视观察,尽早发现渗漏[4]。
2.2加强护士素质的培养有计划地合理使用静脉,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必要时做好保护性约束。
2.3掌握最佳静脉条件避开关节处,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易于触及,充盈良好且不宜滑动的血管等[5]。
长期住院患者,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可避免静脉的反复穿刺。
2.4持针穿刺手法前后持针穿刺手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局部药液外渗率、患者疼痛均明显优于上下持针穿刺法。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一)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是目前全球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权威。
一、美国输液护士协会的发展历史1972年成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AIVN〕,1973年更名为全国静脉输液治疗学会〔NITA〕,1980更名为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
INS的成员构成:注册护士占93.5%,其他专业人员〔医师及药剂师〕占6.5%。
二、美国输液护士协会出版物1. 《静脉输液护理杂志》双月刊,是一本动态回忆性的专业杂志,该杂志集中反映在静脉治疗专业领域中临床、管理、人文学和技术发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2. 《新闻专线》双月刊,全国发行的新闻性刊物,聚集临床、健康保险条例、药理学、教育及有成就者的最新信息。
3. 《静脉输液治疗:临床理论与实践》,美国当今标准教材,由广阔的静脉输液护理人员编写,该书被视为静脉输液护士临床操作的标准参考教材。
4. 《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经过6次修订美国输液护士协会〔Intravenous Nurses Society—INS〕是目前全球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权威。
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作用明确输液治疗护理的责任范围;为临床老师提供测评内容〔对临床护士进行能力评估、提供绩效改良的标准、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适用各种临床环境〔如医院、急救中心、社区护理中心等〕、各类患者;指导医疗机构制订和发展与输液护理有关的制度、程序的框架;指导制订专业教育计划〔实践标准对静疗护士的能力、教育要求有明确规定〕。
四、《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内容包括:输液治疗护理专业性实践和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两部分内容。
〔一〕输液治疗护理专业性实践1. 输液治疗护理基本的价值体系护士应始终如一向每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
患者的安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在护理的实践范围开展工作〔如INS的标准规定锁骨下静脉穿刺是医疗行为,护士不能操作,否则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609-静脉治疗的规范与
护理
答案详见:医搜题
(一)静脉输液治疗新进展
1、深静脉导管可留置的时间为()
A、72-96小时
B、3-7天
C、1-2周
D、2-4周[正确答案]
E、1-2个月
2、安全性最佳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尖端留置位置是在()
A、上腔静脉心房入口上5cm
B、右侧第2肋骨上缘
C、第3胸椎到第5胸椎之间
D、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上壁交界连接点[正确答案]
E、第2-3前肋间水平
3、选择静脉治疗工具时对患者的评估不包括()
A、治疗方案
B、、年龄[正确答案]
C、治疗药物预期时间
D、皮肤穿刺部位血管特征
E、静脉输液治疗成本
4、属于中心静脉治疗优点的是()
A、穿刺简单方便
B、经济实用
C、并发症少
D、可用于所有类型的输液治疗的给药[正确答案]
E、临床使用较多。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新进展研究【摘要】输液治疗护理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护理手段之一。
为了确保输液治疗护理的质量,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我们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培训输液治疗护士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沟通、科研、咨询、临床管理、质量控制和预算等能力,规范实践标准,加强职业防护,提高输液治疗护理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
【关键词】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508-02随着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护理也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护理众多的实践领域中,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是应用最多的一项实践活动。
据统计,90%~95%的住院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实施成功的静脉穿刺,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正在走向专业化,并逐渐地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科学[1]。
1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定义在体液与电解质、药理学、感染控制、儿科、血液制品输注治疗、胃肠外营养、抗肿瘤治疗及质量管理方面从事静脉输液的技术与临床实践[2]。
2从事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专业护士(专业静疗护士)2.1专业静疗护士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1)注册护士:通过正规统一考试,获得注册护士上岗证;(2)护理学学士学位:护理本科毕业并且获得护理学士学位证书;(3)1年静脉输液治疗经验(过去连续的2年中实施静脉输液治疗和护理1600h);(4)必须具备国家级认证的静脉输液注册护士证书。
2.2专业静疗护士资格认证专业资格认证是一个自愿的过程,它对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承诺水平的要求远远高于职业注册的基本要求。
在美国是由静脉输液护士考试学会(nita)组织考试,资格在全国认可。
2.2.1基本条件为:(1)具有注册护士执照;(2)通过定义中提到的9个科目选择题形式的笔试;(3)考前2年内有≥1600h静脉输液护理注册护士经验。
静脉输液的护理新进展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26-01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地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促进舒适,国内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的途径、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静脉输液操作新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多项研究,笔者对此综述如下。
1静脉输液途径的增多1.1静脉输液材质的更新。
1957年使用头皮静脉针,1964年b-d 公司用生物原材料制成套管针,在静脉内留置。
我国在1971年也开始应用静脉内高价营养,1972年国内制成硅橡胶导管,采用静脉导管水射置管法。
目前浅静脉和深静脉插管的技术已为护士掌握,解决了危重患者穿刺难,反复穿刺的痛苦。
1.2静脉输液部位选择的增多。
从最初的皮下输液、周围静脉输液到颈内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部位不断的增多,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
2中心静脉导管的输液优势目前临床上应用2种中心静脉导管术: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和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两者各有优势。
2.1cvc是指各种静脉导管插入后,其尖端达到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经由静脉的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标本的采集等。
cvc具有置管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
2.2picc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留置时间长的优点,更适合用于稳定状态输液。
3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3.1静脉留置针的概况。
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针。
3.2静脉留置针在国内外的使用情况。
早在37年前欧美国家已普及使用,17年前亚洲一些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已取代头皮针,它的使用率为95.7%。
国内大陆地区中小城市普遍使用的仍是头皮钢针,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在不断上升。
静脉输液流程总结报告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患者补充体液、输送药物等目的。
为了确保输液安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对静脉输液流程进行了总结和改进。
首先,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医嘱审核制度。
在开始输液前,护士要仔细核对医嘱内容,包括输液速度、药物剂量等信息是否符合规定,并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其次,我们优化了输液设备。
使用新型的输液泵,可以根据医嘱精确设置输液速度,避免了手工输液时的误差。
另外,我们也配备了高质量的输液管和注射器,确保输液过程中不发生泄漏、阻塞等问题。
第三,我们注重消毒和无菌操作。
在开始输液前,护士要仔细洗手,并佩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
同时,对管道、输液针头等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第四,我们注重观察和监测患者反应。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输液部位是否红肿、疼痛等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我们加强了沟通和团队合作。
护士和医生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及时交流患者的情况和输液进展。
同时,要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互相配合、支持,共同完成好输液工作。
通过对静脉输液流程的总结和改进,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
首先,输液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大大减少了输液相关的意外事故。
其次,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他们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更加放心。
同时,通过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进。
例如,有些患者对输液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感到担心和害怕,需要通过沟通和解释来减轻他们的恐惧。
另外,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也要时刻保持专注和仔细,避免疏忽和错误的发生。
总之,静脉输液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609-静脉治疗的规范与
护理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静脉输液治疗新进展
1、深静脉导管可留置的时间为()
A、72-96小时
B、3-7天
C、1-2周
D、2-4周[正确答案]
E、1-2个月
2、安全性最佳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尖端留置位置是在()
A、上腔静脉心房入口上5cm
B、右侧第2肋骨上缘
C、第3胸椎到第5胸椎之间
D、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上壁交界连接点[正确答案]
E、第2-3前肋间水平
3、选择静脉治疗工具时对患者的评估不包括()
A、治疗方案
B、性别、年龄[正确答案]
C、治疗药物预期时间
D、皮肤穿刺部位血管特征
E、静脉输液治疗成本
4、属于中心静脉治疗优点的是()
A、穿刺简单方便
B、经济实用
C、并发症少
D、可用于所有类型的输液治疗的给药[正确答案]
E、临床使用较多。
静脉输液的护理新进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地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轻痛苦,笔者通过对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改良静脉输液操作技巧(静脉穿刺法、进针长度、针柄固定法、拔针时机及按压方法、一次性排气成功法)等方面综述如下。
一、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应用概况静脉输液穿刺的工具一般有头皮钢针、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静脉输液港等几种。
李春燕等[1]对北京地区47家医院进行调查,头皮静脉钢针的使用率为100%,而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取消了头皮钢针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率为95.7%;PICC普及率达到91.5%;静脉输液港的普及率仅为10.6%。
头皮钢针是国内普遍使用的输液穿刺工具,但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产生使静脉输液渗透到皮下组织的并发症,如果液体是一种发泡剂,则有潜在的严重并发症。
美国INS编写出版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06版)中规定使用头皮钢针仅限于短期或单次给药治疗[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一种先进的新型输液器材,20世纪60年代在欧盟国家普及应用。
它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刺激小、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少护士工作量、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3]。
因此在我国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也十分广泛,涉及到家庭及社区。
但其临床应用效果受到合作程度、血管因素、疾病因素、护士的操作因素、输液工具因素、护理因素、药物因素等方面的影响[4]。
当前,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输液在临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常用于测量中心静脉压,进行大量而快速的静脉输液,长期肠外营养途径,作为血液透析的管道等。
它减少了浅静脉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临床工作量。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又称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CVPAS),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由注射座和静脉导管组成,可用于输注各种药物、补充液体、营养支持治疗、输血、血样采集等。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后把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导管的另一端和穿刺座相连埋置胸壁皮下组织中,并缝合固定,患者体表可触摸到圆形穿刺座。
需要输液时,将无损伤针头经皮肤垂直刺入注射座即可。
其可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难度,同时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中心静脉,迅速稀释药物、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可作为患者永久性通道。
其安全性、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输液装置的接受程度明显优于PICC法[5]。
二、中心静脉导管输液的优势临床上应用2种中心静脉导管术: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
两者在临床应用上各有优劣,护士在穿刺前,必须全面评估病人的诊断、病情、心电图、胸片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确保置管的安全。
PICC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留置时间长的优点,更适合用于稳定状态输液(如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肿瘤化疗等);CVC具有置管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更适合用于重症急诊病人的抢救治疗[6]。
CVC是指各种静脉导管插入后,其尖端达到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经由静脉的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标本的采集等。
中心静脉置管主要穿刺途径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技术高,容易出血,但导管留置时间长,血流量充足,感染发生率低,不影响美观;颈内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大,血流量充足,但影响休息及美观舒适,有时可遗留瘢痕等;股静脉穿刺置管较容易,不易出血,但血流量相对不足,感染率高,影响肢体活动。
樊桂娟[7]对上述3个不同部位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穿刺途径各有不同的优点,可根据患者的外周血管情况、具体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的置管方式。
总之CVC具有置管时间短、流速快的优点,但对静脉的选择性高,危险性大,易引起气胸、血胸、感染、空气栓塞等并发症。
PICC是一种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并开口于中心静脉的导管,它简化了中心静脉的穿刺过程,降低了中心静脉的穿刺风险和感染几率,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具有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留置时间长、感染和栓塞率低、适应性广的优点。
但由于送管路径长,在送管过程中可能遇到静脉瓣或血管走向异位不能顺利到达上腔静脉,这就需要常规进行拍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也因此置管时间较CVC长。
三、穿刺方法的改良及其进针长度传统静脉穿刺法为斜刺法: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30°,由静脉旁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推进少许,最后妥善固定[8]。
但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低、疼痛明显、留置时间短、耽误时间等缺点。
下面介绍几种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①针头斜面向上直刺法:吴晓莲等[9]采用右手持头皮针小柄,使针尖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针头与皮肤成40°~60°,利用腕部力量,以轻快地动作在静脉上方快速穿过皮肤直刺血管,针头进入血管后见回血或感觉有突破感后,迅速将针柄放平,再沿血管进针少许。
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且能减少对静脉的损伤,延长静脉的使用寿命。
②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张成[10]采用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即右手拇指、食指分别持针柄上下两面,针柄与皮肤垂直,针尖斜面向左进针,针体与皮肤角度为30°~45°,见回血后,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进针少许。
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
③增大角度进针法:谢玉凤[11]采用右手持静脉穿刺针头在血管上方或侧面与皮肤成60°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再呈约20°沿血管方向送入,见回血后将针头沿血管进针少许。
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改善护患关系。
④手背自然放松进针法:孙玉红[8]等采用让患者自然放松,不需握拳,操作者左手紧握患者的四指或五指,使之向手心方向弯曲成弧形,然后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针头与皮肤呈45°左右,向心方向,在血管的上方直接刺入静脉,见回血沿静脉走向向前推进少许。
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⑤逆向穿刺法:老年及长期输液患者因长期输液导致静脉受损,导致穿刺困难,不但在心理上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延误了治疗时间。
龙庆文[12]采用掌指逆行穿刺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与传统的正向穿刺法相比较,具有不受体位限制、易固定,掌指及腕关节活动度好、舒适度、满意度增加等优势。
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有关穿刺针进入血管的长度无明确要求,一般越短越好,但以固定方便牢靠,不损伤血管壁为宜。
于瑞花等[13]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分别再进针0.4 cm和1 cm的方法行静脉输液,其结果显示针头进入血管短的(约0.4 cm)的一组对血管的损伤小,血管使用寿命长,病人疼痛反应小。
而进针长(约1 cm)的一组对血管损伤大,静脉使用次数减少,疼痛反应剧烈。
这主要是由于注射针头对血管壁的局部机械性损伤所致。
进入血管针头越长,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大,对血管壁损伤程度越严重,红细胞及血浆成分渗出越多,血管淤血明显。
而进针越短,对血管的机械损伤越小,上述变化越轻。
提示临床上静脉穿刺时见回血后,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在能达到牢固固定针头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进入静脉的针头长度,特别是长期输液的危重症、慢性病、肿瘤化疗病人,对延长病人静脉的使用寿命、减轻病人痛苦、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四.针柄固定改良方法传统的静脉输液针柄为右侧固定,当针头进入血管后,针头与血管间均形成一夹角,当角度很小时,针尖斜面与血管内上壁几乎贴近,往往造成液体不滴现象。
为解决这一问题,常将针尾部垫起,如遇到较小的血管,针尖可直接抵碰血管下壁,根据力学原理,针尖着力方向正好斜对血管下壁,稍有外力作用,往往造成血管被刺破,液体渗漏,引起肿胀疼痛。
而洪晓珍[14]采用针柄左侧固定法,即穿刺针进入静脉血管后轻轻旋转针柄至左侧后固定,针头与血管间的角度使针尖着力方向正好与血管上壁斜行背离,不易刺破血管上壁,由于斜面朝下,针尾端并未垫起,针尖往往位于血管较中间的位置,不易触碰血管下壁。
与传统的针柄右侧固定法相比能减轻患者疼痛,保护血管不易刺破,维持输液管道通畅。
另外,针柄左侧固定时,针梗阻挡血流形成的旋涡在针尖斜面的背后,针头内流出药液可以很快被血流冲散稀释,单位时间内接触血管的血药浓度相对较小,不易造成血管疼痛。
对于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固定法,蔡秀乔[15]采用先将一条胶布的中心点贴住穿刺针针柄底部,并将胶布两端向上作“V”型胶布初步固定,打开调节器,看滴速通畅局部无异常后,用带敷料贴的胶布横贴于针眼和针柄处,如针头与血管不在一个平面,用一棉签去梗后垫于针柄与头皮间的空隙处,使针头与血管在同一水平,并用一条胶布作“U”型固定(塑料管不要压住针头),如还不能固定妥帖,在适当的部位贴胶布加强固定,调节滴速。
与传统的固定法相比,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固定时及输液途中发生渗漏。
五、按压时间及拔针方法迄今为止,护理教科书没有明确规定按压时间[16],护士只是按传统习惯嘱咐患者按压针眼片刻,具体按压多长时间很少有人注意。
大多数患者输液完毕多急于离开,按压时间常不足,导致皮下瘀血增多。
陈凤华等[17]采用竖压法,即输液完毕后,护士左手将进针部位的皮肤向下绷紧,右手迅速拔出针头,并立即用消毒棉签在与穿刺血管平行方向按压穿刺点分别为3 min和5 min,与横压法,即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时消毒棉签在与血管垂直方向按压皮肤针眼3 min和5min相比:静脉输液拔针后竖压法能减少皮下淤血,效果明显优于横压法,按压时间为5 min效果明显优于按压时间为3min。
陈华萍等[18]采用改良后新的拔针按压法,即患者输液完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先揭下除覆盖针头之外的所有输液贴,然后嘱患者用对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横向轻轻置于覆盖针头的输液贴上方,此时不要用力按压,接着护士右手捏住针柄,顺着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则快速拔出体外立即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止液体漏出,当针头退出表皮的同时,嘱患者将置于皮肤针眼处上方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迅速向下按压,按压力度均匀和适中,按压时间≥5 min,在按压同时输液侧上肢举高。
与传统拔针按压法(称传统法)相比,该法能减轻拔针后疼痛、减少皮下瘀血发生率。
孟维玲等[19]采用无创拔针法,即揭开固定针头的输液贴(保留带小纱块一条),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 c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拇指虚按输液贴的小纱块,右手反折输液管并持针柄,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