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害虫的非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33.09 KB
- 文档页数:8
害虫防治方法害虫是指对人类、畜禽、作物、林木、仓储物品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昆虫、螨类、线虫、软体动物和鸟兽等。
它们以其数量庞大、繁殖力强、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害虫防治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害虫防治方法。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天敌、病原体等天然的生物因素,对害虫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无公害、安全、长效等特点,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利用天敌捕食害虫,可以减少害虫的数量,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对害虫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化学农药具有杀灭速度快、效果明显的特点,可以迅速控制害虫的数量,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但是,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对害虫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高温、低温、光照、电磁波、超声波等手段。
例如,利用高温烘烤仓库可以杀死仓库里的害虫,保护仓储物品的安全。
四、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栽培措施,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的一种方法。
例如,合理选择作物品种、密植、间作、轮作、混作、套种等措施,可以减少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五、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是指通过调整生态平衡,减少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的一种方法。
例如,合理利用天敌、鸟类、蜻蜓等天然的生物因素,可以减少害虫的数量,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六、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是指综合运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栽培管理、生态防治等多种手段,对害虫进行综合控制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手段的优势,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在实际的害虫防治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害虫种类、数量和危害程度,综合运用上述各种防治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白蚁防治工程技术方案一、工程背景白蚁是一种极为危害建筑结构的害虫,严重影响房屋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白蚁防治工程在建筑和房地产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工程。
二、工程目标本工程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达到以下目标:1.减少白蚁对建筑造成的损害2.对已有的白蚁进行消灭3.防止白蚁继续在建筑中滋生繁殖三、工程方案白蚁防治技术主要分为非化学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类。
本工程将采取非化学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
1.非化学防治措施:(1)建筑结构施工:选用防白蚁材料,加强建筑结构的防白蚁设计和施工;(2)通风透气:加强建筑物内外的通风和透气,让建筑物干燥,不利于白蚁的生存和发展;(3)保持环境卫生:杜绝废旧木材堆放、废弃物堆积等不利于防白蚁的弄脏污染环境,保持建筑物周围的卫生环境;(4)打击白蚁繁殖源:对白蚁繁殖的场所进行清理,包括清除树根、草丛等隐蔽空间。
2.化学防治措施:(1)以药物为主:选用效果好、安全可靠的防白蚁药剂,在白蚁出现问题区域喷洒,达到防治白蚁的效果;(2)注入法:在建筑物的地基和立柱上进行防白蚁注入,将药物注入建筑物内,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四、工程实施方案1.工程前期准备:(1)了解施工地形和环境条件,查明白蚁种类及白蚁繁殖状态;(2)制定施工方案并明确施工任务;(3)准备必要的工具、药剂和器材。
2.施工前准备:(1)将现场清理干净,除去生物、杂草、树根等;(2)将施工地区进行围栏隔离,保证施工区与其他区域分隔开。
3.施工操作:(1)对建筑结构进行细致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2)选用防白蚁的药剂,在白蚁活动的地方进行喷洒或注入防治;(3)定期监测白蚁活动并进行必要的处置。
四、工程后期管理1.工程结束后进行结构检查,确认白蚁是否被彻底消灭;2.定期监测,如发现白蚁再次滋生,及时进行处理;3.持续更新、维护防白蚁药剂的使用效果。
五、工程效果预期本工程采用综合措施进行白蚁防治,能够对白蚁造成的损害进行有效防治,达到减少白蚁对建筑造成的损害、对已有的白蚁进行消灭和防止白蚁继续在建筑中滋生繁殖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报告蚊虫的习性及其防治研究研究者:魏文静青岛志诚中学初三、3 班学生一、研究计划通过搜查资料研究蚊虫的种类及生活习性,总结当前常用的环境友好的防制方法。
二、内容(一)课题来源: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时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二)课题实施报告:摘要近年来,蚊媒传播疾病日益严重,研究蚊虫的生活习性及防制方法重新引起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主要当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物防制;蚊虫媒介;驱虫剂;避蚊胺蚊虫是重要的卫生害虫,它不仅刺吸人血,骚扰人类,还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郊区登革热及临省广东乙脑等蚊媒传染病流行。
以及疟疾在全球呈回升趋势;登革热不仅在东南亚出现暴发流行,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复燃;1999 年以后,西尼罗病毒病开始在北美肆虐。
因此,研究蚊虫的生活习性和防制方法引起了医学昆虫界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广泛关注。
在此我将现在的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一、蚊虫的生态习性1.1生活史蚊虫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活史分4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蚊。
前3个阶段生活在水中,成蚊生活于陆地上(图1)。
雌蚊产卵于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一次产卵十至一二百粒。
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虫,幼虫经4次脱皮变为蛹,蛹羽化变为成蚊。
蚊虫从产卵到羽化的时间因种类、温度、营养等因素而异。
在适宜温度和环境下,完成一个周期通常需要11 ~18天左右(表1)。
图1 蚊虫的生活史表1 我国几种重要蚊种的生活史周期1.2生态习性1.2.1卵雌蚊产卵于水中,有的蚊种(伊蚊)则将卵产在潮湿土壤的表面。
卵在水中才能孵化。
按蚊、库蚊卵漂浮在水面,干燥后易死亡,伊蚊卵多沉在水底或潮湿泥土中,耐干、寒,在干燥情况下可存活数月或更长时间,故可以卵越冬。
蚊虫卵期温度在27 C时通常是2〜3天,在不同温度中,不同蚊种卵的孵化时间也有差异,如在26 C温度,淡色库蚊需要2.25天,中华按蚊需要2.66天。
122幼虫幼虫发育分为W龄,从卵孵化的幼虫为I龄,脱皮后变成H龄幼虫,第3次脱皮变成W龄幼虫,再脱一次皮变成蛹。
卫生害虫的危害及其防治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常见的卫生害虫及特点•卫生害虫的传播途径与生存环境•防治卫生害虫的方法•卫生害虫的预防措施•结论与展望01引言卫生害虫是指那些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生活的,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昆虫,如蚊、蝇、蟑螂、蚂蚁等。
这些昆虫通常具有繁殖能力强、适应力强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什么是卫生害虫卫生害虫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如蚊子传播疟疾、登革热等,苍蝇传播痢疾、霍乱等。
卫生害虫的危害传播疾病危害卫生害虫会干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如蟑螂夜间活动发出的噪音、蚂蚁到处觅食等。
侵扰人类生活卫生害虫会损坏食品、衣物、书籍等人类财产,造成经济损失。
损坏物品提高环境质量防治卫生害虫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更舒适地生活。
保护人类健康防治卫生害虫可以减少疾病传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防治卫生害虫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防治卫生害虫的重要性02常见的卫生害虫及特点蚊子是卵生昆虫,繁殖能力极强,一生可产卵数次,每次数量不等。
繁殖能力强传播疾病媒介活动范围广蚊子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如疟疾、登革热等。
蚊子活动范围广泛,可在不同环境中生存。
03蚊子的特点0201食性杂苍蝇的食物种类非常杂,包括粪便、食物残渣等,对环境卫生要求较高。
繁殖速度快苍蝇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对苍蝇在交配完成之后的十天左右开始产卵,之后每隔一天产下一粒,每次下蛋的时间为5-6天左右,每次下蛋40-50粒左右开始孵化。
传播疾病媒介苍蝇可携带多种病菌,如细菌性痢疾、霍乱等,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苍蝇的特点蟑螂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可在不同温度、湿度和食物条件下生存。
适应性强蟑螂可携带多种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传播疾病媒介蟑螂繁殖速度快,且具有抗药性,难以根除。
难以根除蟑螂的特点老鼠繁殖能力强,一对成年老鼠在一年内可繁殖多达数百只的后代。
第1卷第2期植物医学2022年4月V o l.1N o.2P l a n tH e a l t h a n dM e d i c i n e A p r.2022D O I:10.13718/j.c n k i.z w y x.2022.02.001苯氧威在我国的登记情况及对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刘刚1,王璐1,李雪婷2,3,冯慧1,张敏1,李美荣11.山东省宁阳县农业农村局,山东泰安271400;2.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18;3.山东省宁阳县东疏镇农技站,山东泰安271401摘要:苯氧威是一种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非萜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本研究介绍了苯氧威的理化性质和杀虫机制,综述了苯氧威在我国的登记情况及对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新型制剂的研制及复配产品的开发,同时对苯氧威的登记和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关键词:苯氧威;昆虫生长调节剂;害虫;农药登记;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8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71354(2022)02000107R e g i s t r a t i o no f F e n o x y c a r b i nC h i n a a n d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o nP e s t C o n t r o lL I U G a n g1, WA N GL u1, L IX u e t i n g2,3,F E NGH u i1,Z HA N G M i n1, L IM e i r o n g11.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R u r a l B u r e a uo f N i n g y a n g C o u n t y,T a i a nS h a n d o n g271400,C h i n a;2.C o l l e g eo f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S h a n d o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T a i a nS h a n d o n g271018,C h i n a;3.A g r i c u l t u r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S t a t i o no f D o n g s h uT o w n i nN i n g y a n g C o u n t y,T a i a nS h a n d o n g27140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F e n o x y c a r b i s an o n-t e r p e n e i n s e c t g r o w t hr e g u l a t o r p e s t i c i d ew i t h j u v e n i l eh o r m o n e a c t i v i t y.I n t h i s r e s e a r c h,t h e p h y s i c o 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a n d i n s e c t i c i d a lm e c h a n i s mo f f e n o x y-c a r bw 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t h e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s t a t u s o f f e n o x y c a r b i nC h i n a 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收稿日期:20220302作者简介:刘刚,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及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共同第一作者:王璐,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工作.通信作者:李美荣,农艺师.p e s t c o n t r o lw e r e r e v i e w e d ,a n d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n e w p r e p a r a t i o n s a n dc o m p o u n d p r o d u c t s w a s p u t f o r w a r d ,a n d t h e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o f f e n o x y c a r bw e r e a l s o s u g g e s t e d .K e y wo r d s :f e n o x y c a r b ;i n s e c t g r o w t h r e g u l a t o r ;p e s t ;p e s t i c i d e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e f f i c a c y 苯氧威(F e n o x y c a r b ),又名双氧威㊁苯醚威等,最早由瑞士先正达公司开发,本世纪初开始在我国登记推广,是一种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非萜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具有高效㊁广谱㊁低毒㊁安全㊁对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1-3].但是,目前国内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登记产品数量和作物㊁场所种类均明显偏少,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本文综述了苯氧威在我国的登记及研究进展情况,呼吁有关生产企业进一步加快产品登记步伐,扩大应用作物㊁场所范围,促进我国农林等产业高质量发展.1 苯氧威的理化性质及毒性苯氧威化学名称:2-(4-苯氧基苯氧基)乙基氨基甲酸乙酯,C A S 登录号:72490-01-8,分子式:C 17H 19N O 4,化学结构式如图1.图1 苯氧威化学结构式苯氧威纯品为无色结晶体,熔点53~54ħ,闪点224ħ,蒸气压0.0078M p a (20ħ),溶解性(25ħ时):水5.7m g /k g ,丙酮㊁氯仿㊁乙醚乙酸乙酯㊁甲醇㊁异丙醇㊁甲苯等大于250g /k g .在室温下㊁于密闭容器中稳定两年以上.在p H3~9,50ħ下水解稳定,对光稳定.苯氧威对人和家畜低毒.对大白鼠急性经口L C 50>10000m g /k g (国外报道:>16800m g /k g ),急性经皮L C 50>2000m g /k g (国外报道:>5000m g /k g ),急性吸入L C 50>0.48m g /L (空气),均为微毒.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仅对皮肤和眼有轻微的刺激.对鹌鹑㊁蜜蜂均低毒,对鲤鱼的毒性属中等毒[3-5].在我国登记的苯氧威原药和制剂(包括单剂和复配剂),登记毒性均为微毒至低毒级别[6].2 苯氧威的作用机制苯氧威杀虫谱较广,国内外实践证明,其对鳞翅目㊁鞘翅目㊁双翅目㊁同翅目多种害虫及一些蜱螨㊁线虫有效,可广泛用于农林业㊁粮食贮藏和卫生害虫的防治[1-2].苯氧威兼具二苯醚和氨基甲酸酯分子结构,具胃毒和触杀作用并对昆虫内分泌激素有多种调节功能,它的杀虫机制主要包括4种:①使昆虫无法蜕皮变态而逐渐死亡;②抑制成虫期变态,从而造成后期或蛹期2植物医学 h t t p ://x b b jb .s w u .e d u .c n 第1卷死亡;③有较强的杀卵作用;④对昆虫的胚胎发育㊁繁殖㊁性外激素的产生,迁徒行为,群居性昆虫的等级分化等,都可使其产生异常变化.3 苯氧威的登记情况到2010年,临时登记产品累计共有11个,其中原药3个,制剂8个,涉及河南㊁江苏2个省的3家生产企业.剂型包括乳油㊁可湿性粉剂㊁粉剂等3种,登记作物/场所和防治对象包括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㊁小菜蛾㊁蚜虫,苹果树黄蚜㊁梨树梨木虱㊁柑橘树介壳虫㊁松树松毛虫㊁仓储原粮仓储害虫等.但到2013年,所有产品临时登记证均已过期,苯氧威一度退出我国市场.直到2018年,我国首次批准苯氧威产品正式登记,到2022年2月底,正式登记产品只有3个,其中原药1个,制剂2个,涉及河南㊁江苏㊁江西3个省的3家生产企业,剂型均为悬浮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只有柑橘树潜叶蛾㊁介壳虫(表1)[6].表1 我国目前批准正式登记的苯氧威产品序号登记证号农药名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登记证持有企业1P D 2018160996%苯氧威原药 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2P D 20181608250g /L 苯氧威悬浮剂柑橘树潜叶蛾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P D 2021106325%苯氧威㊃噻嗪酮悬浮剂柑橘树介壳虫河南喜夫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 新型制剂研制及复配产品开发根据苯氧威的性质特点,可加工成多种剂型产品,并适于与多种化学农药㊁生物农药复配.4.1 新型制剂研制除了前文所述的乳油㊁可湿性粉剂㊁粉剂等传统剂型外,近年来,国内对苯氧威新型环保制剂的研制开发也有进展.如悬浮剂产品已经获得登记;25%苯氧威水分散粒剂加工工艺可行㊁经济,性能优良,田间防效与乳油相当[3];5%苯氧威㊃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以水为分散介质,在成本㊁操作环境㊁生态环境的污染控制㊁使用㊁贮运㊁安全都方面,都优于乳油制剂[7].4.2 复配产品开发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申请的 苯氧威和环氧虫啶杀虫组合物 [8],青岛润农化工有限公司申请的 一种丁醚脲和苯氧威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9],中国水稻研究所申请的 苯氧威和烯啶虫胺复配农药 [10]等已经获得中国专利授权的复配制剂,均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杀虫谱广,速效性和持效性好,生产成本低.此外,苯氧威还适合与氯虫苯甲酰胺[11]㊁双丙环虫酯[12]㊁甲维盐[13]㊁丙溴磷[13]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以及阿维菌素[13]㊁绿僵菌[14]等生物农药进行复配使用.5 苯氧威对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苯氧威自进入我国以来,主要侧重于在防治美国白蛾㊁杨小舟蛾等林业害虫和粮食储藏害虫方面的研究,在防治农业㊁卫生㊁烟草害虫等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5.1 农业害虫杨帅等[15]使用八旋翼无人机喷洒3%苯氧威乳油防治穗期玉米螟,确定最佳飞行高度为距3第2期 刘刚,等:苯氧威在我国的登记情况及对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4植物医学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1卷离玉米冠层1m,最佳施药液量为12L/h m2,此条件下雾滴在雌穗上的沉积密度为(20.4ʃ3.0)个/c m2,防治效果为(79.6ʃ3.1)%;加入雾滴蒸发抑制剂可以把雾滴沉积密度提高至(25.5ʃ4.9)个/c m2,防治效果提高至(83.3+5.1)%.雷改平等[16]试验结果表明,3%高渗苯氧威防治桃树蚜虫的效果好于啶虫脒㊁吡虫啉,用药一次最高可达84.57%.方洪元等[17]证实,3%高渗苯氧威乳剂是防治板栗剪枝象的有效药剂.孙新杰等[18]发现3%高渗苯氧威防治桃桑白蚧效果显著,最高可达到81.2%,明显高于杀扑磷.孙德莹等[19]采用3%高渗苯氧威超低量喷雾防治2~ 4龄芦毒蛾幼虫,7d死亡率为79.1%~100%,平均防治效果88.9%,11d后达到96.3%;田间观察没有发现鱼类死亡现象,对环境安全.付书英等[20]发现,用高渗苯氧威防治核桃举肢蛾效果较好.5.2林业害虫多地研究发现,采用适当浓度的苯氧威乳油防治美国白蛾均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杀虫效果.其中,辽宁省凤城市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5500倍液喷药72h后杀虫率均可达到100%[21-22];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用3%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5d后防治效果均达100%[23];河北省文安县连续8年时间对美国白蛾的飞机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用3%高渗苯氧威防治效果最好[24].许皖豫[25]试验结果表明,3%高渗苯氧威4000倍液防治杨树食叶害虫杨小舟蛾㊁分月扇舟蛾㊁黄翅缀叶野螟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7.9%,97.9%和97.8%, 5000倍液防治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2.9%,84%和78.7%.徐元恒等[26]试验结果,3%高渗苯氧威乳油和柴油按1ʒ5,1ʒ8喷烟防治杨扇舟蛾,防效高峰3~7d,7d防效分别为89.9%, 76%;3%高渗苯氧威乳油2000倍液㊁3000倍液喷雾防治7d防效分别为91%,88.9%;25%苯氧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㊁6000倍液㊁8000倍液喷雾防治7d防效分别为94.0%, 88.9%,56.4%.胡选科等[27]运用 运五 飞机喷洒高渗苯氧威防治杨小舟蛾,施药后6h虫口减退率达55.6%,5d虫口减退率达到91.9%,杀虫速度快,效果显著.洪宜聪等[28]研究发现,在6种生物化学农药中,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杀虫活性最强.郑芹等[29]筛选出3%高渗苯氧威1000倍液可有效防治松梢螟.崔延萍[30]认为,可在每年的7月份,根据当地情况,联合使用阿维菌素乳油与高渗苯氧威乳油,以有效提高对云杉芽小卷蛾幼虫的防治效果.杨秋香[31]试验证实,3%高渗苯氧威乳油是防治云杉线小卷蛾比较理想的药剂,防治效果在87.41%以上.方国飞等[32]发现,2%高渗苯氧威乳油对松沫蝉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周明等[33]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防治橡胶盔蚧,1000,1500,2000倍液施药15d后的防效均保持在66.3%以上,且防治成本极低.李岩峰等[34]选择3种无公害农药对春尺蠖进行防治试验㊁示范,结果3%高渗苯氧威的防治效果最好,其3000~4000倍液的防效高达99.8%,且其用成本较低,推荐使用.洪宜聪[35]采用人工地面和应用超轻型飞机大面积超低容量喷洒3%高渗苯氧威乳油以及采用喷烟方法防治波纹杂毛虫,防治效果均达95%以上,同时对环境和天敌影响很小.洪宜聪[36]使用高渗苯氧威烟雾剂防治竹镂舟蛾,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许先坤等[37]试验证明,高渗苯氧威对紫薇蚜虫防效好于毒死蜱等药剂.马艳芳等[38]发现3%高渗苯氧威乳油对大栗鳃金龟成虫有效.张志等[39]发现,3%高渗苯氧威对榆紫叶甲成虫有相对突出的防治效果和速效性.张华等[40]证实,树干注射高渗苯氧威可有效防治方翅网蝽.李永刚等[41]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5000倍液防治双齿锤角叶蜂3龄后幼虫,防效达92%以上.刘艳芳等[42]试验结果表明,3%高渗苯氧威乳油500倍液对银杏大蚕蛾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张念环等[43]试验结果表明,3%苯氧威水剂对黄杨绢野螟防效较好,用量低,作用迅速,对高龄幼虫也有很好的杀灭活性.5.3 储粮害虫丁江涛等[44]研究了不同剂量苯氧威对两个世代玉米象和谷蠹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苯氧威不仅能有效地防治敏感品系的储粮害虫,亦对抗性品系有效,且持效期长,对粮食㊁环境无污染.李斌等[45]研究发现,苯氧威对仓储害虫黄粉虫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其危害.李文辉等[46]和蒋社才等[47]发现,用苯氧威处理能确保所储稻谷一年基本无虫,且对稻谷发芽率无显著影响.程暄生[48]指出,苯氧威是迄今仅见的具有广谱杀虫作用的保幼激素型化合物,可以有效防治敏感和抗性品系储粮害虫,无残毒和环境污染问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5.4 卫生害虫高倩妮[49]通过对9种化学药剂的筛选,发现苯氧威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比较明显.肖明山等[50]用实验室临时配制的0.5%苯氧威饵剂在广西玉林市陆川县红火蚁严重发生地区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虽然其对红火蚁的诱食性较差,但仍能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70d 后调查为84.9%.王磊等[51]证实,0.01m g /m L 苯氧威对金龟子绿僵菌M 09的孢子萌发㊁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均无影响,相容性较好,可以考虑将二者混配使用防治红火蚁.吴关尧等[52]研究结果表明,苯氧威乳油对家白蚁的触杀作用不明显,而苯氧威原粉在室内对家白蚁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但与对照药剂灭蚁灵相比毒杀作用缓慢.5.5 烟草害虫洪深求等[53]研究证明,在苯氧威用药量10~20m g /k g 的浓度下密闭处理烟叶10个月后,对烟草甲和烟草粉螟的防治效果均达到100%.6 最大残留限量制订情况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 B2763 2021)只规定了苯氧威在3种柑橘类水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但均为临时限量,且未指定具体检测方法(表2)[54].表2 苯氧威在我国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序号食品名称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 g ㊃k g -1)1柑0.52橘0.53橙0.57 发展趋势和建议农业农村部2021年印发的‘ 十四五 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以及2022年印发的‘ 十四五 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均明确提出,要加快研发推广低毒高效低风险农药.苯氧威作为毒性低于食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理应在控制虫害,促进农林等相关产业安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关农药企业㊁科研单位应紧紧围绕粮食㊁油料㊁果蔬等高价值食用作物和草地贪夜蛾㊁粘虫㊁苹果蠹蛾㊁草地螟㊁红火蚁㊁美国白蛾㊁杨小舟蛾等农作物一二类害虫㊁重大植物检疫性害虫㊁重大草原和林业害虫,加快苯氧威相关单剂及复配剂产品登记进程;应紧盯规模日增的5第2期 刘刚,等:苯氧威在我国的登记情况及对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6植物医学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1卷植保(森保)有人机㊁无人机飞防作业需求和广阔的林地作业需求,研发航空喷雾专用的超低容量液剂和烟剂等相关绿色环保高效制剂;应抓住磷化铝等高毒农药即将全面退市的契机,力争在仓储害虫防治领域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同时,应始终贯彻 四个最严 原则,做到 登记一种食用作物,制定一个限量标准 ,使生产有标可依㊁产品有标可检㊁执法有标可判,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参考文献:[1]张宏超,赵玉中,葛倩,等.苯氧威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前景[J].河南化工,2002,19(7):11-12,22.[2]袁文.新型农药苯氧威[J].农业知识,2009(7):50.[3]佘永红,杨睿.25%苯氧威水分散粒剂的研制及应用[J].农药,2005,44(6):254-256.[4]朱忠林,单正军,蔡道基.苯氧威对环境生物的安全评价[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0,21(6):12-15.[5]徐玉宝,许东,戚敏.苯氧威原药的毒性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3(3):167-169.[6]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数据中心:农药登记数据[D B/O L].[2022-2-28].h t t p://w w w.c h i n a p e s t i c i d e.o r g.c n/h y s j/i n d e x.j h t m l.[7]孙雯,董学畅,赵石楠.苯氧威-高效氯氰菊酯5%微乳剂的研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1):45-47.[8]董建生,张芝平,施顺发,等.苯氧威和环氧虫啶杀虫组合物:C N104054726A[P].2014-09-24.[9]袁良国,尹晓艺,段有春,等.一种丁醚脲和苯氧威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C N110200003A[P].2019-09-16.[10]傅强,胡国文,罗举,等.苯氧威和烯啶虫胺复配农药:C N102047894B[P].2013-04-24.[11]胡国文,傅强,罗举,等.氯虫苯甲酰胺和苯氧威复配农药:C N102550574A[P].2012-07-11.[12]谢勇,周惠中,冯聪,等.一种杀虫组合物:C N111264546A[P].2020-06-12.[13]刘东卫.一种含苯氧威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C N101574088B[P].2012-07-11.[14]杨华,赵丹阳,秦长生,等.绿僵菌与苯氧威的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C N108244141A[P].2018-07-06.[15]杨帅,王国宾,杨代斌,等.无人机低空喷施苯氧威防治亚洲玉米螟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2):59-62.[16]雷改平,孙新杰.3%高渗苯氧威防治桃树蚜虫药效试验[J].林业科技,2013,38(4):54-55.[17]方洪元,邓先珍,杨勤跃,等.两种药剂对板栗剪枝象的防治试验[J].湖北林业科技,2012,41(3):33-34.[18]孙新杰,范培林.3%高渗苯氧威防治桃桑白蚧药效试验[C]//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十次㊁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九次㊁河南省植病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3:190-192.[19]孙德莹,胡建辉,石跃龙,等.3%高渗苯氧威防治芦毒蛾幼虫的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6,25(2):37-39.[20]付书英,刘银菊,刘金梅.高渗苯氧威防治核桃举肢蛾效果好[J].河北果树,2007(S1):128-129.[21]邹立亚,陈军,赫巍,等.3%高渗苯氧威防治美国白蛾药效筛选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6,25(6):37-39.[22]李林,李海霞.3%高渗苯氧威防治美国白蛾药效与推广[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5):118-119.[23]夏明辉,赵燕,王文亮,等.几种新型生物杀虫剂防治美国白蛾林间药效试验[J].山东林业科技,2014,44(1):58-60.[24]吴建梁.飞机防治美国白蛾用药效果调查[J].河北林业科技,2016(3):59-62.[25]许皖豫.应用高渗苯氧威喷雾防治杨树食叶害虫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7(13):112-114.[26]徐元恒,李阳,吴晓丽,等.不同剂型苯氧威防治杨扇舟蛾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4):94-95.[27]胡选科,李俊红,孙新杰,等. 运五 飞机林间喷洒高渗苯氧威防治杨小舟蛾试验[J].现代园艺,2013(7):13.[28]洪宜聪,丁珌,刘化桐,等.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J].世界竹藤通讯,2021,19(6):13-20.[29]郑芹,孙艳丽,苑存宝,等.3种药剂防治松梢螟药效试验[J].山东林业科技,2021,51(4):64-66.[30]崔延萍.云杉芽小卷蛾幼虫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J].热带农业工程,2019,43(1):50-52.[31]杨秋香.肃南县云杉线小卷蛾药剂防治试验初报[J].防护林科技,2017(1):25-27.[32]方国飞,周艳涛,于治军,等.四种杀虫剂对松沫蝉若虫室内毒杀效果[J].中国森林病虫,2016,35(4):39-41.[33]周明,李国华,王进强,等.3%高渗苯氧威防治橡胶盔蚧试验[J].广西热带农业,2007(3):35-36.[34]李岩峰,彭爱加.无公害农药防治春尺蠖试验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4):18,25.[35]洪宜聪.3%高渗苯氧威防治波纹杂毛虫试验[J].江苏林业科技,2008,35(4):20-23.[36]洪宜聪.竹镂舟蛾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09,36(2):31-33.[37]许先坤,赵改定,庞冉,等.高渗苯氧威防治紫薇蚜虫药效比较试验[J].现代园艺,2019(19):50.[38]马艳芳,谢宗谋,张永强,等.大栗鳃金龟成虫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1,30(6):41-42.[39]张志,张玉玲,徐云彪,等.生物药剂对榆紫叶甲成虫的防治试验[J].吉林林业科技,2017,46(4):18-21.[40]张华,王克,王珊珊,等.悬铃木干部注射高渗苯氧威防治方翅网蝽效果试验[J ].现代园艺,2014(17):112.[41]李永刚,武星煜,辛恒,等.双齿锤角叶蜂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J ].植物保护,2014,40(2):156-160.[42]刘艳芳,冯万斌.三种杀虫剂对银杏大蚕蛾的防治试验[J ].吉林林业科技,2013,42(5):23-26.[43]张念环,钱彪,张景飞,等.3%苯氧威A S 等防治黄杨绢野螟药效[J ].现代农药,2005,4(4):48.[44]丁江涛,吕文倩,俞伟良,等.苯氧威防治储粮害虫试验概述[J ].粮食加工,2013,38(3):67-68.[45]李斌,吴必顺,王大永,等.苯氧威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30-6332.[46]李文辉,陈嘉东,林亚珍,等.储粮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2,37(6):35-38.[47]蒋社才,张峰,黄盛枝.储粮害虫综合防治新技术应用研究[J ].粮食储藏,2013,42(5):7-9,43.[48]程暄生.双氧威的特点及其在储粮害虫防治中的效用[J ].粮食储藏,1997,26(3):3-7.[49]高倩妮.入侵红火蚁S o l e n o p s i s i n v c i t a (B u r e n )化学防治技术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50]肖明山,袁会珠,罗礼智,等.硫氟磺酰胺㊁氟虫腈和苯氧威3种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效初探[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6,27(1):10-13.[51]王磊,陆永跃,许益镌,等.绿僵菌与8种红火蚁防控常用农药相容性[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6,32(2):172-179.[52]吴关尧,宋晓钢,阮冠华.双氧威防治白蚁试验[J ].浙江林学院学报,1999,16(2):216-218.[53]洪深求,程新胜,魏重生.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 双氧威 对烟草甲的生物学效应[J ].烟草科技,2006,39(12):55-57.[5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 B2763 2021[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7第2期 刘刚,等:苯氧威在我国的登记情况及对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
科技创新论文题目:白蚁的生物防治现状与研究进展目录摘要 (3)1.前言 (3)2.白蚁的生物防治现状 (4)2.1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白蚁 (4)2.2昆虫病原线虫防治白蚁 (4)2.3中草药防治白蚁 (4)2.4植物提取物防治白蚁 (5)2.5抗生素防治白蚁 (5)2.6 植物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白蚁 (5)3、展望 (7)4.参考文献 (7)5.附录 (10)白蚁的生物防治现状与研究进展摘要:白蚁对人类的危害极其严重,被列入世界性的五大害虫之一。
用化学药剂防治白蚁仍然是目前最主要、最普遍的手段,虽然这种方法见效快,但其残毒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已构成极大威胁。
生物防治白蚁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高效、安全、持久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虽然很多白蚁生物防治剂野外测试工作还不太理想,但环保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潜力。
本文综述了生物防治白蚁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阐述了植物内生茵的代谢产物将是开发新型白蚁防治剂的又一重要来源。
关键词:白蚁;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剂Abstract :Termites harm human race aplenty serious,and they are listed one of the five global big harmful insects.At present,using chemical agents to control termites are still the primmest and the most universal means;although they take effect quickly,but the residual poison are serious and greatly threatened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As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bio-controlling termites possesses the features of high-effective,safety,and durable,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it could avoid a series of problems caused by chemical controlling.Though the test of the fieldwork of termites bio-controlling still was not perfect, yet its feature of environment friendly has made up the potential of its development. The status quot and advancement of biological control termite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e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metabolites of endophytic microorganisms as plant determiner will be an important field to develop in the future.Keywords:termites;biologic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ling agent1.前言白蚁是世界五大害虫之一,其危害面积约占全球总面积的50%[1]。
病媒生物防治的内容病媒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学的方法来控制和防治传播疾病的昆虫或其他生物。
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如蚊子、苍蝇、跳蚤等。
病媒生物防治的目标是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病媒生物防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和活动范围,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这一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
例如,可以利用灭蚊灯来吸引和杀死蚊子,减少蚊子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防蚊纱窗和门帘来阻止蚊子进入室内,从而减少蚊子传播疾病的机会。
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物质来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
例如,可以使用杀虫剂来喷洒在蚊子的繁殖地,如池塘和湖泊中,以杀死蚊子的幼虫。
此外,还可以在室内喷洒杀虫剂来杀死室内的蚊子,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生物方法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蚊子的数量。
捕食性昆虫如蜻蜓和蚂蚁会捕食蚊子的幼虫和成虫,从而减少蚊子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昆虫和鸟类等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
病媒生物防治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环境条件、病媒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的选择。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病媒生物防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在疟疾防治方面,通过室内喷洒杀虫剂、使用防蚊纱窗和床帐以及进行病媒生物监测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样,在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疾病的防治方面,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媒生物的数量和传播范围。
然而,病媒生物防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病媒生物的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很难完全根除。
其次,防治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考虑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避免对非目标生物造成伤害。
此外,病媒生物防治需要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如疫苗接种和卫生教育等,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病媒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和防治传播疾病的方法。
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从生理性抗性和环境因子两方面简要介绍了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概述害虫抗药性特点,并根据当前使用害虫防治剂的防治手段、用药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害虫抗药性的预防措施,以期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帮助,从而使工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害虫抗药性原因防治措施自从1908年首次发现美国的梨圆蚁对石硫合剂产生抗药性以来(Melander ,1914),害虫抗药性已有百年的历史。
到1948年产生抗药性的害虫种类达14 种,到1964年增至224种,1976年增至364 种,1984年增至447种。
至今至少有600多种昆虫及螨类已产生了抗药性, 这些害虫中以双翅目与鳞翅目昆虫产生抗药性虫种数量最多(张友军等,1998 )。
我国有45种昆虫产生了抗药性, 其中农业害虫36种, 卫生害虫9种(唐振华, 2000)。
抗性突出的害虫有棉蚜、棉铃虫、二化螟、小菜蛾、家蝇、淡色库蚊、德国小镰等, 它们对多种药剂均产生了抗药性, 并抗性水平较高。
抗性最为严重的是北方棉区的棉蚜和南方蔬菜地的小菜蛾, 它们对拟除虫菊酯的抗性达到万倍以上(姚洪渭等,2002 )。
害虫抗药性的危害多种多样, 如导致农药防效降低,造成作物减产。
增加用药量, 加大成本。
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 对鱼虾以及蜜蜂等有益生物的为害, 打破自然界生态平衡。
人畜中毒。
减少某类农药市场的寿命等, 这成为当前植保中一个重要问题。
1.害虫抗药性世界卫生组织(WHO)1957年对昆虫抗药性作了如下定义: 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并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农化新世纪,2005)。
也指害虫对某一种化学农药或某一些化合物的耐受量增加,抵抗力增强的现象(胡淑霞,2002)。
而且这种由于使用了杀虫剂所产生的抗药能力是可以遗传下去的.害虫抗药性主要表现,就是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害虫时所需要药剂的浓度和剂量,大大超过原来所需要的浓度和刹量,而要成几倍、几十倍,甚至百倍、千倍的增加,才能达到原来的防治效果,那么这种害虫对这种药剂已经产生抵抗能力了,也就是产生了抗药性。
收稿日期:2005-06-17作者简介:钟平生(1964-),男,江西宜春人,博士,主要从事昆虫生态、农业害虫、白蚁与卫生害虫防制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卫生害虫的非化学防治研究进展钟平生(惠州学院 生命科学系,广东 惠州 516007)摘 要 卫生害虫非化学防治包括生物制剂、昆虫生长调节剂、物理机械防治与环境治理、病毒、信息素、植物性杀虫剂等方面的应用.针对各种类型,对其控制效果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关键词:卫生害虫;非化学防治;生物杀虫剂;进展中图分类号:Q96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34(2005)06-0034-07利用生物防治控制卫生害虫的历史渊长。
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人用除虫菊素来防治蚊虫、跳蚤、蜚蠊和苍蝇等卫生害虫。
20世纪初,已有放养柳条鱼(Gam m busia af f i nis )以吞食滋生在水体中的孑孓。
自20世纪40年代化学杀虫剂问世后,化学杀虫剂就成为卫生害虫防治的主要措施。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使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在有害生物防治推行可持续控制的今天,非化学防治措施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
1 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作为卫生害虫生物杀虫剂,研究最多的为苏云金杆菌血清H -14和球形芽孢杆菌。
由于其对害虫作用如同化学杀虫剂,故被称为生物杀虫剂。
111 苏云金杆菌制剂苏云金杆菌(B acill us thuri ngiensis ,Bt )是一类相当重要的细菌,在世界范围内其菌种和基因资源十分丰富,开发研究迅速。
根据其血清学反应和其它特性,可分为40个血清种和54个血清型亚种[1]。
自从美国太平洋酵母公司于1957年生产出第一个苏云金杆菌商品制剂(Thuricide )以来,Bt 就成为一种对人类安全无毒、对环境无污染的高效生物杀虫剂。
全世界现有60余种Bt 工业化商品,年产量8000t 以上,有关Bt 杀虫剂的应用研究方兴未艾。
苏云金杆菌产生的伴孢晶体,对一些卫生害虫具有高效的毒杀作用。
1977年以色列分离出苏云金杆菌血清型H -14,对蚊、蚰幼虫高效、无残留。
Bt H -14广泛用于防治各种在水体中滋生的伊蚊、库蚊等幼虫。
例如我国应用苏云金杆菌血清H -14制剂,杀灭饮水缸中埃及伊蚊幼虫或容器中的白纹伊蚊幼虫,可大幅 第25卷第6期2005年12月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 IZHOU UN IV ERSIT Y (NA T.SCI.)Vol 1251No 16Dec 12005度降低虫口基数或容器指数。
苏云金杆菌还可产生外毒素(exotoxin )血清,对家蝇有毒性。
由于Bt 菌制剂杀虫范围窄,有效成分易降解,因此许多科技工作者应用生物技术加以改造,对原有毒素蛋白基因进行重组,构建成为杂种基因,以提高毒素的持效性[2]。
例如美国的Saudoz 对武汉亚种(S ub sp.w uhanensis )基因蛋白的氨基酸进行改进,然后又将其基因克隆,经穿梭质粒导入库斯塔克亚种(S ub sp.Kurstaki )基因,1990年这种杂合Bt 毒素基因的工程菌进入放大试验,效果优异。
该工程菌毒力增强2-3倍,杀虫谱扩大,未发现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不少国家也正在进行类似研究,以期研发出新型Bt 工程菌。
针对Bt 持效期短的缺点,国内外科技工作者通过改进其剂型,研究出Bt 微胶囊制剂。
如国外的几种专利产品—颗粒剂,如Vectobectner 等,可穿透植被,并具一定的漂浮性,从而增加了与蚊幼虫,尤其是中华按蚊幼虫的接触时间,因而大大增加其持效期。
又如我国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也在研究Bt 的剂型改进,现已研制出缓释性微胶囊制剂,初步解决了Bt 的持效问题。
据研究报道,已研制出的Bt 微胶囊制剂对蚊幼虫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其中A 型0125-1125ppm 剂量,施药15d 内,对白纹伊蚊幼虫24h 杀灭率为90%以上;施药4周后仍有48%-65%的死亡率;B 型对白纹伊蚊幼虫24h 死亡率达96%以上,第5d 1125ppm 可杀死100%白纹伊蚊幼虫[3]。
112 球形芽孢杆菌制剂球形芽孢杆菌(B acill us Phaericus ,Bs ),广泛分布全球,是普遍存在于土壤、水域中的一种产芽孢菌。
其中部分菌株具有杀虫性能,其杀虫谱比苏云金杆菌窄,库蚊最为敏感,按蚊次之,多数伊蚊不敏感,对蚋幼虫无毒性。
Bs 在污水中有较长持效,适用于防治污水型的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
我国除从国外引进了1593、2297和2362菌株外,已分离到Ts -1,Bs -10和C3-413个新菌株,后者对蚊幼的毒效超过了2362菌株,已广泛被用于杀灭容器和小型积水中的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4]。
Bs 高毒菌株产2种毒素蛋白,蚊幼虫吞食孢子后,毒素蛋白可被释放溶解,引起中肠上皮细胞崩溃,导致幼虫死亡。
由于胞子较快沉淀,Bs 在水中繁殖较差,故用于蚊虫控制的持效性不够理想。
因此科技工作者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球形芽孢杆菌的产毒基因克隆,并使之在蓝藻等中表达,克服了持效期短的缺点。
如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把Bs 的产毒基因转入鱼腥藻(Anabaena ),正在研究其工程藻的作用效果[5]。
连续2个多月的观察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藻仍有明显的杀虫效果,比单用Bs 杀蚊幼效果有明显的提高,持效时间也延长[2]。
2 昆虫生长调节剂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二十一世纪害虫防治的特点是将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调节和控制有害生物种群的密度,而不是最大限度地灭治有害生物。
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 ,IGR )是干扰昆虫生理机能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以其生物活性较高、高选择性、残留小、安全、可有效地防治一些对常规杀虫剂具有抗性的害虫,对人类和天敌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农药。
211 几丁质抑制剂(Chitin Sysnthesis Inhibitors ,CSI )几丁质抑制剂是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的生物合成,使脱皮、化蛹受阻,活动减缓,取食减少,直至死亡。
主要分为3类: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噻二嗪类化合物和三嗪(嘧啶)氨类化合物。
应用在卫生害虫防・53・ 第6期钟平生:卫生害虫的非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治中的主要是苯甲酰脲类化合物。
其作用机理为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的生物合成,导致若虫死亡、畸形、抑制成虫产卵和卵的孵化。
30多年来,研究进展极为迅速,到目前为止,专利中报道的苯甲酰脲类化合物有几千种。
目前研究多为多取代基或多环、杂环等类,在我国应用于卫生害虫防治的总用量不大,主要品种有:定蜱脲(Fluazuron ),灭幼脲(Chlorbenzuron ),苏脲1号、苏脲44号(2-氯苯甲酰基苯基脲类),吡丙醚(Pyriproxyfen ),抑太保(Chlorfluazuron ),杀虫隆(Triflumuron ),盖虫散(Hexafluron ),氟虫脲(Flufenoxuron )及UC -84572。
已商品化的这些开发产品,在卫生害虫防治中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多用于防治灭蚊虫、苍蝇与蟑螂[6-7]。
Demmark [8-9]报道,CSI 对德国小蠊若虫有极强的杀灭力,大多数在蜕皮过程中死亡,没有致死的若虫羽化为成虫后大多体形异常,虽可生殖,但雌虫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孵化。
同时还研究了CSI 对蟑螂的不同虫期的作用效果,表明德国小蠊对不同的药物敏感期不同,在末龄期对抑太保敏感;在一龄若虫期对灭幼脲最敏感[10]。
苏脲44号对幼虫发育和对成蝇产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1]。
研究表明,01125%苏脲44号处理家蝇幼虫,幼虫发育速度变慢,对幼虫杀灭率为6215%,化蛹抑制率为82%,羽化抑制率为5911%。
012%、014%苏脲44号喂养刚羽化后的雌雄成蝇,其产卵抑制率分别为5613%和9019%,卵孵化抑制率分别为5619%和8519%,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
212 保幼激素类似物(J uvenile Hormone Analogs ,J HA )保幼激素类似物是指以昆虫体内保幼激素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化合物。
与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活性物质相比较,对害虫显示药剂活性的生理期更短。
因此要获得最佳杀虫效果,必须选择最佳施药时期[12]。
主要有两类:一是早期开发的与保幼激素极相似的化合物,如甲氧保幼激素,氢化保幼激素(Hydroprene );二是近期开发的结构同保幼激素相比变化较大,即在化合物分子中引入苯环或杂环的化合物,如苯醚威即双氧威(Fenoxycarb ),吡丙醚(Pyriproxyfen )即蚊蝇醚或灭幼宝。
双氧威是一种兼具胃毒和触杀作用的广谱性保幼激素类似物,对卵有活性,可抑制成虫期的变态和幼虫期的蜕皮,导致幼虫后期或蛹期死亡,选择性高,对人畜、蜜蜂和有益生物无害,对蟑螂、跳蚤、蚊子、火蚁与白蚁等均有很好的活性。
吡丙醚是日本已登记注册的保幼激素类J HA 品种之一。
蚊蝇醚的作用机理是抑制昆虫咽侧体活性和干扰蜕皮激素的生物合成,对家蝇、蚊虫和蚤杀灭活性高,同时对蜚蠊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1998年,日本报道[13]经灭幼宝2μg/虫处理德国小蠊,其繁殖率降低60%,10μg/虫处理德国小蠊,其繁殖率降至0,魏潮生等[14]用氢化保幼激素毒饵(1:400)饲养德国小蠊1次,可使其低、高龄若虫100%变为不正常虫态,终生不能交尾、繁殖。
Conti B 1[15]施用9%的氢化保幼激素,其效果与拟除虫菊酯相同。
程喧生[16]用灭幼宝处理德国小蠊不同龄期若虫,4个月后虫口增长不到2倍,而对照组增长达到20倍。
杜云静[17]以灭幼宝015mg/kg 处理德国小蠊,成虫的羽化率和存活率均为0,015mg/kg 以上时成虫畸变率达到95%以上,0105mg/kg 以上时成虫不育率达100%。
Kawada HS Senbo [18]和Eans [19]分别采用苯醚威和灭幼宝处理的雄虫可通过交配,将绝育效应传给子代达到绝育的目的。
213 抗保幼激素类(Anti -J uvenile Hormone ,AJ H )抗保幼激素类对一些昆虫不同虫态具有提前变态、成虫不育的生理效应,最重要的有早熟素Ⅱ[20]。
周锡槐[21]报道了早熟素Ⅱ对德国小蠊产卵、孵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刚羽化的德国小蠊接触25mg/cm 2的早熟素Ⅱ24h ,其产卵率降低40%,孵化率为0,单独处理雌虫或雄虫,对产卵都有一定影响。
李乾・63・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第25卷君[22]报道家蝇经早熟素处理后可引起各种生理效应,除提前变态、成虫不育外,还可降低两性吸引、胚胎受损、干扰取食节律或引起结束滞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