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体中隧道进洞施工工法(上报公司)1
- 格式:doc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12
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特点本隧道工程项目位于某地区,全长XX公里,地质条件复杂,包括多种岩层和断裂带。
工程特点为技术难度大、施工环境恶劣、安全要求高等。
二、施工方法与流程1. 施工方法采用新奥法施工,以钻爆法为主,结合机械化掘进,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
2. 施工流程(1)洞口准备工作(2)进洞前的超前支护(3)钻爆掘进(4)初期支护(5)防水与排水处理(6)二次衬砌(7)洞口收尾工作三、洞口稳定性分析通过地质勘察和数值模拟,对洞口稳定性进行详细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支护与加固措施。
四、支护与加固措施(1)超前支护:采用钢管桩、注浆锚杆等方式进行超前支护,确保洞口稳定。
(2)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等措施进行初期支护,防止围岩松动。
(3)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提高隧道整体稳定性。
五、防水与排水处理(1)在洞口设置截水沟,拦截地表水。
(2)洞内设置排水管道,确保洞内水流畅通。
(3)对围岩进行注浆处理,提高防水效果。
六、安全监控与预警(1)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洞内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等情况。
(2)建立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七、施工组织与管理(1)成立专项施工小组,明确各岗位职责。
(2)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进度。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八、应急预案与措施(1)制定隧道坍塌、突水等应急预案。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
(3)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总结本隧道进洞专项施工方案针对工程特点,详细规划了施工方法与流程、洞口稳定性分析、支护与加固措施、防水与排水处理、安全监控与预警、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应急预案与措施等方面。
通过实施本方案,能够确保隧道进洞施工的安全、质量与进度,为整个隧道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
2020年第8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No . 8,2020(总第318 期)H E IL O N G J IA N G J IA O T O N G K E J I (Sum No .318)滑坡体隧道洞口的安全进洞施工技术分析石仙龙(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1)摘要:对于交通建设工程来说,由于修建的范围广,施工线狭长,因此就避免不了要通过一些复杂恶劣的地理环境,像:山 川、盆地、河流湖泊等,这就会给施工过程带来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在现实的施工 环境中,经常会遇到崇山峻岭的阻碍,但又为了能够缩短车辆的行驶距离和时间,因此修建隧道成了交通建设部门经常会采 取的首选方案,但在隧道的修建过程中,施工单位经常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本文将对此重点研究。
关键词:滑坡体隧道;洞口施工;安全进洞;技术分析中图分类号:U 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3383(2020)08 -0243 -021滑坡体隧道形成的原因(1)边仰坡的坡度过大。
在很多隧道的施工环境中,隧道上方都会存在一个非常陡峭的仰坡,在这种情形下,就对施工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在前期的加固 防护准备工作不充分情况下,就迅速的开始施工, 那么会造成严重的施工事故和后果。
(2)进出口地段的岩石层破碎。
从实际来看,很多隧道的就出口地段的岩石层都不稳定,无论是在施工前还是施工过程中,都会时常发生岩石层破碎掉落瓦解的情况。
因此,可以分析 到,岩石层的不稳定可能会引起山体滑坡和隧道偏压等问题的出现,又由于破碎后的岩石层更加的不 稳定,所以可能还会出现更严重的滑坡问题。
对 此,隧道施工上方的仰坡加固技术就显得极为重 了。
(3)隧道的进出口位置位于浅埋偏压地段。
隧道的浅埋偏压地段,相对于其它地段相比较而言,虽然采取了一定的稳定加固和抗偏压技术,但是稳定性依然不够高,如果隧道的进出口 位置正好处于此地段,那么就会极容易造成上方的 山体滑坡事故,进而导致形成滑坡体隧道。
隧道进洞施工工法⑴洞口段开挖及边仰坡防护①施工准备隧道口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
首先复核图纸,对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各里程标高、曲线要素等进行核查,如发现与设计不符,及时提出以修改设计,同时逐一排除崩坍、落石、河流洪水、泥石流等安全隐患,组织复测并控测布网,准确定出洞口位置,明暗洞分界位置,按设计位置放出边、仰坡及洞脸开挖边线。
在洞口边、仰坡开挖线外5m处设截水沟一道,防止雨水冲刷洞口。
做好截排水系统后,人工配合挖掘机按照设计坡度、尺寸采取从上向下分台阶开挖,分层3~5m,表层土采用挖掘机开挖,底层地层当机械开挖困难时采用钻爆法开挖,边仰坡的开挖坡度随原地面的坡度改变而改变,确保坡面平顺并与原地形成为一体。
装载机配合自卸车运碴,人工配合刷坡。
②边仰坡防护首先人工配合修整边坡达到设计要求,然后人工清理坡面风化的岩层和刷坡扰动的岩块,施作L=4m、Φ22砂浆锚杆,间距1.2×1.2m,然后挂Φ6钢筋网,网格间距25×25cm,再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作为临时支护。
③进洞方案进洞开挖采用人工用风镐配合挖掘机方式进行分部开挖,各分部开挖完成后及时按照设计进行初期支护,支护完成后再进行下部开挖。
全断面开挖支护完成达20m后,即进行仰拱和拱墙衬砌,以确保洞内施工安全。
xxx隧道进、出口洞口为浅埋偏压段,围岩为Ⅴ级,围岩自稳能力差,为防止洞口软弱围岩坍塌,施工采用40mφ108长管棚进洞,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及支护,施工参数依设计图进行。
洞口段开挖步骤见图5-1。
⑵长管棚施工工艺为保证进洞安全,在进入暗洞前按设计要求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后再进行开挖。
①管棚设备配置管棚钻机1台,高压注浆泵1台,拌浆机1台,储浆桶2个,电焊机2台。
②长管棚设计参数a.长管棚采用L=40m、Φ108钢管和钢花管,壁厚6mm,钢花管和钢管交错布置,钢花管上钻注浆孔,孔径10~16mm,孔间距15c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钻孔的止浆段110cm。
隧道进洞施工方案隧道是为了连接两个地点而穿过山体或水体而建造的一种工程结构。
施工隧道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和方案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隧道进洞施工方案,包括前期准备、进洞施工和后期处理等几个主要步骤。
一、前期准备1. 挖掘洞口:根据设计要求,在山体或水体的两端挖掘出洞口。
在挖掘洞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地质情况和土壤稳定性,做好加固和支护工作,确保洞口的稳定性。
2. 准备施工设备:根据隧道的尺寸和施工要求,选择适当的施工设备。
常用的设备包括钻探机、挖掘机、起重机等。
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施工人员培训:对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施工操作规范、安全技能等。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
二、进洞施工1. 前场开拓:在洞口附近进行前场开拓工作,包括临时设备布置、临时道路建设等。
保证施工现场的顺利进行。
2. 隧道掘进: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情况选择掘进方法。
常用的掘进方法包括钻爆法、盾构法等。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隧道掘进。
3. 支护工程:在隧道掘进的同时,进行支护工程的施工。
根据地质情况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措施,包括锚杆、喷锚网、钢筋混凝土衬砌等。
4. 排水处理: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地下水的问题,需要进行排水处理。
通过设置排水系统,将隧道内的积水及时排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施工记录和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记录施工的各项数据和指标。
定期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三、后期处理1. 隧道开挖完工:当隧道的开挖工程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测量和检验。
确保隧道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2. 隧道衬砌施工:根据隧道设计要求,进行隧道衬砌工程的施工。
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和材料,确保隧道的牢固和安全。
3. 设备拆除和现场清理:施工设备和临时构筑物的拆除和清理工作。
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4. 隧道通车前检验:在隧道通车前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
隧道进洞施工方案1. 引言隧道施工是现代交通建设中重要的一项工程,它不仅能够改善交通状况,还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隧道进洞施工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进洞施工方案的各个环节和注意事项。
2. 施工准备在进行隧道进洞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施工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地质勘察地质勘察是隧道进洞施工的基础工作,它能够提供有关地层情况、岩石力学性质等信息,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2 设计方案基于地质勘察结果,制定隧道进洞的详细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考虑隧道的形状、尺寸、支护结构等,并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要求。
2.3 施工人员培训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特别是对于高难度的施工环节,需进行模拟训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对能力。
3. 进洞施工工艺隧道进洞施工工艺主要包括预备工作、掘进工作和支护工作。
3.1 预备工作在正式进入洞体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以下预备工作:•清理洞口:清理洞口附近的杂物和不稳定物,确保施工场地整洁。
•安装排水系统:在洞口周围安装排水系统,确保施工期间的排水工作。
•准备材料:购买合适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以备施工使用。
3.2 掘进工作掘进工作是隧道进洞施工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预掏爆破:基于设计方案,在隧道洞口附近进行预掏爆破,清除大块岩石。
•机械掘进:使用盾构机、隧道掘进机等设备进行隧道的机械掘进。
•爆破施工:当遇到无法使用机械设备掘进的岩层时,采用爆破方式进行施工。
3.3 支护工作隧道进洞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支护工作,以确保洞体的稳定和安全。
支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方开挖:清理掘进过程中的杂物和岩石碎屑,确保隧道通畅。
•预埋支护:根据设计方案,在洞体内预埋钢筋等材料,增强洞体的抗压能力。
•喷射混凝土:在洞体内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形成防水、防渗的保护层。
4. 安全措施在隧道进洞施工过程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隧道进洞施工方案1. 概述本文档描述了在隧道施工中使用的进洞施工方案。
该方案包括进洞前的准备工作、进洞施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本文档的目的是为工程团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
2. 进洞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隧道进洞施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2.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了解隧道施工区域地质情况的重要步骤。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确定岩层的类型和强度,从而为进洞施工提供依据。
• 2.2 设计方案: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和各项技术指标,编制详细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考虑到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工期要求等因素。
• 2.3 施工设备和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其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 2.4 人员培训: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包括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和安全人员等,以提升施工团队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3. 进洞施工步骤进洞施工包括以下主要步骤:3.1 预备工作在正式进洞之前,需要进行以下预备工作:• 3.1.1 清理施工区域:清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和整洁。
• 3.1.2 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区域的周边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周围人员注意施工活动。
• 3.1.3 安装施工设备:安装所需的施工设备,如钻机、爆破装置和支护设备等。
3.2 钻孔钻孔是隧道进洞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3.2.1 钻孔位置标定:根据设计方案确定钻孔位置,并在地面上进行标定。
• 3.2.2 钻孔设备准备:检查钻孔设备的状态和性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 3.2.3 钻孔操作: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钻孔操作,保持良好的钻孔质量和进度。
3.3 爆破爆破是隧道进洞的关键步骤之一,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3.3.1 安全措施:在进行爆破前,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 3.3.2 爆破方案:根据设计方案确定爆破方案,包括爆破药剂的种类、数量和布置等。
• 3.3.3 爆破操作:按照爆破方案进行爆破操作,确保爆破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董家山古滑坡体内小净距隧道进洞方案摘要:董家山隧道出口处于古滑坡体内,本文着重介绍进洞前采取的抗滑措施。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古滑坡;出口;进洞方案1 工程地质及概况1.1 地质情况董家山隧道出口位于麻溪乡白果村下白果坪滑坡地带,隧道轴线与滑坡主轴基本一致,所处路段LKl7+378-LKl7+520纵长142m,宽160m,表面积约2.1×104m²,厚8~18m,体积27.3×104m³,属中型堆积层古滑坡。
滑体上地表多为耕地果林。
滑坡地貌宏观上较明显,总体呈圈椅状,滑坡后缘形成一圆弧形斜坡,坡角30°—50°,滑体两侧有鼻状山脊,滑坡中部为一平坦的平台,并略向山内倾斜。
滑坡前缘为一坡角30°的斜坡,其上植被茂密,前部滑床高程887m,基岩面高程882m。
且位于基岩反向坡上,库水对其影响甚微。
前缘以外为一坡角40°~50°砂岩基岩陡坡。
滑体主要为块、碎石土组成。
堆积杂乱,浅部夹一层1—2m厚的粉质粘土。
滑床及崩坡积层之下为黄灰色、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胶结疏松,含较多煤包体、煤屑,岩体以块碎状镶嵌结构为主。
浅埋,强风化段为Ⅱ类围岩。
1.2 工程概况董家山隧道出口段为小净距段(210m)施工,左右洞间岩柱厚度为3.75-21.86m。
该段隧道间距小,埋深浅,表层有松散堆积层,稳定性差,基岩裂隙发育,风化强烈,围岩划分为Ⅱ类。
隧道中间岩柱采用对穿式低预应力局部粘结锚杆加固岩体。
通过设计院勘测地表,古滑坡在施工前处于稳定状态,滑坡体中前部堆积较厚,滑面平缓,有反压阻滑作用。
由于本隧道洞口的开挖及前部深路堑及岷江大桥桥台施工,开挖后滑体前部原有反压阻滑物质已大部分挖除,开挖后将会影响和破坏滑体的稳定状态,引起滑坡后部及两侧局部复活滑移。
考虑隧道洞口处于滑坡地段,因而进洞前必须采取抗滑措施。
抗滑措施采用清方减载、抗滑桩(分A、B、C、D型,桩间再用护面墙封闭)、竖梁锚杆、固网锚杆、预应力锚索、一级仰坡加固等。
TRANSPORTATION BUILDING 丨造筑交通摘要:介绍了阳安二线铁路复线新龙王沟隧道出口滑坡段的施工情况,对隧道进洞施工方法、支护体系及滑坡治理中的排水 体系、反压平台、抗滑桩等技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支护体系:地基加固:反压平台|洞口滑坡段的隧道施工技术■文/陈艳群1. 工程概况新龙王沟隧道位于陕西南部勉县汉江沟谷地段三源沟 内,隧道全长105lm,为单线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I20km/h。
全隧采用新奥法、光面爆破及湿喷技术施工,洞口段设置全 环拱墙钢架、挂网锚喷支护及拱部采用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 所构成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2 种形式。
新龙王沟隧道地质情况主要岩性为碳质、硅质页岩和泥 质灰页岩,隧道出口洞口段的滑坡体尤为突出,该滑坡体呈 一 “扇”形分布于坡脚,该处滑坡为一大型滑坡,主轴长约 100m,宽约60〜80m,滑坡体顶部距洞顶高度约60m,物质 成份以碎石为主,局部为粉质黏土,地表坡度较陡,隧道中 线沿着与滑坡主轴线呈17°的夹角穿过该滑坡体,施工开挖 极易诱发工程滑坡,同时新龙王沟隧道出口洞口段的实际地 形对隧道也构成了偏压,为隧道如何进洞施工以及今后的铁 路线的运营产生了不利影响。
2. 施工方法根据施工要求,该隧道工期短、任务重,进口方向房屋 拆迁难度大,经过研究决定进行滑坡治理,由隧道出口展开 单头掘进施工,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安 全顺利地进行。
2.1地质改良由于施工抗滑桩时间较长,为了节省时间及早进洞,同时确保洞口边坡的稳定,在洞门开挖前采用975钢管粧对 洞口段碎石土进行注浆加固,加固范围为洞身中线两侧各 10m,纵向长度为20m,隧道开挖轮廓以外钢管桩要求嵌入 基岩深度>2m,压注水泥浆,钢管桩的施工采用随成孔、随装管及时封孔的方法,以保证钻一根成功一根。
压浆则采 用隔排、隔孔压浆,水泥浆的水灰比控制在1:0.5以内,压 浆压力控制在1.2〜2M P a。
滑坡堆积带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摘要:结合小磨公路勐腊四号隧道工程实例,介绍洞宽11.3m的隧道在滑坡堆积带的进洞施工技术,包括增设抗滑桩和偏压墙、明洞暗作、引排地表水、大管棚和小导管超前支护及短进尺台阶分部开挖等。
关键词:山岭隧道;滑坡堆积带;进洞;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勐5腊4号隧道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是昆曼国际大通道小磨高速公路勐腊段的控制性工程之一。
隧道起讫里程为K119+120~K119+435段。
全长315m,为单线双向隧道。
设计为单心圆单拱结构,净宽为11.3m,净高7.45m。
隧道所处地区属构造剥蚀中低山地形地貌区,所穿越山岭植被茂密。
区域冲沟、山间盆地发育,山顶波状起伏,山坡坡度一般小于40°。
隧道小勐养端地势较陡,进洞处在斜坡上且上面覆盖层较薄。
坡面为茂密的植被所覆盖。
本地气候属热带雨林,夏季多雨、高温。
隧道出露地层由白垩系下统曼岗组(K1m)紫红色泥质粉砂岩、褐黄、褐红、紫红色砂岩和第四系残坡积(Q el+dl)褐、紫红色亚黏土组成。
土层较薄,分布不连续。
岩面节理发育。
隧道区内岩层产状较陡,为123°∠12°。
在隧道区内无断层通过,属构造稳定区。
Ⅱ类围岩段围岩为褐红、暗红色砾岩及紫红色泥岩,岩石节理裂隙发育,以全一强风化、碎石土状为主,少量碎石状;岩体呈碎(石)状压碎结构。
围岩拱顶无支护时可产生较大坍塌,侧壁常有掉块、小坍塌出现。
2隧道特点及施工方案2.1工程特点及难点(1)隧道所处山区植被茂盛,山体蓄水量大,岩层裂隙比较发育,降水渗入岩层,裂隙水丰富,能够形成小的渗水汇流,雨季能形成暂时的喷涌现象。
(2)该隧道进口段地质条件复杂,洞口段地层为第四系滑坡堆积层,层厚25m~30m,隧道穿越强风化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地层。
呈土夹石结构,节理、裂隙极为发育,岩石破碎。
洞口端地形呈左高右低、左前右后的特征,与线路呈25。
的夹角,左侧山体陡峻,右侧山体覆盖层薄,是典型的偏压、斜交隧道。
滑坡体中隧道进洞施工工法(上报公司)————————————————————————————————作者:————————————————————————————————日期:滑坡体中隧道进洞施工工法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曾孝洋蒲安国代云宽1前言滑坡体中隧道进洞施工工法以王家坪隧道出口滑坡段为载体,采用洞口地表及仰拱注浆,洞内增设临时仰拱、加强初期支护和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实现了安全快速进洞,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工法特点本工法主要采取加强洞内支护的施工原则,以“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少扰动、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为指导思想进行施工。
1)施工方法比较简单,施工难度低,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
2)施工进度快,洞口滑坡段治理时间短,缩短了后续进洞施工工期。
3)加强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措施,易保证施工质量,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穿越滑坡堆积体地段的浅埋隧道工程,地质差、软弱围岩、土层富含水、土地利用率低的环境下。
4工艺原理本施工方法采用加强超前支护稳固围岩后,再加强洞内支护,增设临时仰拱及时封闭初支成环的方法,减少因局部支撑强度不够造成拱顶沉陷和周边位移,增加结构整体受力的结构原理;采用洞口回填土方反压,对滑坡体进行一定的抵制以减小滑坡体对隧道洞身的推力的基本原理。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洞口段边仰坡刷坡及支护洞口段滑移区地表深孔预注浆洞口管棚及明洞施工明洞回填施工暗洞施工(加强超前支护及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施工图5.1 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5.2基本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5.2.1施工准备首先根据施工图纸准确进行测量放线,确定边仰坡开挖范围,然后根据工程量大小确定挖掘机和运输车数量,提前做好边仰坡开挖准备。
5.2.2洞口滑移区边仰坡施工对洞口段滑移区边仰坡进行刷坡,尽量增大边仰坡坡率,开挖边仰坡尽量要平顺,成形好,不损坏开挖范围外地表。
挖掘机开挖一级并修整平顺后,即支护一级。
隧道洞口边坡滑坡施工方案1. 引言隧道施工中,洞口边坡滑坡是常见的工程问题之一。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施工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隧道洞口边坡滑坡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流程、安全措施等内容。
2. 施工准备在开始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1 勘察首先,需要对隧道洞口边坡进行勘察,了解地质情况、边坡稳定性等信息。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确定边坡滑坡的潜在风险,并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2 设计方案根据勘察结果,制定隧道洞口边坡滑坡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考虑洞口边坡的地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工程措施,如护坡、加固等。
2.3 施工队伍和设备准备施工所需的人员和设备,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确保施工队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并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
3. 施工流程隧道洞口边坡滑坡的施工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清理和平整在施工前需要对洞口边坡进行清理和平整处理,清除杂草、碎石等杂物,并确保边坡表面平整。
3.2 护坡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护坡方式进行施工。
护坡可以采用绿化护坡、混凝土护坡等方式,以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3.3 加固措施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确定的边坡滑坡风险点,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常见的加固措施有钢筋混凝土喷射桩、锚杆等。
3.4 监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边坡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边坡滑坡的预警信号。
可以使用地下水位监测、位移监测等手段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5 后期维护完成施工后,需要进行定期的边坡维护工作,包括检查、修复等,以确保边坡的长期稳定性。
4. 安全措施在隧道洞口边坡滑坡施工过程中,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4.1 人员培训和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根据施工环境和要求,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帽、安全绳等。
4.2 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设置警示标志、安全通道等,确保各个施工区域的安全。
建筑技术开发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工程技术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第48卷第10期2021年5月滑坡体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张文坤(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摘要]我国中西部地区公路修建不可避免地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隧道,这对隧道安全顺利进洞施工技术带来了巨大 的挑战。
依托平地,旋隧道、针对进口段高陡滑坡地质情况,探讨了高陡滑坡地质情况下的进洞技术,并提出了增设抗滑桩、山体注浆加固、长管棚跟进等综合施工技术,一系列技术的应用确保了隧道安全顺利进洞,同时可供高陡滑坡条件下浅埋隧道 施工参考。
[关键词]螺旋隧道;滑坡;偏压[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523X (2021) 10-0089-04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unnel Entry Under Complex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LandslideZhang Wen-kun[Abstract]In Mid-western China,the construction of tunnels is inevitably requir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s 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which poses a huge challenge to safe and smooth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high and steep landslides at the entry section of the flat ground spiral tunnel,the tunneling technology under the high and steep landslid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s discussed,and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adding anti-sliding piles, grouting reinforcement of mountain bodies,and follow-up of long pipe sheds are proposed.The safe and smooth tunnel entry is ensur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a series of technologies,and reference for the tunnel entry construction in other similar high and steep landslid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s provided.[Keywords]spiral tunnel;landslide ;bias voltage在不同区域、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进行公路工程、铁路 工程施工,隧道是穿越众山峻岭最有效的方法。
隧道进洞施工方案隧道进洞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1. 制定详细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程序、工期计划、人员配置等。
2. 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地质勘察,确定隧道进洞路线。
3.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掘进机械、通风设备、电缆等。
4. 安排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操作人员能熟练操作设备。
5. 提前完成施工区域的清理和整理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6. 制定施工安全规范和应急预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二、进洞施工1. 安排施工人员进行临时支护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2. 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掘进机械进行施工。
3. 使用掘进机械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掘进作业。
4. 同时进行通风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施工现场的通风畅通。
5. 在掘进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进行隧道支护和加固工作,确保隧道的稳定和安全。
6. 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7. 进行地下水的排水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排水畅通。
8. 施工过程中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的垃圾,保持施工区域的环境清洁。
9. 完成隧道的掘进作业后,进行清理和整理工作,准备进入下一阶段的施工。
三、施工总结与完工1. 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进行隧道的测试和调试工作,确保隧道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3. 编制施工总结报告,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
4. 进行完工安全检查和验收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
5. 编制完工报告和验收资料,报送相关部门进行验收。
6. 进行施工总结和经验分享,提供给相关单位和人员参考和借鉴。
以上是隧道进洞施工方案的基本内容,根据具体情况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达标。
滑坡体中隧道进洞施工工法
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曾孝洋蒲安国代云宽
1前言
滑坡体中隧道进洞施工工法以王家坪隧道出口滑坡段为载体,采用洞口地表及仰拱注浆,洞内增设临时仰拱、加强初期支护和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实现了安全快速进洞,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工法特点
本工法主要采取加强洞内支护的施工原则,以“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少扰动、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为指导思想进行施工。
1)施工方法比较简单,施工难度低,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
2)施工进度快,洞口滑坡段治理时间短,缩短了后续进洞施工工期。
3)加强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措施,易保证施工质量,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
3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穿越滑坡堆积体地段的浅埋隧道工程,地质差、软弱围岩、土层富含水、土地利用率低的环境下。
4工艺原理
本施工方法采用加强超前支护稳固围岩后,再加强洞内支护,增设临时仰拱及时封闭初支成环的方法,减少因局部支撑强度不够造成拱顶沉陷和周边位移,增加结构整体受力的结构原理;采用洞口回填土方反压,对滑坡体进行一定的抵制以减小滑坡体对隧道洞身的推力的基本原理。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图5.1 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5.2基本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
5.2.1施工准备
首先根据施工图纸准确进行测量放线,确定边仰坡开挖范围,然后根据工程量大小确定挖掘机和运输车数量,提前做好边仰坡开挖准备。
5.2.2洞口滑移区边仰坡施工
对洞口段滑移区边仰坡进行刷坡,尽量增大边仰坡坡率,开挖边仰坡尽量要平顺,成形好,不损坏开挖范围外地表。
挖掘机开挖一级并修整平顺后,即支护一级。
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钢管作为泄水管。
在喷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适当调整外加剂的添加量,以加快喷射混凝土凝固速度,减少回弹量。
5.2.3洞口段滑移区地表深孔预注浆
由于滑坡体较为松散,地质软弱,且堆积体富含水,洞口段初期支护极容易发生沉降,导致初期支护侵限。
另外,地质土层过于松散,极易诱发滑坡体失稳,将对隧道洞身区域施以很大的推力,故应对洞口段开裂区域山体进行注浆加固,注浆方法为深孔地表注浆。
注浆钢管可采用Φ89~108mm无缝钢管,注浆钢管间距为200cm×200cm,呈梅花形布置,横向布置范围为洞身两侧10m~15m范围,隧道两侧钢管穿过滑动面嵌入基岩不小于2.0m。
图5.2 地表深孔注浆加固示意图
5.2.4洞口管棚及明洞施工
1、洞口管棚施工
1)施做管棚导向拱,预埋管棚导向管,导向管安装角度可适当放大1~2°,为管棚施钻做好准备。
2)洞口超前大管棚钻进。
钻孔顺序为从拱顶向两侧进行施工,成孔后经清孔验孔合格后立即进行顶管施工。
钻孔过程中要始终注意钻杆角度的变化,并保证钻机不移位。
3)管棚注浆。
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①边装管边注浆;②先安装完毕管棚后再依次从拱脚向拱顶注浆。
如遇串浆或跑浆,则可间隔一孔或数孔灌注。
2、明洞施工
1)基础处理。
明洞基础位于松散的坡积体上,地基承载力较低,视基底松散土体厚度情况,选择基底换填或注浆加固基底。
2)明洞衬砌。
从洞内向洞外方向进行,明洞混凝土分为两部分施工,先施工明洞仰拱及填充、边墙基础钢筋混凝土及洞门基础;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即整体模筑施工上部拱墙及拱圈混凝土。
5.2.5明洞回填施工
明洞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便进行两侧及洞顶回填施工。
回填施工前必须做好明洞防排水施工,两侧应对称进行回填,先由人工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1m,方可采用机械回填。
5.2.6暗洞施工
1、洞身开挖
1)视围岩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交叉中隔壁法(CRD法)、隔壁法(CD法)或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开挖。
每次开挖进尺尽量控制在0.5~0.75m,并尽量采用挖掘机开挖。
开挖过程中根据围岩稳定情况在上部初支设置临时仰拱,以尽早使支护封闭成环。
2)洞口段地质松软,为滑坡堆积体,施工中极容易发生变形沉降,故预留沉降变形量应在在原设计放大的基础上适当放大10~15cm(施工中根据监控量测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
在每次开挖进尺结束后,视围岩稳定情况,可对掌子面采取喷混凝土进行封闭,防止滑塌。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地表、洞内支护等的监控量测,并及时反馈分析量测结果,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动态调整开挖方法。
2、采用完善的超前支护体系
1)为减小隧道初期支护荷载,防止隧道掌子面发生坍塌和涌砂突泥等现象的发生,应沿着隧道开挖轮廓施做斜向的超前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和起到堵水的作用。
2)若经钻探揭示及现场调查发现地下水较丰富,为提高施工安全,应在掌子面处
设置注浆止水措施。
在部分涌水量较大的段落应先进行适量的排放,待水流稳定后再进行注浆封堵。
施工期间根据地下水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掌子面注浆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图5.3 掌子面预注浆立面示意图
图5.4 掌子面预注浆剖面示意图
注:图中尺寸除直径以毫米计外,其余均以厘米为单位。
3、根据围岩实际情况加强支护
隧道在洞口滑坡体段所承受的荷载很大,并且其荷载在开挖后初期即已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荷载还将继续加大,所以需根据围岩实际情况增强支护强度和刚度。
1)初期支护
滑坡体段隧道初支钢架采用I20a~I22b工字钢,间距40~60cm;系统锚杆采用注浆导管,若土体含水率较高,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喷射混凝土强度和厚度均应适当提高。
为防止隧道变形过大侵入二次衬砌,隧道开挖预留变形量应适当比设计加大10~15cm,在施工过程中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图5.5 滑坡段隧道洞身支护结构示意图
注:本图数字单位除特殊说明或已标注外,其余均以厘米为单位。
2)二次衬砌
由于隧道所承受的压力巨大,二次衬砌应采用不低于50cm厚的钢架混凝土结构,为增强结构的强度,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25。
二次衬砌环向主筋不小于Φ22,内外双层布置。
5.2.7二次衬砌施工
因洞口段处于滑坡体内,将在施工中承受巨大压力,应尽快施工仰拱及二衬,二衬与掌子面间距控制在50~60m内,以尽早封闭成环,改善结构受力,提高洞体结构承载力。
6材料与设备
本方法施工简易,机械使用较少,使用材料和机械设备为隧道施工常用,主要材料和设备见表6-1。
表6-1 施工材料与设备配备表
7质量控制
本工法在质量上,遵照国家和部颁有关隧道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验收文件进行验收,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进行技术指导,现场安排隧道工程师和质检工程师现场指导施工,重点检查注浆效果、初期支护拱架安装质量、超前支护质量等,检查操作成果。
8安全控制
除遵守国家及部颁有关隧道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设专人对滑坡地段地表进行地面观察,采取定量观测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发现地表裂缝或变形异常立即停止开挖,采取可靠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开挖。
2)施工中安排有经验管理能力强的安全和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做到技术指导合理到位,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序,调整施工方法,同时密切关注洞身支护和掌子面的稳定情况。
3)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下暴雨、涨洪水等,停止施工,撤出人员和机械设备。
4)做好监控量测工作,在隧道进洞阶段,加大监测力度,提高监测频率。
尤其是对滑坡体地表进行位移监测,掌握施工期间滑坡的动态信息,指导施工,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同时也为今后安全运营提供数据保证。
5)注浆、喷射混凝土工人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以防高压喷射造成人身伤害。
9环保措施
在环境保护方面,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至指定的弃碴土场堆放,做好挡护和绿化。
工程完工后,对弃土场及施工便道等,按照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复耕或绿化,同时修建好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
10效益分析
以王家坪隧道为例,设计提供了两种安全进洞方案:一种是在洞口设置抗滑桩+增强洞内支护,另外一种是洞口滑移区地表及仰拱注浆+增强洞内支护是即本工法。
王家坪隧道采用本工法实现了隧道从滑坡体中安全进洞。
该工法施工方法简单,易保证安全质量,保证了隧道总体工期,节约了工程造价。
目前隧道洞口及地表经监控量测数据反馈处于稳定状态,很好地保证了安全。
从下表10-1效益分析可见洞口滑移区地表及仰拱注浆+增强洞内支护(本工法)具有较好的效益性。
表10 效益分析表
11应用实例
王家坪隧道从一古滑坡前缘进洞,隧道走向近似与滑坡主滑方向平行,隧道左右线分别约有95m的洞身纵穿滑坡体。
因此,隧道建设必然破坏该滑坡体的平衡,引起滑体位移,对滑坡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危及隧道施工及后期运营安全,同时对滑坡体上当地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隐患。
王家坪隧道采用本方法实现了安全快速进洞,洞口段施工仅用了60天时间。
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施工质量及工期得到了保证,并且多次得到重庆市交委、业主及监理等的好评。
施工照片
1 王家坪隧道出口进洞安全的滑坡全貌图2王家坪隧道洞口边仰坡开挖
3 导向拱施工
4 管棚施工
5 王家坪隧道洞口段采用挖掘机开挖
6 钢拱架安设
7 超前小导管施工8 防水板施工
9 二次衬砌施工10 明洞施工
11 施工后的明洞 12 隧道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