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 格式:ppt
- 大小:9.49 MB
- 文档页数:25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5、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2、通过理解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3、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2、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蚯蚓、硬纸板、平面玻璃、镊子、烧杯、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二.探究新知 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过渡: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六.板书设计:第二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一、蛔虫的形态结构雄虫:15-25cm 尾部卷曲雌虫:15-35cm尾总尖直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二、感染途径消化道感染危害三、预防措施四、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五、常见的线形动物六、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多数生有刚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必备教案: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认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增强热爱生活、关注个人与家庭卫生的意识。
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比较蛔虫和蚯蚓的区别,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3、教学重难点(1)重点: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二、教学设计思路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知道蛔虫病,也认识蚯蚓,但对蛔虫、蚯蚓的主要结构和生理特征没有深入观察了解,还不清楚。
(2)能力储备: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从视频中提取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心理特征:有较丰富的合作学习经验和较成熟的表达能力,表现欲较强烈。
.三、教学设计(7)介绍线形动物,展示常见线形动物图片资料提问:这些动物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认识常见的线形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归纳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成线形动物的概念。
活动3【活动】(三)环节动物.过渡:展示蚯蚓和蛔虫的图片,提问:蚯蚓是线形动物吗?引导观察蚯蚓(1)展示兴趣小组观察蚯蚓视频,学生认真观看。
(2)兴趣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观察蚯蚓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3)引导小组合作:观察蚯蚓任务一:外部形态①蚯蚓身体的体型?②蚯蚓的身体能区分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吗?任务二:运动③蚯蚓身体是否分节?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④蚯蚓如何运动?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任务三:呼吸⑤蚯蚓体表是干燥还是湿润?光滑还是粗糙?⑥体表黏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学生结合实验、图片和课文,分组学习,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记录在校本作业中。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材编排特点:本节内容选择了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为代表动物,从寄生虫的角度渗透了动物多样性的生物学观点。
探究学习两种寄生虫在形态结构和适应寄生生活的一系列特点,进而得出寄生、寄生虫、宿主的概念及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的相关知识,难点是解读人体感染蛔虫的流程示意图。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识记:寄生、寄生虫、宿主的概念。
2.了解: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知道: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
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常见寄生虫的生活特点及防治方法。
能力方面1.通过观察和比较蛔虫和绦虫的形态结构挂图或标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及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有关寄生虫的名称、形态特点、寄生部位、引起疾病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整合信息、运用信息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懂得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及对寄生虫的防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等科学素质的养成教育。
在寄生虫种类学习中,渗透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观点。
3.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学情分析:《寄生虫》部分,选择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为代表动物,通过对蛔虫浸制外形标本、解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在认识寄生虫的基础上,重点了解寄生虫在形态结构上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为给出寄生、寄生虫及宿主等概念打下基础。
另外,通过解读人体感染蛔虫过程示意图,使学生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过程及蛔虫的生活史,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及如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尝试通过观察找出蛔虫和蚯蚓的区别。
4.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5.认同个人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观察蚯蚓的实验。
2.教学难点举例说明蛔虫和蚯蚓适于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主要从形态结构层面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这两个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蛔虫和蚯蚓都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因此可在教学中从生活体验人手,课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捕捉并饲养蚯蚓,在亲身实践中发现蚯蚓的生活环境,初步认识蚯蚓;课上通过实例分析和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出线形劫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下。
(1)通过对蛔虫在人体内寄生的实例分析和对标本、图片的观察,归纳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和对剖面图的分析,归纳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征,初步感知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统一的。
(3)归纳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这两个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的比较,初步感知生物是发展和进化的。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蛔虫的浸制标本、蛔虫生活史的示意图、蛔虫寄生生活的视频,活蚯蚓(体长10 cm 左右)、糙纸、棉球、放大镜,多种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标本(或图片)及形态结构和生活史等资料。
2.学生准备分组到户外寻找、捕捉并饲养蚯蚓,供课堂使用。
五、教学过程蛔虫的生殖及与人的关系展示:蛔虫生殖系统示意图。
提问: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卵约20万粒左右。
与消化系统相比,蛔虫的生殖系统有何特点?这一特点对蛔虫的寄生生活有什么意义,展示:蛔虫的牛活史示意图。
雌雄蛔虫在人体的小肠中交配后,雌虫产下的大量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
提问:虫卵是从哪里进入人体的?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病应注意什么?识图分析:1.蛔虫的生殖器官发达,生殖力强;2.蛔虫产生大量虫卵,能感染更多的人群,提高蛔虫的生存机会。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本节学习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它们的身体都很细长,二者在进化地位上也比较相近,所以将这两类动物安排在一节学习。
从线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体腔,从消化系统来看,线形动物已进化到了具备完全的消化管,但消化管很简单。
线形动物这些特征的出现,对学生树立动物的进化观点有重要意义。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有真体腔,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的标志。
真体腔的出现使蚯蚓等环节动物的消化、循环、排泄等器官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可能,环节动物在动物的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
但学生又有着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能力欠缺的特点,学习中容易主观臆断。
本节课学习,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体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活体蚯蚓(有条件的话还可准备蛔虫的浸制标本和蚯蚓模型)、糙纸、棉球、放大镜;布置预习实验——观察蚯蚓。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
教师提问: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两种动物的名字吗?它们是不是属于同一类群呢?学生回答。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些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们吧!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线形动物1.多媒体出示几种线形动物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2.多媒体出示蛔虫结构示意图(雌虫)。
(也可以利用浸制标本和模型) 教师提问:(1)蛔虫寄生在人类的小肠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们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
(2)它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适应寄生生活有何关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多媒体出示蛔虫的生活史及感染蛔虫病的途径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