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实验1
- 格式:pdf
- 大小:618.62 KB
- 文档页数:20
实验一机构的认知及运动简图的绘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常用根本机构的构造特点、主要类型及应用实例。
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2、理解机械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构造的区别,掌握根据实际机械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和正确标注运动尺寸。
3、进一步加深理解机构的组成原理和机构自由度的含义,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及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机构陈列柜和各种机构模型、实物。
2、测量工具:钢尺、内外卡规。
3、绘图工具〔学生自备〕:三角板、直尺、圆规、铅笔、橡皮擦、草稿纸〔供测绘、画草图用〕。
三、实验原理通过观察机构陈列室展示的各种常用机构的模型以及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对常用机构的构造、类型、特点有一定的理解。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械中所有的构件数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种类、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详细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绘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和机构构造,以此说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殊,从而便于进展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前先由指导教师对实验过程讲解示范,然后分组进展。
每组同学应测绘2~3个机构,应认真测量其有关尺寸,按比例尺作出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
1、机构的认识通过实物模型和机构运动的观察,理解平面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以及其他常用机构〔如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万向联轴器及非圆齿轮机构等〕组成、类型、传动特点、运动状况及应用等。
2、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1〕使被测绘的机构或模型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场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构件,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对于两个构件的相对运动非常微小而不易发觉到的地方应特别加以注意,切不可误认为刚性联接。
〔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类型。
哈尔滨理工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一百分表拆装与结构分析一、实验类型:综合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二、实验目的了解钟表式百分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熟悉课堂所学的导轨、齿轮、支承、弹性元件和示数装置等零部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及基结构特点。
掌握仪表拆装的基本技能及常用工具的使用。
三、实验内容百分表的拆卸。
百分表的安装及调整。
结构分析。
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百分表一块。
小螺丝刀及表起子、镊子。
毛刷、酒精、钟表油。
起针钳、培养皿。
实验原理图四、实验方法及步骤注意事项:1、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2、不要求拆的地方不得随意拆卸;3、拆下的零件要轻拿轻放在塑料合内,防止丢失和损坏。
尤其要注意测力弹簧、游丝和指针。
百分表的拆卸顺序:用小螺丝刀旋下百分表后盖上的三个固定螺丝钉,取下后盖,观察其内部结构,分析每个零件的作用。
先取下测力弹簧、杠杆、滑轮,以防丢失。
将伸向表盖外圈的铁片的压紧螺丝钉拧松后,将它向机心方向拨动,然后翻转百分表,取下外圈。
和下面的弧形弹簧(易丢失)。
取下大小指针(易丢失)、内表盘、圆环弹簧片。
从表的正面旋下三个螺丝钉,将壳体与座板分开。
取下测杆上的测帽及限位螺丝钉、限位块及防转导轨上的螺丝钉,取下导轨和防震弹簧,抽出测杆,取出限位块和齿条。
旋下齿轮Z1的上轴承板固定螺丝钉,取下Z1和轴承板,观察Z1的齿形和齿数。
注意:不要拆卸大轴承板及其相连的齿轮和游丝。
百分表安装:可按与拆卸步骤相反的顺序安装。
(1)安装下支撑板(底板)时,应使游丝预紧π/2;(2)安装下支撑板时,应保证齿条与齿轮啮合的齿侧间隙;(3)装指针时,应保证对指针位置的要求。
装表质量检查:1、测杆移动需灵活,无卡滞现象;2、当测杆在自上状态时,指针应位于测量杆轴线上方15-25个分度内。
转数指针对刻度盘时,大指针应位于测量杆轴线上方10个分度内。
3、检查游丝是否预紧。
4、齿条与齿轮啮合的齿侧间隙应在0.01-0.06毫米之间。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指导教师: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2、学会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3、加深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缝纫机头;2.学生自带三角板、铅笔、橡皮;三、实验原理: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符号(见教科书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l、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械缓慢地运动,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2、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的接触特征及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3、选定投影面,即多数构件运动的平面,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用数字1、2、3、……。
分别标注各构件,用英文字母A、B、C、,……分别标注各运动副;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即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五、实验要求:l、对要测绘的缝纫机头中四个机构即a.压布、b走针、c.摆梭、d.送布,只绘出机构示意图即可,所谓机构运动示意图是指只凭目测,使图与实物成比例,不按比例尺绘制的简图;2、计算每个机构的机构自由度,并将结果与实际机构的自由度相对照,观察计算结果与实际是否相符;3、对绘制的机构进行结构分析(高副低代,分离杆组;确定机构级别等)。
六、思考题:1、一个正确的机构运动简图应能说明哪些内容?2、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对测绘机构运动简图有何帮助?实验二齿轮范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范成法切制渐开线齿轮齿廓的基本原理;2、了解渐开线齿轮产生根切现象的原因和用变位修正来避免根切的方法;3、分析比较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的异同点。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报告1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与分析实验报告
测绘结果及分析
注:上面所画的三张图中,如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及虚约束应在图中指明。
1.已知数据
基本参数m= ;α= ;z= ;h a*= ;c*= 。
变位量xm= 。
2.实验结果
3.齿廓图
1.待测齿轮已知参数
模数制正常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h a*=1;c*=0.25;α=20°)。
偶数齿轮编号:奇数齿轮编号:
2.测量数据及计算结果
(1)齿数z
偶数齿轮齿数z=
奇数齿轮齿数z=
(2)齿顶圆直径d a、齿根圆直径d f和全齿高h
(3)偶数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4)模数
偶数齿轮m= (根据公法线长度求出)奇数齿轮m=
注:模数必须取成标准的数值。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曾豪华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机电学院目录1.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及分析 (3)2.实验二、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4)3.实验三、渐开线齿轮范成原理 (7)4.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 (9)5.实验五:减速箱的拆装及轴系的测绘 (12)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及分析一、实验目的:1. 学会根据实际机构绘出其运动简图的技能;2. 巩固机构结构分析原理及活动度的计算方法.二、设备和工具:1. 机构模型、直钢尺,2. 三角扳、铅笔、橡皮擦和草稿纸(学生自备)。
三、机构运动简图的原理:机械中实际的机构,其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但机构的运动情况却与构件外形、断面尺寸和运动副大小无关,而决定于机构中联接各构件的运动副类型和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尺寸以及原动件的运动规律。
因此,在进行机构的综合分析时,所绘制的旨在表达机构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和运动特性的图形。
画图时必须撇开构件和运动副的具体形状和结构,根据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性质,确定各运动副的类型。
然后,按一定的比例,用运动副的规定符号和简单的线条绘制出图形,这样的图称为机构运动简图。
四、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和步骤:1.仔细观察各机构模型,了解其名称、用途和结构,并找出原动件。
2. 缓慢转动被测机构,从原动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从而找出组成机构的固构件和所有活动构件。
3.根据各相互联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各运动副的种类。
4. 以纸面为机构的投影面,选择一个能清楚地表达整个机构各构件的位置,用规定的运动副符号表示各运动副,并且用目测大致地确定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画出机构运动简图草稿。
注意应使草图与实物大致成比例,并用箭头表示原动件的运动方向。
5. 准确测量各回转副中心之间的距离、移动副导路的相对位置尺寸,并标注在草图上。
6. 应用公式:F=3n-2PL—Ph计算机构自由度,要注意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判别。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1)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开放型实验适用)邓禾根编机械设计教研部2010年3月实验一机构展示与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增强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2. 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应用。
二、实验方法及主要内容本陈列室陈列了一套JY-10DB机械原理展示柜,主要展示平面连杆机构、空间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常见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
通过演示机构的传动原理,增强学生对机构与机器的感性认识。
通过实验指导老师的讲解与介绍,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对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特点有一初步的了解。
提高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兴趣。
三、展示及分析(一)机构的组成通过对蒸气机、内燃机模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构。
简单机器可能只包含一种机构,比较复杂的机器则可能包含多种类型的机构。
可以说,机器乃是能够完成机械功或转化机械能的机构的组合。
机构是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主要对象。
通过对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由构件和运动副所组成。
机器中每一个独立运动的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它可以由一个零件组成也可以由几个零件刚性地联接而组成;运动副是指两构件之间的可动联接,常用的有转动副、移动副、螺旋副、球面副和曲面副等。
凡两构件通过面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通称为低副;凡两构件通过点或线的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高副。
(二)平面连杆机构连杆机构是应用广泛的机构,其中又以四杆机构最为常见。
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优点以能够实现多种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工作可靠。
平面连杆机构分成三大类:即铰链四杆机构;单移动副机构;双移动副机构。
1. 铰链四杆机构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即根据两连架杆为曲柄,或摇杆来确定。
2. 单移动副机构,它是以一个移动副代替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一个转动副演化而成的。
可分为: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摇块机构、转动导杆机构及摆动导杆机构等。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汇总实验一:平面机构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加深对本课程学习内容及研究对象的了解。
要求:1、认真观察陈列柜,仔细揣摩分析2、结合有关的实验展柜和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回答下列简答题,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原理分批地组织学生观看、听讲陈列柜的展出和演示。
初步了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所研究的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类型、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JY-10B型机械原理陈列柜,共10柜,有近80个常用机构。
四、试验方法与步骤第1柜机构的组成1 机构的组成:蒸汽机、内燃机2 运动副模型:平面运动副、空间运动副。
第2柜平面连杆机构1 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形式:①曲柄摇杆机构;②双曲柄机构;③双摇杆机构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①对心曲柄滑块机构②偏置取冰滑块机构③正弦机构④偏心轮机构⑤双重偏心机构⑥直动滑杆机构⑦摇块机构⑧转动导杆机构⑨摆动导杆机构⑩双滑块机构第3柜连杆机构的应用1 鄂式破碎机、飞剪;2 惯性筛;3 摄影机平台、机车车轮联动机构;4 鹤式起重机;5 牛头刨床的主体机构;6 插床模型。
第4柜空间连杆机构RSSR 空间机构、4R 万向节、RRSRR机构、RCCR联轴节、RCRC揉面机构、SARRUT机构第5柜凸轮机构盘形凸轮、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圆锥凸轮、槽状凸轮、等宽凸轮、等径凸轮和主回凸轮等多种形式;移动和摆动从动件;尖顶、棍子和平底从动件等;空间凸轮机构第6 柜齿轮机构类型1 平行轴齿轮机构;2相交轴齿轮机构;3交错轴齿轮机构第7柜轮系的类型根据轮系中各齿轮的几何轴线是否变动分: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第8柜轮系的功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传动减速器第9柜间歇运动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齿式棘轮机构、摩擦式棘轮机构、超越离合器、外槽轮机构、内槽轮机构、球面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基础》课题组编景德镇陶瓷学院机电学院机设教研室2006年5月目录实验一:机构和机械传动的陈列演示实验二、低碳钢拉伸时力学性能的测定实验三、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四、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实验五、减速器的拆装实验六、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测定实验七、轴系结构组合设计实验八、机械传动测试实验实验九、回转体动平衡实验实验一:机构和机械传动的陈列演示一、实验目的1、“机械基础”是高校工科有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机构及机械零件的组成,建立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
2、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更具体的了解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结构特点、组成、运动和传动特点。
3、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对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于学习本科程的具体内容及学习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步骤1、实验室有两种模型陈列柜:一组为机械原理部分,另一组为机械设计部分。
首先让同学观看机械原理部分(平面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特点),然后观看机械传动部分。
实验时让平面机构和机械传动动起来,老师对每一部分进行介绍。
2、观看通用零部件。
因每种零部件上都有说明。
所以这一部分可以采取教师介绍的方法和同学自己观看的办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通用零部件的结构特点及用处。
三、实验设备模型陈列柜,分机械原理部分和机械设计部分。
机械原理部分有:第一柜:机器的组成及特征;第二柜:平面连杆机构;第三柜: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第四柜:齿轮的基本参数;第五柜:齿轮机构;第六柜:凸轮机构;第七柜:组合机构;第八柜:周转轮系功用;第九柜:停歇和间歇运动机构;第十柜:空间机构机械设计部分有:第十一柜:机座及箱体;第十二柜:润滑与密封;第十三柜:齿轮传动;第十四柜:滑动轴承;第十五柜:滚动轴承;第十六柜:轴的类型及轴上零件应用;第十七柜:联轴器;第十八柜:轴的典型结构及轴上零件固定方法;第十九柜:铆接、焊接、胶接、过盈配合;第二十柜:离合器;第二十一柜:常用标准件及键联接第二十二柜:常用标准件及螺纹联接;第二十三柜:键、销及其联接;第二十四柜:常用标准件及螺旋传动;第二十五柜:典型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第二十六柜:齿轮与蜗杆结构;第二十七柜:带传动;第二十八柜:带的张紧装置及初拉力控制;第二十九柜:链传动;第三十柜:弹簧。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验一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一、实验目的1.掌握根据实际机器或机构模型正确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和技能。
2.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
3.应用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分析平面机构运动的确定性。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若干机械实物或模型;2. 钢尺、游标卡尺;3.自备三角板、圆规、铅笔和草稿纸等文具。
三、实验原理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所具有的构件数目、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及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无关。
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和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画出能准确表达机构运动特性的机构运动简图。
由于机构运动简图既简单而又能正确地反映一部复杂机器的运动特征,因此,正确地测量和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是机械设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先了解测绘的机械实物或模型的名称、用途和结构,并找出它的机架、原动构件和活动构件数目。
缓慢驱动被测的机器或机构模型,从原动件开始,根据运动传递路线,仔细观察相联接两零件间是否有相对运动,特别要注意那些运动很微小的构件,认清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弄清级成机构的活动构件数目。
2.分析各构件之间相对运动的性质,确定各运动副的类型、运动副的数目。
根据运动传递的顺序,仔细分析相互连接两构件间的接触方式及相对运动形式,确定运动副类型和数目。
3.合理选择机构运动简图的投影面。
要以清楚地把机构的运动情况正确地表达出来为原则。
一般选择选择与机构中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平行的平面为投影面。
4.绘制机构的运动简图的草图。
首先将原动件转到适当的位置,(避开构件之间重合)大致定出各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草稿纸上,用规定的符号画出运动副,并用线条连接起来,然后用数字1、2、3……及字母A 、B 、C ……分别标注相应的构件和运动副,并用箭头表示原动件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形式,量出机构对应运动副间的尺寸,再将草图按比例画入实验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