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下学期专题复习:-sts中的化学(新编201908)
- 格式:ppt
- 大小:264.50 KB
- 文档页数:13
STS中的化学知识【考纲要求】2005年理科综合的命题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增加了“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科考纲增加了“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力图反映出考生能够初步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
”据此,与2004年考纲相比化学科的知识内容作了“删三、增五、调十三”的相应调整,增加的5处内容中“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初步了解氟氯烃、含磷洗涤剂及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便体现了化学与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
纵观2005年理科综合之化学科考纲,涉及化学与STS相结合的水平要求还有以下内容: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初步了解一些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
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为体现学科命题的指导思想,化学试卷将降低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含义的理解要求,注重对知识结构和知识规律的运用及思维能力品质的考查。
【考点回顾】近几年理综化学试题中注重化学的实用价值,注意联系实际命题,引导考生关注生产、生活和科技新成果的化学问题的主要形式有:联系科学成就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成果、联系生产实际、联系生活实际等。
分析全国各大高考试卷,STS中的化学知识考题遍及所有各省市的化学卷、理综卷、文理卷。
◎考点◎考点122019 年高考化学选择题热考题型及破题诀要题型 1化学与STSE 物质的构成、类型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热点考点◎考点◎考点t 诀要341化学用语化学与生活绿色化学解答有关STSE与新情境试题时,注意三个问题:①回归生活;②联系热点;破题诀要③掌握原理。
t 诀要2解答有关STSE与新情境试题:①读题;②析题;③解题。
◎考点 1物质的构成、类型判断例 1 ( 高考选项组合题)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SiO2既能和 NaOH溶液反响又能和氢氟酸反响,所以是两性氧化物(2015 ·安徽理综,9D)B.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2015 ·安徽理综,9B)C. 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淆物(2013 ·四川理综,2D)D. 浓氨水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2014 ·重庆理综,3A)分析:A 项,SiO2是酸性氧化物; B 项,Fe(OH)3胶体为红褐色; D 项,浓氨水与FeCl 3饱和溶液反响生成Fe(OH)3积淀,而不是胶体,故 C 正确。
【破题诀要】分清楚两性氧化物、胶体、混淆物的观点是要点。
制取Fe(OH)3胶体得操作是向开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
胶体颗粒大小在1-100nm 之间,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电泳现象和拥有聚沉作用。
变式训练1(2015 ·全国卷Ⅱ, 7) 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化性及环境友善。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B.P2 O5不行用作食品干燥剂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D.加工后拥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分析: A 项,硅胶松散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且无毒、无味、无腐化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 B 项,P2O5拥有吸水性,吸水生成对人体有必定危害的磷酸或偏磷酸,所以不行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 C 项,六水氯化钙没有吸水性,不行用作食品干燥剂,错误;D项,加工后拥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加工后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
高三化学与stse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学科。
在高三化学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还需要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STSE)领域。
本文将总结高三化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并探讨它们与STSE 的关联。
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
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在STSE领域中,了解原子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子能和核能的应用,以及放射性元素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性质和周期性规律组织的一张表格。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间的趋势和规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等。
这些知识在STSE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用于分析食物中的元素含量、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环境中的元素循环等。
3. 化学键和化合物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这些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决定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
在STSE领域中,了解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属性可以应用于分析和合成新材料,研究环境中的污染物和药物设计等。
4. 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的重要概念。
了解反应速率可以帮助我们合理控制化学反应的时间和条件,而理解化学平衡则有助于研究反应的方向和平衡浓度的计算。
在STSE领域中,这些概念被应用于药物疗效的研究、工业过程的优化和环境中的化学平衡等方面。
5. 酸碱理论和pH值酸碱理论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酸碱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
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在STSE领域中,酸碱理论和pH值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环境中酸雨的影响、水质检测和药物的酸碱性等。
6.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了电和化学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了解电化学反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池、电解质溶液和腐蚀等现象。
高中化学sts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STSE(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and Environment)知识点总结一、科学(Science)方面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电子排布遵循奥布定律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 元素周期表的构建基于原子序数的递增。
- 元素周期律解释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分子的几何形状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解释。
- 分子间力(如氢键、范德华力)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3. 化学反应与热力学-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涉及能量守恒。
-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由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判断。
- 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描述反应的动态平衡状态。
4. 溶液与电化学-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摩尔浓度表示。
- 电化学涉及电子转移反应,如电池和电解。
- 标准电极电势表用于计算电池电动势。
5. 酸碱与氧化还原- 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劳里理论和阿伦尼乌斯理论。
- 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参数。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得失。
二、技术(Technology)方面1. 化学实验技术- 实验室安全规则和事故处理。
- 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 基本实验操作,如溶液配制、滴定、蒸馏等。
2. 化学工业应用- 石油化工、化肥生产、塑料制造等。
-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如催化剂的使用和废物回收。
3. 化学分析技术- 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分析技术。
- 仪器分析在药品检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三、社会(Society)方面1. 化学与健康- 营养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关系。
- 化学物质的毒性、致癌性及其风险评估。
2. 化学与环境- 环境污染问题,如酸雨、光化学烟雾、水体污染。
- 环境保护措施,如清洁生产、污染物处理技术。
3. 化学与日常生活- 家庭用品中的化学成分,如清洁剂、化妆品。
高考化学STSE必考知识点总结1、化学与环境1.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代烷,二氧化碳不算大气污染物,只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2.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
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
煤的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都会导致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增多而引发酸雨。
3.汽车尾气的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排放到大气。
推广使用无铅汽油,避免铅对人体许多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
4.臭氧层起到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影响,空洞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氟氯烃或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
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放氮氧化物有关。
5.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燃料燃烧、烹饪、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尼古丁等,还包括建材装修带来的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甲苯、放射性元素氡。
其中,质量分数35%-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的功能。
6.CO的中毒机理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载氧的能力,人会因缺氧而中毒。
NO的中毒机理与CO类似,但近期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神经、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7.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电解电镀等行业的工业废水。
如废旧电池若随意丢弃或不当堆埋,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有害物质流散,对地下水源和土壤的破坏是巨大的。
8.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而蓄积引起的污染,叫做水体的富营养化。
如含N、P等物质分解过程中,大量耗氧、使水体内的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
9.改善水质的方法一般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常见的几种化学方法是混凝法(利用明矾净水)、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
饮用水曾用液氯来进行消毒,但近年来逐步发展用二氧化氯,臭氧等消毒。
高考化学stse知识点归纳高考化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Secondary Education,STSE)是指高中生活化学实践活动的一种模式。
它注重学生通过参与社会科学实践活动获得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
在高考中,化学STSE知识点是一个重要方面,它包含了众多与科技和社会领域有关的知识。
下面将对常见的高考化学STSE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有机化学及其应用有机化学是高考化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构造、性质和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有机化学还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高考中常考的醋酸资源利用与环保问题,通过了解醋酸的制备、应用和处理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与醋酸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2. 燃料与能源能源是社会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高考化学中经常涉及到能源的来源、分类、转化和利用等知识点。
例如,常见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利用和环境影响问题,以及新型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开发和利用等。
3. 微观世界与材料科学微观世界包含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粒子,而材料科学研究的是这些微观粒子之间的组合和性质等。
高考化学中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有化学键、晶体结构、材料性质和应用等。
例如,常见的塑料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等。
4. 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是高考化学STSE知识点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它涉及到了环境污染、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毒物与中毒等相关知识。
例如,常见的水污染和水处理问题,通过了解水的净化和污染物处理技术,我们可以了解与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
5. 化学与食品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化学中会涉及到食品的加工、保存、营养成分和安全性等问题。
例如,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和限制问题,通过了解不同食品添加剂的类型、作用和安全性,我们可以了解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知识。
总结起来,高考化学STSE知识点涵盖了有机化学、燃料与能源、微观世界与材料科学、环境与健康以及化学与食品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高三化学stse知识点总结在高三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很多与STSE(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相关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对高三化学学习中所涉及的一些STSE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酸碱中和反应1.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特点:酸溶液与碱溶液混合后,产生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特点包括:反应放热、pH值的中性化、溶液体积减小等。
2.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用于检验溶液酸碱性质的物质。
其中常见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甲基红等。
它们在不同pH值下呈现不同的颜色。
二、化学平衡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用于衡量化学平衡状态的稳定程度的物理量。
根据化学反应的摩尔配比,可以用平衡常数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2.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包括温度的变化、压力的变化、浓度的变化和催化剂的存在等。
这些因素的改变都会对化学平衡的位置产生影响。
三、电化学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如纯水、糖等。
2. 电解与电沉积:电解是指通过外加电流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的过程,其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沉积是指通过外加电流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并沉积下来的过程。
四、有机化学1. 烷、烯、炔的命名:烷烃是指碳原子间只有共价键连接的化合物,烯烃是指其中存在双键的化合物,炔烃则是指存在三键的化合物。
它们的命名根据碳原子数及双键、三键的位置来进行。
2. 功能团: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化学性质和参与特定反应的部分称为功能团。
如羟基、酮基、羰基等。
不同的功能团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1. 大气污染的防控:大气污染主要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排放。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处理,提高大气质量监测和管理水平来减少大气污染。
2.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化学与STS高考常考知识点导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它与科技与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简称STS)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高考中,化学与STS的结合成为一大考察点。
本文将从常考的几个方面分析化学与STS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第一,化学在环境监测和评价中的应用。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化学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对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样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评估环境质量。
此外,化学还可以通过修复污染场地、回收利用资源等手段来保护环境。
第二,化学在垃圾处理中的应用。
目前,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
化学技术可以将垃圾进行分类和转化,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例如,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机垃圾转化为肥料或生物燃料,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化学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第一,化学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化学技术作为检测手段之一,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帮助监管部门制定合理的监督措施,并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化学在食品添加剂和保鲜剂中的应用。
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质量、味道和保存时间,常常需要添加各种添加剂和保鲜剂。
化学技术研发了许多安全、有效的食品添加剂和保鲜剂,并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方和使用方法,保证了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化学与新能源技术的关系新能源技术是解决能源危机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而其中许多技术离不开化学的支持和促进。
第一,化学在太阳能利用中的应用。
太阳能是一种永不枯竭的可再生能源,但其利用仍然面临着技术挑战。
化学技术可以通过光催化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存储起来。
例如,光电池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人们提供了清洁、可靠的能源。
高考复习考点强化化学与STSE(教师版)【复习目标】1、了解化学与STSE、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应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应用等。
2、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命、化学与材料知识。
【考点梳理】知识点1:常见营养物质1.糖类、油脂、蛋白质代表物分子及关系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1)糖类的性质①葡萄糖②二糖(蔗糖、麦芽糖)在稀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1 mol蔗糖水解生成1 mol葡萄糖和1 mol果糖,1 mol麦芽糖水解生成2 mol葡萄糖。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淀粉或纤维素在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是葡萄糖。
注意事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油脂的性质①油脂的水解反应其中,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叫皂化反应,是工业上制取肥皂的化学反应原理。
②油脂的氢化注意事项:①常考的高级脂肪酸有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软脂酸(C15H31COOH)。
②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可逆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反应是趋于完全的。
③区分油脂和矿物油的方法:分别加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充分加热,若颜色变浅,则为油脂。
(3)蛋白质的性质注意事项:①轻金属盐(或铵盐)的浓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盐析出来的蛋白质仍保持原有的性质和生理活性,盐析是物理过程,是可逆的。
②重金属盐溶液,不论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不再具有原有的可溶性和生理活性,变性是化学过程,是不可逆的。
③生物酶是一种蛋白质,使用时不能在高温条件下,否则,蛋白质会发生变性,失去催化作用。
[例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2)植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3)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可使蛋白质变性()(4)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酯,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5)天然植物油没有恒定的熔、沸点,常温下难溶于水()(6)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7)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8)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9)油和脂肪都属于酯类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答案】(1)√(2)√(3)√(4)×(5)√(6)×(7)×(8)×(9)√[随堂练习]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stse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STSE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可分割。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成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的电子区域,电子在此区域内运动。
- 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于核中质子数。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
二、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平衡- 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不断转化,但总体浓度保持不变。
- Le Chatelier原理:当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外部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平衡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 酸碱理论- 酸性物质: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性物质: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pH=-log[H+]。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本身被还原。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本身被氧化。
三、元素与化合物1. 主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碱金属:第IA族元素,如锂(Li)、钠(Na)等。
- 碱土金属:第IIA族元素,如镁(Mg)、钙(Ca)等。
- 卤素:第VIIA族元素,如氟(F2)、氯(Cl2)等。
- 稀有气体:第0族元素,如氦(He)、氖(Ne)等。
2.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烃:仅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烯(C2H4)等。
精选资料高三化学与“ STS ”专题一.选择题1.以下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导的是( A )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纳米资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资料(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C)生物固氮是指植物经过叶面直接汲取空气中的氮气(D)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3.食品店销售的麦淇淋是硬化油,是以多栽种物油为原料制得的,此时发生的反响是( A )水解反响(B)加聚反响(C)加成反响( D )氧化反响4.我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多颗通信卫星,“长征三号”火箭第三级所用的燃料是( A )固态酒精(B)凝结汽油(C)液态氢(D)液态甲烷5.橡胶有很好的弹性,比如橡皮筋能够拉的很长,松手后又恢复为本来的长度。
( 1)橡胶属于()。
( A )纯净物(B)混淆物(C)高分子化合物(D)小分子化合物( 2)橡胶拥有很好弹性的原由是( A )拥有像钢丝同样的晶体构造(B)因橡胶分子是网状构造( C)因经过了硫化(D)因高分子链之间简单发生挪动6.彩电荧光屏中的蓝色荧火粉是掺有约0.0001% 氯化银的ZnS 晶体。
某学生对此晶体进行剖析:假如要使ZnS 溶解且保证氯化银溶解量尽可能少( 25℃时,氯化银在水中溶解度为 1.84 × 10-4g),所用试剂最适合的是( A )稀硫酸(B)盐酸(C)硝酸(D)AgNO3溶液7.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过程中掺入放射性14C的作用的是()。
( A )催化剂(B)媒介质(C)构成元素(D)示踪原子8.以上所述人工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结晶牛胰岛素是同一物质的依照是( A)扩散作用(B)浸透作用(C)相像相溶作用(D)物质构造同样9.洪涝地域欲将河水转变为可饮用的水,以下办理过程较合理的是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 A )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10.陶瓷表面一层绚烂多彩的彩釉,加工方法是在一般釉猜中加入一些金属,控制烧制时空气的用量(即氧气用量),使其获取不一样的颜色。
高三化学sts知识点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高中学习中的重点科目之一。
在高三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总结和巩固这些知识点,下面将对高三化学STS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的定义:化学反应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物质或生成物质的量。
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初始速率、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来表示。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a. 温度: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 浓度:浓度增加,分子间碰撞概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c.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d. 表面积:表面积增大,固体颗粒与反应物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3. 反应速率公式:a. 对于一般反应:速率= Δ物质浓度 / 反应时间b. 对于具体反应:速率= Δ反应物浓度/ Δ反应时间二、化学平衡1. 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摩尔浓度之比的稳定值。
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
2. 平衡条件:在静态平衡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平衡常数Kc = [生成物的浓度乘积] / [反应物的浓度乘积]。
3. 影响平衡的因素:a. 温度:温度上升,可逆反应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b. 浓度:浓度增加,平衡向浓度较低的一方移动,以减少浓度差。
c. 压力:对气相反应而言,增加压力可使平衡移动到物质的摩尔数较小的一侧。
d. 催化剂: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但可以加快达到平衡的速度。
三、化学反应热力学1. 反应焓变:反应焓变是指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的焓变化。
当焓变为负值时,为放热反应;当焓变为正值时,为吸热反应。
2.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常见的燃烧反应有燃烧金属、燃烧烃类和燃烧糖类等。
3. 变温反应焓变:当反应随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焓变时,可以用变温反应焓变图来表示。
四、化学电池1. 电池的组成: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分别是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