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卷(Word含答案)4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2
2018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2018年徐汇区高考语文二模卷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⑴“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代杜甫《春夜喜雨》)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⑶无论是《老子》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是《荀子·劝学》中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都是以“行路”和“读书”来形象地阐释积累的重要性。
2.按要求选择。
(5分)⑴假设你为学校“读书节”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下列诗文中最适合选用的是()(2分)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C.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案:A⑵下面是某高三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自荐信,画线部分可能存在不得体的表达。
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XX,来自XX 市XX中学,研究成绩优秀,曾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爱好写作。
我获得过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高中组一等奖;也曾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贵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我非常希望能进入贵校中文系研究,因为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
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圆我的大学中文系之梦。
此致敬礼!自荐人:XXXXX年X月X日答案:画线部分不得体的表达有3处,即①“百忙之中”应改为“百忙之际”;②“令对手自惭形秽”应改为“令对手望尘莫及”;③“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应改为“请您给我一个机会”。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①美国波士顿一所公立学校日前选用了一种全新标准的世界地图,令学生们看后困惑不已:美国、加拿大、欧洲的版图不再如印象中那般阔大,南美洲和大洋洲也不像原先看起来那样狭小。
最令人惊讶的是非洲——和美国比起来,非洲才是真正的巨人,连俄罗斯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題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花鸟画,是中国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在民族文化所赋予它的原动力的推动下发展着,不断深化其精神内蕴。
它一方面不断充实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陶冶人们的审美情趣。
花鸟画的民族文化原动力,是以花鸟拟人、表情的寓意性。
《芥子园画谱》有载:“古诗人比兴,多取鸟兽草木。
而草虫之微细,亦加窝意焉。
”花鸟画在演变和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通过主观的诗性和文学性审美方式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性地展现着中国人的宇宙观和自然观。
我们的先民曾将自然中的花鸟变幻为图腾,表达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
原始社会,人们常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视为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
图腾实际是一种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
人们相信它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它们的力量和技能,让族群不断繁衍壮大。
虽然图腾信仰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模糊,但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它逐渐演化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让生活充满文化窝意。
这种文化寓意也影响着花鸟画的发展,甚至呈现为某种圭臬,不断被程式化和重复表现。
如花鸟画中常见的石榴、蝙蝠、葫芦等,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具有“多子多福”“福禄”等吉祥寓意。
作为一种寄情于天地万物的艺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文化的精髓。
画家通过隐喻、象征、谐音等艺术手法寄托生活中聚积的情感和美好感望,并假以笔墨的独特性,达到自然栽体、个性笔墨、意境意趣的统一。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
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
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
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
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
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
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
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
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
2018 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b5E2RGbCAP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 3 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 ,被以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根源。
p1EanqFDPw“差序格局” 遇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此中受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定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明显。
费氏在 1948 年 9 月 1 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并且实质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纳并发挥了你的思想。
费氏与雷氏都以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家属关系组成,家属关系可向外护展至全部的社会关系。
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 ‘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地点” ,而费氏以为家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此中心,就是自己”。
实质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家属记认系统,同摩尔根的家属制度研究有关。
在摩尔根看来,每一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四周形成一个家属圈亦即家属集体。
摩尔根的家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检查,其基本门路是家属称呼系统研究。
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检查中,运用这类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家属称呼系统图表。
该图表所表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表现。
DXDiTa9E3d“差序格局” 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必定的关系。
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 ,特别是此中的“自我主义” ,也有潘光旦的“伦” 、“格局”、“推或扩大”论。
题点对点练4 理清线索,明确作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善心①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
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
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
这都是可能的。
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
它们的关系有点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②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
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
③猫们进进出出。
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
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
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
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
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④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
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
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
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
一只灰黑均匀相间的大狸猫。
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
两只半大猫。
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强壮,而且似乎面嫩,像是缺点儿见识——没有证据,就是一种感觉罢了。
两只中有一只仿佛是大狸猫翻拍过来的,一只却是白黄黑三色,但主体是白色的,黑和黄两色小块而不规则甚至又重叠地穿插其中。
昭通市2018届高三复习备考第二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避,那就是浮躁的风气。
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②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喧嚣的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
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③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
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
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心躁‛而无法‚心一‛。
④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
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
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
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
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
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③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
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
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
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④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
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
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
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⑤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
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
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
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⑥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
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
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⑦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
2018届高三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木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诸子可视为一次“人文的宗教觉醒”,这次觉醒之所以被认为更具系统性,就在于它包含了这三方面的大觉醒。
首先,它不仅是发现、承认与确信有一个绝对者,而且自觉地以更多的环节、事件来叙述、展示绝对者,甚至以更多的概念与分析来指示绝对者。
在近代学者的研究中,通常会罗列出“天”或“道”的多种含义,比如根据儒道法墨文献中有关“天”的论述而把天分解为神圣的主宰之天、义理(伦理)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等,并以此论说人文觉醒的去神化乃至无神化。
而实际上,在先秦的这些人文论说中,天的多重含义恰恰是被用来申述天的绝对性的不同环节:不管是义理之天,还是命运之天、自然之天,甚至所谓物质之天,都可被归到作为神圣绝对者的“上天”之下,绝对之天据此获得更丰富、更具体的内容.因此,在这里的天并不因被分解、分层而失去了绝对性与统一性,倒是因获得了更丰富的统一性而获得了更生动具体的绝对性。
其次,在重新确认与确信绝对者之为万事万物与一切美善之源头,因而是一切正当性之根基的同时,发现并确立了人在与绝对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
在诸如“人能弘道"“人能修德以配天"“真人”能无待而任“自然”等这类论说里,都隐含着从人与绝对者的相互性关系角度来理解绝对者,理解人本身在这个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以及人本身的绝对性存在的哲理。
在这个意义上,这次人文觉醒既是对绝对者的觉悟,也是对人自身的觉悟。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次人文觉醒之所以为人文觉醒就在于它在宗教启示下通过自觉到绝对者而发现、肯定人自身存在的绝对性.第三,发现并申述了绝对者以人类能够认识并加以遵循的某种原则来体现、实施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意志或意旨,因此,人类的现实生活并不只是一种世俗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神圣的生活。
不管是对于个体,还是对于群体(国家),生活并不仅仅只是满足各种自然欲望,更不是只按自然欲望行事而为所欲为,而是首先要遵循与担当一些来自上天启示给我们的原则,比如通过圣人作则而垂示给我们的规范,或者通过上智者之先觉而显明给我们的仁爱法则。
2018—2018学年度高三第二轮复习测试语文试题(江西省南昌市)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共7大题22小题。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睿.智(ruì)蕴藉.(jiâ)联袂.(mâi)泾.渭分明(jìng)B.折.耗(shã)秭.归(zǐ)渔父.(fù)舐.犊情深(shì)C.鄙.薄(bǐ)凹.陷(āo)积攒.(zǎn)大笔如椽.(chuán)D.追溯.(shuò)蝉蜕.(tuì)创.伤(chuàng)广袤.无垠(mào)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A.描摹乎略纰漏百出人不可貌相B.讴歌既使昭然若揭为恐天下不乱C.观摩莅临不拘言笑天有不测风云D.竞赛渎职披肝沥胆君子之交淡如水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收藏家协会和陕西人民出版社联合出品的世界上首批纯金版《共和国开国功勋手迹鉴赏》,在南昌市隆重,引起了社会巨大轰动。
②巴老(巴金)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不论环境如何变迁,他对人民的始终不变。
③把《二十四史》全部翻译成现代语是个巨大的工程,史书原文共计四千多万字,白话序译文近六千万字。
④马克思对自己的研究和写作真正做到了,他对流行于学术界的虚浮浅薄之风表。
A.发行忠诚校勘厚积薄发B.发行忠心校对厚积薄发C.上市忠诚校对厚古薄今D.上市忠心校勘厚古薄今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战斗中,要看行动;说空话,说大话,都是没有用的。
B.吴老在美国生活了半个世纪,就如他的老友、著名建筑师贝聿明说的,“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只是有了世界的眼光。
”C.20亿年前的金属球,是如何冶炼和制造的?又是怎样埋藏在这里的?都是令人不解之谜。
全国名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
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
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
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
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
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
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
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试题参考答案(一) 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试题参考答案(一)5 c 2018届高三二轮训练语试题(1)一、(15分,每小题3分)1.A(A.iǔ / zhì īnɡ / ìnɡ bǎi / bài B.cuàn/zuǎn dànɡ/dānɡ dú / dúc.piā / piā qiánɡ/qiǎnɡ xián / xuán D.àn/īnɡ qū /qǔ uì/ uì)2. B(A墨守成规c集腋成裘D明火执仗)3. c(弹指弹动指头,比喻时间极短暂。
有恃无恐因有某种势力可凭借、可依靠,言行无所顾忌。
遏止阻止。
/遏制制止;控制。
量入为出根据收入情况确定支出限度。
)4. B(A单谓语与双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
c.表意不明,“基建部分账目”,根据不同停顿有不同理解。
D搭配不当,“违法行为”不能“维护”。
)5. D(A将分号改为逗号,均为并列关系。
B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c破折号与“即”重复。
)二、(12分,每小题3分)6.D(A、B、c三项表述不全面)7.D(是对他们之后的优秀剧作家有影响,而不是对中国所有作家有影响,本项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8.c(强加因果,当代戏剧的“人学”含量不足,并非因为剧作家分散精力所致。
)9.c(不合逻辑,老一辈现实主义大师对后的剧作家有影响,但并非后代现实主义是否出现优秀作品的充分条。
)三、(9分,每小题3分)。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作为自由的话语,最初就是历史学和哲学叙述的文体承载方式,与历史学和哲学有着亲缘性关系,但是,人们常常关心其诗学和美学意义,而很少关心散文和哲学之间的关联。
散文中可以有哲学的思致、认识和发现,但是,散文文体毕竟不能真正代替哲学文体,散文中有哲理,或哲学中有散文,应该是二者关系的基本表达。
在话语表达中,散文必须以情感表达为主调,而哲学必须以理性解释为主调。
这就是说,散文是情感与思想的自由谐和,仅有思想而没有情感,不是散文的本质性要求。
哲学与散文之间的关联是内在的,表现为思想与情感间显示着最本原的生命亲近,《庄子》与《孟子》就标志着中国哲学与散文之间最古老的联系。
庄子不是借助纯粹概念的分析来表达思想,而是善于借助形象和寓意之间的关联,揭示深刻的人生奥秘,虽然他的散文中也有一些概念。
孟子的说理,带着人生的全部激情,并正视人性的善良和伟大说理,因而,情感因素的参与,使《孟子》本身具有抒情的力量。
中国古代思想的诗歌源头和散文源头,使古老的思想始终保持激情创造与诗意抒情的力量,当然,思想发展到后来,逐渐与诗性分离。
走上了专门化道路。
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导致这一转变的文化英雄,则不太容易确定。
但是可以肯定,是哲学家导致了这种根本性转变。
在西方,哲学与散文之间关联,可以通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作获得深刻说明。
201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文2018.4 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态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来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审美是人的一种特定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人的审美具有共通性也具有民族的相异性。
西方人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中国人则称“生生为美”。
“生生美学”产生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明显的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具有根本性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观察问题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发展与基本面貌,构成“生生美学”之文化背景。
“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一种宏阔的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类”的诉求。
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关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
“天人合一”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天人合一”之“一”就是“生”,即生命。
“生”有一个中间坏节是“气”,阴阳之气为生命化生之本,二气交感诞育万物,成为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
《周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成为万事万物社会人生包括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
2018年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
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
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
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
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
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
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
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
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
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
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
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
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
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
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
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
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
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
2018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二模)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
《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
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
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
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金属艺术也承载着一文化交流。
唐代墓金舞马街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
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
得益于精湛的捶探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
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软民族的器物形制。
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
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
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L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宁市高三年级复习检测(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站在当代社会、网络时代的高点上,我们谈论传统文化,是在谈什么呢?有人说“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谈日常生活”,这种观点可以说道尽了文化、传统的本质特征。
因为,对于我们的传统来说也好,对文化来说也好,它们不过是世世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进在我们的生活的实践中,是一种生活方式。
谈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谈我们的生活与头脑中的传统文化的关系,也就是在谈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谈我们的思路、我们的风度、我们的气派……说到中华文化的玄妙处,我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曲”。
昆曲向以“闲雅整肃、清俊湿润”的艺术品位著称,被看做是精妙高雅的传统艺术。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戒剧艺术形式,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情趣品位,这本身就是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著名作家、昆曲制作人白先勇曾制作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他大胆创新,并将时尚作为演出的美学标准之一,力求贴近当代人的日常审美生活,创作了美到极致的画面和舞类,让一部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名剧具有了符合今天审美趣味的时尚色彩,在演出时,人们感叹“太美了,美得惊心动魄,美得让人黯然神伤.……”昆曲表演中的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可谓是对这种“玄妙”美的最好解释,“罕有其匹”。
传统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它走自己的路,处处坚持自身特色,但如果要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大潮,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就要求新求异,从文化样式上、审美趣味上体现时代精神。
故宫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载体。
2018年普通高等学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适用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或。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大体看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8届高三二轮复习综合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嬗.变(shàn)期.年(jī)
猗.郁(yī) 鳞次栉.比(zhì)
B.扶掖.(yè) 麻痹.(bì)
春晖.(hūn) 歃.血为盟(chā)
C.决.别(jué) 赍.发(jī)
撇.开(piē) 叱咤.风云(chà)
D.青荇.(xìng) 发仞.(rèn)
熟稔.(rěn) 病入膏肓.(huānɡ)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南眺黄山,的几笔淡墨;北望长江,飘飘欲举的云烟。
脚底下九华山
的这一片峰峦岩壑,寸寸尺尺的翠,罩着淡淡的香雾,真是一幅的宗教风俗画,也
是一幅恬淡的自然风景画。
斯时我独享这一方美丽的江南,心在山道上,通向幽
香的林间。
A.若隐若现一束凝重蜿蜒
B.时断时续一缕肃穆徘徊
C.朦朦胧胧一寸典雅驰骋
D.清秀灵动一丝持重飞奔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专家提出:许多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都要预先若干年向社会公告,对不同群体采取差
别政策,并以“小步慢走”实施,以减少负面影响。
B.绿草如茵的平原、枝繁叶茂的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乡间小屋用花草精心装饰、时
隐时现的丛林……阴霾的清晨,达西先生走出自己美丽的庄园,走向伊丽莎白的家。
C.根据国务院有关通知,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高速公路仍实施小客车免费通行政
策。
D.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老师介绍说,厦门大学在新学期准备开设“爬树课”,是借鉴了美国、
新加坡和我国台湾部分大学经验开设的生存训练课。
爬树,意在锻炼学生的体能。
4.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A.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七夕
B.①端午节②中秋节③七夕④元宵节
C.①中秋节②七夕③元宵节④端午节
D.①元宵节②端午节③七夕④中秋节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五更鼓角声悲壮,。
(杜甫《阁夜》)
(5)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6.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
(不要
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阐述写好汉字的意义,并写一句建
议性结语。
要求:角度恰当,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超过60字。
书法是源于中国文字的一门艺术,它与京剧、武术、中医并称为中国“四大国粹”。
书
法艺术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展示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
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应当成为一种
自觉行为。
答案:
1.A B项,“歃”应读“shà”。
C项,“决别”应为“诀别”,“咤”应读“zhà”。
D项,“发仞”应
为“发轫”。
2.A“几笔淡墨”不宜用“时断时续”修饰。
北望长江,长江不可能是“一缕”“一寸”“一丝”。
根据前面营造的意境,“肃穆”一词太严肃,“典雅”与“持重”均不宜修饰“宗教风俗画”。
“徘徊”与作者的心境不合,“驰骋”“飞奔”则与情境及“山道”不够和谐,也不如“蜿蜒”形象
贴切。
因此选A项。
3.C A项,成分残缺,“并以‘小步慢走’”后缺少中心语“的方式”。
B项,语序不
当,“乡间小屋用花草精心装饰”应改为“用花草精心装饰的乡间小屋”。
D项,成分残缺,“是
借鉴了”前应加上“这门课程”。
4.D①出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②出自文秀《端午》;③出自白居易《七夕》;
④出自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可得出答案。
5.(1)风萧萧兮易水寒(2)问君能有几多愁(3)依依墟里烟鸡鸣桑树颠(4)三峡
星河影动摇(5)飞羽觞而醉月
6.示例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
7.示例往大里说,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往小里说,这是对自身形象的塑造。
应把写
好汉字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