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基本路线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48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易混、易错点归纳分析易混易错点一: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区别。
分析: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是原始社会出现的社会组织,由于名称的相似会造成学生的困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表格分析两者的区别,明确两者的各自特点。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氏族1、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2、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占据主导地位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父系氏族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2、农业、畜牧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品生产出现3、男子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始支配社会例题1:美国梦工厂年度动画巨制《疯狂的原始人》(右图)讲述了一个原始人家庭离开山洞的冒险旅行经历。
其中,女孩小伊有自己的爸爸妈妈,而且她爸爸处于家庭主导地位,那么你能判断那是处于哪个社会组织时期吗?()A.半坡氏族时期B.河姆渡时期C.母系氏族社会D.父系氏族社会【解析】:本题以《疯狂的原始人》创设问题意境,抓住题干中的“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就是“既知其母,又知其父”,同时“爸爸处于家庭主导地位”就可以判断出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所以答案为D。
易混易错点二: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国。
分析:古代的文明古国属于东方的大河文明,这四个文明古国虽同属于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在文明出现的时间、文明成果以及影响方面存在各自的特色。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古国名河流文明初现统一时间文明成果影响古埃及尼罗河约公元前3500年约公元前3000年金字塔(法老的坟墓)是古代埃及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统治者压迫、奴役人民的见证古巴比伦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法典》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古印度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印度后来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古中国黄河约公元前2070年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例题2:下面分别是古代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的图片,请你选出图片与文字搭配错误的一组()。
居民宪法知识点总结引言宪法是一个国家制度和组织的基本法律文件,其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任何其他法律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作为一个国家的居民,了解宪法知识,具备宪法意识,对于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参与国家事务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对居民宪法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1.宪法的含义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体现了国家的根本价值观念,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具有全面的调整和统一作用。
宪法的基本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调整国家政治权力的机构和运作方式,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是规范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2.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的性质、原则和基本制度、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领土、国家的权力机构和职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路线和国家的宪法法律地位。
3.宪法的性质宪法具有基本法律的性质,是最高的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以国家的根本法律地位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权利,具有其他法律文件不可逾越的优先效力和约束效力。
第二章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1.宪法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规定,中国是人民民主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各级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制度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3.国家奉行统一的基本制度宪法规定,国家奉行统一的基本制度,维护国家的统一。
国家奉行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社会制度和基本文化制度。
4.国家推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宪法规定,国家推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本章课时:4课时第一部分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过程特征、长期性和主要矛盾;认清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教学环节:讲课,课堂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认识这一点的重要意义;2、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二部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本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探索。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不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一定程度上说,也由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重要性在于:第一,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第二,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就要求我们埋头苦干;第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方案设计目录一、本章知识点详解及评点 (1)(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依据及其意义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 (4)(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4)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4)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5)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5)四、教学方法 (6)五、教学时间 (6)六、教学过程和内容 (6)(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板书) (6)1、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板书) (6)(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板书) (8)1、我党历史上的基本路线(板书) (8)其一,民主革命时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板书) (8)其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952年)(板书) (8)其三,党的八大路线(1956年)(板书) (8)其四,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板书) (10)其五,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板书) (10)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过程(板书) (10)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板书) (11)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板书) (11)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13)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3)(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板书) (13)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板书) (14)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板书) (1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板书) (15)五、思考题 (15)六、阅读书目 (16)一、本章知识点详解及评点(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依据及其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产生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盲目乐观情绪。
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B.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C.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D.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认清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重要性。
1956年中国宣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并不清楚所进入的是什么阶段的社会主义,由此导致实践上的严重偏差。
一是在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经济上的左倾冒进,在社会发展上急于求成。
1958年全国刮起了共产风,企图超越社会的发展阶段,急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严重泛滥。
不同时期这些错误的出现,有其具体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不清。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同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就不能不在实践中出现长期的严重的偏差。
因此,准确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