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时 整理和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50.00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
这一课时主要是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一、教学内容:1.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4. 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难点: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以及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小数运算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购物,看看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例题1:妈妈买了2.5千克苹果,每千克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解答:2.5 × 3 = 7.5(元)例题2:小明的身高是1.35米,小华的身高是1.2米,小明比小华高多少米?解答:1.35 1.2 = 0.15(米)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小数的乘除法运算。
4. 小数的简便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
题目:(1)2.5 + 1.5 =(2)4.8 2.3 =(3)2.1 × 3.2 =答案:(1)4(2)2.5(3)6.72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题目:妈妈买了3.6千克香蕉,每千克2元,一共花了多少钱?答案:3.6 × 2 = 7.2(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一、课时内容概述
本节课主要是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回顾和巩固数字的认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内容。
二、课前导学
在开始正式的学习之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入的问题或活动,让学生迅速回忆起之前所学习过的知识点。
可设计一些小游戏或问答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整理
1. 数字的认识
•整数的认识:介绍正整数、负整数及零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轴的基本概念。
•数字的组成:复习各位数字的含义及位值,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2. 数的加减法运算
•加法运算:回顾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
•减法运算:复习减法的运算方法,包括借位运算的基本步骤。
3. 数的比较
•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包括利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
四、练习环节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一些应用题目,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反馈
在课程结束前,可以进行一些小测验或问答环节,让学生进行课程的回顾和总结。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对学习内容的疑问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仅巩固了前期所学知识,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整理所学内容,做到掌握牢固,为数学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4单元比例3.比例的应用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66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熟练地解比例。
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整理复习,对比例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教师:教科书复习题投影图。
学生:常规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一)教师活动1.“比例”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
二、师生互动,整理复习(一)教师活动1.复习比例的意义。
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1)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2)完成“整理和复习”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组织交流订正。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每个比例式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
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正比例:yx=k(一定),反比例:x×y=k(一定)。
](2)完成“整理和复习”第3题。
让学生先判断,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注意让学生表述完整。
(3)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4.复习比例的应用。
(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哪些?怎样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2)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①独立填写。
②说算理。
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93~9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除法及运算规律。
2.通过整理与复习,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增强学生的理解。
3.循序复习三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4.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难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正确计算;商不变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本节课我们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2.本单元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请你用树状图或知识树表示出来。
3.在小组内交流。
4.让学生在展示台上展示,全班同学共同归纳。
5.你认为哪节内容最难?最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是什么?二、探究新知1.复习除法口算。
(1)让学生直接说结果。
420÷70= 360÷60= 270÷90= 360÷30=250÷50= 600÷30= 240÷20= 640÷80=490÷70= 560÷80= 810÷90= ÷40=(2)让学生独立说说口算方法。
(3)在小组交流后,再全班总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复习除法的估算。
(1)让学生估算。
368÷61≈422÷82≈723÷89≈(2)让学生独立说说估算方法。
(3)在小组交流后,再全班总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把被除数估算成整百数或整十数,口算出结果。
3.复习探索规律。
(1)直接写出得数。
26÷2= 55÷5= 560÷40=260÷20= 110÷10= 280÷20=2600÷200= 220÷20= 140÷10=(2)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什么规律?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纳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与圆柱、圆锥有关的数学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第3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老师要检查你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
二.新知探究
1.揭示课题:整理和复习
结合教材第37页第1题,回顾圆柱、圆锥的特征。
(1)圆柱的特征。
(2)圆锥的特征。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出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先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回答:圆柱的侧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状的?
(2)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3)第37页第2题中求圆柱表面积的部分。
3.复习圆柱、圆锥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h)
(2)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
1Sh)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V=
3(3)做第37页第2题中关于圆柱、圆锥体积的部分。
4.知识应用。
学生独立完成第37页第3、4题
三、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七的第1、3、6题。
第7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55---57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四教学提示:教材通过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学生回顾整理的基础上,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计算、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练习任务。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梳理、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知识的练习,解决较简单的问题。
难点: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答题纸、小白板一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已经接近尾声,大家迅速把本单元的内容浏览一下,并把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在答题纸上。
生:浏览教材,整理知识点,教师巡视。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所整理的知识点,互相补充一下。
每组推选一位同学汇报。
生:汇报整理结果。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估算时把被除数看作相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就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继续除,生:探索规律,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存在倍数关系。
生:解决问题时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
师:同学们整理的都很细致,我们再进一步把这些知识分类整理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整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明确本节的任务。
(二)探究新知1.出示56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以“接龙”的形式进行口算,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方法。
第七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4~15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提示本课时围绕万以内数的相关知识,设计了3道复习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着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增加一些练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所学知识,形成相关技能。
过程与方法:经历系统复习整理单元知识,巩固教育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回顾总结的习惯,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系统复习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 复习热身。
师:同学们,这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兔博士要考考大家了哦,你能说说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吗?生1: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生2:我们认识了一万,知道一万有多少。
生3:我们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生4:我们会用近似数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生5: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记录)2.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上来,而且整个复习的过程完全由学生主导,教师只在一旁引导,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练习巩固,指导复习。
1. 呈现整理与复习第1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数位表,和同桌说一说数位表中反映的数学信息。
师:谁来说一说,你从表中读出了什么数学信息?生1:10000读作:一万,是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生2:1084读作:一千零八十四,千位上是1,表示1个一千……生3:3207由3个千,2个百,7个一组成的,读作:三千二百零七。
师:读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生:读四位数时,要注意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和计数单位,每一级的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第7课时 整理和复习复习内容: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整理和复习第1---3题)复习目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写法。
2、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以及百分比应用题。
复习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下面表格。
小数0.16 分数2511 61 百分数 24.5%0.9% 2、只列式,不计算。
(1)40占50的几分之几? (2)50是40的百分之几?(3)5比8少百分之几? (4)8比5多百分之几?(5)10万元的5%是多少? (6)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7)500减少20%后是多少? (8)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9)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二、知识梳理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百分数写法有什么特点?2、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解答?如:甲数是200,乙数是150。
(1)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2)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3)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4)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4、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5)三、深化练习:1、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其中合格率是95%,这里的95%表示什么?2、一条水渠已修的比未修的长25%,这里的25%表示什么?未修的比已修的短百分之几?四、布置作业:P95第1、2、3、4题。
第7课时整理与复习一、填一填。
1. 61-28+26 这个算式,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
2. 18÷6×5这个算式,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或只有(),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再算()。
二、计算。
63-40+25 35+4×8 27+81÷96×8-24 36÷6×449÷7+63三、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80-16÷844-12+24(80-16)÷844-(12+24)四、把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1. 6×8=482. 63-33=302+48=50 30÷6=5五、解决问题。
1.公共汽车上原有36人,到中山路站时有4人下车,有13人上车。
2.学校用80元买体育用品,买篮球用60元,剩下的买了4根跳绳,每根跳绳多少元?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回顾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43页“回顾整理”和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1. 通过引导回顾与整理,加深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计算能力和正确率。
2. 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加强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能灵活运用估算与笔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更深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难点:加深理解乘法的口算,估算与笔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三种计算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知识回顾,板书要点。
师: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下面请你们结合课本,小组合作,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整理一下这部分内容,好吗?小组合作交流、整理,教师参与其中。
生汇报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口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整理和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激发学习热情。
)2. 问题研讨,提升认识。
(1)如何口算320× 30=?指名说口算过程。
预设生:①32×3=96 320× 30=9600②320×3=960 320× 30=9600③32× 30=780 320× 30=9600师:口算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
(2)怎样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举例,出示课件:小明家平均每月的水电费是207元,准备1800元来付一年的水电费够吗?一年的水电费实际是多少元?指名说估算方法。
预设生:①207≈200 12≈10 200×10=2000因为我用的小估法,把207和12都看小,它们的积大于1800,所以准备1800元来付一年的水电费不够。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五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练习课课时:第7课时
(1)、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康乃馨3元一支、百合5元一支、小明想买一共需要多少钱?小红带了10元钱,
小明2014春季学期期末检测题)
春到四月,如火如荼,若诗似画,美到了极致,美到了令人心醉。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喜欢才女林徽因歌颂四
月之美的这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将四月的万种风情描摹得淋漓尽致,读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四月之美,美在清明。
时光刚刚跨入四月的门槛,清明就如期而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是一种传承了数千年的古老文化,是一场活着的人祭奠逝去的祖先的亲情style。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每到清明,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堂的祖先,都会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即便远离故土,也会怀揣湿漉漉的心事回到乡下,挑拣一个最宜祭祀的日子,赶往祖先墓地,虔诚地献上一捧鲜花,点上几支香火,烧上一些纸钱,将祖先的坟墓装扮一新,以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清明时节,最容易勾起与已逝亲人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岁月的回忆,让人深刻体悟到亲情的可贵。
于是,亲情跨越了时空,泪水模糊了双眼。
在莹莹泪光中,就让活着的人好好活着,让已经逝去的人在天堂感到欣慰。
四月之美,美在祭祖的哀思,美在人间传递着的温情。
四月之美,美在谷雨。
“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
因此,谷雨是春播春种的关键时期。
在乡间,一到谷雨时节,村民们便忙了起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处处嘹亮起劳动的号角,处处律动着劳作的喜悦。
他们将生活的希望播撒,将幸福的种子栽种,早出晚归,乐而不疲,笑容满面。
他们洒下的是一粒粒咸涩的汗水,成就的将是整个秋天旷野上丰硕的果实。
累了,他们举头仰望绽开在湛蓝天空上多情的太阳;倦了,他们想一想等待在前方的耀眼金秋。
春风,贴着他们的身影吹过,将灼热的期盼和梦想带向遥远、遥远……他们劳动的姿势,仿佛在大地上书写一首生活的真爱长歌;他们奔忙的步伐,舞动出四月美妙和谐的韵律;他们洋溢在嘴角的笑意,仿佛闪烁在阳光下的一朵朵桃花。
四月之美,美在他们的不辍劳作,美在他们孜孜不倦地创造甜蜜生活的那颗淳朴心灵。
四月之美,美在花繁草盛。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四月,千芳竞放,姹紫嫣红,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相斗妍,好不热闹。
桃花,在多情春风的表白下双颊绯红,欲语还羞;梨花,一束束一簇簇,洋洋洒洒,热烈、雪白而纯情;樱花,怀揣粉红的梦想,轻轻摇落一地的深情。
地上的小草也不敢示弱,纷纷抬起挂着剔透露珠的绿色脑袋,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
四月的小草,已不再是初春时那样遥看近却无了,山坡、谷底、河畔、溪边,到处一派翠绿,尽情释放着勃勃的生机,大地好像悄悄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
四月,无论伫立在哪个位置,抬眼,花枝摇曳春风中,群芳嫣然若笑脸;闭眼,馥郁的芳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直钻心底;低头,满目尽是绿色小草在招摇。
四月之美,美在百花盛开,美在绿草如茵。
最美人间四月天。
四月之美,美在娇燕呢喃着在天空画出的一道道优美弧线;四月之美,美在败落的花朵已经悄然被青涩的果取代;四月之美,美在孩子们放风筝时撒落在草地上的一串串清脆的笑声……就让我们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抛开烦恼和忧愁,紧跟春天的步伐,用心感悟尘世的万般美景,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