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秋学期实践性教学环节(8月29日)
- 格式:xls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20
第29卷 第5期2007年10月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 OURNAL OF EEEVol.29 No.5Oct.2007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探讨戴 文1,林 青2(1.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10;2.山东科技大学信息工程系,山东泰安271019)收稿日期252;修回日期282第一作者戴 文(552),山东沂南人,教授,主要从事测控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摘 要:在目前的理工科高等教育中,如何通过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必须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构建起一个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本文针对这个问题,阐述了一种分层次的设计能力培养方案的构建方式,并提出了几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途径和相应措施。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686(2007)0520068202The Discussion of Pract ice Ability Cult ivat ion of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DAI Wen 1,L IN Qing 2(1.Mechanical and El ect ronic Engi neeri ng Dep art ment ,S handong Uni versi t y o f S ci ence &Technol ogy ,Qi ng dao 266510,Chi na;2.In f ormati on Eng ineeri ng Depart ment ,S hand on g Uni vers it y of Sci ence &Technol og y ,Tai ’An 271019,Chi na )Abstract :A mong t he several st ep s of t eaching ,course design is t he most import ant one to i mprovest udent s ’p ractice abilit ies in t oday higher educat ion.And t he wa y t o c ulti vate st udent s ’pract ice a bili ties t hrough cour se design i s t he problem of most concer n.In t his paper ,a hierarchical culti vat ion scheme is brought fort h ,a nd some measures to cul tivat e st udent s ’practice abilitie s are di scussed.K eyw or ds :p ractice abilit y culti va tion ;cour se design ;t eachi ng reform 现代工业对过去学科、专业乃至于课程各自封闭,自成体系,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情况提出了挑战,同时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观水库实习报告实习内容: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本专业,学校在这学期开学之前组织我们水文的学生实行了为期一周左右的理解实习。
虽然这次实习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它能锻炼我们的观察的水平,也同时培养我们对专业课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激发我们的兴趣。
不但让我在参观中学习了知识,更多的了解了本专业,也变相的对我实行了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实习时间:8月24日 - 8月26日实习地点:信阳市南湾水库实习学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08级2班学生实习项目:对南湾水库的大概,建筑,运作机制,工作情况实行了解,重点认清本专业将来所承担的任务。
一、理解实习动员大会(8月23日):学校老师对我们说明了此次理解实习所要到的地方,所要接触的工作和一些理解实习可能碰到的情况及解决方案。
二、河南信阳: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处于东经:114.06,北纬:32.125.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承东启西。
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信阳地区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素来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豫南小苏州”之美誉。
信阳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区,季节气候明显,又兼有山地气候特点。
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温暖湿润,能满足多种植物培育和生长的需要,因而农副产品丰富。
在地貌上,信阳既有绵延重迭的崇山峻岭,也有冈峦起伏的低山丘陵,既有坦荡无垠的平原,也有群山环绕的盆地,旅游和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
信阳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
这种过渡气候造成淮河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淮南山清水秀,水田盈野,稻香鱼跃,犹如江南风光;淮北平原舒展,一望无垠,盛产小麦、杂粮、棉花,北国情调浓厚。
信阳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汇总表1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汇总表2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汇总表3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汇总表4下面为赠送的述职报告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述职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本人被组织任聘为。
副校长已有五年,主抓德育教育工作,分管学校后勤、德育、艺体、安全、卫生、综合治理等工作。
身为副校长,我努力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
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养。
我在党的组织生活中,学习党建理论;在政治5学习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在业务学习中,学习人文文化,加强自身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培养高层次的道德感、责任感。
工作几年来,我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力抓好德育工作,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作正常。
我的工作原则是倡导培养“勤奋乐干,善于思索,不断创新”三种优秀品质。
以奖励机制为主,及时勉励,激发老师团队精神,从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其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校的生存、发展而不辍劳作。
下面我就德育工作管理谈谈自己的做法,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学习,联系实际,提高认识教师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职业。
社会在不断发展,不学习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作为一名校级领导和德育工作者,必须始终站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德育工作更要求紧跟社会形势的发展。
因此,我坚持做到每天看新闻和阅读一小时的书,提高自己对政治的敏锐性,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和个人品德修养,提高管理能力。
在这一年里,我先后阅读了《德育文集》、《成功学校内部管理全书》、《教育管理》等各类书籍,这些为我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理念、加快德育创新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一)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古人云“直而影正,以己以正而为人之标”,作为一名校级干部,在很多方面都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否则就没有进步,就不能为人之标,就没有能力去管理别人。
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教材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章节,详细内容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导体电阻的概念,掌握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科学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导体电阻的概念,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导线、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实验板、投影仪。
学具:每组一套导线、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实验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引导学生思考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新课内容:(1)介绍导体电阻的概念。
(2)讲解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3)演示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3. 学生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导体电阻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导体电阻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导体电阻的概念。
2.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七、作业设计(1)改变导体的材料。
(2)改变导体的长度。
(3)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导体电阻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能否掌握导体电阻的概念,能否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导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验部分,特别是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2. 教学目标的设置,尤其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均衡培养。
广东教育出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走进秋天》:观察秋天的自然变化,体验秋天的文化活动,包括“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味道”和“秋天的声音”三部分内容。
2. 第二单元《我的家乡》: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特产,包括“家乡的自然景观”、“家乡的历史名人”和“家乡的特产”三部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秋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秋天的特点,以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实物展示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践活动手册、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播放秋天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第一单元《走进秋天》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秋天的特点。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秋天的观察活动,如采集树叶、制作树叶画等。
4. 例题讲解:以“秋天的色彩”为例,讲解如何观察、描述秋天的色彩。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秋天的其他特点。
7. 导入第二单元: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特产。
8. 新课内容:讲解第二单元《我的家乡》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点。
9.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的调查活动,如采访老人、参观博物馆等。
10. 例题讲解:以“家乡的自然景观”为例,讲解如何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
11.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家乡的其他特点。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板书设计: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味道秋天的声音2. 第二单元板书设计:家乡的自然景观家乡的历史名人家乡的特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你最喜欢的秋天景色,并说明原因。
2010年秋学校教学计划MicrosoftWord文档(5篇)第一篇:2010年秋学校教学计划Microsoft Word 文档教学工作计划(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2010年9月1日**小学教学工作计划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新的一学期,我校教学工作继续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依法执教,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特色建设为平台,规范教学内部管理,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立足于早期,着眼于全面,不断提升我校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二、基本思路:坚持教学管理的计划性、科学性、规范性,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改革和教学研讨为动力,突出教研教改在教学中的核心意识,强化过程管理,改革评价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强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
强化管理,向管理要质量,是抓好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提前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
鼓励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四、搞好常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依靠教师的认真工作,所以每位教师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求以人为本,正确摆顺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角色,教学作到新、实。
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测试方法要活,具体要求如下:1、加强教研活动,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内容要充实,可操作性要强,并严格按照教研计划安排进行活动。
2、加强素质教学,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既重开发智力,又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备课,要求语、数及综合教师做到超周备课,兼课教师以一科为主,掌握大纲要求,明确教学目的,反复熟悉教材,抓住重难点。
不但要备内容,还要备方法、备学生。
同科之间多研究,遇到问题多探讨,创集体备课新思路,结合学生实际,写出规范、详尽、实用的教案。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习导论》在线作业答案一、多选(共计25分,每题2.5分,每题答案完全一样得满分,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考试课程平时成绩由()组成。
A. 作业成绩B. 视频点播C. 直播面授D. 交流互动答案:【A;B;D】2、毕业鉴定表的填写,在我的毕业管理栏下点击【毕业鉴定表】,真实准确填写等内容,点击提交。
A. 家庭主要成员B. 重要社会关系C. 学习及社会经历D. 自我鉴定答案:【A;B;C;D】3、重修一般针对()的学生。
A. 课程总评成绩未达到60分B. 考试违纪的学生C. 因故未参加考试D. 因故未参加考试,没有申请缓考的学生答案:【A;B;C;D】4、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综合评定。
A. 学生参与辅导情况B. 学生与教师交流情况C. 作业完成情况D. 观看视频答案:【A;B;C】5、学生在学院在线教育平台进入个人空间后,在学生空间“我的学习管理”栏下点击“我的课程”,可以看到()等信息。
A. 课程名称、课程状态、课程类别、课程资源B. 学分、学习时长C. 考核方式D. 作业练习答案:【A;B;C;D】6、毕业论文出现()行为,按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处理。
A. 抄袭B. 雷同C. 伪造数据D. 请人代写答案:【A;B;C;D】7、学生档案邮寄地址为()。
A. 学生有人事部门的工作单位B. 学生居住地人才市场档案管理部门C. 工作地人才市场档案管理部门D. 工作单位答案:【A;B;C】8、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履行下列义务:A. 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B. 恪守学术道德,完成规定学业C. 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D.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答案:【A;B;C;D】9、课程考查可采取()相结合等方式进行。
A. 过程评价与大作业B. 撰写调研报告C. 论文D. 设计答案:【A;B;C;D】10、符合以下()毕业条件的学生可以获得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证书。
湖北理工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理论教学大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兴产业计划)二0一三年九月目录《电子信息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4)《电路理论》教学大纲 (8)《Matlab仿真与应用》教学大纲 (14)《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18)《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23)《电子线路CAD》教学大纲 (27)《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30)《EDA技术及应用B》教学大纲 (35)《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教学大纲 (39)《DSP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44)《信号与系统A》教学大纲 (48)《数字信号处理B》教学大纲 (52)《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56)《通信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61)《信息论与编码》教学大纲 (66)《数字图像处理 C》教学大纲 (69)《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7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79)《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82)《光纤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86)《通信网与交换技术》教学大纲 (89)《虚拟仪器与仪表》教学大纲 (93)《专业外语》教学大纲 (96)电子信息工程理论教学大纲《电子信息专业导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B02441012课程中文名称:电子信息专业导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总学时:16学时总学分: 1适用对象:电子信息工程(新兴产业计划)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一方面介绍专业方向、专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发展动向以帮助他们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各主要学科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和大学毕业后可能从事工作的业务范围、部门等另一方面介绍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使学生了解大学四年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
2.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各主要学科涉及的技术、相关的业务领域。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任务书实习岗位:____________________系别:智能工程系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2010年3月填写要求1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任务书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岗位的具体情况填写,由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审查无误后,经组长签字生效。
此任务书应在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开始前一周内填好并发给学生。
2.任务书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用小4号宋体、固定值20 磅行距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A4纸打印,不得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
3.任务书内填写的内容,必须和学生拟完成的情况相一致。
4•任务书内有关“系”、“专业”等名称的填写,应写中文全称。
5.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06年3月15日”。
一、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任务2015年1月20日前实习动员、安排及安全教育以及落实毕业实习相2015年1月2015年1月21日22~3月29日2015年3月30日至4月3日2015年4月4~5月1日2014年5月1~4日2015年5月4日至5月日10答辩年月曰关实习资料学生做出发准备,借参考资料,落实实习单位等离校实习及实习检查、指导、测试中期检查离校实习及实习检查、指导、测试写实习报告毕业答辩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进度三、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意见组长(系主任):日期:。
青岛建国职业学校放假安排学生放假安排1.全体学生 7 月 2 日(星期六)至 8 月 28 日(星期日)放暑假,8 月 29 日上课。
放假期间有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宿舍调整、搬迁任务的二级教学单位,要科学安排时间,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2.下学期,学生(2022 级新生除外)8 月 27 日至 28 日到校,自助办理电子注册手续。
未交学费、学籍异动或重修的学生,按规定交齐学费或办好相关手续后方可注册。
各二级教学单位于 8 月 29 日上午将学生返校情况报告学生工作部。
3.2022 级专科、本科新生 9 月 2 日(星期五)至 3 日(星期六)报到注册,研究生新生 9 月 3 日报到注册(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6 月 30 日报到),9 月 5 日(星期一)上午举行开学典礼。
新生报到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教职工放假安排1.主要从事教学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按学校规定做好学生成绩评定及录入,并提前安排好学生重修、补考等工作后,原则上随学生放假开始轮休。
下学期,主要从事教学的教师8月28日之前返校,各二级教学单位8月29日上午将教师返校情况报告人事处。
2.校、院机关及直附属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原则上自7月5日至8月25日安排轮休,8月26日正式上班。
校、院机关及直附属单位8月26日上午将工作人员返校情况报告人事处。
三、工作要求1.严格遵守假期值班纪律。
各部门各单位工作日必须安排值班人员(含带班领导)在办公室坐班,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3:00-5:00;周末、节假日及非坐班时间电话值班。
遇有突发事件和重要紧急情况要及时准确报学校总值班室(电话:137****2233),并快速妥善处置。
学校办公室、监察处、人事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
因工作纪律落实不到位,导致工作延误或造成不良后果的,学校将按规定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2.做好暑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上级部门、学校的最新要求,进一步健全疫情防控机制,慎终如始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八年级下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主要围绕“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环境污染与防治”,详细内容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的基本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实践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实际操作。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环保宣传资料、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实践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效果。
6.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学习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下综合实践活动——环境保护,从我做起2. 内容:(1)环境污染的种类与危害(2)防治措施及实际操作(3)环保实验:观察污染物来源、危害及防治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生活为背景,选取具有现实意义和探究价值的环境污染问题。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章:活动主题与环境分析1.1 活动主题:走进科学,探索未知1.2 活动环境: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网络资源1.3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1.4 活动准备:实验室器材和工具。
相关科学资料和书籍。
网络连接设备。
1.5 活动流程:导入:介绍活动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重要性和未知领域的探索意义。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分享与讨论: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进行团队讨论和交流。
第二章:活动主题与实践内容2.1 活动主题:探索生物的奥秘2.2 活动内容:植物的生长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需求和生长条件。
动物的行为观察:观察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分析其适应环境和生存策略。
人体生理实验:了解人体的重要器官和生理功能,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
2.3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的认识和健康意识。
2.4 活动准备:植物生长器材和工具。
动物观察设备和材料。
人体生理实验器材和模型。
2.5 活动流程:导入:介绍活动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奥秘和探索的意义。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实验,观察生物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分享与讨论: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进行团队讨论和交流。
第三章:活动主题与实践内容3.1 活动主题:探索地理的奥秘3.2 活动内容:地形地貌观察:观察学校的地形地貌,了解其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气候现象探究:观察学校的气候现象,了解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环境保护实践: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3.3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4 活动准备:地形地貌观察设备和工具。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精彩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八章“探索与实践”,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生活中的科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与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记录本、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2.1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2 科学探究方法:讲解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科学探究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科学2. 内容:2.1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2 科学探究方法2.3 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 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1.2 结合所学科学探究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2. 答案:2.1 作业题目1的答案示例:观察楼梯扶手上的细菌,通过洗手前后对比,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2 作业题目2的答案示例: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探究电路中电流的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2.1 邀请科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使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上海建桥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2012年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指导、督促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检验其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第三条考核工作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的重要内容,应坚持公平、公正、诚实、严谨的原则。
凡属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应当进行学期考核,实习、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应当进行考核。
第四条凡本校在籍的学生必须参加所修课程(含实践环节)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成绩,成绩合格的本科学生还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第一章考核组织工作第五条考核工作由教务处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依照本办法和学校相关规定进行组织和协调,原则上考试课程的考核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考查课程及实训实践课程的考核工作由各开课单位自行组织。
第六条考核时间依据当学年校历安排,其中考试课程的考核原则上安排在集中考试阶段进行,具体时间由教务处排定。
考试时间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
第七条集中考试阶段的监考人员原则上由各教学单位提供,报教务处统一编排。
非集中考试阶段的监考人员由各教学单位负责自行编排,报教务处备案。
各院(系、部)办公室应提前向监考人员发出书面通知,明确监考任务。
第八条监考人员排定后不得擅自变更。
因故确需变更时,必须由教学单位向教务处提出变更申请。
监考人员无故不到或因迟到贻误考试的均按教学事故处置。
第二章考核方式与命题第九条考核方式(一)考核分考试与考查两种。
考核方式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执行。
(二)在满足考核要求的前提下,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实际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应避免不结合课程实际的考核方式。
教育实习工作计划【实用】教育实习工作计划三篇教育实习工作计划篇1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的贯彻和体现,也是全面检验和进一步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教育实习工作计划。
新世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塑造最终成功与否与毕业前的教育实习有着极大的关联。
根据我院教学计划安排,02级教育本科生将于20xx-2011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分赴八闽大地,踏上为期六周的教育实习征途,检验所学,提高自我。
为真正做好此项工作,提高实习质量,具体制定计划如下:一、实习人数:数学教育专业183人,计算机专业83人;二、实习时间:20xx年8 月29日到20xx年10 月16日(共七周,其中国庆节放假一周);三、实习要求:1、每个同学必须珍惜这次机会,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高涨的热情积极参加实习,并虚心向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求教;任何人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有特殊情况必须在事前提出书面申请。
2、到学校实习的同学必须按时进驻实习学校实习;实习期间及时将教学活动的照片及心得小记发到邮箱:***@ ,以便年级编辑实习简报;返校后要及时上交实习单位的评定成绩、一份实习汇报材料(含所有的教学活动组织策划方案、影像资料、活动成效、活动总结及个人实习心得)和不少于4个的教学教案,工作计划《教育实习工作计划》。
3、在实习期间,鼓励所有同学能够在认真向指导老师求教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情况,力所能及地为实习单位提供一些最新课改或教改的相关信息,并做一些辅导培训工作等,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实习期间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要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师大人高尚品行;要严于律已,尊敬师长、真诚待人,文明礼貌、团结协作;要处处维护师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不得作出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要勤学好问,虚心听取意见、批评和建议,努力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全面素质。
5、为了便于管理,实习期间要住在实习学校的同学要认真遵守该校有关规定,违反者按实习学校、学院有关规定处理。
初级中学开展线上教学实施方案•相关推荐初级中学开展线上教学实施方案(通用5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
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级中学开展线上教学实施方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级中学开展线上教学实施方案1一、时间安排1.推进阶段线上教学分四个阶段。
一是8月15-29日筹备组织、动员准备、网上教学培训阶段;二是8月30日的试播阶段,调试设备和试播课;三是8月31日晚上19:00-19:30的线上家长动员会,由班主任及学生、家长共同参加,谈网课及相关要求和建议,做好线上学习准备;四是从9月1日开始(至正常复课)正式的线上指导课程直播阶段。
2.直播时段线上指导课程分两个时间段:(1)每天上午8:10―11:00。
其中,早晨7:40-8:10为课前准备时间,在指导学生课前准备的同时,组织学生每天进行钉钉打卡,并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安排眼保健操和体育室内操。
(2)每天下午2:30—5:20。
安排两节线上直播授课和两节自习课,教师线上辅导。
晚上不安排线上授课。
二、课程安排1.课程内容线上指导课程,重点围绕以下四方面内容实施:(1)学校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养成教育;(2)各年级各学科学习要求及学科规范;(3)各年级知识衔接、学习方法指导等;(4)进行专题版块探究。
以小专题形式进行集体备课实施。
根据七年级的教情和学情,整合分解细化成小专题进行学习,一个小专题解决一类或一项知识、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2.课程时间“线上教学”暂时按自然周安排两个周期,周末正常休息。
三、实施建议1.教的要求(1)备课要求:①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网络集体备课,范围为开学前两周内容。
②分工备课——组长分工分头备课(一人主备),要求写出教学简案,制作课件PPT或视频,备课组内交流分享。
③形成个案——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个性化教案和PPT。
宜春学院2010~2011学年校历秋季学期春季学期学期月份周次星期大事记学期月份周次星期大事记一二三四五六日一二三四五六日上学期月八一30 31 一、本学年秋季学期从2010年8月30日至2011年1月13日,共20周。
二、教师8月29日之前返校。
三、07级、08级、09级学生8月30日返校,30、31日缴费注册,9月1日正式上课。
四、10级新生9月1、2日报到,9月3日至7日入学教育,9月8日至9月17日军事训练,9月20日正式上课。
五、9月18、19日正常补考;11月6日、7日秋季学期上学期课程考试。
六、2011年1月8日至12日秋季学期下学期课程复习考试。
七、毕业班第1周至第14周上课,2010年12月4至5日课程考试,第15周至第20周毕业班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毕业论文或设计、师范生试讲等)(各教学院可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确定)。
八、2011年1月14日[庚寅年十二月十一]至2月20日[辛卯年正月十八]寒假,共计38天。
上学期二月一21 22 23 24 25 26 27 一、本学年春季学期从2011年2月21日至7月3日,共19周。
二、教师2月21日(辛卯年正月十九)之前返校。
三、学生2月22日返校,2月23日正式上课。
四、3月12、13日正常补考;4月23、24日春季学期上学期课程结束考试。
五、6月27日至7月1日春季学期下学期课程复习考试。
六、毕业生(医学类除外)2月23日至5月18日参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七、毕业生原则上于5月18日前返校(各教学院可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而定)。
5月23日至5月27日毕业生积欠、毕业考试;5月26日至6月19日毕业论文答辩、毕业教育、毕业典礼,6月20日毕业生离校。
八、7月4日开始暑假。
课程设计、见习、师范生职业技能培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在暑假进行。
九月1 2 3 4 5二28二 6 7 8 9 10 11 12三月1 2 3 4 5 6三13 14 15 16 17 18 19 三7 8 9 10 11 12 13四20 21 22 23 24 25 26 四14 15 16 17 18 19 20五27 28 29 30 五21 22 23 24 25 26 27十月1 2 3六28 29 30 31六 4 5 6 7 8 9 10四月1 2 3七11 12 13 14 15 16 17 七 4 5 6 7 8 9 10八18 19 20 21 22 23 24 八11 12 13 14 15 16 17九25 26 27 28 29 30 31 九18 19 20 21 22 23 24下学期十一月十 1 2 3 4 5 6 7下学期十25 26 27 28 29 30十一8 9 10 11 12 13 14五月1 十二15 16 17 18 19 20 21 十一2345678 十三22 23 24 25 26 27 28 十二9 10 11 12 13 14 15 十四29 30 十三16 17 18 19 20 21 22十二月1 2 3 4 5 十四23 24 25 26 27 28 29十五 6 7 8 9 10 11 12十五30 31十六13 14 15 16 17 18 19六月1 2 3 4 5十七20 21 22 23 24 25 26 十六 6 7 8 9 10 11 12 十八27 28 29 30 31 十七13 14 15 16 17 18 19一月1 2 十八20 21 22 23 24 25 26十九 3 4 5 6 7 8 9十九27 28 29 30二十10 11 12 13 14 15 16七月1 2 3寒假17 18 19 20 21 22 23暑假4 5 6 7 8 9 1024 25 26 27 28 29 30 11 12 13 14 15 16 1731 18 19 20 21 22 23 24二月1 2 3 4 5 6 25 26 27 28 29 30 317 8 9 10 11 12 13 八月1 2 3 4 5 6 714 15 16 17 18 19 20 8 9 10 11 12 13 14。
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八年级综合实践教材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5章节《探索与实践:光的传播》。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原理、光的反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原理,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镜子、透镜等,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现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学习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3. 实践探究:b. 例题讲解:针对实验现象,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c.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应用:分析生活中光的传播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原理2. 光的反射、折射现象3. 光的实际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生活中光的传播现象。
b. 分析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c. 探讨光的传播原理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2. 答案:a. 例如:镜子、透镜等。
b. 例如:眼镜、投影仪等。
c. 例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光的传播原理及其应用。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光学小制作,如制作简易望远镜、显微镜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光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拓宽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