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现象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21
第八讲 电现象一、知识要点: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摩擦起电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难点解析: 1.摩擦起电及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例1】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A .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B .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C .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D .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例2】下列物体中一定带负电的是( )A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B .能与带正电的物体相吸引的轻小物体C .与带正电物体接触过的验电器D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2.摩擦起电的原因(1)原子结构物质——原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原子核}——相等——原子呈中性——物质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弱的就会失去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就会得到电子,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由此可知: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例3】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 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较强,所以最后 带正电。
【例4】任意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产生的结果是:A .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B .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C .两个物体都不带电D .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电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电场(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现象知识点电现象是物理学中研究电荷、电场和电流等现象的一个分支,涉及到很多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电现象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学知识。
一、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在电现象中,电荷扮演着核心角色。
电荷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守恒定律规定了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二、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描述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相互作用。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样的电力是一个矢量,方向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三、电场电场是一个与电荷相互作用的物理场。
对于一个点电荷来说,其电场是由它产生的,与距离它的位置远近相关。
电荷周围的空间存在电场,其他电荷在这个电场中受力。
四、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的物理量,用矢量表示。
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电荷的正负以及距离电荷的远近。
五、电势能和电势差电势能是指带电粒子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与某一参考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电势差是指单位正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时所做的功。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之间满足一个关系,即电场强度等于电势差的负梯度。
六、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导体截面的数量,用安培(A)表示。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用欧姆(Ω)表示。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和电压之间满足一个线性关系,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之比。
七、直流和交流直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沿一个方向流动的电流,交流则是电荷在电路中来回流动的电流。
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压会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
八、电路和电路元件电路是由电流源、导线和电阻等元件组成的,用来实现电能传输和转换。
电路元件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它们对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响应。
九、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电磁感应是指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的现象。
生活中关于电的现象和原理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理现象。
它包括很多习以为常的现象和原理,如静电现象、电流、电压、电阻等。
在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关于电的各种现象和原理。
首先,我们可以从静电现象开始讨论。
静电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电荷的分离而产生的电现象。
当两种不同物质接触或摩擦时,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得两个物体带有相反的电荷。
例如,当我们脱下帽子时,会发现头发“蓬松”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头发带有静电。
接着,我们可以讨论电流的概念和原理。
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当电源提供电压时,电荷会在导体中自由移动,并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是通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来表示的。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有着明确的关系,即I=V/R,其中I是电流,V是电压,R是电阻。
在谈到电流时,我们不得不谈论电阻的概念和原理。
电阻是指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能力。
它是通过材料的导电性、长度、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来决定的。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与电压和电流之间有着明确的关系,即R=V/I。
此外,电压是另一个重要的电学概念。
电压是指电场强度施加在电荷上的电势差。
电压的单位是伏(V),它是由电源提供或产生的。
电压决定了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当电压变化时,电荷会受到推动,从而产生电流。
除了上述基本概念外,还有一些与电相关的现象和原理。
例如,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交流电是指电流方向和大小周期性地变化的电流。
在交流电中,电荷会来回流动。
而直流电则是电流只在一个方向上流动的电流,如电池电流。
交流电和直流电在不同的应用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
此外,还有电磁感应的现象和原理。
当磁场的变化与导体相互作用时,会在导体中引起电流的感应。
这就是电磁感应的原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变化的速率成正比。
电磁感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电动机、变压器等。
最后,还有电磁辐射的现象和原理。
人体的电活动现象是多样的,其中一些主要现象如下:
1.神经传导:人体内的神经系统通过电信号进行传导。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这是一种电信号,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目标细胞。
2.心脏电活动:心脏通过电信号来控制心跳。
心脏的电信号起源于窦房结,然后通过心房和心室传导,引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3.肌肉收缩:肌肉的收缩也是通过电信号控制的。
当肌肉受到神经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肉纤维的收缩。
4.大脑功能: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电信号进行通信,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这些电信号对于我们的感觉、思考、行动等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5.生物电现象:人体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生物电现象,如生物磁场、脑电图(EEG)、心电图(ECG)等。
这些现象反映了人体内部电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之,人体的电活动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中有趣的电现象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生活中有趣的电现象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吧:现象一:干燥的天气时,早上起来用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现象二:晚上睡觉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有时还会伴有火花出现。
现象三:用塑料尺子或笔套,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后,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塑料尺“吸”住了。
现象四:把泡沫用手捏散后,手上沾上的小泡沫颗粒,怎么甩也甩不掉。
细心的你还有没有观察到这样的情景:情景一:吊扇的下表面沾有很多灰尘。
吊扇的下表面按道理讲不会有灰尘落上去,但为什么会那么脏呢情景二:穿上化纤的衣服,特别吸灰,特别容易变脏。
情景三:电视、电脑显示器,用久了面上都会有一层灰尘。
关闭电视的瞬间,你如果把手背靠近电视屏幕,你会发现手背的汗毛都会一根根地竖起来。
其实,这些都属于电现象。
用梳子梳头发,脱毛衣时,因为摩擦,物体就带上了电。
像这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我们叫摩擦起电。
物体带上电荷后,如果这种电荷不流动,被称为“静电”。
比如电视机的屏幕上带的就是静电。
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上物体的性质。
电扇在转动过程中扇叶和空气摩擦带电,吸引空气中灰尘,所以即使吊扇的下表面依然会很脏。
我们也可能会发现,马路上送油的油罐车后面都有一根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这条尾巴其实是一根粗粗的铁链子。
这是因为油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和油罐壁摩擦从而带上电,这些电如果不及时导走,很容易将油罐中的油点燃而引发事故。
当用一根铁链将油罐和大地连接起来后,摩擦产生的电荷立即被导向了大地,从而保障了油罐车的安全。
所以在油罐车的使用中都有一条这样严格的规定:铁链不能随便缠绕在大梁车架上,必须放在地面上。
在一些电学实验室里都铺有地毯,在这些地毯内部都有很细的金属丝。
这些金属丝能把地毯与人行走时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以免静电影响实验结果,甚至破坏实验设备。
自然界电现象
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指电荷运动所带来的现象。
自然界的闪电就是电的一种现象,它是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产生的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
电是个一般术语,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
在大自然里,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等等。
除此之外,电现象也广泛存在于生物中,比如电鳐在捕食猎物时会放电,水中动物受到电击后麻痹,任由电鳐捕食;青蛙的肌肉和神经里也蕴藏着电能;而美洲电鳗发电的最大电压达800伏,足以击死一头牛。
生活中的电现象举例生活中的电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
以下是我列举的一些生活中的电现象:1. 点亮灯泡:当我们接通电源,将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电流会通过灯泡的电丝,使其发光。
这是因为电流通过电丝时,电子在电阻中发生碰撞,产生热能,导致电丝发光。
2. 充电宝充电:当我们将充电宝连接到电源上时,电流会通过电线进入充电宝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
这是因为充电宝内部有一个充电电路,可以将电流转换为电池所需的电能。
3. 手机充电:当我们将手机连接到充电器上时,电流会通过充电线进入手机内部的电池进行充电。
这是因为手机内部也有一个充电电路,可以将电流转换为电池所需的电能。
4. 电风扇转动:当我们打开电风扇开关时,电流会通过电风扇的电机,使电机转动。
这是因为电流通过电机的线圈时,产生的磁场与电机中的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力矩,从而使电机转动。
5. 电视显示画面: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时,电流会通过电视机的电路,使显示屏显示画面。
这是因为电视机内部有一个显示电路,可以将电流转换为显示屏所需的信号,从而显示出画面。
6. 电脑开机:当我们按下电脑的电源按钮时,电流会通过电脑的电路,使电脑开机。
这是因为电脑内部有一个开关电路,可以将电流转换为电脑所需的工作电压,从而使其正常运行。
7. 空调制冷:当我们打开空调开关时,电流会通过空调的电路,使空调运转。
这是因为空调内部有一个制冷电路,可以将电流转换为制冷剂的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8. 电梯上升/下降:当我们按下电梯的楼层按钮时,电流会通过电梯的电路,使电梯上升或下降。
这是因为电梯内部有一个控制电路,可以将电流转换为电梯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电梯的运行。
9. 汽车点火:当我们转动汽车钥匙,启动汽车时,电流会通过汽车的电路,使发动机点火。
这是因为汽车内部有一个点火电路,可以将电流转换为火花塞的火花,从而使发动机正常工作。
10. 电动汽车充电:当我们将电动汽车连接到充电桩上时,电流会通过充电桩的电路,使电动汽车的电池进行充电。
电现象知识结构1.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电荷只有正、负两种。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是常见的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是常见的绝缘体。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电路的状态有通路,断路和短路几种。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要点简析1.所谓起电就是用某种方法使物体上的正、负电荷分开,常见的有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等。
例如,用绸子和有机玻璃棒摩擦,使有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使绸子得到多余的负电荷而带负电,而有机玻璃棒上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但它们所具有的正、负电荷之总和依然为零。
2.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
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物理学中通常的规定是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
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自由电荷在作定向移动的同时,还在作无规则的热运动。
4.化学电池是由浸在酸,碱、盐溶液里两个不同材料的导体构成的,这两个导体叫做电极。
流出电流的电极叫正极用“+”号表示,流回电流的电极叫负极用“ ”号表示。
所以,在电池的外部,连接在两极之间的导体中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而在电池内部,电流方向则是从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形成了一个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