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2019春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河床 (共10张PPT)
- 格式:ppt
- 大小:771.50 KB
- 文档页数:10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教师用书:诗歌部分第4单元河床河床【画面内容】漫画上一个小女孩坐在小船上,手拿双桨在人工小河中自由地前行。
两旁是长出了绿枝的高楼和绿色的草地。
【寓意点评】一个宜居的城市,河流带来的优美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
柔柔的流水,绿色的草地,自由的鱼与小鸟,成了拥挤、喧闹中的城市生存者无比宝贵的诗意安慰,平衡着城市的嘈杂,化解着城市的单调,并稀释着无数人多重挤压下的焦虑。
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昌耀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
1957年被打成“右派”,历尽坎坷,1979年冤案平反后重返文坛。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
其新边塞诗歌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有很强的知性张力。
他历来被人们看作中国新诗史上的一座高峰。
著有《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昌耀四十年诗作精品》《昌耀的诗》《昌耀诗文总集》等,代表作有《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等。
昌耀青年从,赴朝作战,受伤后转入地方,参加大西北开发。
1957年因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右派,几十年间与磨难和贫穷相伴。
《河床》记载了“反右”时期诗人以无罪的戴罪之身在西部乡村服刑的生命轨迹,以及在结束了那段岁月后,诗人置身于现代场景中,再次从那座大高原上折射的生命图像。
新边塞诗歌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的诗歌流派。
主要诗人有杨牧、周涛、章德益等。
严峻而旷达的边塞生活不仅冶炼了他们的灵魂,也铸造了他们诗歌的品质与气质。
荒僻的自然界和奇异的边塞风情进入了他们的审美视野,他们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的深沉和浓郁的当代性色彩。
同时,新边塞诗歌摆脱了表层性描写的束缚,以一种隐含的、意向化的传达手段,使诗的思想寓意活跃在写实与象征之间,做到了意与象的交融,心绪与画面的叠合,从而实现了对边塞时空和题材本身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