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下5.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word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4.08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种面积单位,并能够相互转换。
2.通过生动有趣的实物搭建和图形展示,让学生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深入理解。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三种面积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通过生动的搭建和图形展示,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图形展示和实物搭建中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四、教学方法1.谈话教学法。
2.实物模拟法。
3.示范演示法。
五、教具准备1.平面图、平面模型和实物模型。
2.面积单位转换表。
3.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1.学生活动设计通过讨论引出本课主要内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让学生了解三种面积单位(1)使用平面模型:教师出示平面模型,用圆形纸张来演示不同面积单位下的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通过观看模型,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种面积单位。
(2)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这三种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互相协助解决问题。
3.图形展示(1)准备不同大小的平面图:本次课程准备了不同大小的平面图,教师将其在课堂上展示,并让学生尝试对不同图形进行面积计算。
(2)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跟踪示范。
4.实物搭建(1)准备比较简单的实物搭建工具,如积木、小白板等,将它们拼接成有面积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几何形体。
(2)让学生在搭建过程中,体验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5.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预习后布置作业,如用已学知识计算本课程中展示的平面图面积。
(2)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在通过已学知识计算平面图面积的基础上,进行试题和活动,如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面积计算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厘米(cm^2) = 0.01平方分米(dm^2);2.平方分米(dm^2) = 0.01平方米(m^2);3.平方米(m^2) = 10000平方分米(dm^2);八、教学反思通过实物搭建和图形展示,让学生感受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出面积大小。
5.3.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组准备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若干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猜测引入: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
猜一猜: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我们认为是100。
……)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
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①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②我们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第五单元面积
第3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知道了面积单位,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它是进行单位换算的必备条件,也是为今后探索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打基础。
本节课从复习已学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开始,引导学生建构“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数学知识,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等活动的形成过程,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感悟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进率。
然后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比进行推算、思考对1平方米和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大胆猜想深入思考,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并能进行常用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1/ 7
2.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相邻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2/ 7
3/ 7
4/ 7
5/ 7
6/ 7
7/ 7。
第四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教材第70~71页例6、例7及“做一做”。
1.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面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学会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合理、灵活地进行各种面积单位的换算。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利用面积单位解决问题。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单位换算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1.想一想。
面积单位有哪些。
2.我会画一画。
(1)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2)画一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1厘米长的线段与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3.你能说一说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吗?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2.学习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2)小组合作,交流求大正方形面积的方法;(3)汇报交流。
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1×1=1(平方分米)②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4)引导学生知道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和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大小一样,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知识迁移。
(1)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平方米)猜一猜相当于你手中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学具面积的几个大小?请上来摆一摆。
(2)引导学生得出不同的想法。
①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相当于100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小,也就是100平方分米。
②边长1米的正方形也可以看成边长是10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分米。
(3)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4.学习例7。
(1)课件出示例7内容。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五单元第3节【第一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能够准确地进行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教具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单位换算方法;- 运用面积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并运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不同面积单位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 实际操作法:通过让学生亲自测量和计算,加深对面积单位进率的理解;3.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面积单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直观演示:展示不同面积单位的实物或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3. 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面积单位的测量和计算,加深对面积单位进率的理解;4.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面积单位换算的练习;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其换算方法;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面积单位进率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面积单位进率的理解和应用;3. 小测验: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面积单位进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我今天要教学的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节。
我会让学生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比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熟练地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这一节课中,教学难点和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
我会通过反复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难点。
为了今天的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具和学具,比如白板、黑板、粉笔、课件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我更直观、更生动地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面积单位间进率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方便学生自查和纠正。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教学的效果,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思考如何将今天学到的知识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就是我今天要教学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能够灵活地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和理解;2. 面积单位转换的方法和技巧;3. 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4. 作业的布置和答案的提供。
对于这些重点细节,我将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关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概念和理解,这是我教学的重点之一。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指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比如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这个进率是学生进行面积单位转换的基础,也是他们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的关键。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主要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通过大量实践活动来感知、体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的概念,对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面积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面积的意义。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单位间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面积单位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面积单位卡片、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面积。
2.提问:你们知道面积是什么吗?面积单位有哪些?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单位间的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面积单位卡片进行组合,体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如计算一个房间的面积。
⼈教版⼩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教版⼩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道平⽅⽶、平⽅分⽶、平⽅厘⽶之间的进率,能够进⾏⾯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和改写。
2、通过动⼿摆、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建⽴⾯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
3、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教学重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推理⽅法。
理解每相邻⾯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掌握⾯积单位换算的⽅法。
教具准备:边长为1分⽶的正⽅形,上⾯划分成边长为1厘⽶的⼩正⽅形;⼩⿊板、教学过程:⼀、复习引⼊(激励⽅法表现⼗次奖⼩五⾓星⼀枚贴在墙上,期末评优秀.答对记⼀次,答错三次记⼀次必须说想法)1、抢答⽐赛1:1⽶=()分⽶ 1分⽶=()厘⽶ 1厘⽶=()毫⽶1⽶=()厘⽶抢答2、提问:同学们,常⽤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板书:⽶、分⽶、厘⽶;进率是10)抢答3:常见的⾯积单位有哪些?(师板书:平⽅⽶、平⽅分⽶、平⽅厘⽶)2、今天,我们就⼀起来研究⾯积单位间的进率。
(师板书题⽬,学⽣⼿拿出来写,最后读题⽬)⼆、探究新知1.推导1平⽅分⽶=100平⽅厘⽶。
(1)猜⼀猜结果:师出⽰1个⾯积为1平⽅分⽶的正⽅形,它的⾯积是多少平⽅厘⽶?(学⽣⼤胆的猜想)(2)说⼀说思路:你是怎样想的?学⽣可能会说:①⽤1平⽅厘⽶的⼩正⽅形摆,横排摆10个,竖排摆10个,⼀共可以摆10×10=100(个);摆②直接⽤尺⼦去量,边长是10厘⽶,⽤1厘⽶为单位画横着10,竖着10. 10×10=100个,⼀个1平⽅厘⽶,100个这样的⼩正⽅形,就100平⽅厘⽶。
画③边长是1分⽶的正⽅形,1分⽶=10厘⽶,正⽅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所以⾯积为10×10=100(平⽅厘⽶)。
算(3)、我们来动⼿做⼀做,验证⼀下1组摆,2组画,3组算。
(4)、⼩组交流.(5)、展⽰结果。
(6)、师⼩结:根据刚才我们的推论,想⼀想1平⽅分⽶和1平⽅厘⽶之间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应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掌握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进率的含义。
2. 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面积单位换算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进率的含义,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2. 引导学生观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总结出换算关系。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分发面积单位换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进率的理解。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面积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换算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有关面积的问题吗?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换算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进行互相换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实验等数学思维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求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劳动、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换算问题,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中需要进行单位转换的情况。
2. 学习1.讲解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运用单位进率进行有效转换的能力。
3. 实战演练结合具体例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练习,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4. 拓展延伸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所学知识在更广泛领域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实际问题中解决面积单位转换的难题。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写出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六、板书设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1 平方米 = 10000 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 = 0.0001 平方米七、教学反思本教案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进率概念,巩固所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主要介绍了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面积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实例讲解、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面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体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单位卡片、数学游戏道具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花园的面积”,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和面积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知道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四、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五、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平方米的题卡、直尺。
六、教学过程①创设问题,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人们测量物体的时候用到了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师:最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分米,厘米,(板书)师: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生:这些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板书:米分米厘米)师:你们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呢?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板书)师:我们知道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你们想知道常用的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好不好?(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②探究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间的进率师: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图形(展示题卡,出示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边长,然后算一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想法,并说出理由。
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我们用尺子测量它的边长是分米,所以边长是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分米。
(教师接着写平方分米)师:哪个小组和这个小组的答案不一样?组: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我们用尺子测量它的边长是厘米。
面积是*平方厘米。
(板书平方厘米)结合课件:师总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各有各的理由,有的小组算出了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分米,有的小组算出面积是平方厘米,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它们都是正方形的面积,只是表示的单位不同。
师:根据刚才的回答,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生: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齐读、倒读熟记关系)师:根据这一关系,你知道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说几句这样的话吗?学生举例。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学习主题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属于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空间与几何部分。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包括平方厘米、平方米、公顷等常见单位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进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目标1. 理解不同面积单位的概念及意义,包括但不限于平方厘米、平方米、公顷等。
2.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评价任务1. 学生对面积单位概念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价。
2. 学生对于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换算能力,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3.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表现,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衡量。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教室面积、校园操场面积等)引入面积的概念和常见面积单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不同面积单位的概念及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 进率学习:重点讲解平方厘米与平方米、平方米与公顷等常见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进率进行换算。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不同的进率换算题目进行练习,互相讨论、交流。
5. 课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解题过程。
3. 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相关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所学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版教案: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教学内容1. 理解面积单位的概念,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即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3. 能够进行不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例如将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或将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及常用的面积单位。
2.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不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不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灵活地进行不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练习本、尺子、面积单位换算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要用平方分米作单位量这个长方形,应该怎么量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面积单位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出示一个例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用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作单位,分别计算它的面积。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出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5. 面积单位换算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练习,例如将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或将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作单位,分别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并换算成平方分米。
长方形1:长5米,宽3米长方形2:长10厘米,宽8厘米2. 答案:长方形1的面积:15平方米 = 1500平方分米长方形2的面积:80平方厘米 = 0.8平方分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方法。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经历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并能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解决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初步学会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关键:让学生切实参与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面积为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一个。
.学生准备一张面积为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面积为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模型若干个;尺子、铅笔等。
.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出问题(一)回忆。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二)质疑。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那么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三)学生猜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的猜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引发问题的出现——光凭看和猜不能统一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满怀疑惑和好奇去探索。
】二、探究新知(一)动手操作,推导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同学们看(课件出示例题),它的边长是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白色正方形,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可以用学具袋中平方厘米的方块,或者尺子、铅笔等学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类情况:方法①:用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个,竖排每排摆个,一共可以摆×个,所以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方法②:用尺量正方形的边,边长是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平方厘米)。
第五单元面积第 3 节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第一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熟悉常用面积单位的大小。
2.通过直观感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具准备电脑,1 张1 平方分米、若干张 1 平方厘米的纸片。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看看是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又学习了一些面积单位,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问题。
(板书课题)(二)操作深化感知1.出示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猜一猜,它的面积是多少?2.小组合作,可以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画一画等方法,求得正方形纸的面积。
3.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1)量一量,正方形边长 1 分米,面积是1×1=1平方分米。
(2)量一量,正方形边长 10 厘米,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
4.同学们计算的是同一张纸的面积,为什么有不同的结果?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5.动态演示:感受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拓展学习1.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提问:如果用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摆 1 平方米大的图形,你打算怎样摆?需要多少个?如图所示: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2.观察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什么发现?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有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 1 厘米的长度单位,就有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 1 分米的长度单位,就对应着 1 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有 1 米的长度单位,就有 1 平方米的面积单位。
“平方”一词在字典中就表示“自己乘自己”。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人教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1. 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即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换算方法。
3. 能够运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换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并运用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尺子、面积单位换算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地面面积,提问他们如何用不同的面积单位来表示这个面积。
2. 讲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讲解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学具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并记录结果。
4. 进率换算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运用面积单位间进率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运用面积单位间进率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将下列面积进行换算:1平方米 = _______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_______平方厘米(2)请运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下列实际问题:教室的地面面积为20平方米,用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表示分别是多少?2. 作业答案:(1)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2)教室的地面面积为20平方米,用平方分米表示为2000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表示为20000平方厘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 面积单位换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面积单位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利用实物展示、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换算方法。
3.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出示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引导学生观察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提出问题:“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3)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4)教师点评,强调进率的概念和意义。
3. 换算方法及应用(1)讲解面积单位换算方法,强调单位间的进率。
(2)举例说明面积单位换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探究实际问题(1)布置任务: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并将其换算为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
(2)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测量、计算。
(3)小组汇报,展示成果。
(4)教师点评,总结面积单位换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运用面积单位进行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道与面积单位换算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解答。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面积单位进率的概念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1.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单位换算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在不同面积单位间进行换算。
3. 应用练习: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面积单位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面积单位换算表、实际物品(如正方形模型)。
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面积单位的物品,引发学生对面积单位间关系的思考。
2. 新授:讲解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单位换算过程。
3.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面积单位换算问题。
4. 巩固练习:进行课堂练习,教师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板书设计板书将直观展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通过图表和示例清晰地展示换算步骤。
作业设计设计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完成,巩固课堂所学。
鼓励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进行实际测量,加深对面积单位进率的理解。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本教案旨在通过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面积单位进率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生活中的不同面积物品,如书本、桌面、操场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面积的大小。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面积该如何测量?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习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