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37 KB
- 文档页数:2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以读为主,读中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教师:备课,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脑筋急转弯)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字词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职务”
2、学习第二至十自然段着重学习彭总说的话,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师指导朗读,理解“纳闷”、“辩解”“反身“的意思。
3、师小结
四、联系实际畅谈感受
五、总结延伸情感升华
彭德怀同志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
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群众的心里。
今天,在清明节来临的今天,我们缅怀他,向他敬礼。
六、作业小超市
1、写一写:把自己想对班干部说的话写在日记本上。
2、说一说:请搜集彭得怀的有关资料或其他伟人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的事例,利用课余与同学交流交流。
这个规矩不能有(北师大版三年级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公平的好品质。
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化,要和大家一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经过。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启发谈话朗读讲解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投影仪课前准备:1、收集有关彭总的资料。
2、预习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介绍彭总,交流收集的资料。
1、出示彭德怀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对彭总的了解。
2多媒体出示有关彭总的资料、图片,了解彭总其人。
3、课文是怎样介绍彭总的呢?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彭总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注意: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播放多媒体光盘)学生听课文,边听边画出生字词。
2、投影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①文中哪些生字是你初次认识的?怎么识记?试着组词。
②书写时应注意哪些字的写法?③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讨论不理解的词语。
3、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①生字要加强形近字、易错字的指导。
如:“德”、“奉”、“鬼”的写法,“辨”、“辩”和“辫”的区别等。
(利用多媒体光盘指导学生书写)②词语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如“辩解”、“纳闷”等。
4、游戏练习,强化识记。
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近字换偏旁练习。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顺。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讨论交流。
2019三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B)这个规矩不能有_北师大版精品教育1《“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目标】1.认写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彭总逛公园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例。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2.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2.着重读好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朗读讲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介绍彭总,交流收集的资料。
1、出示彭德怀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学生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对彭总的了解。
三、快速浏览课文,自学生字词。
1、浏览课文,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
2、教师检测指导学生自学情况。
四、读中感悟、深入品味1.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全班集体交流)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学生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体会。
(1)“……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彭总’。
”(彭德怀担任国家的多种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很多人却亲切的称他为“彭总”,这说明他与大家的关系很好。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出示句子)(彭总穿着便衣,还在离公园比较远的地方就下车了,这说明他不想搞特殊。
)读一读,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3)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5-7自然段,彭总说话时语气怎样?为什么生气?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3.彭德怀就是这么一个以身作则,一切都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领导。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这个规矩不能有”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能够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并描述主人公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2.描述主人公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透露的深层寓意;2.探讨规矩在不同场合下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上一堂课的故事和内容,并与本课文相联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10分钟)让学生阅读文章,并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文章的主要事件是什么?3. 描述主人公的特点(15分钟)请学生讨论王大爷的性格、行为、言语等方面的特点,并以性格分析图表的形式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分析文章的寓意(25分钟)1.请学生解释文章的标题,并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深层寓意;2.探讨规矩在不同场合下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创编一则故事,描述规矩在某个场合下的作用,并向其他同学分享。
5. 总结(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王大爷的个性特点是什么?3.规矩在不同场合下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五、教学评估1.随堂练习:请学生完成一篇200字以内的读后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课后作业:请学生收集、整理同一主题的故事,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资源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这个规矩不能有”》一文。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些历史事实,理解《火花》、《印刷术》、《指南针》在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熟悉和运用常用的读音、词语和语法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译综合运用能力。
1.3 讲解构词方法,使学生逐渐懂得构词以及词语生发的过程,为扩大词汇面打下扎实基础。
2. 思维目标2.1 通过学习《划拳》、《故宫博物院》等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思维创新的能力。
2.2 通过学习昔日的科技成果,鼓励学生发扬创新意识,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1 学习《火花》、《印刷术》、《指南针》,了解这些科技的发明历史和应用。
1.2 掌握单词和词组的发音、含义、用法,熟练地进行朗读和书写。
2. 教学难点2.1 理解《火花》、《印刷术》、《指南针》在科技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变革,积极探索科技发展。
2.2 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力,在教授构词法时,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引导法利用图表和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向外看,观察生活、自然和科技等方面的现象和实物,尝试归纳出规律和本质。
2. 认知重组法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汇总信息,加工和整合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 分组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自主讨论,从而达到自我调控、相互协作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1. 预习环节在课前让学生下载查看课文内容,并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
2. 导入环节2.1 通过询问学生生活中使用的一些科技产品,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要介绍的几种古代科技成果。
2.2 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火花》、《印刷术》、《指南针》在当时的作用,初步了解古代科技发展的历史。
3. 学习环节3.1 学习课文《火花》,教授新词汇和生字词。
(时间:15分钟)3.2 学习课文《指南针》,介绍其起源和作用,并教授新词汇和生字词。
小学三年级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经典教案(精选13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经典篇1教学要求:1、知道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脱离群众的人,对他产生敬仰之情。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及新词。
认识九个认读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1、通过课文对彭总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出彭总是个不搞特殊化、不愿意意脱离群众的人。
2、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现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师板书课题后,请全班齐读课题。
(1)、问:你有什么发现吗?师说:“同学们,引用人物说的重要的一句话作为课题,这是一种拟题的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可以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了解几种命题的方法。
”1、以事件的主要内容命题:捞铁牛;2、用一个慨括性的词或词组命题:全神贯注;3、用人名或事物的名称命题:李时针;4、运用拟人手法命题:蟋蟀的住宅。
同学们了解命题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后,希望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定好一个合适的题目再,能做到吗?(2)、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规矩不能有”这句话是谁说的?课前同学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了他的哪些知识?谁能向大家作个汇报。
(昨天同学们把这个作业完成的真好!教师对此感受到很满意。
)(3)、师小结: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
(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彭德怀是党和国家军队杰出的领导人。
他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本课讲的就是1956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期间发生的一件事。
今天在课堂上,同学们用心地体会课文内容,相信你会被彭德怀的伟大人格所感染。
(4)、同学们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来读课文,读后你能解答几个问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学习效果:1、出示小黑板(自读课文要求)(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字音,然后与同桌交流汇报自己在字词方面的收获。
小学三年级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精品教案(精选12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精品篇1教学目标:1、学认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题,以感情朗读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设想:教学始终贯彻以学生的读为本,让他们在读中感悟,通过各式的读进行人物对话训练,深入地体会彭总不稿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高贵品质。
鼓励学生尽可能的去收集有关彭总的资料,为体会彭总的伟大人格做铺垫。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有关彭德怀的资料;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这个规矩不能有”》,大家还记得这句话是谁说的吗?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彭总的资料。
3、教师补充一些有关彭总的资料,让学生说说对彭总又有哪些新的了解?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课文中是如何介绍彭总这个人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互相交流。
3、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彭总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反复读读,看看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4、学生交流汇报。
(1)师:彭总为什么要到公园去游玩?他说话时的语气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2)师:从“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重点抓住“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加以理解。
(3)师:彭总到公园后,发现了什么?情况跟他想的一样吗?这时,他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指导朗读“你们搞的什么鬼?”。
(4)师:见彭总生气,警卫人员的表现如何?为什么他也很“纳闷”?理解“纳闷”的意思。
(5)警卫人员见彭总发怒,想去“辩解”一下,你能把“辩解”换成另外一个词吗?指名回答。
《“这个规矩不能有”》的教案教案:《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这个规矩不能有》中的生词和词组。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正确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4.能够在课堂上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这个规矩不能有》的课文和配套课件、图片或故事素材、黑板、白板、笔、小组活动准备材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10分钟)1.教师准备一段短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规矩的思考,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有关规矩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需要有规矩?你知道什么样的规矩?2.教师呈现课文标题并引导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Step 2: 阅读与理解 (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课文,要求学生先默读一遍,然后可以轮流朗读。
2.教师讲解课文中生词和词组的意思及用法,并对学生的理解提问。
3.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a.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b.主人公是谁?他们是如何平时生活的?c.果果爷爷的规矩是什么?果果对此有什么看法?d.果果发现爷爷是如何改变的?他们最后是如何选择的?4.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课文中的道德教育意义,例如: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规矩,认识到传统和习俗的重要性等。
Step 3: 小组讨论 (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给每个组发放讨论话题卡片。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规矩和习俗的意义以及我国不同地方的规矩和习俗。
3.教师设立一个小组代表,邀请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Step 4: 总结提升 (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我们该怎样看待规矩?你认为对于不同地方的规矩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尊重和理解?2.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Step 5: 课堂作业 (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个小短文,描述自己家乡的一个规矩和习俗,并说明其意义。
教学延伸:1.教师可在课后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写一篇关于中国不同地方规矩和习俗的调查报告。
“这个规矩不能有”课文
本文是关于“这个规矩不能有”课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北师大版第六册课文]
彭德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
1956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等职务,很多人亲切称呼他“彭总”。
一天,听说北海公园很热闹,彭总很高兴:“好,今天我们也去看看。
”
警卫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把首长到北海公园的事情报告给了有关部门。
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他走到公园门口,发现门口立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两个字:“休息。
”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和公安人员早已在门口等着。
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人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警卫人员也是第一次跟彭总逛公园,心里也很纳闷:“怎么公园里看不到几个人游人哟?”见彭总发怒,他想辩解一下,就说:“牌子上不是写着‘休息’吗?”
“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公安人员回答,他们是奉了上级指示,闭园接待首长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
彭总返身走出了公园。
《这个规矩不能有》优质教学设计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彭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公园闭园专门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的事,赞扬了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课题,以感情朗读为主,着重读好对话。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彭德怀同志的资料;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这个规矩不能有”),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本课的题目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课题加了引号)3、为什么课题要加上引号呢?4、学生质疑: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开火车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
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句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2—10自然段,思考:“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你认为彭总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划出相关的语句。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交流自己的理解(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谈自己的体会),老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重点指导:描写彭总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生:“这个规矩”指的是闭园接待首长,搞特殊化。
师:读课文后,你认为彭总是个怎样的人?生:通过读课文,我觉得彭总是个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人。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生1: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出示句子)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生:彭总穿着便衣,还在离公园比较远的地方就下车了,这说明他不想搞特殊。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板桥学区:程福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要和大家一样。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彭总逛公园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例。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媒体:电脑、电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这个规矩不能有”),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学生: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对谁说这句话?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解答。
3、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出示彭德怀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彭德怀,使学生能对彭德怀做一初步了解,也为下一步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步感知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3、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电脑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重点提示:“德”不要丢掉中间一横,点击横变红;“鬼”注意字形,点击“”变红,指导书写。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感悟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1、细读课文,指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谈自己的体会,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具体句子、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理解体会,鼓励多渠道感悟内容,体会人物高尚品质。
2019-2020年三年级下册《这个规矩不能有》教案设计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要和大家一样。
<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彭总逛公园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例。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书,抓住人物言行来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彭总逛公园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例,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引导提问。
1.板书课题2.读题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测生字词。
3.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思考:在文中找出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一天傍晚,彭总想(),因为工作人员(),彭总()。
4.“彭德怀”究竟是谁?能从文中找到介绍他的内容吗?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随机理解:职务、解放战争:副总司令彭德怀:(著名将领)新中国成立:副总理国防部长2、这些就是他所担任过的“职务”,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从“仍然”“亲切地”“彭总”体会彭德怀的随和、平易近人。
“称呼”就是“叫”的意思,是一种“叫”的正规的书面用语。
3、小结:这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彭总的身份和人们对他的称呼,体现出人物的品质,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小学三年级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教案(精选12篇)学校三班级语文《“这个法规不能有”》精品教案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别化,与人民群众公平的好品质。
教育同学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别,要和大家一样。
学问与力量目标:1、熟悉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引导同学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彭总逛公园发觉公园闭园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别化的事例。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力量。
4、鼓舞同学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提高收集信息的力量。
教学媒体:电脑、电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老师板书课题:“这个法规不能有”),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同学: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对谁说这句话?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个法规”指的是什么法规?……)老师选择较为简洁的问题,让同学依据预习状况相互解答。
3、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出示彭德怀的图片)(同学依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彭德怀,使同学能对彭德怀做一初步了解,也为下一步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步感知1、“这个法规”是什么法规?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并思索课文写了什么事?3、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电脑出示生字词语,同学开火车读。
重点提示:“德”不要丢掉中间一横,点击横变红;“鬼”留意字形,点击变红,指导书写。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感悟1、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个法规”是什么法规?彭总为什么说“这个法规不能有”?(全班集体沟通)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沟通一下。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候不能搞特殊,要和大家一样。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彭总逛公园发现公园闭园接待他,教育工作人员不能搞特殊化的事例。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提高理解能力。
4、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有关彭德怀其人其事的资料,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媒体:电脑、电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这个规矩不能有”),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学生: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对谁说这句话?他为什么说这句话?“这个规矩”指的是什么规矩?……)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解答。
3、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出示彭德怀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彭德怀,使学生能对彭德怀做一初步了解,也为下一步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步感知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3、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电脑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重点提示:“德”不要丢掉中间一横,点击横变红;“鬼”注意字形,点击“”变红,指导书写。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感悟1、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全班集体交流)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学生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体会。
(1)“…………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彭总’。
小学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这个规矩不能有》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10个,会认的字9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导学过程:一、直揭课题,引导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夸张双引号,学生观察与以往课题有什么不同?2.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
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3.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儿体会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切入文中抓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体会彭总的品质,并穿插着交流资料。
根据学生所谈的体会及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部分。
1.整体感受。
男女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教师目标:1.进一步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人物品质。
2.学习语文天地D4中的第二题。
3.学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你们还想读吗?二、引导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回忆内容。
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可讨论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文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说话人的心情。
4.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这个规矩不能有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2、你第一次读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互相解答。
3、谁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彭德怀?
●二、初步感知
1、“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德怀总司令为什么要对那些工作人员说这句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的问题读读课文,从文中找答案。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3、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你们都能读准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学生开火车读。
重点提示:“德”不要丢掉中间一横,点击横变红;“鬼”注意字形,点击“”变红,指导书写。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1、再读读课文,你认为“这个规矩”是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全班集体交流)
2、你认为彭德怀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学生先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再谈理解、体会。
(1)“……很多人亲切的称呼他‘彭总’。
”
(彭德怀担任国家的多种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很多人却亲切的称他为“彭总”,这说明他与大家的关系很好。
)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出示句子)(彭总穿着便衣,还在离公园比较远的地方就下车了,这说明他不想搞特殊。
)读一读,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3)根据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彭总说话时语气怎样?为什么生气?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4)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彭总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态度?(十分坚定)他为什么走出了公园?(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彭总的表情)
谁能读出彭总坚定的语气?(练习朗读)
3、彭德怀就是这么一个以身作则,一切都与民群众平等的好领导。
我们再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彭总的好品质。
(先同桌,或小组合作朗读,在进行全班朗读汇报。
师生共同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
●四、课堂小结,深化感情
彭德怀同志这种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但这只是咱们同家领导人的一件很普通的小事,还有许许多多发生在伟人身上的感人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阅读、上网、询问等多种渠道进行民解。
●五、板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彭德怀
“规矩”?——闭园接待首长
为什么?——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