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初三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2
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阴晦.(huì) 骈.进(pián) 枘凿.(záo)B.媲.美(pì) 玄.虚(xuán) 脚踝(kē)C.襁褓.(bǎo) 拮据.(jū) 恣.睢(zī)D.抽噎.(yè)稽.首(qǐ) 广袤.(m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厉害变本加利真谛根深蒂固B.纯粹鞠躬尽瘁松弛驰名中外C.明智自知之明布署按部就班D.拜访甘败下风淡妆红装素裹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B. 她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他人,结果可想而知。
C. 学校将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张颖代表班级参赛。
D. 正月初五的这场篮球赛,双方旗鼓相当,不分胜负。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沿湖畔拾步上桥,便是断桥。
朴素的断桥,没有任何华丽的装点,随着岁月的涤荡,有了古朴的风味,甚至有些地方残缺或有裂缝的痕迹,很多人看了断桥感叹断桥也不过如此,只是如此深厚的故事蕴涵牵动着每一个游客的心。
①西湖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莫过于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
②站在断桥上,感受着神话传说中白娘子和许仙相会的心境,便对人生有了另一种体味。
③据说断桥名称的由来是当大雪初霁,断桥拱顶处积雪先融,④远远望去,一片银白世界中,桥顶雪残恰似断开,不知故事是否真实。
A. 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 ③④①②D.③②④①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据调查:一般十年生的泡桐,胸径平均三十至四十厘米,材积可达零点五至零点六立方米。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共6题;共17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污秽(huì)碾压(niǎn)目不窥园(kuī)B . 校对(jiào)亘古(gèn)锲而不舍(qiè)C . 哺育(bǔ)殷红(yān)深恶痛绝(wù)D . 诘问(jié)揩油(kāi)潜心贯注(qiǎn)2. (2分) (2017九上·郑州月考)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罗唣作揖喏喏连声面面厮觑B . 锦幛晨曦芒刺再背起成转合C . 深邃歇晌无与伦比不屑置辩D . 腻歪醋栗恃才放旷海市蜃楼3. (2分)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这时我听到故乡在________(召唤呼唤呼喊)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________(召唤呼唤呼喊)着我。
她低低地________(召唤呼唤呼喊)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4. (6.0分) (2017七下·桥东期中)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________。
(2)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________。
(3)万籁此俱寂,________。
(4)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
(5) ________,更造崩山之音。
(6) ________,鲜克有终。
(7)亡羊补牢,________。
(8) 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5. (3分)(2020·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xì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淌过石板,潺潺成溪;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初三英语(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2013.3Part 1 Listening (第一部分听力)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听力理解): (共30分)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 (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 (共6分)B.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 (根据你听到的对话和问题,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共10分)7. A) At 6:00. B) At 6:15. C) At 6:30. D) At 6:45.8. A) B) C) D)9. A) Unhealthy. B) Delicious. C) Terrible. D) Nice.10. A) A secretary. B) An officer. C) A painter. D) An engineer.11. A) Sunny. B) Snowy. C) Rainy. D) Windy.12. A) To a foreign country. B) To a film show.C) To a new shopping center. D) To a new musesum..13. A) One month. B) Four months. C) Five months. D) Six months.14. A) Because it was raining heavily. B) Because she changed her plan.C) Because she enjoyed watching TV at home. D) Because she had much homework.15. A) Jack’s parents enjoyed the holiday.B) Neither of Jack’s parents enjoyed the holday.C) Only Jack’s father enjoyed the holiday.D) Only Jack’s mother enjoyed the holiday.16. A) The lady is a good singer. B) The lady is surely successful.C) The lady needs enough confidence. D) The lady needn’t take part in the contest.C.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听到的短文内容,符合的用“T”表示,不符合的用“F”表示): (共7分)17. Mrs. Gray has got a small garden in front of her house.18. Mrs Gray likes growing different kinds of vegetables in the small garden.19. Mrs Gray takes good care of her vegetables so they grow well.20. Mrs. Gray thought she could have the delicious vegetables after they were picked.21. The next morning the neighbour came and picked all the vegetables.22. The neighbour felt very sorry for what happened to the vegetables.23. The neighbour brought a duck and some vegetables to Mrs. Gray before Chrristmas.D.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根据你听到的内容,完成下列短文,每空格限填一词): (共7分)24. Sally wanted to buy her mother a ________ because her mother’s birthday was coming.25. Sally went shopping after a _________ and simple lunch and then she found a shop.26. Sally decided to buy a _________ umbrella for her mother.27. On her way home on the train, Sally felt ________ because she has so little for lunch.28. The other passengers felt very sorry for her and asked what was the _________.29. Sally told them the umbrella she _________ for her mother had gone.30. The passengers asked her for her mother’s __________ so that they could send the umbrella to her.Part 2 Vocabulary and Grammar (第二部分词汇和语法)I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共20分)31. Suzie would like to write ________ article for her school newspaper.A) a B) an C) the D) /32. ________ February last year, there was a big car accident in that area.A) By B) On C) With D) In33. Tom can’t buy anything now because he has ________ money on him.A) a little B) little C) few D) a few34. I’m thirsty. Would you like to give me ________ to drink?A) something B) nothing C) everything D) anything35. He is a careful person. He always asks ________ some questions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A) he B) him C) his D) himself36. The fish tasted ________ but the potatoes had not been cooked for long enough.A) well B) good C) terribly D) awful37. Jack will hold a party to celebrate his grandfather’s ________ birthday.A) eighties B) eighty C) eightieth D) the eightieth38. ________ important electricity is in our daily life! We need it everywhere.A) What B) What an C) How D) How an39. Tom ________ in our school since four years ago. He now has got many friends here.A) studied B) has studied C) would study D) had studied40. --- Is your uncle coming by train?--- He should, but he ________ not. He likes driving his car.A) may B) shall C) must D) need41.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many people can have ________ holiday.A) a seven-day B) seven days C) seven-days D) seven-days’42. If an earthquake happens, you should keep calm and go outdoors as ________ as possible.A) quick B) quicker C) quickly D) more quickly43. I ________ my bicycle to the library when it suddenly began to rain. I was all wet through.A) am riding B) have ridden C) rode D) was riding44. Many roads _________ by our workers in our city in the past few years.A) widened B) have been widened C) were widened D) have widened45. Jane was ill yesterday, ________ she didn’t come to school this morning.A) or B) and C) so D) but46. Don’t argue with each other again. Let’s ________ it with our teachers first.A) discuss B) discussed C) discussing D) to discuss47. Since June 1st, 2008 plastic shopping bags ________ no longer free at the supermarkets.A) were B) would be C) had been D) have been48. --- “Janet won’t go to see the film.”Mary said.--- “_________”Jack replied.A) Neither will I. B) So will I. C) Neither do I. D) So do I.49. --- We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in Shanghai Botanical Garden this Sunday.--- ________A) You’re welcome. B) Have a good time there.C) That’s all right. D) It’s hard to say.50. --- _________--- I’d like to buy some oranges.A) What do you like? B) How do you like the oranges?C) What can I do for you? D) Do you like these oranges?III.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with the words or phrases in the box. Each word can only be used once (将下列单词或词组填入空格。
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初三语文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2013.5 一、文言文(共42分)(一)(共18分,每小题3分,错、漏、改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千里暮云平2、禅房花木深3、会挽雕弓如满月4、为伊消得人憔悴5、往往而死者相藉焉6、俶尔远逝(二)(4分,每空2分) 7、以边塞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8、B(三)(8分)9. (2分,每空1分)登泰山记桐城10.(3分)等到爬上山顶,(只见)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及、负、烛)11.(3分)B(四)(12分)12.(4分)(1)被(“成为”也翻得通)(2)跟从13.(2分)C14.(3分)对比价廉轻便15.(3分)做事认真、敢于创新(“敢于创新”是核心)二、现代文阅读(共48分)(一)(22分)16.(2+2分)反问强调人生的成就都是靠珍惜时间创造出来的,证明了“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一分论点。
17.(2+2分)引用论证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希望人们能珍惜时间。
18.(8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抄原句扣1分)19.(3分)C20.(1+2分)第③段这段话的核心要义是“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有所成就”,与第③段的“刻苦勤奋”是相一致的。
(二)(26分)21.(2分)B22.(3分)在语意上与前文中的“坚持了一天一夜、又熬过一天”相照应,同时又突出团长作出这一决定的艰难。
(答出一点得2分)23.(6分)肖像(或“神态”)(1)他看过纸条,知道上面写的不只是他的名字,感到委屈(2)他知道自己出去无疑是送死,感到害怕24.(2+2分)为求救援,痛下决定名字各异,痛苦抉择(意思对即可,字数不限制)25.(3分)C26.(8分)略(艺术效果:出人意料,震撼人心;主题:更能突显这一对父子勇于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给读者增添了又一条光明的尾巴,其他人尽管害怕死亡,但终究没有失去做人的底线)(学生能答出两点即可,每方面3分,语言2分)说明:(1)题目不写扣2分.(2)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扣1—2分(符合任意两项即扣2分)。
2012年松江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2.4一、文言文(一)默写(18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2、,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却疑春色在邻家。
(《雨晴》)5、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6、呼嘘毒疠,。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7——8题(4分)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末句中“伊”字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B、“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
C、本词上片写主人公登高望远,离愁滋生;下片写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本次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8分)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9、课文选自由南北朝时(人名)所编撰的《》。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3分)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1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
(3分)A.同乡人“更相庆”是因为他们以为周处和蛟龙都已经死了。
2012年秋季毕业班联考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7分) (1)(共4分,每空1分)①wěng ②yí③chuāng ④颓(2)(1分)A (3)(2分)就都在你飘逸的衣襟下酣睡(香恬地入睡)。
2.(12分,每空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空不得分)(1)海日生残夜(2)几处早莺争暖树(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6分) (1)(2分,每空1分)①藤野先生②利里浦特国(2)(4分,故事情节完整,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只填写情节标题不得分)①晁盖等人劫掠生辰纲败露,上梁山落草,寨主王伦嫉贤妒能欲赶他们下山。
林冲想起自己上山时王伦也是百般刁难,心中不忿。
吴用借机以退为进,激起林冲怒火。
林冲因而怒杀王伦,并拥立晁盖为梁山之主。
②唐僧师徒途径乌鸡国,夜里国王托梦唐僧,状告结义兄弟谋害他,霸占王位,蒙蔽王子。
孙悟空借来还魂丹救醒国王后,化为小人将真相告诉王子。
倒换关文时,孙悟空揭露假国王恶行,在文殊菩萨帮助下,擒住妖人。
③农夫临死前告诉孩子们说在葡萄园里给他们埋了很多钱。
农夫死后,孩子们去葡萄园翻地,找了很多天都没找到。
葡萄却因他们翻地很深而长势良好,大获丰收。
孩子们终于明白父亲的用意:勤劳是发家致富的珍宝。
④1505年,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召往罗马修建陵寝,他的敌人布拉曼特百般挑拨米开朗琪罗和教皇的关系,教皇改变了修建陵寝的计划,导致米开朗琪罗债台高筑。
米开朗琪罗因此多次求见,惹怒教皇,被赶出梵蒂冈。
二.综合性学习(10分)4、(1)(2分)示例:①行人绕道,花草含笑。
②爱护花草,彰显文明。
③行人文明,花草含情。
④采摘花草,践踏文明(有“今借到”、“借到”等字样,1分;写清向校总务处所借物品的种类、数量,1分;涉及物品的数字大写正确,1分;正文开头空两格、右下方有署名和日期,1分)(3)(4分)①示例一: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免遭破坏呢?示例二:下面我想讲讲怎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上海市松江区2013届初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 2013.3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6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道狭草木长,。
(《归园田居》)2.,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4.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5.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6.,饥渴而顿踣。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7—8题(4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诗中,作者通过所观之景,表现了大海的;接着又通过,表现了大海的博大胸怀。
(2分)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诗歌首句交代了诗人观海的地点,显示出“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
B.“秋风萧瑟”为诗歌平添了一份肃杀之气,吻合曹操“奸雄”的形象。
C.诗歌采用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描绘了“景”,又表达了“志”。
D.诗歌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节选语段出自课文《》,作者是(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该段写了渔人与桃花源人的交往,表现了桃花源古朴淳厚的民风。
B.该段通过村人的自诉,说明了桃源人的来历及其与世隔绝的原因。
2012年松江区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2.4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2.,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3.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却疑春色在邻家。
(《雨晴》)5.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6.呼嘘毒疠,。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7—8题(4分)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7.末句中“伊”字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2分)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B.“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
C.本词上片写主人公登高望远,离愁滋生;下片写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本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周处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9.课文选自由南北朝时(人名)所编撰的《》。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2012-2013学年度第二次阶段测试人教版九年级月考语文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8分)1、按要求默写(12分)①、《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本词的主旨句是。
②. 《月夜》写春气萌动,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的句子是:,。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④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⑤《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⑥《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⑦,村南村北响缲车。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题。
(7分)繁花似锦的夏季来临,她牵着我的手慢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人们正在田间地头翻上播种。
我们在河边温软的草地上坐下,开始了人生新的课程。
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慧,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yǎn,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我懂得了松鼠、鹿等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我了解的事情越多岁就越感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①繁yǎn()②栖.()息(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应改为。
②应改为。
(3)、请仿照前一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3分)_____________ 。
3、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4分)乘车时希望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
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a)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1)文中有一个句子因用词不当而造成表意重复,应该删去:(2)文中画直线的句子(a)(b)(c)顺序不恰当,应调整为:4、材料一:在美国,各社区都有图书馆,任何人都可以进去阅读。
上海松江区201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内容预览:2012届九年级松江区语文期末试卷一、文言文(一)默写(18分)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 ____ __。
(《过零丁洋》)2.___________ __,雪尽马蹄轻。
(《观猎》)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 ___ 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_________ ____,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5.盖一岁犯死者二焉,___________ __。
(《捕蛇者说》)6.日星隐耀,__________ ___。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列唐诗,完成7-8题。
(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诗歌中最能体现古寺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2)8.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是_____(2)A.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突出诗人出游之心切B.颔联描写了后禅院的环境,禅房里花木长势茂盛。
C.颈联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愉悦、宁静的内心感受。
D.尾联以声衬静,营造出佛门圣地忘情尘俗的意境。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8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上述语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陶渊明是______(朝代)田园大诗人(2)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有括号的是加点的)(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__11.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是_______(3)A.“皆叹惋”写出村中人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
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2018·娄底)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感人肺腑的经典诗句出自当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C . 当代女作家宗璞在《废墟的召唤》中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一起融入特定的景物之中,传达出一咱渴望改革,渴望振兴的时代呼声。
D . 《童年》写的是英国大文学家高尔基亲身经历的一段童年往事。
2. (2分)(2014·德州)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某电视台播出的《家庭幽默秀》节目,总是让观众忍俊不禁。
B . 老王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警察,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群中望眼欲穿。
C . 他最喜欢在华灯初上之时,与一帮朋友徜徉在董子巷的街边茶室举杯小酌,同享天伦之乐。
D . 小刘待人接物和颜悦色,古道热肠,每每让赵夸他细致周到,八面玲珑。
二、书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9七上·保山月考) 请将下面的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默写 (共1题;共11分)4. (11分) (2018七下·苏州期中)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名。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 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________》)(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
(________《晚春》)(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
(________《逢入京使》)(5) ________,寒光照铁衣。
(6)蒙曰:“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7)当窗理云鬓,________。
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初三语文(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2013. 5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回看射雕处,。
(《观猎》)2.竹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3.,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4.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5.呼嘘毒疠,。
(《捕蛇者说》)6.,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Xk b 1. Com(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第7—8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塞外声”在词中指。
(2分)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八百里”两句,写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
B.“马作”两句,写军中日常训练的场景。
C.“了却”两句,写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D.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上文选自《》,作者是清朝派古文家姚鼐。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节选语段写了作者登山的过程以及在山顶上所见的景色。
B.作者选择避开东谷登山,是因为中谷和西谷路上没有天门。
www .Xkb1.c oMC.末句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景色的美丽。
2012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3分)(一)单项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愕.然(â) 佝.偻(gōu ) 廓.然无累(kùo )B、鄙.夷( bì) 栈.桥(zhàn ) 五行.缺土( háng)C、抽噎.(yì) 拮.据(jiã) 涕.泗横流( dì)D、寒噤.(jìn ) 褴.褛( lān ) 一抔.黄土(bē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阴诲嘻闹煞白脑羞成怒B、潮汛姿睢张惶狼狈不堪C、发窘糟蹋隔膜自知之明D、罔然萧索庸碌根深蒂固3、下列语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__发展得这样快,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加倍工作,才不至于落后啊!(2)不法商人以次充好,用假货来__利益,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3)不管__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A、时事牟取修缮B、时势牟取修缮C、时事谋取修理D、时势谋取修理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增强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了解诗歌的一些体裁知识,是很必要的。
B.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
C.为了防止酒驾这类事件不再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D.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二)按原文默写(6 分,每空1 分)5、(1)、过尽千帆皆不是,。
(2)、足蒸暑土气,。
(3)、持节云中,。
(4)、,载不动许多愁。
(5)、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可用《出师表》中“,”表达。
(二)按要求答题(9分)6、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按要求回答。
(2 分)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
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学科试卷答案一、积累与应用2.(1)哂(2)摒(3)衷(4)妄(4分,每空1分)3.B (2分)4.C (2分)5.第①题将“决心”改为“勇气”,第②题开放题,如:是它,让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本题共4分,第①小题2分,第②小题2分,仿写要求和前面划线句结构相同,不按句式写不给分。
)6.①思而不学则殆②青草池塘处处蛙③无案牍之劳形④闲来垂钓碧溪上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本题共6分,①——④必做,⑤、⑥两题任选一题,写对一个空给1分,每格写错字不给分。
)7.(6分)【猜“孝”义】好好侍奉父母(晚辈侍奉长辈)【感“孝”心】与父母平等相处;善于与父母沟通交流;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听父母的话,但顺从有度;表达感情的方式活泼、有创意等。
【说“孝”理】示例1:孙萌: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即使你要外出,也必须要让妈妈知道,否则你妈妈会担心的。
示例2:孙萌:孔子说过,事父母几谏。
如果妈妈有不对的地方,你要与她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负气出走。
你妈妈管你也是为你好,你说对不对?8.(1)宋江(2)林冲,秦明;卢俊义,关胜;武松,鲁智深(每题1分)二、现代文阅读(一)(10分)11.(2分)这是一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且“我”欺骗(隐瞒)了父亲。
12.(3分)示例:这里的“扭”也是一种掩饰,“我”想掉泪,是因为父亲的话触动了“我”的内心,“我”为父亲的老去感伤,也为自己欺骗了父亲感到自责和愧疚。
13.(2分)睹物思人,传递出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也表明父亲非常珍惜儿子送给他的刮脸刀。
14.(3分)示例1:父亲的“打”,的确是爱的表现。
父亲打“我”,都是也为“我”确实犯了错误。
从“半夜把我摇醒”这一细节中可以读出,父亲是多么希望“我”没有偷窃;从父亲“眼里含着的泪”“轻摸我的脸”等细节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怜爱和他的自责。
所以,这是迫不得已的“打”,是让“我”好好反省的“打”,是充满父爱的“打”。
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初三语文(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2013. 5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回看射雕处,。
(《观猎》)2.竹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3.,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4.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5.呼嘘毒疠,。
(《捕蛇者说》)6.,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第7—8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塞外声”在词中指。
(2分)8.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八百里”两句,写豪迈热烈的军营生活。
B.“马作”两句,写军中日常训练的场景。
C.“了却”两句,写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D.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9.上文选自《》,作者是清朝派古文家姚鼐。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11.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节选语段写了作者登山的过程以及在山顶上所见的景色。
B.作者选择避开东谷登山,是因为中谷和西谷路上没有天门。
C.末句采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景色的美丽。
D.作者描绘山顶的壮丽景色,旨在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永兴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③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注释】①秘剑:皇家用的刀剑。
②契:刻的文字。
③缣帛:绸缎布匹。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为后世法()(2)自是莫不从用焉()13.下列句中,“之”与画线句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B.公将鼓之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D.两狼之并驱如故14.上文采用的写法,凸显了“蔡侯纸”、的特点。
(3分)15.纵观全文,蔡伦是一个的人。
(3分)二、现代文(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理想的阶梯①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
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②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③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
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
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
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
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④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
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
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
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
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
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⑤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
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
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
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
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⑥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
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
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
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
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
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⑦奋斗,是改变现实的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
让我们在通往理想的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有删改)16.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的修辞,其作用是。
(4分)17.第⑤段划线句采用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
(4分)18.本文围绕中心论点,告诉我们,想要实现理想,应该做到:(1);(2);(3)。
(8分)19.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例举各种现象,指出缺乏奋斗是青年的通病,旨在引出论点。
B.第③段通过马克思的事例,揭示了理想与奋斗之间的辩证关系。
C.第⑥段表明理想能激发人奋发向上的前提是必须有艰苦的环境。
D.上文所例举的三个事例与第①段形成照应关系,所以缺一不可。
20.下列荀况的这段话可作为第段的论据,理由是。
(3分)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五张纸条1、暴风雪袭来时,卡车却在茫茫戈壁滩中抛锚。
天地间霎时昏暗混沌,只剩下狂风、雪尘与彻骨的寒冷。
似乎连空气都冻成冰刃,嘶嘶叫着,从每个人的脖子上划过去。
六个人缩在狭窄的车厢里瑟瑟发抖,血和呼吸仿佛早已凝固。
死神一步步迫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恐惧。
2、是一个很小的剧团,要去戈壁滩的深处慰问一支驻扎部队。
六个人里,年纪最大的四十二岁,是团长;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是剧团新成员。
他们是一对父子。
3、六个人在暴风雪里坚持了一天一夜。
周围除了风雪,连飞鸟都见不到一只。
天气越来越恶劣,死神近在咫尺。
他们也曾试图丢下车子徒步前行,可是这打算很快被放弃了。
走进这样的漫天风雪里,几乎等同于选择死亡。
挤在车厢里,等风雪过去或者被救援人员发现,或许还有一丝生还的可能。
4、又熬过一天。
风雪仍然肆虐,世界只剩一辆被埋起半截的卡车。
所有人都知道,假如黄昏以前仍然没有人发现他们,他们将会被无声无息地冻死在夜的戈壁滩。
5、终于决定让一个人离开,徒步走进暴风雪中寻找救援。
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假如运气好的话,那个人可以找到救援队并顺利返回,这样他们就能够得救。
团长宣布完这个决定,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人。
6、没有人主动站出来。
谁都知道一旦离开车子,生命会脆弱得如同高空中落下的鸡蛋——留在车厢里生还的机会,远比一个人在风雪中独行要大得多。
7、可是必须有人走出去或者找到救援,或者在雪地里死去。
8、车厢里死一般寂静。
每个人都面无表情。
团长看看儿子,儿子急忙低下头——他的身体是六个人里最好的,或许他不能找来救援,但他可以在暴风雪里走得最远活得最长——他是寻找救援的最好人选。
9、团长说现在必须做出决定。
选到谁。
谁就走出去。
10、仍然没有人说话。
11、团长说那么大家写在纸上吧,票数最多的人走出去。
他掏出一张纸,撕成大小均匀的五个纸条。
他将纸条分别递到五个人手里,说,写下来以后,交给我。
12、大家用冻得僵硬的手在纸条上郑重地写下一个名字,然后将纸条小心地折好,交回团长。
13、团长将五个纸条依次打开,表情越来越严峻。
纸条全部看完,他长叹了一口气,把纸条递给他的儿子。
他说,大家的意思,改不了。
14、儿子从父亲手里接过纸条,一张一张慢慢地看。
看完抬头,看父亲一眼,再看其余每个人一眼,然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
他没说一句话。
他的眼睛里饱含泪花,表情很是悲壮。
他深知走出车厢意味着什么。
狂风裹挟着雪尘刹那间涌进车厢,车厢里的温度骤然变得更低。
再寻找他,风雪里只剩一个越来越小的暗灰色影子——他在瞬间将自己淹进雪的海洋。
15、剩下的五个人缩在卡车里,开始了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等待被救,或者等待死亡。
16、他们还是得救了。
不是因为团长的儿子领回了救援人员,而是因为暴风雪终于过去。
救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了他们抛锚的卡车,又在三个小时以后,在雪地里找到团长的儿子。
他走出去很远,那绝对是别人不能够达到的距离。
事实证明,他的确是六个人里面最合适的人选。
他努力了,可是没有用。
他没有完成任务。
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
17、人们没能将他救活。
他的死去,看起来,毫无价值。
18、整理遗物的时候,有人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五张对折的小纸条。
19、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21.第7段划线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冒号“:”B.破折号“——”C.感叹号“!”D.句号“。
”22.第5段中的加点词“终于”不宜去掉的理由是。
(3分)23.第14段划线句是对儿子的描写,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1);(2)。
(6分)24.有人说,文中的团长是一张写满字的白纸。
细读文本,写上他的心路历程。
(4分)死神迫近,充满恐惧→→矛盾不舍,民主投票→25.对第17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因为他没有完成任务,所以他的死确实毫无价值。
B.意在表明十八岁的儿子不应去作出这种无谓的牺牲。
C.他的死表面上无价值,却给人撑起了精神上的支柱。
D.这是作者对他父亲、也是对剧团其他成员的谴责。
26.“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请从艺术效果及主题两个角度简要说说小说这样结尾的妙处。
(80字左右)(8分)三、写作(60分)27.有一股力量在推动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松江区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初三语文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2013.5一、文言文(共42分)(一)(共18分,每小题3分,错、漏、改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