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给邻居添麻烦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居的需要和感受,懂得尊重邻居的权益,培养公共意识。
2. 使学生掌握与邻居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与邻居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尊重邻居的权益,掌握与邻居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关于邻居相处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与邻居的关系。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与邻居相处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2. 讲解教材内容(10分钟)(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邻居的需要和感受,懂得尊重邻居的权益。
(2)讲解与邻居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1)设计一个与邻居相处的实践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分析题目要求。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老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2)提出与邻居和谐相处的要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六、板书设计1. 不给邻居添麻烦尊重邻居权益与邻居和谐相处2. 基本原则和技巧了解邻居需求善于沟通学会包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与邻居和谐相处的好方法。
(2)试述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与邻居相处的问题,以及你是如何解决的。
2. 答案:(1)示例:主动打招呼、关心邻居、共同解决问题。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宣传与邻居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组织一次关于与邻居相处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不给邻居添麻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了解邻里之间如何和谐共处;如何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学生宽容的心态良好的处事态度。
3、价值观:良好的道德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1、合理分析问题,恰当的选择2、如何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社区一份子。
教学准备:1、学生了解自己的邻居的情况。
2、收集有关邻居节的有关资料图片。
3、课件教学过程:第2课时三、发现邻里矛盾寻求解决方法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谈话,知道了要学会为他人着想,懂得了住进楼房应该学会改变。
不要妨碍邻居的生活。
那么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些情况吗?(师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一幅幅图片)1、楼下晒着被子,楼上却滴下了水珠。
2、楼梯口堆放着杂物,妨碍了人们的进出。
3、楼道中有随意丢弃的杂物还有乱涂乱画的墙壁。
4、家中下水道堵塞,污水冒溢。
……师:这些情景在生活中遇到过吗?生:(争先恐后举手)有一次,我家晾的被子就被楼上的湿衣服弄湿了生:有一次,我家门口有一堆垃圾,好像是楼上的邻居洒落的生:有一次,我们家小狗在邻居家门口尿尿了。
(生笑)生:有一次,楼下厕所堵了,非说是我们家弄得。
我爸爸和她吵起来了……师:老师听出来了,这些事情在生活中时有发生。
有时候是邻居给你们家造成的不便;有时候是你们家给邻居家造成的不便;有时候还产生了误会。
那么遇到这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进行交流)生:我们小组认为:应该好好解释。
生:我们认为:应该和气,不能打架、骂人。
……(师做出及时评价:都注意了谦让、和气、礼貌)师:如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得到和平解决怎么办?(比如:不听劝告、蛮不讲理)(小组在进行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组已经通过角色的表演来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法。
讨论之后交流)生:那就忍一忍。
我爸爸说不要跟他们计较。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社会与生活》教材第三单元“和谐邻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邻里关系的认识与处理、尊重邻居、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方法与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和谐邻里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2. 培养学生尊重邻居、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提高社会责任感。
3. 使学生掌握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方法与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重点:邻里关系的认识与处理、尊重邻居、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方法与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介绍邻里关系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和谐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尊重邻居:讲解尊重邻居的具体表现,如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关心邻居等。
(3)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如合理使用公共空间、注意噪音控制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身边的不给邻居添麻烦的例子,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邻里关系的重要性2. 尊重邻居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关心邻居3. 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方法与技巧合理使用公共空间注意噪音控制爱护公共设施七、作业设计(1)请列举三个尊重邻居的具体表现。
(2)请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2. 答案:(1)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关心邻居等。
(2)合理使用公共空间、注意噪音控制、爱护公共设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册第5课《不给邻居添麻烦》。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与邻居和睦相处,培养不给邻居添麻烦的良好习惯。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二章节“和邻居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不给邻居添麻烦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如何与邻居和睦相处,培养不给邻居添麻烦的良好习惯。
难点:换位思考,理解邻居的需求和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组邻居和谐相处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邻居之间的关系,提出“如何与邻居和睦相处”的问题。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翻阅教材第二章节,讲解邻居之间的相处之道,强调不给邻居添麻烦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邻居相处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换位思考。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如何在与邻居相处中避免给对方添麻烦。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些与邻居相处的情境,讨论如何处理才能不给邻居添麻烦。
六、板书设计1. 大不给邻居添麻烦副与邻居和睦相处之道了解邻居关系换位思考尊重关爱他人2. 板书内容:邻居相处的重要性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方法与邻居和谐相处的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教材,思考如何在与邻居相处中做到不给对方添麻烦。
(2)请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是如何与邻居和谐相处的。
2. 答案:(1)示例:遵守社区规定,保持安静;尊重邻居的生活习惯;关心邻居,互相帮助。
(2)示例:见面主动打招呼;节日互送祝福;共同维护社区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不给邻居添麻烦教学目标: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理解,相互宽容;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学情分析:从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来看,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从自我衷心转向开始考虑他人感受和想法的阶段。
随着邻里生活的逐渐适应与心理发展成熟度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倾向开始下降,逐渐认识到个人、家庭、社会是互相依存的,也能初步判断邻里间一些事情的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
在平时生活中,儿童与邻里时刻发生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哪怕在楼梯口碰见说声好,也是邻里之间的交往。
但有些同学在平时说话做事随心所欲,不顾及他人,不替他人着想,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也不知道道歉,觉得与邻里相处是大人的事。
学生肯定会讲出许多他们看到的或经历过的一些和邻里发生的事情,因此课上要适时引导,每个人在生活中尽量帮助别人,少给别人添麻烦,当邻里发生矛盾时,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课前准备:1、小贴士“有了麻烦怎么办”2、搜集关于邻里相处的法则法规3、小故事《他们真像一家人》《阳台上的鱼篓》教时:两第一课时一、活动一:静下心来想一想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社区里有很多邻居,这个问题上节课已经提到,在这里,谢老师想问大家的是,你讨厌过他们吗为什么2、学生交流发生的事例3、那么,大家有没有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你这样对待你的邻居,他们会怎么想呢4、所以,请同学们看书上两幅图。
第一个小同学们怎么做了,你知道为什么吗第二个呢5、师小结:对呀,有些游戏是不能在家里玩的,有些事情在邻居休息的时候要用妥当的办法来做。
那么,你知道我们在家里还有哪些活动也会影响到邻居吗6、学生发表意见。
7、总结过渡邻居休息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我们要自觉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影响他人,多为他人着想。
但是,同学们,还有些事情来得很突然,每个人都没有想到,而这些事情恰恰给别人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遇到这些事情,我们该怎么办呢二:智慧背包1、看8页图1,发生了什么事情2、那么,该如何处理呢?请大家出示你的智慧背包小贴士“有了麻烦怎么办”3、交流4、师小结:这是成立孩子可能遇到的麻烦,看图2,乡下孩子页遇到了麻烦呀,什么事怎么办出示你的智慧背包小贴士“有了麻烦怎么办”5、总结:影响了邻居的利益,就要赔礼道歉,秧苗被吃了,衣服弄脏了,要及时告诉父母,不要隐瞒不要拖延,想办法补救,这样才能拥有和睦的邻里关系。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教案:《不给邻居添麻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我们都是生活的主人”,第二课《不当邻居的小霸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与邻居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邻居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邻居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学会在与邻居相处中做到换位思考。
3. 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与邻居相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与邻居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
难点:让学生学会在与邻居相处中做到换位思考,提高解决生活中与邻居相处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引出与邻居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故事内容:讲述一位同学在搬家后,如何与邻居相处,最终成为好朋友的过程。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在与邻居相处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3. 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邻居相处的经历,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邻居、关爱邻居。
教师引导学生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与邻居相处问题的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关于与邻居相处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例题:你的邻居在晚上练习钢琴,影响了你的休息,你应该怎么做?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设计与邻居相处相关的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与邻居和谐相处板书内容:1. 尊重邻居2. 关爱邻居3. 换位思考4. 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与邻居和谐相处的日记。
小学思品关于不给邻居添麻烦的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思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不给邻居添麻烦”。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在与邻居相处时,尽量避免给他们带来困扰和不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不给邻居添麻烦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与邻居相处时的良好行为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不给邻居添麻烦的含义,学会在与邻居相处时,做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难点:培养学生在与邻居相处时,能够自觉地避免给他们带来困扰和不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一个孩子在家里玩耍时,不小心打破了邻居家的窗户。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孩子应该怎么做?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与邻居相处时,做到不给他们添麻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一些在与邻居相处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困扰的行为,并思考如何避免。
6. 板书设计:板书上写下“不给邻居添麻烦”的字样,并在旁边列出一些具体的行为准则。
7. 作业设计题目1:请列举三种在与邻居相处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困扰的行为,并思考如何避免。
题目2:请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不给邻居添麻烦”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题目2:答案因学生个人观点而异,但应包括对不给邻居添麻烦的理解,以及在与邻居相处时,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小学思品教材,第三章第二节“不给邻居添麻烦”。
这一章节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在与邻居相处时,尽量避免给他们带来困扰和不便。
具体内容包括: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在不同情境下,哪些行为可能会给邻居带来麻烦,以及如何避免这些行为。
不给邻居添麻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是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宽容;逐步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重点:
是学生明了邻里之间相处的准则。
难点:
让学生建立起为别人着想,谦让、宽容的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师:我们会给邻居添麻烦,反过来邻居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添麻烦,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先请小朋友看图,说说图中小朋友的邻居给他添了什么麻烦,如果是你该怎么处理?
师小结:《民法通则》关于相邻关系的有关规定:
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
给相邻方造成妨碍或者损失的,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
三、三味书屋《不一样的琴声》
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琴声怎么会前后不一样呢?”
四、小组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1)讨论共用部位乱堆乱放的现象该怎样处理。
(2)制定邻里大会大会议程
(3)制定邻里公约。
五、师小结(略)
课后小结: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必须要为邻居着想,不给邻居添麻烦。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社会与生活》教材第三单元“和谐邻里”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邻里关系的处理原则、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与规范以及如何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邻里关系的处理原则,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2.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礼仪与规范,养成不给邻居添麻烦的良好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懂得在集体生活中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重点:邻里关系的处理原则、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与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邻里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邻里关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授:讲解邻里关系的处理原则、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与规范,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给出几个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会给邻居添麻烦,如何改正。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进行复习。
六、板书设计1. 邻里关系处理原则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沟通协调2.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与规范保持安静爱护公共设施遵守社区规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列举出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不给邻居添麻烦的例子,并分析其优点。
优点:晚上回家后轻声关门,避免影响邻居休息。
优点:垃圾分类,保持公共区域整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邻里关系的处理原则,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2. 例题讲解:判断哪些行为会给邻居添麻烦,如何改正。
4. 作业设计:结合实际经历,列举不给邻居添麻烦的例子及其优点。
课前准备:7:30前出发,试电脑,指导学生表演。
一、看一看;播放《情景剧》,明白邻里之间有麻烦1谈话:小朋友,今天非常高兴能和你们一起来上一节思品课,我们第一次见面,有谁知道,我是谁?来自哪里?这么会观察的孩子,我真想认识你。
2你叫什么名字啊?你家住在哪里?旁边住着谁?他们就是你的邻居,谁也能向大家说说你的邻居?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邻居(板书:邻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住在201室和301室这两个邻居之间的故事,一起走进故事屋。
(精神点,神秘点)3播放录像。
@、第三个停止:哎呀,楼上的邻居给我们带来麻烦了,该怎么办呢?请生说。
师:想上楼和邻居说,请举手,好,尊重大家的意见,上楼。
(干脆些)@、播放第四片段,(停止)师:跳绳使楼下的同学无法安心完成作业,给邻居造成了麻烦,如果你是这位跳绳的孩子又该怎么做呢?请生说,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看看她又是怎么做的?(继续播放)师:看来,邻居和我们之间,有时候产生一些麻烦还真是有的,(1)在生活中,我们的邻居肯定也给我们添过麻烦?心情如何?(2)那我们又有哪些不经意的行为给邻居添过麻烦?(板书:添麻烦)二、议一议明白怎样不给邻居添麻烦师:是呀,我也有同感,有时候我们的一些无意行为,还真的给邻居带来了很多麻烦。
@、出示图片1、好不容易到了双休日。
我可以看我喜欢的动画片了,哇,真精彩,把声音调高一些,再调高一些。
2、倒水时,不小心倒在了楼下张叔叔的衣服上。
3、今天的垃圾好多好重啊,刚走到楼下楼梯口,咦,四周都没人,要不,就放这里吧。
4、双休日,劳累了一周的爸爸妈妈找了几个朋友一起玩麻将,麻将的噼噼啪啪声和爸爸发出的狂笑声夹杂在一起。
师:我们的一不小心或一些不经意的行为确实给邻居带来了麻烦,该怎么办呢?同桌商量商量。
出出金点子,把你的想法和她说说。
学生讨论,反馈,师点评,这办法真好;不愧是金点子,谁还有什么金点子?(这里要预设得充分一点,每幅图怎样见招拆招最好都要想好)三、玩一玩,怎样才是不给邻居添麻烦师:你们班各各都是金点子能手,能出金点子的人肯定也能明辨是非。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不给邻居添麻烦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邻里矛盾的危害。
2.能够正确避免、处理邻里矛盾。
3.了解邻里矛盾的危害,学会正确处理邻里矛盾,学会避免矛盾的发生,懂得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解决邻里矛盾。
重点正确避免、处理邻里矛盾。
难点正确避免、处理邻里矛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趣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素材:社区百家宴共享邻里情:老城厢里“百家宴”家常小菜情谊深2.提出问题(1)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你觉得社区邻里关系相处的怎么样?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表达表达一下。
(3)你和邻里相处的怎样?给大家介绍一下。
3.小结并板书课题:不给邻居添麻烦观看视频感受视频思考回答指名回答补充回答齐读课题用视频《社区百家宴共享邻里情:老城厢里“百家宴”家常小菜情谊深》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认识邻里关系。
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邻里间遭遇矛盾1.文本学习:邻居之间相处也会遇到矛盾,看看下面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办?2.图片+文本学习:邻里间遭遇的矛盾(1)怎么淌水了,我晾的被子、衣服全都湿了。
图中的小朋友在阳台上晾拖布,把楼下阿姨晾在阳台上的衣服和被子都淋湿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如果我是他,我会向楼下的阿姨道歉,以后再也不会把湿淋淋的拖布晾在阳台上,这样就不会把楼下阿姨的衣物淋湿了。
(2)走开,走开呀,这是王伯伯家的粮食!阅读文本思考回答观看图片阅读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观看图片直接点明邻居之间也会有矛盾发生。
教学所呈现的三个情境,其中两个是不正确的做法,一个是正确的做法。
右上图是正确的做法。
这三个情境,其中两个是农村场。
《不给邻居添麻烦》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邻里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重点: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邻里之间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与邻居相处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教材内容,阐述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原则和方法。
a. 尊重邻居的权益b. 理解邻居的需求c. 主动关心邻居d. 及时沟通解决问题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邻居相处的经验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原则:a. 尊重邻居的权益b. 理解邻居的需求c. 主动关心邻居d. 及时沟通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以“我的邻里相处之道”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a. 与邻居友好相处的原则b. 个人实际经历和感悟c. 不给邻居添麻烦的具体做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自己在与邻居相处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营造和谐邻里关系贡献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邻里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中的“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
4. 作业设计中的“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讨论,以‘我的邻里相处之道’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一、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邻里问题的能力1.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分析案例、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邻里间的实际问题。
2.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了解邻里之间如何和谐共处;如何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学生宽容的心态良好的处事态度。
3、价值观:良好的道德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1、合理分析问题,恰当的选择
2、如何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社区一份子。
教学准备:
1、学生了解自己的邻居的情况。
2、收集有关邻居节的有关资料图片。
3、课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三、发现邻里矛盾寻求解决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谈话,知道了要学会为他人着想,懂得了住进楼房应该学会改变。
不要妨碍邻居的生活。
那么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些情况吗?
(师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一幅幅图片)
1、楼下晒着被子,楼上却滴下了水珠。
2、楼梯口堆放着杂物,妨碍了人们的进出。
3、楼道中有随意丢弃的杂物还有乱涂乱画的墙壁。
4、家中下水道堵塞,污水冒溢。
……
师:这些情景在生活中遇到过吗?
生:(争先恐后举手)有一次,我家晾的被子就被楼上的湿衣服弄湿了
生:有一次,我家门口有一堆垃圾,好像是楼上的邻居洒落的
生:有一次,我们家小狗在邻居家门口尿尿了。
(生笑)
生:有一次,楼下厕所堵了,非说是我们家弄得。
我爸爸和她吵起来了
……
师:老师听出来了,这些事情在生活中时有发生。
有时候是邻居给你们家造成的不便;有时候是你们家给邻居家造成的不便;有时候还产生了误会。
那么遇到这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进行交流)
生:我们小组认为:应该好好解释。
生:我们认为:应该和气,不能打架、骂人。
……
(师做出及时评价:都注意了谦让、和气、礼貌)
师:如果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得到和平解决怎么办?(比如:不听劝告、蛮不讲理)
(小组在进行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小组已经通过角色的表演来寻求解决的最佳方法。
讨论之后交流)
生:那就忍一忍。
我爸爸说不要跟他们计较。
(师评价:看来你爸爸遇到过,他真有风度。
)
生:如果真打起来了,就找楼长或者是找居委会。
上次我们家就是找的楼长。
现在好了。
(师评价:关键时候,知道找中间人协调,也不错)
生:我们也觉得还是不理他、不跟他计较就行了。
我妈妈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师评价:妈妈非常注重邻里关系,觉悟也非常高,向他学习)
师:看来,大家都希望依靠文明的方法解决问题,要学会宽容。
我们同学应该是家中的文明使者,主动担当起重任,用自己的行动保护我们的和谐家园。
对不对?生:(齐声回答)对
四、了解邻居节,倡导和谐社区
学生通过前面的活动,对搞好邻里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结合活动前四方区“邻居节”的图片以及活动的意义,让学生也来发起倡议,也来写下文明公约书,让每位学生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学生动笔写倡议书、写文明公约书,之后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有机会于社区居委会联系,搞一次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2.不给邻居添麻烦
了解左邻右舍
解决邻里矛盾
倡导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