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二氯苯酚的光敏化转化及其电致化学发光现象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45.73 KB
- 文档页数:9
TiO 2光催化降解2,4-二氯酚动力学及机理的研究方旭辉;谢洪勇【摘要】以TiO2作为催化剂,500 W汞灯作为光源,对水体中2,4-二氯酚(2,4-DCP)的光催化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TiO2光催化降解2,4-DCP效果较好,降解的最佳pH为7,催化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00 mg· L-1。
2,4-DCP的初始浓度越小,光催化的效率越高。
在初始浓度为5 mg· L-1时,光催化1 h的降解率达90%。
在实验的四种不同初始浓度(5 mg· L-1、10 mg· L-1、20 mg· L-1、40 mg· L-1)下,2,4-DCP的光降解速率常数近似与其初始质量浓度成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
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的测定结果以及Cl-、 COD的变化,认为2,4-DCP的主要降解过程为:脱氯-开环-矿化、中间产物相互作用-进一步矿化。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2,4-DCP by TiO2 was studied under 500 W mercury lamp.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iO 2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photocatalytic action on2 ,4-DCP.The optimal pH was about 7 and the best catalyst dosing quantity was 200 mg· L-1.The initial mass concentration of 2,4-DCP presented negative effect to photocatalysis efficiency.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of 5mg· L-1 ,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1 h rate was 90%.Four different initial concentrations were 5 mg· L-1 , 10 mg· L-1 , 20 mg· L-1 , and 40 mg· L-1 , the photo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 approximation of 2,4 -DCP and its initial mass concentration into a first order reaction kinetics.In combination wit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determination results were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Cl -and C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degradationprocess for 2 ,4-DCP were dechlorination-open loop-mineralization , and the intermediate interaction -further mineralization.【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4(000)017【总页数】4页(P67-70)【关键词】2,4-二氯酚;光降解;动力学;反应机理【作者】方旭辉;谢洪勇【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209;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上海 201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酚类化合物在印染、药物、造纸以及塑料等行业中被广泛的应用,其中氯酚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作杀虫剂农药和消毒剂,在其生产及其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进入环境,尤其是水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1]。
专利名称:一种苯酚催化氯化制备2,4-二氯苯酚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明亮,叶婷婷,乔宾,江周宇,王萌
申请号:CN201910506494.3
申请日:20190612
公开号:CN110452094B
公开日:
2022051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中间体2,4‑二氯苯酚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苯酚催化氯化制备2,4‑二氯苯酚的方法。
该方法以苯酚,氯气为原料,加入Fe粉或FeCl3为催化剂,加入对甲苯硫酚或邻氨基苯硫酚或吩噻嗪作为助催化剂,苯酚经氯化制得2,4‑二氯苯酚,该方法操作简便苯酚转化率为100%,收率高,且可直接作为2,4‑D原药的原料,另外,副产物2,6‑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等杂质含量低。
申请人:东南大学
地址:211189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大学路2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2,4-二氯苯酚
李金花;庄惠生
【期刊名称】《分析试验室》
【年(卷),期】2003()z1
【摘要】2,4-二氯苯酚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潜在的内分泌修正化学物质,即环境荷尔蒙物质.这类物质在环境中虽然含量低,但却显示出超常的内分泌效应,因而对其的监测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分析2,4-二氯苯酚的方法有比色法[1]和色谱法[2].色谱法虽然快速、准确,但对仪器要求高,操作复杂,而比色法灵敏度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河水中的2,4-二氯苯酚.……
【总页数】1页(P278-278)
【关键词】2,4-二氯苯酚;紫外分光光度法
【作者】李金花;庄惠生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
【相关文献】
1.遗传神经网络-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苯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J], 张成燕;祝利善;王海宁;马卫兴;许兴友
2.工作场所空气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滴)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J], 温亚男;付朝晖;许建宁;唐仕川;王全凯;李欢欢;谢广云;朱钰玲;顾轶婷
3.一种2,4-二氯苯氧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J],
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水中2,4,6-三氯酚、五氯酚、2,4-二氯苯氧乙酸和灭草松 [J], 周继恩;杨振清;赵永信;冯靓;田春霞;王军淋;张晶;韩见龙;张念华
5.计算机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元混合物中的应用——邻氨基酚、对氨基酚、邻硝基酚含量的测定 [J], 魏天俊;王瑾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日期:2002-06-10作者简介:李景印(1957-),男,河北隆尧县人,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环境化学与光电催化。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0220)光电催化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李景印1,郭玉凤2,王振川2,崔建升2,张亚通1(1 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石家庄050018;2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摘 要:采用So l 2Gel 法制备了纳米T i O 2 导电玻璃薄膜电极,应用XRD 表征了T i O 2薄膜的物相和粒度。
以上述电极为工作电极和光催化剂,研究了2,4-二氯苯酚溶液的光催化和光电催化降解行为。
结果表明,外加阳极偏压为017V ,时间100m in 时,光电催化降解率为85%,高出光催化降解25%。
2,4-DCP 初始浓度(C 0)与反应速率(r 0)的关系符合L angm uir 2H inshel w ood 方程,当C 0≤0.50mmo l ・L -1时,光电催化降解速率可用一级动力学模式来描述。
关键词:光电催化,降解反应,2,4-二氯苯酚,T i O 2 玻璃薄膜电极中图分类号:O 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41(2002)06-0052-03Study of Photoelectroca ta lytic D egrada tion of 2,4-D ichlorophenolL i J ingyin 1,Guo Yufeng 2,W ang Zhenchuan 2,Cui J iansheng 2,Zhang Yatong1(1.Co llege of Science ,H ebei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Sh ijiazhuang 050018;2.Co llege of Environm 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 ebei U 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Sh ijiazhuang 050018)Abstract :T he nano 2size T i O 2 glass th in fil m electrode has been p repared by the So l 2gel p rocess .T he crystal and size of T i O 2in fil m w 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U sing the T i O 2th in fil m as w o rk ing electrode and catalyst ,the pho tocatalytic and pho toeletrocatalytic degradati on of 2,42dich lo ropheno l (2,42DCP )in w ater w ere investigated .T 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pho toactivity of T i O 2th in fil m eletrode could be i m p roved largely as the external po tential is up to 0.7V .T he re 2lati onsh i p betw een initial 2,42DCP concentrati on (C 0)and reacti on rate (r 0)fo llow ed L angm uir 2H inshel w ood equati on ,and the pho toeletrocatalytic degradati on of 2,42DCP (C 0≤0.5mmo l.L -1)Could be exp ressed by first o rder k inetics .Key words :Pho toelectrodatalysis ,D egrati on ,2,42D ich lo ropheno l ,T i O 2 glass th in fil m electrode . 氯酚(CP )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木材防腐、金属防锈及杀虫剂等,因其毒性大、难降解,在其造福于社会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OH自由基介导2,4-二氯酚光降解机理及产物毒性变化特征的理论研究高艳蓬;姬越蒙;李桂英;安太成【摘要】由于2,4-二氯酚(2,4-dichlorophenol,简称2,4-DCP)具有“三致”作用及潜在的生态风险,其光化学降解机理及产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目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用理论化学计算手段,系统阐明了2,4-DCP在水环境中·OH介导的间接光化学转化机理、动力学和转化产物的生态毒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4-DCP很容易被·OH氧化降解,其降解主要通过·OH-加成和H-迁移路径进行.在低温条件下·OH-加成路径将占主导,主要形成4,6-二氯苯-1,3-二酚;而当温度超过313K 时,·OH提取酚羟基上的氢原子为主要降解途径,主要形成2-氯苯-对苯醌.尤其在活性物种浓度较低的高温环境中,H-迁移路径有可能生成二嗯英.计算毒理学结果表明:H-迁移产物的水生毒性超过·OH-加成产物,甚至超出母体2,4-DCP一个毒性等级.因此,我们建议在以后的环境监测以及风险评估过程中,关注2,4-DCP及其转化产物特别是H-迁移路径的转化产物的生态毒理学问题.【期刊名称】《生态毒理学报》【年(卷),期】2016(011)002【总页数】9页(P179-187)【关键词】2,4-二氯酚;光降解机理;转化产物;理论化学计算;生态毒性;毒性变化特征【作者】高艳蓬;姬越蒙;李桂英;安太成【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5氯酚类化合物(chlorophenols, 简称CPs)是一类典型的难降解毒害有机污染物。
光电催化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李景印;郭玉凤;王振川;崔建升;张亚通【期刊名称】《重庆环境科学》【年(卷),期】2002(024)006【摘要】采用Sol-Gel法制备了纳米TiO2/导电玻璃薄膜电极,应用XRD表征了TiO2薄膜的物相和粒度.以上述电极为工作电极和光催化剂,研究了2,4-二氯苯酚溶液的光催化和光电催化降解行为.结果表明,外加阳极偏压为0.7V,时间100min 时,光电催化降解率为85%,高出光催化降解25%.2,4-DCP初始浓度(C0)与反应速率(r0)的关系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方程,当C0≤0.50mmol*L-1时,光电催化降解速率可用一级动力学模式来描述.【总页数】3页(P52-54)【作者】李景印;郭玉凤;王振川;崔建升;张亚通【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石家庄,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相关文献】1.CeO2改性Cu/TiO2及其光催化降解2,4-二氯苯氧乙酸研究 [J], 钟金莲;周小庆;罗序中;张宁2.光电催化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 [J], 李景印;郭玉凤;王振川;崔建升;张亚通3.缓冲溶液体系中光催化降解2,4-二氯苯酚废水的研究 [J], 王磊;张玮;宋国君;朱建杰;彭智4.CuPc/g-C3N4的制备和光催化降解2,4-二氯苯酚性能研究 [J], 郭炎;李晶;郭超凡;丛珊珊;杨照地5.Y_2O_3-Bi_2O_3催化剂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 [J], 曾玉凤;覃荫造;周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紫外激活过硫酸盐去除水中2,4-二氯苯酚的机理研究
紫外激活过硫酸盐(UV/S2O8)是一种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其机理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光照:紫外光照射过硫酸盐溶液产生活性自由基SO4-•和
SO4-2•。
这些自由基具有较高的氧化能力,可以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
2. 自由基反应:SO4-•和SO4-2•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反应,从而将其氧化为低毒物或无毒物。
对于2,4-二氯苯酚(2,4-DCP),SO4-•或SO4-2•与其发生反应,使其分解为较小的无
机物和氧化产物。
3. 氧化产物处理:在有机污染物降解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一些氧化产物。
这些产物需要进一步处理,以确保水质的安全。
可以通过添加吸附剂或其他降解技术,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
4. pH调节:pH值对紫外激活过硫酸盐去除2,4-DCP的效果有
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pH值在3-7之间时,去除效果最佳。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可能会降低氧化效果。
总之,紫外激活过硫酸盐去除水中2,4-二氯苯酚的机理是通过
紫外光所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最终将其转化为无毒物或低毒物。
同时,需要对氧化产物进行进一步处理,以确保水质的安全。
洛阳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2,4-二氯苯酚在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研究及测定姓名:张民琮学号:B09070207院系:环境工程与化学系专业:环境工程导师:王安亭2,4—二氯苯酚在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研究及测定摘要本文制备了介孔羟基磷灰石及纳米金溶胶,制备了羟基磷灰石/金溶胶复合修饰电极。
以线性扫描伏安法考察了支持电解液,溶液pH值,羟基磷灰石/金溶胶复合修饰剂的用量及富集时间、不同扫描速度对2,4—二氯苯酚电化学响应的影响,探讨了2,4—二氯苯酚氧化过程的电子数、质子数,同时计算了修饰电极的真实表面积。
试验结果表明以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PBS)为支持电解液,在pH=6.37,富集时间为2秒,扫描电位在-1.2V~1.2V,扫描速度为0.175V/s时,2,4—二氯苯酚有灵敏的氧化峰,其与裸玻碳电极(GCE)相比,复合修饰电极对2,4—二氯苯酚有明显的电催化行为。
在2,4—二氯苯酚的浓度测试中,结果显示, 2,4—二氯苯酚在浓度为5.0×10-5~1.25× 10-3 mol/L的范围内,2,4—二氯苯酚峰电流和浓度呈现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67。
其峰电流与扫速成线性关系,这说明2,4—二氯苯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机理与吸附传质有关,电极过程是受吸附控制。
关键词 2,4—二氯苯酚,介孔羟基磷灰石,复合修饰电极,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前言介孔羟基磷灰石作为一种新的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在化学领域引起了密切关注。
随着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纯化技术的日益成熟,介孔羟基磷灰石电极已经成为一种检测工具,化学修饰电极也一直被探究。
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自然界中存在的酚远远不能满足染料、农药、医药等行业的需求,因此大多数的酚还是靠人工合成,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难降解的酚类污染物的产生,进入到环境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影响了人体的健康。
酚类化合物作为第二大类环境污染物[1],有毒且难于降解,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酚类化合物作为环境污染中的主要有害物质,给生物体及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而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污染物之一。
2,4-二氯苯酚的光敏化转化及其电致化学发光现象的研究胡霞,牛涛,宋启军*,彭祥,牛晓雯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E-mail:qsong@摘要:在荧光素存在下氯代酚类物质经光敏化转化后通过电极反应可产生化学发光现象。
研究了介质的酸度,光敏剂以及电压等因素对电致发光强度的影响,并且在表面活性剂CTAB的存在下,化学发光强度会大大提高。
研究表明,在氯代酚的光敏化转化过程中,单线态氧起到关键的作用,并且通过色谱分离后的化学发光检测实验证明转化产物为过氧化物类物质。
以2,4-二氯苯酚为模型分子用B3LYP方法研究了与单线态氧反应的所有四种可能的反应类型。
在B3LYP/6-31+G (d, p)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路径上的反应物(复合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零点能和谐振频率, 并在B3LYP/6-311+(2df, p)水平上进行了单点能计算。
结果表明,单线态氧和含有含氢基团的双键进行1,3加成反应,生成一个烯丙基氢过氧化物是最为可能的产物。
关键词:2,4-二氯苯酚,电致化学发光,单线态氧,光敏化中图分类号:06651 引言光敏化法降解包括氯代酚在内的有机污染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 4],但有关敏化光解过程的中间产物研究尚不多见。
我们发现氯代酚类物质在荧光素存在下经光敏化转化后的产物与氧化剂N-溴丁二酰亚胺(NBS)反应可产生化学发光的现象,并基于此反应建立了一系列高灵敏度检测氯代酚的新方法[5-7]。
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发现经过光敏化转化的氯代苯酚还具有电致化学发光的性质,本文以2,4-二氯苯酚为例对此现象和机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对中间产物可能的化学性质做初步探讨。
2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西安瑞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515型Waters液相色谱仪。
2,4-二氯苯酚(2,4-DCP)、荧光素(FL)、曙红和亚甲基蓝等试剂均为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环境中荷尔蒙类化合物2,4-二氯苯酚的紫外光谱法研究及应
用
李金花;庄惠生
【期刊名称】《工业水处理》
【年(卷),期】2004(024)005
【摘要】研究了环境中荷尔蒙类化合物2,4-二氯苯酚的紫外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位于286 nm,在该波长下,其吸光度与2,4-二氯苯酚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据此建立了2,4-二氯苯酚的紫外光谱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5~50 mg/L,线性方程为A=0.0125x+0.015 8,相关系数r=0.999 1,测定质量浓度为20 mg/L的2,4-二氯苯酚(n=10)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方法的检出限为0.48 mg/L.用本方法测定上海市苏州河中的2,4-二氯苯酚含量,结果令人满意,回收率为92.0%~104.5%.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李金花;庄惠生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51;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1.21
【相关文献】
1.环境水样中2,4-二氯苯氧基乙酸的GC/MS分析 [J], 王慧丽;何秀红;王燕;郭建敏;梁萍
2.环境样品中双酚类化合物的固相萃取研究进展 [J], 刘洪媛;金静;郭崔崔;陈吉平;胡春
3.2,4-二氯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微量铜 [J], 黄臻臻;樊海燕;罗雯雯;朱思慧;杨巍;高飞
4.流动注射-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2,4-二氯苯酚 [J], 张立科;卫世乾
5.环境荷尔蒙物质2,4-二氯苯酚全抗原的合成与表征 [J], 张静;庄惠生;陈敬华;王琼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催化臭氧氧化法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
催化臭氧氧化法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
用自制的V-O型催化剂进行催化臭氧氧化2,4-二氯苯酚的实验.实验表明,臭氧发生器的放电功率为5 200 W、氧化时间为30 min,较为有利于历程分析;以TiO2,SiO2,ZrO2作载体在氮气或氧气中焙烧制得的6种催化剂中,V-O/SiO2/O2型催化剂显示了较好的催化性能和活性;反应体系的pH越大,越利于氧化反应.通过催化剂吸附实验和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自由基猝灭剂,初步探讨了其催化机理,即催化剂和臭氧反应生成了氧化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
作者:杜桂荣孙占学童少平黄克玲 Du Guirong Sun Zhanxue Tong Shaoping Huang Keling 作者单位:杜桂荣,Du Guirong(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101149;东华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江西,抚州,344000)
孙占学,Sun Zhanxue(东华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江西,抚州,344000)
童少平,黄克玲,Tong Shaoping,Huang Keling(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7)
刊名:化工环保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05 25(2) 分类号:X7 关键词:V-O型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 2,4-二氯苯酚降解。
水溶液中2,4-二氯苯酚的光降解研究
葛利云;张吴峰;邓南圣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4(27)1
【摘要】研究不同光源下2,4 二氯苯酚直接光解,以及水溶液中Fe(Ⅲ) OH络合物对2,4 二氯苯酚光解的影响,并考虑了光强、浓度、pH值等一些影响因素。
【总页数】3页(P27-29)
【关键词】二氯苯酚;光降解;Fe(Ⅲ)-OH络合物
【作者】葛利云;张吴峰;邓南圣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064.3
【相关文献】
1.臭氧/Mn2+催化降解水溶液中的2,4-二氯苯氧乙酸 [J], 丁怀;蔡文祥;杨晓秋
2.水溶液中对叔辛基酚的紫外光降解研究 [J], 吴彦霖;余焱;袁海霞;董文博
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水溶液中的光降解行为研究 [J], 汪磊;辛颖;孙红文;黄国兰;戴树桂
4.氧化树脂对水溶液中2,4-二氯苯酚的吸附特征 [J], 钱晓荣;王连军;冒爱荣;潘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4二氯苯酚的连续生产工艺摘要:2,4-二氯苯酚是生产多种农药如除草醚、杀虫剂酚线磷、2,4-D 等的重要中间体,在医药助剂上也有应用。
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对2,4 二氯苯酚上下游产品开发力度的加大,使得2,4二氯苯酚需求得到极大增长,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生产高纯度2,4二氯苯酚的连续生产工艺。
关键词:2,4 二氯苯酚定向催化正文:2,4二氯苯酚为白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氯酚及四氯化碳等,熔点42~43℃,沸点210℃。
受热易挥发,对黏膜、皮肤等有强刺激性及腐蚀性。
农药工业上主要用来合成新型杀虫剂2,4 二氯苯乙酸。
工艺流程为2,4 二氯苯酚与氯乙酸在氢氧化钠的存在下生成2,4-D钠盐,在酸化成2,4-D原药。
而这其中制备高纯度的2,4二氯苯酚就成为技术的关键。
2,4二氯苯酚的合成目前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生成的方法有苯酚直接氯化法、苯酚催化氯化法、邻氯苯酚选择氯化法、对氯苯酚催化氯化法、混合酚氯化法[1]。
下面一一介绍这下方法:一、苯酚直接氯化法苯酚直接氯化法是直接把苯酚和氯气混合先生成一氯苯酚,在氯化成二氯苯酚,此法工艺简单,成本低。
但是第二步生成二氯苯酚中副产物2,6二氯苯酚物理性质同2,4二氯苯酚非常接近而难以分离导致产品纯度低, 无法生产出纯度较高的2 , 4 -二氯苯酚。
二、苯酚催化氯化法此法是由苯酚和氯气在铁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2,4二氯苯酚。
反应式如下:此法工艺也比较简单,但同样副产物难以分离,产品纯度有待提高。
另根据资料介绍,铜的存在,特别是复合铜盐的存在能显著地提高2,4一二氯苯酚的收率。
三、邻氯苯酚选择氯化法合成原理有1.用三氯化铝和二苯硫醚作催化剂,用硫酰氯做氯化剂对邻氯苯酚进行选择性氯化,生成2,4二氯苯酚反应式如下[2]:此法可利用生产对氯苯酚的副产邻氯苯酚为原料, 且反应条件温和, 对设备要求简单, 环境污染少, 产品纯度高, 副产物可循环使用。
2,4-二氯苯酚的光敏化转化及其电致化学发光现象的研究胡霞,牛涛,宋启军*,彭祥,牛晓雯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E-mail:qsong@摘要:在荧光素存在下氯代酚类物质经光敏化转化后通过电极反应可产生化学发光现象。
研究了介质的酸度,光敏剂以及电压等因素对电致发光强度的影响,并且在表面活性剂CTAB的存在下,化学发光强度会大大提高。
研究表明,在氯代酚的光敏化转化过程中,单线态氧起到关键的作用,并且通过色谱分离后的化学发光检测实验证明转化产物为过氧化物类物质。
以2,4-二氯苯酚为模型分子用B3LYP方法研究了与单线态氧反应的所有四种可能的反应类型。
在B3LYP/6-31+G (d, p)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路径上的反应物(复合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零点能和谐振频率, 并在B3LYP/6-311+(2df, p)水平上进行了单点能计算。
结果表明,单线态氧和含有含氢基团的双键进行1,3加成反应,生成一个烯丙基氢过氧化物是最为可能的产物。
关键词:2,4-二氯苯酚,电致化学发光,单线态氧,光敏化中图分类号:06651 引言光敏化法降解包括氯代酚在内的有机污染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 4],但有关敏化光解过程的中间产物研究尚不多见。
我们发现氯代酚类物质在荧光素存在下经光敏化转化后的产物与氧化剂N-溴丁二酰亚胺(NBS)反应可产生化学发光的现象,并基于此反应建立了一系列高灵敏度检测氯代酚的新方法[5-7]。
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发现经过光敏化转化的氯代苯酚还具有电致化学发光的性质,本文以2,4-二氯苯酚为例对此现象和机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对中间产物可能的化学性质做初步探讨。
2实验部分2.1 仪器与试剂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西安瑞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515型Waters液相色谱仪。
2,4-二氯苯酚(2,4-DCP)、荧光素(FL)、曙红和亚甲基蓝等试剂均为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储备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纯品, 用稀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后转入棕色容量瓶,避光保存在冰箱中(40C),使用时逐级稀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水合四硼酸钠(硼砂)、磷酸二氢钠均购于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溶液按常规方法配置。
鲁米诺(97%),血色素(98%)和三氯生购于Lancaster公司。
所用试剂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分析纯,水为高纯去离子水,甲醇为色谱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2.2 流动注射电致发光检测方法取一定量含2,4-DCP的样品,加入荧光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CTAB,定容制成样品溶液。
实验中光敏化转化过程有离线的批次法和在线的流动法两种模式。
在批次法的操作为:在50ml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2,4-DCP,光敏剂,表面活性剂和缓冲溶液,置于光源下持续光照,在预定时间取出样品进行化学发光检测。
在在线流动模式中,样品溶液通过缠绕在24瓦荧光灯管上的长1.5m(直径0.8mm)的聚四氟乙烯管进行光照,在预定时间通过一个100µL的进样管路直接将样品溶液注入到载流中,进行流动注射电致化学发光分析。
电致发光在如图1所示的自制发光流通池中进行。
流通池由两块有机玻璃(7.9cm×4.5cm×0.3cm),中间夹一块PDMS (7.9cm×4.5cm×1.1cm) 组成,在PDMS下截面上塑成一条非常小的凹槽 (0.3mm×3mm×60mm) 作为流动通道。
整个流通池用四个螺钉固定。
其中三电极系统由工作电极,参比电极(Ag/AgCl)和对电极(铂丝)。
图1 ECL装置流程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ECL manifold for determination of 2,4-dichlorophenol2.3 敏化光解产物的HPLC-UV-CL联用监测和分析HPLC-UV-CL联用装置如图2所示,其中, HPLC为Waters 515 HPLC,并配有Symmetry C18柱(长250-mm, 半径4.6-mm., 粒径5-µm)和2996光电二极管阵列UV检测器。
流动相为甲醇和水(88:12),流速为1 mL min-1。
实验中鲁米诺溶液(浓度为1.0×10−5 mol L−1,含0.1 mol L−1碳酸钠,pH为11.5)与60 mg L-1血色素在线混合,流速皆为1ml min-1。
然后与HPLC柱后液混合发生反应,同时在UV检测器和CL检测器上得到色谱图。
图2 HPLC-CL联用装置流程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HPLC-CL manifold2.4 过氧化物可能结构的理论研究的计算方法在B3LYP/6-31+G (d, p)[8 ]水平上全优化了标题反应所有驻点物种的几何构型,同时在同一水平上计算了各物种的谐振频率和零点能,通过频率分析对各稳定点和过渡态予以确认。
并通过内禀反应坐标( IRC)计算,确认过渡态是连接反应物与产物的最低能量路径。
为得到更精确的能量值,在B3LYP/6-311+ (2df, p)水平上进行单点能计算,此外还进行了自然键轨道(NBO)分析[9]。
所有计算在Gaussian03[10]程序上完成。
3 结果与讨论3.1 敏化光转化-电致化学发光反应现象的初步研究和条件优化2,4-DCP样品在荧光素存在经可见光光照,在加适当电压的情况下可引发化学发光。
无论是在线还是离线方式,光照后的样品溶液,都具有化学发光现象,而空白样品无信号。
表明光敏剂和2,4-DCP同时接受可见光照是产生化学发光的必要条件。
含有光敏剂的溶液接受可见光照可以产生单线态氧和过氧负离子,而过氧负离子和氯代酚的反应可以忽略[1,11],因此,我们认为发光反应是2,4-DCP与单线态氧作用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参与电极反应的结果。
为了进一步证实单线态氧的作用,在光敏化转化2,4-DCP的样品溶液中加入单线态氧猝灭剂NaN3,发光反应受到显著抑制。
荧光类物质如曙红、亚甲基兰、8-羟基喹林和荧光素等常用来作为能量传输物质[12-14]。
实验比较了这四种光敏化剂的光敏化转化和后续的电致发光效果,结果表明荧光素的效果最好。
而选择荧光素浓度为2.5×10-5 mol L-1时,光敏化转化后的溶液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样品的pH对化学发光反应有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对荧光素光敏化效率,中间产物的稳定性以及流动注射体系中电极反应的发光反应速率和荧光素量子效率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整个反应中样品的pH值为7时,发光信号最大,其主要影响荧光素光敏化效率[15]及中间产物的稳定性[16,17]。
另一方面,在流动注射体系中载液的pH值也影响着发光强度,实验中以硼砂作为载液,发现当pH=9.3时发光强度最大,此时有利于提高流动注射体系中电极反应的发光反应速率和荧光素量子效率[18]。
各种表面活性剂被用作提高化学发光的效率和检测的灵敏度[1,5,16]。
试验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曲拉通X-100、CTAB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和曲拉通X-100对化学发光强度影响很小,而加入CTAB使得样品化学发光强度明显增强,其最佳浓度为2.0× 10−2 mol L-3。
以上光敏剂,pH值,表面活性剂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皆与文献中2,4-DCP光敏化后与NBS反应产生化学发光的现象基本一致[6]。
而在电致化学发光过程中,碱性溶液和负电压更有利于引发发光。
当以0.05 mol L-1的硼砂作为载液时,电压为-1.3V时化学发光强度最大,当电压小于-1.3V时,化学发光的强度趋于平缓。
3.2 电致化学发光的机理研究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测2,4-DCP在光敏化后生成一种中间物质,其参与电极反应产生化学发光,为得到有关中间物质的信息,我们测其化学发光光谱发现在520nm处有一发射峰与荧光素的发射峰相同[19]。
根据前文所述的实验现象并结合相关文献,我们推测该反应过程可能为:FL FL*FL*FL+ 1O21O+ 2, 4-DCP Intermediates2Intermediates Production*Production* + FL Production+FL*FL*FL+hν光敏化转化过程所产生的中间产物无疑是后续电致发光反应的关键。
通过对紫外光谱的研究发现,随着光照时间的增长,197nm处的吸光度变小,而286nm处的吸收增大。
可见2,4-DCP经过光照反应后苯环有被破坏的迹象。
根据文献中关于氯代酚类物质的光敏化研究[15,16]及我们的实验结果推测,这个电致化学发光过程应该和过氧化物或者内过氧化物有关。
鲁米诺的化学发光反应是经典的测定过氧化物的方法,因此借助CL与HPLC联用,可使分离后的光解后产物与鲁米诺在血色素的催化下反应,可以说明是否有过氧化物。
监测结果如图3所示。
从得到的HPLC-UV图谱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除了底物2,4-DCP和FL,没有其他明显的紫外吸收。
然而,结合柱后的CL检测,可以发现在3.1min有一个很强的化学发光峰,并且强度随样品光照时间加长而增大。
另外在4.5min和9.5min可以发现两个较小的发光峰,并且它们随光照时间不同而变化的现象较不明显。
说明在光敏化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种类的过氧化物。
而当我们把H2O2在同等条件下作为样品注入,其化学发光峰也出现在3.1min。
但是如果把H2O2加入含有2,4-DCP,FL的样品溶液中,在流动体系中却无法得到电致发光信号。
由此推断在3.1min的光解产物是一种具有较大极性的过氧化物,但并不是过氧化氢。
-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Retention time(min)A b s o r p t i o n (m v )-20020406080100120140160Relative CL Intensity图3 样品溶液含2.5×10-5 mol L -1 FL ,1.17×10-3 mol L -1 2,4-DCP 和0.05 mol L -1 硼砂缓冲液(pH7.0),在测定前用在线方式光照30minFig.3 Sample solution consisting of 2.5×10-5 mol L -1 FL, 1.17×10-3 mol L -1 2,4-DCP and 0.05 mol L -1 phosphatebuffer (pH7.0) was illuminated for 30 min before the injection.3.3 过氧化物可能结构的理论研究通过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G )来初步评价图4中十二条可能的反应路径的相对可行性,其中反应101, 102 和401从热力学角度比其它反应更具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