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胁迫对枇杷果皮热伤害的抗氧化特性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98.80 KB
- 文档页数:6
高温胁迫对辣椒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摘要:本文测定了无土栽培辣椒在高温胁迫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
研究了栽培品种的的抗逆性和耐热性强弱。
测定了辣椒果实中的有机酸、VC、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为育种筛选好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高温胁迫、抗氧化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植物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
它们普遍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中,可以通过催化植物体内的活性氧,防止发生氧化反应。
所以抗氧化酶活性与植物的代谢强度及逆境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经常被用来衡量植物的抗性强弱和衰老程度。
辣椒通常在高温胁迫下生长受阻,开花、结果减少,落花落果严重,严重影响产量。
为了筛选出具有高温下生长良好的辣椒新品种,本文以近年来培育的辣椒新品系为实验材料,测定植株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筛选抗性强的育种材料,以期建立辣椒抗性筛选技术体系。
1.材料与方法:采用辣椒的叶片测定SOD/CAT/POD含量,对应采用该品系果实测定果实中的有机酸、VC、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
有机酸采用滴定法,VC采用2,6-二氯靛酚进行滴定法,蛋白质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氨基酸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NBT(氮蓝四唑)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采用滴定法测定、过氧化物酶(POD)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
实验在阜阳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测定,采用科技示范园无土栽培辣椒叶片,品种为湘研3号与塔兰多杂交F1代品系。
采样时平均气温39.6℃。
栽培基质为稻壳:沙子=3:1,营养液为日本山崎配方。
------------------------------------------------------ 作者简介:李素梅,1974,助理农艺师,主要研究方向:设施栽培2.结果与分析:本实验共测定10个品系,每个品系取10个样品,分别测定辣椒的SOD、POD、CAT、有机酸、蛋白质、VC、氨基酸含量以10个样品的平均值作为表中数据的依据。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方面的影响【摘要】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方面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水分代谢、营养吸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植物生长及发育,导致叶片变黄、叶片卷曲等现象。
高温还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
高温还会影响植物的水分代谢,导致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干旱等问题。
高温还会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导致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高温还会影响植物的抗氧化能力,增加植物对氧化应激的伤害。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方面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高温胁迫、植物、生理、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水分代谢、营养吸收、抗氧化能力、总结、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方面的影响概述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方面的影响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水分代谢、营养吸收以及抗氧化能力都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了解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适应机制,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系统地探讨高温胁迫对植物各方面生理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生长管理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指导和建议。
2. 正文2.1 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高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一般来说,高温会导致植物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期缩短,但同时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在高温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加快,因为高温会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加速植物的生长。
过高的温度也会导致植物受到伤害,使植物生长发育受到阻碍,甚至停止生长。
高温还会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
在高温条件下,植物可能会出现叶片发黄、变薄、变小等现象,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摘要, 全:球変暖使得高温成为影n向描物生理的一个重要的那境因子。
本文综述了高温船追下植物在细胞般、叶月-相关生理活动和相应的生理生化效应上的变化悄况。
美键词, 高温M随; 组胞般;光合作用,生理生化效应在助,通因子中,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
近年来,随着温室数应的加剧,全球气温上升,高温直接成胁着=一十一世纪农业生产方向。
许多植物面l l ll il着高温胁迫的严峻挑战。
研究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的影响,将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描施減轻高温的危害。
1高温胁迫对细胞膜的影响细胞膜系统是热损伤和抗热的中心。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主要在细胞膜系统,特别是质膜和内嚢体膜的特性。
温度逆境不可逆的伤害, 原初反应发生在生物膜系统的类质分子热相交上111。
因为,按照生物艘的流动镶照学说,膜的双分子层脂质的物理状态通常成液晶相,温度过高会转化为液相,温度过低会特化为凝胶相,后两种状态都会影响镶嵌于脂质中层的构型极其功能。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在于減轻或避免膜脂相变的发生。
植物在高温逆境下的伤害与月青质通性的增加是高温伤害的本质之一12l。
高温打破了细胞内活性氧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衝,造成超氧化物明萬子自由基(02·)、轻自由基(·0H)和丙二酷(MDA)等氧化物的积累,引起膜蛋白与膜内脂的变化。
从而引发了膜透性増大,组胞内电解质外i参,表现在可直接测定的相对电导率的增加上,细胞照受害越严重,其细胞膜热稳定性越弱,反之则强,故可用电导法测定期胞膜热稳定性。
高温胁迫下, 植物叶片相对电导率一般表现出增大,且存在者随胁迫温度和时问的增加而增大的趙势,这也说明植物能忍耐一定的高温,但这种抗热能力也是一定的。
高温会加剧膜月首过氧化作用, 此过程的产物之一是丙=酷, 它常被作为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
高温胁迫下大多数植物丙二難含量部表現出增加的趋势。
然而一些研究发現,黄连受高温的適后,其件内丙二酷含量呈下降的趙势,并认为这可能是黄连能够忍耐一定的高温對、境所致13l.2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植物叶片是对高温非常敏感的器富,它又是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主要功能器官,高温引起叶片相关功能的变化, 进而影响了植物的叶録索含量、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方面的影响高温胁迫是指环境温度超过植物正常生长的耐受范围,对植物生理方面产生的不利影响。
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高温胁迫会导致植物叶绿体内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高温会导致气孔关闭,降低二氧化碳的供应,限制了光合作用中的碳固定和光能利用效率。
高温对光合色素的稳定性及 PS II 复合物的活性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2. 叶片氧化损伤:高温引起植物内部活性氧的累积,增加了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导致细胞膜的破裂和损伤。
叶片受到氧化损伤后,会出现叶片黄化、褪绿和斑点等症状。
3. 蛋白质功能异常:高温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导致蛋白质功能受损。
高温胁迫会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和降解,使得酶的活性降低,限制了营养物质的代谢和转运。
高温还会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和折叠,导致蛋白质的功能异常。
4. 酶系统受到抑制:高温胁迫会导致植物体内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高温会降低酶的稳定性,使得酶的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高温会使得酶的活化能增加,催化速度降低,影响酶催化反应的进行。
5. 植物生长受到延迟或抑制:高温胁迫会导致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
高温也会对细胞分裂和伸长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延迟或抑制。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光合作用受抑制、叶片氧化损伤、蛋白质功能异常、酶系统受抑制以及植物生长受延迟或抑制。
这些影响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限,生产力降低,进而影响农业产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精胺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叶中抗氧化物质的影响摘要:以美味猕猴桃品种秦美的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精胺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苗耐热性相关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精胺具有增强猕猴桃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其中以1.00 mmol/l精胺的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精胺;猕猴桃组培苗;高温胁迫;抗氧化酶活性中图分类号:s663.4;q945.7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9-2090-03多胺是植物体内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质量脂肪族含氮碱,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有腐胺、精胺和亚精胺[1]。
植物在受到逆境胁迫时,植物体内多胺浓度增加,不同种类的多胺相互变化,提高植物的抗逆性[2]。
研究表明多胺可提高植物在盐胁迫[3,4]、低温胁迫[5]、重金属胁迫[6]下的抗逆性。
试验研究了精胺对高温胁迫下猕猴桃组培苗耐热性相关抗氧化物质的影响,以期探讨精胺与植物高温胁迫的关系,为精胺在缓解植物高温胁迫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试验材料为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c. f. liang eta. r. ferguson)秦美的组培苗,继代培养基为ms+1.5 mg/l6-ba+0.2 mg/l iba。
每处理40瓶组培苗,共4个处理。
对照只用继代培养基培养;第二组(处理a)、第三组(处理b)、第四组(处理c)分别为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0.01、0.10、1.00 mmol/l的精胺,置于25 ℃、光照3 000 lx(12 h光/12暗)的培养室培养20 d后,置于40 ℃人工气候箱中高温胁迫处理2、4、6、8、10 h。
然后从中选择生长基本一致的叶片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环境胁迫下植物抗氧化酶的反应规律研究李璇、岳红、黄璐琦,郭兰萍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北京 100700 )摘要:在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会产生活性氧。
植物在环境胁迫下,活性氧的产生增加,植物体内有一套完整的抗氧化酶系统对抗其有害作用。
本文介绍了抗氧化酶的种类和结构特点,总结了植物的在不同种类、器官和发育阶段下,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概述了外界条件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并提出了植物抗氧化酶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抗氧化酶,生理状态,环境胁迫,活性植物在自身有氧代谢过程中以及外界逆境胁迫下,体内会产生大量活性氧,这类物质在植物体内如不能及时清除,将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
植物为了维持正常的生长,通过抗氧化酶系统和抗氧化剂对活性氧进行清除[1]。
在抗氧化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植物抗氧化的第一道防线,能清除细胞中多余的超氧阴离子。
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可以使H2O2歧化成水和氧分子。
通过这三种酶的作用,有效的控制植物体内活性氧的积累。
1植物体抗氧化酶的种类结构、关系和功能植物体主要含有三种类型的SOD:Cu-ZnSOD,Mn-SOD和Fe-SOD。
Cu-ZnSOD一般存在于细胞质和叶绿体中,Mn-SOD和Fe-SOD存在于线粒体和-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催化下,叶绿体中[2]。
植物细胞内的产生的超氧化物O2歧化为H2O2和O2,生成的H2O2,在过氧化氢歧化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催化下,歧化为O2和H2O。
植物中的CAT是四聚体的含亚铁血红素的蛋白,主要分布于过氧化物酶体。
过氧化物酶POD是一种以铁卟啉为辅基的酶类,其消除H2O2的过程和CAT不同,从底物中获得电子后传递给过氧化氢,POD 催化的反应除了需要H2O2以外还需要供电子体的存在[3],只要有足量的供电子体,过氧化物酶POD在低浓度H2O2的情况下也可以发挥高效的催化作用,因此是生物体内还需要供电子体再生系统与之关联。
高温胁迫下植物抗性生理研究进展《园林科技》2008年01期加入收藏获取最新商侃侃张德顺王铖(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200232)摘要:温度是影响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生态因子,全球变化使得高温热害变得非常突出,成为限制植物分布、生长和生产力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
本文综述了热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应对高温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机理,以期为绿化植物的引种驯化、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和植物良种的选育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温胁迫;生理生化效应;热激蛋白频繁的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其在大气中的含量逐步上升,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在最近的100年内全球气温上升了大约0.3~0.6℃[1],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预计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再升高5.5K[2]。
同时,全球变暖也会引发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如局部地区的异常高温、干旱等[3~6]。
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使城市局部地区的温度更高,有些城市的热岛效应影响高达10℃[5]。
这些都使得高温热害变得非常突出,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7],成为限制植物分布、生长和生产力的一个主要环境因子[8~10]。
植物抗逆性潜能和特殊生境下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是当前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11]。
而植物对胁迫的生理响应往往先于外在形态表现。
本文综述了热胁迫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应对高温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机理,以期为绿化植物的引种驯化、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和植物良种的选育和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高温对植物的膜伤害1.1细胞膜结构细胞膜作为联系植物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介质,它的组成、性质与细胞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而外界环境对植物的胁迫危害首先在膜系统中表现出来。
高温是改变生物膜结构和破坏其功能的一个重要的胁迫因子,所以细胞膜被认为是受热害影响的主要部位。
高温胁迫改变了膜脂组成,破坏了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内膜系统的结构完整性,膜上离子载体的种类和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膜的选择性吸收的丧失和电解质的渗漏[3,12]。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还扮演着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角色。
但是,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高温作为一种极端气候现象,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希望能为丰富人们的环境意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作出一定的贡献。
一、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 高温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虽然植物已经适应了数百万年的气候变化,但是高温对于很多植物而言仍然是一种较为极端的环境。
在高温环境下,很多植物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例如植物的茎杆会变得细长,叶片会变小或卷曲等。
2. 高温对植物代谢和生理的影响高温能够干扰植物的代谢工作和生理功能,如降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效率,导致植物体内的ATP合成速度减慢,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
在高温胁迫下,植物还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超氧化物、过氧化氢等,这些物质能够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导致植物的死亡。
3. 高温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高温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高温环境下,植物的果实数量和品质会受到影响,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从而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温胁迫对植物的调控机制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植物拥有一系列复杂的调控机制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其中抗逆力是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机制。
1. 热休克蛋白的调控机制热休克蛋白是一类热应激蛋白,它们能够在高温胁迫下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使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极端环境。
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在高温环境下能够帮助植物保持细胞膜完整性和蛋白质的稳定性,从而减轻高温胁迫给植物造成的损伤。
2. 植物激素的调控机制除了热休克蛋白,植物激素也是调节植物对高温胁迫的适应的重要机制。
例如ABA(脱落酸)在高温胁迫下能够调节植物内部环境,使植物能够更好地适应高温环境。
此外,研究表明,植物激素还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开花等生理功能,从而使植物在高温环境下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热胁迫对植物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热逆境是影响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温变暖,热胁迫对植物的影响愈加显著。
该文从高温胁迫对植物叶片功能(包括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蒸腾速率)、细胞膜结构、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物质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植物抗热性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各种非生物因子的胁迫,如高温、寒害、盐渍、干旱等都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导致植物产量降低[1-3],其中温度更是影响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因素。
人类的活动产生了温室气体,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冬季的降水量在增加,夏季的异常高温及严重干旱类恶劣气候在局部地区频繁发生,从而影响了植物的生理生态和正常生长活动。
因此,研究热胁迫对不同植物的生理影响,对于培育和筛选出耐高温的植物品种意义重大。
为此,本文就热胁迫对不同植物生理影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1 热胁迫对植物叶片相关功能的影响植物叶片在植物的生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叶片惧怕高温。
研究表明:环境温度过高,有可能引起叶片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叶绿素含量等都会产生影响。
1.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物质转换和能量代谢,温度变化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体的净光合速率会随温度增高而显著降低。
高温胁迫会使光合作用从有活性中心转向无活性中心,从而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分析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速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损害植物叶绿体的结构、降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解植物体内叶绿素、降低二磷酸核酮羚化酶与二氧化碳间的亲和力、影响光合系统组分的热稳定性等[3]。
骞光耀等研究了3个不同的牡丹品种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取样不同品种牡丹的光合作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表现为温度越高,抑制越强。
比较下来,凤丹白在3个品种中的耐高温性最强[4]。
1.2 蒸腾速率蒸腾作用指的是从活体植物表面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的这一过程。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各种非生物因子的胁迫,其中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尤其严重。
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气温上升,植物面临着高温胁迫。
随着温度的逐步升高植物的受损伤程度也会随之加重(Mackay A et al., 2007)。
高温胁迫导致植物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下降、体内水分关系、干物质生产、呼吸作用、矿物质代谢、激素平衡,以及抗氧化系统等重要信号与代谢过程发生变化,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Wheeler et al., 2000)。
因此,植物高温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特别是粮食作物和培育耐高温的新品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2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2.1 高温胁迫影响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在植物体的生理代谢中,活性氧的不断生成以及清除使其处于稳定状态。
当植物受到胁迫时,细胞内活性氧的数量将迅速增长,细胞内动态平衡被打破,植物细胞生理代谢功能收到干扰,这将会导致细胞膜系统被氧化并出现损伤(徐憬, 2003)。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系统的抗氧化酶,可以通过清除植物细胞内活性氧来避免植物细胞在极端环境中受到的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清除植物体内的过量积累的O2-和有害的H2O2,进而减轻高温对膜系统的伤害(段九菊,2010)。
SOD活性的高低代表了修复植物体氧化损伤能力,SOD活性增加代表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江萍,2008)。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加可以防止脂质过氧化的积累,降低过氧化氢对细胞膜系统的损害(徐憬,200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高低与植物的抗逆性及植物细胞新陈代谢速率相关性较高(Pecrix et al., 2003)。
研究表明,植物体内的POD和CAT、SOD等抗氧化酶在高温条件下会大量产生,这些抗氧化酶可以通过清除过量的活性氧来降低植物脂质过氧化对植物细胞的损伤(De et al., 2012)。
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方面的影响作者:王鑫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5期王鑫在各种胁迫因子中,温度是最为关键的一项。
在温室效应逐渐加剧的背景下,高温对于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很大威胁,不少植物都面临高温胁迫的挑战。
本文针对高温胁迫对植物生理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有利于缓解高温对植物产生的危害。
一、高温胁迫对于植物细胞膜所产生的影响总体来看,热损伤与抗热的核心便是细胞膜系统,并且植物对于逆境的适应能力也主要取决于细胞膜系统。
尤其是质膜与内囊体膜的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植物的适应水平,使之可以更好地抵抗高温胁迫。
温度逆境会对植物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原始的初级反应多发生于生物膜系统的类质分子热相变方面。
这主要是由于,生物膜流动镶嵌学说中指出,膜的双分子层脂质的物理状态大多为液晶相,如果温度过高,则其将转变成液相。
如果是处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那么就会转变成凝胶相。
后面的两类状态均会对镶嵌在脂质中层的构型及其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要确保植物对于逆境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那么就必须要减少乃至于避免膜脂相变的情况出现。
当植物处于高温逆境之下时,其脂质透性就会大幅度提升,造成严重的高温伤害,这也是其受到的高温胁迫的本质之一。
原本在植物的细胞当中,活性氧的产生和消失都具有着一种天然的平衡,而高温逆境便会打破这样的平衡,导致植物内部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丙二醛以及羟自由基等一系列氧化物的增多,直接引发膜蛋白和膜内脂产生转变,使得膜透性提升,细胞中的电解质流出,这可以从直接测定的相对电导率增加现象上看出来。
当植物细胞膜所受的损伤愈严重时,其细胞膜的热稳定性就愈弱,反之即愈强。
因此,采用电导法来检测植物细胞膜热稳定性,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方法。
面对高温胁迫时,植物叶片相对电导率会呈现出上升的状况,同时其还会随着胁迫温度及时间的增加而进一步升高。
从这样的现象中可以看出,植物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的高温,但这一抗热能力也毕竟是有限的。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高温热害是指气温在适宜范围以上对生物生长发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对于水稻而言,高温热害是其生长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高温热害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利用,进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解决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至关重要。
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代谢的紊乱:高温热害会导致水稻的代谢活动异常,比如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呼吸作用受到抑制等。
这些生理代谢的紊乱会使水稻受到能量和养分的限制,从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2.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活力的影响:高温热害会导致水稻花药温度升高,影响花粉形成和释放过程,降低花粉活力,从而引起花粉萎缩和失活,导致结实率下降。
3. 抗氧化系统受损:高温热害引起的氧化胁迫会导致水稻内源性抗氧化系统的失调,增加有害氧自由基的产生,破坏细胞膜结构,损伤细胞膜的完整性,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4. 养分吸收和利用的障碍:高温热害会导致水稻根系活力下降,影响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特别是对于镉、汞等重金属元素,高温热害还会加重其对水稻的毒害。
1. 风降温技术:通过采用风降温技术,如设置遮阳网等,降低水稻受到的辐射热效应,减轻高温胁迫。
合理利用自然风力,优化田间风向,增加通风,降低田间温度。
2. 适时灌溉调控:适时进行冷水灌溉,可以通过蒸腾作用的降温效应来减缓高温热害对水稻的伤害。
合理调整灌溉时间和量,避免过度的干旱和缺水。
3. 优质抗热品种的选育:通过选择耐高温品种和优质抗热品种进行培育,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和产量。
培育适应高温的新品种,是解决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的长期措施。
4. 病虫害防控:高温热害会削弱水稻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到病害和虫害的侵袭。
加强病虫害防控工作,保持稻田的健康状态,减少高温胁迫对水稻的二次伤害。
5. 营养管理:合理施肥,科学调控土壤养分,确保水稻的养分供应,提高其免疫力和抗逆性。
国内外枇杷果实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综述应本友1王慧萍2马礼良2陈世林3(1.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委办公室318050;2.路桥区农机总站;3.路桥区新桥镇农办)枇杷为原产我国的亚热带著名水果,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口、风味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止咳润肺等医疗功效,倍受人们的喜欢。
但因其成熟于初夏高温多雨季节,采后在常温下极易失水皱缩和变质腐烂,且易受机械伤害和病菌侵染,一般条件下难以贮存和长途运销,果实采后损失率极高。
目前,人们对果蔬的消费需求正在向新鲜、方便、营养、安全方向发展。
因此,很多专家都在研究枇杷果实的贮藏保鲜技术。
1影响水果贮藏保鲜的因素采收后的水果仍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还会进行休眠、水分蒸发、呼吸作用等复杂的生命活动,仍维持消耗O 2排出CO 2的新陈代谢。
水果新陈代谢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TCA )和电子传递链等系列酶促反应的复杂过程。
这些活动都与水果保鲜密切相关,影响并制约着水果的贮藏寿命,其中影响水果新陈代谢活动及贮藏效果的外界主要因素是温度、气体成分、湿度。
1.1温度温度影响水果新陈代谢速率,是决定水果贮藏质量的重要因素。
低温可以抑制水果呼吸和其它一些代谢过程,并且能减少水分子的动能,使液态水的蒸发速率降低,从而延缓衰老,保持水果的新鲜和饱满。
不同品种水果的最适贮藏温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对于大多数水果来说,在不发生冷害或冻害的前提下,采用尽可能低的温度可以维持水果贮藏稳定性,延长货架期。
另一方面,水果采后的热处理可以驱除虫害,控制疾病,并且通过影响蛋白质合成、组织软化、叶绿素损失、呼吸和乙烯的生成,从而延缓水果的衰老。
1.2气体成分采后果实细胞的代谢主要是呼吸基质的氧化反应,其中,氧气的供应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代谢的速率,从而影响水果贮藏的质量。
改变周边环境中的气体组成,例如降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减缓新陈代谢。
线粒体中电子传递链的末端氧化酶对氧气有很高的亲和力,因此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0%时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呼吸作用;另一方面,氧气浓度接近2%时,会引起组织的厌氧呼吸。
植物高温胁迫的综述文献1.前言植物是生物界中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的生长和发育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高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高温胁迫是指环境温度超过植物正常生长温度范围,导致植物受热伤害和生长发育受阻的现象。
本文将对植物高温胁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高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影响光合作用和生长素合成高温胁迫会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褪绿和降低光合速率。
同时,高温胁迫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素合成,导致生长素含量下降,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2影响花期和产量高温胁迫还会影响植物的花期和产量。
高温胁迫下,植物的开花期提前或推迟,花期缩短,同时还会降低植物的产量。
2.3影响植物的逆境响应高温胁迫还会影响植物的逆境响应。
高温胁迫下,植物会产生一系列应激蛋白和抗氧化酶,以应对高温胁迫的损害,在逆境响应过程中,一些关键基因的表达也会发生变化。
3.植物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植物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抗氧化系统、热休克蛋白和信号转导通路等。
3.1抗氧化系统植物高温胁迫下,会产生大量的ROS(反应性氧化物种),如超氧阴离子、氢过氧化物和羟自由基等,这些ROS会损害植物的细胞膜、蛋白质和DNA。
为了对抗ROS的损害,植物会激活抗氧化系统,包括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GR(谷胱甘肽还原酶)等。
3.2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具有热休克作用的蛋白质,它们能够保护植物免受高温胁迫的损害。
当植物遭受高温胁迫时,热休克蛋白会迅速被激活,将受到损害的蛋白质修复或分解,以帮助植物应对高温胁迫的挑战。
3.3信号转导通路在植物高温胁迫下,一些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会被激活,例如Ca2+、ABA(脱落酸)和ROS等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4.植物高温胁迫的缓解方法为了使植物更好地应对高温胁迫,科学家们也提出了一些缓解高温胁迫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一些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的耐热基因或抗性基因引入植物,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热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