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地质条件评估工作浅谈
- 格式:pdf
- 大小:301.67 KB
- 文档页数:4
地热能开发的地质条件与资源评估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实现地热能的有效开发利用,关键在于地质条件的评估与资源的合理评估。
本文将探讨地热能开发的地质条件与资源评估的相关问题。
地热能开发的地质条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地热区的地热资源和地下水体系的特征。
首先,地热区的地热资源是开发利用地热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地热区的划定需要根据地下热水温度、水流量等因素进行评估。
地下热水的温度是判断地热资源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温度大于50℃的地下水为地热热储层。
另外,地下水流量也是评估地热资源的重要指标。
地下水流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地热能的开发效果。
所以,在地热区的划定上,地下热水的温度和水流量是两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其次,地下水体系的特征对地热能的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地下水体系的特征主要包括温度梯度、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流动性等因素。
温度梯度是指地下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是评估地下热水资源分布特征的基本依据。
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层渗透性、地下水运移通道等因素,这些条件将影响到地热能的开采和传输。
地下水流动性主要与地下水流动速度和渗透性相关,地下水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地热能的开发效益。
对于地热能资源的评估,一般可采用地热勘查方法与技术。
地热勘查主要包括地热地球物理勘查、地热地球化学勘查和地热地质勘查等。
地热地球物理勘查是通过测量地下的物理参数来评估地热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特征。
常用的方法包括电法、重力法和磁法等。
地热地球化学勘查是通过采集地下水和岩石样品来分析其化学成分,以确定地热资源的丰度和水文地质特征。
地热地质勘查则是通过调查记录地下地层和构造信息,揭示地下地热系统的物理结构和演化历史。
地热能资源的量化评估是判断其经济价值和可开发潜力的重要依据。
地热资源量的评估要考虑到温度、水流量和热储容等因素。
北京规范地源热泵项目按照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等9个委办局联合发文[京发改(2006)839号文]的通知要求,为规范北京市浅层地温(地源热泵)项目(包括地热热泵项目)的开发管理,引导浅层地温项目有序、合理利用,方便项目申报单位的申请,特将有关要求说明如下:一、关于申报程序的说明按照文件通知的要求,建设单位开发利用地源热泵、地热热泵的项目,在向市发改委申报项目之前,须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征询项目所在地区的地源热泵、地热热泵地质条件开发意见,并取得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允许开发意见函。
二、向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征询意见时应提供的备案资料1、地源热泵系统浅层地温能项目请示函1份。
2、地源热泵系统浅层地温勘查评价报告1份。
3、对勘查评价报告的专家论证(评审)意见1份。
4、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图(1:10000)1份。
三、提供资料的编写要求(一)地源热泵系统浅层地温勘查项目请示主要包括内容为:地源热泵项目建设单位名称,拟建设地点及所在地区行政交通位置,建设规模、建筑类型、建筑功能以及地下换热孔的数量、深度等。
采用A4纸打印,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二)地源热泵系统浅层地温能勘查评价报告(提纲)1、序言1-1.项目情况简介及任务的来源与要求说明;1-2.简要评述勘查区以往水文地质的工作程度及浅层地温利用的现状;1-3.叙述区域的地层分布情况、气候条件及水文特征;1-4.简述勘查工作的进程以及完成的工作量。
2、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3、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论证;4、勘查工作情况结合浅层地温能评价方法的需要,论述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其布置,提出本次勘查工作的主要成果。
5、项目所在地的浅层地温能的评价5-1.地层换热能力的测试情况;5-2.论述浅层地温能利用量计算的依据,计算评价浅层地温能;5-3.根据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的原则,提出相应的利用方式,简述其保证程度,并预测其可能的变化趋势,对浅层地温能资源进行综合的评估。
6、结论及建议6-1.提出拟建换热系统的方式;6-2.评价浅层地温的资源条件;6-3.建议的系统利用方案。
地热能发电装备的地质条件与资源评估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地热能发电装备的地质条件和资源评估对于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热能发电装备的地质条件和资源评估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地热能发电装备的地质条件。
地热能发电装备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地质条件才能进行有效的开发。
首先是温度条件。
地热能的开发主要是利用地球深部的高温热源,因此需要寻找具有较高地温的地质区域。
通常来说,地热能的开发需要地温达到60℃以上,才能进行有效的利用。
其次是地下水条件。
地下水是地热能发电的重要传热介质,需要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才能满足地热能发电装备的需求。
此外,还需考虑地热能发电装备对地质结构的要求。
地热能开发需要地下水与地壳中的热岩石接触,因此需要具备适宜的地质构造条件,比如热岩层的扩展性和连通性等。
最后是地热能发电装备的地质安全条件。
地热能开发涉及钻井、注水、注热等活动,对地质安全要求较高,需要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来看地热能发电装备的资源评估。
资源评估是地热能发电装备开发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确定开发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资源评估主要包括资源量评估和资源质量评估两个方面。
资源量评估是指评估一个地热区域的地热能储量和可利用量。
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地温测井、地热参数测试、地热水量的测定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热能的分布情况和潜在开发程度。
而资源质量评估是指评估地热能的品质和可利用性。
主要考察地热水的矿化度、含硅酸盐和硫酸盐等物质的含量,以及废热利用等方面。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热能的可用性和经济性。
在进行地热能发电装备的地质条件和资源评估时,需要密切关注一些关键因素。
首先是地热能发电装备的产能因素。
地热能发电装备的产能与地热资源的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装备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
其次是环境影响因素。
地热能开发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地表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北京地区地热资源开采评价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如今,北京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和开发地热资源。
然而,地热资源开采评价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热资源的评价指标。
地热资源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温、储层水文地质条件、热流量、热梯度、地热储能量、地热水量等。
这些指标对地热资源的开采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中,地温是评价地热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地温越高,利用地热能的效率就越高。
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对热水井的开采状况进行评价。
热水井的开采状况包括水流量、水温变化、矿产物质含量等方面。
这些都是评价地热资源开采效果的重要指标。
除了评价指标和热水井开采状况,我们还需要考虑地热资源的利用方式。
目前,地热资源的利用可以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方式。
直接利用是指将地下热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地表直接使用,如供暖、温室种植等。
间接利用则是指通过热交换技术将地下地热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源,如地热发电等。
在评价地热资源的开采效果时,还需要考虑环保因素。
地热资源开采可能会产生污染物或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环保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总体而言,北京地区地热资源开采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
需要考虑多项指标,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
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提高,地热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热资源会成为北京地区可再生能源的新宠。
北京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效果分析评价
林跃朝;刘立才
【期刊名称】《暖通空调》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统计分析了29个热泵项目的调研数据,对比相关规范要求,主要评价了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节能性、回灌效果以及抽灌井之间的“热突破”程度。
结果表明,北京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一般,节能效果较好,抽灌井之间的“热突破”程度较低,回灌效果总体较好。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林跃朝;刘立才
【作者单位】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天津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化学动态特征浅析 [J], 邴国林
2.北京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开发利用对策研究——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实证 [J], 孙清元;刘承国;冯春涛
3.南昌市区地下水与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J], 郑乾墙;邓有平;甘珂
4.南京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系数法 [J], 杨露梅;朱明君;鄂建;陈明珠;魏永耀
5.安阳市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影响趋势研究 [J], 谷瑜;宁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热能开发的地质条件评估地热能是一种潜在丰富且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对于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主要依赖于地热资源的丰度和开发条件,而地质条件则是影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质条件评估是评估地热资源潜力和确定开发利用途径的基础,对于指导地热能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条件评估是通过对地质、矿产、构造、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研究,以确定地下热水体的性质、形成机制以及分布规律,并评估其可开发利用的情况。
地质条件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背景分析、地热地质特征研究、地热资源潜力评估、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等方面。
在地热资源潜力评估中,主要考虑地热水体的温度、流体性质、流体储量和可供开采的有效热量等因素。
在开发利用条件评价中,主要考虑地质构造、地下水位、水文地质等因素对地热资源的影响。
地质条件评估中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地质岩性、矿化作用、地下水系统等因素对地热资源的影响。
地质构造对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例如构造断裂带、地热边界带等对地热水体形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
不同的地质岩性对地热资源的储存和传导特性有着明显的影响,例如砂岩、页岩、石灰岩等不同岩性的导热性能和孔隙结构对地热资源的储存和传导有着显著的差异。
矿化作用对地热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温的变化和矿化度的影响,地热水体的产出与矿化度和地温密切相关。
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下水流向、地下水位变动等因素对地热水体的储存和传导有着明显的影响。
在地热资源潜力评估中,地热水体的温度是评估地热资源潜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地热水体的温度高低直接影响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一般情况下,地热水体的温度越高,其含有的有效热量越大,开发利用的效益也越高。
地热水体的流体性质是决定地热资源可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地热水体的流体性质包括流速、压力、热量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显著的影响。
基岩地区地源热泵系统浅层地热地质条件评估工作方法
马学利;姜再新;侯芳;段石敦
【期刊名称】《城市地质》
【年(卷),期】2008(3)4
【摘要】在北京地区建设地源热泵系统之前,需要开展浅层地热地质条件评估,以作为政府部门为地源热泵系统立项备案的必要的技术文件,是一项专业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其评估工作方法和内容,在基岩地区和第四系松散沉积区应有很大的不同.在基岩地区应侧重于野外实地调查,包括填制工作区地质图、工作区岩石特征、岩石完整性调查和水井鲁测等;并通过充分的资料收集和必要的勘查手段,查明工作区地层、岩石、构造手地质条件,特别是划分构造带、构造影响带范围,进而判断换热孔钻遇地层的可钻性和换热能力,进行相关技术和经济分析及评价.
【总页数】6页(P7-12)
【作者】马学利;姜再新;侯芳;段石敦
【作者单位】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10019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100195;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100195;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北京,1001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41
【相关文献】
1.北京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地质条件评估工作浅谈 [J], 姜再新;石小林;刘学清;刘冬生;马学利;张梅;司炳艳
2.鲁西地区浅层地温能地热地质条件与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 [J], 周亚醒
3.北京天竺地热田东坝凹陷南部地区地下热水富集的地热地质条件分析 [J], 刘宗明;张进平;王新娟;刘凯;刘颖超
4.利用浅层地热的地源热泵系统的施工 [J], 杨守留
5.特定地热地质条件对地热资源富集研究实例——以北京市昌平区郑各庄地区为例[J], 刘宗明;吴梦源;刘颖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地源热泵(地埋管方式)项目需进行地质条件评估及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的通知各地源热泵项目建设单位、各地勘单位、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为加强本市浅层地温资源有序开发和规范管理,做好浅层地温资源项目对地质环境影响的监测,引导浅层地温资源的科学利用,按照《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指导意见》(京发改〔2006〕839号)的要求,现就本市地源热泵(指以地埋管方式利用浅层地温资源,下同)项目建设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项目建设单位建设浅层地温资源地源热泵项目,需进行项目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评估,并取得国土资源部门的评估意见。
地源热泵项目供暖或制冷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含)的项目,由市国土资源局出具评估意见;小于10000平方米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分局出具评估意见。
二、建设单位申请地质条件评估意见时,应提交下列材料:(一)关于建设地源热泵项目地质条件的评估申请书。
(二)项目所在地区的浅层地温地质条件勘查评价报告。
1.规模为10000平方米以上(含)的项目,需提交地源热泵项目浅层地温地质条件勘查评价报告,并取得专家论证的意见。
2.规模为2000-10000平方米的项目,需提交项目浅层地温地质条件勘查评价报告,报告可不经专家论证。
3.规模为1000-2000平方米的项目,提交地源热泵项目浅层地温地质条件的简述资料。
4.规模为1000平方米以下(包括私人住宅项目),不提交浅层地温地质条件评价资料。
(三)项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占地范围图(1:2000)。
(四)项目拟承担单位的资质证明。
三、国土资源部门收到申请书后进行审查,并对相关材料进行综合研究,在15个工作日内出具答复意见。
四、为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与节能效果,地源热泵项目换热工程的实施应严格按如下要求(条件)进行:(一)浅层地温资源勘查评价报告的编写,应选择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地勘单位负责。
项目规模较大(供暖或制冷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需对勘查评价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工作由北京市地热协会或由市国土资源部门认定的其他有资质的单位负责。
收稿日期:2010-01-14作者简介:董殿伟(1978—),男,工程师。
受当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蕴藏于地下岩土体内的浅层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及适宜性存在较大差异。
北京市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量巨大,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北京市平原区浅层地温能静态储量为1.9×1015kJ ,折合6620×104t 标准煤,可供暖制冷面积为9.59×108m 2,不但能满足2020年北京市供暖需求,还可以减少烟尘排放量15.09×104t 和二氧化碳排放量9633.63×104t ,能有效缓解北京市石化燃料紧张和环境压力巨大的问题。
因此,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地质条件为基础,水文地质条件为依托,评价浅层地温能资源的不同开发利用方式,即地埋管式和地下水式地源热泵在北京市平原区的适宜性,用于指导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和实际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层次分析法是适合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1北京平原区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评价1.1层次分析法概述层次分析法(Analytia1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 .L .Saaty 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AHP 是一种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这种层次权重分析方法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较为方便。
浅层地温能不同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受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施工条件、岩土体热物性等条件影响,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需要首先根据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确定其权重值,再进行定量分析,以评价不同条件下利用浅层地温资源的适宜性,可由层次分析法实现。
碳 中 和·CARBON NEUTRALITY30地源热泵系统助力碳中和——以北京地区为例文_李金华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摘要:“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未来几十年我国能源环境发展的重大目标,电能尤其是绿电替代化石能源是碳中和的主要路径。
地源热泵系统不仅系统效率高、更能实现电能替代化石能源,对于碳减排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北京地区适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因此采用地源热泵供暖代替燃气锅炉供暖,有助于北京地区实现碳中和。
关键词:地源热泵;取放热平衡;碳减排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Helps Carbon Neutrality——Take Beijing Area as an ExampleLI Jin-hua[ Abstract ]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has become a major goal of China's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 the coming decades, and electric energy, especially green electricity, replacing fossil energy is the main path of carbon neutrality.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not only has high system efficiency, but also can replace fossil energy with electric energy, and has a certain promoting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is suitable for heating in Beijing area, so the use of ground-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instead of gas boiler heating is helpful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in Beijing area.[ Key words ] ground-source heat pump; balance of endothermic and exothermic;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郑重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