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汉语课的主要教学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美国汉语教学历史回顾与现状姚道中*张光天†美国的汉语教学一直以大学的汉语教学为主,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最初的几十年美国汉语教学发展比较慢,1970年以后发展的速度变快,最近几年的发展尤为神速。
开设汉语的学校以及学习汉语人数都在大幅度地增长。
本文旨在回顾这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汉语教学的历史,并且介绍一下目前汉语教学的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美国汉语教学的历史为了讨论的方便,本文把美国汉语教学分成两大类:主流学校的汉语教学和非主流学校的汉语教学。
主流学校指的是正规的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
汉语是学校开设的正式课程,学生在主流学校学习汉语可获得学分。
主流学校以外的学校一律算做非主流学校,包括中文学校、政府机构开设的语言学校及课程、商业语言学校等等。
19世纪主流学校美国主流学校的中文教学是从大学开始的1。
美国的汉语教学也一直以大学的汉语教学为中心。
第一个把中文列入课程的大学是耶鲁大学。
1871年有位以范南(Van Name)为姓氏的先生在耶鲁大学开课介绍日文和中文的“要素”2。
可惜他的教学内容及中文水平如今已不可考3。
中国第一位留美学生容闳答应将* 姚道中。
美国亚利桑纳大学亚州研究博士。
夏威夷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学系教授。
孔子学院联执院长。
2005年起担任美国AP测试阅卷主任。
† 姚张光天. 美国波士顿西蒙斯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硕士,夏威夷大学亚州研究硕士。
负责管理夏威夷大学亚洲部的中文藏书。
2008年当选北美东亚图书馆协会中文资料委员会主席。
其藏书捐给大学图书馆时,曾敦促耶鲁大学尽快设置一个中文教授职位。
由此可知范南先生的专长并非中文,故需另外聘请一位精通中文的教授4。
1877年耶鲁大学聘请了刚从中国回来的卫三畏(Samuel W. Williams) 为中国语言及文学教授5。
卫三畏是最早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之一,也是美国汉学研究的先驱者。
据称他是当时唯一能说流利中文的美国人6。
1877年2月在中国营口经商及担任美国驻营口领事的弗朗西斯·奈特(Francis P. Knight)写信给哈佛大学校长提出了筹募资金在哈佛大学设立中文讲座的建议,为有志于前往中国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学习中文的机会。
美国语文课怎么上美国语文课是指在美国学校中教授英语的课程,也可以称为英语课。
在美国学校中,英语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为它涉及到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为您介绍在美国学校如何上英语课。
一、课程设置在美国学校,英语课通常被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等多个等级。
初级课程主要着重于基本英语语法、单词和基本句型的学习,中级课程则更加注重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而高级课程则更加注重语言的流利度和综合技能的提升。
除此之外,英语课程还可以根据不同主题内容的需求,分为文学、写作、口语和听力等不同类型的课程。
这也带来了更为灵活多变的英语学习方式和更为全面而综合的英语能力训练。
二、课堂方式在美国学校,英语课的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三种:讲解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和独立学习式教学。
讲解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常见,通常是由教师上课讲解语言知识和技巧,学生则跟随教师掌握课程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初学者和基础薄弱的学生。
小组合作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互动和合作,鼓励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口语和社交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语言知识和技巧。
独立学习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相对较为自由,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学习,并自主选择或者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并且与教师进行线上沟通和交流。
三、课程内容在美国的英语课中,课程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法和词汇学习英语语法和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包括主谓一致、时态、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2.阅读和写作学习英语需要掌握阅读和写作技能,这将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和语言能力。
3.口语和听力练习口语和听力能力是提高英语技能的重要方法,课堂上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口语练习方法,并通过听力辅导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精髓。
四、学习方法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生努力地投入时间和精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1.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以明德模式为主的美国名校短期汉语教学模式对国内高校汉语教学的启示前言汉语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也是各国学生学习的主要语言之一。
然而,汉语教学模式在国内高校和国际外不尽相同。
尤其是在国外,涉及到多语种,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教学难度较大。
通过对美国明德模式为主的名校短期汉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对国内高校汉语教学的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明德模式介绍明德中文学院是美国华人华侨为促进华文教育而创立的非营利性机构,旨在通过为学生提供系统和全面的汉语课程来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
明德中文学院致力于培养明德式全人,这种教育思想强调好品格,好社交,好思维和好知识。
明德模式是建立在明德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明德模式下,每一位学生不仅掌握了汉语的语言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的能力,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短期汉语教学模式短期汉语教学模式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教授基础汉语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语法和词汇,还要求学习者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在短期汉语教学中,教授方法往往是综合和交互型的。
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使学生尽快掌握语言知识。
例如,双语对照,多媒体教学,以及与母语为学生的汉语教师进行交流等。
美国名校汉语短期教学模式在美国名校的短期汉语课程中,教学难度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了以明德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育价值。
在明德模式下,学生将不仅仅学习汉语语言方面的知识,还将学到中国文化、历史和社会。
在美国名校的汉语短期课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小班教学的形式,以便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
课程还包括很多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例如中国文化体验活动、讲座、游学等。
这种以明德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案已经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启示在国内高校教授汉语的时候,可以参考美国名校短期汉语教学模式。
高校可以采用明德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好品格、好社交、好思维和好知识等方面,提高教育价值和学习效果。
美国的教学方式美国是世界上教育发达的国家之一,其教育体系享有全球声誉。
美国的教学方式独具一格,注重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提倡实践和创新。
本文将从学生参与度、实践教学以及多元评价等方面介绍美国的教学方式,以期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学生参与度在美国的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非常重要。
教师常常以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索和独立思考。
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讨论和表达观点,鼓励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并思考问题。
二、实践教学美国的教学方式强调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学校鼓励学生进行实验、项目和研究,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问题。
此外,在艺术、音乐、体育等非学术领域,学生也会参与到相关实践中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三、多元评价美国教育注重多元评价,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教师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项目作业、小组合作、演讲展示等。
这种评估方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个性化教育美国的教学方式注重个性化教育。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因此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辅导。
学校通常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发展并发挥优势。
五、培养综合素质美国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品格、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各类社团、俱乐部和学生组织,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并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六、家校合作美国的教学方式重视家校合作。
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了积极的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家长会议和学校活动,分享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并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美国中小学教育模式美国中小学教育,属于地方分权,学制各州并不完全一致。
美国教育体系分为幼儿园、小学(1~6年级,一般附设Kindergarten)、中学(7~12年级)、专科/大学及硕士以上。
其中中学教育更有细分为Middle High School (6~8年级)、Junior High School (7~9年级)、Senior High School (9~12年级,或10~12年级)。
一、幼儿园幼儿园称为preschool或称pre-K,则是相当于台湾的幼儿园小班和中班,一般都是私立的为主。
有半日课程与全日课程之分,课程与学费价格差异极大,以加州L.A.华人较接受的幼儿园为例:全日课程130~180美金/周,家长需自行接送。
二、中小学早期公立小学收K(相当于幼儿园大班)到六年级学童,初中收七到九年级学生,高中收11-12年级学生,但近来,有越来越多州的学校,小学6年级学生移到初中,9年级则并到高中,有一些小学也延伸到8年级,成为九年一贯的学校。
在美国,义务教育是K到12年级。
三、中小学之学年与上课时间依学校而异,学校可能采学年制--每年八月中或八月底开学,也有学校九月中才开学。
来年5月中或至6月底结束。
暑假中,除部分高中为学分未通过的高中生补课外,师生都不必上学。
一般一学年上课分3学期,第一学期从9/5到11/29;第二学期从12/1到3/7(含年假12天);第三学期从3/9到6/13(含春假3/25~3/29)。
暑假从六月十四日就开始了。
惟学年开学前一周,教师就须回到学校,准备开学各项工作。
上课时间以每30分钟排一节,上午从八点半开始排课,分别排8:30~9:05; 9:10~9:40;9:45~10:15; 10:20~10:50; 10:55~11:25; 11:30~12:00; 12:00~12:30等七节。
下午从一点钟开始,排1:00~1:30; 1:35~2:05; 2:10~2:40; 2:45~3:15等四节。
试论对外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1摘要:对外汉语主题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其它学科的主题教学研究基础提出的、一种专门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丰富了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满足了学习者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对主题式教学模式相关研究的分析,总结了它的四个特征和三大优点,并指出其面临的问题,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一、主题式教学模式概述主题式教学(Thematic Based Approach,简称为TBA),是基于内容向导教学理念(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的最常见的模式之一。
主题式教学是主张将特定主题或者某个学科知识与教学结合起来,以内容为载体,以文本的内涵为主题所进行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
主题式教学模式强调目的语的学习要脱离单一层面的知识学习,语言的学习要和语言内容结合在一起。
白建华(2010)指出主题式语言教学模式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主张语言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主题式教学模式不再以语言要素或者语言技能为课堂的组织结构,而是把语言放到有意义的主题中去学习,把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结合起来。
在主题式语言教学过程中,主题的引入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习者理解并接受,教学内容的掌握又赋予了学生在这些主题中自由开展特定活动的能力,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近年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汉语课堂中,并且相关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发展深入。
(一)研究现状在主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欧美相较国内起步更早,主题式教学于1931年最早出现在美国学者莫理逊的研究里,名为莫里逊单元教学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美对主题教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王怡锦,2015)白建华(2015)指出主题式教学模式是现今美国外语教学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中小学的外语教学中,使用这种框架来设计外语课程的现象非常普遍。
美国的语文课程标准美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是由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简称NCTE)和美国国家社会科学教育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简称NCSS)联合制定的。
这些标准旨在指导教师和学校开展语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首先,美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美国的语文课程中,阅读是重中之重。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意图,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次,美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美国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写各种文体,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叙事文等,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反思和修正,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此外,美国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注重口语能力的培养。
口语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演讲、辩论、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最后,美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美国的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美国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尊重多样性,培养包容心和全球视野。
总之,美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和文化意识。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汉语国际教育案例分析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也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际教育机构开始重视汉语教育,并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学生的汉语教学模式。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汉语国际教育案例,探讨不同国家的汉语教育现状和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的汉语国际教育。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引入汉语课程,并且设立了汉语专业。
与此同时,一些汉语国际教育机构也在美国开设了分校,为当地学生提供专业的汉语教学。
这些机构不仅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还注重中国文化的传播,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增进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接下来,我们转向非洲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
在非洲,由于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非洲学生开始学习汉语。
一些非洲国家的学校和机构也纷纷引进了汉语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支持非洲国家的汉语教育,提供教材、奖学金等支持,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最后,我们来看看亚洲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
在一些亚洲国家,汉语一直都是主要的外语之一,因此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也比较成熟。
这些国家的学校和机构不仅提供标准的汉语课程,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体验,如书法、绘画、传统节日等。
这种全方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汉语,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综上所述,不同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汉语教育。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相信汉语国际教育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世界各国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汉语的机会和平台。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作者:佚名来源:绍兴教研院阅读:573次发布时间:2005-6-29]选择视力保护色: 【】一、美国小学的语文课程。
美国小学的课程一般分为语文、数学、社会学、科学、艺术(画图、音乐、舞蹈)、体育等。
而用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远远超过任何一门学科。
美国教师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安排有一定的自主权。
一般每天用于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教学时间大约有两个半小时,主要对学生进行词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
在社会、数学等学科课程里也会进行阅读和写作练习,但这不包括在语文学习时间之内。
如果一个教师每天只有一个半小时投入语言教学,那么他就要在选项课中安排与语文课程有关的内容,以便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语文学习时间。
下面是两位教师一天的课程安排。
这并非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课程表,它们仅仅表示这两位教师是如何安排他们一天的课程的。
一年级8:20-8:30签到、点名。
8:30-8:45唱歌、画图或朗诵诗歌,字母练习等等。
8:45-9:45写作工作室9:45-10:45选项课(戏剧、影片、字母中心、艺术等)10:45-11:45阅读工作室11:45-12:30午餐和休息12:30-1:15主题学习(社会学学习、科学、健康),可能包括互动写作,将会包括大声朗读。
1:15-1:55特别安排(舞蹈、科学、艺术)。
1:55-2:45数学2:45-3:10大声朗读和书本讨论四年级8:20-8:30开始,作业收集8:30-9:00晨会,包括大声朗读,时事汇报和词汇学习、拼写。
9:00-10:00阅读工作室10:00-11:00写作工作室11:00-12:00数学12:00-12:45午餐和休息12:45-1:30特别安排(体育、艺术、音乐)。
1:30-2:40主旨学习(科学与社会学习),通常包括大声朗读,一般总有阅读与写作。
2:40-3:10大声朗读课文章节,书本讨论。
从以上两个教师安排的课程表可以看出,语文课程在美国小学阶段各门课程中所占时间最多。
美国中小学沉浸式汉语教学师生话语分析沉浸式外语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沉浸式汉语教学在海外,尤其是在美国中小学发展很快。
本文通过对美国小学沉浸式汉语课堂案例的分析及其与非沉浸式汉语课堂的对比,发现美国沉浸式汉语教学师生话语的特点,及其对国际汉语教学和教师的启示。
标签:美国沉浸式教学师生话语意义协商多模态话语一、引言沉浸式外语教学是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学生被“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不但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
(Johnson and Swain,1997)近年来,沉浸式外语教学在美国发展很快。
实践证明,美国沉浸式外语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模式。
该模式可以使学习者自然、流利地在学习中使用第二语言,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语感。
中国国内关于沉浸式外语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现有研究主要是针对沉浸式教学历史(王助,1995)、教学效果(强海燕,2004)以及沉浸式教学法对我国英语教学和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启示等方面(关靥旻,2007)。
而针对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运行规律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关沉浸式汉语教学的课堂分析以及教师的行为、素质等研究更是十分稀少。
随着美国沉浸式教学项目的快速增长,教师需求将不断增加,教师们亟需得到相关的教学指导。
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沉浸式课堂在师生互动话语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与非沉浸式汉语课堂相比,沉浸式教学的课堂话语有何异同,沉浸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是本文需要探索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我们的研究对象是美国中小学沉浸式课堂的师生话语。
沉浸式教学的案例来自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市Uintah小学一年级。
为了进行对照,我们还随机抽取了美国中小学孔子课堂的的两个教学样本。
本文非沉浸式汉语教学的定义为中小学普通汉语综合教学,教学方法以全身反应法、任务式教学法和听说法等为主。
深度解析美国STEAM中小学教育八大教学方法美国STEAM教育是一种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为核心的综合性教育方法。
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
在STEAM教育中,教师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能力,以下是美国STEAM中小学教育中常用的八大教学方法。
1. 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这种教学方法倡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和分析数据来主导学习过程。
教师的角色是提供指导和支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2. 项目制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开展项目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将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使用各种工具和技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STEAM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通过提供一系列相关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并引导他们运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制作和创造(Making and Creating):STEAM教育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和创造来表达和展示他们的想法。
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操作,并将创造物体与学习内容相结合。
6. 整合学科(Subject Integration):在STEAM教育中,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通过制定横向和纵向的学科任务,学生可以将所学的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7. 技术应用(Technology Integration):技术是STEAM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美小学教育异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日益频繁。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中美的小学教育在其教学方式、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异同。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科设置、学科考试和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美小学教育的异同。
一、教育制度中美两国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小学教育通常以义务教育的形式实施,持续为六年。
而在美国,小学教育持续为六年或者八年,通常从6岁至12岁或14岁。
二、教学方法中美小学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教师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记忆。
而在美国,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学科设置中美小学的学科设置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小学通常设置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与生活、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而美国的小学学科设置更为灵活,除了语文、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核心学科外,还有一些选修课程,如艺术、音乐、体育等。
四、学科考试中美小学的学科考试方式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小学生通常需要参加期末考试,考核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在美国,小学生的学习重点更加注重于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相对少有形式化的考试。
五、校园文化中美小学的校园文化也存在一些不同点。
在中国,小学通常注重学生的纪律和规范,强调个人的服从和团队的默契。
而在美国,小学的校园文化更加注重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美小学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异同。
希望通过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借鉴对方的优点,进一步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和环境。
美国中小学常用的8种教学模式
在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而采用。
下面是美国中小学常用的8种教学模式:
1. 集体授课模式(Whole Class Instructional Model):这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老师向全班学生讲解知识点和技能,并通过问题及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2.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学生按照不同的能力和兴趣,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或项目,通过互相学习和合作,发展各自的技能。
3. 个别辅导模式(One-on-One Instructional Model):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辅导,针对学生的个别需求和困难提供指导和支持。
4. 课堂讨论模式(Classroom Discussion Model):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思考方式,提高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探究式学习模式(Inquiry-Based Learning Model):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和发现,培养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情景模拟模式(Simulation Model):学生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情景模拟体验,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8. 技术辅助学习模式(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Model):借助技术工具和资源,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呈现和互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些教学模式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在美国中小学的教育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教师们通常会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美国中小学汉语课的主要教学模式
作者:齐新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4期
美国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小班授课。
笔者曾在美国讲授中文,所带班级人数最多的有30人,最少的仅有6人。
课堂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参与度很高,分组完成活动,发言积极,在此种课堂上经常听到学生的欢声笑语。
然而,这种看似散乱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形散而神不散”。
这样的班容量可以方便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之间分享好的想法和建议,重视别人的不同意见。
笔者主要尝试过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法(Simulation)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出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先有一定的态度体验,继而参与其中。
这种方法适合场景鲜明的主题,比如机场、超市、操场、饭店等。
教师需要根据设计准备大量教具并充分利用教室现有东西,比如收银台可用课桌代替,把教室布置成特定的场景。
二、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是以听后迅速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用目标语发出指令,先自己做,通过示范让学生能理解这种形式,然后让学生按规定完成动作。
这种方法适合动作多的主题,比如西餐礼仪。
教具包括刀叉、小蛋糕或面包、水果、纸盘子、纸杯。
每人一套。
教师说动作,学生做。
然后学生两人一组练习。
边吃边学,记忆深刻。
三、文化体验法
中国文化课是美国中小学生比较喜爱的课程之一。
文化体验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所学目的语文化及其语境充分展示出来,对某些传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特性通过演示介绍给学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包饺子,讲解中国的春节,可以教学生学写毛笔字,学画中国国画,学剪纸或打太极,看中国电影。
实践表明,学生在这些课上都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许多学生对中文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干”中学,“用”中学,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
适用的主题较多,但教师需要准备大量任务,通常是打印好各种任务,分装到信封或塑料袋里,学生分组来完成任务。
以上四种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颇受师生欢迎。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誗编辑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