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利率及其决定
- 格式:ppt
- 大小:418.00 KB
- 文档页数:23
复习思考题:利率变动及其决定因素1、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债券减少货币供给。
运用可贷资金理论分析这一行为对利率的影响。
你得出的答案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结论是否一致?央行出售债券使得债券供给量增加,可贷资金的需求增加,从而利率上升。
而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供给量减少导致利率上升,二者是一致的。
2、同时使用可贷资金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分析利率变动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二者的结论是否一致?可贷资金理论:经济周期扩展阶段财富量增长,债券预期回报率增加,风险性降低,流动性增强,因而在任一给定的债券价格水平上,债券的需求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量增加。
同时,由于经济扩张时期机会增多,投资的盈利性增强,预期收益扩大,借款动因增强,因而债券供给上升,可贷资金的需求上升。
因此利率的变化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变化的幅度大小。
流动性偏好理论经济扩张时期国民收入增加,根据收入效应,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所以二者结论不一致。
3、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物价水平上升对利率有什么影响?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物价上升使得实际货币余额下降,货币需求量上升,利率上升。
4、如果人们预期房地产价格将会提高,他们的行为对利率有什么影响?人们预期房地产价格提高,因此实物资本的预期收益率提高,债券需求下降,可贷资金供给下降,根据可贷资金理论,利率上升,同时房地产价格提高将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减少,货币需求增加,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增加。
5、如果本年度政府出现了巨额的财政赤字,这对利率有什么影响?财政赤字,为了弥补赤字政府将发行债券,债券的供给量增加,供给曲线右移,价格下降,利率上升。
6、同时使用可贷资金理论和流动性偏好理论分析债券风险上升对利率有什么影响,二者的结论是否一致?根据可贷资金利率,债券的风险上升使得人们对债券的需求减少,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
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债券作为货币的替代资产风险上升,使得货币的需求量增加,利率上升。
货币金融学PPT第三章利率概述利率是货币金融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借贷资金的成本或回报率。
利率的高低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在货币政策制定和投资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利率的定义、类型、决定因素以及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利率的定义利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借贷资金的成本或回报率。
它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经济变量,反映了借贷双方的期望收益和风险。
利率的类型利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市场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市场利率:市场利率是在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水平,它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确定。
市场利率是各种借贷人和借贷机构所接受的基本利率水平,也是货币市场利率的参考标准。
•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借贷资金的货币数额,不考虑通胀因素。
它通常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用于计算借款人应支付的利息。
•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除去通胀因素后的实际利率水平,它反映了借贷人的实际购买力变化。
实际利率是通胀和名义利率的差额,用于衡量借贷人的实际利益。
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的决定因素有很多,包括货币供求关系、通胀预期、货币政策等。
•货币供求关系:当货币供应增加,货币供超过货币需求时,利率通常会降低。
相反,当货币供应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时,利率会上升。
•通胀预期:如果市场预期通胀会上升,借贷人就会要求更高的利率来抵消通胀对资金的侵蚀。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政策来影响利率水平。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水平等手段来影响市场上的利率。
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利率在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投资决策、消费支出和货币供应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投资决策: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决策。
当利率较低时,借贷成本较低,企业和个人更愿意借贷用于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当利率较高时,借贷成本较高,投资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
•消费支出:利率的变化也会影响个人和家庭的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