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标准化养殖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243.50 KB
- 文档页数:27
蛋鸡规模化生产培训引言蛋鸡规模化生产是指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优质饲料配方和合理的生产布局,以提高生产效益为目标的鸡蛋生产模式。
规模化生产通过提高养殖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能够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满足人们对于禽蛋产品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蛋鸡规模化生产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点,并提供相关培训内容。
1. 蛋鸡规模化生产的基本原则蛋鸡规模化生产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1 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是蛋鸡规模化生产的基础。
饲养管理应包括合理的空气、温度、湿度调控,及时的饲料供应和饮水管理,定期的疫苗接种和病害防控等。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1.2 优化饲料配方和营养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满足蛋鸡的生长需求、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
蛋鸡规模化生产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调整饲料成分。
营养管理包括饲料的营养成分定量控制、定期检测饲料质量、合理的饲喂时间和方法等。
1.3 合理的生产布局和设施建设生产布局和设施建设对于蛋鸡规模化生产至关重要。
合理的生产布局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设施建设包括鸡舍建设、环境控制设备和疾病防控设施等。
通过合理的设施建设,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疾病传播,并方便日常管理。
2. 蛋鸡规模化生产技术要点2.1 饲养管理技术•控制饲料供应量和饲喂次数,合理分配每次饲喂的饲料量。
•定期清理饮水器和饲喂器,确保蛋鸡的饮水和饲料清洁卫生。
•配备充足的通风设备,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开展定期巡视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病鸡,防止疾病传播。
2.2 饲料配方和营养管理技术•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配制饲料,确保营养均衡。
•定期检测饲料质量,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稳定性。
•根据饲料成本和生产需求,合理确定饲料供给量。
2.3 设施建设技术•设计合理的鸡舍布局,保证鸡群的安全和舒适。
•安装适当的环控设备,控制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
蛋鸡饲养管理讲座蛋鸡饲养管理分三个阶段,(一)雏鸡、(二)育成鸡、(三)产蛋鸡饲养管理一、雏鸡饲养管理(0-6周龄)1、蛋雏鸡出生重30-35-40g,一周龄体重约为出生重2倍,6周龄约为出生重15倍(450-540g)。
2、雏鸡生长发育迅速,要求饲料营养充分代谢旺盛空气新鲜3、雏鸡免疫频繁、断喙、应激化较大,影响小鸡正常采食量和增重,建议使用510(21日龄之前)。
4、雏鸡消化器官小,消化器官处于发育阶段,消化酶分泌能力不健全,消化能力差,选用质好、易消化、高营养饲料。
误区:有部分养殖户仅用521料10-20日即自配。
5、雏鸡抗病力差,外界适应力差,免疫机能未发育完善,虽然多次免疫,自身产生抗体水平还是难以抵抗强毒的侵袭,尽可能为雏鸡创造适宜的环境(卫生、通风、密度、温度、饲料等)。
6、刚出壳的雏鸡含水率在75%以上,存放、运输育雏初期注意湿度,可提高育雏成活率。
7、不可疏忽通风换气雏鸡对一时缺氧和客气污浊反应不太敏感,易被忽视,对雏鸡生长和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无论什么时候雏鸡舍必须有适当的通风口,4日龄以后可以采取短时间大换气量通风,敞开门窗1-3分钟/小时。
8、笼养60只/平方米,平养20只/平方米(0-3周龄),“育鸡阶段注意”。
9、0-6周龄大约用521料,1kg/只。
二、育成鸡饲养管理目标:培育出具备高产能力和维持长久高产体力的青年母鸡。
1、育成阶段:抗病力、消化能力增强,易出现饲养密度大,影响均匀度,部分鸡发育不良。
2、育成阶段不产蛋、耗料多,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出现饲料营养水平低,导致增重落后于标准,影响鸡群性成熟。
3、育成前期是骨骼、肌肉、内脏生长关键时期,前期体重决定成年骨骼和体形大小。
育成后期是腹腔脂肪增长发育重要时期。
12周龄生殖系统开始缓慢发育。
18周时则迅速发育,从16周龄之后一定供给营养平衡的蛋白质,使卵巢能顺利发育,适时开产。
4、光照管理与性成熟开发式鸡舍:4月15日—9月15日进雏1-2日龄23-24h 3日龄-14日龄16小时光照15日龄-17周龄自然光照9月16日—次年4月14日进雏1-2日龄23-24 h 3日龄-14日龄16小时光照15日龄-17周龄与17周龄时日照时间一致适龄开产120-150日龄。
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设备,对蛋鸡进行养殖管理,以提高产蛋率、保障鸡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为目的的养殖技术。
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对于农民养殖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要求合理的场地选择和布局。
选择合适的场地对于蛋鸡的养殖至关重要,要选择离城市较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同时要考虑到水源、电源等基础设施的供应情况。
在场地布局上,要合理规划鸡舍、饮水设施、饲料储存间等设施,保证蛋鸡的生活环境舒适、卫生。
其次,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要求科学的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定时定量的喂养、定期的疫病防治等。
合理的饲料配比可以保证蛋鸡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定时定量的喂养可以保证蛋鸡的饲料消化吸收,避免浪费;定期的疫病防治可以保证蛋鸡的健康,降低疾病发生率。
再次,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要求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可以提高蛋鸡养殖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比如自动喂料机、自动饮水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等设备的应用,可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降低养殖成本。
最后,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要求严格的质量管理。
严格的质量管理包括对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产蛋率、饲料消耗量等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养殖档案,对蛋鸡的生长发育、饲养管理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为养殖过程中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合理的场地选择和布局、科学的饲养管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严格的质量管理等措施,可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对于农民养殖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广大养殖者能够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养殖技术水平,实现蛋鸡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蛋鸡养殖行业规模获得进一步拓宽,并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
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主要运用自动化装置和规范程序促使蛋鸡养殖各环节技术实现自动化,在根本上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与质量,节省投入成本,减少疫病传播概率。
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供参考。
一、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的优势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方法与人工蛋鸡养殖相比存在着一定差异性。
在养殖环境方面,前者可以实现对鸡舍通风条件、温湿度条件加以科学管控,而人工养殖模式却无法做到此点工作。
在经济方面来看,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技术的前期成本消耗量相对较多,但后期所获得的利润效益较高。
1、饲养优势首先,与人工养殖技术加以比较可以看出,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方法可以切实提升饲养质量和效率,将养殖成本降低至最小化。
在现代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相关养殖户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升蛋鸡养殖密度,缩减养殖投入的成本资金。
其次,蛋鸡养殖模式多种多样,例如小规模、大规模和家庭散养等等,在蛋鸡养殖阶段中积极运用现代化技术方法和设备设施是当前蛋鸡养殖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
最后,蛋鸡标准化、自动化养殖技术的劳动成本相对较低。
众所周知,我国劳动资源较为丰富,科学运用自动化养殖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劳动力价格,运用自动化设备装置取代人工劳动力,切实节省劳动资源。
2、营养优势一般情况下,在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技术应用期间,最终形成的蛋鸡肉质富含诸多类型氨基酸,且肉质十分鲜美可口,可以在根本上为人体补充缺失的氨基酸,而且鸡肉中具备一定的黑色素,进而降低人体血脂和血压。
而且鸡肉凸显出良好的营养食用价值,如钙和锌等等,除此之外,鸡蛋含有较高氨基酸和维生素,其保健功能效果较为显著,并受到广大消费群体的认可和青睐。
3、规模效益标准化、自动化蛋鸡养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前蛋鸡产蛋高峰期和开产时间,进而延长产蛋的具体周期,减少整体生产成本。
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简介标准化饲养管理是指制定科学、系统的乡村养鸡管理计划,对蛋鸡养殖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化操作,达到高产、高效、高质的目的。
标准化养殖是现代化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是指根据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饲养技术要求,选用适宜的品种,科学配合饲料,掌握一系列养殖技术,加强管理,实现蛋鸡高产、高效、高质量养殖的一种制度。
饲养环境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的第一步是为蛋鸡建立一个合适的饲养环境。
鸡舍应该有良好的通风、保温和防火等设施,能够为蛋鸡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鸡舍地面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止积水。
鸡舍的空气流通量和光照度也非常重要,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也应该得到控制。
饲料管理蛋鸡的饲料是影响其生产性能和产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严格掌握饲料的配方和投喂量,合理选择蛋鸡饲料种类,增加饲料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利用率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为了避免大量的温度变化造成对蛋鸡的影响,饲料应该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量给予蛋鸡。
饮水管理保证蛋鸡的饮水质量和饮水量同样是蛋鸡饲养管理的重要部分。
水是蛋鸡体内重要的成分之一,能够维持蛋鸡生命活动的正常工作。
应定时更换饮水,用新鲜的饮水,并严格控制饮水压力,保证饮水温度的适宜范围,从而为蛋鸡提供舒适的饮水环境。
疾病防控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的关键也在于疾病防控。
要对蛋鸡建立完善的免疫制度,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保证蛋鸡健康成长。
定期为蛋鸡消杀、清洗,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及其危害。
快速有效应对各类病毒和感染导致典型疾病的发生及时治疗,降低损失。
养殖技术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中的饲喂技术、疾病防控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按规定操作,减少损失及病死的数量。
在养殖过程中,还应适度开展一些技术活动,如光照处理、轻轻摇动鸡蛋等,以提高蛋鸡养殖效果和蛋产品质量,提高整个养殖过程的效益。
其他对蛋鸡标准化饲养管理来说,饲养质量和标准化都是十分重要的。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蛋鸡健康养殖技术的经验和心得。
蛋鸡养殖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蛋鸡养殖效益,保障蛋鸡健康,对于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蛋鸡健康养殖技术,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养殖场选址与建设1. 选址原则(1)交通便利,便于运输饲料和产品。
(2)地势较高,排水良好,避免积水。
(3)远离污染源,如工厂、化工厂等。
(4)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 养殖场建设(1)鸡舍设计:鸡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保温条件。
一般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
(2)笼具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笼具,确保鸡只活动空间充足。
(3)饲料加工间:配备饲料加工设备,确保饲料质量。
二、蛋鸡品种选择与繁殖1. 品种选择(1)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如海兰、罗曼等。
(2)选择产蛋性能好的品种,如金辉、罗斯等。
(3)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如迪卡、宝星等。
2. 繁殖管理(1)选种:挑选外貌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鸡只进行繁殖。
(2)育种:采用杂交育种、基因改良等方法提高蛋鸡品质。
(3)防疫:定期对种鸡进行疫苗接种,确保种鸡健康。
三、饲料与营养1. 饲料选择(1)选用优质、无污染的饲料原料。
(2)饲料成分符合国家标准,营养均衡。
(3)饲料加工过程中,注意防止饲料变质。
2. 饲喂管理(1)根据鸡只生长阶段,合理搭配饲料。
(2)定时定量喂食,保证鸡只摄入充足的营养。
(3)定期更换饲料,防止饲料变质。
四、环境控制1. 温度控制:蛋鸡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8-23℃,应确保鸡舍温度稳定。
2. 湿度控制:鸡舍湿度应保持在60%-70%,避免过高或过低。
3. 通风换气:保持鸡舍空气新鲜,降低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
4. 光照管理:合理控制光照时间,保证鸡只正常生长发育。
五、疫病防控1. 疫苗接种:按照免疫程序,定期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
2. 饲料消毒:饲料加工间定期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