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三历史起始课
- 格式:ppt
- 大小:951.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1课古代埃及一、课标要求: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金字塔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二、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埃及文明时间序列;2.史料实证: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等史料信息梳理;3.历史解释: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4.唯物史观:让学生通过了解金字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重难点1.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2.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四、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吗?一提到埃及这个古老的国度,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生:金字塔。
师:播放视频《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国度,感受其伟大的文明。
五、新课(一)尼罗河与古代埃及(1)出示材料:古埃及国王奥西里斯被自己的恶兄弟杀害,碎尸后被扔到了尼罗河里。
王后伊西丝悲痛欲绝,她找到遗体,伏尸痛哭,这感动了太阳神。
于是天神帮助她把尸块还原成尸体,做成干尸,即木乃伊。
奥西里斯于是再生,成为冥界的主宰。
从此以后,每个法老死后,都要把奥西里斯神话表演一次,制成木乃伊后装入石棺,再送进“永久的住所”——金字塔中。
古埃及人认为,这样,法老们的灵魂就能永生,并在3000年后的极乐世界里复活。
思考:金字塔建在哪里?生答:埃及。
(2)思考: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归纳: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为古代埃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埃及人就是在与尼罗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埃及文明。
(3)合作探究一: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材料二: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
历史九年级第一课一、古代亚非文明概况。
1. 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
- 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
例如,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定期泛滥,为两岸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 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里水源充足,土地平坦,适合灌溉农业。
-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恒河流域也成为古印度文明的重要区域,河流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是农业和人口聚居的基础。
- 古代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早期华夏文明的摇篮,长江流域后来也成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区域。
2. 早期国家的产生。
- 在大河流域的优越自然条件下,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人口增加,逐渐形成了早期的城市国家。
- 这些国家一般都有自己的君主,君主掌握着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3. 文明的代表性成就。
- 古埃及。
-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金字塔的建造体现了古埃及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
例如胡夫金字塔,规模宏大,石块之间严丝合缝,反映了当时埃及人在工程组织、测量和运输等方面的卓越能力。
-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它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主要刻写在神庙墙壁、纸草上,对后来的字母文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古巴比伦。
- 楔形文字: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泥板上压出笔画,形状像楔子,所以叫楔形文字。
这种文字被广泛应用于西亚地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 古印度。
- 种姓制度:将社会分为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武士等军事贵族)、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四个等级。
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各个等级之间界限森严,职业世袭,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等,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课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学习资料(人教版)一、古代亚非文明。
1. 古代亚非文明的起源。
- 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 例如,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埃及农业带来了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古埃及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苏美尔人最早在这里建立起城市国家。
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这里也是印度早期文明的发祥地。
古代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等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古代埃及。
- 国家的统一: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初步实现统一,之后经历了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统一时期。
- 法老的统治: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他们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法老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它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和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例如,胡夫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它的建造体现了当时埃及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巨大投入。
-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用图形表示事物,后来经过不断演变,对后来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象形文字主要刻写在纸草上,纸草是古埃及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3.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 文明的发展历程: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由苏美尔人创造。
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立了许多城市国家。
后来,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等先后在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 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目录1.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与我国古代史1.1 远古社会与原始人1.2 古代文明的探索与形成1.3 农业社会的兴起1.4 商、周的兴起与中国古代文明的愈盛2. 第二单元:帝国的兴亡与文化的繁荣2.1 秦汉帝国的建立和初期2.2 古代罗马文明的衰亡2.3 唐代的开放与繁荣2.4 西欧封建社会的起源与发展3. 第三单元:亚欧大陆的民族融合与分裂3.1 亚欧大陆上的与阿拉伯帝国3.2 蒙古帝国的崛起与融合3.3 非洲大陆的民族分裂与汇合3.4 欧洲殖民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4. 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4.1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与文化4.2 唐代的开放与繁荣4.3 北宋时期的政治与经济4.4 南宋时期的边疆与海洋5. 第五单元:中世纪的欧洲5.1 欧洲中世纪的政治格局5.2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与文化5.3 欧洲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5.4 欧洲殖动与资本主义初起6. 第六单元:远古亚洲文明的兴起与发展6.1 古埃及文明6.2 古闪米特与古印度文明6.3 古波斯与古中国文明6.4 远古亚洲文明的交往与影响7. 第七单元:近代世界的起源7.1 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7.2 近代世界的资本主义革命7.3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7.4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近代欧洲社会的变迁8.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开拓与抗争8.1 清末社会风云与变局8.2 近代中国的开埠与侵略8.3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的探索8.4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成立9. 第九单元:世界两大战争与社会主义的确立9.1 第一次世界大战9.2 二十世纪的欧洲9.3 世界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的兴起9.4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以上是《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目录,共分为九个单元,涵盖了古代文明、帝国兴衰、民族融合与分裂、中国古代文明、中世纪欧洲、亚洲远古文明、近代世界起源、近代中国开拓与抗争以及两大世界大战与社会主义确立等内容。
九年级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九年级历史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要求。
(2)掌握开学第一课的重要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课程导入:(1)介绍九年级历史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回顾八年级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为新学期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1)中国古代史: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2)中国近现代史: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3)世界史:从古希腊、古罗马至近现代世界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三、教学过程1. 课程导入: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教师讲解新课内容,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3.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为课后复习打下基础。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为新学期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学习任务。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表现,如预习情况、课堂笔记等。
2. 结果评价:(1)定期进行课堂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掌握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技能。
2. 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 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和狩猎技术。
2.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狩猎技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古代埃及》【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成就和衰落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2. 古代埃及的衰落原因。
【教学难点】1. 古代埃及的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
2. 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古埃及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成就和衰落原因。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及其影响。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3课《古代希腊》【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和文化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初中
教学内容:开学第一课-历史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教学重点:历史的定义、历史的意义、历史的分类、历史的教训。
教学难点:历史的分类、历史的教训。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科书、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历史重要吗?为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
二、讲授(10分钟)
1. 通过PPT展示历史的定义和意义,并让学生理解历史对人们的重要性。
2. 介绍历史的分类,包括文明史、军事史、政治史等。
三、活动(15分钟)
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历史的分类和教训,并汇报讨论结果。
2. 案例分析:利用历史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历史对人们的启示和教训。
四、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学习历史的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个历史事件并撰写关于该事件的小议论文。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历史的意义和教训有了
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
正确的历史观念。
初中历史起始课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导入-讲解-讨论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的起始是指人类从社会出现开始算起的时间;2. 掌握历史起始的重要意义和影响;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历史的起始是指什么?有何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起始对人类的影响?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黑板、粉笔;3. 教案、学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演示一段地质纪录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生存时间有多长;2. 利用图片展示地质年代标准时间表,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存时间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微小;3. 引出今天的课题:历史的起始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二、讲解(15分钟)1. 通过PowerPoint课件讲解历史的起始是指人类从社会出现开始算起的时间,即约6000多年前;2. 解释历史的起始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包括记录人类发展的足迹,传承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提醒人类不忘历史的教训等;3.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起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历史的起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 每组展示讨论结果,分享自己的见解;3. 教师点评和总结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起始对人类的重要性。
四、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历史的起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2. 鼓励学生对历史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课后作业:思考:历史的起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分享你的见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历史的起始是指什么,掌握其重要意义,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与探究欲望。
初中历史第一课
初中历史第一课通常是《远古时代:人类文明的起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的起源:介绍人类的进化历程,从直立人到智人的演化过程,以及他们在远古时代的生存方式。
2. 旧石器时代:讲述旧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人类使用石器工具的情况,以及当时的生活状况。
3. 新石器时代:介绍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农业的兴起、定居生活的开始,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
4. 中国的远古文明:简要介绍中国的远古文明,包括发现遗址、出土文物等方面的内容。
5. 地球变化与人类文明:通过介绍地球的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讲述人类文明的发展。
通过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人类的起源、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组织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