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行星地球-地球与地图
- 格式:ppt
- 大小:4.28 MB
- 文档页数:64
目录
必修部分
第一章行星地球
专题1 地球与地图
专题2 宇宙中的地球
专题3 地球的运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专题2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专题1 水循环与水资源
专题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题1 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
专题2 山岳与河流地貌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专题1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空间变化
专题2 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
专题1 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等级体系专题2 城市化
第八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1 农业的区域选择
专题2 农业地域类型
第九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专题2 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十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十二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六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七章世界地理
第十八章中国地理
专题1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专题2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专题3 中国区域差异
选修部分
选修三旅游地理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六环境保护。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讲地球和地图[考情展望]1.理解地球形状、大小、海拔、相对高度、地图的要素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掌握经纬网图的应用。
3.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并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知识点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大小:平均半径6_371千米。
2.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2)经度和纬度小贴士:(1)在描述东西半球范围时一定要说明方向,即以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2)同一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0°和180°经线除外)。
知识点二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1)表现形式(2)两大特点①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图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②图示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细。
小贴士: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2.方向3.图例和注记中“”为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米”为注记。
知识点三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1.等高线地形图中均用“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反映出沿剖面线的地势高低的变化状况和坡度的大小状况。
小贴士:(1)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2)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
考点一[001]经纬网的主要应用经纬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经纬网地图的判读应用中,我们应重点关注“四定”:1.定“方向”在经纬网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向可以执行“三步走”,即依据经线定南北→依据纬线定东西→综合定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①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经线、纬线一般呈直线状态,交织成方格网状。
②具体定位方法:依据纬线的排列确定B在A的南方↓依据经线的排列确定B在A的东方↓综合分析B在A的东南方向(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①呈现特点:此类图中,纬线为弧线,经线为直线,定准自转方向是定位的关键。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1讲地球和地图考纲展示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切脉高考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结合日常生活测得的两点位置数据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相对位置;结合日常生活或晨昏线的分布确定某地的纬度位置等。
2.结合两图考查比例尺大小和图幅面积的关系;结合地形剖面图考查比例尺大小和地形起伏状况的关系;结合道路选择考查地图方向上的确定等。
3.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考查高度计算、坡度判断、工程选址、地形判断、地势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等;结合地形剖面考查两点间通视关系、剖面图的绘制、地形特征、道路选择、梯田修建等内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下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_稍扁_、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_北极星附近__。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3.经线与纬线[点睛]①在描述东、西半球范围时一定要说明方向,即以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②同一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0°和180°经线除外)。
三、地图的关键要素1.比例尺①反映图示范围大小:比例尺越大,图示范围_越小_,反之则越大。
②反映图示内容详略:比例尺越大,内容越_详细_,反之则越简略。
2.方向四、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1.等高线地形图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反映出沿剖面线_地势高低__的变化状况和_坡度_的大小状况。
经纬网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用图,对其进行判读应用可抓住“三定”进行突破:1.定“方位”在经纬网图中,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可以执行以下定位流程:经纬网图的判读与应用具体分析如下:(1)方格状经纬网上两点的定位方法此类图中,经线和纬线一般表示为直线形式,两两相交构成方格状经纬网图,对A 、B 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可依据以下流程:(2)极地投影图上两点的定位方法此类图中,纬线表现为圆弧线,经线表现为放射状直线,此类图中准确判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定位的关键。
第一讲___地球和地图_[考纲要求]1.经纬网。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纪。
3.等高线地形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二、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1)经度的划分及东西半球的判断:(2)纬度的划分及南北纬的判断:三、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表示形式⎩⎨⎧文字式:如图上1 cm 代表实地距离5 km 数字式:1∶500 000线段式:(3)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但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方向3.图例和注记 ▲珠穆朗玛峰8 844.43 m 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 m”为注记。
四、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等高线地形图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反映出沿剖面线的地势高低的变化状况和坡度的大小状况。
经纬网图的应用常见经纬网图(一)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1)确定南北方向: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确定东西方向: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西北方向;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东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地经纬网图为例)(1)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2)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3)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二)定“距离”(1)若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则两点间距离等于两点纬度差乘以111 km。
高一必修一地理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等。
4.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对地球环境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行星地球1. 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四季的划分等。
2.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以及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差等现象。
3. 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基本要素、类型和使用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原理和应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热量平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风、气压带和风带等)、大气运动的原因和受力分析等。
4.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影响。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1. 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类型和特点,以及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和影响,以及洋流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3. 水资源与人类活动: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以上仅为高一必修一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学校课程设置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