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日龄舍饲羔羊盲肠解剖特点和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512.44 KB
- 文档页数:8
不同代乳条件下1~35日龄羔羊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李凤鸣;雒秋江;牛越峰;潘榕;李维东【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代乳条件下1~35日龄羔羊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 选取56只初生重( 3 380 ± 328 ) g的小尾寒羊公羊,从1 日龄起分别饲喂牛奶粉代乳( milk powder substitute,MS,28只)或鱼粉代乳( fish meal substitute,FS,28只) ,并在21日龄将饲喂2种代乳的羔羊各8只转喂开食料. 在7、14、21、28和35日龄分别宰杀4只,进行瘤胃液细菌和原虫分类计数,测定瘤胃液真菌数量、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 NH3?N)浓度,瘤网胃重量和结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1)饲喂MS羔羊瘤胃在7日龄即有细菌(85.47×109 个/mL,97.4%为瘤胃球菌)和原虫(1.10×105 个/mL),且总数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 7日龄羔羊瘤胃液真菌数量较少,直到35日龄时才较多. 羔羊瘤胃在7日龄即有总挥发性脂肪酸( TVFA,乙酸为主) ,但浓度在21日龄后才随日龄增加大幅上升. 7日龄羔羊瘤胃液NH3?N浓度为33.2 mg/dL. 饲喂MS的羔羊瘤网胃重量、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随日龄增加而增加. 2 )与饲喂MS相比,饲喂FS的羔羊7日龄瘤胃液细菌和原虫总数分别减少30.8%(P<0.01)和27.3%(P>0.05),瘤胃液 TVFA 和NH3?N浓度随日龄增加波动变化,35日龄瘤网胃重减少17.1%( P>0.05) ,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少16.0%(P<0.05)和增加39.4%(P>0.05). 3)21 日龄给羔羊转喂开食料,原先饲喂MS羔羊28日龄瘤胃液细菌总数增加49.7%( P0.01) ,原虫总数减少50.3%( P<0.01) ,TVFA浓度升高158.8%( P<0.01) ,瘤网胃重增加14.0%( P>0.05)、瘤胃乳头长度变短43.3%( P<0.01) ,宽度增加61.8%(P<0.01);瘤胃液真菌数量在35日龄时显著增加. 4)21日龄给羔羊转喂开食料,原先饲喂FS羔羊28日龄瘤胃液细菌总数增加21.1%(P>0.05),原虫总数减少60.4%(P<0.01),TVFA和NH3?N浓度各降低43.5%(P>0.05)和49.1%(P<0.05),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少23.1%( P<0.05)和11.2%( P>0.05);在35日龄时几乎没有真菌存在. 由本试验得出结论,羔羊7日龄瘤胃消化发育即已开始,饲喂FS或21日龄转喂开食料都会影响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rumen and its microbiocoenosis of lambs at 1 to 35 days of age under different milk replacing conditions. Fifty six Small Tail Han lambs with the birth body weight of (3 380±328) g were selected and fed milk powder substitute (MS, 28 lambs) and fish meal substitute ( FS, 28 lambs) since 1 day of age, respectively. At 21 days of age, eight lambs from each of the two milk substitute treatments were turned to feed a starter. At the age of 7, 14, 21, 28 and 35 days, four lambs were sacrificed, respectively,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tial count of the bacteria and protozoa, the num?ber of fungus, the concentrations of volatile fatty acid ( VFA) and ammonia nitrogen ( NH3?N) in rumen flu?id, and the weight and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indices of rumen?reticulum.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1) there were protozoa (1.1×105 cells/mL) and bacteria (85.47×109 cells/mL, 97.4% Ruminococcus) in rumen fluid of lambs fed MS at the age of 7 days , and the total number increased with aging. There was a little of fungus in rumen fluid at 7 days of age, and the number became more until 35 days of age. Total VFA( mainly as acetic acid) was already produced in rumen of lambs at the age of 7 days, and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obviously after the age of 21 days. The NH3?N concentration in rumen fluid of lamb at 7 days of ages was 33.2 mg/dL. The weight of rumen?reticulum, and the height and width of rumen papilla of lambs fed MS in?creased with aging. 2) Compared withMS, the total numbers of protozoa and bacteria in rumen fluid of lambs fed FS were decreased by 30.8% ( P<0.01) and 27.3% ( P>0.05) , respectively, the total VFA and NH3?N concentrations in rumen fluid were changed dramatically with aging, the weight of rumen?reticulum wasde?creased by 17.1% at 35 days of age ( P>0.05) , the rumen papilla height was decreased by 16.0% ( P<0.05) , and the rumen papilla width was increased by 39.4% (P>0.05). 3) When the lambs were fed the starterin?stead of milk substitute at 21 days of age,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in rumen fluid of lambs previously fed MS was increased by 49.7% (P<0.01), the total number of protozoa was decreased by 50.3% (P<0.01), the total VFA 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by 158.8% ( P<0.01) , and the weight of rumen?reticulum and the rumen papilla width were increased by 14.0% (P>0.05) and 61.8%(P<0.01),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rumen papilla height was shortened by 43.3% ( P<0.01);the fungi number in rumen fluid was increased large?ly at 35 days of age. 4) When the lambs were fed the starter instead of milk substitute at 21 days of age, the total number of bacteria in rumen fluid was increased by 21.1% ( P>0.05) , the total number of protozoa was decreased by 60.4% (P<0.01), the total VFA and NH3?N concentrations were decreased by 43.5% (P>0.05) and49.1%(P<0.05), respectively, and the height and the width of rumen papilla were shortened by 23.1% (P<0.05) and 11.2% (P>0.05), respectively; there was little fungi in rumen fluid of lambs at 35 days of age. In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rumen digestion of lambs starts at 7 days of age; feedingFS and starter both affects stable development of rumen and its microbiocoenosis.【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5(027)005【总页数】10页(P1567-1576)【关键词】羔羊;瘤胃;原虫;细菌;真菌【作者】李凤鸣;雒秋江;牛越峰;潘榕;李维东【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营养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营养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营养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营养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2;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营养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6新生反刍幼畜消化机能的发育是其食性变化的基础,无论饲喂母乳还是代乳,或配制合适的代乳,或早期断奶,都需根据反刍幼畜胃肠消化机能的发育程度来确定。
不同日龄下内蒙古绒山羊胃肠道组织形态学发育的研究
娜梅拉;李科南;娜仁花
【期刊名称】《饲料研究》
【年(卷),期】2024(47)6
【摘要】试验利用组织学方法比较10日龄和30日龄内蒙古绒山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变化。
试验分别随机选取10日龄和30日龄内蒙古绒山羊各3只,共6只,进行屠宰,取样,按常规方法制作石蜡切片以及H.E.染色,测定各阶段羔羊反刍胃、小肠及大肠相关参数。
结果显示,与10日龄相比,30日龄羔羊瘤胃全重、净重、瘤胃背囊乳头宽度、固有层宽度、肌层厚度和角化层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网胃底初级皱襞高度显著增加(P<0.05),网胃底肌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瓣胃底中央肌层厚度、肌层厚度和角化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均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均显著增加(P<0.05),盲肠肌层厚度和直肠黏膜层厚度显著增加(P<0.05)。
研究表明,随日龄的增加(10日龄至30日龄),内蒙古绒山羊羔羊消化道吸收营养能力逐渐增强,且发育健康。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娜梅拉;李科南;娜仁花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7
【相关文献】
1.不同日龄牦牛大脑视皮质发育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2.不同日龄舍饲滩羊网胃组织形态学变化研究
3.0~56日龄陕北白绒山羊胃肠道组织形态发育探究
4.不同日龄鸡睾丸发育及组织结构研究
5.不同日龄蛋鸡肺脏组织结构及其淋巴组织发育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羔羊大肠杆菌病介绍及防治羔羊大肠杆菌病,又称羔羊大肠杆菌性腹泻或羔羊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病理特征是胃肠炎或败血症。
下面畜牧堂给大家介绍一下。
流行病学:该病多发于数日龄至6周龄的羔羊,主要呈急性经过。
该病多发生在冬春舍饲期间,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气候变化多端,初乳不足,周围潮湿等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羔羊感染后会快速发病,一般在羊群放牧时就出现死亡羊羔。
病羊大多在放牧时落在羊后,表现为呆立不动,精神极度消极,呼吸出现困难,可见清亮的粘液从它们的口鼻流出,眼结膜潮红。
少数病羔排带血的稀粪。
患病羔羊临死时,腹部膨胀,口腔及鼻孔的黏膜发绀。
一般在临床症状出现后1~4小时死亡,病情较慢的羔羊在6~12小时内死亡。
通常羔羊发病之后很难恢复健康。
羔羊大肠杆菌的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羊舍环境卫生,保持母羊乳头清洁,及时吸入初乳等。
还可以使用当地流行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制备的活苗或灭活苗接种妊娠母羊,使羔羊被动免疫。
对病羔要立即隔离,及早治疗。
对于污染环境,用具必须用3%~5%消毒苏儿液。
大肠杆菌对土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都有敏感性,但必须配合护理和其他对症疗法。
土霉素按每日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分2~3次口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两次肌内注射。
20%磺胺嘧啶钠,5~10毫升,肌内注射,每日两次。
或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次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1日2次,连用3天。
也可使用微生态制剂,如促菌生等,按说明拌料或口服,使用此制剂时,不可与抗菌药物同用。
新生羔再加胃蛋白酶0.2~0.3克。
对心脏衰弱的,皮下注射25%安钠咖0.5~1.0毫升;对脱水严重的,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100毫升;对有兴奋症状的病羔,用水合氯醛0.1~0.2克加水灌服。
羔羊的饲养管理技术李新亮【期刊名称】《北方牧业》【年(卷),期】2024()3【摘要】羔羊作为养羊业的后备力量,直接影响养羊业的经济效益,加强羔羊的饲养管理,可以大大提升养殖效益。
本文结合羔羊的生理特点,简单介绍羔羊的饲养管理技术,为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帮助。
1羔羊生理特点羊属于反刍动物,有四个胃,瘤、网、瓣、皱,成年后瘤胃体积最大,瘤胃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微生物与羊互利共生,吃入的饲草饲料在瘤胃中经过反刍,被羊再次咀嚼后,被胃内各种胃液加工后,微生物将饲料中的粗纤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将无机氮转化为羊可吸收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提供自身营养需求和羊生长发育的营养和能量。
羔羊一般在出生后两周内形成反刍行为。
断奶前羔羊起消化作用的主要是皱胃,前三个胃不发达,瘤胃微生物群不完整,消化粗纤维的能力较差,羔羊吃的乳汁顺着食道沟直接进入皱胃,被皱胃中的凝乳酶消化后提供能量。
随着羔羊成长发育和采食饲料饲草的种类增多,瘤胃、网胃、瓣胃开始发育,食道沟逐渐退化,皱胃的凝乳酶的分泌减少,其他类型消化酶的分泌逐渐增多,在20日龄左右开始出现反刍行为,消化系统逐渐发育成熟。
【总页数】1页(P17-17)【作者】李新亮【作者单位】五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相关文献】1.舍饲养羊的饲养管理技术与羔羊疾病防治分析2.舍饲养羊的饲养管理技术与羔羊常见病的防治3.舍饲养羊的饲养管理技术与羔羊常见病的防治4.浅谈舍饲养羊的饲养管理技术与羔羊常见病的防治5.《哺乳期羔羊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对羔羊体重变化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舍饲羔羊的强度育肥原理及舍饲羔羊强度育肥技术-养羊技术羔羊肉的肉质鲜嫩、肥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信很多朋友都品尝过.羔羊的肌肉和骨骼增重快,脂肪沉积少。
对早期断奶进行育肥是利用羔羊3月前的生长发育速度快这一特点,对其进行强度育肥,可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的育肥目标。
现我们就把舍饲羔羊的强度育肥原理及舍饲羔羊强度育肥技术介绍给大家!1、生理特点羔羊在出生后3个月内的生长发育速度迅速,主要是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和增重,脂肪的沉积相对较少。
随着羔羊的生长发育,日龄和体重的增加,头、蹄、内脏等器官也相对的增加。
羔羊在断奶前主要的营养来自于乳汁,羔羊对乳汁的吸收特点与饲料不同,乳汁直接由食道进入真胃,不经瘤胃的作用直接进入真胃,在真胃和小肠内被消化吸收,这一阶段的消化方式近似于单胃动物。
羔羊阶段瘤胃的发育还不够健全,微生物区还没有建立完全,因经羔羊采食精饲料后,瘤胃的功能仅为破碎饲料,而不能发酵饲料,因此精饲料可直接进入真胃和小肠被消化吸收,并可全部被利用。
随着羔羊的生长发育,瘤胃的功能也逐渐的发育完全,微生物区也基本完善,并且功能也逐渐的加强,精饲料进入瘤胃后不但被破碎还会发酵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只有部分可被利用,因此育肥时不能只喂精料,还要饲喂粗饲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这样才能达到快速增重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发生消化系统疾病。
2、育肥原理羔羊的强度育肥是指羔羊经过45-60天的哺乳期,在断奶后继续在原圈饲养,一直到育肥以及出栏为止。
在断奶前的营养来源主要是乳汁,断奶后以精料为主,辅助的饲喂饲草饲料,其特点是饲料报酬率高、料重比低、生长速度快、日增重快。
羔羊育肥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羔羊在早期生长发育速度快的特点来进行的。
一般羔羊在3月龄内的生长速度最快,出生到2月龄的日增重高达180~230 9,2-6月龄日增重可达100-150 9,以后的增重速度开始减慢,在选择羔羊育肥时要充分利用羔羊的这一优势在短期内进行强度育肥,以达到理想的育肥效果[养殖:/]。
山羊羔羊回肠细菌群落定植与消化功能的发育性变化李小鹏;焦金真;颜琼娴;谭支良【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16(028)003【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山羊羔羊回肠细菌群落定植与消化功能的发育性变化。
选用44只湘东黑山羊羔羊,随机选择4只在1、7、14日龄(非反刍阶段),28、42(过渡阶段)和56、70日龄(反刍阶段)屠宰取样。
采集回肠食糜测定乙酸含量,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总细菌数量和部分功能性细菌(普雷氏菌属、甲烷菌、纤维降解菌和淀粉降解菌)占总细菌百分比。
结果表明:14日龄开始在回肠食糜中检出乙酸,日龄增长显著提高了其含量( P<0.05),56~70日龄增长最快;日龄增长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 P<0.05或P<0.01);日龄增长极显著提高了总细菌数量和甲烷菌(最早检出在7日龄)、普雷氏杆菌和栖瘤胃普雷氏菌占总细菌百分比( P<0.01);纤维降解菌(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和淀粉降解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均在28日龄开始检出。
综合得出,山羊羔羊回肠纤维降解消化能力是在28日龄建立之后逐渐完善的,7日龄即可检出大量甲烷菌定植,之后逐渐趋于稳定。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bacterial colonization and digestive function in ileum of lambs.Forty four Xiangdong black lambs were used in this trial, and 4 of them were randomly slaughtered at 1, 7 and 14 days of age ( nonrumination period) , 28 and 42 days of age ( transi-tion period) , and 56 and 70 days of age( rumination period) , respectively.The ileal chymus was sampled todetermine acetate content, activities of amylase, cellulase and xylanase, as well as general bacteria number and selected functional bacterial species ( Prevotella, methanogen, and cellulolytic and amylolytic bacteria)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acetate could be detected in ileal chymus of lambs since at 25 days of age, and the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ays of age ( P<0.05); the increase of days of ag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cellulase and xylanase ( P<0.05 orP<0.01);the increase of days of ag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eneral bacterial number and the percentages of Prevotella, Prevotella ruminocula and methanogen ( firstly detected at 7 days of age) in general bacterial ( P<0.01);cellulolytic ( Fibrobacter succi-nogenes and 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 and amylolytic bacteria ( Ruminobacter amylophilu) were firstly de-tected at 28 days of age.In conclusion, the fiber-degrading capacity in ileum of lambs is established at 28 days of age and then gradually achieved; a great number of methanogen can be detected at 7 days of age, and then the number gets stable.【总页数】8页(P731-738)【作者】李小鹏;焦金真;颜琼娴;谭支良【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畜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中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长沙410125;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畜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中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长沙 410125;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畜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中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畜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中南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观测实验站,长沙 41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6【相关文献】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部分定植细菌定植特点及变化规律 [J], 徐焱;王丹华;徐英春2.0~56日龄放牧羔羊消化道的解剖特点和瘤胃功能变化 [J], 王彩莲;郝正里;李发弟;余洋;郎侠;马友记;年芳;郭江鹏3.栉孔扇贝消化盲囊细菌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分析 [J], 杨彩霞;李赟;张婧宇;王崇明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动态变化与肺功能和痰细胞因子的关系[J], 杨兴慧; 王浩彦5.金华猪回肠菌群结构和脂肪酸结合蛋白发育性变化与脂肪沉积的相关性研究 [J], 王远霞;刘秀婷;章啸君;项云;徐娥;吕文涛;杨华;肖英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羔羊消化生理及消化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宗学阳;张华文;史怀平
【期刊名称】《畜牧与兽医》
【年(卷),期】2022(54)4
【摘要】羔羊的消化生理和微生物区系在不同日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越来越
多的研究表明,为羔羊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可加强羔羊培育效果,而羔羊的早期断奶、开食料的研制及人工补饲方案的制定等都与其消化生理及消化道微生物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综述了羔羊的瘤胃、小肠和大肠的消化生理以及消化道微生物变化过程,以期为早期培育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124-129)
【作者】宗学阳;张华文;史怀平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6
【相关文献】
1.日粮系酸力水平对羔羊消化道生理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2.微生物学:消化道微生物区系与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
3.食品中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对消化道组织及
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研究进展4.动物性情影响健康及生产性能的脑-消化道-微生物轴反馈机制研究进展5.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培养组学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羔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O157:H7菌株引起的疾病,通常通过食物或水的污染引起感染。
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和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本文将就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症状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1. 腹泻:患者出现严重腹泻,大便呈水样或黏液血便,伴有腹痛和肠鸣音增强。
2. 腹痛:患者出现腹部剧痛,特别是在脐周或下腹部,有时可放射至全腹。
3. 发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可升高到39℃以上。
4. 呕吐:部分患者出现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和黏液。
二、剖检变化羔羊大肠杆菌病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肠道病变和肾功能损害:1. 肠道病变:在病理剖检中可见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和溃疡,严重时可出现肠黏膜坏死和溃疡淋巴滤泡增生。
2. 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在病理检查或临床检查中可见急性肾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肾功能指标异常。
三、实验室诊断羔羊大肠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培养和PCR检测:1. 细菌培养:从患者的血液、粪便或呕吐物中分离出大肠杆菌菌株,并进行生化鉴别鉴定。
2. PCR检测:利用PCR技术对患者的生物样品进行大肠杆菌O157:H7的特异性检测,以确定感染病原体。
四、防控措施羔羊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1. 食品安全: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2. 个人卫生: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引导民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生吃食品等。
3. 饮用水卫生: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测和消毒处理,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
4. 医疗卫生:提高医务人员对羔羊大肠杆菌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加强对病例的及时诊断和隔离治疗。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严重的食源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和呕吐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肠道病变和肾功能损害。
羊的大肠功能主治羊的大肠及其功能羊的大肠是其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
它在羊身体内起着关键的消化和吸收作用。
1.盲肠:位于小肠和结肠之间,是盲端形状的结构。
主要作用是吸收残余的水分和电解质。
2.结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分。
它负责吸收水分、电解质和维生素,同时帮助体内的废物变为固体粪便。
3.直肠:是结肠和肛门之间的末段,主要负责存储粪便,在排便时起到传输和排除废物的作用。
羊的大肠功能主治羊的大肠功能主治涉及消化、吸收、排除废物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羊大肠的主要功能及其主治作用:1. 消化作用羊的大肠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对于消化有着关键的作用。
它们能够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难以消化的物质,释放出营养物质供羊体吸收。
•纤维素的分解:大肠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纤维素,将其转化为可供羊体利用的短链脂肪酸。
•外源酶的分解:大肠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各种外源酶,使其转化为能量来源。
•营养物质的释放:微生物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使其转化为羊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 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羊的大肠以及其中的盲肠和结肠,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水分吸收:在大肠中,未被吸收的水分和电解质被进一步吸收,以维持水分平衡。
•电解质的吸收:大肠中的细胞壁含有离子通道,可吸收水中的电解质,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3. 废物的排除羊的大肠在排除废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构成粪便:大肠负责将食物中未吸收的残余物质转化为固体粪便,准备排出体外。
•传输和排出废物:大肠通过蠕动运动,将粪便从结肠推向直肠,最终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结语羊的大肠在羊体消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具备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的功能,并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食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难以消化的物质转化为羊体能够利用的营养物质。
同时,羊的大肠还能够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机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了解羊的大肠功能主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羊的消化系统和保护羊的健康。
羔羊瘤胃、直肠微生物发育规律及瘤胃液移植对断奶羔羊
生长及菌群的影响
羔羊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其生长发育和健康与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
瘤胃和直肠是羔羊消化道中重要的发酵器官,承担着纤维素降解、氮物质转化和能量供应等功能。
本文旨在探讨羔羊瘤胃、直肠微生物发育规律以及瘤胃液移植对断奶羔羊生长及菌群的影响。
羔羊瘤胃微生物发育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出生后的早期,羔羊的瘤胃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和异养菌组成。
随着断奶过程的进行,乳酸菌和厌氧菌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此时,瘤胃微生物逐渐适应纤维素降解和挥发性脂肪酸产生的功能。
在断奶后的生长过程中,随着饲料的转变,瘤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革兰氏阴性菌逐渐增多,同时,乳酸菌和厌氧菌的数量也在增加。
瘤胃液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
研究发现,将成年羔羊的瘤胃液移植给断奶羔羊,可以显著改善其生长性能。
瘤胃液中的益生菌和纤维素降解菌可以促进断奶羔羊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其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量。
此外,瘤胃液移植还可以调节羔羊瘤胃和直肠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滋生,提高羔羊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羔羊瘤胃和直肠微生物发育规律与断奶羔羊的生长和健康密切相关。
瘤胃液移植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可以改善断奶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
因此,在羔羊养殖中,应重视瘤胃和直肠微生物的发育和调控,合理利用瘤胃液移植等技术手段,优化羔羊的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动物营养学报2018ꎬ30(8):3055 ̄3062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㊀doi:10.3969/j.issn.1006 ̄267x.2018.08.022断奶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马万浩1㊀张㊀宁1ꎬ2㊀李㊀飞1∗㊀李发弟1ꎬ3(1.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ꎬ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ꎬ兰州730020ꎻ2.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ꎬ北京100102ꎻ3.甘肃省肉羊繁育生物技术工程实验室ꎬ民勤733300)摘㊀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ꎮ选择66只湖羊公羔ꎬ在羔羊1㊁14㊁28日龄各屠宰6只羔羊ꎬ剩余48只羔羊随机分为2组ꎬ分别于28和56日龄断奶ꎬ在42㊁56㊁70和84日龄每组屠宰6只羔羊ꎬ取瘤胃内容物样品ꎮ所有羔羊7日龄开始饲喂开食料ꎮ试验期为羔羊1~84日龄ꎮ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对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albus)㊁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flavefaciens)㊁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bovis)㊁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succinogenes)和布氏密螺旋体(Treponemabryantii)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影响(P>0.05)ꎮ随着日龄增加ꎬ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ꎬ28日龄断奶的羔羊相对56日龄断奶的羔羊其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提高ꎮ结果提示ꎬ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受日龄和断奶日龄的影响ꎬ早期断奶可加速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ꎮ关键词:湖羊ꎻ断奶日龄ꎻ微生物多样性中图分类号:S826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267X(2018)08 ̄3055 ̄08收稿日期:2018-01-2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500502)ꎻ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1602NKDH020 ̄03)作者简介:马万浩(1993 )ꎬ男ꎬ甘肃嘉峪关人ꎬ硕士研究生ꎬ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ꎮE ̄mail:452515472@qq.com∗通信作者:李㊀飞ꎬ副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ꎬE ̄mail:lfei@lzu.edu.cn㊀㊀反刍动物的瘤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ꎬ其内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ꎮ根据微生物的分布形态ꎬ可分为液相㊁固相和固液混合相ꎮ而微生物中起主要消化分解作用的是细菌ꎬ主要可分为纤维素降解菌㊁淀粉降解菌㊁半纤维素降解菌㊁脂肪降解菌㊁乳酸利用菌和乳酸产生菌等[1]ꎮ㊀㊀瘤胃微生物区系可受到自身采食的饲粮影响[2-3]ꎮ不同的断奶和补饲时间可以使反刍动物营养物质的摄入发生改变ꎬ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组织的发育ꎬ进而影响饲料利用率[4-5]ꎮ另外ꎬ羔羊随着日龄的增长ꎬ饲粮采食量会发生改变ꎬ大量的外界微生物也会植入到瘤胃中ꎬ使瘤胃内的微生物区系日渐丰富ꎮ能够降解利用纤维素是羔羊反刍功能形成的标志之一ꎬ这与瘤胃内纤维素降解菌的定殖有关ꎬ因此本试验选用白色瘤胃球菌㊁黄色瘤胃球菌㊁产琥珀酸丝状杆菌㊁溶纤维丁酸弧菌等几种主要的纤维素降解菌和1种半纤维素降解菌布氏密螺旋体作为检测瘤胃内微生物动态变化的研究对象ꎬ另外鉴于饲粮所含淀粉对羔羊生长发育的重要性ꎬ本试验所研究的细菌还包括1种重要的淀粉降解菌牛链球菌ꎮ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具有可靠性强㊁重现性高㊁方便快捷等优点[6]ꎬ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中ꎮ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和DGGE技术ꎬ研究断奶日龄对羔羊瘤胃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ꎬ同时检测初生到84日龄羔羊瘤胃内微生物的动态变化ꎬ为明确断奶日龄对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动物与设计㊀㊀选取体重[(3.51ʃ0.57)kg]接近㊁健康状况良好的66只湖羊公羔ꎬ在1㊁14和28日龄各屠宰6只羊ꎮ剩余的48只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0卷28日龄断奶组和56日龄断奶组ꎮ所有试验动物从出生后7日龄饲喂开食料ꎬ59日龄换生长羔羊颗粒料ꎬ换料过渡期为10dꎮ28日龄断奶组和56日龄断奶组在42㊁56㊁70㊁84日龄分别屠宰6只ꎮ试验中所用湖羊羔羊均购于甘肃省金昌中天羊业有限公司ꎮ试验期为羔羊1~84日龄ꎮ1.2㊀样品采集㊀㊀动物屠宰打开瘤胃后ꎬ取出瘤胃内容物用匀浆机混匀ꎬ所有内容物过4层纱布得到瘤胃液ꎬ然后将瘤胃液装入冻存管ꎬ放入装有液氮的液氮罐中保存ꎬ带回实验室后将样品置于-80ħ保存ꎮ1.3㊀PCR分析㊀㊀微生物总DNA的提取采用动物粪便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StoolDNAKit50ꎬOMEGAꎬ美国)ꎬ提取按照说明书方法进行ꎮ所用引物参考Firkins等[7]㊁Khafipour等[8]和Ley等[9]ꎬ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成ꎬ引物序列见表1ꎮ㊀㊀实时定量RCR的操作仪器为Bio ̄RadCFX96型实时定量PCR检测系统(BioRadꎬ美国)ꎮ以SYBRPremixExTaqTM试剂(北京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建立20μL反应体系ꎬ包括SYBRGreenⅠ型荧光染料10μL㊁上游和下游引物各0.4μL㊁总DNA模板2μL及双蒸去离子水7.2μLꎮ反应条件为:95ħ预变性10minꎻ95ħ变性15sꎬ退火温度下退火30sꎬ72ħ延伸30s并采集突光信号ꎬ共40个循环ꎮ按仪器操作说明选择熔解曲线进行后续分析ꎮ㊀㊀瘤胃微生物16SrDNAV3区的PCR扩增采用以下体系(50μL):2μL总DNA模板(约100ng)ꎻGC ̄338f和533r引物各0.6μLꎻ5μLbufferꎬ4μLdNTPꎬ0.8μLTaq聚合酶(TIANGENTaqPolymerase)ꎻ37μL双蒸去离子水ꎮ㊀㊀GC ̄338f引物序列:5ᶄ-CGCCCGC ̄CGCGCGCGGCGGGCGGGGCGGGGGCACGGGGGGACTCCTACGGGAGGCAGCAG-3ᶄ(下划线部分为GC夹子)ꎻ533r引物序列:5ᶄ-TTACCGCG ̄GCTGCTGGCAC-3ᶄꎮ㊀㊀PCR扩增程序如下:94ħ5minꎻ94ħ30sꎬ60ħ20sꎬ每个循环降低0.5ħꎬ72ħ30sꎬ10个循环ꎻ94ħ30sꎬ65ħ30sꎬ72ħ30sꎬ25个循环ꎻ72ħ30sꎮ表1㊀实时定量PCR引物参数Table1㊀Parametersofprimersforreal ̄timePCR项目Items序列Sequences(5ᶄ 3ᶄ)退火温度Annealingtemperature/ħ总细菌Generalbacteria上游:CGGCAACGAGCGCAACCC下游:CCATTGTAGCACGTGTGTAGCC53~58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succinogenes上游:GTTCGGAATTACTGGGCGTAAA下游:CGCCTGCCCCTGAACTATC55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flavefaciens上游:CGAACGGAGATAATTTGAGTTTACTTAGG下游:CGGTCTCTGTATGTTATGAGGTATTACC53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albus上游:CCCTAAAAGCAGTCTTAGTTCG下游:CCTCCTTGCGGTTAGAACA57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bovis上游:TTCCTAGAGATAGGAAGTTTCTTCGG下游:ATGATGGCAACTAACAATAGGGGT55布氏密螺旋体Treponemabryantii上游:GAGAAACGCTTTGTGGTGACTGT下游:CCTACATGCCCTTTACGCTCAAT58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fibrisolvens上游:GCCTCAGCGTCAGTAATCG下游:GGAGCGTAGGCGGTTTTAC57㊀㊀依据下列公式计算目标微生物相对丰度:微生物相对丰度(%)=2-(Ct目标菌-Ct总细菌)ꎮ㊀㊀式中:Ct目标菌为以目标菌引物扩增后所测循环阈值ꎻCt总细菌为以总细菌引物扩增后所测循环阈值ꎮ1.4㊀DGGE分析㊀㊀DGGE分析参照张宁[10]的方法ꎮ65038期马万浩等:断奶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5㊀聚类分析㊀㊀UPGAMA聚类分析参照周奕毅[11]的方法ꎮ1.6㊀数据分析㊀㊀DGGE图谱通过Quantity ̄One(Bio ̄Rad)软件处理比较每个泳道样品间的相似性ꎬ并进行UP ̄GAMA聚类分析[11]ꎬ另外用该软件分析DGGE图谱得到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ꎮ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ꎬ显著水平为P<0.05ꎮ2㊀结果与分析㊀㊀利用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DNA提取效果ꎬ经过分析凝胶成像系统成像图ꎬ本试验所用微生物总DNA提取成功ꎮ用提取的微生物总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ꎬ成功扩增出16SrDNAV3区片段(图1)ꎮ图1㊀16SrDNAV3区PCR扩增Fig.1㊀PCRamplificationof16SrDNAV3region㊀㊀断奶日龄对瘤胃内白色瘤胃球菌㊁黄色瘤胃球菌㊁牛链球菌㊁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布氏密螺旋体相对丰度的影响见图2ꎮ断奶日龄对白色瘤胃球菌㊁黄色瘤胃球菌㊁牛链球菌㊁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布氏密螺旋体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影响(P>0.05)ꎮ28日龄断奶组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相对丰度呈现28日龄较低ꎬ42日龄达到最高ꎬ之后逐渐下降的趋势ꎮ56日龄断奶组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相对丰度呈现28日龄较低ꎬ42日龄达到最高ꎬ之后下降ꎬ在70日龄达最低ꎬ84日龄略升高的趋势ꎻ42日龄显著高于70和84日龄(P<0.05)ꎬ其他日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ꎮ70日龄时ꎬ28日龄断奶组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P<0.05)ꎮ㊀㊀本文DGGE图谱(图3㊁图4)和聚类分析图谱(图5)仅展示部分样品ꎮ28和56日龄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DGGE图谱见图3ꎮ羔羊1~84日龄瘤胃内微生物DGGE图谱见图4ꎬ对1~84日龄瘤胃内微生物DG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ꎬ结果见图5ꎬ可知随着日龄的增长ꎬ同一时间点的不同羔羊间的相似度逐渐升高ꎬ波动最大的为1~14日龄和56~70日龄这2个时间段ꎮ㊀㊀根据DGGE图谱计算出多样性指数ꎬ结果见表2ꎮ结果显示ꎬ在42日龄时28日龄断奶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P<0.05)ꎬ在70日龄时28日龄断奶组和56日龄断奶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ꎮ从瘤胃内整个微生物区系的发育角度来看ꎬ70和84日龄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所有其他日龄(P<0.05)ꎬ1日龄显著低于所有其他日龄(P<0.05)ꎬ其他日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ꎮ3㊀讨㊀论㊀㊀本试验中ꎬ70日龄时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ꎬ56日龄断奶组日龄的变化引起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的相对丰度出现差异ꎮJami等[12]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犊牛从出生到成年瘤胃内细菌数量的变化ꎬ发现犊牛断奶后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下降ꎮ本课题组的另一项研究显示ꎬ56日龄断奶组在断奶后采食量升高(569.03g/dvs.333.83g/d)[13]ꎬ28日龄断奶组与56日龄断奶组瘤胃内溶纤维丁酸弧菌在70日龄所产生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采食量的升高导致瘤胃内pH降低ꎬ不利于溶纤维丁酸弧菌生长ꎮ㊀㊀柴建民[14]通过研究10㊁20㊁30日龄3个早期断奶处理的羔羊发现ꎬ跟60日龄断奶相比较ꎬ早期断奶羔羊瘤胃内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ꎬ说明断奶对瘤胃中微生物区系具有很大的影响ꎬ韩旭峰[15]采用精粗比分别为30ʒ70㊁50ʒ50㊁70ʒ30的3种饲粮饲喂陕北白绒山羊发现ꎬ随着饲粮精粗比的升高ꎬ几种不同功能的瘤胃细菌出现了变化ꎬ纤维降解菌的含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ꎮJami等[12]检测了以色列荷斯坦牛从出生到24月龄的5个不同月龄阶段的瘤胃微生物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ꎬ牛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呈现出了显著变化ꎮ7503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0卷㊀㊀同组数据点标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ꎻ同一时间点数据点标注∗表示差异显著(P<0.05)ꎮ㊀㊀Datapointsofthesamegroupwithdifferentsmallletters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ꎻdatapointsofthesametimepointwith∗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图2㊀28和56日龄断奶羔羊瘤胃纤维分解菌的相对丰度Fig.2㊀Relativeabundanceofcellulolyticbacteriainrumenoflambsweanedat28and56daysofage图3㊀28和56日龄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DGGE图谱Fig.3㊀DGGEprofilesofruminalmicrobeoflambsweanedat28and56daysofage图4㊀羔羊1~84日龄瘤胃内微生物DGGE图谱Fig.4㊀DGGEprofilesofruminalmicrobeoflambsat1to84daysofage85038期马万浩等:断奶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图5㊀羔羊1~84日龄瘤胃内微生物聚类分析图谱Fig.5㊀Clusteranalysismapofruminalmicrobeoflambsat1to84daysofage表2㊀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指数Table2㊀Thediversityindexofruminalmicrobeoflambs试验设计Testdesign日龄Daysofage组别Groups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Shannon ̄Wienerdiversityindex不同断奶日龄Differentweaneddaysofage4228日龄断奶Weanedat28daysofage1.57a56日龄断奶Weanedat56daysofage1.31b7028日龄断奶Weanedat28daysofage1.7256日龄断奶Weanedat56daysofage1.77不同日龄Differentdaysofage10.83c141.29b281.31b421.36b561.57b701.79a841.81a㊀㊀同列数据肩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ꎮ㊀㊀Valuesinthesamerowwithdifferentsmalllettersuperscripts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㊀㊀42日龄时28日龄断奶组与56日龄断奶组条带数目和颜色深度出现差异且明显ꎬ这由于28日龄断奶组断奶后加大了开食料的采食量ꎬ因为不同饲粮颗粒上附着的微生物群落数量基本相同[16]ꎬ所以开食料的采食加快了瘤胃内微生物的植入速度ꎮ70日龄时56日龄断奶组条带数目和颜色深度均高于28日龄断奶组ꎬ56日龄断奶组断奶后开食料采食量会增加ꎬ会导致瘤胃微生物植入的速度明显加快ꎮChen[17]研究发现ꎬ当犊牛饲粮转变为淀粉水平相对较高的高谷物饲粮时ꎬ犊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组成的多样性降低ꎻ另外ꎬ根据Khafipour等[8]㊁Tajima等[18]和张红涛[19]的研究ꎬ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的升高使得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增高ꎬ本文在将开食料改变为生长羔羊颗粒料时ꎬ淀粉水平由38.81%降低为28.93%ꎬNDF水平由18%升高至9503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0卷22%ꎬ这种饲粮营养成分的转变也可能是56日龄断奶组微生物种类㊁数量较大的原因ꎮ㊀㊀随着日龄的增长ꎬ羔羊固体料的采食量会随之增长ꎬ固体料采食的增长会引起瘤胃内微生物区系产生变化[20]ꎮ14日龄的DGGE图谱条带数目和颜色深度明显高于7日龄ꎮ这是由于在7日龄对羔羊进行了补饲ꎬ虽然日龄较小的羔羊对固体开食料采食量并不大ꎬ但是通过舔舐固体料可以让微生物植入瘤胃[21]ꎮ70日龄的DGGE图谱条带数目高于56日龄ꎬ鉴于56~70日龄羔羊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显著升高(102.31mmol/Lvs.96.72mmol/L)ꎬ而瘤胃内pH也呈增高趋势[22]ꎬ这说明在将开食料更换为生长羔羊料后ꎬ瘤胃微生物群落的活动使得饲粮在瘤胃中迅速发酵ꎬ而发酵底物的增多则有利于微生物增殖ꎬ同样的ꎬ相对较高的pH也有利于纤维降解菌的增殖ꎬ因此这种现象可能是由断奶后开食料采食量增加以及固体饲料的成分的转变共同引起的ꎮ㊀㊀Bomba等[23]通过对比7周龄断奶与9周龄断奶犊牛瘤胃内微生物发育状况ꎬ发现通过早期补饲开食料7周龄犊牛瘤胃内微生物发育与9周龄犊牛差异不大ꎮ在本研究中也是在28日龄断奶的情况下采取了早期补饲的措施ꎬ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与Bomba等[23]一致ꎮYáñez ̄Ruiz等[24]研究表明ꎬ刚出生的反刍动物瘤胃内含有极少数的微生物甚至不含有微生物ꎬ随着与外界接触微生物逐渐植入到瘤胃中ꎮ本试验中随着日龄的增长ꎬ组内相似度逐渐升高ꎬ这与Rey等[25]的研究结果一致ꎮ随着日龄的增长ꎬ反刍动物瘤胃内的微生物区系逐渐趋于稳定状态ꎬ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ꎬ说明随饲粮植入的微生物对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已逐渐变小ꎮ从1~84日龄组内相似度逐渐升高的趋势下ꎬ波动最大的为1~14日龄和56~70日龄这2个时间段ꎮ本研究在7日龄对羔羊补饲开食料以及在56日龄进行了断奶ꎬ这2个处理改变了羔羊饲粮营养物质摄入组成ꎬ因此引起了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ꎮ㊀㊀Bomba等[23]研究发现ꎬ犊牛断奶后瘤胃内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性升高ꎮ本试验中ꎬ28日龄断奶组在42日龄时已经断奶ꎬ而56日龄断奶组在42日龄时仍未断奶ꎬ造成了在42日龄时28日龄断奶组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ꎮ从结果中可以得出ꎬ7日龄补饲和56日龄断奶对瘤胃内的微生物区系影响较大ꎮJami等[12]研究发现ꎬ改变反刍动物的饲粮营养物质组成可以直接影响瘤胃内微生物区系的组成ꎮ本研究补饲与断奶的处理间接改变了动物饲粮营养结构组成ꎮ4㊀结㊀论㊀㊀①在7日龄开始饲喂开食料条件下ꎬ28日龄断奶的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在42日龄时较56日龄断奶的羔羊丰富ꎮ㊀㊀②羔羊瘤胃内微生物多样性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丰富ꎬ14日龄(7日龄开始补饲开食料)较1日龄显著增加ꎬ70日龄较断奶(56日龄)前显著增加ꎮ参考文献:[1]㊀冯仰廉.反刍动物营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6.[2]㊀淡瑞芳ꎬ张海涛ꎬ龙瑞军ꎬ等.瘤胃微生物生态研究方法评述[J].草业科学ꎬ2007ꎬ24(7):77-82. [3]㊀DEFILIPPOCꎬCAVALIERIDꎬDIPAOLAMꎬetal.ImpactofdietinshapinggutmicrobiotarevealedbyacomparativestudyinchildrenfromEuropeandruralAfrica[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ꎬ2010ꎬ107(33):14691-14696.[4]㊀陈昊ꎬ刘婷ꎬ吴建平ꎬ等.牛至精油对新生犊牛生长发育和血液免疫的影响[J].草业科学ꎬ2017ꎬ34(10):2141-2148.[5]㊀罗惦ꎬ柴林荣ꎬ常生华ꎬ等.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草地放牧系统管理及优化[J].草业科学ꎬ2017ꎬ34(4):881-891.[6]㊀宫曼丽ꎬ任南琪ꎬ邢德峰.DGGE/TGGE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报ꎬ2004ꎬ44(6):845-848.[7]㊀FIRKINSJLꎬYUZ.Ruminantnutritionsymposium:howtousedataontherumenmicrobiometoimproveourunderstandingofruminantnutrition[J].JournalofAnimalScienceꎬ2015ꎬ93(6):1450-1470. [8]㊀KHAFIPOUREꎬLISCꎬPLAIZIERJCꎬetal.Rumenmicrobiomecompositiondeterminedusingtwonutri ̄tionalmodelsofsubacuteruminalacidosis[J].Ap ̄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09ꎬ75(22):7115-7124.[9]㊀LEYREꎬHAMADYMꎬLOZUPONECꎬetal.Evolu ̄06038期马万浩等:断奶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tionofmammalsandtheirgutmicrobes[J].Scienceꎬ2008ꎬ320(5883):1647-1649.[10]㊀张宁.断奶和补饲时间对湖羊羔羊肌肉脂肪酸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ꎬ2016.[11]㊀周奕毅.茶皂素抑制湖羊甲烷生成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ꎬ2009. [12]㊀JAMIEꎬISRAELAꎬKOTSERAꎬetal.Exploringthebovinerumenbacterialcommunityfrombirthtoadult ̄hood[J].TheISMEJournalꎬ2013ꎬ7(6):1069-1079. [13]㊀马志远.早期断奶对湖羊羔羊生产性能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ꎬ2015. [14]㊀柴建民.断母乳日龄对羔羊生长性能与胃肠道发育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ꎬ2015.[15]㊀韩旭峰.日龄㊁日粮精粗比对陕北白绒山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影响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ꎬ2015.[16]㊀MARTINCꎬMICHALET ̄DOREAUB.Variationsinmassandenzymeactivityofrumenmicroorganisms:effectofbarleyandbuffersupplements[J].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ꎬ1995ꎬ67(3):407-413.[17]㊀CHENYH.Changesinruminalbacterialcommunitiesofbeefcattleduringhighconcentrateddiettransitionandexperimentalinducedsubacuteacidosis[D].Mas ̄ter sThesis.Edmonton:UniversityofAlbertaꎬ2011. [18]㊀TAJIMAKꎬAMINOVRIꎬNAGAMINETꎬetal.Di ̄et ̄dependentshiftsinthebacterialpopulationoftherumenrevealedwithreal ̄timePCR[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ꎬ2001ꎬ67(6):2766-2774.[19]㊀张红涛.不同玉米青贮水平对荷斯坦后备牛瘤胃液微生物组及其代谢组的影响[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ꎬ2017.[20]㊀KHANMAꎬBACHAꎬWEARYDMꎬetal.Invitedreview:transitioningfrommilktosolidfeedindairyheifers[J].JournalofDairyScienceꎬ2016ꎬ99(2):885-902.[21]㊀EL ̄SHAZLYKꎬHUNGATERE.Fermentationcapac ̄ityasameasureofnetgrowthofrumenmicroorgan ̄isms[J].AppliedMicrobiologyꎬ1965ꎬ13:62-93. [22]㊀LIUTꎬLIFDꎬWANGWMꎬetal.Effectsoflambearlystarterfeedingontheexpressionofgenesin ̄volvedinvolatilefattyacidtransportandpHregula ̄tioninrumentissue[J].AnimalFeedScienceandTechnologyꎬ2016ꎬ217:27-35.[23]㊀BOMBAAꎬKMETVꎬKONIAROVÁIꎬetal.Produc ̄tionofvolatilefattyacidsintherumenofcalvesdur ̄ingdietary ̄microbialstimulationandearlyweaning[J].VeterinárníMedicinaꎬ1989ꎬ34(3):141-148. [24]㊀YÁÑEZ ̄RUIZDRꎬABECIALꎬNEWBOLDCJ.Manipulatingrumenmicrobiomeandfermentationthroughinterventionsduringearlylife:areview[J].FrontiersinMicrobiologyꎬ2015ꎬ34:1133.[25]㊀REYMꎬENJALBERTFꎬCOMBESSꎬetal.Establish ̄mentofruminalbacterialcommunityindairycalvesfrombirthtoweaningissequential[J].JournalofAp ̄pliedMicrobiologyꎬ2014ꎬ116(2):245-257.1603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0卷∗CorrespondingauthorꎬassociateprofessorꎬE ̄mail:lfei@lzu.edu.cn(责任编辑㊀王智航)EffectsofWeaningDaysofAgeonRuminalMicrobialDiversityinHuLambsMAWanhao1㊀ZHANGNing1ꎬ2㊀LIFei1∗㊀LIFadi1ꎬ3(1.KeyLaboratoryofGrasslandFarmingSystemsꎬCollegeofPastoralAgricultureScienceandTechnologyꎬLanzhouUniversityꎬLanzhou730020ꎬChinaꎻ2.NewHopeLiuheGroupCo.ꎬLtd.ꎬBeijing100102ꎬChinaꎻ3.BiotechnologyEngineeringLaboratoryofGansuMeatSheepBreedingꎬMinqin733300ꎬChina)Abstract:TheaimofthepresentstudywastoevaluatetheweaningdaysofageonruminalmicrobialdiversityinHulambs.Sixty ̄sixmaleHulambswereselectedꎬandsixlambswereslaughteredateachsampletime(1ꎬ14and28daysofageꎬrespectively).Therest48lambsweredividedintotwogroupsweanedat28and56daysofageꎬrespectively.Lambswereslaughteredat42ꎬ56ꎬ70and84daysofage(6lambspergroupateachsampletime)ꎬrespectivelyꎬtocollectruminalcontent.Alllambswerefedstartersince7dofage.Theexperimentperiodwasfrom1to84daysofage.Theresultsshowedasfollow:weaningdaysofagehadnosignificanteffectsontherelativeabundanceofRuminococcusalbusꎬRuminococcusflavefaciensꎬStreptococcusbovisꎬFibrobactersuccinogenesandTreponemabryantii.Withtheincreaseofdaysofageꎬruminalmicrobialdiversityoflambscontinuouslyincreasedꎻcomparedwithlambsweanedat56daysofageꎬlambsweanedat28daysofagehadhighermicrobialdiversity.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microbialdiversityareaffectedbydaysofageandweaningdaysofageꎬandearlyweaningcanaccelerateestablishmentofruminalmicroflora.[Chi ̄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ꎬ2018ꎬ30(8):3055 ̄3062]Keywords:Hulambsꎻweaningdaysofageꎻmicrobialdiversity2603。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羔羊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能引起一系列肠道感染疾病。
本文将对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1. 腹泻和腹痛:羔羊大肠杆菌感染常表现为腹泻,通常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腹泻通常是水样便或泥样便,可伴有血便或黏液便。
2. 发烧:感染后患者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39℃。
3. 脱水:由于持续腹泻,患者容易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
4.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
1. 肠道病变:镜下观察可见肠道黏膜出现充血、水肿、溃疡和炎症等病变。
2. 肠内容物改变:肠道样本中检测到大量的羔羊大肠杆菌,相关细菌培养结果阳性。
1. 细菌培养:从患者的粪便、呕吐物或血液样本中分离出羔羊大肠杆菌并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2. PCR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样本中的羔羊大肠杆菌DNA,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
3. 血清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1. 个人卫生: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食蔬菜水果前要用清水浸泡清洗。
2. 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工食品要煮熟煮透,避免食用生肉生蔬果。
3. 饮用水卫生:保障饮用水的卫生安全,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4. 疫情监测: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5. 公共卫生宣教:加强对公众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
实验室诊断主要通过细菌培养、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预防和控制疾病需要加强个人卫生、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同时也需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公共卫生宣教。
希望本文对羔羊大肠杆菌病的了解和认识有所帮助,提高大家对疾病的防范意识。
X u m u s h o u y i羔羊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这一过程。
在羔羊的不同生长时期,生长发育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差,消化功能不是很完善,各个器官依然处于发育关键阶段,抗应激能力相对较差,很容易受到多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影响到自身的生长发育,常为养殖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作为饲养管理人员就需要掌握羔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特征,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加强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针对性防控,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证羔羊能够健康生长发育,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目前,羊养殖行业逐渐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养殖密度显著增加。
羔羊作为整个羊群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和关键阶段,抗病能力相对较差,为了满足羔羊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就需要饲养管理人员制定完善可行的饲养管理方案,避免养殖管理不当,造成各种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发生流行,确保妥善有效的养殖管理,降低养殖成本。
1、新生羔羊的饲养管理羔羊出生之后,胃肠道始终处于空虚状态,空无一物,胃壁上缺乏黏膜附着和黏膜保护胃肠道对多种有害致病菌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羔羊出生半个小时之内,应该引导其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从初乳当中获得高营养蛋白,同时也能够从初乳当中获得免疫球蛋白,增强胃肠道黏膜的抵抗能力,营造一个酸性环境,不利于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
初乳当中会携带有大量的母源抗体,蛋白质,维生素,并且富含很多的矿物质元素,具有一定的排泄作用,有利于胎粪的排出,提高羊群的整体抵抗能力,减少腹泻疾病的发生流行。
一般羔羊出生5d之内,应该持续向其增加初乳的投喂量。
另外新生羔羊出生之后,还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造成各类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的传播蔓延,羔羊多种传染性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多,不利于羔羊的健康成活,因此需要做好产房和圈舍的彻底清理和防寒保暖工作,加强各类常见传染性疾病的针对性防范。
初生羔羊体表羊毛的覆盖数量相对较少,整体的抗寒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很多养殖场在繁殖方案制定过程中,大量羔羊在冬春季节出生,这个时期外界温度忽高忽低,应激因素相对较多,如果不能妥善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羊群很容易受到冷应激刺激,引发不同程度的传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