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1
反家庭暴力-讲课稿和举证责任更加平衡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对家庭暴力行为有证据的,应当提供证据;当事人无法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调查取证。
”这一条规定明确了家庭暴力证据形式的多样性,既可以是出警记录、医疗证明、短信、录音、视频等直接证据,也可以是间接证据,如亲友证言、调查取证等。
同时,《反家庭暴力法》还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调查取证职责,保证了证据的充分性和公正性,更加平衡了双方举证责任。
案例:XXX在婚后不久就发现丈夫经常喝酒回家打她,还曾经用刀子威胁过她。
XXX多次向丈夫的家人求助,但都被拒绝了。
XXX只好报警,但因为没有直接证据,案件一度没有得到处理。
后来,XXX向法院提起了诉讼,提供了丈夫的短信、出警记录、亲友证言等间接证据,最终法院依据这些证据认定丈夫的行为构成家庭暴力,并判决离婚。
可以看出,《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让小王等受害人在举证方面更加有利,同时也保证了证据的公正性。
三、加强了家庭暴力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反家庭暴力法》不仅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认定标准,还规定了家庭暴力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根据该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国家应当加强家庭暴力的预防和宣传教育,加强对受害人的保护和帮助,建立家庭暴力救助机构和服务体系,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心理援助。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对加害人的教育、惩戒措施,如强制戒酒、限制人身自由等。
案例:XXX的丈夫因为工作压力大,经常在家发脾气,动不动就对XXX进行殴打。
XXX多次试图离开,但丈夫总是以死相威胁。
后来,XXX向当地的家庭暴力救助机构求助,得到了法律援助和心理援助。
同时,机构还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XXX的丈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接受了强制戒酒和心理治疗。
最终,XXX的丈夫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家庭暴力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综上所述,《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反家庭暴力立法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该法的实施,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家庭暴力的预防和控制,维护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
第1篇一、引言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近年来,家庭暴力案件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为了更好地维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识,本文将针对家暴法律案件进行讲解。
二、家暴法律案件的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反家庭暴力法》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该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定义、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原则、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权益保障等内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中有关家庭暴力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章。
对于实施家庭暴力,构成故意伤害罪、虐待罪、侮辱罪等犯罪的,依法予以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姻法》对家庭暴力行为也有相关规定,如夫妻双方有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承担家庭义务等义务。
对于实施家庭暴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1)实施家庭暴力,有配偶者要求离婚的;(2)实施家庭暴力,导致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3)实施家庭暴力,有配偶者不要求离婚,但愿意接受调解的。
三、家暴法律案件的处理程序1.报案家庭暴力受害者或知情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行为,并调查取证。
2.调解公安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应当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调解。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正、合法的原则。
3.诉讼家庭暴力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实施家庭暴力的一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家暴法律案件中的证据收集1.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家庭暴力案件中重要的证据之一。
证人包括目睹家庭暴力行为的邻居、亲朋好友等。
2.物证物证是指与家庭暴力行为有关的物品,如伤痕、遗书、录音、录像等。
3.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指对家庭暴力行为造成的伤害程度、精神损害等进行鉴定的意见。
家庭暴力防制法》辅导讲义一、法案背景及目的1. 法案背景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和谐稳定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
然而,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破坏家庭和谐、危害家庭成员权益的恶行,不仅严重侵犯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风气和公共秩序。
为了维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保护家庭和谐稳定,我国制定了《家庭暴力防制法》。
2. 法案目的《家庭暴力防制法》的制定和实施旨在:-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加强家庭暴力事件的干预和处理,维护家庭和谐稳定;- 强化全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和警惕,提升家庭暴力防治工作水平。
二、法案主要内容1. 家庭暴力定义及类型《家庭暴力防制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定义,包括身体、精神、经济、性等方面的侵害行为。
同时,法案列举了家庭暴力的几种类型,如:- 殴打、捆绑、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威胁、恐吓、诽谤、侮辱家庭成员;- 限制、剥夺家庭成员的人身自由;- 强迫家庭成员进行违背其意愿的行为;- 经济上的剥削、控制、滥用家庭成员财产等。
2. 受害人权益保护《家庭暴力防制法》规定,受害人有权:- 向有关部门报告家庭暴力事件,请求制止和协助;- 获得法律救济,如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离婚诉讼等;- 获得必要的救助和保护,如紧急避难、心理疏导等。
3. 责任主体及法律责任《家庭暴力防制法》明确了责任主体及法律责任:- 加害人应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礼道歉等责任;- 违反法案规定,不依法协助、制止家庭暴力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未依法履行家庭暴力防治职责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4. 预防与干预措施《家庭暴力防制法》提出了预防与干预措施,包括:- 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暴力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开展家庭暴力防治工作培训,提高相关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建立健全家庭暴力事件举报、干预、协助等机制;- 依法打击家庭暴力行为,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反家暴发言稿【篇一:反家暴讲义】反对家庭暴力,创建最美家庭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
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有五种:家庭暴力大致分为四种类型:⒈肉体摧残式。
如对家庭成员用推挤、拳击、扭臂、掐脖子、扇耳光、咬、掐、开水烫、火烧、用刀等手段及器械伤害,故意杀害、伤害、重度殴打、冻饿、性摧残等使受害人身体受到严重损害。
⒉精神迫害式。
用威胁、恐吓、辱骂、猜疑、恶意贬低、故意刁难等手段干涉配偶行动自由,尤其不得与其他异性来往,怠慢对方的感受及需要;捏造事实强加给家庭成员或四处宣扬,将第三者带及家中同居或发生性行为,使受害人精神极度伤害;实施冷暴力等。
⒊性虐待式。
违背配偶意愿强迫进行性行为,或强迫其进行难以接受的性行为方式,损伤其性器官,强迫拍摄淫秽照片或录相。
⒋虐待体罚式。
如经常对家庭成员进行打骂,有病不给治疗等,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如对家庭成员罚跪、强迫过度劳动、禁闭、限制行动自由等。
⒌经济虐待式:剥夺生活必需品,遗弃家庭成员,限制配偶花钱,夺走工资,扣留身份证件,禁止外出工作,禁止求医,在外赌博欠债,变卖家产。
案例:9岁的被害人张琼丹系上诉人向和平与张继云的亲生女儿;2011年9月16日,向和平在与张继云离婚后,独自抚养张琼丹。
因张琼丹不好好上学并多次离家出走,向和平为了教训张琼丹,让其好好读书,于2014年4月4日7时许,使用一根长约4米的尼龙绳及一根长约60厘米的棉绳将张琼丹捆绑在家中卧室的床脚处,并且不向张琼丹提供饮用水及食物。
自2014年4月4日7时起至同年4月9日18时期间,向和平每天早晨外出上班,晚上返回家中吃饭、睡觉,均未对张琼丹解除捆绑、提供水及食物,终致张琼丹死亡。
经鉴定,张琼丹系因生前长时间捆绑、饥饿、脱水及营养不良而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六盘水钟山区人民法院作出的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向和平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向和平提出上诉。
贵州六盘水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上诉人向和平为达到教育被害人张琼丹的目的,用尼龙绳及棉绳捆绑张琼丹130余小时,在此期间未提供水和食物致被害人张琼丹因长时间捆绑、饥饿、脱水及营养不良而导致其死亡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2015年3月决定维持一审判决。
反家暴,构建和谐社会普法讲座讲义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
当这个本应温馨和谐的空间被内部暴力侵蚀时,不论是主动施暴的一方,还是在恐惧中承受暴力的一方,在家庭维护失控的同时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妇女与未成年人则是最主要的受害者。
一、家庭暴力典型个案1、江苏常熟一名4岁男孩因不太听话,遭到父亲长达10多分钟的毒打。
被打期间,男孩不断求饶,但其父亲反而变本加厉,还把孩子绑在沙袋上暴打。
等发现孩子情况不对劲时,急忙送往医院救治,但为时已晚,孩子最终不幸身亡。
2、2000年12月,被告人张三实施家庭暴力,用开水浇妻子的头,致妻子重伤,构成八级伤残,犯故意伤害罪的刑事附带民事案,判决翁某有期徒刑五年,赔偿受害妇女经济损失3万元。
二、家庭暴力的定义和类型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夫妻、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之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一方通过暴力或者胁迫、侮辱、经济控制等手段实施侵害另一方的身体、精神、性等方面的人身权利,以达到控制另一方的行为。
其中妇女受丈夫暴力侵害是最普遍的,她们受到的身心伤害也是最大的。
家庭暴力的类型: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等四种类型。
1、身体暴力:是指加害人通过殴打或捆绑受害人、限制受害人的人身自由等使受害人产生恐惧的行为。
(需区别于一般的夫妻吵架打闹)2、性暴力:是指加害人强迫受害人以其感到屈辱、恐惧、抵触的方式接受性行为,或残害受害人性器官等性侵犯行为。
3、精神暴力:是指加害人以侮辱、漫骂或者不予理睬、不给治病、不肯离婚等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折磨,使受害人产生屈辱、恐惧、无价值感等作为或不作为行为。
4、经济控制:是指加害人通过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收支状况的严格控制,摧毁受害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以达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的行为。
(需区别于家庭理财的具体分工)三、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现状据国务院《中国妇女的状况》白皮书介绍,目前,我国的离婚率为1.54‰。
反家庭暴力知识宣传材料精修订第一部分:介绍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的一人或多人对另一人实施身体、性、情感或经济上的虐待或控制行为。
这是一种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伤害的行为,常常被视为对人权的侵犯。
第二部分:了解家庭暴力的各个方面家庭暴力不仅限于身体上的虐待,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虐待:身体暴力是指使用肢体行为或武器对受害者进行伤害,如殴打、踢打、掐脖子等。
2.性虐待:性虐待是指通过强迫或威胁来使受害者进行不想要的性行为,例如强奸或性骚扰。
3.情感虐待:情感虐待是指对受害者进行恶意的言语、威胁、羞辱和侮辱,以削弱其自尊心和信心。
4.经济虐待:经济虐待是指限制受害者的经济独立性,例如控制他们的金钱、工作和财产。
第三部分:家庭暴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家庭暴力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身体健康问题:身体虐待可能导致受害者出现身体疼痛、骨折、内伤等健康问题。
2.心理健康问题:家庭暴力会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3.对儿童的影响:亲眼目睹或受到家庭暴力的儿童易受到长期的心理创伤,并可能在成年后复制和模仿暴力行为。
4.社会成本:家庭暴力导致受害者需要寻求医疗和心理治疗,同时还会增加警察和法律系统的负担。
第四部分:预防家庭暴力的方法1.提高意识:宣传家庭暴力的危害和后果,以及寻求帮助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关注度。
3.教育培训: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于家庭暴力的认知,包括如何辨别和干预。
4.法律保护: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力度,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第五部分:如何寻求帮助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困扰,以下是几种寻求帮助的方式: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改变家庭暴力的现状。
如果我们团结起来,提高意识并提供支持,我们可以为受害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消除家庭暴力的阴影。
让我们共同行动,为家庭暴力说不!。
反对家庭暴力,创建最美家庭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等方面的侵害。
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有五种:家庭暴力大致分为四种类型:⒈肉体摧残式。
如对家庭成员用推挤、拳击、扭臂、掐脖子、扇耳光、咬、掐、开水烫、火烧、用刀等手段及器械伤害,故意杀害、伤害、重度殴打、冻饿、性摧残等使受害人身体受到严重损害。
⒉精神迫害式。
用威胁、恐吓、辱骂、猜疑、恶意贬低、故意刁难等手段干涉配偶行动自由,尤其不得与其他异性来往,怠慢对方的感受及需要;捏造事实强加给家庭成员或四处宣扬,将第三者带及家中同居或发生性行为,使受害人精神极度伤害;实施冷暴力等。
⒊性虐待式。
违背配偶意愿强迫进行性行为,或强迫其进行难以接受的性行为方式,损伤其性器官,强迫拍摄淫秽照片或录相。
⒋虐待体罚式。
如经常对家庭成员进行打骂,有病不给治疗等,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如对家庭成员罚跪、强迫过度劳动、禁闭、限制行动自由等。
⒌经济虐待式:剥夺生活必需品,遗弃家庭成员,限制配偶花钱,夺走工资,扣留身份证件,禁止外出工作,禁止求医,在外赌博欠债,变卖家产。
案例:9岁的被害人张琼丹系上诉人向和平与张继云的亲生女儿;2011年9月16日,向和平在与张继云离婚后,独自抚养张琼丹。
因张琼丹不好好上学并多次离家出走,向和平为了教训张琼丹,让其好好读书,于2014年4月4日7时许,使用一根长约4米的尼龙绳及一根长约60厘米的棉绳将张琼丹捆绑在家中卧室的床脚处,并且不向张琼丹提供饮用水及食物。
自2014年4月4日7时起至同年4月9日18时期间,向和平每天早晨外出上班,晚上返回家中吃饭、睡觉,均未对张琼丹解除捆绑、提供水及食物,终致张琼丹死亡。
经鉴定,张琼丹系因生前长时间捆绑、饥饿、脱水及营养不良而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六盘水钟山区人民法院作出的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向和平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
向和平提出上诉。
贵州六盘水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上诉人向和平为达到教育被害人张琼丹的目的,用尼龙绳及棉绳捆绑张琼丹130余小时,在此期间未提供水和食物致被害人张琼丹因长时间捆绑、饥饿、脱水及营养不良而导致其死亡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2015年3月决定维持一审判决。
这是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
家庭暴力的特点: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当事人之间具有监护、扶养、寄养、同居等关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具有隐蔽性,取证难;恶化升级,后果严重,处罚偏轻。
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猥亵儿童、非法拘禁、侮辱、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遗弃。
二、家庭暴力的危害家庭暴力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破坏家庭关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案例家住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麒麟派出麒麟街道泉水新村小区的李文斌、乐燕是同居关系,家中有两个女儿,大女儿3岁是乐燕与其前男友所生,小女儿1岁同是乐燕与李文斌所生。
李文斌和乐燕均吸毒。
2013年3月李文斌因容留他人吸毒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
乐燕独自一人在家带两个孩子。
乐燕在夜总会上班,吸毒,经常不回家。
乐燕家在5楼,住6楼的邻居施春香有一天路过乐燕家听到有人拍门喊“妈妈,妈妈”。
施春香由于照看着家孙和外孙,就没在意此事。
大约晚上11时她睡觉前,仍然听到拍门的声音,而且里面的孩子用手将门锁拽的响,但就是打不开。
第二天早上5时许,乐燕家的大女儿竟然自己将门打开了跑到了楼下。
施春香送完孙子上学回到小区后,看到乐燕的大女儿光着上半身,下身穿着裤子站在小区保安处。
邻居给她包子吃,并把她送回家说她家还有一个更小的妹妹,大人经常不在家。
施春香因为孩子拍了一晚上的门而没有去帮助而深深自责,就想着给她们提供帮助。
有一次,施春香看到乐燕总不给小女儿换尿不湿,就跑到乐燕家,让给小女儿换尿不湿。
尿不湿取下来后,一股恶心的臭味扑过来。
孩子的下身4处溃烂。
她说赶紧用毛巾洗洗,乐燕说没有毛巾。
施春香立刻回到家里,找来了红霉素眼药膏拿到乐燕家,让乐燕给孩子涂药。
施春香对乐燕说,下次出去的时候不要将门锁住,我们邻居可以也照看孩子。
乐燕立即提议,将房门的钥匙留在施春香处。
施春香经常帮助照顾孩子,有一次她发现乐燕连续好几天没有回来,害怕了,就把钥匙还给了乐燕。
乐燕家的对门邻居张宇,有一天下午,一女子突然有人敲他的门,张宇打开门后看到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子,后来张宇才知道她是对面女主人乐燕。
乐燕这次是来借大米的,“你随便拿吧”,张宇说。
乐燕就开始挖袋子里面的大米。
从此乐燕一发不可收拾,“米、面、油、盐、菜”啥都借,一般是下午3、4点的时间来借的较多。
张宇分析,乐燕晚上经常外出,到天亮才回来。
然后一觉睡起来开始借东西做饭吃。
乐燕还有的时候也来借烟抽。
在以后的接触中,张宇逐渐了解到,乐燕是邻居两个孩子的妈妈,在夜总会上班,但是乐燕很少回家。
2013年2月底,李文斌因为吸毒被警方抓走后,乐燕就很少回来了。
对乐燕家的情况,当地社区和派出所都是了解的。
曾有人提议把两个孩子送孤儿院,但因其有父母,不符合条件送不掉。
李文斌被抓后,社区决定每月拿出800元钱用于救助乐燕和两个孩子。
这笔费用是交给片警监管的,片警每一周或10天去乐燕家了解一次情况。
2013年6月21日9时许,南京市江宁区麒麟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平元上门走访时,发现家中无人应答,乐燕手机处于关机状态。
王平元觉得事有蹊跷,便叫来锁匠将门打开,发现两名幼女一个在门边,一个在床边,均已没有呼吸。
此时距李文斌刑满释放还有2个月另10天。
2013年9月18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乐燕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造成两个孩子死亡的祸根是毒品。
数年前,李文斌所在的村庄进行拆迁安置,李文斌有两套房还有补偿款,可是在毒品的摧毁下,家里的一件件东西都被变卖。
最后,连自己的女儿也没有保住。
三、反对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我国目前与治理家庭暴力有关的法律有:刑法、刑事诉讼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15年3月2日发布《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对家庭暴力重拳出击。
重要的措施有:㈠保护被害人安全和隐私。
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应当首先保护被害人的安全。
通过对被害人进行紧急救治、临时安置,以及对施暴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判处刑罚、宣告禁止令等措施,制止家庭暴力并防止再次发生,消除家庭暴力的现实侵害和潜在危险。
㈡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哺乳期妇女、重病患者特殊保护。
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情况,通过代为告诉、法律援助等措施,加大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哺乳期妇女、重病患者的司法保护力度,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㈢立案方面。
⒈家庭暴力被害人及其亲属、朋友、邻居、同事,以及村(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妇联、共青团、残联、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单位、组织,发现家庭暴力,有权利也有义务及时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控告或者举报。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报案人、控告人和举报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行为的,应当为其保守秘密,保护报案人、控告人和举报人的安全。
⒉公安机关在处理人身伤害、虐待、遗弃等行政案件过程中,人民法院在审理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纠纷等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注意发现可能涉及的家庭暴力犯罪。
一旦发现家庭暴力犯罪线索,公安机关应当将案件转为刑事案件办理,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属于自诉案件的,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应当告知被害人提起自诉。
⒊公安机关在处理人身伤害、虐待、遗弃等行政案件过程中,人民法院在审理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纠纷等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注意发现可能涉及的家庭暴力犯罪。
一旦发现家庭暴力犯罪线索,公安机关应当将案件转为刑事案件办理,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属于自诉案件的,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应当告知被害人提起自诉。
㈣定罪处罚方面⒈依法准确定罪处罚。
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猥亵儿童、非法拘禁、侮辱、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遗弃等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家庭暴力犯罪,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严格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对于同一行为同时触犯多个罪名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⒉依法惩处虐待犯罪。
采取殴打、冻饿、强迫过度劳动、限制人身自由、恐吓、侮辱、谩骂等手段,对家庭成员的身体和精神进行摧残、折磨,是实践中较为多发的虐待性质的家庭暴力。
根据司法实践,具有虐待持续时间较长、次数较多;虐待手段残忍;虐待造成被害人轻微伤或者患较严重疾病;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哺乳期妇女、重病患者实施较为严重的虐待行为等情形,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虐待“情节恶劣”,应当依法以虐待罪定罪处罚。
⒊准确区分虐待犯罪致人重伤、死亡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犯罪致人重伤、死亡的界限。
对于被告人虽然实施家庭暴力呈现出经常性、持续性、反复性的特点,但其主观上具有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故意,持凶器实施暴力,暴力手段残忍,暴力程度较强,直接或者立即造成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⒋依法惩处遗弃犯罪。
负有扶养义务且有扶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年幼、年老、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危害严重的遗弃性质的家庭暴力。
根据司法实践,具有对被害人长期不予照顾、不提供生活来源;驱赶、逼迫被害人离家,致使被害人流离失所或者生存困难;遗弃患严重疾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遗弃致使被害人身体严重损害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情形,应当依法以遗弃罪定罪处罚。
⒌准确认定对家庭暴力的正当防卫。
为了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对正在进行的家庭暴力采取制止行为,只要符合刑法规定的条件,就应当依法认定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行为造成施暴人重伤、死亡,且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案例:方某和姚某在是夫妻关系,两人生育有四个子女,在温州某鞋厂务工。
从2013年方某开始有外遇之后便对姚某实施多次家暴,并与提出离婚。
2013年12月30日,方某在棋牌室接到第三者的微信,被姚某戳穿了,方某直接拿开水泼过来,之后抓起姚某的头发撞倒地上。
头上撞了个大包。
虽然遭受拳打脚踢,在法庭上,姚某却表示“从来没有想过报警,觉得是家庭内部问题。
”出庭作证的两位亲友也表示“是夫妻之间的事,没有想过报警”。
2014年8月17日凌晨,姚某忍无可忍之下便在浙江省温州市某鞋厂三楼员工宿舍内持铁棍猛击方某头部数下,又持菜刀实施割颈,致其当场死亡。
案发后姚某向公安机关投案。
2015年3月5日,温州中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姚某杀夫一案,并当庭作出判决,姚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