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1
- 格式:ppt
- 大小:11.40 MB
- 文档页数:26
《初中美术素质测评指导手册》习题中国>欣赏·评述(七年级上)■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一、单选题1.“半身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这是()代画家()为自己的画作《墨葡萄图》(右图)题的一首七绝诗。
A.明代徐熙B.五代黄荃C.明代徐渭D.明代徐渭2.清代画家恽寿平在作品中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这种画法被称为(下图)()。
A.没骨法B工笔法 C.写意法D淡彩法3.现代画家陈之佛的花鸟画既严谨规矩,又活泼自然,构思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下面()是他的代表作品。
A.《蟹篓图》B.《花卉册》C.《松龄鹤寿图》D.《双喜图》二、判断题1.宋徽宗时代是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2.中国的花鸟画到了明代发展为以徐渭为代表的工笔画派,强调借物抒情。
()中国>欣赏·评述(七年级下)■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单选题1.唐代画家()的《历代帝王图》,记录了从汉代至隋代13位帝王的肖像。
A.张萱B.韩幹C.顾恺之D.阎立本2.南唐画家中所作的()用长卷记录了大臣在家大宴宾客、听乐观舞的场面,是一幅杰出的人物画作品。
A.《洛神赋图》B.《小庭婴戏图》C.《韩熙载夜宴图》D.《女史箴图》大红、碧监、金,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画家董希文在油画作品()中,借鉴了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画中大红、碧蓝、金黄,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女娲补天图》B.《开国大典》C.《江山如此多娇》D.《占领总统府》二、判断题1.《免胄图》是一张表现金戈铁马的大写意作品。
()2.徐悲鸿的《九方皋》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
()3.《洛神赋图》是西晋画家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文学名篇《洛神赋》创作的人物画杰作。
()中国>欣赏·评述(八年级上)■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一、单选题1.北宋画家范宽所画的()表现了北方山水雄壮的自然风光A.《溪山行旅图》 3.《容膝斋图》 C.《云峰树色图》 D.《早春图》2.《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的作品,表现的是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
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各种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
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雕塑艺术。
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的精湛工艺,皇家的喜好与民间的品味,朝代的更迭,儒、释、道的兴衰,哲学思潮的传播,社会风尚和社会阶层的转变,民族文化的交汇,中外文化的碰撞……这些都直接反映在雕塑上。
中国雕塑体现了民族历史的发展轨迹,并形成了独特的传统。
一、教学路径中国的雕塑艺术如同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一样,也是注重表现对象的神韵,而不是偏重于再现对象的形状,具有本民族的美学特征。
在突出对象的神态和气质方面,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韵,而不像西方雕塑追求形象的逼真。
这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审美特征,也是教学中应向学生讲述、渗透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准确把握古代雕塑艺术的情致和意蕴。
二、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工艺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有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说唱俑》1. 基本信息:东汉,四川成都出土,高5 5 厘米。
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欣赏评述时间:9 月3日
课题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总第 1 课时
课标解读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雕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
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
目标要求1.使学生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中国雕塑艺术的方法。
2.让学生从感受形象人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埋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3.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中国雕塑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
着重介绍秦始皇兵马桶、霍去病墓前
雕塑、六朝陵墓雕塑、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奉先寺等典型地域的代表性作品。
2.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征。
教法学法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评价法
评价任务说说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类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情景创设】
1、提问式导入:(提问贯穿整节课,问题解决,即是课的结束。
)
☆什么是雕塑?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称作是雕塑?
☆你对中国古代雕塑了解多少?可以给同学们举些例子吗?。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各种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
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雕塑艺术。
中国雕塑体现了民族历史的发展轨迹,并形成了独特的传统。
也是教学中应向学生讲述、渗透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准确把握古代雕塑艺术的情致和意蕴。
二、课时:本课根据内容设定为2~3课时。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了解秦汉时期中国雕塑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石雕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触摸、交流,使学生了解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不同风格,了解雕塑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科的学习使学生能感受我国雕塑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雕塑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秦汉时期雕塑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了解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风格特点、汉代雕塑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4个兵马俑精仿雕塑作品。
学生准备:教材,通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四、过程与方法1、导入阶段:师:老师最近去了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的艺术作品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我拍了一些照片和大家分享一下。
(多媒体出事图片:本地大台山风景区中的部分雕塑作品)生:异口同声的说出:大台山风景区师:那刚才老师提到的艺术作品是什么呢?生:雕塑师:雕塑作品在大台山风景区随处可见,你能说出还在那里见过雕塑作品吗?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生:思考并回答师:小节:雕塑是用各种可塑、可雕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
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苏少版美术九年级上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知识点第一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1.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式的总称,它以各种可塑的、可雕可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2.《说唱俑》东汉四川成都出土高55厘米汉代人物俑的代表作3.《铜奔马》东汉甘肃威武出土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
4.《秦始皇陵兵马俑》(陶俑)陕西临潼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等身高的陶俑群,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陵墓雕刻:●《立马》(也称“马踏匈奴”,霍去病墓前石刻)汉代石雕依据原石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霍去病墓前石刻采用了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是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成组石雕。
●《萧景墓辟邪》六朝南京六朝陵墓雕刻:帝王陵的石兽——天禄和麒麟王公贵族墓的石兽——辟邪●《萧景墓前神道石柱》六朝南京6.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①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唐),中国佛教雕塑的顶峰②云冈石窟——释迦摩尼像(北魏),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西域佛像的艺术精华。
③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尚存洞窟735个,彩塑2000多身,犹如一个巨大的“沙漠画廊”。
④麦积山石窟6.现代雕塑:《艰苦岁月》潘鹤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浮雕》滑田友、冯法祀《英勇就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唐大禧等《五月的风》——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作品以青岛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这一主题展示了岛城的历史足迹。
《五羊雕像》尹积昌、陈本宗、孔繁伟(广州市的标志)第二课《灵动的生命》1.雕塑是以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来表达情感,手捏、刀刻、粘贴等都是雕塑的表现手段,也是雕塑的基本语言。
2.《青铜立人像》古蜀国成都金沙遗址出土3.《舞蹈演员》(雕塑)1922 德加(法国)综合使用了多种实物材料4.《男子头像》1886罗丹(法国)5.《母与子》1956 亨利.摩尔(英国)夸张变形近乎于抽象的造型6.雕塑的制作方法7.材料的新生命:普通的日常用品,只要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就会成为一件艺术品,获得别样的生命。
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苏少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中国雕塑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3.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雕塑艺术的能力;4.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难点:掌握中国雕塑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雕塑作品,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基本认识,准备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0分钟)从商代青铜器到唐代石窟雕刻,介绍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到中国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
3. 雕塑的基本构成要素(20分钟)讲解雕塑的基本构成要素:形体、比例、姿态、表情等,让学生了解雕塑作品的组成结构和特色。
4. 中国雕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30分钟)介绍中国雕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包括正面、侧面、背面等不同角度的雕刻,以及刀法、捏法、切削法等不同雕刻方式。
5. 欣赏和表达(25分钟)以雕塑作品为例进行欣赏,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看法,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思维,创作一件自己的雕塑作品。
6. 总结归纳(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回顾,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2.作业评估:设计一个雕塑作品并附文案。
五、拓展延伸1.参观当地的雕塑艺术馆或博物馆;2.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雕塑艺术的更多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雕塑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中国雕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等方面,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雕塑艺术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雕刻技法的理解速度较慢,需要更好的引导和练习。
以后可以加强相关技法的教学和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雕塑艺术的基本技能。
初中美术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
方法与过程:通过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感受,教师引导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美术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雕塑艺术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课程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和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中国雕塑艺术
导入:说起雕塑人们都会如数家珍的说出《大卫》、《维纳斯》古希腊米隆的《掷铁饼者》、《思想者》等等西方雕塑作品。
但同时也让我想起一句话,现代很多中国雕塑系学生去西方学习雕塑艺术,一位美国雕塑家这样说:“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
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名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西方雕塑不可及的地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成就,到底好在哪里,美国雕塑家为什么那么说?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雕塑?
一、雕塑:是雕刻与塑造的总称,它是用可雕、可塑、可刻的各种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的能够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情感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九年级美术学科中考知识点梳理九年级上:第一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1.雕塑: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式的总称,它以各种可塑的(如黏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2.《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
3.《说唱俑》①时代:东汉②出土:四川成都③艺术特色:我国汉代人物俑的代表作品。
4.《秦始皇陵兵马俑》①时代:秦代②出土:陕西临潼③艺术特色: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立马霍去病墓前石刻》①时代:汉代②艺术特色:采用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6.我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7.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座佛像,堪称中国佛教雕塑的顶峰。
8.释迦摩尼像①年代:北魏②位置:云冈石窟③艺术特色:展现了北魏佛像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风格。
其雕刻技艺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西域佛像的艺术精华,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9.现代雕塑: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京的《英勇就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山东青岛《五月的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是新世纪青岛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五羊雕像》是广州市的标志和象征。
《艰苦岁月》作者潘鹤,表现战争的艰苦和革命的乐观精神。
第二课《灵动的生命》1.雕塑的基本语言:手捏、刀刻、粘贴等。
2.《舞蹈演员》①作者:德加②国家:法国3.《男子头像》①作者:罗丹②国家:法国③艺术特色:突出人物心理描绘4.《母与子》①作者:亨利·摩尔②国家:英国第三课《有趣的夸张》1.经典动画作品:《小蝌蚪找妈妈》(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作品)《大闹天空》、《哪吒闹海》2.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的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画面。
扬中树人教案课题第1课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课型新授课时三课时主备人陆叶学情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各种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
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雕塑艺术。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工艺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有深入的认识。
教法学法自主探索法、合作学习法、故事引趣法、拓展延伸法。
辅助教学设备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阶段准备一件兵马俑模型,让同学闭上眼睛摸一摸、猜一猜,引出课题。
中国雕塑艺术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七千多年前。
中国物质和精神的发展、政治思想直接影响到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作品静静地屹立着,默默地讲述着曾经发生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触摸历史,探索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二、新授阶段(一)秦始皇陵兵马俑1.思考:秦朝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多媒体放映《诗经》的一段文字,了解秦军士兵的情感。
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因为古代人认为“事生如事死”,死后的世界同样重要,所以盛行厚葬的风俗。
秦始皇兵马俑就是秦始皇的陪葬,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
2.观察:多媒体放映秦始皇陵兵马俑全景,你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3.对比:三件不同官级的武士俑作品,猜猜哪个官级最大?从哪里看出来?结论:兵马俑真实再现了每个细节,如发式、铠甲甲片、乳丁、缝缀线等,都一丝不苟地刻画出来,体现了秦代雕塑家写实的功力。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
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导入:什么是雕塑?引出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成就非常高,尤其体现在中国古代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上。
雕塑是指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展开:1、陵墓雕塑:教师分析:古人认为,人有灵魂,灵魂不死,通过陵墓,进入天堂。
自秦汉以来盛行厚葬。
思考:中国古代的历史传统?教师分析:(1)看作品《汉霍去病墓雕刻》(内容)雕刻的是什么?(主题)为什么这样雕?(理解)体现霍去病墓雕刻的特点。
(2)作品《秦始皇兵马俑》请学生给大家讲解。
归纳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宗教雕塑:教师介绍宗教雕塑的含义。
小结:中国雕塑艺术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原因。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
艺术气势恢宏,以意境取胜,属于感性的作品,在作品特点上似大写意,没有过多的细节刻画,整个石雕圆浑、稳重,使人越看越感觉到其潜藏着的内在力量的磅礴气势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节刻画。
形体比例准确,形象栩栩如生,多种的刻画手段集于一身绘塑结合的技法为中国古代雕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
2020年扬州市艺术中考知识点一、音乐学科内容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与乐同行》:音乐常识:1.人声分类(童声、女声、男声)。
2.音符的种类。
第二单元《中国龙吟》演唱歌曲:《龙的传人》。
音乐欣赏:1.《金蛇狂舞》:了解曲作者聂耳,及演奏形式(民乐合奏)。
2.《红旗颂》:听辨号角主题和红旗主题。
音乐常识:1.京剧:了解“板”、“眼”;了解京剧主要伴奏乐器(京胡)。
2.附点音符:了解附点音符。
第三单元《茉莉芬芳》音乐欣赏:1. 歌剧《图兰朵》选段:作曲家(普契尼)。
2.了解《图兰朵》与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联系。
音乐常识:民歌的分类(小调、山歌、劳动号子)。
第四单元《奥运之声》中音竖笛:《我和你》第一声部前八小节。
音乐常识:1 . 了解各种力度记号。
2 . 常见演唱形式(一),了解各种演唱形式并能够听辨。
第五单元《故乡歌谣》音乐欣赏:《思乡曲》:作曲家(马思聪),了解乐曲主题一,能够听辨小提琴音色。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春天的旋律》音乐欣赏:《春之声圆舞曲》了解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能够听辨第一圆舞曲的主题一。
音乐常识:1. 莫扎特了解作曲家莫扎特及其代表作品(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等)。
2.曲式常见歌曲曲式结构为一段体(A)二段体(A+B)、三段体(A+B+A)。
3.常用变音记号。
4.常用指挥图式。
5.了解圆舞曲(音译“华尔兹”,3/4拍)。
第二单元《乐音传情》中音竖笛:《友谊地久天长》前八小节音乐欣赏:《流水》古琴独奏;了解古琴(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唱歌曲:《杨柳青》音乐欣赏:1.《二泉映月》了解曲作者华彦钧;能够体验作品情绪(似泣非泣、似怒非怒);能够听辨乐曲主题旋律。
2.《紫竹调》能够听辨乐曲的主旋律。
音乐常识:1.了解民族乐器分类表;2.能够辨识常见民族乐器。
第四单元《梨园漫步》音乐常识:1.了解京剧(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剧种,形成于北京,是我国国粹);▲2.扬剧是的扬州的地方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