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闸体区域加密控制网测量成果表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编写:韩国卿校核:肖坤审核:陈勇京沪高速铁路工程三标段六工区测量队二00八年四月四日六工区八局加密控制网DK534+436.85~DK541+581.15一、工程概况:京沪高铁济南至徐州段DK534+436.85~DK541+581.15铁路线位于山东省济宁地区,全长7144.3m,沿线包括辽河1号特大桥、韦庄大桥、韦庄特大桥三座大桥和DK537+955.96~DK538+809.39、DK539+174.67~DK539+949.50、DK540+804.96~DK541+581.15三段路基。
DK534+436.85~DK541+581.15铁路线附近分布有大片杨树林、果园和麦地,测量通视条件极差,铁三院用GPS做的CPⅠ和CPⅡ级控制网,其大部分控制点之间不能互相通视。
因此,为有效保障桥梁整体结构施工测量的控制精度及放样方便,施工的顺利进行,对CPⅠ和CPⅡ级GPS控制网点进行加密。
目前DK534+436.85~DK541+581.15铁路线附近设计院提供的CPⅠ和CPⅡ级控制点有:CPⅠ5003、CPⅠ5004、CPⅠ5005、CPⅠ5006、CPⅠ5007、CPⅠ5008、CPⅡ5003、CPⅡ5004、CPⅡ5005、CPⅡ5006、CPⅡ5007、CPⅡ5008、CPⅡ5009、CPⅡ5010。
二、技术要求及方案:本次对CPⅠ和CPⅡ级GPS控制网点进行加密,采用GPS控制加密网,采用WGS84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经度:117度18分,投影面大地高程:70m ,高程异常:0m ,X0=1234km,Y0=500km。
布测方法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进行。
加密GPS控制点均布设于路线外两侧,距线路中线50~200m处,在方便施工定位的原则下,尽量采用长边,点间距控制在400~700m,在无法避免使用短边时,观测时更加谨慎。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
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
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1.收集资料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
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
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衡水冀州段控制网复测加密成果报告一、概述本标段位于河北衡水冀州境内,大型建筑物三座(东羡节制闸、冀马渠引水闸、东羡涵洞),桥梁四座,大小建筑物总共7座。
二、测量时间及作业依据1、我项目部于2015年12月12日进行外业观测并作数据校核,并与2015年12月24日进行内业计算。
2、施测依据本次对施工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依据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工程河北直管段E级GPS网成果表》。
引用的技术要求依据: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2003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3、《水利水电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4、《国家三、四等水准规范》GB12898-1991三、平面及高程系统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3°分带。
高程采用1985高程基准。
四、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1)、我项目部测量队在工区内共复测业主、监理提供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河北直管段衡水冀州段E级GPS网成果表》中的6个控制点,并根据现场情况做了24个GPS加密控制点。
(2)、平差处理1)、平差软件:平面控制E级GPS网采用南方公司的南方GPS数据平差软件进行解算,技术指标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
2)、基线统计:外业观测结束后首先对观测基线进行处理,当基线满足限差要求时,说明组成基线向量网的所有基线解算质量合格、成果可靠。
否则,需删除不好的卫星、时间段,并剔除含有粗差的基线边,不让其参与平差。
3)、平差首先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控制网三维无约束平差,以评定网的内部附合精度。
4)、约束平差以E023、E028两个点为起算数据,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2、高程控制测量(1)、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导线测量。
五、测量仪器设备所有使用仪器均经过测绘仪器计量鉴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限内,可用于相应等级精度要求的测量工作。
XXX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工程施工控制网测量成果报告一、工程概况本工程XX路(XX北路)北起XXX大街,南至XX北路,道路全长约 1.39km,宽42m。
XXX路北起黄堂东路,南至XXX大街,道路全长约0.43km,宽20m。
XX路(XX路)西起XX路,东至XX路,全长约0.15km,宽38m。
XXX路(XX 路)北起XX大道,南至XX大道,道路全长约1.24km,宽16m。
纵三路(XXX 路)北起XXX路,南至XX路,全长约1.92km,宽16m。
纵一路(XX路)北起XX路,南至XX路,道路全长约0.38km,宽16m。
XXX路(XX路)北起XX路,南至XX路,道路全长约0.37km,宽16m。
工程范围沿线相交道路主要有:XXX大街、XXX路、XXX路、XXX路(XX 街)、XXX路(XXX路)、XX路、XX大道(XX大街)、XX路、XX路(XX 路)、XX路(XX街)、XX路(XX路)、XX路(XX路)、XX路(XX路)、XX大道。
1、XX路:本次招标的XX路为南北向城市主干路,南起XX北路,经现状XX路、跨越XX河,北至XXX大街,设计起点桩号为QD XX K0+000,设计终点桩号 ZD XX K1+390.110,全长 1390.110m。
全线共设 3 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 R1=2100m、R2=1000m、R3=2000m,线形指标满足设计速度50km/h规范要求的不设超高和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要求。
2、XX路:本次招标的XX路为南北向城市支路,南起XX路,经XX路、XX东路、XX路、XX路、XX大道、XX路、XXX路,XXXX南路,设计起点桩号为 QD XX K0+000,设计终点桩号ZD XX K1+940.210,全长1940.210m。
全线共设6组平曲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R1=150m、R2=R3=R4=400m、R5=300m、R6=500m,线形指标满足设计速度20km/h 规范要求的不设超高和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要求。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沙河南~黄河南(委托建管项目)郑州2段工程第四施工标段合同编号:HNJ-2009亿2/SG-004加密控制点(GPS)测量报告书批准: 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_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郑州2-4项目部二O—二年^一月二十二日南水北调郑州2-4标加密控制点成果汇总表施测单位: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郑州2-4标项目部测量组一、说明本标段为郑州2段第四施工标段,设计桩号为SH(3) 197+408.1 〜SH(3)201 + 188.4, 标段长度3.78km,标段内共有分水口门1座,抽排泵站4座。
1 .本标段控制网现状本标段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控制点有:C等5个,分别为HML515. II ML516. II ML517. II ML518. II ML519,其中HML517 为高程控制点;D等3个,分别为DMDB1. DMDB2.DMDB3,除以前上报过3个D等点已不存在外,H ML517、HML518 也被当地开挖破坏。
本次在新开挖马道部位加密新控制点,并对布置在已防护好的马道上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我项目部采用中海达V8(GPS) 进行静态测量,解算出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控制网采用精密水准仪,按照三等水准测量的标准,测出各高程控制桩的高程。
目的是检验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有无粗差。
2.控制测量的依据1 《工程测量规范》( GB 0026 -2007 );3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17942-2000 )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91 )5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 GB/T15314-94 )6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003-06-01 )8 《施工测量控制程序》9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 本工程合同文件、图纸3、仪器设备中海达V 8GPS接收机,基线测量的精度可达±( 5mm +1 X 10-6D ) , D为基线长度,以公里计。
xxxx项目施工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Xxxxxxxxx项目部2012年12月目录1 工程概况 (1)2 技术依据 (1)3 人员组织和测量仪器配备 (2)4 测量基准及已有资料的利用 (2)5 测量复测内容 (3)5.1 平面控制测量 (3)5.1.1 外业观测 (3)5.1.2 数据处理 (5)5.2 复测成果与原测成果比对分析 (6)6 复测提交资料 (7)7 结论和建议 (8)1 工程概况xxxx项目工程采用全程主线高架+地面道路改建的双层建设的总体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60m。
主线高架桥桩号为K12+625——K13+432,主线高架桥全长807km,桥宽26m,起点中心坐标(X=378783.697,Y=528081.651),西与顺接,向东跨越巡司河街、复兴街后右转,沿津水路中心布线,至首义南路路口以西顺接东侧高架桥,终点中心坐标(X=378721.093,Y=528858.633)。
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桥梁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本次复测是按同等级精度规范要求,对勘察院提供的《施工控制网成果》和施工单位提供的《加密控制网成果》进行复核测量,包括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两个部分。
通过对施工控制网成果的复测,用复测成果坐标与原网成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控制网中各点进行稳定性、准确性及可靠性评价,提出对拟用于本工程的控制点的使用、保护和监测的建议和要求。
2 技术依据本次测量拟采用下列主要依据和技术规范:⑴《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⑵《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⑶《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⑷《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⑸《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⑹《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⑺《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⑻勘察院提供的《道路、桥梁工程控制网成果》⑼施工单位提供的《加密控制网成果》3 人员组织和测量仪器配备为了高质有效的完成本次控制网复测工作,监理部精心组织了包括1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2名技术工人在内的测量作业队伍。
从化至东莞高速公路工程十三标段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一、任务内容1、由于本标段桥梁已准备进入施工上部结构及部分路基已成形,加上近来连续受雨水天气影响,部分导线水准点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测量精度、施工,所以对本标段水准点及导线点进行复测、加密,以便于后期施工测量控制工作。
2、本次测量复测工作于2013年4月14日开始,4月26日完成。
参加复测人员均由测量监理及其他四名测量人员组成。
3、本次水准复测加密, 分二条线,第一条以原设计水准点GE32(12标界内)联测到水准点GD156-1(原设计给的点东深二路桥上).从中根据施工控制所需在本标段内加密施工水准点.总计24个点,其中第一条线加密新点9个,原有水准点8个;第二条以水准点GE33为起点和终点的闭合水准网,围绕塘厦互通共计7个水准点。
4、本次导线加密复测,分二条线,第一条以原导线点GE32和GE33为起始边,中间加密复测ZX2、K3、K5、K6、K7-1、GE37-5、GE37-2、GE37-4、GE37-3、GD33-1、K9 、FG8、GD33-2共13点,附合至原导线点GD156-1和GD155-1;第二条以主线导线点GE32和GE33为起始边,中间加密复测ZX2、K3、TX1、TX6、GE36-4、K4-1、K4共计6个点,闭合至主线导线点GE33。
二、主要作业技术依据及其成果分析。
导线测量及水准测量严格根据《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中一级导线及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对测量成果整理并进行导线平差计算后,测量精度导线符合一级导线、水准符合四等水准精度要求(精度数据见后面各表:主线进行的近似平差,其中测角闭合差12.93″<10√15=38.73″,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为1/22406,小于允许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5000。
塘厦互通进行的严密平差,其中测角中误差为3.3″<5″,相对闭合中误差为1/198943,小于允许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5000。
《B.1.2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位置、高程、角度、距离等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和成果。
这些测量成果为工程施工提了重要的技术依据,是确保建筑物质量、安全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报验表》是施工单位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控制测量成果及保护措施进行审查的用表。
一、法律法规依据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第5.2.5条: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复核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测量成果及保护措施,签署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报送的施工测量放线成果进行查验。
2、《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在监理人的义务条款中关于监理的工作内容包括:查验施工承包人的施工测量放线成果。
3、《工程测量通用规范》第2.3.1条:工程测量任务实施前,应进行项目技术设计,并形成项目技术设计书或测量任务单。
项目技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应根据项目合同及其约定的技术标准,确定项目任务以及成果的内容、形式、规格、精度和其他质量要求。
⑵应确定项目实施所用技术标准、作业方法、仪器设备、软件系统以及质量控制要求。
⑶应优先利用已有控制测量成果。
已有控制点使用前,应对其点位及平面坐标、高程进行检查校核。
4、《工程测量通用规范》第2.3.2条:工程测量所用仪器设备和软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⑴需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进行检定,并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⑵仪器设备应进行校准或检验,当仪器设备发生异常时,应停止测量。
⑶软件系统应通过测评或试验验证。
二、涉及测量人员岗位资格的相关规定1、《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停止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统一考核发证工作的通知》(建办人(2018)60号)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职业资格清理规范相关要求,按照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反馈意见,经研究决定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停止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现场专业人员统一考核和发放《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合格证书》。
1.设计桩点情况 (2)2 .加密复测技术依据 (3)3 .加密复测工作内容 (3)3.1 加密复测范围 (3)3.2 加密复测精度 (4)4 .加密复测工作的展开 (5)5 .坐标系统 (5)6 .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 (5)6.1 加密复测实施 (5)6.2 数据处理 (9)6.2.1 基线解算要求 (10)7 .施工控制点加密复测精度分析 (11)8 .复测结论及成果使用说明 (16)9 .平面补桩成果表 (17)10 .高程复测及加密成果 (18)11 .测量过程的注意事项 (22)附件一,资质证书 (23)附件二:主要人员资格证件 (25)附件三: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25)贵开路线位于贵阳市境内东北部,起于贵阳北站,经长昆线贵阳东站后,途经水田镇、羊昌镇、南江(哨上)乡,终点位于开阳县城附近。
其中:新建铁路贵阳至开阳线铁路工程,贵开铁路第一项目标段包括正线贵阳东站长沙端( DK0+000 )至磨槽石隧道( DK14+109 )( DK3+700 之前为摆布单行线);联络线为贵阳北( LgDK1+200 )至贵阳东站( LgD2K11+313.9 )。
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上,属高原岩溶地貌,主要山峰、河谷走向与大的地质构造线一致,呈南北向展布。
宽坦的背斜形成山岭,向斜狭窄形成河谷,为典型的隔槽式褶皱山区。
岩溶地貌在路线占领主导地位,以溶蚀峰丛沟谷为主,次为溶丘洼地及构造剥蚀中低山区。
海拔高程在 1000 ~ 1400m 间,普通相对高差 100~200m ;在褶曲翼部,由于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岩溶地貌呈带状展布,多为低缓的蜂丛谷地,在挨近分水岭、构造影响强烈处形成尤如侵蚀地形普通的深切“V”型峡谷。
按业主和技术方案要求,贵开线施工平面控制网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GPS 四等精度要求建网。
本标段设计院平面控制桩 CPI 桩点 12 个,除 CPI02 被破坏后,其余桩点现场经勘查后情况完好;CPII 桩点 7 个,除 CPII02、CPII01、CPII310 被破坏后,其余桩点经现场勘查情况完好。
XX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裕华路110kV地铁站输变电工程控制测量技术成果报告中铁电气化局集团XXXX地铁1号线14标段项目经理部2014年12月测量技术成果报告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校核:编写:主要参加人员:X晓亭X凯凯X进财X航天报告编制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XXXX地铁1号线14标段项目经理部目录1 概述11.1工程概况11.1.1地理位置11.1.2新建电力隧道及施工井概况12 技术依据及平面坐标系统22.1技术依据22.1.1 测量技术依据22.1.2 现有成果资料22.2平面及高程坐标系统32.3测量仪器33 导线控制网测量3 3.1导线控制网简介33.2导线控制网数据处理43.3导线控制网坐标成果表44 高程控制网测量5 4.1高程控制网简介54.2高程控制网数据处理6附件1 控制点平面布置图71 概述1.1工程概况1.1.1地理位置裕华路110kV地铁站输变电工程电力隧道为裕华路110kV主变电站配套电缆通道,裕华路110kV主变电站由留村、仓丰两座城市电网高压变电站引入两路110kV电源。
220kV留村站出线,留村站至闽江道已有隧道160米。
沿闽江道向西至京珠高速东侧新修暗挖隧道,留村—珠峰大街2.2×2.45隧道1415米,断面为2.2×2.45米;珠峰大街—京珠高速隧道1035米,断面为1.9×2.2米;由闽江道沿京珠高速东侧至裕华路主变电站,新修1回预制直埋沟,长约1170米。
220kV仓丰站出线,仓丰站出线沿仓丰路、裕祥路、南二环至雅清街为已有隧道,长度约4900米,自雅清街沿南二环北侧、东二环西侧至槐安路新修隧道长约2830米,断面为2.2×2.45米;沿槐安路北侧、至京珠高速东侧新修隧道长度约1540米,1.9×2.2米;施工井及通风井采用旁引式。
由槐安路与京珠高速交口向北沿京珠高速东侧至海世界变电站,新修1回预制直埋沟,长约1570米。
关于控制点复测及加密成果的报告X225线第二标段及秋宝南路工程总监办:我部已完成了X225线秋湖路口至坑梓段公路改建工程第二合同段(K17+200~K19+818.531)及秋宝南路改建工程(K0+000~K1+896.379)控制点复测及加密工作,现上报控制点复测及加密成果,请复核。
附件:控制点复测及加密成果资料年月日X225线第二标段及秋宝南路改建工程控制点复测及加密成果资料施工单位: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时间: 2010 年 8 月 15 日目录一.总说明二.控制网平差报告三.闭合差统计报告1.导线点方向观测、平差成果表2.导线点距离观测、平差成果表3.导线点平面点位误差统计表4.导线点间误差表(平差计算精度评定表)5.控制点复测、加密成果表四.全站仪测角、测距记录表五.导线点复测成果对照表六.水准点测量记录表七.水准点复测成果对照表八.导线点线路布置图九.仪器鉴定报告总说明一.概况本项目分为两段,其中秋宝路合同段起点位于县道X225线K17+200处,终点位于秋长镇与深圳市龙岗区坑梓街道办事处交界处,全程2618.531米;秋宝南路起点与县道X225县K19+383相接,终点与惠阳区秋长街道沿湖村相交,全程1896.397米,两段均为旧路改造。
主要工作项目有:1.原有控制点的复测与分析。
2.加密平面导线控制点与加密高程控制点。
为此,我项目部组织专门力量,其中工程师二名、助理工程师一名、技术员及技术工人共7人通过现场踏勘调查,认真研究制定了复测、加密方案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积极组织实施。
二.测量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3.惠阳区秋宝南路改建工程及X225线秋湖路口至坑梓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设计图(二标)4.设计提供的导线点成果、高程成果及技术资料三.仪器设备及检定本次复测所用仪器工具均按有关技术要求送广州市烈图仪器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检校,为了确保成果质量,对于全站仪、水准仪,再测前及侧后进行了相关项目的自检和校正。
30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测 绘 工 程1 RTK 具体作业过程GP S RT K动态定位技术效率高,可以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能够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
基本形式是:1台基准站接收机和1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以及用于数据传输的电台,在RT K作业模式下将一些必要的数据输入GPS控制手簿,如基准站的坐标、高程、坐标系转换参数、水准面拟合参数等;流动站接收机在若干个待测点上设置基准站与流动站保持同时跟踪至少4颗以上的卫星,基准站不断地对可见卫星进行观测,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通过电台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接收机将采集到的GP S观测数据和基准站发送来的信号传输到控制手簿,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差分及平差处理,实时得出本站的坐标和高程。
2 RTK定位精度分析和测量误差源GPS RTK测量点位精度高,达到厘米级,能够满足常规测量的精度要求。
RTK测量误差主要有GPS系统误差、RTK设备、测量环境、用户专业水平、测量方法等5个因素。
3 RTK在加密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应用实例:xx 县城区加密测量控制网,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完成。
为满足城市各项建设工程和测绘地形图、地籍图的需要,在城区四等GPS控制网下,在城区周边布设一个由35个点组成的一级GPS静态平面控制网以及采用R T K 的方法测设41个一级GP S控制点和8个二级GP S控制点,控制面积约12km 2。
一级GPS静态网及用RTK测量的一级、二级GPS点均使用同一套Trimble 5700双频GPS接收机四台套进行观测,仪器标称精度,水平:±(10mm+1×10-6D);垂直:±(20mm+1×10-6D)。
一级静态G P S 网的观测及数据处理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规范《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T73-2010)要求进行。
WORD格式--可编辑--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堤防部分)控制网复测报告山东菏泽水利工程总公司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工程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六年九月一、工程概况1、泗河是南四湖湖东地区最大的山洪河道,属淮河沂沐泗流域的南四湖水系,发源于泰安市新泰市太平顶,流经济宁市的泗水县、曲阜市、兖州区、邹城市、微山县和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七县市区,于太白湖新区辛闸村入南阳湖,干流全长159公里,流域面积2357平方公里,其中济宁境内干流总长146公里,流域面积2030平方公里。
2、工程施工范围:兖州区泗河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堤防部分)主要为37+800~43+600右岸堤段复堤工程,河道中泓线长2.944km。
二、复测的目的按照监理部的指示和有关规定要求,为了检验勘察设计单位所提交的现场控制网的精确度是否达到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控制网的可靠性,我标段将在施工前对设计单位提交的控制点进行复测。
三、复测的内容我项目部主要复测范围为桩号:自金口坝至G327国道田村大桥,河道桩号40+595-43+600。
本次复测内容为平面控制网测量和高程控制网测量,其中需校核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控制点6个。
四、复测控制点工作量根据测区情况和采用的控制测量方案,预计此次平面复测的工作量为外业数据采集1天,内业数据处理1天。
高程控制网复测工作量为外业数据1天,内业数据处理1天。
五、测区情况1、测区踏勘情况6个控制点全部找到,没有控制点被破坏。
2、测区已知点的资料如下:3、坐标和高程系统控制点的坐标系为:平面系统:西安80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7°。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四等水准。
六、技术设计要求1、作业的技术依据(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2015)(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XX高速铁路XXXX-X标段X工区CPⅢ控制网测量方案审批:校核:编制:XXXXXXXX高速铁路土建工程X标段项目经理部X工区X零XX年X月目录1编制依据 (3)2 工程概况 (3)2.1工程概况 (3)2.2地理环境 (4)2.3坐标高程系统 (4)2.4既有精测网情况 (4)2.5 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主要内容 (5)3 CPⅢ网测量前准备工作 (6)3.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6)3.2 CPⅢ网测量工装准备 (6)3.3人员培训 (8)4 CPⅢ网测量标志选用和埋设 (8)4.1 CPⅢ网点测量标志选择 (8)5. CPⅢ点号编制原则 (10)6 CPⅡ控制网加密测量 (10)6.1.桥梁CPⅡ控制网加密测量 (10)6.2高程测量 (14)7 CPⅢ点的埋标与布设 (16)7.1CPⅢ标志 (16)7.2CPⅢ点和自由设站编号 (20)7.3CPⅢ点的布设 (22)8 CPⅢ网测量与数据处理 (23)8.1CPⅢ网网形 (24)8.2 CPⅢ网平面测量 (27)8.3CPⅢ网高程测量 (33)9数据整理归档 (38)10 CPⅢ网的复测与维护 (39)10.1CPⅢ网的复测 (39)10.2CPⅢ网的维护 (39)七工区CPⅢ控制网测量方案1编制依据《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199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铁道部2008[42]、2008 [80]、2008 [246]、2009[20]号文。
《京沪高速铁路CPIII网测量作业指导书》(试行版)2 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XX高速铁路土建工程XXXX-X标段X工区施工作业段起点为XXX桥,正线起点里程DKXXX+112.1,终点XX特大桥里程为DKXXX+229.73,全长10117.62 m,路基全长4407.14米;桥梁5座,总长5320.49米;隧道1座390米。
楚雄市吕合大坝河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测量控制网复核及施工放样报告承建单位名称:楚雄璟辉建业有限公司2014 年 10 月 1 日目录1.工程概况 (2)1.1工程名称和建设地点 (2)1.2主要建设项目和内容 (2)1.3合同工程承包情况 (3)2.测量控制网复核情况 (3)2.1、测量工作承担单位 (3)2.2、控制网等级及成果 (3)2.3、控制网复核结论 (3)3.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3)3.1、平面控制网 (3)3.2、高程控制网 (4)3.3、控制网成果表及附图(如控制点位置示意图等) (4)4.施工放样 (4)4.1、使用的主要测量仪器及放样方法 (4)4.2、完成的施工放样工作量 (4)4.3、施工放样结果与设计和实际情况吻合程度分析 (5)5.结论和建议 (5)5.1、施工放样结论(结果能否提交使用) (5)5.2、建议和意见 (5)6.附件 (5)6.1、《控制网成果表》 (6)6.2、《控制点位置示意图》 (7)6.3、其它 (7)11·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和建设地点工程名称:楚雄市大坝河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地点:大坝河小(二)型水库位于楚雄市吕合镇红武村委会,水库距楚雄市43.0km,水库位于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龙川江支流紫甸河上,坝址位置东经101º26′56″北纬25º12′45″。
1.2主要建设项目和内容1.2.1主要建设项目和内容:本次除险加固对大坝采取如下措施:统一整平坝顶高程至2056.00m,坝顶宽2.5m,对上下游坝坡进行整形式处理,上游坝坡整形后坡比1:2.3,上游坝坡高程2050.00以上铺设C15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坝顶上游侧设0.8m高防浪墙,下游侧设砼路肩石,整形后下游坡比1:2.1,下游坝坡进行草皮护坡。
高程2044.00m以下新建贴坡式排水棱体。
涵洞工程拆除原涵洞进口转盖闸闸室段,进口新建拦砂井、启闭塔、排架和工作桥,设0.6*0.6平板铸铁闸门一道,进口段设拦砂叠梁闸,洞身全断面进行回填灌浆处理。
海南省万泉河红岭水利枢纽大坝及厂房土建施工工程加密控制测量成果批准:审核:编写: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岭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项目部2011年12月海南省红岭水利枢纽工程加密控制测量成果一工程概况红岭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万泉河支流大边河上,是以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主要建筑物包括碾压混凝土主坝、右岸分区土石坝副坝、坝后电站、渠首电站及渠首建筑物等。
其中,碾压混凝土重力主坝位于主河床,坝顶高程172.9m,防浪墙顶高程为173.7m,最大坝高91.9m,坝顶总长528m。
碾压混凝土方量大,工期紧,需全年施工。
由业主提供的施工控制网点远离工作面,高差大,为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防止加密控制测量事故发生,更好地为施工生产服务,在主坝范围内布设加密控网。
二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在本次平面控制网测量过程中,投入测量人员3人:助理工程师1人测量员两人。
1.《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 5173-2003)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1991)3.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四坐标和高程系统1.平面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是海南坐标系,边长归算到173米高程面上。
已知控制点成果见下表:已知控制点成果2.高程系统Ⅱ等首级高程施工控制点成果表说明:1.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单位:米;2. 测量日期:2011年6月。
五加密控制点成果加密点控制成果表点名X(m) Y(m) H(m)YBJ 113476.8740 164239.8419WY-1 113446.5292 164012.7831WY-2 113648.3573 164122.5210 94.4514127A-B 113498.9728 163906.73555H-1 113661.3926 163899.8832 129.3938ZBJ 113595.6006 163780.3641六点位略图七平差报告平面控制网平差报告[控制网概况]1、本成果为按[平面]网处理的平差成果计算软件:南方平差易2002网名: 海南省红岭水利枢纽主坝平面加密控制网计算日期:日期: 2011-12-29观测人:艾少成记录人:李超计算者:李超测量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岭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项目部测量队备注:2、平面控制网等级:国家四等,验前单位权中误差2.5(s)3、控制网数据统计结果[边长统计结果]总边长:2126.1469,平均边长:303.7353,最小边长:136.4301,最大边长:831.3256 [角度统计结果]控制网中最小角度:26.4618,最大角度:306.08443、控制网中最大误差情况最大点位误差= 0.0102 (m)最大点间误差= 0.0144 (m)最大边长比例误差= 31883平面网验后单位权中误差= 2.23 (s)闭合差统计报告几何条件:闭合导线路径:[IH06-YBJ-WY-1-WY-2-127A-B-5H-1-ZBJ-IH04]角度闭合差=-8(s),限差=14(s)fx=0.012(m),fy=-0.001(m),fd=0.012(m)[s]=2540.610(m),k=1/206474,平均边长=317.576(m)[平面点位误差表][控制点成果表]高程控制网平差报告[控制网概况]1、本成果为按[平面]网处理的平差成果计算软件:南方平差易2002网名:红岭项目部主坝高程控制网计算日期:日期: 2011-12-31观测人:艾少成记录人:李超计算者:李超测量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红岭水利枢纽工程施工项目部测量队备注:2、高程控制网等级:国家四等每公里高差中误差= 6.97 (mm)起始点高程IS04 90.9428(m)闭合差统计报告几何条件:闭合水准路径:[WY-2-5H-1-IS04]高差闭合差=-10.0(mm),限差=28.7(mm)路线长度=2.061(km)[高程平差结果表][控制点成果表]。
XXX船闸闸体区域加密控制网测量成果表
一、概况
根据业主要求,我部于2008年3月15日完成了XXX船闸闸体区域加密控制网SN01-SN07点的制作,并于2008年5月4日进行了平面控制测量,于2008年5月13日对其进行了水准控制测量,满足规范关于控制点需稳定满足15天方可进行观测的要求。
二、作业依据
⑴《XXX港疏港航道善后河枢纽工程测量技术报告》(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
限公司,2008年3月)。
⑵《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 )。
⑶《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三、水准测量
我部本次水准复核采用三等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所用水准仪参数如下:
设备名称型号精度数量
苏州一光DSZ3 3mm/km 1
根据规范要求,水准测量的基本技术指标:
等级每千米高差中
误差
检测已测
测段高差
之差
(mm)
附合或环线闭合
差、往返测互差
(mm)
路线长度
(km)
观测次数
(双面尺)
偶然中
误差
全中
误差
平原山区
附合或
环线
支线支线
附合或环
线
三
等
±3 ±6 ±20√L±12√R±4√n50 20 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四
等
±5 ±10 ±30√L±20√R±6√n20 10 往返各一次往一次图
根
- ±20 ±60√L±40√R- - 4 往返各一次往一次注:①表中L为已测测段路线长度(km);R为附合或环线长度(km),计算往返互差时,R为测段或区段长度(km);n为测站数;
②控制网布设成结点网时,结点与结点或起算点间的路线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值的0.7倍;
③作业困难地区的内河航道测量,以四等水准作业为测区首级控制时,应进行往返观测,附合路线长
度不应大于50 km。
本次外业对SN01—SN07共7个点进行了测量,通过内业计算,本次水准测
量高差闭合差为-7mm ,小于三等水准允许高差闭合差±14.8mm ,符和规范要求。
四、 平面测量
我部本次平面控制测量采取闭合导线,使用尼康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仪器参数如下:
设备名称
型号 精度
数量 尼康
DTM532
距离:2mm ±2ppm ;角度:±2″
1
主要的技术要求按《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3.2.2-1表的要求(见下表)。
注:①表中n 为导线的测站数据:
②当测区最大比例尺为1:1000,在导线中部联测时,一、二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和导线总长可适当放
宽,但最大长度不应超过表中规定的2倍。
通过外业对SN01-SN07测量,内业计算,本次控制点平面测量方位角闭合差为-2″、小于允许闭合差±28″;本次导线相对闭合差为1/50590,小于1/20000,满足一级控制点技术要求。
五、 测量成果表
XXX 船闸闸体区域加密控制网测量成果表
序号
点名 X Y H
(m)
(m)
(m) 1 SN01 3814282.962 431130.589 2.862 2 SN02 3814196.963 430984.797 2.874 3 SN03 3814172.367 431182.504 2.823 4 SN04 3814060.313 431034.929 2.923 5 SN05 3814041.381 431205.719 3.580 6 SN06 3813890.148 431077.823 3.049 7
SN07
3813920.506
431218.741
3.052
注:本坐标采用北京54坐标系、85国家高程系。
本次水准测量满足三等水准精度要求;平面复核满足一级控制点精度要求。
测量成果提交经签认后将作为施工测量、放线的控制点。
等级 测回数 平均边长
(m ) 导线总长(m ) 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相对闭合差 DJ2 DJ6 一级 2 4 500 8000 ±5 1/60000 ±10√n 1/20000 二级 1 2 400 4000 ±10 1/30000 ±16√n 1/10000 图根
-
1
-
2000
±20
1/10000
±24√n
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