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8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高二化学(选修)2013.01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A .将作物秸秆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乙醇用作汽车燃料B .使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物降解塑料包装袋C .大力研发新型有机溶剂替代水作为萃取剂D .利用CO 2合成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甲醛的电子式:B .对甲基苯酚的结构简式:C .3,3-二甲基-1-戊烯的键线式:D .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 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2-甲基丁烷 B .:2-甲基-1-丙醇C .: 甲基苯酚D .CH 2=CH -CH=CH 2 :1,3-二丁烯4.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CHCl 3的原子总数为0.1 N A B .4.2 g C 3H 6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一定..为0.1 N A C .1 mol —OH 中电子数为10 N AD .常温常压下,28 g 乙烯和环丁烷(C 4H 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 N A 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一个化学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化学反应焓变D .同温同压下,H 2(g)+Cl 2(g )=== 2HCl (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H 不同 6.可用来鉴别已烯、苯、甲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A .氯化铁溶液、浓溴水B .碳酸钠溶液、浓溴水OHCH 3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溴水D.氢氧化钠溶液、浓溴水7.PVDC是聚偏二氯乙烯的英文缩写,可作为保鲜食品的包装材料,它的结构简式为C C H2 C lC l n。
"江苏省洪泽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没有采用循环操作的是( )A.硫酸工业B.合成氨工业C.硝酸工业D.氯碱工业2.钠有多种重要的化合物,常用来作为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的淡黄色固体是A .Na 2O 2B .NaClC .NaHCO 3D .Na 2SiO 34.已知:(1)H 2(g)+)(212g O ====H 2O(g) ΔH 1=a kJ·mol -1(2)2H 2(g)+O 2(g)====2H 2O(g)ΔH 2=b kJ·mol -1(3)H 2(g)+)(212g O ====H 2O(l) ΔH 3=c kJ·mol(4)2H 2(g)+O 2(g))(212g O 2H 2O(l) ΔH 4=d kJ·mo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 <c <0B.b >d >0C.2a=b <0D.2c=d >05.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未成熟的苹果遇碘水会变蓝B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 .米饭在嘴中咀嚼有甜味,是因为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催化下发生了水解反应D .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就酿成了酒6.甲醛(HCHO)是一种致癌物,下列有关甲醛的使用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是( )A .用经甲醛处理过的胶合板装修居室B .用甲醛处理过的衬衫具有免熨效果C .将生物标本浸于盛有甲醛水溶液的密封瓶中D .海产品用甲醛水溶液浸泡,以保鲜防腐7.向AgCl 饱和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gCl 的溶解度增大B.AgCl 的溶解度、Ksp 均不变C.AgCl 的Ksp 增大D.AgCl 的溶解度、Ksp 均增大8.常温 下,0.1mol/L 氨水中c(H +)/c(OH -)=1×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1×10-10mol/LB.溶液中c(OH -)+c (NH 3·H 2O )=0.1mol/LC.与0.1mol/L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 -)=c(NH 4+)+c (NH 3·H 2O )=0.1mol/LD.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铵晶体或加水稀释,溶液中的c(H +)均增大9.稀土是工业味精,邓小平说过“中东有石油,我们有稀土”。
江苏省洪泽中学高二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三2013-02-05 16:14江苏省洪泽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试卷分值 16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纤维/歼灭缜密/谨慎木讷/缴纳妊娠/寥若晨星B. 琐屑/讥诮萌蘖/罪孽筵席/虚诞栏楯/遁迹潜形C. 考妣/庇护鼓枻/缧绁渲染/喧哗彭殇/流觞曲水D. 垣墙/盘桓晦朔/洄溯剽悍/缥缈阖门/溘然长逝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A.“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句话掷地有声,它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意义,也蕴含着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类的礼赞。
B.《陈情表》一文流露了李密对祖母的至孝真情,也是其长歌当哭的至性之语,读来感人肺腑,让人为之呜咽。
C.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面对自然悲剧,芸芸众生的反抗则显得孤立无助,然而人们未必就因此倒下。
D.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应该为什么而活着,那么,在人生的道路上,再棘手的问题,相信都会迎刃而解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互联网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B.深圳民营医院有70家之多,数量超过公立医院,已成为国内民营医疗开放程度最高、服务份额最大的城市。
C.为避免楼市调控不再遭遇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还须切实扩大楼市供应量以及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D.“核光谱望远镜阵列”(NUSTAR)日前首次对位于银河系核心部位的巨型黑洞进行了观测,并抓拍到该处发生的一次爆发事件。
4.根据下面的材料,对出下联。
(4分)2012年6月24日9时0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7020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小题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 CO(g)+H2(g);△H 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H<0、ΔS >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2O(g)+CO2(g)ΔH =+185.57 kJ/mol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C(s) +1/2O2(g) ==CO(g) △H=-110.5 kJ/molB.CO(g) +1/2O2(g) ==CO2(g) △H=-283.0 kJ/molC.H2(g) +1/2O2(g)==H2O(g) △H=-241.8 kJ/molD.2C8H18(l) +25O2(g)==16CO2(g)+18H2O(l) △H=-11036 kJ/mol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同时消耗2n mol B5.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2Z的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新课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Fe 56 S 32 O 16 C 12 Si 28第I卷选择题(共49分)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8分)1.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A .橡胶B.蛋白质 C .尼龙 D .纤维素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论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生成H2O 的量和消耗O2的量不变的是:A.C3H8.C4H6B.C3H6.C4H6O3C.C2H2.C6H6D.CH4O.C3H4O5 3.取少量某有机物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结果是①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与水混合静置后分层;③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强碱共热后酚酞变无色。
此有机物是A.乙酸钠B.油酸甘油酯C.乙酸乙酯D.甲苯4.三氧化二镍(Ni2O3)可用于制造高能电池,其电解法制备过程如下:用NaOH调NiCl2溶液pH至7.5,加入适量硫酸钠后进行电解。
电解过程中产生的Cl2在弱碱性条件下生成ClO-,把二价镍氧化为三价镍。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铁作阳极材料B.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C.阳极反应方程式是:2Cl- —2e- =Cl2D.生成1mol三氧化二镍时,外电路中通过了1mol电子5.某有机物的氧化产物甲和还原产物乙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甲和乙反应生成有机物丙,甲和丙都能发生银镜反应,该有机物是:A.CH3CHO B.CH3COOH C.CH3OH D.HCHO6.分子式为C5H12O的某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得卤代烃,该卤代烃与强碱醇溶液共热后,不发生消去反应,该醇可能是:A.1-戊醇B.3-戊醇C.2,2-二甲基-1-丙醇D.2-甲基-2-丁醇7.下列五种物质中:①水②乙醇③醋酸④苯酚⑤乙醚。
氢原子的活性从大到小顺序是A.③④①②⑤ B.③④②①⑤C.④①②⑤③D.③②④①⑤8.某酯完全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水,该酯水解可得羧酸B和醇C,把醇C氧化可得羧酸D,且B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第Ⅰ卷(非选择题共6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4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2.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3周期第Ⅷ族B.第3周期第ⅤB族C.第4周期第Ⅷ族D.第4周期第ⅤB族3.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空间构型是A.平面四边形B.四面体C.四角锥形D.平面三角形4.下列元素原子在形成不同物质时,既可形成离子键,又可形成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是A.Na B.Mg C.Br D.Ne5.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A.熔点:CO2 > SO2 > H2O B.水溶性:HCl > H2S > SO2C.沸点:乙烷> 戊烷> 丁烷D.热稳定性:HF > H2O > NH36.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B.NH3分子极易溶于水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7.下列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A.六氟化氙(XeF6) B.次氯酸(HClO)C.氯化硫(SCl2) D.三氟化硼(BF3)8.类推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学习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以下几个类推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①由H2O在液态时分子间存在氢键,类推出C2H5OH在液态时分子间也存在氢键②由NH3中键角为107.3°,类推出NH+4中键角也是107.3°③由CO2属于非极性分子,类推出CS2也属于非极性分子④由不能用电解熔融状态AlCl3制取铝,类推出也不能用电解熔融状态MgCl2制取镁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两种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②两种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③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④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⑤难失去电子的原子,易形成阴离子⑥单质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化合物的分子中才存在化学键⑦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只有②⑦B.只有①⑦C.只有⑦D.只有①⑤⑦10.A、B、C、D均是短周期元素,当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当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样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答题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2.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务必将第I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第II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完成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上,其它试卷考生自己保留。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C.会产生新的物质D.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对已达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如下图两个电解槽中,A、B、C、D均为石墨电极。
若电解过程中共有0.02mol电子通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烧杯中A极上最多可析出铜0.64gB.甲烧杯中B极上电极反应式4OH--4e-=2H2O+O2↑C.乙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D极附近先变红D.烧杯中C极上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4.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虽然固体氯化钠不能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B.纯水的pH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c(OH-)增大D.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可抑制水的电离5.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A.生成一种强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C.强酸与弱碱溶液反应D.一元强酸溶液与一元强碱溶液反应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下的AgCl水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B.AgCl的Ksp=1.8×10-10mo l2·L-2,在任何含AgCl固体的溶液中,c(Ag+)=c(Cl-)且Ag+与Cl-浓度的乘积等于1.8×10-10 mol2·L-2C.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Ag+和Cl-浓度的乘积等于Ksp值时,此溶液为AgCl的饱和溶液D.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值变大7.已知H+(aq)+OH-(aq)=H2O(l);△H=-57.3 kJ/mol。
大姚县实验中学 大姚县实验中学
化学答题卷共4页,第1页
化学答题卷共4页,第2页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 考试化学试卷答题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含30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答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答题卡)交回。
3、不准带《化学手册》,不准使用计算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
项的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36分)
21、(6分)(1)① ②
③ ④
(2)① ②
22、(8分)(1) (2)
(3) 、 (4)
(5) 、
23、(6分)(1) (2)
(3) 、
(4)
24、(4分)(1) 、
(2)
(3) 25(5分)、(1) ; (2)____ ___;(3)___ ____;
(4)____ _____、___ _______。
26(7分)、(1) 、 、 (2) 、 。
大姚县实验中学
化学答题卷共4页,第3页
化学答题卷共4页,第4页
6② 。
(2):解:设。
洪泽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把镁粉投入氯化铁溶液中,常温下不会有氢气放出B、工业上通常用煅烧菱镁矿来制取氧化镁C、镁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制造合金和照明弹D、食盐中如含氯化镁就易潮解2.下列各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可加热)就可以区别的是()A.Na2S、Na2SO3、AgNO3、NaCl、NaOHB.HCHO、CuSO4、NaOH、FeCl2、FeSO4C.Br2、CH3CHO、CH3COOH、Ag(NH3)2Cl、NaHCO3D.KAl(SO4)2、NaHSO4、Al2(SO4)3、KCl、MgCl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C、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D、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4.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盐的水溶液进行鉴定: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滤液C中有Fe3+B.A一定为FeBr2C.D溶液中存在Fe(SCN)3D.B为AgBr5.用0.10mol·L-1 NaOH溶液滴定0.10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A、4B、7.2C、10D、11.3Al②③④-F,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6.下列微粒中:①+313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和甘油互为同系物B .分子式为C 7H 8O 且分子中有苯环的有机物共有4种 C .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D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甲烷,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8.加入水能抑制水的电离的物质是( )A 、碘化钾B 、氯化钠C 、 硝酸钠D 、硫酸 9.下列反应 常温时能自发进行,并既能用能量判据又能用熵判据解释的是 A.HCl +NH 3==NH 4Cl B.2Na 2O 2 +2H 2O==4NaOH +O 2↑C.2KClO 3==2KCl +3O 2↑D. Ba(OH)2﹒8H 2O +2NH 4Cl==BaCl 2 +NH 3 +10H 2O10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 4、FeSO 4、Fe 2(SO 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B.该溶液中c(SO 42-):{c(Cu 2+)+c(Fe 2+)+c(Fe 3+)}>5:4C.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节pH 值到3~4后过滤,得到纯净的CuSO 4溶液D.向该溶液中加少量铁粉即能观察到红色固体析出 11.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012 kg 12C 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B .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C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D .1 mol NH 3所含原子数约是2.408×102412.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 +3H 3 ,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催化剂能加快正反应速率v 正,不影响v 逆,所以缩短了反应达平衡所需的时间 B .将lmol 和3mol 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等于92.4kJC .当c(N 2):c(H 2):c(NH 3)=1:3:2时,反应就达到平衡状态D .平衡时增大氮气的浓度,达新平衡时N 2 转换率减小,H 2转化率增大13.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2012-201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化学试卷第I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4分)1、苯酚有毒且有腐蚀性,使用时若不慎溅到皮肤上,可用来洗涤的试剂是A.酒精B.NaHCO3溶液C.65℃以上的水D.冷水2、能说明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羟基变得活泼的事实是A.苯酚能和溴水迅速反应B.液态苯酚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C.室温时苯酚不易溶解于水D.苯酚具有酸性3、根据表数据回答问题从表中可以看出,甲醇和乙烷的沸点悬殊很大,下列关于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B.甲醇中只有一个碳原子C.甲醇分子内存在氢键D.甲醇分子间存在氢键4、能够鉴定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的操作是A.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B.加蒸馏水,然后加入AgNO3溶液C.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D.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然后加入AgNO3溶液5、关于甲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醛是最简单的一种醛,易溶解于水B.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甲醛的水溶液被称之为福尔马林D.福尔马林有杀菌、防腐性能,所以市场上可原来浸泡海产品等2012-201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化学试卷2012-2013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理科化学试卷6、下列有机物在适量的浓度时,不能用于杀菌、消毒的是 A .苯酚 B .乙醇 C .甲醛 D .乙酸乙酯7、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A .HCHO 、CH 3COOHB . 、C .CH 3COOH 、CH 3CH 2OHD .醋酸、硬脂酸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 H 2C HOC H 2C O O HC H 2C H 2O H,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①加成反应;②水解反应;③酯化反应;④氧化反应; ⑤中和反应;⑥消去反应;⑦还原反应 A .①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④⑤⑦C .①③⑤⑥⑦D .②③④⑤⑥9、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CH ≡CH +H 2O CH 3CHOB .C 2H 5Br +H 2O C 2H 5OH +HBrC . CaC 2+2H 2O −→−Ca(OH)2+C 2H 2↑D . CH 3COOCH 3+H 2O CH 3COOH +CH 3OH10、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A 、溴苯和水B 、乙酸乙酯和乙酸C 、溴乙烷和乙醇D 、乙醇和水 11、从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A 、加成→消去→取代 B 、消去→加成→水解 C 、取代→消去→加成 D 、消去→加成→消去12、某种激光染料,应用于可调谐染料激光器。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试题高二化学(必修)2013.01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 Ca :40 Fe :56第I 卷(选择题 共69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题,每题3分,共69分。
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
1.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属于A .酸B .碱C .盐D .氧化物 2.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A .SiO 2B .SiC .SiCD .Na 2SiO 33.下列转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海水晒盐B .煤的气化C .石油裂解D .皂化反应 4.下列物质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A .浓硝酸B .氯化亚铁溶液C .镁条D .氯水5.下列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正确的是A .加入盐酸B .加入氢氧化钙C .加入氯化钡D .加热 6.下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A .氯B .氧C .氟D .溴 7.当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淀粉溶液是 A .胶体 B .悬浊液 C .溶液 D .乳浊液8.工业上粗硅的生产原理为2C +SiO 2Si +2CO ↑,其中SiO 2是A .氧化剂B .还原剂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9.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 ――2e -=ZnO+H 2O ;碳棒:21O 2+H 2O+2e -=2OH -,据此判断锌片是A .正极,被还原B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 .负极,被还原D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10.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K +、Ca 2+、CO 32-B .H +、NH 4+、SO 42-C .H +、Cl -、HCO 3-D .Fe 3+、SO 42-、SCN-高温11.医学界通过用14C标记的C60发现一种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通过断裂DNA 抑制艾滋病毒的繁殖。
洪泽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镁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把镁粉投入氯化铁溶液中,常温下不会有氢气放出B、工业上通常用煅烧菱镁矿来制取氧化镁C、镁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制造合金和照明弹D、食盐中如含氯化镁就易潮解2.下列各组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可加热)就可以区别的是()A.Na2S、Na2SO3、AgNO3、NaCl、NaOHB.HCHO、CuSO4、NaOH、FeCl2、FeSO4C.Br2、CH3CHO、CH3COOH、Ag(NH3)2Cl、NaHCO3D.KAl(SO4)2、NaHSO4、Al2(SO4)3、KCl、MgCl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C、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D、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4.某同学设计下列方法对A盐的水溶液进行鉴定:由此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滤液C中有Fe3+B.A一定为FeBr2C.D溶液中存在Fe(SCN)3D.B为AgBr5.用0.10mol·L-1 NaOH溶液滴定0.10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溶液(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A、4 B、7.2 C、10 D、11.3Al②③④-F,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6.下列微粒中:①+313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和甘油互为同系物B.分子式为C7H8O且分子中有苯环的有机物共有4种C.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D.除去乙烯中混有的甲烷,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8.加入水能抑制水的电离的物质是()A 、碘化钾B 、氯化钠C 、 硝酸钠D 、硫酸9.下列反应 常温时能自发进行,并既能用能量判据又能用熵判据解释的是A.HCl +NH 3==NH 4ClB.2Na 2O 2 +2H 2O==4NaOH +O 2↑C.2KClO 3==2KCl +3O 2↑D. Ba(OH)2﹒8H 2O +2NH 4Cl==BaCl 2 +NH 3 +10H 2O10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 4、FeSO 4、Fe 2(SO 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科学的是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B.该溶液中c(SO 42-):{c(Cu 2+)+c(Fe 2+)+c(Fe 3+)}>5:4C.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节pH 值到3~4后过滤,得到纯净的CuSO 4溶液D.向该溶液中加少量铁粉即能观察到红色固体析出11.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012 kg 12C 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B .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C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D .1 mol NH 3所含原子数约是2.408×102412.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 +3H 3 mol kJ H /4.92-=∆,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催化剂能加快正反应速率v 正,不影响v 逆,所以缩短了反应达平衡所需的时间B .将lmol 2N 和3mol 2H 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等于92.4kJC .当c(N 2):c(H 2):c(NH 3)=1:3:2时,反应就达到平衡状态D .平衡时增大氮气的浓度,达新平衡时N 2 转换率减小,H 2转化率增大13.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B.纯碱、烧碱、碱式碳酸铜都属于碱C.O2和O3、H2和D2、H O和H O都互为同素异形体D.CH2Cl2、CH4O、C2H4O2一定是纯净物参考答案:A略2.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参考答案:D略3.参考答案:A略4. 下列过程中,破坏的作用力相同的是(▲ )A.石英熔化和冰熔化 B.干冰升华和碘升华C.HCl溶于水和NaCl溶于水 D.NH4Cl受热分解和HI受热分解参考答案:B5. 已知反应: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
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代表0℃下CH3COCH3的Y—t曲线B. 反应进行到20min末,CH3COCH3的C. 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D. 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参考答案:D6. 图1和图2分别表示1s电子的概率分布和原子轨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的每个小黑点表示1个电子B.图2表示1s电子只能在球体内出现C.图2表明1s轨道呈圆形,有无数对称轴D.图1中的小黑点表示某一时刻,电子在核外所处的位置参考答案:D7. 当前在人类已知的化合物中,品种最多的是()A、ⅢB族元素的化合物B、ⅤA族元素的化合物C、ⅣA族元素的化合物D、过渡元素的化合物参考答案:C略8. 常温下,将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A.1.7 B.2.0 C.12.0 D.12.4参考答案:B略9.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洪泽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二)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卤族元素性质递变正确的是()①单质颜色加深②单质沸点升高③单质氧化性增强④离子半径增大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⑥卤化氢水溶液的酸性增强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经加热浓缩、蒸干灼烧后仍能得到原物质的是()A.AlCl3 B.Ca(HCO3)2 C.NaAlO2 D.Na2SO33.曾对化学平衡进行研究并提出平衡移动原理的化学家是()A 勒夏特列B 门捷列夫C 道尔顿D 拉瓦锡4.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有①氯气②二氧化硫③活性炭④过氧化钠,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碘的升华 B.石油分馏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 D.煤的干馏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气的摩尔质量是71 g /molB.通过树状分类法可把硝酸和硫酸分入强酸,把纯碱分入正盐C.酸性的雨水都是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D.1mol CO2的质量是44 g7.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A.单质:是否只含一种原子 B.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C.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D.强电解质:熔融状态下是否完全电离8.0.5mol Na2SO4中所含的Na+离子数为()A.3.01×1023 B.6.02×1023 C.0.5 D.1 9.下列物质分别与100mL 2mol/L的盐酸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①镁粉②氧化镁③氢氧化镁④碳酸镁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10.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前四为排序正确的是()A.氧、硅、铁、铝 B.铁、氧、铝、镁C.氧、硅、铝、铁 D.硅、氧、铝、铁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B.在任何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C.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通过一个阶段的复习,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的同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在原电池装置中,一定要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C.在化合物中,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D.对于可逆反应,温度升高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增大13.重庆市天原化工厂2006年4月16日发生特大氯气泄漏和三氯化氮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失踪。
2012年高二上册化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D 1 N�D14 O�D16 Al�D27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结合成分子 2. 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图中的四种情况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 3.可逆反应N2+3H2 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 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4.现代大爆炸理论认为:天然元素源于氢氦等发生的原子核的融合反应。
这于一百多年前,普鲁特运用思辨性推测作出“氢是所有元素之母”的预言,恰好“一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研究中若能以思辨性推测为核心,就能加快科学的进程 B.普鲁特“既然氢最轻,它就是其他一切元素之母”的推理是符合逻辑的 C.“一致”是巧合,普鲁特的预言没有科学事实和理论支撑,只是一种猜测 D.“现代大爆炸理论”是解释宇宙诞生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5.如图是温度和压强对反应X+Y 2Z的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X、Y、Z均为气体 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ΔH>0 6.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 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 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 6 7.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Cl-、Na+、SO42- B.AlO2-、K+、HCO3-、Cl- C.OH-、Fe3+、NO3-、SO42- D.Al3+、Na+、HCO3-、Cl-8. 原子核外P能层和p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分别为() A. 32和2 B. 50和6 C. 72和6 D. 86和10 9 .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科目)2013.1.12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杨香涛审题人:马玲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3题,共23题69分)、非选择题(第24题~第26题,共3题31分)共两部分。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密封线内、并认真核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 S—32Cl—35.5K—39Fe—56 B a—137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每题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 1. “高钙牛奶”、“含氟牙膏”、“铁强化酱油”等商品名称中的“钙”、“氟”、“铁”指的是A.单质B.分子C.元素D.氧化物2.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氯化钠的熔化B.碳的燃烧C.氨气溶于水D.水的通电分解3. 绝大多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果质子或中子为某些特定数值,原子核就异常稳定,科学家将这些数值称为“幻数”,科学家在人造硅同位素4214Si中发现新的物理学“幻数”,下列有关4214Si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4214Si原子核内含有14个质子B. 4214Si的原子序数为14C. 4214Si的核外电子数为14D. 4214Si原子核内含有42个中子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铝是一种耐火材料,可制耐高温实验材料B.氧化铁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二氧化硫可以用来加工食品,使食品增白D.氨气常用作制冷剂5. 生产中通常用铁制容器盛装下列哪一溶液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浓盐酸D.浓硝酸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6O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NaHCO3电离:NaHCO3=Na++H++CO32-D.氮分子的结构式为:7. 下列各种仪器:①漏斗、②容量瓶、③量筒、④分液漏斗、⑤天平、⑥胶头滴管、⑦蒸馏烧瓶,欲配制浓度为1.0mol·L-1的氯化钠溶液100mL,需用到的仪器是A. ①③⑦B. ②⑤⑥C. ①④⑦D. ③④⑦8. 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此时当光束通过该红褐色液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该红褐色液体是A. 溶液B. 胶体C. 悬浊液D. 乳浊液9. 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Na+、CO32-、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 Ba2+B. Ag+C. OH--D.H+10. 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A. 淀粉B. 蚕丝C.植物油D. 纤维素11.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48gO3与O2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数为3N AB.1.8g的NH4+离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1N AC.11.2L氧气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 AD.标准状况下,22.4 LC6H14中所含碳原子数分子数为6N A1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 Al(OH)3↓+3NH+4B. 钠投入水中:Na+H2O===Na++2OH-+H2↑C. 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D. 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稀硫酸中:Ba2++OH-+H++SO42-===BaSO4↓+H2O13. 对于反应MnO2 + 4HCl(浓)MnCl2 + 2H2O + Cl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生成7.1 g Cl2,则转移0.1 mol电子B.MnO2是氧化剂C.HCl是还原剂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14. 下列实验操作或方法中,正确的是15. 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A. 氧气与臭氧B.1H和2HC. 甲烷和乙烷D.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16. 下列物质中,不含有共价键的是Cu△浓H 2SO 4△ A .MgCl 2 B .MgCO 3 C .HCl D .NaOH17. 下列四支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试管 温度 过氧化氢浓度催化剂 A 室温(25℃) 12% 有 B 水浴加热(50℃) 4% 无 C 水浴加热( 50℃) 12% 有 D室温(25℃)4%无18.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B .燃烧属于放热反应C .化学键形成吸收能量D .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机物都含有氢元素B .乙酸乙酯易溶于水C .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D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20. 右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B .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 通过导线流向电极b 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D .b 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21. 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 ;取代反应 B .CH 2=CH 2 + Br 2 CH 2B r -CH 2 Br ;加成反应C .2CH 3CH 2OH+O 2 2CH 3CHO+2H 2O ;取代反应D .CH 3COOH +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 ;取代反应22. 短周期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 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 与X 属于同一主族。
江苏省洪泽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没有采用循环操作的是()A.硫酸工业B.合成氨工业C.硝酸工业D.氯碱工业2.钠有多种重要的化合物,常用来作为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的淡黄色固体是A.Na2O2B.NaCl C.NaHCO3D.Na2SiO34.已知:(1)H22O(g)ΔH1=a kJ·mol-1(2)2H2(g)+O2(g)====2H2O(g)ΔH2-1(3)H22O(l)ΔH3=c kJ·mol(4)2H2(g)+O22O(l)ΔH4=d kJ·mol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0B.b>d>0C.2a=b<0D.2c=d>05.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未成熟的苹果遇碘水会变蓝B.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米饭在嘴中咀嚼有甜味,是因为部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催化下发生了水解反应D.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就酿成了酒6.甲醛(HCHO)是一种致癌物,下列有关甲醛的使用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是( )A.用经甲醛处理过的胶合板装修居室B.用甲醛处理过的衬衫具有免熨效果C.将生物标本浸于盛有甲醛水溶液的密封瓶中D.海产品用甲醛水溶液浸泡,以保鲜防腐7.向AgCl饱和溶液中加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gCl的溶解度增大B.AgCl的溶解度、Ksp均不变C.AgCl的Ksp增大D.AgCl的溶解度、Ksp均增大8.常温下,0.1mol/L氨水中c(H+)/c(OH-)=1×1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0mol/LB.溶液中c(OH-)+c(NH3·H2O)=0.1mol/LC.与0.1mol/L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NH4+)+c(NH3·H2O)=0.1mol/LD.原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铵晶体或加水稀释,溶液中的c(H+)均增大9.稀土是工业味精,邓小平说过“中东有石油,我们有稀土”。
稀土元素铈(Ce)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受热时燃烧,遇水很快反应。
已知:铈常见的化合价为+3和+4,氧化性:Ce4+>Fe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Ce原子序数是58,则其为镧系元素B.铈有四种稳定的核素13658Ce、13858Ce、14058Ce、14258Ce,它们互为同位素C.用Ce(SO4)2溶液可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e4++2Fe2+=Ce3++2Fe3+ D.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e+4HI=CeI4+2H2↑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2g氢气的体积不一定是22.4LB. 300mL 5mol/L KNO3与300mL 5mol/L KCl含有相同的离子数C. 250mL 1 mol/L AlCl3溶液中Cl-数为3×6.02×l023个D. 0.5mol Cl2与铁反应转移1 mol电子11.向三份0.1mol/L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 NH4NO3、 Na2CO3、 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A. 减小、增大、减小 .B. 增大、减小、减小C . 减小、增大、增大、D . 增大、减小、增大12.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下列变化:负极:Pb+SO42—-2e-===PbSO4 正极:PbO2+4H++SO42—+2e-===PbSO4+2H2O,使用该电池电解CuSO4溶液,要得到纯铜1.6 g,这时铅蓄电池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A.0.025 mol B.0.05 mol C.0.1 mol D.0.2 mol13.在 Mg 和过量2mol/L的稀H2SO4反应中,下列各措施能加快的速率,但又不影响H2的总量的是A. 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B. 将2mol/L的稀硫酸改成98%的浓硫酸C. 将镁粉改为镁条D. 加热14.某学生做乙醛还原的实验,取1mol·L-1的硫酸铜溶液2mL和0.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4mL,在一个试管里混合加入0.5mL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实验失败的原因()A.氢氧化钠不够量B.硫酸铜不够量C.乙醛溶液太少D.加热时间不够15.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3,4,4-三甲基己烷 B.2-甲基-4-乙基戊烷C.2-甲基-3-戊烯 D.2,2-二甲基戊烷16.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B. 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C. 图③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的ΔH大于0D. 图④装置可以用来除去SO2中的HCl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17.(14分)Ⅰ.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2)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答两种);(3)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A B C D E F混合溶液4 mol·L-1H2SO4 / mL 30 V1V2V3V4V5饱和CuSO4溶液 / mL 0 0.5 2.5 5 V620H2O / mL V7V8V915 10 0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2 V5 =,V6=,V8=;(第一空填“>”、“<”或“=”;后三空填具体数值)Ⅱ.常温下,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HA和NaOH的浓度以及混合后溶液的pH 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4)仅从甲组情况分析,c是否一定..等于0.2 ?(选填“是”或“否”)。
(5)分析乙组实验数据,HA是酸(选填“强”或“弱”)。
该混合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6)丙组所得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 mo1·L-1。
18.(一)欲配制500mL0.2mol/L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应称取 g Na2CO3·10H2O。
(2)配制该溶液所用的仪器有 ____ 。
(3)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A、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B、往容量瓶转移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C、未洗涤溶解固体的烧杯D、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二)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提供的仪器制备溴乙烷。
①反应原理:NaBr+H 2SO 4(较浓)△=== NaHSO 4+HBr HBr+C 2H 5OH →△C 2H 5Br+H 2O ②反应物用量:NaBr(S)25g ,无水乙醇15mL ,浓H 2SO 4 30mL ,水15mL③溴乙烷和乙醇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4)连接上述仪器的顺序是:1接( )接( )接( 4 )接( 3 )接( )(填数字)。
你认为反应后溴乙烷在 (填“烧瓶”或“烧杯”)中(5)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产生副产物,使粗制溴乙烷常呈黄色,该副产物是 (写化学式),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和方法是,为了减少该副产物的生成,根据加入的反应物,本实验采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措施。
19.【化学—选: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已知A 、B 、C 、D 和E 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 与其他4种元素既不在同一周期又不在同一主族。
B 和C 属同一主族,D 和E 属同一周期,又知E 是周期表中1—18列中的第7列元素。
D 的原子序数比E 小5,D 跟B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右图。
请回答:(1)A 元素的名称是 ;(2)B 元素原子核外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数为 ,C 元素原子价电子层的电子排布图为 ,B 与A 形成的化合物比C 与A 形成的化合物沸点高,其原因是 (3)元素E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它的+2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4)由以上五种元素的任意两种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所含离子键成分最多的可能为(5) 如图所示,D 跟B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g·cm -3,则晶胞的体积是 (只要求列出算式)。
三、实验题20.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以NaCl 、NH 3、CO 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 3,进而生产出纯碱。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 3+CO 2+H 2O NH 4HCO 3 ; NH 4HCO 3+NaCl NaHCO 3↓+NH 4Cl ;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填字母标号);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IV)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四、计算题21.现有0.2mol某元素R的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6.72LH2。
等量的R 元素的单质与足量氧气化合,生成10.2gR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
求R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参考答案1.D【解析】硫酸工业中、合成氨工业中、硝酸工业中循环利用的分别是SO2、NO和NO2、N2及H2。
2.A【解析】原理反应为:2 Na2O2+2CO2=2Na2CO3+O2,故选A;3.B【解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铁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Fe 是还原剂。
4.C【解析】H2的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D错误。
考虑H2O的状态及ΔH<0,故a>c,A错误。
ΔH与方程式前面的计量数成正比,故2a=b<0,C正确。
5.D【解析】略6.C【解析】7.B【解析】略8.D【解析】c(H+)c(OH-)=1×10-14,c(H+)/c(OH-)=1×10-10,得c(H+)=10-12,c(OH-)=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