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2年
- 格式:pdf
- 大小:424.09 KB
- 文档页数:32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8-1999年解说伯克希尔1998,1999年账面价值分别增长48.3%,0.5%。
而标普500指数分别上涨28.6%,21%。
这两年伯克希尔其实是跑输指数的,虽然1998年48%的增速大幅领先于指数,但这里面很大原因在于发行新股带来的账面价值增长。
前一封信的解读我就说到,现在伯克希尔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账上现金太多,而投资机会又极少。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呢?因为巴菲特1998年底收购了通用再保险这家保险巨头企业,收购金额高达220亿美金。
这个规模有多大呢?当时伯克希尔的净值574亿美金,全美国第一,你就知道220亿美金是什么级别的收购。
巴菲特70年代投资的华盛顿邮报,盖可保险,喜诗糖果等当时都是几千万的投资规模。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投资的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等公司,投资规模也不过是几个亿,十几个亿。
几年前收购了盖可另一半的股份花了23个亿,现在直接来一个220亿的收购案,巴菲特玩的越来越大了。
就像巴菲特自己说的,现在的伯克希尔,规模太大,要想让公司持续增长,必须有几个大案子才行,普通的茶水摊可没用。
想要让伯克希尔继续保持以前的高成长是不太可能的,因为现在巴菲特只能盯着那些大象级别的猎物,可选择的目标越来越少。
看看伯克希尔这5年保险部门的成长速度吧:1995年伯克希尔的保险浮存金36亿美金,1996年达到67亿美金,因为收购了盖可保险。
1997年74亿美金,1998收购通用再保后达到226亿美金,1999年253亿美金。
短短的3-4年时间,保险浮存金的规模从36亿到253亿,这个速度有点吓人。
我们知道,保险是伯克希尔最大的现金流来源,为巴菲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去进行新的收购扩张,是伯克希尔成长的发动机。
在我看巴菲特几十年的致股东信中,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伯克希尔开始财大气粗了。
因为在这之前,伯克希尔的保险业规模还是非常小,而实业部门规模更小,每年能提供的现金也不多。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主要内容
嘿,大家知道不,有个特别有名的东西叫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这可真不是一般的信啊!
就说有一次吧,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和朋友在聊天,就聊到了投资这档子事儿。
朋友就说起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他眉飞色舞地讲着里面提到的各种投资理念和策略。
我当时就特别好奇,这信里到底都写了啥呀,能让他这么着迷。
后来我自己也去仔细看了看这些信,哇,真的是大开眼界!里面有巴菲特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对企业的精准分析,还有他那独特的投资哲学。
就好像他在面对面地和股东们聊天,告诉他们该怎么去看待投资,怎么去选择好的公司。
比如说吧,他强调要长期投资,不要被短期的波动所干扰。
这就好比你种了一棵树,你不能指望它马上就长成参天大树,得给它时间慢慢成长。
还有他说要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就像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一样,得知道它到底是个啥样的。
总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就像是一本投资的宝典,里面充满了智慧和经验。
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接地气的建议。
每次看这些信,我都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投资大师对话,能学到好多好多东西呢!
哎呀呀,这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主要内容啊,真的是太值得我们好好去琢磨琢磨啦!。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文/伦&#沃8262;巴菲特我决让定生人得过轻松点放,让集手中的团秀经优人来表现,理而的任务我,只是励、激造及塑加企业强文及资本化配决策分伯克。
尔希的有经所理也以认人的真态及实度的际作工果成来,报我对他回们的任信伯克希尔集团致全的体东:股伯克希尔团集在026年的0净,值增加16了亿9巴美特写菲给股东的信。
因此元A,与B股的每股股值净都较去年,长了成18.%。
过442去(亦即现任管理阶层年手接来以),股净值由$每91长成$7至,208,1平均复合年长成为率1.42。
%这169亿元的美值净单年成金额长除少,数企因业并合净后值增的爆例外如美(国线在购并时代纳华)已缔造美国,企史上业的纪录新当然。
埃,克森26;2美石孚公油司其及它企业的获金利额,是有还过超伯希尔克,但者获利其多通过利发放及股或/股票回购等方式,还股交东,而不是来用积在净累的值本上。
资话虽如,我们2此06年0写所下成绩的,应该坦承一事个:实我最们重的事业—要—保业险亮的丽现,表主是要运幸然使在历经。
2040、005年2飓的风创重(巨灾险保高额理赔金使我们的损惨失重后,)于让我终松们口了气。
去年巨,灾险事保业由亏已转,并盈且有大获。
斩除之此外,伯克尔旗下的7希个事业3体绝,多数在2大00年也6有都出表突现。
我们将焦让先放点在克希尔旗下伯最的事业体大—政—雇员府险保公(G司ICOE),其上理管层阶成的,就可是非说同可小。
我的档搭伯、希克尔的副事长董——查理ମ芒;格,和我在共现经同营的克伯尔,已希经是个庞大的一事体业其中,拥2有71,00位员工,0年营收逼1,直00亿0元。
当然这美非我并原们先规划,芒格的开一始是律以身师份起,而我家将则自己同证视分券师。
析这从角些的色观来点看,对任何形于的态型大织,组在运作的全健方性,面我都愈来们抱愈着怀的态度疑。
过的大组规模,可织能会造成策牛决步、抗拒改化甚至自以为是变丘。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8~1999年解读简单看了下,原来我已经有半个月没写致股东信的解读了,也可见自己有多懒散。
如果不是计划写解读系列的文章,我可能现在还没开始看致股东的信。
其实这就相当于一个读书笔记。
对大部分人而言,看完巴菲特信就是懂得几个简单的理念,比如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或者研究下,巴菲特不同时期的投资案例,然后查资料,思考他当时是基于什么样的逻辑而买?理念这个东西,提供的是一个大方向,看似简单,做到却不容易。
然而理念又很重要,一个人做事只有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大方向上,那么所做的事情才会产生复利效果。
1998、1999这两年伯克希尔的净值增长分别为:48.3%,0.5%。
同期标普500指数分别上涨28.6%,21%。
在保险业务这块,巴菲特1998年花220亿收购了通用再保公司。
而收购这家再保险公司,带来的影响很大。
如上图所示,1997年,伯克希尔的保险浮存金为73.86亿,而到了1998年,上升为225.75亿;1999年,保险浮存金高达252.98亿美元。
并且长期来看,伯克希尔的保险浮存金成本很低,不少年份里甚至是负成本。
虽然巴菲特本人的投资理念有一条:不加杠杆。
同样是经营保险公司,很多保险公司也做投资,而在巴菲特手里,浮存金就相当于一个近乎免费,甚至负成本的杠杆。
浮存金是巴菲特最重要的现金流来源,其次才是实业部分和投资部分。
实业部分,1999年,巴菲特斥资20亿美元左右,买下中美能源公司76%的股份,这是一家公用事业的公司。
从图中,我们可看出大部分实业公司的增速依然十分平稳。
不过这些公司的盈利规模,相对而言比较小。
比如说喜诗糖果,当年是花2500万美元买下的,这些年差不多给伯克希尔带来了好几亿的利润。
这两年,伯克希尔的主要持仓股股价基本是滞涨,所以1999年,伯克希尔净值只有0.5%。
巴菲特投资理念摘录:如果说我们有什么能力,那就是我们深知要在具备竞争优势的范围内,尽量把事情做好,以及明了可能的极限在哪里,而要预测在变化快速产业中经营的公司,其长期的经营前景如何,很明显的已经超过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如果有人宣称有能力做类似的预测,且以公司的股价表现作为佐证,则我们一点也不会羡慕,更不会想要去效仿。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读后感一生如坚守信用,一事如磨一根金线读贝尔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传奇人物贝尔巴菲特是华尔街最具野心和领导力的投资活跃者,他为股东给出的“致股东的信”,激励了全球的企业主,投资者,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他的智慧和勇气引发了许多人思考和审视利润和企业责任的辩论。
在贝尔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他主张投资者、管理者和股东应该把成长和价值视为企业的首要任务,他要求企业用低风险的方式盈利,而不是靠大赌博获取暴利。
贝尔巴菲特在他的信中强调,投资者应该扮演企业的合作伙伴,只有通过持续的成长,才能在投资行业获得收益,管理者和股东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他强调企业应该更加注重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效益,要让股东有获得更好回报的把握,就必须以低风险、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而不是靠冒险投资实现短期获利。
另外,贝尔巴菲特还提到了利润问题,他说企业有责任把利润分配给投资者,但是企业也有责任向社会尽心尽力,而不是只为获取利润而工作。
他说,企业有义务努力为社会提供服务,并以一种合理的方式确保在企业扩张的同时,保护利益相关方,而不是只为自身利益考虑。
贝尔巴菲特的这封信不仅触动了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们的心,而且也激发了更多人对将道德和伦理融入商业活动的思考。
这封信提醒人们,追求利润没有错,但是利润不能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唯一标准,企业应该应该建立一种能够让营运者、投资者和股东共赢的新经济模式,强调可持续发展,保护社会利益,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
在这封信中,贝尔巴菲特把生意和诚信结合在一起,把道德精神和商业经营相结合,他让我们能够理解投资者和管理者必须以实际行动履行他们的企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商业环境。
面对今天的商业世界,不能再只关注短期效益,要让企业以长期利润为最终目标,让商业关系更加可持续,让企业管理能够取得更大的价值创造,让投资者获得持续的收益,让人们能够实现共同繁荣。
贝尔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提出的观点,就是企业家们必须把商业和道德联系起来:一生如坚守信用,一事如磨一根金线。
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全集(最完整版)一:本书介绍为了把《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这套资料整理出来,我花了将近一年时间。
我相信我整理的这套资料应该是国内最完整最准确的版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巴菲特写的信原版都是英文的,而且从1950年代一直写到了现在,时间跨度达60多年,国内的翻译版本很乱很杂,都是这个翻译一点,那个翻译一点,没有一个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从头译到尾。
而这些版本,大多都残缺不全,找一封完整的信出来都很难,更何况60多年,60多封信。
本人打印出来的完整版,800多页,分为上下两本。
我在很多年前就开始阅读这些资料,深深的被上面所说的问题所困扰,我非常希望能有一套完整而准确的资料来研读,然而无论是从线上还是线下各种渠道找到的资料都是残缺的,错乱的,不完整的。
于是我只能自己花时间来编辑,整理,并对照英文原版,把其中残缺的,被删的,及其大量的表格(几乎所有版本都删除或不翻译表格,而我认为没有表格数据就好像研究公司不看财务报表一样不知所云),备注,全都翻译并补充完整,纠正了里面大量的文字和数据错误,把所有的信都按书本规格做好排版。
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原则,就是还原巴菲特写的一字一句,我从不按自己的主观删掉一句话,也不敢增加一句话,力求做到原汁原味,因为对于这样伟大的作品,我认为我没有资格改动其中的一个字。
全书目录,整套书按照专业书籍规格排版,阅读起来非常方便。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暂且把《巴菲特致合伙人+致股东的信》看成是一本书吧,虽然十几年来我几乎天天书不离身,但没有任何一本书对我人生的影响有这么大。
自打我走向社会以来,就把投资作为我事业的一个方向,但在前面5年,我看了无数投资方面的书,也研究过无数公司,却一直没看懂投资的游戏规则,我像个迷路的小孩一样不知道该走向何方,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我突然找到了人生的灯塔。
刚看完第一遍,我就知道我的投资之路应该怎么走了,也明白了我的人生该怎么走。
巴菲特历年致股东的信
中文
尊敬的股东们:
感谢你们给予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 Inc.)这么多的期待,我们将尽力做好本轮财报的报告,认真回答你们的问题,尊重你们的决定,并努力带给你们更大的价值。
过去的一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营收和利润继续上涨,重组进行得很顺利,股价也有了强劲的上升。
我们很荣幸的看到我们的进步,但是我们同样也肯定每一个股东为此做出的贡献。
假如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比喻成一棵大树,我们也非常感谢你们这些股东们为它提供了所需营养,如有力的增长及稳健的发展。
我们也要感谢你们鼓舞我们坚持我们追求的原则,同时你也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时间来实现长远目标。
这段时间内,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财务实力更进一步得到加强,我们看到了继续对不再增加投资的利润做出贡献,这些利润的资金都会投入到更有价值的投资中去。
在这一轮报告中,我们也披露公开资料,包括股息和减股的一些重要信息。
我们会持续的提供更有意义的及时的业绩报告,以便你们对我们的表现有更清晰的了解。
本公司也在做出长期承诺,将持续提升企业价值,当然变得更有吸引力,以达成我们承诺给股东的利润。
想知道你们我共同的目标——生产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收益能力,并且丳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会���续保持优秀的治理环境,把握市场机遇和发展趋势,结合双赢,实现共赢。
终关心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在未来一年还会继续为三位股东们,以及社会做出更多成就,让你们都感到满足和欣慰!
最后,我想给你们一句话,“伯克希尔哈撒韦,实现梦想!”谢谢大家!
谨以此,
巴菲特。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59-2010)》精华摘要195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相对于以前的若干年,现在的投资者队伍中充斥了更多的浮躁人群。
他们持有股票的时间取决于他们这样的想法:多长时间内企业利润可以快速且毫不费力地实现。
越来越多的此种人群加入投资大军,股票价格不断地被抬高。
虽然不太可能预测这种现象会持续多长时间,但是我相信:这些人群造访的时间越长,他们退出的动能也会越大。
1959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你们大都知道,我已经对股票总体水平表示担忧好几年了。
迄今为止,这种谨慎看来还是不必要的。
按以前的标准,新闻界普遍宣称的蓝筹股,其价格包含了大量的投机成分,存在造成相应的损失风险。
也许还有其他估值标准正在进化,将永久地取代旧的标准。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也许我是错的,但是我宁愿接受因为过度保守而招致的惩罚,而不愿因为相信树木将长至天空之外这样的“新时代”哲学观点而造成的错误结果。
后者的错误将可能给资本带来的永久性损失。
1960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我在管理合伙基金方面目标是:长期来看,收益率高于工业平均价格指数。
但我还是要指出:我们可能达到的任何一个优秀纪录,其相对工业平均价格指数的超额收益都不太可能总是稳定的。
如果这种纪录可能被实现,那么我们尽可能这样做:在股票市场稳定或是下跌的情况下,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投资业绩;而在股票市场上涨的情况下,获得与平均水平持平或者略低的投资业绩。
日子久了,我们总会碰到好时候和坏时候,投资并不因为好时候非常热情或者坏时候非常沮丧而有所得。
就像打高尔夫球一样,重要的是以低于标准杆数的成绩去打羸某个球道。
在一个标准杆数为3杆的球道上,如果你的成绩是4杆的话,那么,你的成绩就不如在标准数为5杆的球道上你用5杆击球入洞的成绩。
假设我们把标准杆数是3和标准杆数是5的两个成绩平均起来是不现实的。
1961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我一直以来都使用道琼斯指数作为我们业绩的评判标准。
历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 引言巴菲特是世界著名的投资大师,他每年都会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写一封信,回顾过去一年的投资业绩并分享他的投资理念和经验。
这些信件被广大投资者视为宝贵的财富,对于了解投资思路和取得成功的秘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梳理巴菲特历年来致股东的信,分析其核心观点和投资哲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巴菲特的投资思路。
2. 信件内容分析2.1 信件的风格与结构巴菲特的致股东信件以其简洁直接的风格著称。
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投资概念和原理,使得普通投资者也能够理解。
同时,他还会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幽默的语言来增加可读性,使信件更加生动有趣。
信件的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包括对过去一年业绩的回顾、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以及一些投资哲学和建议。
巴菲特会详细解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业务和投资情况,并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策略进行阐述。
此外,他还会分享一些关于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为股东提供指导。
2.2 投资哲学与核心观点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2.2.1 长期投资巴菲特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他认为,股票投资应该像买入一家公司一样,着眼于公司的长期价值,并持有股票直到其价值被市场充分认可。
这种投资方式相对于短期交易来说,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并获得更好的回报。
2.2.2 价值投资巴菲特是价值投资的倡导者。
他的投资逻辑是基于购买被低估的股票,即公司的内在价值大于市场给予的估值。
他会通过详细的财务分析和研究,寻找具备长期优势和稳定盈利能力的公司,然后以较低的价格买入。
2.2.3 经济周期和风险在信件中,巴菲特经常提到经济周期和风险的影响。
他指出,市场的波动和风险是难以避免的,但长期来看,经济的发展和公司的增长将推动股票市场向上。
因此,投资者应该有耐心和长远的眼光,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所影响。
2.3 具体案例分析在信件中,巴菲特经常会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自己的投资决策和经验。
沃伦·巴菲特,股神,1930年出生于奥马哈家庭,24岁进入投行,32岁身价百万名震股市,56岁世界财富前10,成为投资之王。
他和好朋友盖茨连续15年霸占世界富豪榜一榜二。
每年巴菲特都会撰写一封致股东的信,从1956年到2019年,这一传统已经保持64年。
巴菲特在信中写道:(我并不关心下一步市场是涨是跌)。
事实上,我在某种意义上不太乐意看到市场大幅度上涨。
因为,大幅上涨意味着压缩了我进一步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资产的空间。
同时,我根本就猜不准也不想猜它下一步会往哪里走。
尽管如此,我也并不担心。
(我有自己的买入和卖出区间,除了核心股票一般不卖出外,其他股票,只要运行到既定区间,就果断地进行调整)。
即便一只股票未来能涨10倍,只要到达预期值,也会果断出手。
书中的每一封信都蕴含着“股神”巴菲特对公司治理、金融与投资等内容的看法,当你读完才会发现,原来很多常识往往都是错的,甚至颠覆你的三观,而这些也是巴菲特能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了。
巴菲特写给股东们的信
亲爱的股东们,
我很高兴能够再次与大家分享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业绩和展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公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5.7%,总资产增长了19.1%,股东权益增长了14.5%。
这些成绩得益于我们一直坚持的价值投资理念和长期持有的策略。
我们相信,只有长期持有那些具有稳定盈利和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收益。
同时,我们也认为,企业的管理者和股东应该共同承担责任,积极推动公司的长期发展。
因此,我们更愿意投资那些管理层能够确保公司长期利益的企业。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秉持这一投资理念,寻找那些具有长期成长潜力的企业,并持续投资。
我们相信,这样的投资策略将会带来稳健的回报,同时也为我们的股东们创造更多的价值。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的管理团队和员工们的辛勤付出,以及我们的股东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信任。
谢谢大家。
- 1 -。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原则篇》精华干货复利增长的动力源于其指数式增长的本质:时间越长,复利的威力就越大。
然而,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复利才能形成足够大的规模,从而在投资项目中形成明显的驱动力,许多人因此低估了它的重要性。
如果你早点明白这些道理,留出时间,不需要太多其他条件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了。
不幸的是,许多人目光短浅,抑或急功近利,结果没能很多地利用其中的价值。
投资者要把目光放长远,把手中的股票看作是对公司一部分所有权的凭证;不要因为市场的动荡而担惊受怕,同时尽所能避免手续费和税收的支出;要凭借可以实现的最高收益率和最长的时间,利用好长期复利指数性增长的特点——这是你作为投资者的基本工具。
巴菲特的一系列致股东的信带给投资者的经验一直围绕着6个重要观点:1、把股票看成是整个公司一部分所有权的凭证;2、股票的短期价格会出现意外波动;3、但是股票长期价格会与公司内在价值带来的收益趋于一致;4、也就是说,股票价格需要通过某项长期组合投资项目来观察;5、长期组合投资会带来相当不错的收益结果;6、通过指数型产品这类低成本、易于执行的方向进行投资可以轻松获得这样的高收益。
从总体上看,一个证券组合中的低估值型股票如果选择恰当,长期来看其表现将会好于市场。
此类投资有时候会很快就能获利,很多时候要用几年时间。
在买入时,基本不会确定地知道这些低估值型股票什么时候能上涨,但是正因为其暗淡无光,正因为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利好因素能带来上涨,才能有这么便宜的价格。
我们付出的价格低,得到的价值却高很多。
在低估值型中,我们买入的每只股票价值都远高于价格,也就形成了相当大的安全边际。
每只股票都有安全边际,分散买入多只,就形成了一个既有足够安全保障,又有上涨潜力的投资组合。
巴菲特给股东的一封信沃伦 E. 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全球最知名的投资大师,被誉为“股神”。
在《福布斯2016全球富豪榜》中,巴菲特排名第二;他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慈善家,将自己的绝大部分财富都捐献给慈善事业,被美国人称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保险和多元化投资集团,2017年12月其市值已超过4800亿美元。
每年,巴菲特都要向伯克希尔股东发表一封年度信件,但这封信的受众远远超过该公司的股东群体,全世界的投资者和企业家都希望从致股东信中了解这位伟大投资家的投资思想与管理智慧。
劳伦斯 A.坎宁安(Lawrence A. Cunningham)巴菲特的“御用”编辑。
自1996年起协助巴菲特编撰并出版超级畅销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每年写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信都采用第一人称,并由巴菲特本人亲笔撰写;坎宁安负责全书的主题设置与内容整理,他的工作得到巴菲特高度评价,迄今两人已合作《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至第4版。
.坎宁安还著有《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等书。
他的研究曾发表在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等一流名校的研究期刊上。
他还经常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上发表专业观点。
◆译者简介◆杨天南北京金石致远投资管理CEO、金融投资家、财经专栏作家。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金融MBA。
第一个亲赴奥马哈与巴菲特握手的中国人。
出身于金融世家,具有25年金融市场投资经验,长于资产规划、投资管理,涉及A股、港股、美股等资本市场。
其管理的金石旗下基金,截至2017年1月,所有基金的所有投资人全部盈利。
多年从事财务健康投资理念的研究、实践与传播。
曾作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访谈嘉宾,并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MBA投资学课程。
著有《规划财富人生》《一个投资家的20年》(荣获亚洲财经最具影响力财经书刊评选第一名)。
第1章公司治理对于股东和管理人员而言,许多股东年会是在浪费时间。
有时这是因为管理人员不愿披露企业的实质问题,但在更多情况下,一场毫无结果的股东年会是由于到场的股东们更关心自己的表现机会,而不是股份公司的事务。
一场本应进行业务讨论的股东大会却变成了表演戏剧、发泄怨气和鼓吹己见的论坛。
(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每股股票的价格,你不得不告诉痴迷的听众你关于这个世界应当如何运转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年会的质量总是一年不如一年,因为那些只关心自己的股东的哗众取宠的行为挫伤了那些关心企业的股东们。
伯克希尔的股东年会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
与会的股东人数每年都略有增加,而且我们从未面对过愚蠢的问题,或是自私自利的评论。
相反,我们得到的却是各式各样与公司有关的,有创见的问题。
因为股东年会就是解答这些问题的时间和地点,所以查理和我都很乐意回答所有的问题,无论要花多少时间。
(但我们不能在每年的其他时间回答以书信或电话方式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个拥有数千名股东的公司来说,一次只向一个人汇报是在浪费管理时间。
)在股东年会上真正禁止谈论的公司业务,是那些因坦诚而可能使公司真正破费的事情。
我们的证券投资活动就是个主要的例子。
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1.尽管我们的形式是法人组织,但我们的经营观念却是合伙制。
查理?芒格和我将我们的股东看做是所有者合伙人(Owner-partner),并将我们自己看作经营合伙人(ManagingPartner)。
(由于我们的持股规模,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有控制权的合伙人。
)我们并不将公司本身作为我们企业资产的最终所有者,而是将企业看成是一个通道,我们的股东通过它拥有资产。
查理和我希望你们不要认为自己仅仅拥有一纸价格每天都在变动的凭证,而且一旦发生某种经济或政治事件就会使你紧张不安,它就是出售的候选对象。
相反,我们希望你们把自己想像成一家企业的所有者之一,对这家企业你愿意无限期地投资,就像你与家庭成员合伙拥有一个农场或一套公寓那样。
巴菲特1992年关于价值、成长、dcf估值的讨论本文是巴菲特1992年致股东的信,讨论了价值、成长、估值等一系列的话题。
巴菲特认为以较低的pb/pe/高股息买入的公司未必就是投资,较高的pb/pe就未必不是投资。
关键是看公司未来创造的现金流,然后是一定的折现率折算到现在。
Dcf在数学公式上的计算并不复杂,但是在实践中确是难度陡增,因为即使是经验老道的资深投资者在估算公司未来的“息票”时也容易发生错误。
此外,巴菲特认为最好的business是能够产生高回报的公司,原因是这类business会受益于股利发放和股份回购。
下面是中英文对照,方便学习:或许你又会问,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决定价格够不够吸引人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大部分的分析师通常都会选择两种看起来对立的方法,"价值法"与"成长法",事实上有许多投资专家会将这两种方法交替运用,就像是轮流换穿衣物一样。
But how, you will ask, does one decide what's "attractive"? In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most analysts feel they must choose between two approaches customarily thought to be in opposition: "value" and "growth." Indeed, many investment professionals see any mixing of the two terms as a form of intellectual cross-dressing.我们觉得这种观念似是而非(为此我个人必须承认,好几年前我也是采用这种方法),基本上我们认为这两种方法本为一体,在计算一家公司的价值时,成长当然是一件很重要的因素,这个变量将会使得所计算出来的价值从很小到极大,所造成的影响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
巴菲特给股东的信巴菲特给股东的信-读后感巴菲特给股东的信是一本值得读至少十遍的书,这是我的第一遍阅读,之后会不定期更新第二遍、第三遍的读后感,也会实时跟进最新的版本。
希望自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有不同的见解,最好是更深的见解。
向这位成功的,又愿意分享自己投资哲学的老人致敬。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是最出名的价值投资者,他的投资理念用几个字概括就是长期持有、价值投资。
那么本书是否详细阐述了该如何进行价值投资,如何选择投资对象,投资人自身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投资的策略又该是怎样呢?应该投资具有高内在价值的看得懂的公司巴菲特在本书中对价值投资的定义是在一家好公司(高内在价值公司)的价格被市场低估的时候买入该公司的股票并长期持有。
巴菲特相信一家好公司的股票可以给持有者带来持续高额回报,但它的市场价格却不是总是和其内在价值相匹配,因为市场价格是波动的,反应的是当下市场的偏好,而价值和价格只有在长期才会逐渐趋同。
因此,当我们进行投资时,应该同时考虑两点,既这家公司是不是高价值公司,当前买入时的价格是不是低于它的内在价值。
换言之,即便这家公司是好公司,但它的当前价格过高,我们也不应该买入,而是应该观望,等待合适的时机;如果这不是一家高价值的公司,无论它当前的价格是高还是低,我们都不应该考虑买入。
当一家公司的杠杆率高的时候,对它管理层的容错率就越低,这时候一家还不错的公司也可能被放大弱点和不足,进而变得平庸。
那么更具体点,究竟什么样的公司才是一个高价值的公司呢?巴菲特认为这既取决于客观条件,也取决于投资者本身。
一方面,一家公司应该具备长期的竞争力,竞争力包括可以带来一定程度垄断效应的诸如效应、规模经济、科技创新等的商业壁垒。
这样子的商业壁垒可以保证一家公司在可预见的未来能保持定价或者成本上的优势,使竞争对手很难轻易进入市场并与其抗衡。
另一方面,好公司也是相对于投资者本身的,只有该投资者自身看得懂的公司才可能是对于他自身而言的好公司,投资者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进行广泛的阅读和与业内精英人士的请教,提高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任何高于自己理解的行业和公司应该避免投资,只在自己看得懂的范围内挑选合适的公司进行投资。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1992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2年Our per-share book value increased 20.3% during 1992. Over the last 28 years (that is, since present management took over) book value has grown from $19 to $7,745, or at a rate of 23.6% compounded annually. 1992年本公司的净值成长了20.3%,总计过去28年以来,也就是自从现有经营阶层接手之后,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元成长到现在的7,745美元,年复合成长率约为23.6%。
During the year, Berkshire's net worth increased by $1.52 billion. More than 98% of this gain came from earnings and appreciation of portfolio securities, with the remainder coming from the issuance of new stock. These shares were issued as a result of our calling our convertible debentures for redemption on January 4, 1993, and of some holders electing to receive common shares rather than the cash that was their alternative. Most holders of the debentures who converted into common waited until January to do it, but a few made the move in December and therefore received shares in 1992. To sum up what happened to the $476 million of bonds we had outstanding: $25 million were converted into shares before yearend; $46 million were converted in January; and $405 million were redeemed for cash. The conversions were made at $11,719 per share, so altogether we issued 6,106 shares. 回顾过去一年,伯克希尔的净值增加了15.2亿美元,其中98%系来自于盈余与投资组合的增值,剩下的2%则是因为发行新股的缘故,这些股份是因为我们赎回在1993年1月4日所发行的可转换特别股,其中有部份持有人不要现金而选择领取本公司的普通股,大部分的持有人选择在1月进行转换,另外有一小部份则在去年12月就径行转换,总计当初我们发行总值4.76亿美元的债券中,4,600万在一月转换,另外4.05亿美元则以现金赎回,转换价订为11,719美元一股,换算下来一共发行了6,106股。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价值投资者的必读书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8年第2期这本书的中文全称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收录了巴菲特从1979年到2000年给伯克希尔股东的信,并按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投资、普通股的替代品、普通股、兼并与收购、会计与估值、会计政策与纳税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类,以便读者更系统地了解巴菲特对以上问题的看法。
每年的巴菲特致股东信都有很多智慧,绝对不是一份关于价值投资的心灵鸡汤。
因为这些信中包含的理念,是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和他自己估计长达一个世纪总结出来的关于金融业甚至说是商业中的规律和经验。
巴菲特本人认为,这是关于他最好的一本书,评论为“一流,整理我们哲学的伟大工作”。
巴菲特之所以能成为巴菲特,又有其独特的秘密。
笔者认为巴菲特真正的伟大在于四点:很早就坚持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对于风险的认知能力,获得低成本资金的商业模式以及长期积累的声誉加成。
从开始就坚持价值投资巴菲特在钱少的时候就具备了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并且一直坚持。
价值投资和钱多钱少其实关系不大,核心在于你用多长的维度去看事情,以及你内心真正的价值观是什么。
许多人可能看不上一年25%的收益率,看不上那些带来25%收益率的股票。
大家都希望先抓一个10倍股,财富自由一把后,再做价值投资。
这其中有两个误区。
首先,投资是可以干一辈子的事情,找到好的方法,长期滚雪球,就能获得惊人的财富,而不应该去想着短期投机一把。
其次,投资的知行合一必须达到内心价值观和交易行为的一致。
短期赌一把,就算赚到钱,也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导致我们的贪婪不断膨胀,最终无法执行真正的价值投资。
巴菲特最伟大之处,就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看到了价值投资的长期价值,并且以此建立了他的价值观。
在那个年代,美国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股神,巴菲特能在那个年代就能领悟到价值投资的意义,是非常不容易的。
对于风险的认知巴菲特的每一次致股东信以及大量的访谈,都会不断提示风险,而很少听到他会意淫某个新鲜玩意。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精华篇》精华干货内在价值是对公司在其预期寿命之内未来的现金数量和盈利能力的估值。
巴菲特承认,计算内在价值很难,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它需要具备数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以评估公司的声誉、管理水平以及其他企业成功所需要的无形资产的价值。
以下是巴菲特遵循的计算内在价值的一些简化步骤:1、评估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价值,以估算一家企业或一笔投资在其预期寿命内每年将产生的现金流量。
2、将未来的通货膨胀考虑在内,并根据这一假定比率对企业的现金流价值进行扣除和调整。
3、额外扣除你预计的企业风险(巴菲特增加了这一步骤,以防他的假设出现失误)4、将这一总数除以企业已发行股票的数量。
这样就算出了每股的内在价值。
为了测定各公司作为投资对象的吸引力,巴菲特使用一份简明的清单。
要通过他的测试,公司必须拥有:1、合理的标价(在经济上是可靠的);2、持久的竞争优势(有着宽广的护城河;以及3、他能够理解的业务(处于他的能力范围之内)。
最后,公司的经理们必须热情地投入企业的经营中,只有这样的公司巴菲特才会投资。
不要相信那些使市场恐慌的消息。
对经济前景的预测,无法推断股票市场的涨跌。
市场的悲观情绪是你投资的朋友。
亏损不是世界末日。
价格下跌时更要关注价值。
价格是你付出的,而价值是你获得的。
慎重对待抵押贷款。
量入为出地生活。
要重视商誉。
持久才能创造财富。
缓慢和稳定的盈利,可以创造持久的财富。
要当心私募股权基金。
改头换面的杠杆收购可以让你陷入财务困境。
高定价投资风险时代到来了。
貌似安全的投资可能不安全,要质疑别人的假设,并对新事物保持开放的头脑。
质疑基于历史的金融模型。
当心那些用公式来迷惑人的学者。
金融衍生品是危险的。
多米诺骨牌式风险。
巨额的、像无底洞的金融衍生品依然是金融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永远不要忘记事物有正反两面。
不要理会那些在金融市场传播恐慌情绪的人(他们跟你我一样,对未来一无所知)。
像巴菲特那样,为顺境和逆境保留足够的现金。
Buffett’s Letters To Berkshire Shareholders 1992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2年Our per-share book value increased 20.3% during 1992. Over the last 28 years (that is, since present management took over) book value has grown from $19 to $7,745, or at a rate of 23.6% compounded annually. 1992年本公司的净值成长了20.3%,总计过去28年以来,也就是自从现有经营阶层接手之后,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元成长到现在的7,745美元,年复合成长率约为23.6%。
During the year, Berkshire's net worth increased by $1.52 billion. More than 98% of this gain came from earnings and appreciation of portfolio securities, with the remainder coming from the issuance of new stock. These shares were issued as a result of our calling our convertible debentures for redemption on January 4, 1993, and of some holders electing to receive common shares rather than the cash that was their alternative. Most holders of the debentures who converted into common waited until January to do it, but a few made the move in December and therefore received shares in 1992. To sum up what happened to the $476 million of bonds we had outstanding: $25 million were converted into shares before yearend; $46 million were converted in January; and $405 million were redeemed for cash. The conversions were made at $11,719 per share, so altogether we issued 6,106 shares. 回顾过去一年,伯克希尔的净值增加了15.2亿美元,其中98%系来自于盈余与投资组合的增值,剩下的2%则是因为发行新股的缘故,这些股份是因为我们赎回在1993年1月4日所发行的可转换特别股,其中有部份持有人不要现金而选择领取本公司的普通股,大部分的持有人选择在1月进行转换,另外有一小部份则在去年12月就径行转换,总计当初我们发行总值4.76亿美元的债券中,4,600万在一月转换,另外4.05亿美元则以现金赎回,转换价订为11,719美元一股,换算下来一共发行了6,106股。
Berkshire now has 1,152,547 shares outstanding. That compares, you will be interested to know, to 1,137,778 shares outstanding on October 1, 1964, the beginning of the fiscal year during which Buffett Partnership, Ltd. acquired control of the company.伯克希尔目前流通在外股数为1,152,547股,相较于1964年10月1日当初,巴菲特合伙取得伯克希尔控制权时的1,137,778股来说,增加的股数实属有限。
We have a firm policy about issuing shares of Berkshire, doing so only when we receive as much value as we give. Equal value, however, has not been easy to obtain, since we have always valued our shares highly. So be it: We wish to increase Berkshire's size only when doing that also increases the wealth of its owners. 对于发行新股我们有相当严格的规定,那就是除非我们确信所收到的价值与我们付出的一致时,我们才会考虑这样做,当然同等的价值不是那么容易达到,因为我们一向自视甚高,不过那又如何,除非确定公司股东的财富也会增加,否则我们不会随便扩大规模。
Those two objectives do not necessarily go hand-in-hand as an amusing but value-destroying experience in our past illustrates. On that occasion, we had a significant investment in a bank whose management was hell-bent on expansion. (Aren't they 大家要知道这两个目的不一定就会自然吻合,事实上在我们过去所举过的例子中,有些就是看起来有趣但却是让价值受到减损的经验,在那次经验all?) When our bank wooed a smaller bank, its owner demanded a stock swap on a basis that valued the acquiree's net worth and earning power at over twice that of the acquirer's. Our management - visibly in heat - quickly capitulated. The owner of the acquiree then insisted on one other condition: "You must promise me," he said in effect, "that once our merger is done and I have become a major shareholder, you'll never again make a deal this dumb." 中,我们在一家银行有相当大的投资,而银行经理人对于扩张却有极度偏好,(他们不都是如此吗?),当我们投资的银行在追求另外一家较小的银行时,对方开出的价码是以其净值与获利能力作为基础后的两倍,当时我们的经理人因为正在热头上,所以很快就答应了,这时对方又得寸进尺开出另外一项条件,他说:”你必须答应我,在整个购并案完成后,我可以变成公司最大的股东,同时以后你也不能在做类似这次交易那样愚蠢的购并案”。
You will remember that our goal is to increase our per-share intrinsic value - for which our book value is a conservative, but useful, proxy - at a 15% annual rate. This objective, however, cannot be attained in a smooth manner. Smoothness is particularly elusive because of the accounting rules that apply to the common stocks owned by our insurance companies, whose portfolios represent a high proportion of Berkshire's net worth. Since 1979,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 have required that these securities be valued at their market prices (less an adjustment for tax on any net unrealized appreciation) rather than at the lower of cost or market. Run-of-the-mill fluctuations in equity prices therefore cause our annual results to gyrate, especially in comparison to those of the typical industrial company. 大家一定要记得,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能让公司每年以15%稳定的速度来增加每股的实质价值,当然公司的帐面价值虽然保守了点,但却是相当有用的替代性指针,不过这样的目标很难以平稳地态势达成,这在伯克希尔尤其困难,因为会计原则规定,我们旗下保险事业所持有,占伯克希尔相当大部分的股票投资必须以市价列示。
自从1979年以来,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就要求它们以市价方式而非原先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列在公司帐上(当然要扣除未实现资本利得估计应支付的税负),股票价格如同水车滚轮般上上下下,也使得我们每年结算的成绩变化很大,尤其是在与一般公司产业比较时更为明显。
To illustrate just how volatile our progress has been - and to indicate the impact that market movements have on short-term results - we show on the facing page our annual change in per-share net worth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annual results (including dividends) of the S&P 500. 为了解释我们净值变化的程度以及股票市场波动对于公司帐面盈余短期的影响,从今年起我们决定在年报的首页放置每年公司净值变化以及与S&P 500指数(含现金股利)之间的比较。